“殿下用完膳再写吧,肚子饿着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呢?”
赶紧吃完饭我洗碗下班。
“不,写完再吃,你先下去吧。”
...等你写完我还要不要下班了?
宋若深吸一口气。
“殿下在写什么?奴也想掌掌眼。”
语气比想象中谄媚...该死。
李知安转头看了一眼宋若,那狐疑又自大的神情看得人真窝火。
“今日太傅布置的作业,照楚国现状作出合理并能落地的新策。”
历史政治题啊。
“那殿下是怎么想的?”
“皇爷爷当政时,有一年北方大旱,从春季末开始便滴水不降,至冬初北方几乎颗粒无收,其中柏县饥荒极为严重,饿殍遍地,而上京这边到第二年开春才得到消息,等朝廷派下赈灾物资过去时,柏县已损失将近五分之三的人口...”
李知安说到情急之处,不禁紧握手执的毛笔,仿佛亲眼见过那个场面。
“后面皇爷爷为堵住悠悠之口,只将柏县上下官员迅速革职处死了事...”
“殿下是觉得处罚过轻?”
宋若没想到这个温室里的花朵还有这般忧国忧民的一面。
“当然,柏县官员是直面治理百姓的,饥荒数月,他们岂会不知?知而不治,岂非失职?”
“嗯..那殿下的要写的论策是什么?”
“我觉得应该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设立地方监督机构。”
乍一听挺合理的,宋若多加思索下又隐隐觉得可能这个办法只能治标,不知根本在何处。
“殿下,奴愚笨,柏县的地理位置是在?”
“柏县位于楚国西北部,群山遍布...”
李知安似乎是感知到了什么,歪了歪头。
“你问这个干什么?”
“意思是若要从柏县到上京或是其他县城,路途怕是十分遥远?”
“是了,当时整个北方粮食都紧缺,若要调粮,周边县城也爱莫能助,只能南下上报上京。”
“殿下觉得柏县官员怕死吗?”
李知安闻言,垂眼沉默良久。
谁不怕死呢。作为直接负责人,柏县饥荒,百姓流亡,地方官是不可能逃脱罪责的,他们又怎么会知而不治,怕是消息传到上京便要花费数月了。
“是谁的错?”
“殿下,世间万事是无法全都论对错的,百姓逢天灾无错,地方官求助无门无错,朝廷信息因故滞后无错。灾难已然发生,为君为臣应当吸取教训,找到纰漏,亡羊补牢。”
“我知道了。”
虽然不知道他知道什么了,不过已经闻到早下班的味道了。
“柏县四周群山遍地,驿站却依然是按照平原规制设置每百里一站,马匹和驿史辛劳,速度便会大幅下降,我要以此为题,建议朝廷根据不同地域环境,缩短驿站之间的距离,加快县城之间消息传递的速度,杜绝此类悲剧发生。”
李知安对着宋若笑着,露出嘴边两颗梨涡。
“没想到你手那么笨,脑子却如此灵光。”
他接下腰间的金镶玉佩,扔到宋若怀中。
宋若闻言差点要忍不住再次翻白眼,在玉佩入怀后立即换了副嘴脸,哄着李知安用膳去了。
“梨花!”
臭小子吓我一跳。
宋若正在殿中擦着烛台呢,李知安进门大吼一声给她吓得一抖。
“殿下,冷静一点。”
李知安双手抓着宋若的手肘,面色激动。
“今日策论交给太傅,他夸我见解独到,要将我的策论送给父皇过目呢。”
不愧是我,夸我。
“本皇子真是天才。”
呵呵。
“幸好有你的提醒,我才能写出好策论,我要赏你。”
领导英明。
“赏你以后每日都跟随本皇子去崇文苑。”
你该死。
“我不加班。”
脱口而出。
“什么意思?”
“呃...奴初来宫中,对诸事都并不了解,怕坏了规矩,有损三皇子脸面...不如...”
“无妨。”
李知安一挥手直接断了宋若的念想。
加班不加薪,靠。
宋若欲哭无泪,耷拉着肩。
李知安抬手捏了两下她的发髻。
“好了,每月俸银双倍。”
“谢殿下!”
还好我谢恩够快。
当今皇帝子嗣凋零,夭折了排行老大和老四的两位皇子,因此崇文馆一共有只有三位皇子在读,剩下的还有几位从世家选上的伴读。
宋若本来是盘算着既来之则安之,混到25岁便能拿赏银出宫,宫中工资不低,到时候在城镇盘个铺子做生意美滋滋过日子。
这儿下好了,工作难度上升,鬼知道那些皇子们能搞出什么幺蛾子。
翌日早晨。
宋若背着三皇子的书包,跟着他沿着宫道来到崇文苑。
崇文苑为外方内圆格局,入苑便能闻到一股浓厚的檀香和纸墨味。
他们算是踩点来的,刚刚入座太傅就走进来。
宋若将书籍文具摆放在桌面,不动声色观察着四周。
三皇子的位置在第二排,第一排右面是一个身着白衣的少年,年岁看起来稍长于三皇子几岁,透着一股沉稳与历练,五官挺立,眼神深邃,衣着素净,却自有一种清雅脱俗的风范。桌面整洁,身边也没有陪侍,似乎并非皇亲,看不出身份。
前面那位少年身着青底麒麟暗纹服,腰间挂着各种精致的香囊玉饰,既显尊贵又不失雅致。宋若猜测这就是宠妃梅贵妃的亲子,五皇子。
右边坐着的皇子身着水蓝长袍辅以白腰带,他的装束并不繁复,却透出一股难以言喻的雅致,应该就是嘉嫔的二皇子了。
三位皇子年纪相仿,都是十五岁左右,却各有各的打扮氛围。
少年人还是穿红戴绿好看,宋若瞄了眼身旁的一身玄衣的李知安,叹了口气。
李知安侧头疑惑。
没想到古代讲学这么有意思,许太傅以文章为起点,不仅讲解其中奥义,还会融合古今时政运用,宋若不知不觉间,也随着沉迷其中。
午间下学时,那位白衣少年上前替许太傅整理书籍文稿,二人交头不知在谈论什么。
诸位学子皆在崇文苑用午膳,以三位皇子为中心,被世家子弟围绕着,宋若跟随侍奉,留着耳朵听他们聊闲。白衣少年名叫顾蕴,是许太傅的门生,现下是许太傅在崇文苑的助学。听世家口气,似乎很看不起顾蕴,觉得顾蕴不仅家世普通,传闻还与和许太傅之女过从亲密,不知道使了什么手段才得到这个助学之位。
“许太傅博古通今,想必他的门生不会差到哪去。食不言寝不语,大家都先用膳吧。”
在大家讨论愈烈的状况下,五皇子及时出面止住局面,以免这些人蹦出更多惊人的言辞。
现在流行当着人面讲人坏话吗...
宋若看着坐在外侧默默吃饭的顾蕴,还挺处变不惊嘛。
赶紧吃完饭我洗碗下班。
“不,写完再吃,你先下去吧。”
...等你写完我还要不要下班了?
宋若深吸一口气。
“殿下在写什么?奴也想掌掌眼。”
语气比想象中谄媚...该死。
李知安转头看了一眼宋若,那狐疑又自大的神情看得人真窝火。
“今日太傅布置的作业,照楚国现状作出合理并能落地的新策。”
历史政治题啊。
“那殿下是怎么想的?”
“皇爷爷当政时,有一年北方大旱,从春季末开始便滴水不降,至冬初北方几乎颗粒无收,其中柏县饥荒极为严重,饿殍遍地,而上京这边到第二年开春才得到消息,等朝廷派下赈灾物资过去时,柏县已损失将近五分之三的人口...”
李知安说到情急之处,不禁紧握手执的毛笔,仿佛亲眼见过那个场面。
“后面皇爷爷为堵住悠悠之口,只将柏县上下官员迅速革职处死了事...”
“殿下是觉得处罚过轻?”
宋若没想到这个温室里的花朵还有这般忧国忧民的一面。
“当然,柏县官员是直面治理百姓的,饥荒数月,他们岂会不知?知而不治,岂非失职?”
“嗯..那殿下的要写的论策是什么?”
“我觉得应该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设立地方监督机构。”
乍一听挺合理的,宋若多加思索下又隐隐觉得可能这个办法只能治标,不知根本在何处。
“殿下,奴愚笨,柏县的地理位置是在?”
“柏县位于楚国西北部,群山遍布...”
李知安似乎是感知到了什么,歪了歪头。
“你问这个干什么?”
“意思是若要从柏县到上京或是其他县城,路途怕是十分遥远?”
“是了,当时整个北方粮食都紧缺,若要调粮,周边县城也爱莫能助,只能南下上报上京。”
“殿下觉得柏县官员怕死吗?”
李知安闻言,垂眼沉默良久。
谁不怕死呢。作为直接负责人,柏县饥荒,百姓流亡,地方官是不可能逃脱罪责的,他们又怎么会知而不治,怕是消息传到上京便要花费数月了。
“是谁的错?”
“殿下,世间万事是无法全都论对错的,百姓逢天灾无错,地方官求助无门无错,朝廷信息因故滞后无错。灾难已然发生,为君为臣应当吸取教训,找到纰漏,亡羊补牢。”
“我知道了。”
虽然不知道他知道什么了,不过已经闻到早下班的味道了。
“柏县四周群山遍地,驿站却依然是按照平原规制设置每百里一站,马匹和驿史辛劳,速度便会大幅下降,我要以此为题,建议朝廷根据不同地域环境,缩短驿站之间的距离,加快县城之间消息传递的速度,杜绝此类悲剧发生。”
李知安对着宋若笑着,露出嘴边两颗梨涡。
“没想到你手那么笨,脑子却如此灵光。”
他接下腰间的金镶玉佩,扔到宋若怀中。
宋若闻言差点要忍不住再次翻白眼,在玉佩入怀后立即换了副嘴脸,哄着李知安用膳去了。
“梨花!”
臭小子吓我一跳。
宋若正在殿中擦着烛台呢,李知安进门大吼一声给她吓得一抖。
“殿下,冷静一点。”
李知安双手抓着宋若的手肘,面色激动。
“今日策论交给太傅,他夸我见解独到,要将我的策论送给父皇过目呢。”
不愧是我,夸我。
“本皇子真是天才。”
呵呵。
“幸好有你的提醒,我才能写出好策论,我要赏你。”
领导英明。
“赏你以后每日都跟随本皇子去崇文苑。”
你该死。
“我不加班。”
脱口而出。
“什么意思?”
“呃...奴初来宫中,对诸事都并不了解,怕坏了规矩,有损三皇子脸面...不如...”
“无妨。”
李知安一挥手直接断了宋若的念想。
加班不加薪,靠。
宋若欲哭无泪,耷拉着肩。
李知安抬手捏了两下她的发髻。
“好了,每月俸银双倍。”
“谢殿下!”
还好我谢恩够快。
当今皇帝子嗣凋零,夭折了排行老大和老四的两位皇子,因此崇文馆一共有只有三位皇子在读,剩下的还有几位从世家选上的伴读。
宋若本来是盘算着既来之则安之,混到25岁便能拿赏银出宫,宫中工资不低,到时候在城镇盘个铺子做生意美滋滋过日子。
这儿下好了,工作难度上升,鬼知道那些皇子们能搞出什么幺蛾子。
翌日早晨。
宋若背着三皇子的书包,跟着他沿着宫道来到崇文苑。
崇文苑为外方内圆格局,入苑便能闻到一股浓厚的檀香和纸墨味。
他们算是踩点来的,刚刚入座太傅就走进来。
宋若将书籍文具摆放在桌面,不动声色观察着四周。
三皇子的位置在第二排,第一排右面是一个身着白衣的少年,年岁看起来稍长于三皇子几岁,透着一股沉稳与历练,五官挺立,眼神深邃,衣着素净,却自有一种清雅脱俗的风范。桌面整洁,身边也没有陪侍,似乎并非皇亲,看不出身份。
前面那位少年身着青底麒麟暗纹服,腰间挂着各种精致的香囊玉饰,既显尊贵又不失雅致。宋若猜测这就是宠妃梅贵妃的亲子,五皇子。
右边坐着的皇子身着水蓝长袍辅以白腰带,他的装束并不繁复,却透出一股难以言喻的雅致,应该就是嘉嫔的二皇子了。
三位皇子年纪相仿,都是十五岁左右,却各有各的打扮氛围。
少年人还是穿红戴绿好看,宋若瞄了眼身旁的一身玄衣的李知安,叹了口气。
李知安侧头疑惑。
没想到古代讲学这么有意思,许太傅以文章为起点,不仅讲解其中奥义,还会融合古今时政运用,宋若不知不觉间,也随着沉迷其中。
午间下学时,那位白衣少年上前替许太傅整理书籍文稿,二人交头不知在谈论什么。
诸位学子皆在崇文苑用午膳,以三位皇子为中心,被世家子弟围绕着,宋若跟随侍奉,留着耳朵听他们聊闲。白衣少年名叫顾蕴,是许太傅的门生,现下是许太傅在崇文苑的助学。听世家口气,似乎很看不起顾蕴,觉得顾蕴不仅家世普通,传闻还与和许太傅之女过从亲密,不知道使了什么手段才得到这个助学之位。
“许太傅博古通今,想必他的门生不会差到哪去。食不言寝不语,大家都先用膳吧。”
在大家讨论愈烈的状况下,五皇子及时出面止住局面,以免这些人蹦出更多惊人的言辞。
现在流行当着人面讲人坏话吗...
宋若看着坐在外侧默默吃饭的顾蕴,还挺处变不惊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