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殿中,三皇子神情带着些难以言喻的落寞。
李知安叫宫人们先行退下,只留宋若在身边。
“殿下觉得今日之事是哪方出的手?”
“不知道皇弟是否参与其中...”
李知安怀疑是梅贵妃。
也是,贴身宫女和主子都是长着同一张嘴,况且梅贵妃对着许公公无端提起他的家人安危,此言不像是安慰,反像是威胁。
“殿下...”
亲手将他抚养至今的养母竟然用这种手段陷害他,宋若猜测李知安此刻心中一定不好受。
宋若站在李知安身后,只见他默然端坐的背影,不知在想些什么。
想着快到用晚膳的时辰,宋若正欲绕过李知安身旁,才发现这小鬼一声不吭的,却已经泪流满面。
第一次看见这臭小鬼哭呢。
虽然现在不是笑的时候。
但真的挺搞笑的。
李知安嘴巴抿着,透出一股子倔强的劲儿,面无表情,冷硬而沉默。泪珠却大颗大颗往下滴着,鼻头和眼眶皆是一片绯红,透着一种说不出的哀愁和漂亮。
“哎呀。”
宋若忍着笑意,用手帕给李知安拂去泪珠。
“殿下,哭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敌人在明处才好办呢。”
李知安何尝不知道这些大道理。
可他也不过是个才将满十六岁的少年人罢了。
此刻,却连放声大哭都不敢。
李知安还沉浸在伤悲中,布施之日便到了。
这日他没派太多人手,只带了宋若和一位贴身太监文公公。
到达布施处,内务局早已按李知安的安排搭建了一个小台子,所有物件都放置妥当了。
没想到上京贫民的数量不在少数,队伍是越排越长。
宋若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她自穿过来后一直都在皇宫内生活,一直以为宫人们每日起早贪黑已经够辛劳,没想到外面的世界更加残酷。
贫穷没有生命,却无端的残酷。
老幼妇残们身着几乎不蔽体、几乎看不出原本样貌和颜色的衣物,有些甚至连接粮所用的用具都没有,只能用麻袋或是衣物去接。
布施到一半,李知安和宋若几乎要忍不住落下泪来。
突然,人群中传来些嘈杂声。
他们仰头望去,原来是一队兵马要朝皇宫进来。
李知安正欲过去协商,只见领头的那位已经主动下马,其余士兵也跟随下马,一行人有序地牵着马走着。
他们走到布施台附近,宋若看清领头人的长相。
那人剑眉星目,五官俊朗,面庞带着坚毅,透出一股凌厉之气,瞧着不像养尊处优之人,更像是历经磨砺的侠士。身材如青松般高挑挺拔,头发卷曲,瞳孔呈浅灰色,不似汉族长相,更添了几分神秘与深邃。
这样一个人,着实让人好奇。
路过布施台时,他与李知安行了个礼,便头也不回地朝着皇宫而去。
“殿下,那是谁?”
李知安转头继续给贫民分发粮食。
“他是朝中最年轻的中郎将,叫银懿,今年才二十二岁,前些年在楚齐边境屡破奇功,最擅长突袭战术,至今未有败绩,这几年父皇几道加封旨意直送边境,银懿直到年初平定边境后才返京。”
听起来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宋若闻言,又回头朝着银懿过去的背影望了几眼。
布施过后,楚帝已命人将乾苑上下收拾妥当,西侧殿终于迎来加封的圣旨。
李知安被封为礼王,享亲王待遇。
按理来说,亲王一般不可将宫中的侍奉宫人带出宫。
李知安却想将宋若带走。
宋若如此扎眼地在三皇子身边往来,大家都将她默认为李知安的心腹,如果要将她留在皇宫中,只怕凶多吉少。
“出宫?”
李知安看宋若犹豫,面上不禁带了急色。
他重重点头。
“你留在宫中,只有死路一条。”
宋若不是不愿跟李知安走,只是不想再为奴为婢。在皇宫中当宫女好歹是个正经差事,到25岁便可离开,在王府做侍女,情形可就不一样了。
李知安看宋若迟迟不语,抓着她的衣袖摇了摇。
“殿下让我出宫,还是为奴吗?”
“你不愿跟着我?”
李知安面上闪过不解。
“我不要做婢女。”
李知安有些错愕,耳尖悄悄泛红。
他抓着自己的衣摆,有些扭捏。
“那你...”
“王府中应该还缺些门客之类的吧,我可以做殿下的书吏吗?”
女书吏?
他想了想宋若那一□□爬似的字。
李知安挠了挠头。
第二日,李知安便拿了一册文书回到西侧殿。
“梨花!”
宋若依旧在摸鱼。
昨日李知安并未给她明确答复,害得她不知怎的有些意志消沉。
“咋。”
李知安竟然把她的宫籍调出来了。
“殿下!这就是说我可以出宫了吗!”
宋若悬着的心终于落下,兴奋地翻看宫籍。
目光不由得被定在文书第一行。
引缘殿西侧殿宫女梨花,原名——宋若。
李知安叫宫人们先行退下,只留宋若在身边。
“殿下觉得今日之事是哪方出的手?”
“不知道皇弟是否参与其中...”
李知安怀疑是梅贵妃。
也是,贴身宫女和主子都是长着同一张嘴,况且梅贵妃对着许公公无端提起他的家人安危,此言不像是安慰,反像是威胁。
“殿下...”
亲手将他抚养至今的养母竟然用这种手段陷害他,宋若猜测李知安此刻心中一定不好受。
宋若站在李知安身后,只见他默然端坐的背影,不知在想些什么。
想着快到用晚膳的时辰,宋若正欲绕过李知安身旁,才发现这小鬼一声不吭的,却已经泪流满面。
第一次看见这臭小鬼哭呢。
虽然现在不是笑的时候。
但真的挺搞笑的。
李知安嘴巴抿着,透出一股子倔强的劲儿,面无表情,冷硬而沉默。泪珠却大颗大颗往下滴着,鼻头和眼眶皆是一片绯红,透着一种说不出的哀愁和漂亮。
“哎呀。”
宋若忍着笑意,用手帕给李知安拂去泪珠。
“殿下,哭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敌人在明处才好办呢。”
李知安何尝不知道这些大道理。
可他也不过是个才将满十六岁的少年人罢了。
此刻,却连放声大哭都不敢。
李知安还沉浸在伤悲中,布施之日便到了。
这日他没派太多人手,只带了宋若和一位贴身太监文公公。
到达布施处,内务局早已按李知安的安排搭建了一个小台子,所有物件都放置妥当了。
没想到上京贫民的数量不在少数,队伍是越排越长。
宋若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她自穿过来后一直都在皇宫内生活,一直以为宫人们每日起早贪黑已经够辛劳,没想到外面的世界更加残酷。
贫穷没有生命,却无端的残酷。
老幼妇残们身着几乎不蔽体、几乎看不出原本样貌和颜色的衣物,有些甚至连接粮所用的用具都没有,只能用麻袋或是衣物去接。
布施到一半,李知安和宋若几乎要忍不住落下泪来。
突然,人群中传来些嘈杂声。
他们仰头望去,原来是一队兵马要朝皇宫进来。
李知安正欲过去协商,只见领头的那位已经主动下马,其余士兵也跟随下马,一行人有序地牵着马走着。
他们走到布施台附近,宋若看清领头人的长相。
那人剑眉星目,五官俊朗,面庞带着坚毅,透出一股凌厉之气,瞧着不像养尊处优之人,更像是历经磨砺的侠士。身材如青松般高挑挺拔,头发卷曲,瞳孔呈浅灰色,不似汉族长相,更添了几分神秘与深邃。
这样一个人,着实让人好奇。
路过布施台时,他与李知安行了个礼,便头也不回地朝着皇宫而去。
“殿下,那是谁?”
李知安转头继续给贫民分发粮食。
“他是朝中最年轻的中郎将,叫银懿,今年才二十二岁,前些年在楚齐边境屡破奇功,最擅长突袭战术,至今未有败绩,这几年父皇几道加封旨意直送边境,银懿直到年初平定边境后才返京。”
听起来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宋若闻言,又回头朝着银懿过去的背影望了几眼。
布施过后,楚帝已命人将乾苑上下收拾妥当,西侧殿终于迎来加封的圣旨。
李知安被封为礼王,享亲王待遇。
按理来说,亲王一般不可将宫中的侍奉宫人带出宫。
李知安却想将宋若带走。
宋若如此扎眼地在三皇子身边往来,大家都将她默认为李知安的心腹,如果要将她留在皇宫中,只怕凶多吉少。
“出宫?”
李知安看宋若犹豫,面上不禁带了急色。
他重重点头。
“你留在宫中,只有死路一条。”
宋若不是不愿跟李知安走,只是不想再为奴为婢。在皇宫中当宫女好歹是个正经差事,到25岁便可离开,在王府做侍女,情形可就不一样了。
李知安看宋若迟迟不语,抓着她的衣袖摇了摇。
“殿下让我出宫,还是为奴吗?”
“你不愿跟着我?”
李知安面上闪过不解。
“我不要做婢女。”
李知安有些错愕,耳尖悄悄泛红。
他抓着自己的衣摆,有些扭捏。
“那你...”
“王府中应该还缺些门客之类的吧,我可以做殿下的书吏吗?”
女书吏?
他想了想宋若那一□□爬似的字。
李知安挠了挠头。
第二日,李知安便拿了一册文书回到西侧殿。
“梨花!”
宋若依旧在摸鱼。
昨日李知安并未给她明确答复,害得她不知怎的有些意志消沉。
“咋。”
李知安竟然把她的宫籍调出来了。
“殿下!这就是说我可以出宫了吗!”
宋若悬着的心终于落下,兴奋地翻看宫籍。
目光不由得被定在文书第一行。
引缘殿西侧殿宫女梨花,原名——宋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