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张导要筹备新电影了。此消息一出,圈内瞬间炸开了锅。
要说是哪个张导?那还能有谁?当然是去年刚获得戛纳最佳导演的张临安,这可是如今娱乐圈里最炙手可热的天才导演,年仅30岁便凭借《煮酒》成功拿下无数导演梦寐以求的奖杯,并亲手送名不见经传的男女主称帝称后。可谓是一代传奇。
张临安的才华在《煮酒》里得到完美展现,许多电影人评价他为 “最富想象力的导演”,是个百年难得一遇的电影疯子。然而距离《煮酒》拿奖已经过去了两年,却迟迟不见他有再次开张的迹象。
事实上好的导演确实需要时间挑选打磨剧本,不过他是可以十年磨一剑,吃青春饭的众演员们可等不了啊!皇天不负有心人,张临安终于又要拍新电影了!
这一下,圈内各家团队,从影帝影后到十八线小演员,无一例外都伸长了脖子,纷纷摩拳擦掌的试图从中捞个一星半角,这场面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张临安的电话都要被打爆了,然而他连剧本都没准备。他只不过是看上了个本子,并联系了一两次编剧,要拍电影的风就这么悄无声息地透露了出去。
由此可见作为导演,张临安在圈内的号召力确实非同小可。无数人天天盯着他,只盼着他什么时候能再出江湖。
眼见着他要拍电影的消息上了两个热搜,张临安再次拨出了这两天拨打得有些频繁的电话。那边照例响了很久,他在心里默数了二十来秒才终于有人接听。
“清浅啊,我跟你说的事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
不等电话那边的人有反应,张临安单刀直入地表达了来意,对付这种仿佛有社交障碍的人,主动出击才是最好的交谈方式。
那边沉默了会儿,才幽幽传来一个有些清冷的声音: “…临哥,我还是那句话,你要是想拍《斯年》,我可以把版权卖你,让我跟组做编剧还是算了。 ”
没想到对方考虑了一个星期,连个屁都没考虑出来,兜来转去还是一成不变的结果,张临安有些头疼:“ 这故事换了编剧,就像孩子换了新妈,你舍得别人将你家孩子带的面目全非吗? ”
“……”
“ 我其他孩子被他们新妈带得挺好的,临哥,你知道的,我 … 闷家里写个书还行,真不适合跟组做编剧,别到时候因为我拖了整个剧组的进度。”
说来说去还是那些车轱辘话,张临安这几天也算是琢磨出了问题关键: “ 你就别谦虚了,你的本事我能不知道?”
他忍不住吐槽了句,在电影学院上学时,他们那个脾性有些古怪,性格有点刁钻的老师逮谁骂谁,偏偏独宠他这个小学妹的事迹还历历在目。
有灵气,有天赋,独具匠心,耐得住性子…夸奖的话像不要钱一样往她身上砸。
可惜偏偏就是这个被教授小老太寄予厚望的小学妹,毕业后不但没有翻出任何水花,反而逐渐退出了大家的视线,压根没人知道她去做了什么。
如果不是他偶然间看上了那个本子,辗转间联系上作者,恐怕根本就想不到大家口中 “江郎才尽 ”的小学妹在编导圈的边缘转了一圈,却是一脚踏进了作家群里。
还是个挺有名气的作者类。
“不就是不想跟太多陌生人接触吗?你放心,到时候我给你单独弄个房间,你就专心在里面修稿,绝不让除了我之外的第二个人进去。”
做编剧,尤其是张临安的编剧,就免不了跟组,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都呆在组里,以便更好的跟导演、演员等主创人员交流,并且可以及时修改完善剧本,这对很多编剧来说都不是事。
然而这对他这个有些另类的小学妹来说,就仿佛能要了她的命。
上学时他这个小学妹就不怎么社交,每天除了上课就是闷在出租房里写剧本,社团不参加,班级活动不参与,甚至大作业都是把稿子一交,人压根不去,但偏偏就有无数表演系的学生愿意用她的本子,在编剧一栏写上她的名字。
不爱出去玩,这在当时导师眼里是个优点,美其名曰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创作,能耐得住性子,是个天生适合创作的人。
可毕业后一切就都不同了,曾经的优点变缺点,为了不跟更多人接触,人直接退圈了。
这可让导师叹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气。张临安深知打蛇得打七寸,他先将对方的顾虑给解决掉,紧接着便打出了感情牌,“前段时间我去探望老师时,她又谈起了你。小老太一辈子没看好几个人,她视你为得意门生,就盼着你能编导个好剧,好给我们这些人开开眼。"
原本只是想劝人给自己当编剧,然而说着说着,张临安自己先投入了真情,他自己其实也挺欣赏这个学妹的。他有种直觉,更或者说是一种对自己实力和识人的自信,他们两个联手,一定能出好片。
"清浅啊,"张临安继续劝道:"咱又不是没有那个实力,何必让她老人家失望呢?”
这一番话下来,对面彻底没了声音。
到了谈判的最关键时刻,张临安深知成不成就看这一刻了。
他故意留了点时间给对方思考,接着不紧不慢地拿出杀手锏来利诱:“ 我实话跟你说吧,我这次就是冲着拿奖去的,这两年我看了很多本子,这其中不乏质量高的,可我思来想去就是想拍《斯年》,你来做编剧,来年咱们就一起上领奖台。”
这话可就说得大胆了,换成任何一个人都得被嘲笑异想天开,可说的人是张临安,竟生生让人咂摸出了六七分的可信度。
张临安这次是真的豁出去了,就以他现在的腕儿,随便招招手就会有无数的本子送到面前求他拍,可他却三顾茅庐一个没有任何奖项傍身的 “ 新编剧 ” ,甚至不惜吹一下牛,给人画个大饼。这对于业内任何一个编剧来说,都是最高礼遇。
其实只要还是那个本子,换个业界知名编剧也不是不行,甚至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后者比前者更保险。
但是张临安不行,这人就犟,始终坚信一个孩子只能有一个亲妈,后妈是可以依葫芦画瓢的照顾好孩子,但是只有亲妈才知道孩子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换个人就换了味儿了。
况且他也不是胡来,他是知道对面这人的本事的,不然也不会这么执着于原汁原味。他有自信,任谁被这么一连串的照着七寸一打,都会溃不成军。
果然,林清浅握着手机的手紧了紧,她确实被说动了,后顾之忧被解除,前方又有巨大的利益摆在眼前,只要她肯迈出这一步……只是一步而已。
没让张临安等太久,林清浅长叹了口气,她决定的事一般很难改变,可只要被说动了,那就不会磨磨蹭蹭、踌躇不前。
终于,她给了对方满意的答复:“临哥,既然你这么看重我,那我便试试。 ”
张导确实要拍新电影了,海选的海报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挂了近一个月。
新电影还是启动的张导御用班底,这就代表着从剧本到服化道都是精良的标准。至于观众最在意的选角问题,毫无疑问,还是张导最喜欢的大海捞针式选角。
众所周知,张导不执着于拍巨星。不管你是多大的腕儿,又或者是还没毕业的电影学院新人,只要他觉得你合适,那你就可以拍他的戏。
然而就是这样的他,却偏偏总能造巨星。
不管是本就有些地位的沈知,还是在龙套中挣扎的宁岚,亦或纯纯的白纸新人赵梦琦和梁平…八年四部电影,两个影后、一个影帝、三个最佳配角。足以说明,拍张临安的戏,能拿奖。
仅仅只是海选,《斯年》这个名字就已经给许多人留下了印象。
在热火朝天的海选中,电影的大多数角色都定了下来,女主是个还没从电影学院毕业的新人。
启用白纸式的新人有利有弊。弊在新人没有经验,没有粉丝效应,但是有张导在,可以很好的弥补没有名气这个缺点。
至于利那就多了,首先新人便宜,其次新人事少听话肯吃苦,最后新人有新鲜感。
是以,投资方对此也没有多大的意见。
当然,也不可能一部电影里都是新人,除了选出来的一些老戏骨,某几个主要配角就是资本强塞进来的资源咖。
再大的导演都得受资本裹挟,除非他财大气粗不拉投资,张临安没那个财力,幸运的是,资方也为票房考虑,推荐的几个人演技都还过的去,他便向五斗米折了腰。
一个月过去,海选接近尾声,男主和女二的人选却仍没有定下来。
张临安坐在评委席上,眉毛皱的能让方向感不强的人在里面迷路。
这是最后一批人了,再选不出来就没人可选了,旁边的副导演忍不住问:“ 张导,这个你怎么看? ”
怎么看?拿鼻子看!张临安瞅着台上刚表演完的人阴晴不定,他也就是皮肤不够白,不然大家一定能看到他黑沉的脸色。
就这还把人家刚毕业的表演系大学生看的心惊肉跳。行不行您倒是给个话啊?
张临安习惯性的要问右手边人的意见,头都扭过去了才意识到编剧席上的位置已经空了一个月。
他叹了口气,对着左边的副导摇了摇头,这副导跟了他很多年,立马会意,大声对着台上的人宣布:“回去等通知吧。”
这几乎相当于宣布了死刑,台上的男大学生却松了口气,鞠了躬后就一溜烟跑下了台。
下一个接着上了台,刚领了自己要表演的片段,张临安的手机突然响了,他举手示意其余人继续,自己拿着手机出了房间。
给他打电话的是个熟人,这是个废话,最近给他打电话的人太多了,还个个都是 ‘熟人’,只不过那些他都没接。
这次不一样,他原本正琢磨着要不要借着面子给这人打个电话,没想到被人先打过来了。
来人倒也不磨叽,单刀直入问:“张导,听说您又要拍新电影了? ”
张临安喜欢跟这样的人来往,但还是忍不住在心里吐槽,您这消息可真够不灵通的,海选的海报都要挂掉色了,您还搁这听说呢。
他收拾情绪应了声:“ 对,你再晚点就能看到成片了。”
“张导您又说笑了,我怎么听说海选还没结束呢?”,来人似乎跟张临安很熟稔,她大方应对,玩笑着将目的说出:“您就说缺不缺一个影后做女主角吧,我还期待着和您二搭再创佳绩呢。 ”
来人竟然是《湘音》的女主角,张临安亲手捧出来的影后宁岚。
张临安低笑两声:“女主角我们不缺,不过我觉得有一个角色特别适合你,你要是肯友情出演,我是求之不得的。 ”
听到不缺女主角,对方的兴趣明显降低,意兴阑珊地问了句:“什么角色啊?”
“女二号,是个大美人适合你。”张临安先夸了对方两句,接着才说出下半句,"就是,咳…是个反派。"
宁岚忽略掉张大导演的奉承,听到是个反派的时候沉默了。
接剧本是个技术活,有点资源的演员都不喜欢接反派角色,不仅容易给观众留下不好的印象,降低路人缘不说,演得出彩了还有可能一不小心成为反派专业户,这星途可就有些磕绊了。
张临安正愁女二号没合适的人演呢,他其实一早就觉得宁岚合适。
可人家现在是影后,剧本自然是不缺的,给人作配就够让人犹豫的了,更别说还是个反派角色。他也不想挟恩图报,是以一直没主动联系人。
趁宁岚傻乎乎的一个人撞上来,他开始使劲忽悠: “别看这是女二号,戏份可不比女主少,你要肯来,我给你挂个特别出演的名号,也不算作配,而且反派演好了才更能说明演技不是吗?”
他知道宁岚自从凭借《湘音》封后以来,就再也没得过像样的奖项,还连接了几个烂片,正饱受演技争议,急需一部戏再次证明自己的演技。
宁岚果然被说动了,其实她并不在乎什么番位,以前跑龙套时什么角色没演过?况且这可是张临安的电影,没准儿能再次拿个奖呢?
“您把剧本发来,我跟经纪人商量商量吧。” 留下这句话她就挂断了电话。
女二号八九不离十了,张临安揣着手机回了房间,脚步变轻松了很多。
至于男一号,其实他心中也早已有了人选。只不过这个人有些特殊,不一定请的来。
本想着海选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更合适的。没想到一个月了都没有人能让他眼前一亮。
可能是心中珠玉在前,他再看谁都觉得有点不对味儿。
张临安打开房门,在心里揣摩,要不要请他来出演呢?
要说是哪个张导?那还能有谁?当然是去年刚获得戛纳最佳导演的张临安,这可是如今娱乐圈里最炙手可热的天才导演,年仅30岁便凭借《煮酒》成功拿下无数导演梦寐以求的奖杯,并亲手送名不见经传的男女主称帝称后。可谓是一代传奇。
张临安的才华在《煮酒》里得到完美展现,许多电影人评价他为 “最富想象力的导演”,是个百年难得一遇的电影疯子。然而距离《煮酒》拿奖已经过去了两年,却迟迟不见他有再次开张的迹象。
事实上好的导演确实需要时间挑选打磨剧本,不过他是可以十年磨一剑,吃青春饭的众演员们可等不了啊!皇天不负有心人,张临安终于又要拍新电影了!
这一下,圈内各家团队,从影帝影后到十八线小演员,无一例外都伸长了脖子,纷纷摩拳擦掌的试图从中捞个一星半角,这场面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张临安的电话都要被打爆了,然而他连剧本都没准备。他只不过是看上了个本子,并联系了一两次编剧,要拍电影的风就这么悄无声息地透露了出去。
由此可见作为导演,张临安在圈内的号召力确实非同小可。无数人天天盯着他,只盼着他什么时候能再出江湖。
眼见着他要拍电影的消息上了两个热搜,张临安再次拨出了这两天拨打得有些频繁的电话。那边照例响了很久,他在心里默数了二十来秒才终于有人接听。
“清浅啊,我跟你说的事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
不等电话那边的人有反应,张临安单刀直入地表达了来意,对付这种仿佛有社交障碍的人,主动出击才是最好的交谈方式。
那边沉默了会儿,才幽幽传来一个有些清冷的声音: “…临哥,我还是那句话,你要是想拍《斯年》,我可以把版权卖你,让我跟组做编剧还是算了。 ”
没想到对方考虑了一个星期,连个屁都没考虑出来,兜来转去还是一成不变的结果,张临安有些头疼:“ 这故事换了编剧,就像孩子换了新妈,你舍得别人将你家孩子带的面目全非吗? ”
“……”
“ 我其他孩子被他们新妈带得挺好的,临哥,你知道的,我 … 闷家里写个书还行,真不适合跟组做编剧,别到时候因为我拖了整个剧组的进度。”
说来说去还是那些车轱辘话,张临安这几天也算是琢磨出了问题关键: “ 你就别谦虚了,你的本事我能不知道?”
他忍不住吐槽了句,在电影学院上学时,他们那个脾性有些古怪,性格有点刁钻的老师逮谁骂谁,偏偏独宠他这个小学妹的事迹还历历在目。
有灵气,有天赋,独具匠心,耐得住性子…夸奖的话像不要钱一样往她身上砸。
可惜偏偏就是这个被教授小老太寄予厚望的小学妹,毕业后不但没有翻出任何水花,反而逐渐退出了大家的视线,压根没人知道她去做了什么。
如果不是他偶然间看上了那个本子,辗转间联系上作者,恐怕根本就想不到大家口中 “江郎才尽 ”的小学妹在编导圈的边缘转了一圈,却是一脚踏进了作家群里。
还是个挺有名气的作者类。
“不就是不想跟太多陌生人接触吗?你放心,到时候我给你单独弄个房间,你就专心在里面修稿,绝不让除了我之外的第二个人进去。”
做编剧,尤其是张临安的编剧,就免不了跟组,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都呆在组里,以便更好的跟导演、演员等主创人员交流,并且可以及时修改完善剧本,这对很多编剧来说都不是事。
然而这对他这个有些另类的小学妹来说,就仿佛能要了她的命。
上学时他这个小学妹就不怎么社交,每天除了上课就是闷在出租房里写剧本,社团不参加,班级活动不参与,甚至大作业都是把稿子一交,人压根不去,但偏偏就有无数表演系的学生愿意用她的本子,在编剧一栏写上她的名字。
不爱出去玩,这在当时导师眼里是个优点,美其名曰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创作,能耐得住性子,是个天生适合创作的人。
可毕业后一切就都不同了,曾经的优点变缺点,为了不跟更多人接触,人直接退圈了。
这可让导师叹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气。张临安深知打蛇得打七寸,他先将对方的顾虑给解决掉,紧接着便打出了感情牌,“前段时间我去探望老师时,她又谈起了你。小老太一辈子没看好几个人,她视你为得意门生,就盼着你能编导个好剧,好给我们这些人开开眼。"
原本只是想劝人给自己当编剧,然而说着说着,张临安自己先投入了真情,他自己其实也挺欣赏这个学妹的。他有种直觉,更或者说是一种对自己实力和识人的自信,他们两个联手,一定能出好片。
"清浅啊,"张临安继续劝道:"咱又不是没有那个实力,何必让她老人家失望呢?”
这一番话下来,对面彻底没了声音。
到了谈判的最关键时刻,张临安深知成不成就看这一刻了。
他故意留了点时间给对方思考,接着不紧不慢地拿出杀手锏来利诱:“ 我实话跟你说吧,我这次就是冲着拿奖去的,这两年我看了很多本子,这其中不乏质量高的,可我思来想去就是想拍《斯年》,你来做编剧,来年咱们就一起上领奖台。”
这话可就说得大胆了,换成任何一个人都得被嘲笑异想天开,可说的人是张临安,竟生生让人咂摸出了六七分的可信度。
张临安这次是真的豁出去了,就以他现在的腕儿,随便招招手就会有无数的本子送到面前求他拍,可他却三顾茅庐一个没有任何奖项傍身的 “ 新编剧 ” ,甚至不惜吹一下牛,给人画个大饼。这对于业内任何一个编剧来说,都是最高礼遇。
其实只要还是那个本子,换个业界知名编剧也不是不行,甚至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后者比前者更保险。
但是张临安不行,这人就犟,始终坚信一个孩子只能有一个亲妈,后妈是可以依葫芦画瓢的照顾好孩子,但是只有亲妈才知道孩子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换个人就换了味儿了。
况且他也不是胡来,他是知道对面这人的本事的,不然也不会这么执着于原汁原味。他有自信,任谁被这么一连串的照着七寸一打,都会溃不成军。
果然,林清浅握着手机的手紧了紧,她确实被说动了,后顾之忧被解除,前方又有巨大的利益摆在眼前,只要她肯迈出这一步……只是一步而已。
没让张临安等太久,林清浅长叹了口气,她决定的事一般很难改变,可只要被说动了,那就不会磨磨蹭蹭、踌躇不前。
终于,她给了对方满意的答复:“临哥,既然你这么看重我,那我便试试。 ”
张导确实要拍新电影了,海选的海报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挂了近一个月。
新电影还是启动的张导御用班底,这就代表着从剧本到服化道都是精良的标准。至于观众最在意的选角问题,毫无疑问,还是张导最喜欢的大海捞针式选角。
众所周知,张导不执着于拍巨星。不管你是多大的腕儿,又或者是还没毕业的电影学院新人,只要他觉得你合适,那你就可以拍他的戏。
然而就是这样的他,却偏偏总能造巨星。
不管是本就有些地位的沈知,还是在龙套中挣扎的宁岚,亦或纯纯的白纸新人赵梦琦和梁平…八年四部电影,两个影后、一个影帝、三个最佳配角。足以说明,拍张临安的戏,能拿奖。
仅仅只是海选,《斯年》这个名字就已经给许多人留下了印象。
在热火朝天的海选中,电影的大多数角色都定了下来,女主是个还没从电影学院毕业的新人。
启用白纸式的新人有利有弊。弊在新人没有经验,没有粉丝效应,但是有张导在,可以很好的弥补没有名气这个缺点。
至于利那就多了,首先新人便宜,其次新人事少听话肯吃苦,最后新人有新鲜感。
是以,投资方对此也没有多大的意见。
当然,也不可能一部电影里都是新人,除了选出来的一些老戏骨,某几个主要配角就是资本强塞进来的资源咖。
再大的导演都得受资本裹挟,除非他财大气粗不拉投资,张临安没那个财力,幸运的是,资方也为票房考虑,推荐的几个人演技都还过的去,他便向五斗米折了腰。
一个月过去,海选接近尾声,男主和女二的人选却仍没有定下来。
张临安坐在评委席上,眉毛皱的能让方向感不强的人在里面迷路。
这是最后一批人了,再选不出来就没人可选了,旁边的副导演忍不住问:“ 张导,这个你怎么看? ”
怎么看?拿鼻子看!张临安瞅着台上刚表演完的人阴晴不定,他也就是皮肤不够白,不然大家一定能看到他黑沉的脸色。
就这还把人家刚毕业的表演系大学生看的心惊肉跳。行不行您倒是给个话啊?
张临安习惯性的要问右手边人的意见,头都扭过去了才意识到编剧席上的位置已经空了一个月。
他叹了口气,对着左边的副导摇了摇头,这副导跟了他很多年,立马会意,大声对着台上的人宣布:“回去等通知吧。”
这几乎相当于宣布了死刑,台上的男大学生却松了口气,鞠了躬后就一溜烟跑下了台。
下一个接着上了台,刚领了自己要表演的片段,张临安的手机突然响了,他举手示意其余人继续,自己拿着手机出了房间。
给他打电话的是个熟人,这是个废话,最近给他打电话的人太多了,还个个都是 ‘熟人’,只不过那些他都没接。
这次不一样,他原本正琢磨着要不要借着面子给这人打个电话,没想到被人先打过来了。
来人倒也不磨叽,单刀直入问:“张导,听说您又要拍新电影了? ”
张临安喜欢跟这样的人来往,但还是忍不住在心里吐槽,您这消息可真够不灵通的,海选的海报都要挂掉色了,您还搁这听说呢。
他收拾情绪应了声:“ 对,你再晚点就能看到成片了。”
“张导您又说笑了,我怎么听说海选还没结束呢?”,来人似乎跟张临安很熟稔,她大方应对,玩笑着将目的说出:“您就说缺不缺一个影后做女主角吧,我还期待着和您二搭再创佳绩呢。 ”
来人竟然是《湘音》的女主角,张临安亲手捧出来的影后宁岚。
张临安低笑两声:“女主角我们不缺,不过我觉得有一个角色特别适合你,你要是肯友情出演,我是求之不得的。 ”
听到不缺女主角,对方的兴趣明显降低,意兴阑珊地问了句:“什么角色啊?”
“女二号,是个大美人适合你。”张临安先夸了对方两句,接着才说出下半句,"就是,咳…是个反派。"
宁岚忽略掉张大导演的奉承,听到是个反派的时候沉默了。
接剧本是个技术活,有点资源的演员都不喜欢接反派角色,不仅容易给观众留下不好的印象,降低路人缘不说,演得出彩了还有可能一不小心成为反派专业户,这星途可就有些磕绊了。
张临安正愁女二号没合适的人演呢,他其实一早就觉得宁岚合适。
可人家现在是影后,剧本自然是不缺的,给人作配就够让人犹豫的了,更别说还是个反派角色。他也不想挟恩图报,是以一直没主动联系人。
趁宁岚傻乎乎的一个人撞上来,他开始使劲忽悠: “别看这是女二号,戏份可不比女主少,你要肯来,我给你挂个特别出演的名号,也不算作配,而且反派演好了才更能说明演技不是吗?”
他知道宁岚自从凭借《湘音》封后以来,就再也没得过像样的奖项,还连接了几个烂片,正饱受演技争议,急需一部戏再次证明自己的演技。
宁岚果然被说动了,其实她并不在乎什么番位,以前跑龙套时什么角色没演过?况且这可是张临安的电影,没准儿能再次拿个奖呢?
“您把剧本发来,我跟经纪人商量商量吧。” 留下这句话她就挂断了电话。
女二号八九不离十了,张临安揣着手机回了房间,脚步变轻松了很多。
至于男一号,其实他心中也早已有了人选。只不过这个人有些特殊,不一定请的来。
本想着海选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更合适的。没想到一个月了都没有人能让他眼前一亮。
可能是心中珠玉在前,他再看谁都觉得有点不对味儿。
张临安打开房门,在心里揣摩,要不要请他来出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