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手!”宋意大喝一声。
两天连着三个病人同样的症状,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不过具体情况得再看看,想到这,宋意看向众人,大约是她声音够大,一群人还真停了,没人再讲。
王大川是见识过宋意的本领的,也算是他家儿子的救命恩人。他对宋意是存了感激之心的,一个箭步窜到宋意面前,向她解释:“宋姑娘,我们不是来寻事的,就想宋铁兄给我们一个说法,毕竟是两条人命啊!”
宋意虽然是个姑娘家家的,但是周身散发的气势一点也不像个十五岁的女儿家:“王大哥说得对,毕竟是两条人命,如果该是我爹负的责任,我爹绝不会推卸。眼下最重要的是先救下两条人命。”
“可是,医馆的大夫已经来瞧过病了,连药都没开就回去了。”人群里有人接话。
宋意听了,略一沉思,道:“王大哥,可否让我去给您娘子瞧瞧病症?”
王大川“哎哎”地应着,领着宋意往家走。
“大夫都来瞧过了,她一个采药女娃儿,能比大夫有本事?”
“出人命的事,她还以为治个风寒啊!”
......
宋意才没有空理睬这些村民的议论,村子里接二连三地出现肺病,她担心是肺部传染病。在医疗如此落后的世界,要是流行传染病,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一路上,宋意的眉头就没有舒展过。
到了王大川家,宋意跟着王大川进了屋子,其他人则不肯再进屋,只在院子里站着。要死人了,谁想沾这个晦气呢?
宋意看见王大川的老婆面呈紫红色,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已经陷入昏迷。宋意伸手搭脉,她心中一紧:跟昨天王大川的儿子的脉象基本一致。但是,大人的经络已经不敏感,推拿和掐揉穴位效果微乎其微。所以,王大川的老婆得用别的法子治疗。但她得先去证实心中的猜想。
宋意转头对王大川说:“王大哥,我想去隔壁家里看看孩子。等会儿再过来给娘子看病。”
王大川在门口叫一声:“王六,到你家看看娃儿。”
王六应了一声,领着宋意到了隔壁自己的家,后面一众人也跟着到了隔壁的院子里。
小娃儿只有七、八岁的样子,奄奄一息地躺着,看着叫人心酸。他的娘守在旁边抹着泪。
“昨儿早上还跟大川家的娃儿闹在一起,现在,现在......”王六抱着头痛苦地蹲在孩子的床前。
宋意叹了口气,开始把脉。她的眉头皱得紧紧的:糟了,同样的脉象,邻居先后得同样的病,是传染病无疑了。这孩子用昨天的方法可以马上缓解病情,但是宋意没有立刻动手。
宋意不确定这种传染病的病毒是什么类型的,也没有十成的把握一定可以救回这两个人的性命。她一边往王大川家走,一边琢磨:要是贸然给这两个人治病,救回来,万事大吉;要是中间出了什么差池,有一个人呜呼哀哉了,那像刚才的误会一定还会发生。怎么既可以自保又可以救人呢?
宋意歪着脑袋想,不知不觉到了王大川家的院子里。她回头一看,这一众人还真是闲得慌,就这么来回跟着她,又跟着到了王大川家的院子里。
宋意朝屋里喊:“王大哥,您家娃儿今天病情怎样?”
王大川领着儿子出来了:“托宋姑娘的福,娃儿昨天顺利地到镇上抓了药,今天好一些了,虽然咳,但是没有咳得憋气了。”
“王大哥,有件事情想麻烦您的娃儿。”宋意说。
王大川接过话:“宋姑娘尽管说。”
宋意拿出给王氏治病的喷雾剂:“这是我给我娘治咳嗽的药。我打算也用这种药给您家娘子用。但是,为了避免产生误会,我想请您家的娃儿先用这种药,试一试药效如何,可以吗?”
宋意故意当着一众人的面说。一众人面面相觑,心知肚明,宋意说试一试药效,其实是怕有个万一,大家诬赖是她的药有问题。
王大川的脸唰地烧了起来,他也明白宋意的用意呢。
他有些结巴了:“给宋姑娘娘亲用的药,自然没有、没有问题。”
宋意笑着向王大川身边的孩子招招手,孩子很乖巧,来到了宋意身边。
宋意当着众人的面往孩子嘴里喷了好几下,然后让孩子坐在条凳上。一众人在夏天的大太阳下干等了约莫半个时辰,孩子在这半个时辰内没有一声咳嗽。
宋意看看大家脸上淌下的汗水和有些不耐烦的神情,觉得让一众人等太久也没有必要。
宋意开口:“大家都看见了,这种药没有什么毒副作用,更不会引起严重的咳嗽。”
说完,宋意转身进了里屋,给王大川的娘子喷药。喷完药,她又去王六家,给娃儿喷了药。
她最后还是当着一众人的面说:“这种药还不是最好的药。情况紧急,没有多余的时间制药,所以,只是暂时控制病情。不过,大家要注意,家里如果有人咳嗽,可能得得就是和他们一样的病。大家最近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宋意说的是实话,她给王氏配的方子以止血消炎为主,没有配伍抗病毒的药。她准备回去重新配药制作喷雾剂。
宋意说的虽然隐晦,但是有个老人心领神会:“难道宋姑娘发现了瘟疫?”
老人这话像一颗炸弹扔进人群,一众人立刻炸开了锅。刚才一直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现在真的触及自己的利益了,一众人都慌了。
宋意笑了笑:“大家不必惊慌,现在还不知道,只是要注意身体。”
宋意虽然说得模棱两可,但一众人心里膈应得慌。宋意没有多作停留,立刻回家拿了钱袋里存的所有钱,赶往镇上去,心一横,把所有的钱一股脑儿都买了药材和几个喷雾装置。回到家,匆匆扒拉了两口饭,就开始制作新的喷雾剂。时间不等人,病更等不起。
宋意紧赶慢赶,终于完工了。她还来不及把喷雾剂送到王大川家,院子里涌进许多人。
“宋姑娘,宋姑娘!咳咳——”
宋意听到急促的喊声,走到门口,看见满院子的人,听到一声接着一声的咳嗽声,心里敲开了鼓:完了,完了,真的是肺炎传染病。这么大的阵仗,我该怎么办?
“宋姑娘,我听老人说,村里可能有瘟疫,就到每家每户走访。你看,这么多人都是咳嗽。”村里的里正忧心忡忡,指着一众人,“宋姑娘,这可怎么办?”
宋意很想说,我怎么知道怎么办。她保护自己和家人一点问题也没有,甚至她还可以带家人离开这里,到更安全的地方。但是,一众人殷切的目光都投向她,在这里,只有她是专业的。她要是撒手不管,那后果可能就更糟糕。她深深吸口气,定了定神:“诸位邻居别慌,情况紧急,我们不能自乱阵脚。”
宋意这话是安抚大家的,其实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她还没有全盘的计划。
“我手上有几瓶喷雾剂,就是治疗这个病的。”宋意说。
“那太好了,宋姑娘把药给大家吧。”里正喜出望外。
“可是,”宋意顿了顿,“我只有几瓶,一个病人要彻底治好,少则需要两瓶,多则可能需要五、六瓶。”
里正也慌了:“那怎么办?”
宋意快速地思考,说:“除非,大伙儿能找到一个药材铺有大量的药材,我指导大家统一制作喷雾剂。”
里正皱着眉,突然叫起来:“我想到了,镇上“赵府”的赵员外祖上是十里村的,因为经营南北药材发家致富,后来迁到镇上去了。赵员外为人亲厚,每年都回村里祭祀。”
宋意想了想:“经营药材的,想必囤的药材是丰富的。就算没有现成的,他运作起来,调动药材也比一般的药材铺要快。烦请里正引见赵员外。”
里正办事效率很高,叫了村里的牛车,带上宋意,直奔镇上的“赵府。”
等宋意和里正赶到赵府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宋意站在赵府大门前抬头瞧,好气派的大院啊,两只石狮子威武地立在朱红的大门两侧。在屋檐下红灯笼的照映下,朱漆大门在黑夜里更显庄严尊贵。
里正使劲地敲着门环。
门房开了门,里正说明了来意。门房却告诉他,赵员外去了外地,不在府里。里正愣了。
宋意往大门里瞥了一眼,黑魆魆的夜里,偌大的外院里只有一排排灯笼轻晃,往深处,不知有几进屋子。这么大的宅院,赵员外不在,总有个主事的。
宋意问门房:“现在府里谁主事?”
门房说:“是赵家大少爷赵明修。”
“那就烦请老人家向赵大少爷通禀一声。”
“请姑娘稍等。”
宋意和里正在外院候着。很快,他们被请进里院的花厅里。
宋意看见花厅的主座上有一个男子,脸上还有未退却的少年模样,估摸着最大也就二十岁光景。
赵明修屁股斜着坐在花梨木大交椅上,一条腿翘在椅子的一边扶手上,半个身子像没了骨头似的靠在椅子的另一边扶手上。
宋意初见赵明修的样子,蹙了眉头。赵明修斜睨着宋意。
宋意硬生生压下对赵明修的厌恶:“赵大少爷,十里村染了瘟疫,需要大量的药材,请求赵府伸出援手。”
“赵府为什么要帮助十里村?”赵明修傲慢极了。
里正陪着笑脸接话:“赵大少爷每年也是回十里村祭祖的,赵大少爷不会看着十里村的人受难的。”
一旁的赵府管家替里正着急:“少爷,你小的时候,村里的里正还抱过你呢!去年回乡祭祖,里正送少爷的菌菇,少爷可喜欢吃了。”
里正赶忙点头哈腰:“赵大少爷喜欢吃菌菇,赶明儿一早就给赵大少爷再送些来。赵大少爷,小时候长得了周正了,一看就是有福之人。那个,现在,现在更是风流潇洒.....”
“府里,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什么好吃的没有,这么点破菌菇,还稀罕上了?哈哈--”赵明修哈哈大笑。
里正和管家摇摇头,叹口气,禁了声。
赵明修不为所动,还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
宋意看着赵明修一脸欠扁的样子,心里琢磨开了:像这种富二代,物质上还能有什么缺的呢。看赵明修二世祖的样子,平时一定少不得被他爹批评。他需要什么?需要的是别人的肯定。
宋意开口:“赵大少爷自然是锦衣玉食。但是,我有一个法子,让赵员外对赵大少爷刮目相看。赵大少爷可愿意跟我做个交易,换我的法子?”
两天连着三个病人同样的症状,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不过具体情况得再看看,想到这,宋意看向众人,大约是她声音够大,一群人还真停了,没人再讲。
王大川是见识过宋意的本领的,也算是他家儿子的救命恩人。他对宋意是存了感激之心的,一个箭步窜到宋意面前,向她解释:“宋姑娘,我们不是来寻事的,就想宋铁兄给我们一个说法,毕竟是两条人命啊!”
宋意虽然是个姑娘家家的,但是周身散发的气势一点也不像个十五岁的女儿家:“王大哥说得对,毕竟是两条人命,如果该是我爹负的责任,我爹绝不会推卸。眼下最重要的是先救下两条人命。”
“可是,医馆的大夫已经来瞧过病了,连药都没开就回去了。”人群里有人接话。
宋意听了,略一沉思,道:“王大哥,可否让我去给您娘子瞧瞧病症?”
王大川“哎哎”地应着,领着宋意往家走。
“大夫都来瞧过了,她一个采药女娃儿,能比大夫有本事?”
“出人命的事,她还以为治个风寒啊!”
......
宋意才没有空理睬这些村民的议论,村子里接二连三地出现肺病,她担心是肺部传染病。在医疗如此落后的世界,要是流行传染病,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一路上,宋意的眉头就没有舒展过。
到了王大川家,宋意跟着王大川进了屋子,其他人则不肯再进屋,只在院子里站着。要死人了,谁想沾这个晦气呢?
宋意看见王大川的老婆面呈紫红色,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已经陷入昏迷。宋意伸手搭脉,她心中一紧:跟昨天王大川的儿子的脉象基本一致。但是,大人的经络已经不敏感,推拿和掐揉穴位效果微乎其微。所以,王大川的老婆得用别的法子治疗。但她得先去证实心中的猜想。
宋意转头对王大川说:“王大哥,我想去隔壁家里看看孩子。等会儿再过来给娘子看病。”
王大川在门口叫一声:“王六,到你家看看娃儿。”
王六应了一声,领着宋意到了隔壁自己的家,后面一众人也跟着到了隔壁的院子里。
小娃儿只有七、八岁的样子,奄奄一息地躺着,看着叫人心酸。他的娘守在旁边抹着泪。
“昨儿早上还跟大川家的娃儿闹在一起,现在,现在......”王六抱着头痛苦地蹲在孩子的床前。
宋意叹了口气,开始把脉。她的眉头皱得紧紧的:糟了,同样的脉象,邻居先后得同样的病,是传染病无疑了。这孩子用昨天的方法可以马上缓解病情,但是宋意没有立刻动手。
宋意不确定这种传染病的病毒是什么类型的,也没有十成的把握一定可以救回这两个人的性命。她一边往王大川家走,一边琢磨:要是贸然给这两个人治病,救回来,万事大吉;要是中间出了什么差池,有一个人呜呼哀哉了,那像刚才的误会一定还会发生。怎么既可以自保又可以救人呢?
宋意歪着脑袋想,不知不觉到了王大川家的院子里。她回头一看,这一众人还真是闲得慌,就这么来回跟着她,又跟着到了王大川家的院子里。
宋意朝屋里喊:“王大哥,您家娃儿今天病情怎样?”
王大川领着儿子出来了:“托宋姑娘的福,娃儿昨天顺利地到镇上抓了药,今天好一些了,虽然咳,但是没有咳得憋气了。”
“王大哥,有件事情想麻烦您的娃儿。”宋意说。
王大川接过话:“宋姑娘尽管说。”
宋意拿出给王氏治病的喷雾剂:“这是我给我娘治咳嗽的药。我打算也用这种药给您家娘子用。但是,为了避免产生误会,我想请您家的娃儿先用这种药,试一试药效如何,可以吗?”
宋意故意当着一众人的面说。一众人面面相觑,心知肚明,宋意说试一试药效,其实是怕有个万一,大家诬赖是她的药有问题。
王大川的脸唰地烧了起来,他也明白宋意的用意呢。
他有些结巴了:“给宋姑娘娘亲用的药,自然没有、没有问题。”
宋意笑着向王大川身边的孩子招招手,孩子很乖巧,来到了宋意身边。
宋意当着众人的面往孩子嘴里喷了好几下,然后让孩子坐在条凳上。一众人在夏天的大太阳下干等了约莫半个时辰,孩子在这半个时辰内没有一声咳嗽。
宋意看看大家脸上淌下的汗水和有些不耐烦的神情,觉得让一众人等太久也没有必要。
宋意开口:“大家都看见了,这种药没有什么毒副作用,更不会引起严重的咳嗽。”
说完,宋意转身进了里屋,给王大川的娘子喷药。喷完药,她又去王六家,给娃儿喷了药。
她最后还是当着一众人的面说:“这种药还不是最好的药。情况紧急,没有多余的时间制药,所以,只是暂时控制病情。不过,大家要注意,家里如果有人咳嗽,可能得得就是和他们一样的病。大家最近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宋意说的是实话,她给王氏配的方子以止血消炎为主,没有配伍抗病毒的药。她准备回去重新配药制作喷雾剂。
宋意说的虽然隐晦,但是有个老人心领神会:“难道宋姑娘发现了瘟疫?”
老人这话像一颗炸弹扔进人群,一众人立刻炸开了锅。刚才一直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现在真的触及自己的利益了,一众人都慌了。
宋意笑了笑:“大家不必惊慌,现在还不知道,只是要注意身体。”
宋意虽然说得模棱两可,但一众人心里膈应得慌。宋意没有多作停留,立刻回家拿了钱袋里存的所有钱,赶往镇上去,心一横,把所有的钱一股脑儿都买了药材和几个喷雾装置。回到家,匆匆扒拉了两口饭,就开始制作新的喷雾剂。时间不等人,病更等不起。
宋意紧赶慢赶,终于完工了。她还来不及把喷雾剂送到王大川家,院子里涌进许多人。
“宋姑娘,宋姑娘!咳咳——”
宋意听到急促的喊声,走到门口,看见满院子的人,听到一声接着一声的咳嗽声,心里敲开了鼓:完了,完了,真的是肺炎传染病。这么大的阵仗,我该怎么办?
“宋姑娘,我听老人说,村里可能有瘟疫,就到每家每户走访。你看,这么多人都是咳嗽。”村里的里正忧心忡忡,指着一众人,“宋姑娘,这可怎么办?”
宋意很想说,我怎么知道怎么办。她保护自己和家人一点问题也没有,甚至她还可以带家人离开这里,到更安全的地方。但是,一众人殷切的目光都投向她,在这里,只有她是专业的。她要是撒手不管,那后果可能就更糟糕。她深深吸口气,定了定神:“诸位邻居别慌,情况紧急,我们不能自乱阵脚。”
宋意这话是安抚大家的,其实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她还没有全盘的计划。
“我手上有几瓶喷雾剂,就是治疗这个病的。”宋意说。
“那太好了,宋姑娘把药给大家吧。”里正喜出望外。
“可是,”宋意顿了顿,“我只有几瓶,一个病人要彻底治好,少则需要两瓶,多则可能需要五、六瓶。”
里正也慌了:“那怎么办?”
宋意快速地思考,说:“除非,大伙儿能找到一个药材铺有大量的药材,我指导大家统一制作喷雾剂。”
里正皱着眉,突然叫起来:“我想到了,镇上“赵府”的赵员外祖上是十里村的,因为经营南北药材发家致富,后来迁到镇上去了。赵员外为人亲厚,每年都回村里祭祀。”
宋意想了想:“经营药材的,想必囤的药材是丰富的。就算没有现成的,他运作起来,调动药材也比一般的药材铺要快。烦请里正引见赵员外。”
里正办事效率很高,叫了村里的牛车,带上宋意,直奔镇上的“赵府。”
等宋意和里正赶到赵府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宋意站在赵府大门前抬头瞧,好气派的大院啊,两只石狮子威武地立在朱红的大门两侧。在屋檐下红灯笼的照映下,朱漆大门在黑夜里更显庄严尊贵。
里正使劲地敲着门环。
门房开了门,里正说明了来意。门房却告诉他,赵员外去了外地,不在府里。里正愣了。
宋意往大门里瞥了一眼,黑魆魆的夜里,偌大的外院里只有一排排灯笼轻晃,往深处,不知有几进屋子。这么大的宅院,赵员外不在,总有个主事的。
宋意问门房:“现在府里谁主事?”
门房说:“是赵家大少爷赵明修。”
“那就烦请老人家向赵大少爷通禀一声。”
“请姑娘稍等。”
宋意和里正在外院候着。很快,他们被请进里院的花厅里。
宋意看见花厅的主座上有一个男子,脸上还有未退却的少年模样,估摸着最大也就二十岁光景。
赵明修屁股斜着坐在花梨木大交椅上,一条腿翘在椅子的一边扶手上,半个身子像没了骨头似的靠在椅子的另一边扶手上。
宋意初见赵明修的样子,蹙了眉头。赵明修斜睨着宋意。
宋意硬生生压下对赵明修的厌恶:“赵大少爷,十里村染了瘟疫,需要大量的药材,请求赵府伸出援手。”
“赵府为什么要帮助十里村?”赵明修傲慢极了。
里正陪着笑脸接话:“赵大少爷每年也是回十里村祭祖的,赵大少爷不会看着十里村的人受难的。”
一旁的赵府管家替里正着急:“少爷,你小的时候,村里的里正还抱过你呢!去年回乡祭祖,里正送少爷的菌菇,少爷可喜欢吃了。”
里正赶忙点头哈腰:“赵大少爷喜欢吃菌菇,赶明儿一早就给赵大少爷再送些来。赵大少爷,小时候长得了周正了,一看就是有福之人。那个,现在,现在更是风流潇洒.....”
“府里,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什么好吃的没有,这么点破菌菇,还稀罕上了?哈哈--”赵明修哈哈大笑。
里正和管家摇摇头,叹口气,禁了声。
赵明修不为所动,还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
宋意看着赵明修一脸欠扁的样子,心里琢磨开了:像这种富二代,物质上还能有什么缺的呢。看赵明修二世祖的样子,平时一定少不得被他爹批评。他需要什么?需要的是别人的肯定。
宋意开口:“赵大少爷自然是锦衣玉食。但是,我有一个法子,让赵员外对赵大少爷刮目相看。赵大少爷可愿意跟我做个交易,换我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