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之前,选拔人才方式是察举制,有才华的寒门子弟想要得到皇帝的重用,只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本身拥有逆天才华,像汉武时期的司马相如一样,他人在巴蜀,但远在长安的汉武帝都知道他的名气,最终受到重用;而第二种办法依附世家,成为世家的门生、附庸,而后,请求世家向朝廷推荐,他其得到重用,又会回馈其所依附的世家,一切以世家的利益为中心,最终,世家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大到足以影响国策的地位,连皇帝都不得不妥协,汉末时期的袁家就是个中典型的例子,这也是李世民对世家一直没有半点好感的根本原因。
而现在寒门子弟不用成为世家的附庸,不用看世家眼色行事,即可凭借自己的才华在各种考核中展露头角,可以在各个领域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寒门子弟不用失去自我,就可实现理想与抱负,作为策划者,秦风是直接给了他们希望的人,如此恩情,在真心向学、真材实料的人们眼中,无异再造之恩。
从物欲横流、宣扬读书无用的社会中前来的秦风自然无法体会寒门、百业这种感觉。但这份恩情,走在街上的秦风却感受到了,识得他的人纷纷上前问好,有些话口中未明说,但对方的眼中透露的情绪却让他别有一番感受。
当然,也是因为李世民的随口一说,将秦风推到了世家的对立面,一下子冲到了刀尖浪头,成为世家眼中钉肉中刺。但是秦风害怕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他知道世家已经蹦跶不了几年了。最后的疯狂只会毁灭自己,在强势的帝王手下做事,只要你行得端站得正,他会帮你消灭掉一切阴谋诡计。
李世民无疑是一个强势的帝王,敌强则更强。
与开科取才并列轰动的则是秦风遇刺一案,在秦风成为人人仰慕的恩人的同时,舆论将长孙冲推到了天下人的对立面,没办法,秦风在朝堂上的话漏洞百出,天下不乏明眼人,个中真伪一眼就瞧了个通透。
舆论的浪潮已经撕开了伪善的风平浪静,突然间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力量,长孙冲、长孙无忌顿时成了人所皆恨的对象,甚至,长孙家的仆人去买菜,都让菜贩子给轰走,以前无往而不利的赵国公仆人的身份,一下子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紧接着,李世民、长孙皇后也受了牵连,各种明里暗里都有人在埋怨,在愤慨,在述说李世民的种种不是。
而李世民又不是那种愿意一辈子呆在宫里的君王,他自恋的要死,空闲的时候隔就会出宫一次。他出宫的目的只有一个,看看大唐的繁华,看看自己治下的百姓是多么的富足,听听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拥戴,从中满足那份小小虚荣之心。
这一天,忙完国事。
李世民乔装打扮,带领几个侍卫体察民情民意。
中午时分,抵达了上次与秦风相遇的那家酒楼,由于有了秦风那首龙飞凤舞的“满江红”,酒楼的生意相当红火,食客也是以文人墨客为主。
在以前,一楼是贩夫走卒行脚商人的栖息之地,而现在,被店老板弄成了文人墨客聚会之所,处于低层次的百姓反而高高在上,个中变化让人啼笑皆非。
生平自诩是皇帝中的文人的李世民入乡随俗,好不容易才花大金钱占据了秦风当日的那张桌子。
简朴的李世民叫一壶酒,配八样小菜,一碗素汤,与几个侍卫并坐一桌,聆听着四方走卒口中趣谈,边饮边听。
而此时,各地行脚商人议论的话题无外是“开科取才”一事,莫不大赞秦风的恩情与李世民的伟大。
李世民也是一代奇人,他以言论来下酒。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半壶下肚就已红光满面的醺醺然。
似醉而非醉的李世民正听得起劲,突然,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开始兴起。
一个寒门士子装束的人道:“皇上英明神武,秦先生才华出众、胸襟广阔是不假,可皇上顾念亲情而枉顾国法,实在让人失望。秦先生以德抱怨的胸怀让人不得不佩服。”
“谁说不是呢?秦先生多好的一个人,文武双全、才华出众,还是长乐公主未来的驸马,也是皇上半子,论亲情不让赵国公,可秦先生遇刺后,皇上不但不给帮秦先生讨还公道,还以皇者之威逼迫,实在,实在是……唉!”实在是什么,接话的书生没有说,可大家都是聪明人,结合之前的话,谁都知道他是在埋怨李世民处世不公。() ()
“天下承平不久,百姓家园未建,突厥虎视耽耽,皇上就如此循私枉法,确实过分了。唉!亏得我眼巴巴的从巴蜀赶来,试图以生平之所学报效国家,可这样的皇帝让我犹豫了。”
另一人失落道:“一样啊!本以为有了一个出人头地的希望。可皇上说一套做一套,唉,我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金钱白白就浪费掉了,还是回家种田吧!好在,见识了秦先生刚劲有力的书法,也算不虚此行了。”
“以前,我还以为房遗爱、杜荷作恶多端,是权贵子弟中最恶劣的人,可是拿他们与长孙冲一比,简直好上百倍千倍。毕竟,他们从来没有伤人,做的事情也只是游手好闲而已,动刀动枪从未有过。轻易放过扉人杀人的长孙冲,往后就会出现千千万万个长孙冲,到那时,这大唐拿什么来治理国家,又怎能让人心服?”
“莫议国事,莫议国事。律法什么的,只不过是掌权者用来束缚普通百姓罢了。嘿嘿,你什么时候见过严惩权贵子弟的例子?”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当律法成为摆设,天下又将大乱矣。”
“好不容易安顿下来,又要背井离乡么?”
……
大唐政治清明,百姓商讨国事,并不论罪。故而这些人也不惧怕,说的义愤填膺,店里的人听了也纷纷为那秦风抱不平,大声述说长孙父子的不是,至于谈论李世民的时候,他们也不敢太过放肆,点到即止而已。
可尽管如此,李世民脸上还是火辣辣的发烫。
酒也醒了,满桌饭菜也引不了他的食欲。他已经气饱了,他不是气这些人,而是气那没出息的长孙冲,本以为事情至此为止,可他万万想不到那件事情竟然在民间炒得如此的红火,各种各样的指责出乎了他之意料!他本人心中也产生了一种“不杀长孙冲,不足平民愤,无法依法治国”的念头。
尽管李世民如坐针毡,但他还是强压恼怒认真的聆听。到最后,更是面如锅底。
讪讪不知所言。
呆了不到两刻,率领侍卫眉灰土脸的跑回皇宫生闷气。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切正朝魏征当天所言在发展。一面是国法,一面是亲情,英明神武的李世民顿时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此风一开,以后如何依法治国?”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当律法成为摆设,天下又将大乱矣。”
“好不容易安顿下来,又要背井离乡么?”
……
魏征的话,酒楼中的言论,在李世民的脑海里不断重播,李世民想着这些人的这些话,心中不寒而栗。
“怎么办?”李世民心乱如麻,不住自问、自省!
正如秦风所料的一模一样,各种舆论风暴让李世民焦头烂额、无法应对。
压制是压制不了。
想要重拾百姓对李世民的信心,唯一的途径就是重审秦风遇刺一案,斩下长孙冲以平民愤。
可,长孙冲能斩吗?
且不说忠心耿耿的长孙无忌,恐怕长孙皇后这一关都度不过去。
对于这位同甘苦、共患难的爱妻,他真的不想让她再次承受骨肉相残的痛苦。
可是,不斩长孙冲,又能怎么办?
杀,还是不杀。
李世民犹豫不绝,没有半点头绪。
一直细心留意事态发展的秦琼、秦夫人、秦战在满意之余,也被秦风的谋划而震惊,只因一切正朝着秦风当日所言发展着。而第二天,长孙冲在长孙无忌的授意之下,来了一招负荆请罪,来了一
招华丽丽的大逆转,成功的化解了这场轰动全国的刺杀事件,不过长孙冲尽管保住了性命,却也无法在官场上有所作为,哪怕继承了长孙无忌的爵位,恐怕也不会走到朝堂的巅峰。
而现在寒门子弟不用成为世家的附庸,不用看世家眼色行事,即可凭借自己的才华在各种考核中展露头角,可以在各个领域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寒门子弟不用失去自我,就可实现理想与抱负,作为策划者,秦风是直接给了他们希望的人,如此恩情,在真心向学、真材实料的人们眼中,无异再造之恩。
从物欲横流、宣扬读书无用的社会中前来的秦风自然无法体会寒门、百业这种感觉。但这份恩情,走在街上的秦风却感受到了,识得他的人纷纷上前问好,有些话口中未明说,但对方的眼中透露的情绪却让他别有一番感受。
当然,也是因为李世民的随口一说,将秦风推到了世家的对立面,一下子冲到了刀尖浪头,成为世家眼中钉肉中刺。但是秦风害怕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他知道世家已经蹦跶不了几年了。最后的疯狂只会毁灭自己,在强势的帝王手下做事,只要你行得端站得正,他会帮你消灭掉一切阴谋诡计。
李世民无疑是一个强势的帝王,敌强则更强。
与开科取才并列轰动的则是秦风遇刺一案,在秦风成为人人仰慕的恩人的同时,舆论将长孙冲推到了天下人的对立面,没办法,秦风在朝堂上的话漏洞百出,天下不乏明眼人,个中真伪一眼就瞧了个通透。
舆论的浪潮已经撕开了伪善的风平浪静,突然间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力量,长孙冲、长孙无忌顿时成了人所皆恨的对象,甚至,长孙家的仆人去买菜,都让菜贩子给轰走,以前无往而不利的赵国公仆人的身份,一下子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紧接着,李世民、长孙皇后也受了牵连,各种明里暗里都有人在埋怨,在愤慨,在述说李世民的种种不是。
而李世民又不是那种愿意一辈子呆在宫里的君王,他自恋的要死,空闲的时候隔就会出宫一次。他出宫的目的只有一个,看看大唐的繁华,看看自己治下的百姓是多么的富足,听听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拥戴,从中满足那份小小虚荣之心。
这一天,忙完国事。
李世民乔装打扮,带领几个侍卫体察民情民意。
中午时分,抵达了上次与秦风相遇的那家酒楼,由于有了秦风那首龙飞凤舞的“满江红”,酒楼的生意相当红火,食客也是以文人墨客为主。
在以前,一楼是贩夫走卒行脚商人的栖息之地,而现在,被店老板弄成了文人墨客聚会之所,处于低层次的百姓反而高高在上,个中变化让人啼笑皆非。
生平自诩是皇帝中的文人的李世民入乡随俗,好不容易才花大金钱占据了秦风当日的那张桌子。
简朴的李世民叫一壶酒,配八样小菜,一碗素汤,与几个侍卫并坐一桌,聆听着四方走卒口中趣谈,边饮边听。
而此时,各地行脚商人议论的话题无外是“开科取才”一事,莫不大赞秦风的恩情与李世民的伟大。
李世民也是一代奇人,他以言论来下酒。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半壶下肚就已红光满面的醺醺然。
似醉而非醉的李世民正听得起劲,突然,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开始兴起。
一个寒门士子装束的人道:“皇上英明神武,秦先生才华出众、胸襟广阔是不假,可皇上顾念亲情而枉顾国法,实在让人失望。秦先生以德抱怨的胸怀让人不得不佩服。”
“谁说不是呢?秦先生多好的一个人,文武双全、才华出众,还是长乐公主未来的驸马,也是皇上半子,论亲情不让赵国公,可秦先生遇刺后,皇上不但不给帮秦先生讨还公道,还以皇者之威逼迫,实在,实在是……唉!”实在是什么,接话的书生没有说,可大家都是聪明人,结合之前的话,谁都知道他是在埋怨李世民处世不公。() ()
“天下承平不久,百姓家园未建,突厥虎视耽耽,皇上就如此循私枉法,确实过分了。唉!亏得我眼巴巴的从巴蜀赶来,试图以生平之所学报效国家,可这样的皇帝让我犹豫了。”
另一人失落道:“一样啊!本以为有了一个出人头地的希望。可皇上说一套做一套,唉,我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金钱白白就浪费掉了,还是回家种田吧!好在,见识了秦先生刚劲有力的书法,也算不虚此行了。”
“以前,我还以为房遗爱、杜荷作恶多端,是权贵子弟中最恶劣的人,可是拿他们与长孙冲一比,简直好上百倍千倍。毕竟,他们从来没有伤人,做的事情也只是游手好闲而已,动刀动枪从未有过。轻易放过扉人杀人的长孙冲,往后就会出现千千万万个长孙冲,到那时,这大唐拿什么来治理国家,又怎能让人心服?”
“莫议国事,莫议国事。律法什么的,只不过是掌权者用来束缚普通百姓罢了。嘿嘿,你什么时候见过严惩权贵子弟的例子?”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当律法成为摆设,天下又将大乱矣。”
“好不容易安顿下来,又要背井离乡么?”
……
大唐政治清明,百姓商讨国事,并不论罪。故而这些人也不惧怕,说的义愤填膺,店里的人听了也纷纷为那秦风抱不平,大声述说长孙父子的不是,至于谈论李世民的时候,他们也不敢太过放肆,点到即止而已。
可尽管如此,李世民脸上还是火辣辣的发烫。
酒也醒了,满桌饭菜也引不了他的食欲。他已经气饱了,他不是气这些人,而是气那没出息的长孙冲,本以为事情至此为止,可他万万想不到那件事情竟然在民间炒得如此的红火,各种各样的指责出乎了他之意料!他本人心中也产生了一种“不杀长孙冲,不足平民愤,无法依法治国”的念头。
尽管李世民如坐针毡,但他还是强压恼怒认真的聆听。到最后,更是面如锅底。
讪讪不知所言。
呆了不到两刻,率领侍卫眉灰土脸的跑回皇宫生闷气。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切正朝魏征当天所言在发展。一面是国法,一面是亲情,英明神武的李世民顿时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此风一开,以后如何依法治国?”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当律法成为摆设,天下又将大乱矣。”
“好不容易安顿下来,又要背井离乡么?”
……
魏征的话,酒楼中的言论,在李世民的脑海里不断重播,李世民想着这些人的这些话,心中不寒而栗。
“怎么办?”李世民心乱如麻,不住自问、自省!
正如秦风所料的一模一样,各种舆论风暴让李世民焦头烂额、无法应对。
压制是压制不了。
想要重拾百姓对李世民的信心,唯一的途径就是重审秦风遇刺一案,斩下长孙冲以平民愤。
可,长孙冲能斩吗?
且不说忠心耿耿的长孙无忌,恐怕长孙皇后这一关都度不过去。
对于这位同甘苦、共患难的爱妻,他真的不想让她再次承受骨肉相残的痛苦。
可是,不斩长孙冲,又能怎么办?
杀,还是不杀。
李世民犹豫不绝,没有半点头绪。
一直细心留意事态发展的秦琼、秦夫人、秦战在满意之余,也被秦风的谋划而震惊,只因一切正朝着秦风当日所言发展着。而第二天,长孙冲在长孙无忌的授意之下,来了一招负荆请罪,来了一
招华丽丽的大逆转,成功的化解了这场轰动全国的刺杀事件,不过长孙冲尽管保住了性命,却也无法在官场上有所作为,哪怕继承了长孙无忌的爵位,恐怕也不会走到朝堂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