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行进入府衙内的书房,房间内的气氛沉重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罗景城目光冷峻地扫过众人,叹息了一口气缓缓开口:“京城的局势,如今比这裴桥还要混乱。”
他说话的语气低沉而压抑,众人目光凝视着他,没有一个人开口打断。
“此次裴桥之祸和盟国集梁被破,皇上震怒,朝中众人本以为不日圣上便会下旨开战,乃大势所趋,可是……”罗景城顿了顿,目光转向正啸,“方茉云的这份奏疏送到御史台后,便如同在油锅里扔了一颗火星,把整个朝堂都炸开了锅。”
正啸坐在一旁,面容淡然毫无波澜,眼神里尽是冷意。
景城眉头紧皱看向正啸,继续说道:“如今这份奏疏成了反战派死死抓住不放的最后一根稻草。你可知我来之时,朝堂上的争论有多激烈?甚至连太师都亲自上朝,力请皇上彻查此事,说是你挑起战事。”
这句话落下,书房内顿时一片沉默,气氛压抑得可怕,每个人的眼中带着深深的担忧。他们都明白,朝堂内反战派与主战派势力胶着已久,而茉云的奏疏,却成为了他们临门一脚之时,敌人最有力的筹码。
而更严重的是,这份奏疏不仅影响了战局,还把矛头直指卢正啸,这使得局势变得铺所迷离。
坐在一旁的正啸面容如同一座冷峻的雕像,没有任何波澜,但那双眼睛却透出了反常地疲惫。
“正啸,如今皇上的态度虽不明朗,但从临行前圣上找间我之时的态度……皇上未必会罢战。可是——”景城顿了顿,声音变得低沉而缓慢,“皇上可能会将方茉云治罪,说她是为躲避责罚而攀咬于你,让她承下裴桥之责,以此平息朝堂上的争议,为开战扫清障碍。”
话音一落,书房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明白,若是裴桥之乱的责任落在茉云身上,她必然无法全身而退,以皇上震怒的态度,茉云的结局定是治罪问斩。
书房内的气氛更加凝重,所有人都将震惊地目光投向景城,此时,正啸终于斩钉截铁的开口了。
他的声音低沉,却好似压抑着巨大的情绪波动:“并非她之罪,为何要让她承担?”
简单的一句话,却如同一声惊雷,将所有人的目光拉向了他。萧怀逸更是满脸惊讶地看向正啸,此时此刻他还在护着方茉云。
正啸抬起头,眼神深邃而复杂,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但依旧不容质疑地说道:“案子你们如实查便是,但是方茉云于裴桥没有半分罪过,绝不可能将裴桥之失的罪名安在她的身上。”
萧怀逸想说什么,却被执礼按住了肩膀。执礼微微摇头,示意他不要再说下去。
书房内再次陷入寂静,正啸起身迈步走出书房,背影挺直而冷峻,身后之人见到他的背影,都无不感到压抑与沉重,仿佛这场裴桥之乱还未结束,还在一点点吞噬着所有人。
接下来的日子里,各方之力量皆在查此案。
余震拿起那张告示上贴着的已经有些残破的飞鸽传书,望向茉云问道:“此信确实像是大将军所书,这份力道旁人轻易模仿不出,何况还是他的纸笔墨。”
“余大人,我乃刑名官员出生,又在卢正啸身边履职多年,我都看不出丝毫破绽。”
余震深吸一口气说道:“可是单凭此没有私印之信,不可能如你所言定大将军的罪!”
“我知道,那便请余大人转告卢将军,这一局我死他赢,我看他能笑到几时!”茉云冷冷的说道。
余大人身边的伍大人瞬间起身指着那封信望向茉云说道:“方茉云,你此番是真的被气疯了吗?”
茉云神情依旧是一副不冷不热的淡然,余震则双眉紧皱的看着茉云,半刻之后,他亦没有表情的起身走了,茉云嘴角却冷冷上扬,望向余震等人离去的背影,好戏是要慢慢上演了吧?
连日来,茉云睡到日上三竿,好吃好睡,除了不如平日里那般嬉笑,其余与往日无异,只是每日都会去探望苏云青,时常忆起当年幼时轻松快乐的日子。
而实则刺史府内气氛凝重如山,期限将至,整个裴桥的焦灼与愤怒正逼近临界点,而茉云的承诺如刀般悬在每个人心头。圣上的五日之期亦快到了,她的头亦只是悬在自己脖子上……
这日清晨,正啸步入刺史府的议事堂,巡抚大人若辰、钦差大人罗景城和御史台余震皆列席其中,众人沉默,因为几日过去,案情没有一丝进展,当日军营中清醒之人皆被灭口,城中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
片刻后,御史台的余大人沉吟片刻,打破了沉默:“大将军,为今之计,我等未查出任何实证能够证明是大将军挑起战事。然而,方茉云她说……”
他话语未尽,语气却已经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余大人顿了一下,似在斟酌如何开口。
罗景城眉头紧蹙,语气急切地追问:“她说什么?”
余大人最终看向正啸,声音平静的说:“她说,这一局,她死,您赢。她说看您能笑到几时。”
话音落下,整个厅堂陷入死一般的寂静。众人沉默中带着难以置信的复杂情绪。正啸一言未发,指节却紧握得微微发白,眼中闪过极力压抑的情绪。
最终,他深吸一口气,声音低沉地说道:“有劳罗大人和余大人如实向朝廷上奏。虽无实证,但方茉云所疑并非空穴来风。裴桥之祸,并非她之责,是我边关布局失利,请皇上圣断。我亦会上奏折请罪。”
正啸话音一落,厅中一片震惊,所有人都不可置信地看向他。在此刻,正啸居然没有断然否认此信和自己的干系,反而用“并非空穴来风”六个字来形容,这岂不是将自己推向风口浪尖,而且他还将裴桥之失的罪责揽到自己身上!
萧怀逸顿时站起身,震惊地看着他,语气中带着从未有过地怒意:“正啸哥!此时,您还要护着她?!”
执礼亦眉头紧锁,声音中透着难掩的焦虑:“少主!您如此……不是将自己置于万丈深渊吗?”
正啸没有再回应,起身便走出了房间,背影笼罩着一层难以言喻的疲惫。可当他刚走出刺史府,却迎面撞上了一片汹涌的人群。府外已聚集了大量裴桥的民众,愤怒的喊声如潮水般涌来。
茉云承诺的时限将至,她却始终未能找出裴桥城内的罪魁祸首。愤怒的民众已难以克制情绪,他们举着状纸,怒骂成群,讨伐茉云的声音震耳欲聋。领头的几人身穿孝服,眼中含泪,义愤填膺地站在队伍最前。
声浪越来越大,人群亦愈发激动,似乎下一刻便会冲破防线,冲进府衙。正啸深吸一口气,转身厉声下令:“沧海,带兵守好刺史府!”
“是!”
就在此时,为首之人咬着牙,双目赤红,含着泪像正啸控诉般的质问道:“传闻中的大将军英明神武,护南境万民!为何……为何屡屡维护此妖孽?!她一人之过,竟让裴桥城陷入这等悲惨境地!”
正啸冷然望向此人,怒目而视,目光锋利如刀。然而,当他看到那人满脸的悲愤与绝望时,他的眼神微微一颤,愣住了半刻……
最终他未再说什么,翻身上马,毫不犹豫地扬鞭离去。裴桥的寒风卷起他的披风,掩盖住了他眼底的情绪。他没有回头,直奔裴桥边营而去,马蹄声渐行渐远。
府衙内气氛凝重,众人虽同处一堂,却各有各的情绪。
钦差罗大人面色铁青,双目盯向执礼,猛地一拍桌案吼道:“皇上都不得已弃车保帅,你主子却要弃帅保车?你自己去好好问问他,到底是军国大事重要,还是……”
话未说尽,他却说不下去了,茉云亦是他师妹,来之时师傅师娘一直嘱托自己正啸和茉云都不能有事,可自己又如何能两全,只能此刻拂袖转身忿然离去。
余大人静默片刻,只淡淡地扫了众人一眼,一个字都未多说转身离开,步履轻缓却严峻。
房中只余萧怀逸、若辰与执礼,气氛愈加压抑。萧怀逸本在隐忍,此时却再也抑制不住,望向执礼:“正啸哥难道会为了方茉云舍弃南境大业?”
“他不会!他有分寸!”若辰斩钉截铁的说道,“事已至此,峑戎终将一战,此事危及不了南境战事,只会伤及他自身,不过是背骂名罢了!”
“若辰哥,我等难道坐视正啸哥被她蛊惑?”
若辰端坐一旁,放下手中的茶杯,语气虽平,却透着无可辩驳的笃定:“卢正啸定会护方茉云。圣上知其决心,定然也不会处置茉云。何况从头到尾,方茉云并没有做错什么。”
“她没有做错?”萧怀逸厉声反驳,眼中寒光如霜,“她连最起码的忠诚都没有!”
执礼轻叹一声,深吸口气透着无奈:“少主怎会不知方茉云的性子,事已至此,她不可能不查。”
“查?”萧怀逸冷笑出声,面露讥讽,“她倒是有能力查出这裴桥的真相啊!如今的局面是谁造成就让谁承担,决不能让正啸哥承受这等污名!”
若辰缓缓抬眸,目光深沉地对上萧怀逸,语气严肃而低沉:“怀逸,恕我直言,我等,包括你,谁都没有这个能耐改变正啸的主意。卢正啸自与方茉云相识,便会护她到底。”
执礼点点头,神情复杂,语气却坚定:“昔日方茉云拉箭射少主下马,或是投靠暗营之时,少主都未曾放弃她,更不会将她逼上绝路。而如今的局面,若要问责,也该是当初冒充少主写信之人和为杀手开城门之人联手所致。尚不论是否有人能改变少主的决议,您想想,钦差大人罗大人还好说,但御史台余大人呢?事已至此,他定会据实上报!”
屋内一片寂静,空气仿佛凝滞。执礼一字一句道:“为今之计,没有转圜,他绝不会让方茉云顶罪。我们只能想方设法,为少主力挽狂澜,减免罪责。”
若辰深吸一口气,缓缓点头。萧怀逸则呆愣片刻,又瞬间起身,从府衙冲出直奔边关军营,马蹄声急促如鼓,他脸上皆是掩饰不住的愤怒与焦急,眼神直逼前方的营帐,他想要个答案。
萧怀逸一跃下马,掀开帐帘冲了进去,却见卢正啸一身戎装,端坐书案前,手中笔墨流转,正在写请罪折子。他的身影显得异常冷峻,仿佛一座巍然不可动摇的山。
萧怀逸看向那请罪奏折,语气中透着不可置信与失控:“正啸哥,您何罪之有?”
他的声音带着不加掩饰的急迫,似乎希望唤醒眼前这个他从小敬仰的兄长。
卢正啸却未抬头,手中继续在纸上书写,语气冷淡而平静:“你出去吧。”
这平淡的一句话,像一盆冷水浇在萧怀逸头上,但也彻底点燃了他的怒火。
他猛然上前一步,声音拔高了几分:“正啸哥,若迅速平息此事,朝廷马上将会向峑戎宣战!我就问您一句,您宁可弃这一切也要护她吗?”
卢正啸连头都没有抬,眼神始终落在案前的奏折上,吐出的一个字却斩钉截铁:“对。”
这简单的一字,宛若惊雷在萧怀逸耳边炸响。他愣在原地,整个人如被定住一般。
他喃喃道:“您……您还是我幼时认识的那个心中只有国家和万民的卢正啸吗?”
卢正啸眼神中透着坚定而冰冷的光,每一字都如此决然:“她无罪,我绝不会让她有事!”
萧怀逸的身影僵住,嘴唇颤动却发不出声音。帐外寒风呼啸,吹动营帐一角,仿佛昭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到来。
当萧怀逸走出营帐之时,灵魂好像出窍一般。
“萧小王爷,您觉得我家少主在您幼时为何会救你!”执礼亦跟着萧怀逸来了边关军营,看见萧怀逸失魂落魄的样子问道。
怀逸抬目看向执礼,深吸了一口气,他也曾经无数次的想过这个问题的答案。
“因为少主心中不只有朝廷,他还固执的坚守着是非、正义、曲直,当日少主本已在朝中腹背受敌,受到诸多非议,卢老太君终日谆谆教诲,我卢家人在外绝不可招惹是非,可他还是揍了那些趋炎附势之徒,将当日一名不文的您从湖中救起,而您定然知道,军中人牵扯王爷子嗣乃大忌,他该不该救您,您心里自有掂量!”
怀逸深吸一口气看向执礼,好似一瞬间回忆起当年那窒息的暗潭,自己都已经放弃了挣扎,因为更可怕的是对人世极深的憎恶,可是忽然有一只有力的手将自己提出了水面,就在那一刻,光芒好似亦照了过来……
执礼抬目望向阳光,缓缓地说道:“这一路走来,少主的坚持让他异常艰辛,可他却初心不改,这才是您认识的我家少主,他从未变过。何况那人是——方茉云。她压根不需要出言蛊惑,在少主那儿,任何人都撼动不了她。”
罗景城目光冷峻地扫过众人,叹息了一口气缓缓开口:“京城的局势,如今比这裴桥还要混乱。”
他说话的语气低沉而压抑,众人目光凝视着他,没有一个人开口打断。
“此次裴桥之祸和盟国集梁被破,皇上震怒,朝中众人本以为不日圣上便会下旨开战,乃大势所趋,可是……”罗景城顿了顿,目光转向正啸,“方茉云的这份奏疏送到御史台后,便如同在油锅里扔了一颗火星,把整个朝堂都炸开了锅。”
正啸坐在一旁,面容淡然毫无波澜,眼神里尽是冷意。
景城眉头紧皱看向正啸,继续说道:“如今这份奏疏成了反战派死死抓住不放的最后一根稻草。你可知我来之时,朝堂上的争论有多激烈?甚至连太师都亲自上朝,力请皇上彻查此事,说是你挑起战事。”
这句话落下,书房内顿时一片沉默,气氛压抑得可怕,每个人的眼中带着深深的担忧。他们都明白,朝堂内反战派与主战派势力胶着已久,而茉云的奏疏,却成为了他们临门一脚之时,敌人最有力的筹码。
而更严重的是,这份奏疏不仅影响了战局,还把矛头直指卢正啸,这使得局势变得铺所迷离。
坐在一旁的正啸面容如同一座冷峻的雕像,没有任何波澜,但那双眼睛却透出了反常地疲惫。
“正啸,如今皇上的态度虽不明朗,但从临行前圣上找间我之时的态度……皇上未必会罢战。可是——”景城顿了顿,声音变得低沉而缓慢,“皇上可能会将方茉云治罪,说她是为躲避责罚而攀咬于你,让她承下裴桥之责,以此平息朝堂上的争议,为开战扫清障碍。”
话音一落,书房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明白,若是裴桥之乱的责任落在茉云身上,她必然无法全身而退,以皇上震怒的态度,茉云的结局定是治罪问斩。
书房内的气氛更加凝重,所有人都将震惊地目光投向景城,此时,正啸终于斩钉截铁的开口了。
他的声音低沉,却好似压抑着巨大的情绪波动:“并非她之罪,为何要让她承担?”
简单的一句话,却如同一声惊雷,将所有人的目光拉向了他。萧怀逸更是满脸惊讶地看向正啸,此时此刻他还在护着方茉云。
正啸抬起头,眼神深邃而复杂,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但依旧不容质疑地说道:“案子你们如实查便是,但是方茉云于裴桥没有半分罪过,绝不可能将裴桥之失的罪名安在她的身上。”
萧怀逸想说什么,却被执礼按住了肩膀。执礼微微摇头,示意他不要再说下去。
书房内再次陷入寂静,正啸起身迈步走出书房,背影挺直而冷峻,身后之人见到他的背影,都无不感到压抑与沉重,仿佛这场裴桥之乱还未结束,还在一点点吞噬着所有人。
接下来的日子里,各方之力量皆在查此案。
余震拿起那张告示上贴着的已经有些残破的飞鸽传书,望向茉云问道:“此信确实像是大将军所书,这份力道旁人轻易模仿不出,何况还是他的纸笔墨。”
“余大人,我乃刑名官员出生,又在卢正啸身边履职多年,我都看不出丝毫破绽。”
余震深吸一口气说道:“可是单凭此没有私印之信,不可能如你所言定大将军的罪!”
“我知道,那便请余大人转告卢将军,这一局我死他赢,我看他能笑到几时!”茉云冷冷的说道。
余大人身边的伍大人瞬间起身指着那封信望向茉云说道:“方茉云,你此番是真的被气疯了吗?”
茉云神情依旧是一副不冷不热的淡然,余震则双眉紧皱的看着茉云,半刻之后,他亦没有表情的起身走了,茉云嘴角却冷冷上扬,望向余震等人离去的背影,好戏是要慢慢上演了吧?
连日来,茉云睡到日上三竿,好吃好睡,除了不如平日里那般嬉笑,其余与往日无异,只是每日都会去探望苏云青,时常忆起当年幼时轻松快乐的日子。
而实则刺史府内气氛凝重如山,期限将至,整个裴桥的焦灼与愤怒正逼近临界点,而茉云的承诺如刀般悬在每个人心头。圣上的五日之期亦快到了,她的头亦只是悬在自己脖子上……
这日清晨,正啸步入刺史府的议事堂,巡抚大人若辰、钦差大人罗景城和御史台余震皆列席其中,众人沉默,因为几日过去,案情没有一丝进展,当日军营中清醒之人皆被灭口,城中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
片刻后,御史台的余大人沉吟片刻,打破了沉默:“大将军,为今之计,我等未查出任何实证能够证明是大将军挑起战事。然而,方茉云她说……”
他话语未尽,语气却已经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余大人顿了一下,似在斟酌如何开口。
罗景城眉头紧蹙,语气急切地追问:“她说什么?”
余大人最终看向正啸,声音平静的说:“她说,这一局,她死,您赢。她说看您能笑到几时。”
话音落下,整个厅堂陷入死一般的寂静。众人沉默中带着难以置信的复杂情绪。正啸一言未发,指节却紧握得微微发白,眼中闪过极力压抑的情绪。
最终,他深吸一口气,声音低沉地说道:“有劳罗大人和余大人如实向朝廷上奏。虽无实证,但方茉云所疑并非空穴来风。裴桥之祸,并非她之责,是我边关布局失利,请皇上圣断。我亦会上奏折请罪。”
正啸话音一落,厅中一片震惊,所有人都不可置信地看向他。在此刻,正啸居然没有断然否认此信和自己的干系,反而用“并非空穴来风”六个字来形容,这岂不是将自己推向风口浪尖,而且他还将裴桥之失的罪责揽到自己身上!
萧怀逸顿时站起身,震惊地看着他,语气中带着从未有过地怒意:“正啸哥!此时,您还要护着她?!”
执礼亦眉头紧锁,声音中透着难掩的焦虑:“少主!您如此……不是将自己置于万丈深渊吗?”
正啸没有再回应,起身便走出了房间,背影笼罩着一层难以言喻的疲惫。可当他刚走出刺史府,却迎面撞上了一片汹涌的人群。府外已聚集了大量裴桥的民众,愤怒的喊声如潮水般涌来。
茉云承诺的时限将至,她却始终未能找出裴桥城内的罪魁祸首。愤怒的民众已难以克制情绪,他们举着状纸,怒骂成群,讨伐茉云的声音震耳欲聋。领头的几人身穿孝服,眼中含泪,义愤填膺地站在队伍最前。
声浪越来越大,人群亦愈发激动,似乎下一刻便会冲破防线,冲进府衙。正啸深吸一口气,转身厉声下令:“沧海,带兵守好刺史府!”
“是!”
就在此时,为首之人咬着牙,双目赤红,含着泪像正啸控诉般的质问道:“传闻中的大将军英明神武,护南境万民!为何……为何屡屡维护此妖孽?!她一人之过,竟让裴桥城陷入这等悲惨境地!”
正啸冷然望向此人,怒目而视,目光锋利如刀。然而,当他看到那人满脸的悲愤与绝望时,他的眼神微微一颤,愣住了半刻……
最终他未再说什么,翻身上马,毫不犹豫地扬鞭离去。裴桥的寒风卷起他的披风,掩盖住了他眼底的情绪。他没有回头,直奔裴桥边营而去,马蹄声渐行渐远。
府衙内气氛凝重,众人虽同处一堂,却各有各的情绪。
钦差罗大人面色铁青,双目盯向执礼,猛地一拍桌案吼道:“皇上都不得已弃车保帅,你主子却要弃帅保车?你自己去好好问问他,到底是军国大事重要,还是……”
话未说尽,他却说不下去了,茉云亦是他师妹,来之时师傅师娘一直嘱托自己正啸和茉云都不能有事,可自己又如何能两全,只能此刻拂袖转身忿然离去。
余大人静默片刻,只淡淡地扫了众人一眼,一个字都未多说转身离开,步履轻缓却严峻。
房中只余萧怀逸、若辰与执礼,气氛愈加压抑。萧怀逸本在隐忍,此时却再也抑制不住,望向执礼:“正啸哥难道会为了方茉云舍弃南境大业?”
“他不会!他有分寸!”若辰斩钉截铁的说道,“事已至此,峑戎终将一战,此事危及不了南境战事,只会伤及他自身,不过是背骂名罢了!”
“若辰哥,我等难道坐视正啸哥被她蛊惑?”
若辰端坐一旁,放下手中的茶杯,语气虽平,却透着无可辩驳的笃定:“卢正啸定会护方茉云。圣上知其决心,定然也不会处置茉云。何况从头到尾,方茉云并没有做错什么。”
“她没有做错?”萧怀逸厉声反驳,眼中寒光如霜,“她连最起码的忠诚都没有!”
执礼轻叹一声,深吸口气透着无奈:“少主怎会不知方茉云的性子,事已至此,她不可能不查。”
“查?”萧怀逸冷笑出声,面露讥讽,“她倒是有能力查出这裴桥的真相啊!如今的局面是谁造成就让谁承担,决不能让正啸哥承受这等污名!”
若辰缓缓抬眸,目光深沉地对上萧怀逸,语气严肃而低沉:“怀逸,恕我直言,我等,包括你,谁都没有这个能耐改变正啸的主意。卢正啸自与方茉云相识,便会护她到底。”
执礼点点头,神情复杂,语气却坚定:“昔日方茉云拉箭射少主下马,或是投靠暗营之时,少主都未曾放弃她,更不会将她逼上绝路。而如今的局面,若要问责,也该是当初冒充少主写信之人和为杀手开城门之人联手所致。尚不论是否有人能改变少主的决议,您想想,钦差大人罗大人还好说,但御史台余大人呢?事已至此,他定会据实上报!”
屋内一片寂静,空气仿佛凝滞。执礼一字一句道:“为今之计,没有转圜,他绝不会让方茉云顶罪。我们只能想方设法,为少主力挽狂澜,减免罪责。”
若辰深吸一口气,缓缓点头。萧怀逸则呆愣片刻,又瞬间起身,从府衙冲出直奔边关军营,马蹄声急促如鼓,他脸上皆是掩饰不住的愤怒与焦急,眼神直逼前方的营帐,他想要个答案。
萧怀逸一跃下马,掀开帐帘冲了进去,却见卢正啸一身戎装,端坐书案前,手中笔墨流转,正在写请罪折子。他的身影显得异常冷峻,仿佛一座巍然不可动摇的山。
萧怀逸看向那请罪奏折,语气中透着不可置信与失控:“正啸哥,您何罪之有?”
他的声音带着不加掩饰的急迫,似乎希望唤醒眼前这个他从小敬仰的兄长。
卢正啸却未抬头,手中继续在纸上书写,语气冷淡而平静:“你出去吧。”
这平淡的一句话,像一盆冷水浇在萧怀逸头上,但也彻底点燃了他的怒火。
他猛然上前一步,声音拔高了几分:“正啸哥,若迅速平息此事,朝廷马上将会向峑戎宣战!我就问您一句,您宁可弃这一切也要护她吗?”
卢正啸连头都没有抬,眼神始终落在案前的奏折上,吐出的一个字却斩钉截铁:“对。”
这简单的一字,宛若惊雷在萧怀逸耳边炸响。他愣在原地,整个人如被定住一般。
他喃喃道:“您……您还是我幼时认识的那个心中只有国家和万民的卢正啸吗?”
卢正啸眼神中透着坚定而冰冷的光,每一字都如此决然:“她无罪,我绝不会让她有事!”
萧怀逸的身影僵住,嘴唇颤动却发不出声音。帐外寒风呼啸,吹动营帐一角,仿佛昭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到来。
当萧怀逸走出营帐之时,灵魂好像出窍一般。
“萧小王爷,您觉得我家少主在您幼时为何会救你!”执礼亦跟着萧怀逸来了边关军营,看见萧怀逸失魂落魄的样子问道。
怀逸抬目看向执礼,深吸了一口气,他也曾经无数次的想过这个问题的答案。
“因为少主心中不只有朝廷,他还固执的坚守着是非、正义、曲直,当日少主本已在朝中腹背受敌,受到诸多非议,卢老太君终日谆谆教诲,我卢家人在外绝不可招惹是非,可他还是揍了那些趋炎附势之徒,将当日一名不文的您从湖中救起,而您定然知道,军中人牵扯王爷子嗣乃大忌,他该不该救您,您心里自有掂量!”
怀逸深吸一口气看向执礼,好似一瞬间回忆起当年那窒息的暗潭,自己都已经放弃了挣扎,因为更可怕的是对人世极深的憎恶,可是忽然有一只有力的手将自己提出了水面,就在那一刻,光芒好似亦照了过来……
执礼抬目望向阳光,缓缓地说道:“这一路走来,少主的坚持让他异常艰辛,可他却初心不改,这才是您认识的我家少主,他从未变过。何况那人是——方茉云。她压根不需要出言蛊惑,在少主那儿,任何人都撼动不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