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生活虽比过去好了许多,但还是没到顿顿吃肉的时候。
“二丫,正好去卖店割些肉,一会给李家三小子送去”
张桂华盘算着中午李佳罗也算是救她一命,总归是要去感谢一番的。
李佳罗住在村口,从农场回来看见的第一个房子就是他家,这是分家后,李瘸子在这个买块房身地,自己建的。
往里再走个十多户就是马二丫家,再往村子里走百十来米就到了上山的道口了。
杏木村不算大村,五十来户人家,过了上山道口,再往前走出二里地,就没有人家了,是另一座山的背面,是个陡坡,没有上山了,也没有人在这边安家。
“二哥”张桂华拎着肉进了李瘸子家院子。李瘸子有个哥哥,所以叫二哥。
李瘸子正给野鸡拔毛呢,张桂华估计是中午那只。
“中午,我在山上中暑晕倒了,得亏三小子把我叫醒了,我这来谢谢他”张桂华把肉递给了李瘸子。
“客气啥啊,这邻居住着,谁看见不帮个忙。”李瘸子手连忙摆着,不要肉。
“快拿着,二丫,给你李大爷送屋去”,张桂华让李二丫把肉送进了屋子里。
李二丫进了厨房,看见灶台堆放着的大米、白面袋子,咽了咽口水。
这辈子生活安稳,吃喝方面可没有上辈子好了。
在别人家厨房时间长了不好,二丫放下肉,赶紧出来,正好和从大门口回家的李佳罗碰上。
张桂华:“三小子,回来了,干啥去了?”。
李佳罗把自行车停在院子里:“婶子来了,我去农场把中午打的山货卖了”。
张桂华看着李佳罗崭新的自行车,心里盘算,啥时候自己家才能有一个。
马二丫对自行车想法不大,还惦记着收音机呢,合计着李佳罗能卖点山货,自己是不是也能干点啥。
回到家,马国强也从大队回来了,今天打完了,回来的早了点。
“给了多少钱”,张桂华看见马国强这么早回来就知道活干完了。
马国强把还没揣热乎的十五块钱递给了张桂华,张桂华接过,连忙进屋把钱放好,财不外露,连马二丫都不知道她娘把钱藏哪了。
农村的夏天基本没有什么活计,吃过晚饭,大家都早早休息了,毕竟点了煤油灯也没清什么,还费眼睛。
“她爹,你说二丫这婚事咋这么难。”张桂华和马国强在炕上并排躺着。
外面的天还没完全黑透,老马家是三间屋子,东屋睡着张桂华老两口,西屋睡着马二丫,中间是一进门就是东西屋的灶台,里面放着吃饭的桌子。
“我看李家三小子也挺好,你看咋样”。张桂华想着白天李瘸子说的话。
李佳罗是部队转业回来的,现在在农场的玻璃厂干保安,一个月有31块钱的工资,听说退伍费还不少,白天那自行车还是凤凰牌的呢,体格也壮,姑娘要是嫁过去也是不错的。
“你看好就行。”本身马国强就是个话少的人,在家里没啥话语权,久而久之,话越来越少了。
“不行,还得再等等,最近给闺女相看的太多了,先缓一缓吧。”张桂华心想不能让人看出来自己急着嫁女儿,那成了什么样子。
等了半天,也没等到马国强回话,侧头一看,老先生已经睡着了。
气的张桂华抻过被翻了身,背对着他。
东屋娘有心事,西屋闺女也睡不着,脑子里一遍遍想着,干些什么能挣钱,一把青菜才几分钱,卖一辈子也不够五百块啊。
眼睛突然看到了自己做的杏仁霜上面,想着卖点这个,可是能有人买吗。
杏仁好弄,鸡蛋那可是张桂华的宝贝,平时拿一个都知道,一下子多用了,那是要挨打的。
想起张桂华的巴掌,马二丫抖了下身体,顿时感觉没那么热了。
马二丫眼睛盯着杏仁霜,脑袋里是各种想法,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上辈子后期入睡很困难,身体也越发不好,恶性循环,身体越来越糟糕。
上辈子心里总是装着战事,不敢放松一刻,忧虑过度,这辈子一定要活的轻松,不能太过操心受累。
心里有事,早上早早醒来,趁脑袋清醒,马二丫又琢磨了一遍卖杏仁露,觉得这事可行,翻出来自己攒了二十年的一块八毛三分钱,打算去买点材料。
村上有一个小卖店,卖些油盐酱醋,日常用品,二丫买了一斤鸡蛋,一袋糖球,一块二毛钱,又要了三大张油纸,三分钱。
油纸是卖店用来包点心的,马二丫想着做好的杏仁霜需要分成小包装的,没有瓶罐,用点油纸包也应该可以。
从卖店出来,马二丫又去了村委会,村委会在一个大院里面,暑假期间,孩子们放假在家能把屋顶掀翻,基本都被大人撵到这里。正好村委会上班的大人还能看着点,家长们也放心
此时院子里正好有一群七八岁的孩子在疯跑。
“想吃糖吗?”马二丫走了过去,孩子们齐声喊想。
马二丫:“姐姐需要一些杏仁,大家可以去山上摘杏,拿着杏仁来和我换糖。二十个杏仁换一个糖球。”
孩子们听了纷纷欢呼,七八岁的孩子正是闲不住的时候,听着能换糖球,大家都往山上跑。
这个时候的杏还没完全熟透,扒杏核还是有些费力气的。
下午,马二丫午睡刚醒,呼啦啦跑进来一大群孩子
“二丫姐,我们来换糖球了。”一个梳着马尾辫的女孩进了屋。
“来了,来了”马二丫看着眼前头发泛黄毛躁的女孩。
在院子里,大家都带着自己的杏仁,还互相攀比,都认为自己的是最大最好的。
马二丫按着谈好的价钱,一块糖球换二十个杏仁,共换了不到四百多个。
其中最好的就是发尾枯黄的小女孩的,杏仁又大又饱满,而且是晒干的,一看就是家里之前攒的,不像是现砸的。
马二丫示意这个女孩等会再走,等其他孩子都走了,马二丫告诉她“你的杏仁是最好的,如果我下次要还找你,到时候给你三毛钱一斤”。
眼前女孩叫小米,父亲跟别的女人跑了,母亲也改嫁走了,就剩下她和奶奶相依为命,平时靠卖点菜生活。
小米点了点头,“二丫姐,你要是还要再来找我,我的指定是最好的。”小米说完,有些不好意思,掉头跑了。
马二丫把变质的挑了出来,要不是有的孩子拿变质、坏的的充数,还真想不到以后单找小米这女孩。
“二丫,正好去卖店割些肉,一会给李家三小子送去”
张桂华盘算着中午李佳罗也算是救她一命,总归是要去感谢一番的。
李佳罗住在村口,从农场回来看见的第一个房子就是他家,这是分家后,李瘸子在这个买块房身地,自己建的。
往里再走个十多户就是马二丫家,再往村子里走百十来米就到了上山的道口了。
杏木村不算大村,五十来户人家,过了上山道口,再往前走出二里地,就没有人家了,是另一座山的背面,是个陡坡,没有上山了,也没有人在这边安家。
“二哥”张桂华拎着肉进了李瘸子家院子。李瘸子有个哥哥,所以叫二哥。
李瘸子正给野鸡拔毛呢,张桂华估计是中午那只。
“中午,我在山上中暑晕倒了,得亏三小子把我叫醒了,我这来谢谢他”张桂华把肉递给了李瘸子。
“客气啥啊,这邻居住着,谁看见不帮个忙。”李瘸子手连忙摆着,不要肉。
“快拿着,二丫,给你李大爷送屋去”,张桂华让李二丫把肉送进了屋子里。
李二丫进了厨房,看见灶台堆放着的大米、白面袋子,咽了咽口水。
这辈子生活安稳,吃喝方面可没有上辈子好了。
在别人家厨房时间长了不好,二丫放下肉,赶紧出来,正好和从大门口回家的李佳罗碰上。
张桂华:“三小子,回来了,干啥去了?”。
李佳罗把自行车停在院子里:“婶子来了,我去农场把中午打的山货卖了”。
张桂华看着李佳罗崭新的自行车,心里盘算,啥时候自己家才能有一个。
马二丫对自行车想法不大,还惦记着收音机呢,合计着李佳罗能卖点山货,自己是不是也能干点啥。
回到家,马国强也从大队回来了,今天打完了,回来的早了点。
“给了多少钱”,张桂华看见马国强这么早回来就知道活干完了。
马国强把还没揣热乎的十五块钱递给了张桂华,张桂华接过,连忙进屋把钱放好,财不外露,连马二丫都不知道她娘把钱藏哪了。
农村的夏天基本没有什么活计,吃过晚饭,大家都早早休息了,毕竟点了煤油灯也没清什么,还费眼睛。
“她爹,你说二丫这婚事咋这么难。”张桂华和马国强在炕上并排躺着。
外面的天还没完全黑透,老马家是三间屋子,东屋睡着张桂华老两口,西屋睡着马二丫,中间是一进门就是东西屋的灶台,里面放着吃饭的桌子。
“我看李家三小子也挺好,你看咋样”。张桂华想着白天李瘸子说的话。
李佳罗是部队转业回来的,现在在农场的玻璃厂干保安,一个月有31块钱的工资,听说退伍费还不少,白天那自行车还是凤凰牌的呢,体格也壮,姑娘要是嫁过去也是不错的。
“你看好就行。”本身马国强就是个话少的人,在家里没啥话语权,久而久之,话越来越少了。
“不行,还得再等等,最近给闺女相看的太多了,先缓一缓吧。”张桂华心想不能让人看出来自己急着嫁女儿,那成了什么样子。
等了半天,也没等到马国强回话,侧头一看,老先生已经睡着了。
气的张桂华抻过被翻了身,背对着他。
东屋娘有心事,西屋闺女也睡不着,脑子里一遍遍想着,干些什么能挣钱,一把青菜才几分钱,卖一辈子也不够五百块啊。
眼睛突然看到了自己做的杏仁霜上面,想着卖点这个,可是能有人买吗。
杏仁好弄,鸡蛋那可是张桂华的宝贝,平时拿一个都知道,一下子多用了,那是要挨打的。
想起张桂华的巴掌,马二丫抖了下身体,顿时感觉没那么热了。
马二丫眼睛盯着杏仁霜,脑袋里是各种想法,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上辈子后期入睡很困难,身体也越发不好,恶性循环,身体越来越糟糕。
上辈子心里总是装着战事,不敢放松一刻,忧虑过度,这辈子一定要活的轻松,不能太过操心受累。
心里有事,早上早早醒来,趁脑袋清醒,马二丫又琢磨了一遍卖杏仁露,觉得这事可行,翻出来自己攒了二十年的一块八毛三分钱,打算去买点材料。
村上有一个小卖店,卖些油盐酱醋,日常用品,二丫买了一斤鸡蛋,一袋糖球,一块二毛钱,又要了三大张油纸,三分钱。
油纸是卖店用来包点心的,马二丫想着做好的杏仁霜需要分成小包装的,没有瓶罐,用点油纸包也应该可以。
从卖店出来,马二丫又去了村委会,村委会在一个大院里面,暑假期间,孩子们放假在家能把屋顶掀翻,基本都被大人撵到这里。正好村委会上班的大人还能看着点,家长们也放心
此时院子里正好有一群七八岁的孩子在疯跑。
“想吃糖吗?”马二丫走了过去,孩子们齐声喊想。
马二丫:“姐姐需要一些杏仁,大家可以去山上摘杏,拿着杏仁来和我换糖。二十个杏仁换一个糖球。”
孩子们听了纷纷欢呼,七八岁的孩子正是闲不住的时候,听着能换糖球,大家都往山上跑。
这个时候的杏还没完全熟透,扒杏核还是有些费力气的。
下午,马二丫午睡刚醒,呼啦啦跑进来一大群孩子
“二丫姐,我们来换糖球了。”一个梳着马尾辫的女孩进了屋。
“来了,来了”马二丫看着眼前头发泛黄毛躁的女孩。
在院子里,大家都带着自己的杏仁,还互相攀比,都认为自己的是最大最好的。
马二丫按着谈好的价钱,一块糖球换二十个杏仁,共换了不到四百多个。
其中最好的就是发尾枯黄的小女孩的,杏仁又大又饱满,而且是晒干的,一看就是家里之前攒的,不像是现砸的。
马二丫示意这个女孩等会再走,等其他孩子都走了,马二丫告诉她“你的杏仁是最好的,如果我下次要还找你,到时候给你三毛钱一斤”。
眼前女孩叫小米,父亲跟别的女人跑了,母亲也改嫁走了,就剩下她和奶奶相依为命,平时靠卖点菜生活。
小米点了点头,“二丫姐,你要是还要再来找我,我的指定是最好的。”小米说完,有些不好意思,掉头跑了。
马二丫把变质的挑了出来,要不是有的孩子拿变质、坏的的充数,还真想不到以后单找小米这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