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自蓬莱(4)
年轻就是好,休养一阵子,脚也不痛了,感觉身体倍儿棒。可是生活空间只在这方宅院里,最远就到门口,往往是脚没踏出去就被抓了回来。
似乎挂念着我是个病患,近来菜色都以蒸、煮、炖为主,满满一桌。叫得出名字的有鳜鱼,骨头汤,炒蛤蜊,拌春笋和莴苣。
菜里没放辣椒,只以少许胡椒和盐佐味,因为食材够新鲜,也令人食指大动。
正餐后还有甜品,青色瓷盏中,淡金色的蜜糖上浮着白色小花,瓣瓣分明,散发出浓厚的奶香味。
碗底也隐约可见精妙的花纹,这家人到底是多喜欢花啊。
“蜜浮酥奈花,你在密州时就吵着想吃。”父亲笑着,似乎心情很好,“爹爹今日不饮酒,也陪着媛媛吃。”
我吃了两口,齁甜,又是蜂蜜又是牛乳,甚至还有股酥油味儿。
“你也快是大姑娘了,到了汴京,更不可像从前那样任性。”吃得差不多了,他放下勺子,看向他的妻子,“婉娘,过几日继续教她《论语》。女孩儿家,不仅要明理柔顺,还得识几个字,以免日后被人看轻了去。”
我迅速白了他一眼,然后低下头。
女子也笑道:“女红也不可落下。从前学过的《女诫》《家范》也要时常复习。”
这两口子一唱一和,安排得明明白白。我送他们一人一个白眼,可毕竟寄人篱下,又是十来岁的模样,只能忍辱负重。
四月初八这一天,我一早被揪起来,按在放了不知道什么香料的洗澡水里。泡完后,母亲拿起梳子站在我身后。
“想梳什么发髻,双丫髻还是垂螺髻?”
我努力从字面上猜测最终效果,她见我犹豫不语,笑道:“还是垂螺吧,开春头发长了不少”
话毕就分开两股头发,在靠近耳下的位置结成鬟髻,类似双马尾,又一边簪一朵淡粉色珠花。
接着替我换上鹅黄内搭和淡橘百褶裙,最后在外披了一件及腰草绿色外套。
我对着镜子左晃右晃,外套两侧开叉,能活动自如。母亲审美不错,加上小姑娘清秀可人,淡粉配淡绿也不显俗气。倒是头顶蓬勃生长的几撮黄毛,与春日之景相得益彰。
一辆马车候在门外,一名灰衣家丁垂首在侧。
母亲先把我送了上去,然后自己也进了马车。春琴以及另一个婆子也先后进来。
马蹄踢里哐啷敲在石板路上,大约行了十来分钟。似乎到了某处闹市,市井之声不绝于耳。
我忍不住好奇,掀开锦帘一角,打量着外面。
马车行于坊巷之中,远远可见一碧瓦朱门的城楼。中央的城门楼通过斜廊连接两座朵楼,典雅又庄重。
我看得出神,母亲笑着说:“是宣德楼。官家,皇后,还有各位娘子公主都住在里面,你爹爹偶尔也会去。”
哦,那就是皇宫吧。
“那我们要去哪儿啊。”我问。
“今儿是佛诞日,去大相国寺求些浴佛水。”她说话总是蕴着温柔笑意,“保佑我们贞媛,无病无痛,平安喜乐。”
父母之情,古今相通,看着她的面容,我有一丝动容,也暂时原谅了裹小脚的事。
大相国寺,光听这名儿感觉是个肃穆庄严的古寺。
一下车,首先映入眼的便是个棚屋,其中堆叠着十几个木质笼子,关着几个月大的小猫。
“瞧瞧咱们家的‘乌云踏雪’,这品相,整个京城找不出第二只。”
他口中的“乌云踏雪”是一只通体黝黑的猫,唯有四个小爪雪白。
“还有‘金丝虎’,‘宵飞练’,‘墨玉垂珠’……”
我依次看过去,这不就是橘猫,白猫,和白尾黑猫嘛!
春日中午正好眠,小猫们大多都眯着眼,脑袋枕在手臂上打瞌睡。
不过母亲似乎兴趣缺缺,拉着我越过宠物铺,往里走去。一路上可见草席帐子洗漱用品等杂货,居然还有蜜饯铺。
梨条,栗子,枣圈,桃肉,李子,樱桃干,葡萄干,沙果干,芭蕉干……
这哪儿是寺庙啊,简直就是农贸市场。
大佛殿左右回廊,有些尼姑在摆摊卖珍珠,绒花,头饰。身体虽然变小,购物欲却丝毫不减。结果当然跟所有吵着买玩具的小孩一样,被家长连拖带拉带走了。
举行浴佛仪式的塔院,聚集了几百号人。僧人们熬制散发着药味的水,用以灌洗黄铜佛像,剩下的水则依次分发给参加法会的众人。
浴佛水,敢情是让我喝别人洗澡水?
强忍着膈应,我抿了一小口,虽然有股药味,但也不是难以下咽。在母亲殷切的目光中,我将那一小钵药糖水一饮而尽。
这还不算完,接下来又要拜观音。只见母亲合手闭目,姿态虔诚,仿佛这泥塑真能有求必应。
我趁着空档跑了出去,因为惦记着资圣门口一溜儿占卜摊。从前虽不信神鬼之说,但经历了这么一遭,坚定的唯物主义难免有些松动。
一个个看过去,有个须髯尽白的男子正闭目靠在藤椅背上,后脑飘着一张发黄的布条,上提“看命”二字。
高人通常都是独立于世的模样。好,就是他了。我靠了过去,轻轻敲了敲桌面。他一只眼半睁着瞥了我一眼又闭上,嘴里哼唧着:“小姑娘家家的,一边去。”
“你该不会是骗子吧?”我故意激他。
“呵。”这招果然管用,只见他一个翻身坐直,扬起鼻孔对着我,“小道师承邵康节先生,此梅花易数,可洞悉万物规律走势,小娘子且看着罢。”
说着掏出三枚铜钱合于双掌,装模作样地晃荡了几下后,抛向桌面。
一正,一反,还有一立。
“咳,不算,重来。”
第二回,有个铜板从掌缝中漏了出去,一落地就滴溜溜滚得不见踪影。
汗流浃背了吧,老哥。
他咬着后槽牙,像是跟谁较劲般地,从袖中掏出一枚铜板,又抛了一次。
这次倒是安安稳稳地落了地,他神色稍缓,正准备看卦时,路过僧人的衣袖好巧不巧勾在了桌角——
八卦镜铜钱羊毫笔散落一地,那僧人连连致歉。大师呆呆地看了看一地狼藉,又看了看我和那僧人,哭笑不得道:“此乃天之授意,不可解。”
僧人倒是扑哧笑出了声,递过手中签筒,道:“有何不可?只需求一支签即可。”
我依言摇了摇签筒,一支落在地面。还没来得及捡,胳膊就被一边一只架了起来。
不用说都知道是我娘发现我不见了。
我被春琴王妈拖着走远,隐隐约约地,听见身后那僧人轻声念着什么。
“本是蓬莱客,一朝入人寰。
莫问魂归处,碧水绕孤山。”
*文中对于市井生活的描写参考《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 侯印国译注)。
似乎挂念着我是个病患,近来菜色都以蒸、煮、炖为主,满满一桌。叫得出名字的有鳜鱼,骨头汤,炒蛤蜊,拌春笋和莴苣。
菜里没放辣椒,只以少许胡椒和盐佐味,因为食材够新鲜,也令人食指大动。
正餐后还有甜品,青色瓷盏中,淡金色的蜜糖上浮着白色小花,瓣瓣分明,散发出浓厚的奶香味。
碗底也隐约可见精妙的花纹,这家人到底是多喜欢花啊。
“蜜浮酥奈花,你在密州时就吵着想吃。”父亲笑着,似乎心情很好,“爹爹今日不饮酒,也陪着媛媛吃。”
我吃了两口,齁甜,又是蜂蜜又是牛乳,甚至还有股酥油味儿。
“你也快是大姑娘了,到了汴京,更不可像从前那样任性。”吃得差不多了,他放下勺子,看向他的妻子,“婉娘,过几日继续教她《论语》。女孩儿家,不仅要明理柔顺,还得识几个字,以免日后被人看轻了去。”
我迅速白了他一眼,然后低下头。
女子也笑道:“女红也不可落下。从前学过的《女诫》《家范》也要时常复习。”
这两口子一唱一和,安排得明明白白。我送他们一人一个白眼,可毕竟寄人篱下,又是十来岁的模样,只能忍辱负重。
四月初八这一天,我一早被揪起来,按在放了不知道什么香料的洗澡水里。泡完后,母亲拿起梳子站在我身后。
“想梳什么发髻,双丫髻还是垂螺髻?”
我努力从字面上猜测最终效果,她见我犹豫不语,笑道:“还是垂螺吧,开春头发长了不少”
话毕就分开两股头发,在靠近耳下的位置结成鬟髻,类似双马尾,又一边簪一朵淡粉色珠花。
接着替我换上鹅黄内搭和淡橘百褶裙,最后在外披了一件及腰草绿色外套。
我对着镜子左晃右晃,外套两侧开叉,能活动自如。母亲审美不错,加上小姑娘清秀可人,淡粉配淡绿也不显俗气。倒是头顶蓬勃生长的几撮黄毛,与春日之景相得益彰。
一辆马车候在门外,一名灰衣家丁垂首在侧。
母亲先把我送了上去,然后自己也进了马车。春琴以及另一个婆子也先后进来。
马蹄踢里哐啷敲在石板路上,大约行了十来分钟。似乎到了某处闹市,市井之声不绝于耳。
我忍不住好奇,掀开锦帘一角,打量着外面。
马车行于坊巷之中,远远可见一碧瓦朱门的城楼。中央的城门楼通过斜廊连接两座朵楼,典雅又庄重。
我看得出神,母亲笑着说:“是宣德楼。官家,皇后,还有各位娘子公主都住在里面,你爹爹偶尔也会去。”
哦,那就是皇宫吧。
“那我们要去哪儿啊。”我问。
“今儿是佛诞日,去大相国寺求些浴佛水。”她说话总是蕴着温柔笑意,“保佑我们贞媛,无病无痛,平安喜乐。”
父母之情,古今相通,看着她的面容,我有一丝动容,也暂时原谅了裹小脚的事。
大相国寺,光听这名儿感觉是个肃穆庄严的古寺。
一下车,首先映入眼的便是个棚屋,其中堆叠着十几个木质笼子,关着几个月大的小猫。
“瞧瞧咱们家的‘乌云踏雪’,这品相,整个京城找不出第二只。”
他口中的“乌云踏雪”是一只通体黝黑的猫,唯有四个小爪雪白。
“还有‘金丝虎’,‘宵飞练’,‘墨玉垂珠’……”
我依次看过去,这不就是橘猫,白猫,和白尾黑猫嘛!
春日中午正好眠,小猫们大多都眯着眼,脑袋枕在手臂上打瞌睡。
不过母亲似乎兴趣缺缺,拉着我越过宠物铺,往里走去。一路上可见草席帐子洗漱用品等杂货,居然还有蜜饯铺。
梨条,栗子,枣圈,桃肉,李子,樱桃干,葡萄干,沙果干,芭蕉干……
这哪儿是寺庙啊,简直就是农贸市场。
大佛殿左右回廊,有些尼姑在摆摊卖珍珠,绒花,头饰。身体虽然变小,购物欲却丝毫不减。结果当然跟所有吵着买玩具的小孩一样,被家长连拖带拉带走了。
举行浴佛仪式的塔院,聚集了几百号人。僧人们熬制散发着药味的水,用以灌洗黄铜佛像,剩下的水则依次分发给参加法会的众人。
浴佛水,敢情是让我喝别人洗澡水?
强忍着膈应,我抿了一小口,虽然有股药味,但也不是难以下咽。在母亲殷切的目光中,我将那一小钵药糖水一饮而尽。
这还不算完,接下来又要拜观音。只见母亲合手闭目,姿态虔诚,仿佛这泥塑真能有求必应。
我趁着空档跑了出去,因为惦记着资圣门口一溜儿占卜摊。从前虽不信神鬼之说,但经历了这么一遭,坚定的唯物主义难免有些松动。
一个个看过去,有个须髯尽白的男子正闭目靠在藤椅背上,后脑飘着一张发黄的布条,上提“看命”二字。
高人通常都是独立于世的模样。好,就是他了。我靠了过去,轻轻敲了敲桌面。他一只眼半睁着瞥了我一眼又闭上,嘴里哼唧着:“小姑娘家家的,一边去。”
“你该不会是骗子吧?”我故意激他。
“呵。”这招果然管用,只见他一个翻身坐直,扬起鼻孔对着我,“小道师承邵康节先生,此梅花易数,可洞悉万物规律走势,小娘子且看着罢。”
说着掏出三枚铜钱合于双掌,装模作样地晃荡了几下后,抛向桌面。
一正,一反,还有一立。
“咳,不算,重来。”
第二回,有个铜板从掌缝中漏了出去,一落地就滴溜溜滚得不见踪影。
汗流浃背了吧,老哥。
他咬着后槽牙,像是跟谁较劲般地,从袖中掏出一枚铜板,又抛了一次。
这次倒是安安稳稳地落了地,他神色稍缓,正准备看卦时,路过僧人的衣袖好巧不巧勾在了桌角——
八卦镜铜钱羊毫笔散落一地,那僧人连连致歉。大师呆呆地看了看一地狼藉,又看了看我和那僧人,哭笑不得道:“此乃天之授意,不可解。”
僧人倒是扑哧笑出了声,递过手中签筒,道:“有何不可?只需求一支签即可。”
我依言摇了摇签筒,一支落在地面。还没来得及捡,胳膊就被一边一只架了起来。
不用说都知道是我娘发现我不见了。
我被春琴王妈拖着走远,隐隐约约地,听见身后那僧人轻声念着什么。
“本是蓬莱客,一朝入人寰。
莫问魂归处,碧水绕孤山。”
*文中对于市井生活的描写参考《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 侯印国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