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
端午临中夏,时清复日长。①
临近端午节,夏天也即将到来了。树与草长得无比茂盛,放眼望去,哪一处都是深浓的绿色。河塘中的荷叶大片大片地铺满了半个水面,粉色的花苞也开始露头。
顶着大太阳,李兰香与罗水林上了山,准备去摘箬叶。
箬叶是用作包粽子的,是箬竹的叶子,叶片宽大,在南方地区常见;听别人讲,北方包粽子是用芦苇叶与桲椤②叶子,葛月红更是说在她们西南地区,包粽子用的是蕉叶和柊叶,不过这两种植物在他们这儿都少见。
找到了箬叶,选取叶片肥大的、老一些的摘来,太嫩的叶子包粽子时容易破。摘时须得注意,千万不要被箬叶锋利的边缘割了手脸,要不然就得不偿失了。
摘箬叶,除去拿来自家包粽子,李兰香更是想多摘一些担去城里卖,毕竟城里人,也是要过端午节要包粽子的嘛。
两夫妻每人都担一担高箢箕,摘来的箬叶整整齐齐地码好,压得实实的,占了一个担子。他们还要去掰棕榈叶,拿来捆粽子。
青青棕榈树,散叶如车轮。③棕榈树高大笔直,叶子多集中在树的顶端,从叶鞘分散开的叶片就像是一把大扇子,所以它也是制作蒲扇扇面的主材料。
李兰香来到树下,望见已经开败了、枯萎变黑的棕苞,不由得后悔,今年春天竟然忘记了来采它,要晓得棕苞米炒腊肉,可是一道好菜呢。
罗水林脱了鞋子绑起衣角,把柴刀插在后面裤带上,抱着棕榈树干慢慢爬上树。待爬到树顶上,他抽出柴刀来,将顶上的叶子一片片砍下,李兰香在下面捡了装好。
砍了棕榈叶下山,他们还要去割菖蒲和艾草。
民间有谚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时,每家每户都会在院门前挂艾草和菖蒲,用于驱蚊、辟邪。
这个时节的艾草长得最盛,野地和山坡上常能见到;菖蒲近水,要去河边、溪流边寻它,才能找见。这两种植物气味浓烈、芳香,艾草还可以晒干后拿来洗澡,对皮肤好。
等两个担子都装满了,夫妻俩才归家。
为了能卖出个好价钱,下午时两人更是打了水,把箬叶全都刷了一道,把表面上的灰尘除去,再按照五十张一捆,用干稻草绑好,叠得齐整。
第二日清早,把宝珍与宝珠送去老宅,夫妻俩就挑着担子出发了。走之前还与她们承诺,端午节当日,一定带她们去县城里看赛龙舟。
依样在市啬夫处缴纳了摊位费,便可以进集里卖货了。李兰香不着急,先在集市逛了一圈,集里有好几个人也是在卖箬叶,上前问了价钱,有好些的卖五十张一捆一文钱,也有卖六十张一捆一文钱的。
李兰香心中有数,回到自己摊位上,便定下五十张一捆一文钱的数目。这样定,一是因为他们的箬叶相较于别人,洗过要更干净些,而且也有人一样定价,不算突出;二是因为他们已经按照五十张一捆捆好了,倒不好再拆。
把一张棕榈叶劈作两半,每边同样是定价一文钱,菖蒲和艾叶则常见些,定价要更低,一把才算半文钱,两个需搭配着一起买。
城里人要过端午节,自然需要用到这几种植物,它们都长在山上和野地里,要用就只能花钱买。
不过多时,就有人上来问价,翻看了他们的担子,估计又与其他摊子比较了价钱,很快就买了两捆箬叶、半把棕榈叶、一把菖蒲和一把艾草走,进账四文钱。
有这般买得少的,也有买得多的。半上午时,有个穿着体面的嬷嬷来摊子,一下子买去了五十捆箬叶,十把棕榈叶,菖蒲和艾草更是收去了一半,交给跟在后头的小厮带走,这应该是哪个体面人家家里的管事女仆,给钱时也不讲价,或许是觉得数目太小,不屑于还价吧。
卖到下午,堆积得高高的两担高箢箕渐渐空了,快到傍晚时,夫妻俩终于收担子回家。今日卖货,得钱六百八十七文。
到家中吃了晚饭,李兰香把糯米和绿豆倒出来浸上,准备明日包粽子用。
家中还有半条腊肉,要抓紧吃完,否则到夏季黄梅天,恐怕要发霉。正好这次包粽子,可以拿来用掉。
第二日上午,李兰香就带着宝珍与宝珠两个一起包粽子。
把姐妹俩的袖子撸到手臂上再捆起来,又打水仔细地用皂角洗干净小手,才允许她们俩来帮忙。
腊肉切作丁,把野外摘来的嫩豌豆剥出壳,糯米里加去籽的花椒粒和盐巴,拌匀后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这种豌豆腊肉粽是西南地区的做法,葛月红年年都会做,所以李兰香也学了来。
还有板栗鲜肉粽,昨日在城里买的五花猪肉切块,用盐和酱油以及加一勺糖稍微腌制一下,再来剥板栗。
板栗也是他们这儿的特产,他们村子为何叫栗花村,就是因为村中前后种植了许多板栗树,每年秋天都能收来吃,才叫的这个名字。晒干的板栗剥开取肉,把它放在温水中浸半个时辰。
趁这个功夫,可以先来包不那么麻烦的豆子粽与红枣粽。
红枣粽是宝珠点名要吃的,毕竟她嗜甜,全是咸粽可满足不了她。
李兰香将两片箬叶交叠,前后都空出一部分,然后把箬叶折叠成漏斗的形状,再放入豆子与糯米,把空出的箬叶部分盖下,用力裹紧,再用棕榈叶系上。而且放入的食物要与漏斗口齐平,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多了少了都容易扎不紧,会漏出来。
两个小娃娃也跟着做,只是她们人小手也小,包粽子时,一边往漏斗里装食物,另一边漏斗底下,糯米和豆子不停地漏。
宝珍使劲攒住底部,把叶子再扯紧些,手忙脚乱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总算裹好了一只,然后递给李兰香,要她帮忙系上。
宝珠更好笑,她完全没发现在漏米,一直往里勺米进去,舀了许久,手都累了,就开始发脾气,“哼”地一声丢进装米的盆里,准备不干。
“哈哈哈哈哈……”旁边看戏的李兰香与宝珍一直憋着笑,就看她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反应过来。
一上午的时间,包了整整一大锅。四种口味的粽子,每一样都包了三十只,可以吃很久了。
包好的粽子放大锅里,用柴火慢慢煮,需煮上两个时辰才能熟透。等煮熟后捞出,原本绿油油的箬叶也转成了暗色,散发着竹子的清香。
小人儿肠胃弱,糯米不好消化,李兰香便与她们定下了规矩,每天只能吃一个。
宝珍喜欢咸粽,她要吃豌豆腊肉粽;宝珠有些犯难,她都想尝一尝。于是折中做法,把刚出锅还热气腾腾的粽子剥了皮,每种口味都切成两半,由得她自己选。
豌豆腊肉粽油润,带烟熏风味,里面加了花椒粒还有些麻辣,加上豌豆的清甜,美味无比;板栗鲜肉粽咸香,肉质新鲜,板栗粉糯带微甜,口感丰富,层次分明。
相较于上面的两款咸粽,豆子粽和红枣粽就显得比较平平无奇,豆子粽里面掺了灰水,吃起来有股碱味,除了碱味,便只有糯米与绿豆的味道,宝珍与宝珠都不喜欢,只有老宅的罗老头最爱,他会把豆子粽粘白糖吃;红枣粽则是宝珠最喜欢的,干红枣一整个裹进糯米里,米里面加了些微的白糖,吃起来也不会很甜,白白糯糯的米衬着红枣的颜色,很是好看,咬一口下去,绵绵甜甜,能把宝珠的眼睛都给吃的眯起来。
做好的粽子,李兰香让宝珍每种口味拿了两只去老宅,送给孙婆子她们吃,她们还没开始包呢,可以先尝个新鲜。
等到罗水林晚上回家的时候,宝珍与宝珠坐在门槛上候着,一见到他进院子,立马亲亲热热地跑过去要拉手,把他一左一右拉进堂屋里。
“怎么了?怎么了?”罗水林受宠若惊,一头雾水地跟着她们俩走。
“哎哟,你闺女对你真好~上午亲手包的粽子,就包了三只~还特地留一只等到你回家来吃呢~”
李兰香佯装作捻酸的样子,吃醋道:“因为包的好难看,我本来想都吃掉的,还非不许呢。”
“哪里难看呀,我们包的可好了!”宝珠不服气。
李兰香“哼”一声,都不好意思戳破她。
包粽子的时候,宝珠见到姐姐宝珍已经独力包好了两个,又开始着急,非要自己再试试。试来试去,把盆里的米都给搅和的一团糟,还是李兰香看不过去,握着她的两只小手,装模作样地给她包好了一只,这才高兴。
罗水林听到李兰香含酸的话,感受到了两个女儿对他的看重,心里不晓得几爽快,就连看到因为没包好,粽子进了水变成了水趴趴的一团糯米粥,都开心满足得不行,吃起来那叫一个美得很呐。
临近端午节,夏天也即将到来了。树与草长得无比茂盛,放眼望去,哪一处都是深浓的绿色。河塘中的荷叶大片大片地铺满了半个水面,粉色的花苞也开始露头。
顶着大太阳,李兰香与罗水林上了山,准备去摘箬叶。
箬叶是用作包粽子的,是箬竹的叶子,叶片宽大,在南方地区常见;听别人讲,北方包粽子是用芦苇叶与桲椤②叶子,葛月红更是说在她们西南地区,包粽子用的是蕉叶和柊叶,不过这两种植物在他们这儿都少见。
找到了箬叶,选取叶片肥大的、老一些的摘来,太嫩的叶子包粽子时容易破。摘时须得注意,千万不要被箬叶锋利的边缘割了手脸,要不然就得不偿失了。
摘箬叶,除去拿来自家包粽子,李兰香更是想多摘一些担去城里卖,毕竟城里人,也是要过端午节要包粽子的嘛。
两夫妻每人都担一担高箢箕,摘来的箬叶整整齐齐地码好,压得实实的,占了一个担子。他们还要去掰棕榈叶,拿来捆粽子。
青青棕榈树,散叶如车轮。③棕榈树高大笔直,叶子多集中在树的顶端,从叶鞘分散开的叶片就像是一把大扇子,所以它也是制作蒲扇扇面的主材料。
李兰香来到树下,望见已经开败了、枯萎变黑的棕苞,不由得后悔,今年春天竟然忘记了来采它,要晓得棕苞米炒腊肉,可是一道好菜呢。
罗水林脱了鞋子绑起衣角,把柴刀插在后面裤带上,抱着棕榈树干慢慢爬上树。待爬到树顶上,他抽出柴刀来,将顶上的叶子一片片砍下,李兰香在下面捡了装好。
砍了棕榈叶下山,他们还要去割菖蒲和艾草。
民间有谚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时,每家每户都会在院门前挂艾草和菖蒲,用于驱蚊、辟邪。
这个时节的艾草长得最盛,野地和山坡上常能见到;菖蒲近水,要去河边、溪流边寻它,才能找见。这两种植物气味浓烈、芳香,艾草还可以晒干后拿来洗澡,对皮肤好。
等两个担子都装满了,夫妻俩才归家。
为了能卖出个好价钱,下午时两人更是打了水,把箬叶全都刷了一道,把表面上的灰尘除去,再按照五十张一捆,用干稻草绑好,叠得齐整。
第二日清早,把宝珍与宝珠送去老宅,夫妻俩就挑着担子出发了。走之前还与她们承诺,端午节当日,一定带她们去县城里看赛龙舟。
依样在市啬夫处缴纳了摊位费,便可以进集里卖货了。李兰香不着急,先在集市逛了一圈,集里有好几个人也是在卖箬叶,上前问了价钱,有好些的卖五十张一捆一文钱,也有卖六十张一捆一文钱的。
李兰香心中有数,回到自己摊位上,便定下五十张一捆一文钱的数目。这样定,一是因为他们的箬叶相较于别人,洗过要更干净些,而且也有人一样定价,不算突出;二是因为他们已经按照五十张一捆捆好了,倒不好再拆。
把一张棕榈叶劈作两半,每边同样是定价一文钱,菖蒲和艾叶则常见些,定价要更低,一把才算半文钱,两个需搭配着一起买。
城里人要过端午节,自然需要用到这几种植物,它们都长在山上和野地里,要用就只能花钱买。
不过多时,就有人上来问价,翻看了他们的担子,估计又与其他摊子比较了价钱,很快就买了两捆箬叶、半把棕榈叶、一把菖蒲和一把艾草走,进账四文钱。
有这般买得少的,也有买得多的。半上午时,有个穿着体面的嬷嬷来摊子,一下子买去了五十捆箬叶,十把棕榈叶,菖蒲和艾草更是收去了一半,交给跟在后头的小厮带走,这应该是哪个体面人家家里的管事女仆,给钱时也不讲价,或许是觉得数目太小,不屑于还价吧。
卖到下午,堆积得高高的两担高箢箕渐渐空了,快到傍晚时,夫妻俩终于收担子回家。今日卖货,得钱六百八十七文。
到家中吃了晚饭,李兰香把糯米和绿豆倒出来浸上,准备明日包粽子用。
家中还有半条腊肉,要抓紧吃完,否则到夏季黄梅天,恐怕要发霉。正好这次包粽子,可以拿来用掉。
第二日上午,李兰香就带着宝珍与宝珠两个一起包粽子。
把姐妹俩的袖子撸到手臂上再捆起来,又打水仔细地用皂角洗干净小手,才允许她们俩来帮忙。
腊肉切作丁,把野外摘来的嫩豌豆剥出壳,糯米里加去籽的花椒粒和盐巴,拌匀后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这种豌豆腊肉粽是西南地区的做法,葛月红年年都会做,所以李兰香也学了来。
还有板栗鲜肉粽,昨日在城里买的五花猪肉切块,用盐和酱油以及加一勺糖稍微腌制一下,再来剥板栗。
板栗也是他们这儿的特产,他们村子为何叫栗花村,就是因为村中前后种植了许多板栗树,每年秋天都能收来吃,才叫的这个名字。晒干的板栗剥开取肉,把它放在温水中浸半个时辰。
趁这个功夫,可以先来包不那么麻烦的豆子粽与红枣粽。
红枣粽是宝珠点名要吃的,毕竟她嗜甜,全是咸粽可满足不了她。
李兰香将两片箬叶交叠,前后都空出一部分,然后把箬叶折叠成漏斗的形状,再放入豆子与糯米,把空出的箬叶部分盖下,用力裹紧,再用棕榈叶系上。而且放入的食物要与漏斗口齐平,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多了少了都容易扎不紧,会漏出来。
两个小娃娃也跟着做,只是她们人小手也小,包粽子时,一边往漏斗里装食物,另一边漏斗底下,糯米和豆子不停地漏。
宝珍使劲攒住底部,把叶子再扯紧些,手忙脚乱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总算裹好了一只,然后递给李兰香,要她帮忙系上。
宝珠更好笑,她完全没发现在漏米,一直往里勺米进去,舀了许久,手都累了,就开始发脾气,“哼”地一声丢进装米的盆里,准备不干。
“哈哈哈哈哈……”旁边看戏的李兰香与宝珍一直憋着笑,就看她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反应过来。
一上午的时间,包了整整一大锅。四种口味的粽子,每一样都包了三十只,可以吃很久了。
包好的粽子放大锅里,用柴火慢慢煮,需煮上两个时辰才能熟透。等煮熟后捞出,原本绿油油的箬叶也转成了暗色,散发着竹子的清香。
小人儿肠胃弱,糯米不好消化,李兰香便与她们定下了规矩,每天只能吃一个。
宝珍喜欢咸粽,她要吃豌豆腊肉粽;宝珠有些犯难,她都想尝一尝。于是折中做法,把刚出锅还热气腾腾的粽子剥了皮,每种口味都切成两半,由得她自己选。
豌豆腊肉粽油润,带烟熏风味,里面加了花椒粒还有些麻辣,加上豌豆的清甜,美味无比;板栗鲜肉粽咸香,肉质新鲜,板栗粉糯带微甜,口感丰富,层次分明。
相较于上面的两款咸粽,豆子粽和红枣粽就显得比较平平无奇,豆子粽里面掺了灰水,吃起来有股碱味,除了碱味,便只有糯米与绿豆的味道,宝珍与宝珠都不喜欢,只有老宅的罗老头最爱,他会把豆子粽粘白糖吃;红枣粽则是宝珠最喜欢的,干红枣一整个裹进糯米里,米里面加了些微的白糖,吃起来也不会很甜,白白糯糯的米衬着红枣的颜色,很是好看,咬一口下去,绵绵甜甜,能把宝珠的眼睛都给吃的眯起来。
做好的粽子,李兰香让宝珍每种口味拿了两只去老宅,送给孙婆子她们吃,她们还没开始包呢,可以先尝个新鲜。
等到罗水林晚上回家的时候,宝珍与宝珠坐在门槛上候着,一见到他进院子,立马亲亲热热地跑过去要拉手,把他一左一右拉进堂屋里。
“怎么了?怎么了?”罗水林受宠若惊,一头雾水地跟着她们俩走。
“哎哟,你闺女对你真好~上午亲手包的粽子,就包了三只~还特地留一只等到你回家来吃呢~”
李兰香佯装作捻酸的样子,吃醋道:“因为包的好难看,我本来想都吃掉的,还非不许呢。”
“哪里难看呀,我们包的可好了!”宝珠不服气。
李兰香“哼”一声,都不好意思戳破她。
包粽子的时候,宝珠见到姐姐宝珍已经独力包好了两个,又开始着急,非要自己再试试。试来试去,把盆里的米都给搅和的一团糟,还是李兰香看不过去,握着她的两只小手,装模作样地给她包好了一只,这才高兴。
罗水林听到李兰香含酸的话,感受到了两个女儿对他的看重,心里不晓得几爽快,就连看到因为没包好,粽子进了水变成了水趴趴的一团糯米粥,都开心满足得不行,吃起来那叫一个美得很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