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药师带着两个步兵团,前进到科布多大营五里外的地方,开始修筑防线。
这是一片连绵不绝的山丘,背后直通着科布多大营。
前面的平地地势平坦,少有起伏,南北宽二十多里,长六十多里,是方圆数百里少有的平川之地,被参谋处取名为落日川。
宋药师所部占据的这处山丘之地,挡在了落日川正前方,过了这处山丘,科布多大营再也无险可守。
早早就被参谋处选定为甲等防线,数天前也在这里做好了防线预备工作。
地形被勘探仔细,防线布置图也早早绘制好。
砍伐了大量的树木,制成了大量的木栅栏、木板和木桩,倒放在地面上,用草和树叶盖着。
现在厢车运来了大量工具和器材,抵的步兵团官兵们,抡起铁铲、锄头、鹤嘴镐大干起来。
挖出一道道深沟,把木栅栏埋在里面,填上土,夯结实,竖起一道木墙,隔五六米会搭建一个三角架,支撑木栅栏不会前倒后倾。
再抡起大锤,把一根又一根的木桩深深地砸进地里,立在木栅栏前面,每隔三米一根,连成一道线,总共五到六道线。
每根木桩还有三到四根稍细一点的木条做支撑,确保它有足够的支撑力。
然后从外往里,开始布置铁丝网。
这玩意目前得到了广泛应用。
简单又好用!
铁丝网上的尖刺对于牛马羊群来说,就是最有效的武器,它们在尝到几次刺痛的苦头后,再也不敢挨近。
不仅是牧民们圈养牛马羊的好工具,也是阻碍骑兵进攻的利器。冲锋的骑兵直冲这里,会陷入到一张蜘蛛网。
这张网会让人和马满身伤痕,痛苦不堪,偏偏又动弹不得,然后成为滑膛枪和霰弹的活靶子。
五到六道铁丝网拉好,锐利的尖刺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就像阿拉克泊粼粼的波光。
官兵再把木板扣在木栅栏缺口上。
待会开战,士兵们会在缺口向外开火,这里会成为瓦剌骑兵弓箭手的重点照顾位置,必须有足够的掩护。
六千多官兵在十五里长的防线上忙碌着,身后缓缓升起一只热气球。
下面几十位士兵通过地桩木架以及滑轮组,用四根绳索拉着它,就像放风筝一般。气球越升越高,不到半个小时,升到了近三百米高的空中。
气球吊篮上有六位士官。
四位观察员,两位通讯兵。四位观察员两两一组,一组举着架在吊篮上的两具望远镜,交叉观察远近的情况。另一组一一对应,记录观察员报出的观察数据。
两小时换一班。观察换记录,记录换观察。
通讯兵也是轮班,一个控制热气球,监控它的状况,另一位打信号灯向地面传递信息。
站在气球上,首先看到的是宋药师所部布置的落日川防线。
站在高处可以清晰看到,落日川防线不是一两条长直线,而是长十几里,纵深两三里的星状防线。
前面是十余个不规范方形营地,由木栅栏、铁丝网组成,方圆四五百米,四面可以开火。
每一个营地之间留着一百米左右宽的空隙,空地上乱七八糟挖满了坑,坑里插着大量的尖木桩。
坑周围的空地布满了拒马和木鹿,上面插满了锋利的长矛。
不要说骑兵,就是步兵行进在其中,也要小心翼翼地绕来绕去,才能避开这些深坑和拒马木鹿。
但是两边营地里的滑膛枪,不会让他们无所顾忌地在其中穿行。
吊篮里的士官看了一眼,就知道这种防线是明军最新的防骑兵阵形。
据说效果很好,今天可以第一次见识实战效果。
吊篮上的士官摆正望远镜,向远处眺望。
可以看到瓦剌联军骑兵已经全部出营。他们分成三大块。
其中人数最多的就是西北方向,大约五万骑兵呈半松散队形缓缓进入落日川。这里直通科布多大营,除了不高的丘陵之外,没有什么阻碍。
看来瓦剌联军把这里当成进攻科布多大营的主攻方向。
从乱七八糟的旗号上,观察士官可以判断出,五万主攻骑兵三分之二来自和硕特部和准噶尔部,余下的是辉特部和部分杜尔伯特部。
准噶尔部和辉特部的骑兵在前面,和硕特部和杜尔伯特部的骑兵依次在后面。
根据明军掌握的情报,瓦剌四大部中,准噶尔部最骁勇善战,现在被顶在前面,看来他们有志要抢头功。
和硕部是瓦剌达尔加哈尼诺颜洪果尔的本部。现在他得意洋洋的自称卫拉特汗,把他老爹的大汗旗号又拿出来炫一炫。
看他毫不犹豫把本部精锐都派遣出来的气势,看样子准备用明军祭旗,好让卫拉特大汗的名号响彻草原。
在东南方向,土尔扈特部两万兵马自成一支,与落日川隔着一道山岭和一片近十里宽的山林,沿着布彦图河向科布多大营的东北方向进攻。
只是这里地处山林和河流之间,地势狭窄,无法全部展开,只能做为侧击方向,策应落日川的主攻。
土尔扈特部源自克烈部,成吉思汗崛起之前就是金山地区的主人。
后来漠北蒙古人,亦马儿河(鄂毕河)、谦河(叶尼塞河)等地区的“山林之民”,纷纷南迁,把土尔扈特部挤到了目前的放牧区域。
土尔扈特部心里对这些外来者一直忿忿不平,也不大愿意跟他们往来,“孤傲不群”。
从目前观察到的瓦剌部进攻布局来看,符合参谋处对土尔扈特部的判断,他们宁可单独负责一个方向的进攻,也不愿跟和硕特和准噶尔部混在一起。
再远处,大约一万左右的骑兵,渡过布彦图河,沿着科布多河西岸,向科布多大营后翼迂回包抄。
看旗号,他们应该是杜尔伯特部的骑兵。
观察士官把结果记录下来,递给通讯兵。
通讯兵点亮信号灯。
信号灯是油灯,灯芯粗壮,燃起的火光十分明亮。
关键是灯芯背后是一个半圆球形的罩子,金属打造,涂着一层银,亮光闪闪,跟玻璃镜子一样,把油灯的光聚集在一起,向外反射,如同探照灯一样。
就算是白天,隔着一千米依然能看清它发出的亮光。
要是有浓雾,就会有块黄色的玻璃盖板盖上,发出的光变成黄色,可以穿透浓雾,传至两三百米远。
信号灯口有一个框,拨动旁边的把手,可以让框里的百叶一闭一开。通讯兵就是拨动把手,让灯光一明一暗,向地面发送信号。
地面接收完信号,会用同样的信号灯发送确认信号,核对无误,一次通讯才算完成。
情报被火速送到科布多大营里的作战指挥部。
戚继光看完后,轻轻放下。
胡宗美在旁边说道:“戚帅,一号热气球观察的情况,跟二号气球观察的一致,跟三号气球观察的部分情况能互相佐证。”
戚继光点点头,走到一幅巨大地圈跟前。
这幅沙盘长四米,宽三米,按比例绘制了以科布多大营为中心、方圆五百里的区域。山岭、丘陵、树林、草原、河流、湖泊.画得密密麻麻。
到处摆满了小旗,红色的是明军,白色的是瓦剌联军。
红白小旗分布来看,白色小旗围成了一道长六十多里的大圆圈,把科布多大营包围在其中。
红色的小旗大部分集中在科布多大营附近,只有部分摆在远处山林之间。
戚继光双手扶着桌面,看着沙盘。
“现在战局的关键就在落日川,在瓦剌达尔加哈尼诺颜洪果尔率领的五万准噶尔、特辉、和硕特部主力上。”
消息不断地传进来。
到了十一点钟,有传令官跑进作战厅,大声道:“准噶尔部前锋五千人,穿过落日川,在落日川防线前停留了半个小时,现在开始发起试探性进攻,与我部发生交火。”
正在忙碌的二十几位参谋官们,闻声暂停了手里的动作,抬头看向戚继光。
“萧副帅有什么回报?”
都指挥副使萧文奎任前敌指挥使,正在前面指挥包括落日川防线在内的三道正面防线,前敌指挥部就设在落日川防线后方。
“萧副帅回报,一切按计划进行。”
“好!”
戚继光点点头,没再多说什么,继续看着地图。
参谋官们也纷纷低头忙起自己的事情。
一号热气球,也就是落日川后方的热气球,观察员清楚地看到大约五千骑兵,排成松散队形,从落日川向明军防线开始进攻。
他们越跑越快,不到五分钟就冲到不到一百米的地方。
第一道六个大方营阵地,正面方向突然喷出一团又一团的青烟,沉闷的巨声仿佛撕裂了一切,传到热气球上,让吊篮上的六人都不约而同地下蹲,伸手扶住篮筐边沿。
蹲在篮子里,士官们面面相觑,经验老道的他们马上听出端倪来。
步兵团的火炮没有这么少啊,下面的指挥官在“收着”打。
胆子真大,前面五万骑兵,黑压压的无边无际,正如潮水一般往落日川涌进来,分分钟就能淹没你的防线,你居然还敢收着打?
唯一没有蹲下的士官长大声招呼道:“起来,都起来,现在开战了,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战场变化。”
吊篮上的众人纷纷起身,继续各自的工作。
落日川防线第一轮炮击,霰弹下数百准噶尔部骑兵非死即伤,其他骑兵的坐骑被巨大的炮声吓得连连嘶叫,扬身乱踢马蹄,几十名骑兵被坐骑掀翻在地;还有的坐骑吓得调头四下乱跑,就跟无头苍蝇一般。一不小心,跟附近一样慌乱的坐骑撞到一起。
五千准噶尔骑兵人仰马翻,惊慌失措。
此前瓦剌联军只是尝了明军的滑膛枪和子母骑炮的滋味,九五、一零五野炮的霰弹,还是第一次尝到,顿时让他们终身难忘。
宋药师在望远镜里看到准噶尔骑兵前锋的乱状,忍不住骂道:“玛德,老子收了一半的炮,还是高估他们了。
马上传令,每个方营正面,只准九五野炮开火,必须换上独弹,不准用霰弹。”
情况火速传到防线后方的前敌指挥部。
萧文奎听完通报,苦笑地对身边的参谋官说道:“宋药师已经收着打了,还是超出我们的预料,不知道准噶尔部被惊到没有。”
参谋官安慰道:“副帅,准噶尔部是瓦剌部最骁勇善战的一支,他们的作战意识比较顽强,不会被第一轮炮击吓到。”
很快,宋药师最新的禀告又传了过来,准噶尔部前锋在稍作整顿后,又继续发起进攻。
宋药师下令一零五以上口径火炮不准开火,九五火炮只准打独弹,在付出一定代价后,准噶尔部前锋终于冲进防线里面,在六大方营阵地间缓慢穿行。
萧文奎不由长舒一口气,其他参谋官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唉,我们实在是太难了。
既要顶住瓦剌联军的进攻,又不能放开手脚打,生怕打得太狠把瓦剌联军吓跑了。
宋药师把四千多准噶尔前锋骑兵放进纵深区域,命令只准用滑膛枪和子母炮射击。
火炮,包括七五野炮一概不准使用。
就算如此,数千枝滑膛枪的射击,还有子母炮的炮击,还是让在方阵中间艰难穿行的准噶尔活靶子,死伤惨重。
子母炮是根据此前明军的佛郎机子母炮改进的,官名六零短管炮。口径为六十毫米,从侧面往炮膛里装填一发五十五毫米口径的“子炮弹”。
该子弹里面预装了发射药和霰弹包,装填前需要拧下后面的盖子。
装填进炮膛,推上套筒盖,在侧后引药池倒入引药,拉动后方栓机,打开燧发击锤。两人抬着炮木架,伸到木栅栏缺口,对准外面的准噶尔骑兵扣动扳机。
栓机内部弹簧一顶,一根顶针顶出来,刺破“子炮弹”底部的后油纸,随即燧发击锤砸下,引燃引药池,火光闪动,引药池的燃烧蔓延到炮膛内部,通过被刺破的孔引燃“子炮弹”内部的发射药,霰弹包从“子炮弹”里射出,再在炮管里滑行不到一米,飞出炮口。
没有炮膛的约束,质量不一的霰弹飞行速度也不同,霰弹包在空中解体,十几发霰弹如天女散花般飞出,打出一片血雨腥风。
于此同时,两位炮手把子母炮抬下,一人一拉炮栓,套筒拉开,滚烫的空“子炮弹”从冒着烟的炮膛里掉出来,另一人已经拧下“子炮弹”的后盖,把它装填进空出来的炮膛里。
操作简单,灵活机动,杀伤力不小,尤其受翼卫军骑兵们喜欢。
他们把六十短管炮炮架改进,安在马鞍或骆驼背上,两人一组。
一人牵马或骆驼,稳住炮架,另一人装填子炮弹,然后猛冲到冲到敌人对面,骑脸开大!
防线上枪声四起,硝烟弥漫。
才二十多分钟,四千骑兵倒下去一千多人,其余刚刚钻进方营阵中的骑兵,见势不妙,连忙调头就跑。
宋药师看着一路狂奔离去的两千多准噶尔骑兵前锋,心里忐忑不安。
没把你们打痛吧?
千万不要跑!
只要你们再回来,我叫你们爷爷都行!
紧张气氛从防线一直蔓延到前敌指挥部。大家都在紧张地猜测着,瓦剌联军到底是继续进攻,还是吃痛撤兵?
上百支望远镜看向落日川,屏住呼吸等待着。
这是一片连绵不绝的山丘,背后直通着科布多大营。
前面的平地地势平坦,少有起伏,南北宽二十多里,长六十多里,是方圆数百里少有的平川之地,被参谋处取名为落日川。
宋药师所部占据的这处山丘之地,挡在了落日川正前方,过了这处山丘,科布多大营再也无险可守。
早早就被参谋处选定为甲等防线,数天前也在这里做好了防线预备工作。
地形被勘探仔细,防线布置图也早早绘制好。
砍伐了大量的树木,制成了大量的木栅栏、木板和木桩,倒放在地面上,用草和树叶盖着。
现在厢车运来了大量工具和器材,抵的步兵团官兵们,抡起铁铲、锄头、鹤嘴镐大干起来。
挖出一道道深沟,把木栅栏埋在里面,填上土,夯结实,竖起一道木墙,隔五六米会搭建一个三角架,支撑木栅栏不会前倒后倾。
再抡起大锤,把一根又一根的木桩深深地砸进地里,立在木栅栏前面,每隔三米一根,连成一道线,总共五到六道线。
每根木桩还有三到四根稍细一点的木条做支撑,确保它有足够的支撑力。
然后从外往里,开始布置铁丝网。
这玩意目前得到了广泛应用。
简单又好用!
铁丝网上的尖刺对于牛马羊群来说,就是最有效的武器,它们在尝到几次刺痛的苦头后,再也不敢挨近。
不仅是牧民们圈养牛马羊的好工具,也是阻碍骑兵进攻的利器。冲锋的骑兵直冲这里,会陷入到一张蜘蛛网。
这张网会让人和马满身伤痕,痛苦不堪,偏偏又动弹不得,然后成为滑膛枪和霰弹的活靶子。
五到六道铁丝网拉好,锐利的尖刺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就像阿拉克泊粼粼的波光。
官兵再把木板扣在木栅栏缺口上。
待会开战,士兵们会在缺口向外开火,这里会成为瓦剌骑兵弓箭手的重点照顾位置,必须有足够的掩护。
六千多官兵在十五里长的防线上忙碌着,身后缓缓升起一只热气球。
下面几十位士兵通过地桩木架以及滑轮组,用四根绳索拉着它,就像放风筝一般。气球越升越高,不到半个小时,升到了近三百米高的空中。
气球吊篮上有六位士官。
四位观察员,两位通讯兵。四位观察员两两一组,一组举着架在吊篮上的两具望远镜,交叉观察远近的情况。另一组一一对应,记录观察员报出的观察数据。
两小时换一班。观察换记录,记录换观察。
通讯兵也是轮班,一个控制热气球,监控它的状况,另一位打信号灯向地面传递信息。
站在气球上,首先看到的是宋药师所部布置的落日川防线。
站在高处可以清晰看到,落日川防线不是一两条长直线,而是长十几里,纵深两三里的星状防线。
前面是十余个不规范方形营地,由木栅栏、铁丝网组成,方圆四五百米,四面可以开火。
每一个营地之间留着一百米左右宽的空隙,空地上乱七八糟挖满了坑,坑里插着大量的尖木桩。
坑周围的空地布满了拒马和木鹿,上面插满了锋利的长矛。
不要说骑兵,就是步兵行进在其中,也要小心翼翼地绕来绕去,才能避开这些深坑和拒马木鹿。
但是两边营地里的滑膛枪,不会让他们无所顾忌地在其中穿行。
吊篮里的士官看了一眼,就知道这种防线是明军最新的防骑兵阵形。
据说效果很好,今天可以第一次见识实战效果。
吊篮上的士官摆正望远镜,向远处眺望。
可以看到瓦剌联军骑兵已经全部出营。他们分成三大块。
其中人数最多的就是西北方向,大约五万骑兵呈半松散队形缓缓进入落日川。这里直通科布多大营,除了不高的丘陵之外,没有什么阻碍。
看来瓦剌联军把这里当成进攻科布多大营的主攻方向。
从乱七八糟的旗号上,观察士官可以判断出,五万主攻骑兵三分之二来自和硕特部和准噶尔部,余下的是辉特部和部分杜尔伯特部。
准噶尔部和辉特部的骑兵在前面,和硕特部和杜尔伯特部的骑兵依次在后面。
根据明军掌握的情报,瓦剌四大部中,准噶尔部最骁勇善战,现在被顶在前面,看来他们有志要抢头功。
和硕部是瓦剌达尔加哈尼诺颜洪果尔的本部。现在他得意洋洋的自称卫拉特汗,把他老爹的大汗旗号又拿出来炫一炫。
看他毫不犹豫把本部精锐都派遣出来的气势,看样子准备用明军祭旗,好让卫拉特大汗的名号响彻草原。
在东南方向,土尔扈特部两万兵马自成一支,与落日川隔着一道山岭和一片近十里宽的山林,沿着布彦图河向科布多大营的东北方向进攻。
只是这里地处山林和河流之间,地势狭窄,无法全部展开,只能做为侧击方向,策应落日川的主攻。
土尔扈特部源自克烈部,成吉思汗崛起之前就是金山地区的主人。
后来漠北蒙古人,亦马儿河(鄂毕河)、谦河(叶尼塞河)等地区的“山林之民”,纷纷南迁,把土尔扈特部挤到了目前的放牧区域。
土尔扈特部心里对这些外来者一直忿忿不平,也不大愿意跟他们往来,“孤傲不群”。
从目前观察到的瓦剌部进攻布局来看,符合参谋处对土尔扈特部的判断,他们宁可单独负责一个方向的进攻,也不愿跟和硕特和准噶尔部混在一起。
再远处,大约一万左右的骑兵,渡过布彦图河,沿着科布多河西岸,向科布多大营后翼迂回包抄。
看旗号,他们应该是杜尔伯特部的骑兵。
观察士官把结果记录下来,递给通讯兵。
通讯兵点亮信号灯。
信号灯是油灯,灯芯粗壮,燃起的火光十分明亮。
关键是灯芯背后是一个半圆球形的罩子,金属打造,涂着一层银,亮光闪闪,跟玻璃镜子一样,把油灯的光聚集在一起,向外反射,如同探照灯一样。
就算是白天,隔着一千米依然能看清它发出的亮光。
要是有浓雾,就会有块黄色的玻璃盖板盖上,发出的光变成黄色,可以穿透浓雾,传至两三百米远。
信号灯口有一个框,拨动旁边的把手,可以让框里的百叶一闭一开。通讯兵就是拨动把手,让灯光一明一暗,向地面发送信号。
地面接收完信号,会用同样的信号灯发送确认信号,核对无误,一次通讯才算完成。
情报被火速送到科布多大营里的作战指挥部。
戚继光看完后,轻轻放下。
胡宗美在旁边说道:“戚帅,一号热气球观察的情况,跟二号气球观察的一致,跟三号气球观察的部分情况能互相佐证。”
戚继光点点头,走到一幅巨大地圈跟前。
这幅沙盘长四米,宽三米,按比例绘制了以科布多大营为中心、方圆五百里的区域。山岭、丘陵、树林、草原、河流、湖泊.画得密密麻麻。
到处摆满了小旗,红色的是明军,白色的是瓦剌联军。
红白小旗分布来看,白色小旗围成了一道长六十多里的大圆圈,把科布多大营包围在其中。
红色的小旗大部分集中在科布多大营附近,只有部分摆在远处山林之间。
戚继光双手扶着桌面,看着沙盘。
“现在战局的关键就在落日川,在瓦剌达尔加哈尼诺颜洪果尔率领的五万准噶尔、特辉、和硕特部主力上。”
消息不断地传进来。
到了十一点钟,有传令官跑进作战厅,大声道:“准噶尔部前锋五千人,穿过落日川,在落日川防线前停留了半个小时,现在开始发起试探性进攻,与我部发生交火。”
正在忙碌的二十几位参谋官们,闻声暂停了手里的动作,抬头看向戚继光。
“萧副帅有什么回报?”
都指挥副使萧文奎任前敌指挥使,正在前面指挥包括落日川防线在内的三道正面防线,前敌指挥部就设在落日川防线后方。
“萧副帅回报,一切按计划进行。”
“好!”
戚继光点点头,没再多说什么,继续看着地图。
参谋官们也纷纷低头忙起自己的事情。
一号热气球,也就是落日川后方的热气球,观察员清楚地看到大约五千骑兵,排成松散队形,从落日川向明军防线开始进攻。
他们越跑越快,不到五分钟就冲到不到一百米的地方。
第一道六个大方营阵地,正面方向突然喷出一团又一团的青烟,沉闷的巨声仿佛撕裂了一切,传到热气球上,让吊篮上的六人都不约而同地下蹲,伸手扶住篮筐边沿。
蹲在篮子里,士官们面面相觑,经验老道的他们马上听出端倪来。
步兵团的火炮没有这么少啊,下面的指挥官在“收着”打。
胆子真大,前面五万骑兵,黑压压的无边无际,正如潮水一般往落日川涌进来,分分钟就能淹没你的防线,你居然还敢收着打?
唯一没有蹲下的士官长大声招呼道:“起来,都起来,现在开战了,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战场变化。”
吊篮上的众人纷纷起身,继续各自的工作。
落日川防线第一轮炮击,霰弹下数百准噶尔部骑兵非死即伤,其他骑兵的坐骑被巨大的炮声吓得连连嘶叫,扬身乱踢马蹄,几十名骑兵被坐骑掀翻在地;还有的坐骑吓得调头四下乱跑,就跟无头苍蝇一般。一不小心,跟附近一样慌乱的坐骑撞到一起。
五千准噶尔骑兵人仰马翻,惊慌失措。
此前瓦剌联军只是尝了明军的滑膛枪和子母骑炮的滋味,九五、一零五野炮的霰弹,还是第一次尝到,顿时让他们终身难忘。
宋药师在望远镜里看到准噶尔骑兵前锋的乱状,忍不住骂道:“玛德,老子收了一半的炮,还是高估他们了。
马上传令,每个方营正面,只准九五野炮开火,必须换上独弹,不准用霰弹。”
情况火速传到防线后方的前敌指挥部。
萧文奎听完通报,苦笑地对身边的参谋官说道:“宋药师已经收着打了,还是超出我们的预料,不知道准噶尔部被惊到没有。”
参谋官安慰道:“副帅,准噶尔部是瓦剌部最骁勇善战的一支,他们的作战意识比较顽强,不会被第一轮炮击吓到。”
很快,宋药师最新的禀告又传了过来,准噶尔部前锋在稍作整顿后,又继续发起进攻。
宋药师下令一零五以上口径火炮不准开火,九五火炮只准打独弹,在付出一定代价后,准噶尔部前锋终于冲进防线里面,在六大方营阵地间缓慢穿行。
萧文奎不由长舒一口气,其他参谋官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唉,我们实在是太难了。
既要顶住瓦剌联军的进攻,又不能放开手脚打,生怕打得太狠把瓦剌联军吓跑了。
宋药师把四千多准噶尔前锋骑兵放进纵深区域,命令只准用滑膛枪和子母炮射击。
火炮,包括七五野炮一概不准使用。
就算如此,数千枝滑膛枪的射击,还有子母炮的炮击,还是让在方阵中间艰难穿行的准噶尔活靶子,死伤惨重。
子母炮是根据此前明军的佛郎机子母炮改进的,官名六零短管炮。口径为六十毫米,从侧面往炮膛里装填一发五十五毫米口径的“子炮弹”。
该子弹里面预装了发射药和霰弹包,装填前需要拧下后面的盖子。
装填进炮膛,推上套筒盖,在侧后引药池倒入引药,拉动后方栓机,打开燧发击锤。两人抬着炮木架,伸到木栅栏缺口,对准外面的准噶尔骑兵扣动扳机。
栓机内部弹簧一顶,一根顶针顶出来,刺破“子炮弹”底部的后油纸,随即燧发击锤砸下,引燃引药池,火光闪动,引药池的燃烧蔓延到炮膛内部,通过被刺破的孔引燃“子炮弹”内部的发射药,霰弹包从“子炮弹”里射出,再在炮管里滑行不到一米,飞出炮口。
没有炮膛的约束,质量不一的霰弹飞行速度也不同,霰弹包在空中解体,十几发霰弹如天女散花般飞出,打出一片血雨腥风。
于此同时,两位炮手把子母炮抬下,一人一拉炮栓,套筒拉开,滚烫的空“子炮弹”从冒着烟的炮膛里掉出来,另一人已经拧下“子炮弹”的后盖,把它装填进空出来的炮膛里。
操作简单,灵活机动,杀伤力不小,尤其受翼卫军骑兵们喜欢。
他们把六十短管炮炮架改进,安在马鞍或骆驼背上,两人一组。
一人牵马或骆驼,稳住炮架,另一人装填子炮弹,然后猛冲到冲到敌人对面,骑脸开大!
防线上枪声四起,硝烟弥漫。
才二十多分钟,四千骑兵倒下去一千多人,其余刚刚钻进方营阵中的骑兵,见势不妙,连忙调头就跑。
宋药师看着一路狂奔离去的两千多准噶尔骑兵前锋,心里忐忑不安。
没把你们打痛吧?
千万不要跑!
只要你们再回来,我叫你们爷爷都行!
紧张气氛从防线一直蔓延到前敌指挥部。大家都在紧张地猜测着,瓦剌联军到底是继续进攻,还是吃痛撤兵?
上百支望远镜看向落日川,屏住呼吸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