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洛云书院的死寂,是对裴如昭所言的无言以对。
也是无数自我蒙蔽的读书人的难以面对。
被无数学子默认的顺理成章的事情如今被人以这样直白的方式挑明,掀开最后一层遮羞布,如何能叫他们不自愧?
说是百姓父母官,可明明就是由百姓供养代为管理一地的人罢了。
如何能高贵到敢称自己“代天子以牧民”?
姬鹤轻拍手掌,自人群中信步走出,眼神从先前的漠不关心变得目光灼灼。
凝在裴如昭身上,尽是兴奋。
陆璟之下意识想要上前挡住姬鹤意兴盎然的眼神,但裴如昭先一步按下他的胳膊,走上前去。
站在前头,无畏地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审视。
先前洛云书院学子们脸色惨白,看到姬鹤走出来,又嚣张起来,昂着头像是斗鸡般高傲。
一副准备看好戏的模样。
裴如昭只是浅笑:“不知姬鹤学子有何高见?”
“以裴小姐所见,天子如何代天牧民?各地官员又是如何管理百姓?若非‘牧民’又该如何治理民生?”
姬鹤的话堪称犀利,直指裴如昭有所回避的痛处。
但姬鹤的问题,是千百年来王侯将相皆在苦苦求索的答案。
“昭不知。”裴如昭诚恳道,“不同时代,不同帝王,不同百姓当有不同的生存方式。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三皇五帝之时的百姓与今日百姓之生活截然不同。若以当日之法规束今日之民,恐有疏漏偏颇之处。”
“姬鹤学子既想问个明白,何不具体说说,学子心中所想之民是如何模样,又该如何治理民生?”
这本就是一桩无解的事。
天下百姓千千万,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解决方案。
就算她裴如昭有天大的本事能够说出一个万全之策,也总有人可以超乎人的想象去做出更加出格离谱的事来。
于是,接下来的场景令无数人叹为观止,瞠目结舌。
姬鹤每说出一种情况,裴如昭便给出一种解决方案。
你来我往,仿佛武道论剑,一招一式都精彩绝伦。
起初还趾高气昂的学子被鲜明地分成两派。
一派,面如土色,仿若丧家之犬;一派,面露喜色,好似如获至宝。
裴如昭说的越多,姬鹤眼中的光芒愈盛。
冷清得像是仙鹤的男子此时眼里燃着烈火,全是对裴如昭的兴趣。
伴随着二人话题的不断深入,听不懂想不透的人越来越多。
最外围,有些百姓正纳闷,好奇地问:“这裴家小姐到底是个什么来头?能有这样厉害?”
“女子也能这么厉害?女子读书也能读出门道来?”
诸如此类。
纪见载不知何时从裴如昭的侍女手中牵过名叫“丫头”的小姑娘。
指着裴如昭昂首挺胸的身影问道:“日后,想像她一样吗?”
丫头才六岁,尚且懵懂,听到纪见载的话,露出困惑地神情,问道:“如果丫头能做到这样,姐姐会开心吗?”
一直全神贯注盯在裴如昭身上的陆璟之说道:“如果你能做到,她会非常开心。如果你能帮助更多人做到,她会更加开心。”
“丫头要做像姐姐一样的人!”
至于先前还想卖掉女儿给儿子换前程的父母?
在看到裴如昭这般阵势之后,早就不知退到哪里去了。
裴如昭与姬鹤的话题越来越犀利,针砭时弊直击痛处,两个人一个风格直言不讳刚直不阿,一个锐利锋芒滴水不漏,眼看所说言论就要朝着大不敬的方向而去。
“肃静!”
鹤发红颜的老者敲着拐杖出来,截住了姬鹤就要冒犯圣人的话语。
“书院乃是清净圣地,此番吵吵嚷嚷,有辱文人风骨。”
见老者出来,众多学子拱手行礼,道:“见过贺先生。”
待书院内外安静下来,贺先生才问道:“何事喧哗?”
贺先生虽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即便拄着拐杖,眼里也不见半分浑浊。
贺先生一开口,便有学子上赶着去说明情况。
裴如昭便静静立着,看这些人到底会不会添油加醋有失偏颇。
难得的,这学子一五一十说明了眼下的情形。
贺先生颔首,视线从姬鹤身上转到她身上。
“裴明泽的女儿?”
明泽就是她爹裴一晖的字,也因此世人常称她爹为“明泽先生”。
“是。”裴如昭应声。
贺先生的目光在她身上逡巡,不同于寻常男子冒犯的眼神,贺老先生的目光冷静且疏离。
但贺先生也仅仅只是看她一眼而已。
转头去问一旁的几位教书夫子:“可有分晓?”
夫子支支吾吾道:“裴小姐确有才学,但——”
“老夫只要一个能让众人信服的结果。”
夫子闭着眼睛说道:“姬鹤学子更胜一筹!”
贺老先生眉头一蹙,威压十足:“当真?”
人群中也响起议论之声,即便姬鹤学子在洛州城中盛名远扬,但今日之辩,明显是二者不分上下。
尤其方才最后说话的是裴如昭。
是以她的想法观点更为深刻地印在众人心头,便不自觉会有所偏向。
贺老先生这一问,夫子当即战战兢兢起来:“许、许是有来有往……”
姬鹤走到贺老先生身侧,替了他手中的拐杖:“老师,裴小姐之才学鹤十分钦佩。今日之辩不分伯仲,若有改日,望有机会与裴小姐一较高下。”
贺先生并不在意裴如昭与姬鹤之间的较量,锐利的眼神扫到那几个在过客楼外惹是生非的学子身上。
眉头一竖,沉声道:“过来,认错!”
几个学子面有不服,可贺老先生的威名在这里,又不敢不服。
扭扭捏捏走过来,半晌才仿若蚊子似的说了声,“抱歉。”
裴如昭懒得同这些人纠缠,直言自己的目的:“贺先生,若裴娘想到洛云书院同诸位学子一般读书,该当如何?”
贺先生并未言语,沉默良久才说道:“洛云书院不会拒绝任何一个有真才实学之人。通过入学考核,你自能到书院读书。”
“束脩当如何?”裴如昭追问。
“五年之后,考中便不交,三考不中便补上。”贺老先生说完便挥袖准备离开。
裴如昭高声问道:“那为何男童想要入书院读书要将女童卖到书院做工?”
贺老先生骤然回身:“你说什么?”
他手中的拐杖不住在地上点,声音都在抖:“洛云书院是教书育人培养栋梁的地方,休得胡言!”
贺老先生神色焦急,不似作假:“这些女童家中贫困,书院将她们留下做工,定期给工钱补贴家用,一举多得之好事,如何被你说得如此不堪?”
“有人收到过洛云书院给的工钱吗?”裴如昭问道。
围观的百姓无一例外摇头。
裴如昭又问:“这束脩当真考中不交,三考不中再补交?”
众人再度摇头。
贺老先生踉跄两步,差点跌在地上。
敲着拐杖震怒:“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书院的管事呢!账房呢!出来!出来!”
可无论再来多少人——
事实就是事实。
洛云书院并非贺老先生口中教书育人培养栋梁的清净圣地,相反在权力的层层笼罩下成为了罪恶滋生的温床。
贺先生像是瞬间苍老了十几岁,扶着姬鹤的手臂,嘴唇都在发颤。
裴如昭不确定贺先生对这一切是否全然不知情。
但至少,姬鹤是绝对清楚的。
他清楚,却在放任。
这场闹剧的本来目的是让裴如昭出丑,可闹到最后,丢人的却成了洛云书院。
不仅没赢,还丢了脸面,甚至被裴如昭直接抖落出这样一桩大事出来。
被送到洛云书院的女童有多少?
洛云书院欠下的工钱又有多少?
背地里又有多少人在仗着洛云书院的名声仗势欺人?
……
最终,裴如昭拿到了考试的资格,七日后到书院里参加入院考试。
连带着丫头也将有机会在秋天时跟其他孩童一起参加入院考试,若是通过了,便能像其他男孩儿一样正式在书院读书。
而这次,裴如昭的名声从洛州城传遍了整个江右道。
无论是去过客楼喝茶还是去听风楼吃饭,总有数不清的议论追在她身后。
裴如昭潜心在裴宅读书,除了去帮父亲给纪见载送批改过后的文章,竟是真坐到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七日之后,裴如昭以一张堪称完美的答卷赢得入洛云书院读书的资格。
再次轰动全城。
就在裴如昭入书院读书的第二日,一贯混不吝的贤王世子竟一同递上了入院读书的拜帖,成为洛云书院的学子。
只是,比起刻苦用功的裴如昭而言,陆璟之更像是混进去的害群之马。
不出三五天,便有本事在书院中拉帮结派地勾起一群狐朋狗友,整日进进出出,没个正型。
偶尔闹到裴如昭跟前,惹来的也只是平静的嫌弃。
裴如昭轻描淡写地将人推开,眼也不抬地说道:“恭叔交给你的课业都完成了?”
陆璟之顾左右而言他:“急什么,急不得。”
一旁有人起哄,想叫着裴如昭跟他们一起去游街。
裴如昭收拾好自己的书本,抬头露出一个疏离的笑容:“太晚不便,诸位同窗见谅。”
有人觉得裴如昭是在敷衍他们,还想再说点什么,悉数被陆璟之推了出去。
“小昭好好念书啊,本世子的美好生活可全指望你了。”说着,陆璟之给几个叫得凶的家伙一人一拳,“吵什么吵,本世子课业要是完不成不能出来逛,那你们试问!”
裴如昭抬眼,陆璟之已经远去。
学堂里只剩她一人。
她站起身将陆璟之的书本一并收了,这才准备踩着夕阳离开。
微微叹息一声。
……
洛云书院的死寂,是对裴如昭所言的无言以对。
也是无数自我蒙蔽的读书人的难以面对。
被无数学子默认的顺理成章的事情如今被人以这样直白的方式挑明,掀开最后一层遮羞布,如何能叫他们不自愧?
说是百姓父母官,可明明就是由百姓供养代为管理一地的人罢了。
如何能高贵到敢称自己“代天子以牧民”?
姬鹤轻拍手掌,自人群中信步走出,眼神从先前的漠不关心变得目光灼灼。
凝在裴如昭身上,尽是兴奋。
陆璟之下意识想要上前挡住姬鹤意兴盎然的眼神,但裴如昭先一步按下他的胳膊,走上前去。
站在前头,无畏地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审视。
先前洛云书院学子们脸色惨白,看到姬鹤走出来,又嚣张起来,昂着头像是斗鸡般高傲。
一副准备看好戏的模样。
裴如昭只是浅笑:“不知姬鹤学子有何高见?”
“以裴小姐所见,天子如何代天牧民?各地官员又是如何管理百姓?若非‘牧民’又该如何治理民生?”
姬鹤的话堪称犀利,直指裴如昭有所回避的痛处。
但姬鹤的问题,是千百年来王侯将相皆在苦苦求索的答案。
“昭不知。”裴如昭诚恳道,“不同时代,不同帝王,不同百姓当有不同的生存方式。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三皇五帝之时的百姓与今日百姓之生活截然不同。若以当日之法规束今日之民,恐有疏漏偏颇之处。”
“姬鹤学子既想问个明白,何不具体说说,学子心中所想之民是如何模样,又该如何治理民生?”
这本就是一桩无解的事。
天下百姓千千万,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解决方案。
就算她裴如昭有天大的本事能够说出一个万全之策,也总有人可以超乎人的想象去做出更加出格离谱的事来。
于是,接下来的场景令无数人叹为观止,瞠目结舌。
姬鹤每说出一种情况,裴如昭便给出一种解决方案。
你来我往,仿佛武道论剑,一招一式都精彩绝伦。
起初还趾高气昂的学子被鲜明地分成两派。
一派,面如土色,仿若丧家之犬;一派,面露喜色,好似如获至宝。
裴如昭说的越多,姬鹤眼中的光芒愈盛。
冷清得像是仙鹤的男子此时眼里燃着烈火,全是对裴如昭的兴趣。
伴随着二人话题的不断深入,听不懂想不透的人越来越多。
最外围,有些百姓正纳闷,好奇地问:“这裴家小姐到底是个什么来头?能有这样厉害?”
“女子也能这么厉害?女子读书也能读出门道来?”
诸如此类。
纪见载不知何时从裴如昭的侍女手中牵过名叫“丫头”的小姑娘。
指着裴如昭昂首挺胸的身影问道:“日后,想像她一样吗?”
丫头才六岁,尚且懵懂,听到纪见载的话,露出困惑地神情,问道:“如果丫头能做到这样,姐姐会开心吗?”
一直全神贯注盯在裴如昭身上的陆璟之说道:“如果你能做到,她会非常开心。如果你能帮助更多人做到,她会更加开心。”
“丫头要做像姐姐一样的人!”
至于先前还想卖掉女儿给儿子换前程的父母?
在看到裴如昭这般阵势之后,早就不知退到哪里去了。
裴如昭与姬鹤的话题越来越犀利,针砭时弊直击痛处,两个人一个风格直言不讳刚直不阿,一个锐利锋芒滴水不漏,眼看所说言论就要朝着大不敬的方向而去。
“肃静!”
鹤发红颜的老者敲着拐杖出来,截住了姬鹤就要冒犯圣人的话语。
“书院乃是清净圣地,此番吵吵嚷嚷,有辱文人风骨。”
见老者出来,众多学子拱手行礼,道:“见过贺先生。”
待书院内外安静下来,贺先生才问道:“何事喧哗?”
贺先生虽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即便拄着拐杖,眼里也不见半分浑浊。
贺先生一开口,便有学子上赶着去说明情况。
裴如昭便静静立着,看这些人到底会不会添油加醋有失偏颇。
难得的,这学子一五一十说明了眼下的情形。
贺先生颔首,视线从姬鹤身上转到她身上。
“裴明泽的女儿?”
明泽就是她爹裴一晖的字,也因此世人常称她爹为“明泽先生”。
“是。”裴如昭应声。
贺先生的目光在她身上逡巡,不同于寻常男子冒犯的眼神,贺老先生的目光冷静且疏离。
但贺先生也仅仅只是看她一眼而已。
转头去问一旁的几位教书夫子:“可有分晓?”
夫子支支吾吾道:“裴小姐确有才学,但——”
“老夫只要一个能让众人信服的结果。”
夫子闭着眼睛说道:“姬鹤学子更胜一筹!”
贺老先生眉头一蹙,威压十足:“当真?”
人群中也响起议论之声,即便姬鹤学子在洛州城中盛名远扬,但今日之辩,明显是二者不分上下。
尤其方才最后说话的是裴如昭。
是以她的想法观点更为深刻地印在众人心头,便不自觉会有所偏向。
贺老先生这一问,夫子当即战战兢兢起来:“许、许是有来有往……”
姬鹤走到贺老先生身侧,替了他手中的拐杖:“老师,裴小姐之才学鹤十分钦佩。今日之辩不分伯仲,若有改日,望有机会与裴小姐一较高下。”
贺先生并不在意裴如昭与姬鹤之间的较量,锐利的眼神扫到那几个在过客楼外惹是生非的学子身上。
眉头一竖,沉声道:“过来,认错!”
几个学子面有不服,可贺老先生的威名在这里,又不敢不服。
扭扭捏捏走过来,半晌才仿若蚊子似的说了声,“抱歉。”
裴如昭懒得同这些人纠缠,直言自己的目的:“贺先生,若裴娘想到洛云书院同诸位学子一般读书,该当如何?”
贺先生并未言语,沉默良久才说道:“洛云书院不会拒绝任何一个有真才实学之人。通过入学考核,你自能到书院读书。”
“束脩当如何?”裴如昭追问。
“五年之后,考中便不交,三考不中便补上。”贺老先生说完便挥袖准备离开。
裴如昭高声问道:“那为何男童想要入书院读书要将女童卖到书院做工?”
贺老先生骤然回身:“你说什么?”
他手中的拐杖不住在地上点,声音都在抖:“洛云书院是教书育人培养栋梁的地方,休得胡言!”
贺老先生神色焦急,不似作假:“这些女童家中贫困,书院将她们留下做工,定期给工钱补贴家用,一举多得之好事,如何被你说得如此不堪?”
“有人收到过洛云书院给的工钱吗?”裴如昭问道。
围观的百姓无一例外摇头。
裴如昭又问:“这束脩当真考中不交,三考不中再补交?”
众人再度摇头。
贺老先生踉跄两步,差点跌在地上。
敲着拐杖震怒:“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书院的管事呢!账房呢!出来!出来!”
可无论再来多少人——
事实就是事实。
洛云书院并非贺老先生口中教书育人培养栋梁的清净圣地,相反在权力的层层笼罩下成为了罪恶滋生的温床。
贺先生像是瞬间苍老了十几岁,扶着姬鹤的手臂,嘴唇都在发颤。
裴如昭不确定贺先生对这一切是否全然不知情。
但至少,姬鹤是绝对清楚的。
他清楚,却在放任。
这场闹剧的本来目的是让裴如昭出丑,可闹到最后,丢人的却成了洛云书院。
不仅没赢,还丢了脸面,甚至被裴如昭直接抖落出这样一桩大事出来。
被送到洛云书院的女童有多少?
洛云书院欠下的工钱又有多少?
背地里又有多少人在仗着洛云书院的名声仗势欺人?
……
最终,裴如昭拿到了考试的资格,七日后到书院里参加入院考试。
连带着丫头也将有机会在秋天时跟其他孩童一起参加入院考试,若是通过了,便能像其他男孩儿一样正式在书院读书。
而这次,裴如昭的名声从洛州城传遍了整个江右道。
无论是去过客楼喝茶还是去听风楼吃饭,总有数不清的议论追在她身后。
裴如昭潜心在裴宅读书,除了去帮父亲给纪见载送批改过后的文章,竟是真坐到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七日之后,裴如昭以一张堪称完美的答卷赢得入洛云书院读书的资格。
再次轰动全城。
就在裴如昭入书院读书的第二日,一贯混不吝的贤王世子竟一同递上了入院读书的拜帖,成为洛云书院的学子。
只是,比起刻苦用功的裴如昭而言,陆璟之更像是混进去的害群之马。
不出三五天,便有本事在书院中拉帮结派地勾起一群狐朋狗友,整日进进出出,没个正型。
偶尔闹到裴如昭跟前,惹来的也只是平静的嫌弃。
裴如昭轻描淡写地将人推开,眼也不抬地说道:“恭叔交给你的课业都完成了?”
陆璟之顾左右而言他:“急什么,急不得。”
一旁有人起哄,想叫着裴如昭跟他们一起去游街。
裴如昭收拾好自己的书本,抬头露出一个疏离的笑容:“太晚不便,诸位同窗见谅。”
有人觉得裴如昭是在敷衍他们,还想再说点什么,悉数被陆璟之推了出去。
“小昭好好念书啊,本世子的美好生活可全指望你了。”说着,陆璟之给几个叫得凶的家伙一人一拳,“吵什么吵,本世子课业要是完不成不能出来逛,那你们试问!”
裴如昭抬眼,陆璟之已经远去。
学堂里只剩她一人。
她站起身将陆璟之的书本一并收了,这才准备踩着夕阳离开。
微微叹息一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