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乱拍花依旧
第四十一章
裴如昭回家,便见陆璟之已经在等她。
桌上饭菜看样子已经放了有些时间,陆璟之颇有些闷闷不乐地坐在桌前。
听见她回来,面上闪过喜色,又故作恼火转为不满。
裴如昭不用看都知道陆璟之在介意什么,擦干净手后将帕子递还给桑叶,这才不疾不徐地说道:“圣上将我放回詹事府协助国子监重开一事,半月后会定官。”
“真的?这是大好事!”陆璟之喜不自胜,絮絮叨叨,“我就知道,小昭是杀手锏,肯定要放在最合适的,最出其不意还能一击即中的位置上。”
裴如昭眨眼,想了想自己最后竟然要去兵部,还要随军出征。
颔首,觉得陆璟之说得确实在理。
估计任谁也想不到,第一个女士子竟然会被送去兵部锻炼。
陆璟之来裴家像是在自己家一样自在,让桑叶竹叶去热菜,反客为主招呼裴如昭赶紧吃饭。
“你日后再去当职,若是事务繁忙便支人说一声,给你送饭又有何不可?要我说也是,你们在詹事府操劳,这太子也不知道犒劳你们。”
裴如昭静静坐着,看陆璟之手上不停忙活,又是给她斟茶倒水,又是给她夹菜盛汤。
屋里点着融融灯火,将二人的影子映在一处。
裴如昭心里无端软了一块。
垂头看着面前的汤碗,双手捧起,一勺接一勺的喝。
陆璟之正忙着布菜,转头就看裴如昭闷头喝汤,一小碗都快要喝完了。
陆璟之熟知她的胃口,忙上去打断:“别只喝汤,吃点饭菜。竹叶做得口味清淡,滋补养气。”
裴如昭就像个很听话的孩子,听着陆璟之的话吃饭、吃菜。
半晌,闷声来一句:“你有些像我娘。”
听得陆璟之哭笑不得,哪里会想得到他竟然成了男妈妈?
裴如昭说完这句话后耳根泛红,若不是陆璟之了解她,怕不是都要被这种含蓄又隐晦的话给蒙混过去。
陆璟之刻意忽略自己心中的酸涩,说道:“我是你哥,合该照顾你。”
裴如昭没说话,心里却默默反驳。
哪里会有毫无血缘的哥哥能照顾旁人到如此地步呢?
……
用过饭后,陆璟之回自己的宅子,裴如昭坐在书案前思考自己与陆璟之之间到底算是哪种关系。
青梅竹马?
有的。
两小无猜?
也有的。
可要再说旁的——
裴如昭实在对常人憧憬的爱情没什么认知,也不觉得两个过于知根知底,知道对方所有毛病的人能够产生什么惊天动地的爱情。
因为太过了解、熟悉,说话做事照顾关注都像是水到渠成理所应当。
哪怕她喜欢跟陆璟之拌嘴,也很清楚他们之间的争吵绝不会成为情谊淡化分道扬镳的导火索。
裴如昭思索半天,喃喃:“知己?”
尚且年幼懵懂的裴如昭并不理解爱情为何物,也不懂这世上爱情的模样千差万别。
即便如此,在她一心只有建功立业的心里,已经留下了陆璟之的影子。
*
第二日,方下朝回家。
裴如昭刚换下官袍就听桑叶急匆匆说:“小姐,贤王来了,在前厅候着,像是很生气。”
桑叶惴惴不安,怕二人有什么矛盾。
裴如昭早就知道会有这一遭,神情淡然,让桑叶先去递消息:“我随后就到。”
裴如昭对着铜镜,整理好衣襟,这才迈步去前厅。
甫一进厅,就看到陆璟之梗着脖子站在正中,侧着身,站在影里,像是只怒气喷薄但又没什么威慑力的小狗。
裴如昭差点笑出声来。
她拱手,恭恭敬敬道:“见过贤王爷。”
不说还好,一开口陆璟之更气了,从侧身彻底转成背对着她。
硬邦邦道:“从六品兵部主事的见礼我可不敢受。”
裴如昭也不气,还有心逗弄:“对着独一品的贤王爷,小臣可不敢失礼。”
一句话,顶得陆璟之不上不下的难受极了,心里拧巴得跟麻花似的。
他本来就顾虑颇多,介怀、在意的事一大堆,现在裴如昭还这样刺他,当下更觉委屈,可又知道这件事错并不在裴如昭,就是他自己的问题而已。
闷声转身,头也不回地就要往外走。
裴如昭一把拉住陆璟之的袖子,也有耐心:“这是圣上定下来的,你我都没办法。”
“你明知道我在意的并不是这些……”陆璟之声音沉闷,还透着些不易察觉的委屈。
陆璟之在意的,是为什么裴如昭明明昨天就知道会有这样的安排,为何不肯第一时间将消息告诉他。
是那份双方彼此不对等的在意。
裴如昭直接扯着陆璟之往里走。
陆璟之倒退,一路“诶诶”。
裴如昭一把将人按进椅子里。
神情严肃中还带着点困惑:“你为什么不说?”
陆璟之愣愣眨眼,磕磕绊绊:“说、说什么?”
“你的想法为什么不说出来?”
陆璟之的耳根子倏地红了,这、这让他怎么说?
本来就是他自己矫情容易东想西想,被裴如昭看出来就算了,现在竟然还这样被追问。
也——也太丢脸了些。
“……没什么好说的。”
裴如昭松开手,站在陆璟之正前方:“我了解你,但我不是你。你是我最重要的朋友,你说的任何话,我会生气但不会一直介意。会试前你不告而别,现在生气又想一走了之,陆璟之,你到底在想什么?”
陆璟之的眼神游移:“……为什么不告诉我?”
这下轮到裴如昭怔住:“告诉什么?”
“你要随军北征的事,为什么不告诉我?”陆璟之有了点底气,故作严肃道。
说到正事上,裴如昭便冷静得有些可怕,她坐下,思忖片刻,认真道:“此次北征,圣上安排大皇子随行,留太子监国。如今危机四伏,暗中黑手无数,需要诱敌使其露出马脚。”
也不知陆璟之是怎么想的,神情开心许多,自顾颔首:“此关国事,确实要严把口风。”
裴如昭还没解释,陆璟之连理由都想好了。
下一刻,他的脸上云销雨霁,又挂上了像往日一般没心没肺的笑容:“小昭,历来除了武状元,很少有新科士子能到兵部就任,你还是大荣头一个去兵部的状元。”
“随军一事关乎自身,这些时日若有空闲,勤加锻炼,免得长途奔袭身体吃不消。”
陆璟之刚坐下不久,又开始想着该给她随军路上准备些什么东西。
简直比裴如昭的娘还用心。
陆璟之见没再追问会试前的事,心里暗松一口气,说着就兴高采烈地准备溜之大吉。
刚起身又一把被裴如昭拽住。
年轻的姑娘神情淡然,甚至还露出一丝微笑:“现在轮到你了,不说清楚,今晚别想走。”
陆璟之:“……”
他自求多福吧……
*
大军开拔那日,裴如昭也换了布甲策马跟在由乾宁皇帝率领的队伍中。
文武百官送行,场面十分热烈。
裴如昭神情肃穆地站在人群中,看大军出发时的威严肃杀。
有人突然从旁扯了扯她的衣袖。
裴如昭回头,看到一张格外熟悉的面孔。
陆璟之?
他穿着布甲,骑着骏马,身上的装束与自己无异。
“你也去?”
陆璟之骄傲点头:“本王送了些东西,皇帝欣然允之。”
裴如昭连看都看,直接问:“花了多少?”
陆璟之吭哧半晌,闷闷道:“……十万两。”
“!”裴如昭一巴掌拍在陆璟之手臂上,“你是脑袋有毛病吗,出这么多作甚!”
隔着一层铠甲,巴掌造不成任何伤害,但陆璟之还是委屈又心疼地摸了摸被拍的地方:“随军艰苦,缺衣少粮乃是家常便饭,你又从不顾及这些琐碎小事,此次也没带着桑叶冬青等人,我花点钱给你置办有什么问题吗?”
裴如昭心累,面无表情地指指二人:“你,唯一的异姓一字王,我父亲尚且是戴罪之身的从六品兵部主事。你这样会让别人怎么想?”
陆璟之兀自开朗:“别人只会羡慕,羡慕你能跟唯一的异姓一字王做朋友,还羡慕你能有这样肝胆相照,两肋插刀的朋友。”
裴如昭觉得头疼,甚至觉得陆璟之有点傻:“难道不是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陆璟之目视前方,嘴角噙笑:“你的身份越多越好,越多人跟你有利益牵扯,越多的人才不敢动你。”
余光处,裴如昭看到陆璟之握住缰绳的手泛白。
他说:“我也想看看这些一直躲在幕后的老鼠究竟有多大的本事。”
乾宁皇率二十万精兵北征,意图一举清扫扰乱大荣子民安宁的所有威胁。
太子齐恪明履监国之责,在一众人的不可置信中代乾宁皇摄理朝政。
朝臣也不理解乾宁皇大胆的举动,尚未加冠的太子如何能一力肩挑举国重任?
可皇帝一封诏书下来,就算有再多疑虑也只能照做。
心怀鬼胎者,在密谋商量后买通宫中太医院,细细询问乾宁皇进来的身体状况如何。
突然远征,又突然命太子监国。
在一众心怀鬼胎,心思各异的朝臣中,刘承钧宰相看一眼心思深重的徐阁老,转身捧着折子去跟太子商议政务。
……
裴如昭回家,便见陆璟之已经在等她。
桌上饭菜看样子已经放了有些时间,陆璟之颇有些闷闷不乐地坐在桌前。
听见她回来,面上闪过喜色,又故作恼火转为不满。
裴如昭不用看都知道陆璟之在介意什么,擦干净手后将帕子递还给桑叶,这才不疾不徐地说道:“圣上将我放回詹事府协助国子监重开一事,半月后会定官。”
“真的?这是大好事!”陆璟之喜不自胜,絮絮叨叨,“我就知道,小昭是杀手锏,肯定要放在最合适的,最出其不意还能一击即中的位置上。”
裴如昭眨眼,想了想自己最后竟然要去兵部,还要随军出征。
颔首,觉得陆璟之说得确实在理。
估计任谁也想不到,第一个女士子竟然会被送去兵部锻炼。
陆璟之来裴家像是在自己家一样自在,让桑叶竹叶去热菜,反客为主招呼裴如昭赶紧吃饭。
“你日后再去当职,若是事务繁忙便支人说一声,给你送饭又有何不可?要我说也是,你们在詹事府操劳,这太子也不知道犒劳你们。”
裴如昭静静坐着,看陆璟之手上不停忙活,又是给她斟茶倒水,又是给她夹菜盛汤。
屋里点着融融灯火,将二人的影子映在一处。
裴如昭心里无端软了一块。
垂头看着面前的汤碗,双手捧起,一勺接一勺的喝。
陆璟之正忙着布菜,转头就看裴如昭闷头喝汤,一小碗都快要喝完了。
陆璟之熟知她的胃口,忙上去打断:“别只喝汤,吃点饭菜。竹叶做得口味清淡,滋补养气。”
裴如昭就像个很听话的孩子,听着陆璟之的话吃饭、吃菜。
半晌,闷声来一句:“你有些像我娘。”
听得陆璟之哭笑不得,哪里会想得到他竟然成了男妈妈?
裴如昭说完这句话后耳根泛红,若不是陆璟之了解她,怕不是都要被这种含蓄又隐晦的话给蒙混过去。
陆璟之刻意忽略自己心中的酸涩,说道:“我是你哥,合该照顾你。”
裴如昭没说话,心里却默默反驳。
哪里会有毫无血缘的哥哥能照顾旁人到如此地步呢?
……
用过饭后,陆璟之回自己的宅子,裴如昭坐在书案前思考自己与陆璟之之间到底算是哪种关系。
青梅竹马?
有的。
两小无猜?
也有的。
可要再说旁的——
裴如昭实在对常人憧憬的爱情没什么认知,也不觉得两个过于知根知底,知道对方所有毛病的人能够产生什么惊天动地的爱情。
因为太过了解、熟悉,说话做事照顾关注都像是水到渠成理所应当。
哪怕她喜欢跟陆璟之拌嘴,也很清楚他们之间的争吵绝不会成为情谊淡化分道扬镳的导火索。
裴如昭思索半天,喃喃:“知己?”
尚且年幼懵懂的裴如昭并不理解爱情为何物,也不懂这世上爱情的模样千差万别。
即便如此,在她一心只有建功立业的心里,已经留下了陆璟之的影子。
*
第二日,方下朝回家。
裴如昭刚换下官袍就听桑叶急匆匆说:“小姐,贤王来了,在前厅候着,像是很生气。”
桑叶惴惴不安,怕二人有什么矛盾。
裴如昭早就知道会有这一遭,神情淡然,让桑叶先去递消息:“我随后就到。”
裴如昭对着铜镜,整理好衣襟,这才迈步去前厅。
甫一进厅,就看到陆璟之梗着脖子站在正中,侧着身,站在影里,像是只怒气喷薄但又没什么威慑力的小狗。
裴如昭差点笑出声来。
她拱手,恭恭敬敬道:“见过贤王爷。”
不说还好,一开口陆璟之更气了,从侧身彻底转成背对着她。
硬邦邦道:“从六品兵部主事的见礼我可不敢受。”
裴如昭也不气,还有心逗弄:“对着独一品的贤王爷,小臣可不敢失礼。”
一句话,顶得陆璟之不上不下的难受极了,心里拧巴得跟麻花似的。
他本来就顾虑颇多,介怀、在意的事一大堆,现在裴如昭还这样刺他,当下更觉委屈,可又知道这件事错并不在裴如昭,就是他自己的问题而已。
闷声转身,头也不回地就要往外走。
裴如昭一把拉住陆璟之的袖子,也有耐心:“这是圣上定下来的,你我都没办法。”
“你明知道我在意的并不是这些……”陆璟之声音沉闷,还透着些不易察觉的委屈。
陆璟之在意的,是为什么裴如昭明明昨天就知道会有这样的安排,为何不肯第一时间将消息告诉他。
是那份双方彼此不对等的在意。
裴如昭直接扯着陆璟之往里走。
陆璟之倒退,一路“诶诶”。
裴如昭一把将人按进椅子里。
神情严肃中还带着点困惑:“你为什么不说?”
陆璟之愣愣眨眼,磕磕绊绊:“说、说什么?”
“你的想法为什么不说出来?”
陆璟之的耳根子倏地红了,这、这让他怎么说?
本来就是他自己矫情容易东想西想,被裴如昭看出来就算了,现在竟然还这样被追问。
也——也太丢脸了些。
“……没什么好说的。”
裴如昭松开手,站在陆璟之正前方:“我了解你,但我不是你。你是我最重要的朋友,你说的任何话,我会生气但不会一直介意。会试前你不告而别,现在生气又想一走了之,陆璟之,你到底在想什么?”
陆璟之的眼神游移:“……为什么不告诉我?”
这下轮到裴如昭怔住:“告诉什么?”
“你要随军北征的事,为什么不告诉我?”陆璟之有了点底气,故作严肃道。
说到正事上,裴如昭便冷静得有些可怕,她坐下,思忖片刻,认真道:“此次北征,圣上安排大皇子随行,留太子监国。如今危机四伏,暗中黑手无数,需要诱敌使其露出马脚。”
也不知陆璟之是怎么想的,神情开心许多,自顾颔首:“此关国事,确实要严把口风。”
裴如昭还没解释,陆璟之连理由都想好了。
下一刻,他的脸上云销雨霁,又挂上了像往日一般没心没肺的笑容:“小昭,历来除了武状元,很少有新科士子能到兵部就任,你还是大荣头一个去兵部的状元。”
“随军一事关乎自身,这些时日若有空闲,勤加锻炼,免得长途奔袭身体吃不消。”
陆璟之刚坐下不久,又开始想着该给她随军路上准备些什么东西。
简直比裴如昭的娘还用心。
陆璟之见没再追问会试前的事,心里暗松一口气,说着就兴高采烈地准备溜之大吉。
刚起身又一把被裴如昭拽住。
年轻的姑娘神情淡然,甚至还露出一丝微笑:“现在轮到你了,不说清楚,今晚别想走。”
陆璟之:“……”
他自求多福吧……
*
大军开拔那日,裴如昭也换了布甲策马跟在由乾宁皇帝率领的队伍中。
文武百官送行,场面十分热烈。
裴如昭神情肃穆地站在人群中,看大军出发时的威严肃杀。
有人突然从旁扯了扯她的衣袖。
裴如昭回头,看到一张格外熟悉的面孔。
陆璟之?
他穿着布甲,骑着骏马,身上的装束与自己无异。
“你也去?”
陆璟之骄傲点头:“本王送了些东西,皇帝欣然允之。”
裴如昭连看都看,直接问:“花了多少?”
陆璟之吭哧半晌,闷闷道:“……十万两。”
“!”裴如昭一巴掌拍在陆璟之手臂上,“你是脑袋有毛病吗,出这么多作甚!”
隔着一层铠甲,巴掌造不成任何伤害,但陆璟之还是委屈又心疼地摸了摸被拍的地方:“随军艰苦,缺衣少粮乃是家常便饭,你又从不顾及这些琐碎小事,此次也没带着桑叶冬青等人,我花点钱给你置办有什么问题吗?”
裴如昭心累,面无表情地指指二人:“你,唯一的异姓一字王,我父亲尚且是戴罪之身的从六品兵部主事。你这样会让别人怎么想?”
陆璟之兀自开朗:“别人只会羡慕,羡慕你能跟唯一的异姓一字王做朋友,还羡慕你能有这样肝胆相照,两肋插刀的朋友。”
裴如昭觉得头疼,甚至觉得陆璟之有点傻:“难道不是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陆璟之目视前方,嘴角噙笑:“你的身份越多越好,越多人跟你有利益牵扯,越多的人才不敢动你。”
余光处,裴如昭看到陆璟之握住缰绳的手泛白。
他说:“我也想看看这些一直躲在幕后的老鼠究竟有多大的本事。”
乾宁皇率二十万精兵北征,意图一举清扫扰乱大荣子民安宁的所有威胁。
太子齐恪明履监国之责,在一众人的不可置信中代乾宁皇摄理朝政。
朝臣也不理解乾宁皇大胆的举动,尚未加冠的太子如何能一力肩挑举国重任?
可皇帝一封诏书下来,就算有再多疑虑也只能照做。
心怀鬼胎者,在密谋商量后买通宫中太医院,细细询问乾宁皇进来的身体状况如何。
突然远征,又突然命太子监国。
在一众心怀鬼胎,心思各异的朝臣中,刘承钧宰相看一眼心思深重的徐阁老,转身捧着折子去跟太子商议政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