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迢迢路遥遥
第四十四章
乾宁十二年夏,连绵的雨水压垮了堤坝。
大荣中部地区照旧暴雨不休,导致多地粮产化为乌有。
暴雨冲垮河道,淹没房屋,导致死伤无数。
据朝中传来的消息,太子已经派人钦差大臣前去赈灾。
裴如昭看着草原上也无停止势头的雨水,折返回帐,慢慢收拾行囊。
距离要返京,也不远了。
果然,三日后,大军开拔的消息传来。
裴如昭作为先头部队会同齐恪清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救灾,皇帝则率领大部队随后就来。
一路奔袭,随处可见被大雨冲垮的房屋农田。
常言道,大雨之后便是水疫横行。
裴如昭看到死去的牲畜家禽被留在洪水肆虐过后的土地上,腐烂生臭,蝇虫飞舞,百姓的伤口被浑浊的水泡到发烂泛白。
偌大一片天地,竟无安歇之处。
北方的雨来得快也去得快,冲垮房屋之后便顺着地势直奔入大江大河。
只是百姓一年的收成——
而南方则不同,丘陵绵延冲垮山体,堵塞河道,洪水根本泄不出去。
回京之后,繁忙至极,各地赈灾需要调兵遣将,裴如昭这个兵部主事连带着也忙得脚不沾地。
姗姗来迟的乾宁帝重新治国理政,发下诏令,曰:民生有难,望诸位官员体恤百姓,善养民生。
直接被士族指着脊梁骨骂。
派下去的赈灾款项被中间层层盘剥,明知今年受灾,粮产不丰,赋税困难,生怕腰包里的进项少了,于是要加倍从赈灾款里扣出来。
尤其对这些拿着军需到地方赈灾的军队而言,简直如同蝗虫过境。
裴如昭整日斡旋其中,焦头烂额。
太子的国子监也不得不暂停搁置。
总之,所有看似能改变大荣现状的计划都被迫终止。
十日后,西南、东南部分地区城镇村寨发生流民暴动,越甫等地深山中的山匪、部落冲出造反。
甚至有些州郡拉起了起义军的大旗,说乾宁皇残暴不仁,天罚降至,当为民请命,另择明主。
至于这明主——
是乾宁皇的二儿子。
二皇子齐恪行,本是奉太子监国之命南下治水,没想到南下之后竟然伙同各地官员举起谋反的大旗。
乾宁皇面无表情地揉烂手下传来的消息,命宫人将关在冷宫里的月淑妃带出来。
月淑妃乃二皇子齐恪行生母,于齐恪行三岁时被贬入冷宫,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乾宁皇一次都不曾踏足。
月淑妃被带上来时,身形消瘦单薄,即便衣着寒酸,但仍一丝不苟,头发整齐,衣裳旧而不乱。
被带上殿后,宫人四散,月淑妃抬头对上乾宁皇阴鸷的眼,露出平静而讥讽的笑容:“齐玄承,你也有今天。”
“……你当真以为朕不会要他的命?”
月淑妃毫不在意:“你当然会,我们母子二人的命在你眼中不值一提。你若是想用我来威胁他,大可不必如此大费周章。我与他十九年未曾见过,也无母子之情,他想做什么我拦不住。”
月淑妃甚至不会提起二皇子的名字,就好像这位举起谋反的皇子当真不是她的儿子一般。
乾宁皇大笑起来:“既然如此,你便好好看着吧。”
月淑妃被带了下去,这次没再关进冷宫之中,被安置进皇宫里一处清净的佛堂里。
与此同时,传出了皇帝身体抱恙的消息。
刚刚回京的大皇子被再度要求率军出征平定叛乱,久卧病榻的乾宁皇在文武百官的见证下颤巍巍坐上龙椅,宣布旨意。
命大皇子齐恪清率龙虎军前去平定叛乱,命太子齐恪明履辅国之责。
适才从草原战场上回来的裴如昭,将再次随龙虎军出发,履监军之责。
但这一次,陆璟之被三令五申留在京城,一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
……
一路南下,裴如昭本以为会是一场恶战,但行至江右道一带,却发现这里并没有像皇帝密报里所说那般,安都督谋反的部队不曾攻下一城一寨。
不仅如此,试图击破江右道北上的叛军也被尽数拦截在外,寸步难行。
斥候说,安都督府率军在顽强抵抗叛军进攻。
直到洛州城,裴如昭才知道,这安都督府指的只是安明虞一人。
安将军与夫人眼下不知所踪,安明虞那了虎符调动城防拼死抵抗。
裴如昭策马入城时,街上百姓有人认出她来:“是裴家那个姑娘!”
“裴家那个状元姑娘回来了!”
齐恪清眼神揶揄她,裴如昭故作镇定地视而不见,直奔安都督府。
在安都督府,她见到了阔别已久的父母。
自她正式上任之后,她爹裴一晖便被免了官职,如今只在洛云书院里做个教书先生。
宋文廉道台下台之后,新派的官员才上任不久,对江右道的情况都不算清楚,更别提调动城防守备。
裴如昭正欲同双亲询问当前情况,外面便传来一阵喧哗。
抬眼回望,竟然是安明虞一身戎装策马而来。
一年未见,曾经如火般骄烈的安明虞也变成了一汪暗流涌动的水。
安明虞翻身下马,向齐恪清行礼,三言两语讲明现状:“叛军目前被截在灵罗江对岸,无法渡河。臣率迁西都护府守备军抗击齐恪行北上队伍。原迁西都护府都督意欲谋反,里应外合,现已捉拿归案,关押在将军府中。”
“请大皇子随我来。”安明虞说完,随手将腰间的佩剑解下来扔给随从,带着齐恪清往后院走。
路过她时,微微偏头,笑得极为挑衅:“怎么?裴主事不跟着一起来看看?”
裴如昭抬脚跟上,目光落在安明虞身上,发现她的腰间已经没了陆璟之送她的那把软剑。
到了牢房,只穿一身麻袍的安将军和一身素衣的安夫人分别被关在两个地方。
比起安将军,安夫人便显得颓废疯狂许多,看到安明虞便破口大骂。
安明虞充耳不闻,目不斜视地将他们带到安将军的牢房外。
直至走了很远,还能听到安夫人的声音,其中不乏提到她的名字,说她是个祸害,都是因为她,才害得他们安家落得如此境地。
安都督很沉默,看到来人只是睁眼,然后继续闭目养神。
齐恪清只是静静看过片刻,便准备离开。
裴如昭却站定问道:“洛云书院那些孩子从邺城被送到了哪里?”
尽管闭目养神,但安都督的神情还是抽动一瞬,睁开眼睛,眸光依旧锐利:“什么孩子?”
“那些被送去抵债的女童,你将他们卖到了哪里?”
安都督困惑道:“裴主事所言,安某一概不知,安某身上如今已有叛家叛国之罪名,还是勿要再让安某背上个贩卖人口的污名。”
裴如昭不再多言,站起身,退至齐恪清身后,示意自己再无旁的事情,随时可以离开。
直到出了牢房大门,裴如昭被安明虞揪着领口狠狠怼在墙上。
“你不许骗我!”
与安明虞相反,裴如昭镇定许多:“我骗你作甚?你不是想知道我为何能有参加科举的机会吗?就是因为当初我发现女童去向不知,线索断在邺城。你以为只凭一个宋文廉就能在江右道只手遮天?你以为仅凭你爹这点本事就能掀起这么大的乱子?”
“……你不许骗我。”
拽在胸前的手松了些,裴如昭一瞬不瞬地看着安明虞:“宋文廉不过是被幕后推出来的替死鬼。你爹也是被幕后扔掉的弃子。”
“齐恪行就是个王八蛋!”安明虞愤愤道。
安都督会站在齐恪行这边并不奇怪,因为安夫人与齐恪行的母家有血缘关系,作为一个靠妻家帮扶爬起来的将军,安都督会属于二皇子派是很正常的事。
裴如昭垂眸,遮住眼里的情绪,事实上,在她看来,掀起暴动的齐恪行也只是个被推出来的替死鬼罢了。
目的就是搅混水,然后有更大的阴谋。
邺城码头去向不明的那几艘货船就是关键线索。
安明虞还在骂,骂着骂着,泪水夺眶而出。
“凭什么啊!凭什么!凭什么你能要什么有什么,凭什么我的父母要谋反,我喜欢的人也弃我如敝履,凭什么我什么都没有,现在连我的父母都要被夺走!”
安明虞眼眶通红,声音颤抖,即便如此也努力昂着头不让泪水落下来。
裴如昭——
推开安明虞的手,从袖袋中掏出帕子,擦掉她脸上的泪。
而后一言不发的离开。
身后突然响起哭声,安明虞哭得凄惨,像是没家的孩子——
她的家真的要没有了。
裴如昭站定,静静说道:“二皇子齐恪行不受宠爱,在圣上面前冷遇颇多。月淑妃在冷宫多年,月家式微没落,势必要想办法重振家族。当逢太子筹备詹事府监国理政,便拉拢自觉晋升无望的官员下水掀起叛乱,以图荣华富贵。”
“大坝决堤的地方,有人挖掘的痕迹。你父亲在江右道多年,便是月家最大的底牌,迁西都护府是尚京的最后一道防线。”
“至于当年——陆将军夫妇战死沙场,与月家脱离不了干系。”
“……可我又做错了什么?”安明虞轻声自问。
“你什么都没有做错,是陆璟之配不上你纯粹的喜欢。”
裴如昭说完,重新迈步,身后传来安明虞的声音。
“安家不是叛徒!”
裴如昭没有回应,只是挥手,头也不回地走。
乾宁十二年夏,连绵的雨水压垮了堤坝。
大荣中部地区照旧暴雨不休,导致多地粮产化为乌有。
暴雨冲垮河道,淹没房屋,导致死伤无数。
据朝中传来的消息,太子已经派人钦差大臣前去赈灾。
裴如昭看着草原上也无停止势头的雨水,折返回帐,慢慢收拾行囊。
距离要返京,也不远了。
果然,三日后,大军开拔的消息传来。
裴如昭作为先头部队会同齐恪清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救灾,皇帝则率领大部队随后就来。
一路奔袭,随处可见被大雨冲垮的房屋农田。
常言道,大雨之后便是水疫横行。
裴如昭看到死去的牲畜家禽被留在洪水肆虐过后的土地上,腐烂生臭,蝇虫飞舞,百姓的伤口被浑浊的水泡到发烂泛白。
偌大一片天地,竟无安歇之处。
北方的雨来得快也去得快,冲垮房屋之后便顺着地势直奔入大江大河。
只是百姓一年的收成——
而南方则不同,丘陵绵延冲垮山体,堵塞河道,洪水根本泄不出去。
回京之后,繁忙至极,各地赈灾需要调兵遣将,裴如昭这个兵部主事连带着也忙得脚不沾地。
姗姗来迟的乾宁帝重新治国理政,发下诏令,曰:民生有难,望诸位官员体恤百姓,善养民生。
直接被士族指着脊梁骨骂。
派下去的赈灾款项被中间层层盘剥,明知今年受灾,粮产不丰,赋税困难,生怕腰包里的进项少了,于是要加倍从赈灾款里扣出来。
尤其对这些拿着军需到地方赈灾的军队而言,简直如同蝗虫过境。
裴如昭整日斡旋其中,焦头烂额。
太子的国子监也不得不暂停搁置。
总之,所有看似能改变大荣现状的计划都被迫终止。
十日后,西南、东南部分地区城镇村寨发生流民暴动,越甫等地深山中的山匪、部落冲出造反。
甚至有些州郡拉起了起义军的大旗,说乾宁皇残暴不仁,天罚降至,当为民请命,另择明主。
至于这明主——
是乾宁皇的二儿子。
二皇子齐恪行,本是奉太子监国之命南下治水,没想到南下之后竟然伙同各地官员举起谋反的大旗。
乾宁皇面无表情地揉烂手下传来的消息,命宫人将关在冷宫里的月淑妃带出来。
月淑妃乃二皇子齐恪行生母,于齐恪行三岁时被贬入冷宫,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乾宁皇一次都不曾踏足。
月淑妃被带上来时,身形消瘦单薄,即便衣着寒酸,但仍一丝不苟,头发整齐,衣裳旧而不乱。
被带上殿后,宫人四散,月淑妃抬头对上乾宁皇阴鸷的眼,露出平静而讥讽的笑容:“齐玄承,你也有今天。”
“……你当真以为朕不会要他的命?”
月淑妃毫不在意:“你当然会,我们母子二人的命在你眼中不值一提。你若是想用我来威胁他,大可不必如此大费周章。我与他十九年未曾见过,也无母子之情,他想做什么我拦不住。”
月淑妃甚至不会提起二皇子的名字,就好像这位举起谋反的皇子当真不是她的儿子一般。
乾宁皇大笑起来:“既然如此,你便好好看着吧。”
月淑妃被带了下去,这次没再关进冷宫之中,被安置进皇宫里一处清净的佛堂里。
与此同时,传出了皇帝身体抱恙的消息。
刚刚回京的大皇子被再度要求率军出征平定叛乱,久卧病榻的乾宁皇在文武百官的见证下颤巍巍坐上龙椅,宣布旨意。
命大皇子齐恪清率龙虎军前去平定叛乱,命太子齐恪明履辅国之责。
适才从草原战场上回来的裴如昭,将再次随龙虎军出发,履监军之责。
但这一次,陆璟之被三令五申留在京城,一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
……
一路南下,裴如昭本以为会是一场恶战,但行至江右道一带,却发现这里并没有像皇帝密报里所说那般,安都督谋反的部队不曾攻下一城一寨。
不仅如此,试图击破江右道北上的叛军也被尽数拦截在外,寸步难行。
斥候说,安都督府率军在顽强抵抗叛军进攻。
直到洛州城,裴如昭才知道,这安都督府指的只是安明虞一人。
安将军与夫人眼下不知所踪,安明虞那了虎符调动城防拼死抵抗。
裴如昭策马入城时,街上百姓有人认出她来:“是裴家那个姑娘!”
“裴家那个状元姑娘回来了!”
齐恪清眼神揶揄她,裴如昭故作镇定地视而不见,直奔安都督府。
在安都督府,她见到了阔别已久的父母。
自她正式上任之后,她爹裴一晖便被免了官职,如今只在洛云书院里做个教书先生。
宋文廉道台下台之后,新派的官员才上任不久,对江右道的情况都不算清楚,更别提调动城防守备。
裴如昭正欲同双亲询问当前情况,外面便传来一阵喧哗。
抬眼回望,竟然是安明虞一身戎装策马而来。
一年未见,曾经如火般骄烈的安明虞也变成了一汪暗流涌动的水。
安明虞翻身下马,向齐恪清行礼,三言两语讲明现状:“叛军目前被截在灵罗江对岸,无法渡河。臣率迁西都护府守备军抗击齐恪行北上队伍。原迁西都护府都督意欲谋反,里应外合,现已捉拿归案,关押在将军府中。”
“请大皇子随我来。”安明虞说完,随手将腰间的佩剑解下来扔给随从,带着齐恪清往后院走。
路过她时,微微偏头,笑得极为挑衅:“怎么?裴主事不跟着一起来看看?”
裴如昭抬脚跟上,目光落在安明虞身上,发现她的腰间已经没了陆璟之送她的那把软剑。
到了牢房,只穿一身麻袍的安将军和一身素衣的安夫人分别被关在两个地方。
比起安将军,安夫人便显得颓废疯狂许多,看到安明虞便破口大骂。
安明虞充耳不闻,目不斜视地将他们带到安将军的牢房外。
直至走了很远,还能听到安夫人的声音,其中不乏提到她的名字,说她是个祸害,都是因为她,才害得他们安家落得如此境地。
安都督很沉默,看到来人只是睁眼,然后继续闭目养神。
齐恪清只是静静看过片刻,便准备离开。
裴如昭却站定问道:“洛云书院那些孩子从邺城被送到了哪里?”
尽管闭目养神,但安都督的神情还是抽动一瞬,睁开眼睛,眸光依旧锐利:“什么孩子?”
“那些被送去抵债的女童,你将他们卖到了哪里?”
安都督困惑道:“裴主事所言,安某一概不知,安某身上如今已有叛家叛国之罪名,还是勿要再让安某背上个贩卖人口的污名。”
裴如昭不再多言,站起身,退至齐恪清身后,示意自己再无旁的事情,随时可以离开。
直到出了牢房大门,裴如昭被安明虞揪着领口狠狠怼在墙上。
“你不许骗我!”
与安明虞相反,裴如昭镇定许多:“我骗你作甚?你不是想知道我为何能有参加科举的机会吗?就是因为当初我发现女童去向不知,线索断在邺城。你以为只凭一个宋文廉就能在江右道只手遮天?你以为仅凭你爹这点本事就能掀起这么大的乱子?”
“……你不许骗我。”
拽在胸前的手松了些,裴如昭一瞬不瞬地看着安明虞:“宋文廉不过是被幕后推出来的替死鬼。你爹也是被幕后扔掉的弃子。”
“齐恪行就是个王八蛋!”安明虞愤愤道。
安都督会站在齐恪行这边并不奇怪,因为安夫人与齐恪行的母家有血缘关系,作为一个靠妻家帮扶爬起来的将军,安都督会属于二皇子派是很正常的事。
裴如昭垂眸,遮住眼里的情绪,事实上,在她看来,掀起暴动的齐恪行也只是个被推出来的替死鬼罢了。
目的就是搅混水,然后有更大的阴谋。
邺城码头去向不明的那几艘货船就是关键线索。
安明虞还在骂,骂着骂着,泪水夺眶而出。
“凭什么啊!凭什么!凭什么你能要什么有什么,凭什么我的父母要谋反,我喜欢的人也弃我如敝履,凭什么我什么都没有,现在连我的父母都要被夺走!”
安明虞眼眶通红,声音颤抖,即便如此也努力昂着头不让泪水落下来。
裴如昭——
推开安明虞的手,从袖袋中掏出帕子,擦掉她脸上的泪。
而后一言不发的离开。
身后突然响起哭声,安明虞哭得凄惨,像是没家的孩子——
她的家真的要没有了。
裴如昭站定,静静说道:“二皇子齐恪行不受宠爱,在圣上面前冷遇颇多。月淑妃在冷宫多年,月家式微没落,势必要想办法重振家族。当逢太子筹备詹事府监国理政,便拉拢自觉晋升无望的官员下水掀起叛乱,以图荣华富贵。”
“大坝决堤的地方,有人挖掘的痕迹。你父亲在江右道多年,便是月家最大的底牌,迁西都护府是尚京的最后一道防线。”
“至于当年——陆将军夫妇战死沙场,与月家脱离不了干系。”
“……可我又做错了什么?”安明虞轻声自问。
“你什么都没有做错,是陆璟之配不上你纯粹的喜欢。”
裴如昭说完,重新迈步,身后传来安明虞的声音。
“安家不是叛徒!”
裴如昭没有回应,只是挥手,头也不回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