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军下属各部队的骑兵部队,还是按照以往那样,集合了起来使用,编成第三骑兵支队,在去年的北上作战里,第三军的各支骑兵部队没有遭到太大的损失,同时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也是增加补充了大约三百骑,并编成了一个独立的骑兵营。
因此目前的第三骑兵支队,一共拥有四个骑兵营以及两个骑兵队,一共拥有大约一千八百骑。
这一支骑兵部队在大唐陆军这边,已经算是实力最强悍的骑兵部队了,但是和明军那边比起来却是不算什么。
根据情报现实,仅仅是山东地区,明军的骑兵总数就不下八千!
更加不要说在附近的大名府地区,还有大量南下的鞑靼骑兵,那可是总数超过五万骑的庞大骑兵兵团。
和敌人的庞大骑兵部队比起来,第三军的骑兵部队数量实在是太少了,和敌人比起来不值一提。
因此在北上作战的时候,大唐陆军的骑兵部队,其主要的作战任务,实际上也不是和敌军的骑兵主力进行硬碰硬的作战,而是以侦查、监视、警戒为主。
此次北上,还是以步兵和炮兵为核心,骑兵只是辅助力量而已。
在制定北上作战计划的时候,也是提前考虑到了敌人的骑兵威胁,这也是为什么大唐陆军的北上作战计划里,坚定的围绕着河流展开的原因,因为敌军的骑兵就算强悍,但是也不能阶段采用河运的大唐后勤补给线。
然后迫使敌军的步兵以及骑兵们,在河流的沿途和己方打一场正面对决,避免敌军的骑兵袭击己方的后勤补给线。
只要他们的骑兵敢放弃机动性,而是打算下马截断某一段运河的话,那么不用大唐陆军出售,海军的运河舰队上的众多舰炮就能够教他们做人。
要说炮火力量最为强悍的,可不是大唐陆军,而是大唐海军!
虽然说大唐陆军也是以枪炮犀利著称,但是大唐海军才是真的靠火炮吃饭,随便一艘远洋主力舰上,那都是装备了二十门以上的火炮的。
即便是在内河作战的内河战舰,那也是搭载了火炮的,这一次支援第三军作战的乃是运河舰队第一支队,辖有各种内战战舰足足六十余艘,搭载了九斤舰炮十余门,五斤舰炮八十余门,另外还有两斤、三斤散弹炮查过一百五十门。
这第一支队的六十多艘内河战舰加起来,其火力远远超过陆军一个炮兵团。
有第一支队进行护航,足以确保运河补给线的安全了。
如果说敌军的骑兵大规模行动,然后上万骑出动,直接把骑兵变成步兵截断并扼守某一段运河,那么这样也是正中大唐王师的下怀。
大唐王师就不怕你停下来扼守某一个地方,就怕你跑起来到处袭扰。
只要明军的骑兵停下来了,那么大唐陆军迅速就能够通过河运猛扑上去,然后还是会演变为大唐陆军所期望的正面对决。
当然了,如此庞大规模的行动,所有的后勤补给线也是不能完全依赖河运,毕竟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河流的,有些地方总是需要用陆运的,这些陆运就是不可避免会遭到一定的威胁。
为此,枢密院也是吸取了安庆战役的教训,早已经是提前准备了足足近千辆的四轮货运马车,挽马不够用,就用骡子、驴子代替。
这些四轮货运马车,虽然需要用到不少的畜力,对道路的要求也是比较高,但是运输的安全性却是提高了不少,大唐陆军方面认为虽然运用的代价有些高,但是为了陆运补给的安全,这还是值得的。
再说,即便是陆运,也不是每一段路都是这么危险的,一些不危险的地点,还是会使用比较传统的陆运方式,就是大规模采用人力、独轮车。
只有在靠近前线的危险地带,才会使用这种专门准备的四轮货运马车,同时一般也会有专门的辎重部队进行护送。
众多的准备,使得了郝柏年虽然发现鞑靼人的骑兵突然南下了,但是却是没有太大的以为。
这一次北上,迟早是要和鞑靼人打上一仗的!
再说了,这一次北上的也不仅仅是他的第三军啊,还有第二军呢!
驻防皖北地区的第二军,已经是紧随第三军的步伐,开始了持续北上!
第二军的兵力大约有两个步兵师两个混成团,总兵力大约四万人,他们会沿着淮河的众多支流,先是杀入河南东南部地区的,然后预计攻占黄河沿岸的归德、开封这两个重要的战略支撑点。
如此,第二军就能够和第三军取得战略上的配合,然后一东一西齐头并进北上,最终在山东、北直隶取得汇合,并和明军、鞑靼主力决战之。
大唐王朝,可是没有指望过单单靠着郝柏年的第三军就能够一路打到幽州去。() ()
北方的战事还在持续进行着,虽然说现在传来的消息都是中小规模的战事,双方主力尚未接触,大决战也是没有爆发,但是任何人都知道,双方的大决战已经是一触即发,用不了多久就会彻底爆发,而到时候,这一场大决战,将会直接决定整个天下的归属。
如果北上的十多万唐军在决战里完蛋了,那么对大唐王朝所造成的打击绝对是毁灭性的,到时候大唐王朝恐怕就只能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守,依靠着新成立的第四军和近卫军进行防守作战,维持江北不失就是最大的奢望了。
但是如果北上的唐军获胜了,把山东、河南等地的十多万明军一股脑给歼灭了,顺带着再把鞑靼人的五万骑兵也给干趴下的话,那么当决战获胜的那一刻起,大唐王朝就能够自豪的宣称,大唐已经成为了华夏大地的新主人。
北上作战如此重要,尤其是当听闻鞑靼人也是大规模南下,并且还不是之前预估的两万人规模,而是五万人规模后,身在金陵城的李轩就是有些坐不住了。
短短一天内,他就是连续召见了雷万以及其他众多的陆军将领,同时也是找了柳八苟等内阁高层进行商谈,而透露的意思就是一个,那就是北方战事如此重要,他在后头不放心!
而这话的意思就是,李轩又是打算亲征了。
都定都金陵了,李轩还打算亲征,这自然是会引来一大片的反对之声。陛下三思之类的话是每一个人都是说了出来,但是李轩却是依旧不为所动。
而以目前李轩的威望,他的决定那是无人敢反对的,所以李轩北上亲征的事就是迅速确定了下来,然后仅仅两天后,李轩就是直接带着近卫军和第四军部分主力北上了!
李轩要亲征,也是有着他自己的考虑,一方面是为了激励前线部队的士气,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皇帝,比太阳更伟大的万古圣君,就和他们一起在前线作战!
然而激励士气也是次要的,更主要的是,李轩是为了增援北方部队,争取更大的把握一战定胜负,彻底击溃正德大军。
如果他不亲征的话,那么北方战事,就只能是依靠第二军和第三军了,但是如果自己北上作战的话,那么参与北方作战的兵力,至少能够多出三万人以上,而且这三万人还是主力。
为何?
因为如果他亲征了,那么近卫军肯定是要一股脑带上的,除开了之前已经北上的近卫军暂编旅,李轩至少还会带足足一万人的近卫军北上。
此外,如果李轩亲征了,那么作为战略预备队的第四军,肯定也是需要抽调一部分兵力北上的。
第四军现在有三个步兵师,留下一个师驻防皖北,剩下的两个师他都是能够带着一起北上。
至于江南、江北以及江西等地的防务,有着各地混成团负责,安全上还是能够保障的。
大唐陆军的扩军,可不仅仅是扩充步兵师,还在大量扩充混成团呢,而新编的混成团,也是逐渐从之前的一线主力,变成了驻防地方的二线兵力。
目前大唐陆军,已经是编成了足足十八个混成团,仅仅是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大唐陆军就是一口气编成了五个混成团。
如今基本上每一个省,都是有一个混成团驻防,而重要地区也是会有一个混成团驻防。
而真正参与一线战斗的混成团,其实也就是早期的几个混成团而已,而这些早期的混成团,和后来编成的混成团是两码事。
早期的混成团,那可都是按照一线主力部队进行建设的,炮兵、骑兵一概不缺,但是后来编成的混成团,尤其是第十一到第十八这八个混成团,骑兵全无,炮兵也是严重紧缺,甚至连火炮都是前线部队替换下来的二手货。
最近大唐陆军内部也是有说法,说是要把早期的几个混成团,尤其是长期参与一线战斗的混成团,比如说配属第二军方面的第一混成团、第九混成团、配属第三军的第四混成团、第五混成团、肩负四川作战的第七混成团这五个混成团,进行升级整编,不管是整编为旅,还是说直接合并为师,都是可以的。
但是除了这五个混成团外,还有几个战斗力是比较一般的混成团,比如说驻防广东的第二混成团、驻防贵州的第六混成团、然后第一军那边的第三混成团、第十混成团。
除了这九个混成团外,剩下的九个混成团都是新编,有几个更是直接由补充旅直接改编的,大多没有参加过大规模战事,兵员缺乏战斗经验,也是比较缺乏枪炮,战斗力都不能说是一般了,应该说是比较差了。
但是这些混成团虽然战斗力差了一些,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混成团驻防各地,才能够让大唐陆军把更多的主力部队抽调出来参与前线作战。
因此目前的第三骑兵支队,一共拥有四个骑兵营以及两个骑兵队,一共拥有大约一千八百骑。
这一支骑兵部队在大唐陆军这边,已经算是实力最强悍的骑兵部队了,但是和明军那边比起来却是不算什么。
根据情报现实,仅仅是山东地区,明军的骑兵总数就不下八千!
更加不要说在附近的大名府地区,还有大量南下的鞑靼骑兵,那可是总数超过五万骑的庞大骑兵兵团。
和敌人的庞大骑兵部队比起来,第三军的骑兵部队数量实在是太少了,和敌人比起来不值一提。
因此在北上作战的时候,大唐陆军的骑兵部队,其主要的作战任务,实际上也不是和敌军的骑兵主力进行硬碰硬的作战,而是以侦查、监视、警戒为主。
此次北上,还是以步兵和炮兵为核心,骑兵只是辅助力量而已。
在制定北上作战计划的时候,也是提前考虑到了敌人的骑兵威胁,这也是为什么大唐陆军的北上作战计划里,坚定的围绕着河流展开的原因,因为敌军的骑兵就算强悍,但是也不能阶段采用河运的大唐后勤补给线。
然后迫使敌军的步兵以及骑兵们,在河流的沿途和己方打一场正面对决,避免敌军的骑兵袭击己方的后勤补给线。
只要他们的骑兵敢放弃机动性,而是打算下马截断某一段运河的话,那么不用大唐陆军出售,海军的运河舰队上的众多舰炮就能够教他们做人。
要说炮火力量最为强悍的,可不是大唐陆军,而是大唐海军!
虽然说大唐陆军也是以枪炮犀利著称,但是大唐海军才是真的靠火炮吃饭,随便一艘远洋主力舰上,那都是装备了二十门以上的火炮的。
即便是在内河作战的内河战舰,那也是搭载了火炮的,这一次支援第三军作战的乃是运河舰队第一支队,辖有各种内战战舰足足六十余艘,搭载了九斤舰炮十余门,五斤舰炮八十余门,另外还有两斤、三斤散弹炮查过一百五十门。
这第一支队的六十多艘内河战舰加起来,其火力远远超过陆军一个炮兵团。
有第一支队进行护航,足以确保运河补给线的安全了。
如果说敌军的骑兵大规模行动,然后上万骑出动,直接把骑兵变成步兵截断并扼守某一段运河,那么这样也是正中大唐王师的下怀。
大唐王师就不怕你停下来扼守某一个地方,就怕你跑起来到处袭扰。
只要明军的骑兵停下来了,那么大唐陆军迅速就能够通过河运猛扑上去,然后还是会演变为大唐陆军所期望的正面对决。
当然了,如此庞大规模的行动,所有的后勤补给线也是不能完全依赖河运,毕竟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河流的,有些地方总是需要用陆运的,这些陆运就是不可避免会遭到一定的威胁。
为此,枢密院也是吸取了安庆战役的教训,早已经是提前准备了足足近千辆的四轮货运马车,挽马不够用,就用骡子、驴子代替。
这些四轮货运马车,虽然需要用到不少的畜力,对道路的要求也是比较高,但是运输的安全性却是提高了不少,大唐陆军方面认为虽然运用的代价有些高,但是为了陆运补给的安全,这还是值得的。
再说,即便是陆运,也不是每一段路都是这么危险的,一些不危险的地点,还是会使用比较传统的陆运方式,就是大规模采用人力、独轮车。
只有在靠近前线的危险地带,才会使用这种专门准备的四轮货运马车,同时一般也会有专门的辎重部队进行护送。
众多的准备,使得了郝柏年虽然发现鞑靼人的骑兵突然南下了,但是却是没有太大的以为。
这一次北上,迟早是要和鞑靼人打上一仗的!
再说了,这一次北上的也不仅仅是他的第三军啊,还有第二军呢!
驻防皖北地区的第二军,已经是紧随第三军的步伐,开始了持续北上!
第二军的兵力大约有两个步兵师两个混成团,总兵力大约四万人,他们会沿着淮河的众多支流,先是杀入河南东南部地区的,然后预计攻占黄河沿岸的归德、开封这两个重要的战略支撑点。
如此,第二军就能够和第三军取得战略上的配合,然后一东一西齐头并进北上,最终在山东、北直隶取得汇合,并和明军、鞑靼主力决战之。
大唐王朝,可是没有指望过单单靠着郝柏年的第三军就能够一路打到幽州去。() ()
北方的战事还在持续进行着,虽然说现在传来的消息都是中小规模的战事,双方主力尚未接触,大决战也是没有爆发,但是任何人都知道,双方的大决战已经是一触即发,用不了多久就会彻底爆发,而到时候,这一场大决战,将会直接决定整个天下的归属。
如果北上的十多万唐军在决战里完蛋了,那么对大唐王朝所造成的打击绝对是毁灭性的,到时候大唐王朝恐怕就只能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守,依靠着新成立的第四军和近卫军进行防守作战,维持江北不失就是最大的奢望了。
但是如果北上的唐军获胜了,把山东、河南等地的十多万明军一股脑给歼灭了,顺带着再把鞑靼人的五万骑兵也给干趴下的话,那么当决战获胜的那一刻起,大唐王朝就能够自豪的宣称,大唐已经成为了华夏大地的新主人。
北上作战如此重要,尤其是当听闻鞑靼人也是大规模南下,并且还不是之前预估的两万人规模,而是五万人规模后,身在金陵城的李轩就是有些坐不住了。
短短一天内,他就是连续召见了雷万以及其他众多的陆军将领,同时也是找了柳八苟等内阁高层进行商谈,而透露的意思就是一个,那就是北方战事如此重要,他在后头不放心!
而这话的意思就是,李轩又是打算亲征了。
都定都金陵了,李轩还打算亲征,这自然是会引来一大片的反对之声。陛下三思之类的话是每一个人都是说了出来,但是李轩却是依旧不为所动。
而以目前李轩的威望,他的决定那是无人敢反对的,所以李轩北上亲征的事就是迅速确定了下来,然后仅仅两天后,李轩就是直接带着近卫军和第四军部分主力北上了!
李轩要亲征,也是有着他自己的考虑,一方面是为了激励前线部队的士气,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皇帝,比太阳更伟大的万古圣君,就和他们一起在前线作战!
然而激励士气也是次要的,更主要的是,李轩是为了增援北方部队,争取更大的把握一战定胜负,彻底击溃正德大军。
如果他不亲征的话,那么北方战事,就只能是依靠第二军和第三军了,但是如果自己北上作战的话,那么参与北方作战的兵力,至少能够多出三万人以上,而且这三万人还是主力。
为何?
因为如果他亲征了,那么近卫军肯定是要一股脑带上的,除开了之前已经北上的近卫军暂编旅,李轩至少还会带足足一万人的近卫军北上。
此外,如果李轩亲征了,那么作为战略预备队的第四军,肯定也是需要抽调一部分兵力北上的。
第四军现在有三个步兵师,留下一个师驻防皖北,剩下的两个师他都是能够带着一起北上。
至于江南、江北以及江西等地的防务,有着各地混成团负责,安全上还是能够保障的。
大唐陆军的扩军,可不仅仅是扩充步兵师,还在大量扩充混成团呢,而新编的混成团,也是逐渐从之前的一线主力,变成了驻防地方的二线兵力。
目前大唐陆军,已经是编成了足足十八个混成团,仅仅是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大唐陆军就是一口气编成了五个混成团。
如今基本上每一个省,都是有一个混成团驻防,而重要地区也是会有一个混成团驻防。
而真正参与一线战斗的混成团,其实也就是早期的几个混成团而已,而这些早期的混成团,和后来编成的混成团是两码事。
早期的混成团,那可都是按照一线主力部队进行建设的,炮兵、骑兵一概不缺,但是后来编成的混成团,尤其是第十一到第十八这八个混成团,骑兵全无,炮兵也是严重紧缺,甚至连火炮都是前线部队替换下来的二手货。
最近大唐陆军内部也是有说法,说是要把早期的几个混成团,尤其是长期参与一线战斗的混成团,比如说配属第二军方面的第一混成团、第九混成团、配属第三军的第四混成团、第五混成团、肩负四川作战的第七混成团这五个混成团,进行升级整编,不管是整编为旅,还是说直接合并为师,都是可以的。
但是除了这五个混成团外,还有几个战斗力是比较一般的混成团,比如说驻防广东的第二混成团、驻防贵州的第六混成团、然后第一军那边的第三混成团、第十混成团。
除了这九个混成团外,剩下的九个混成团都是新编,有几个更是直接由补充旅直接改编的,大多没有参加过大规模战事,兵员缺乏战斗经验,也是比较缺乏枪炮,战斗力都不能说是一般了,应该说是比较差了。
但是这些混成团虽然战斗力差了一些,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混成团驻防各地,才能够让大唐陆军把更多的主力部队抽调出来参与前线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