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形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常态。
在大约一百年前,这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状态还主要出现在国与国之间,但在近一百年间,天下诸国就差不多将斗争的主力放在了正与邪上,国家之间版图的扩张,人口的争夺自然也在持续,但只是不知不觉的被压在了正邪斗争的阴影之下。
各个国家在这百年间大力兴办魔郡观司,这期间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邪恶势力,但邪恶势力消亡的快亦生长的快,它们就如同雨后青草便是开始枯黄了些,但经雨淋刷后顷刻又会青绿勃勃。
宋璃看惯了天下百姓受邪恶侵袭的诸多场面,也见惯了百姓在这期间休养生息的艰难。她也曾许过铲除天下邪恶势力的誓言,可这也避免不了她和朝舒月在某些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她杀敌几乎不留活口,也从不在战场上与敌人多费多舌,铲源除根是她以及天鹰阁自来的作战理念,几乎深入骨血。
而修仙从来不只看对邪恶的深痛恶绝,更看自内心而发的怜悯之念。
行马走在荒无人烟的村道上,破败的村庄和作废的田土映入眼帘,放眼望去,一片荒寂,像是末世残喘。
再走了一截路,前方竟呈现出了一点青绿,走得近了,才发现其实并非一点青绿,而是一大片青绿。
荒凉的后面竟是生机与盎然...
这时两个背着竹篓的男子从斜边的小道经过,看着村中突然多出了两个人,都谨慎的立在那里打量。花隐拿出一只香囊,递给最前方的男子:“小哥,我们是谢先生的朋友,不知能否替我们指一指去谢氏书屋的路。”
村中人无人不识谢元谢先生,又见这香囊是谢氏书屋每位学子都有的谢子囊,便当即变惊为喜,带着两人沿着掩映的村道迂回的进了村。
不久,眼前出现一个修筑着二十来间房的大院子,院子大门牌匾上写着‘谢士书屋’四字,花隐解释说是学堂。
走进院子,好几间屋子中书声琅琅。两人在院中站了会儿,不多久最前面的一所屋门忽然打开,出来一个儒雅的男子,此人便是谢元。
花隐与谢元早已熟悉,跟谢元很自然的道了几句别离的话,然后将话头转向宋璃:“谢先生,这次来是专程给你带一个学生。”
谢元看着宋璃温润的笑笑。宋璃拜下,谢元亦以学子之礼拜下。
谢元,年三十有二,生于诗书礼仪之族,世代书香门第。谢元字绍安,生时极慧,三岁时手不释卷,五岁能识万千国字,十岁能咏诸文,十五岁入烨国太学,十七岁选为皇子侍读。其名声在烨国朝廷无人不知,无人不敬。
谢绍安请了两人到屋里坐,房间看得出来是会客厅,可因书摆的多,一进来就闻到了浓厚的书香笔墨味儿。
花隐站在门口,见两人坐下,也退到一旁找了个地方坐下。
琅琅读书声再度响起,屋中谢绍安笑着同宋璃道了谢氏书屋的创办理念与历史沿革,宋璃静静的听,过了小半个时辰,一阵叮铃铃的铃铛响起,院子里突然一片吵嚷。谢绍安带着宋璃出门,读书的孩子们见来了两个从未见过的生面孔,都疑惑的望过来。
谢绍安语气温和的让孩子们都散了,孩子们一窝蜂的跑着不见了。但有一个特例。
有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拉着花隐的手,瞪着两只大眼睛看着宋璃。
舒华在这些学子中年龄最大,是这个学堂中大班的学生。舒华家住烨国,是被父母送来此地修学的,照顾她起居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还有一个四十多岁的阿婆。
晚间,舒华提着一盏好看的灯挂在宋璃的房间,顺道拿来了她收藏的几本书,宋璃瞥了一眼,有《国史》《天赐》《德礼》三本,另外还有一本《天道》,一本《地形》以及一本似是手抄的《思错》。
舒华抽出最下面那本《思错》,递给宋璃:“宋姐姐,这是老师从前教我兄长时,督促我兄长更改的错题,老师素性严苛,每每兄长犯错,不仅要其改,更要其每日三省,兄长临近结业时,将错题笔写抄录了下来,赠给了我。我早对这些论题烂熟于心,姐姐既是才来,往后又要跟我们从师一段时间,那这《思错》就先借给姐姐一段时日吧。”
宋璃接过书,随便翻了翻,字很端正,像是这样板正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想了想,又问舒华:“舒华,花姐姐呢?”
“和老师去狼烟山了。”舒华指了指远处一座被茂林掩盖的高山。
宋璃看了眼,哦了声。
这边舒华又道:“翻过那座山就是太旎山的统治地界了,那方危险,姐姐若想去,最好是等老师和花姐姐回来。”
宋璃心口一震,再次确定道:“你说那里是太旎山的地界?”三个月前她还在天鹰阁时,驻守在太旎山附近的天鹰阁弟子曾书信回来,说太旎山犹如困兽,已经连续几月不曾有过大的动作,并表明太旎山的统治范围东至沅河,南到麦泽,西去注缨,北抵北柯。
这个村子位于西方,距离注缨至少还有一百五十余里,怎么会翻过座不远的山就到了太旎山的统治地界?这是说明...太旎山仅仅用了三月时间就冲破了天鹰阁和朝和郡的封锁,一下子扩张了一百多里?
宋璃简直不敢想,舒华走后,她在屋子里踱来踱去都等不到两人回来,干脆就一个人边往那边走看能不能遇着他们。走了会儿,果然看见两匹马在夜色的遮掩下渐渐清晰。
花隐看见宋璃,下了马快步走来:“姑娘怎么来了?”
宋璃着急,直接问:“太旎山怎么回事?”
花隐与谢绍云无奈的对视一眼,花隐道:“这是上月的事。朝和郡和天鹰阁中了太旎山的圈套,两方伤亡惨重。”
宋璃看着太旎山的方向,此时天早已昏暗,这边的天没有泠宿台的星宿多,但也看得见山的那边,丝丝缕缕冒着白烟。
“今夜那边有战事吗?”
花隐点头:“有,正是朝和郡和天鹰阁残部与太旎山。”她说着,也转头望向那长烟:“只是,我们去时战事已结束了,所以也不知道到底谁胜谁负。”
宋璃晚上无眠,站在窗户旁眺望远方那座狼烟山,手上无聊翻着舒华拿来的那几本书。翻着翻着,目光无意中一瞥,发现自己翻到的那页正是一个座山,山下写着三个大字,狼烟山。
她如忽然间抓住了什么救命稻草,开始如饥似渴的翻阅那本《地形》,地形内容丰富,描述精简却直接了当,这本书内主讲东至沅河,南到麦泽,西去澜州,北抵丰田等范围的地形情况。
开始时宋璃还会抽阅东至沅河,南到麦泽,西去澜州,北抵北柯的地形来看,后来看着看着发觉这地形怎么跟如今太旎山的占据区域这么符合,然后一个冷颤才反应过来,这应该就是太旎山如今的领地范围。于是立马将书翻至尾篇,将署名一看,如期看到“谢绍安”三个字。
聚精会神地将书从头翻到尾,再抬头已是日头初升了,收拾好书打算好好睡一觉,目光突然落在那本《思错》上,心里总觉得这本《思错》中也许有比那本地形更重要的东西,便顺手将《思错》放在最上面,才去合衣倒下睡了。
像是刚从瞌睡中打了个滚儿,就听见了敲门声,昏昏沉沉去开,是舒华端着现成的饭菜送来,可往天边一看,却是夕阳西斜的傍晚了。
宋璃被吓的一下子完全醒了瞌睡,问舒华:“我怎么睡了这么久?这一天可有发生什么事?”
舒华很理解的安慰道:“听花姐姐说,宋姐姐昨晚一夜未眠,所以让我们不要来打搅,此时天将晚,担心姐姐睡的太多头疼,又一天没进东西,是以来敲门让姐姐先垫点东西。”
宋璃哎了声,接过饭食道声谢谢,才又问:“花隐和老师呢?”
舒华回答:“又去狼烟山了。”见宋璃眉目凝然,续道:“花姐姐和老师说要去找找破敌的办法。”
宋璃环顾着这里的地形,又看向那高耸的狼烟山,花隐曾说谢氏书屋已在这里授学五年之久,宋璃初来时也发现这里的教室大概有二十来间,可是真正用到的不过五六间,那么其它的教室之所以没人很可能就是像来路途中那些荒弃的房屋和凋敝的民生所呈现出来的那样,因为这里即将成为硝烟弥漫的战场,百姓为保命因而弃屋离去,家园骤减,所以学子的数量也被迫的得到了减少。
作为现今天下闻名的天鹰阁首席弟子,宋璃不仅为自己对此处情况的无能为力而深觉无奈,更为像花隐以及谢绍安这样的修仙门派之外的人在抵御邪魔歪道上竭尽全力而感到敬佩和惭愧。
在大约一百年前,这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状态还主要出现在国与国之间,但在近一百年间,天下诸国就差不多将斗争的主力放在了正与邪上,国家之间版图的扩张,人口的争夺自然也在持续,但只是不知不觉的被压在了正邪斗争的阴影之下。
各个国家在这百年间大力兴办魔郡观司,这期间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邪恶势力,但邪恶势力消亡的快亦生长的快,它们就如同雨后青草便是开始枯黄了些,但经雨淋刷后顷刻又会青绿勃勃。
宋璃看惯了天下百姓受邪恶侵袭的诸多场面,也见惯了百姓在这期间休养生息的艰难。她也曾许过铲除天下邪恶势力的誓言,可这也避免不了她和朝舒月在某些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她杀敌几乎不留活口,也从不在战场上与敌人多费多舌,铲源除根是她以及天鹰阁自来的作战理念,几乎深入骨血。
而修仙从来不只看对邪恶的深痛恶绝,更看自内心而发的怜悯之念。
行马走在荒无人烟的村道上,破败的村庄和作废的田土映入眼帘,放眼望去,一片荒寂,像是末世残喘。
再走了一截路,前方竟呈现出了一点青绿,走得近了,才发现其实并非一点青绿,而是一大片青绿。
荒凉的后面竟是生机与盎然...
这时两个背着竹篓的男子从斜边的小道经过,看着村中突然多出了两个人,都谨慎的立在那里打量。花隐拿出一只香囊,递给最前方的男子:“小哥,我们是谢先生的朋友,不知能否替我们指一指去谢氏书屋的路。”
村中人无人不识谢元谢先生,又见这香囊是谢氏书屋每位学子都有的谢子囊,便当即变惊为喜,带着两人沿着掩映的村道迂回的进了村。
不久,眼前出现一个修筑着二十来间房的大院子,院子大门牌匾上写着‘谢士书屋’四字,花隐解释说是学堂。
走进院子,好几间屋子中书声琅琅。两人在院中站了会儿,不多久最前面的一所屋门忽然打开,出来一个儒雅的男子,此人便是谢元。
花隐与谢元早已熟悉,跟谢元很自然的道了几句别离的话,然后将话头转向宋璃:“谢先生,这次来是专程给你带一个学生。”
谢元看着宋璃温润的笑笑。宋璃拜下,谢元亦以学子之礼拜下。
谢元,年三十有二,生于诗书礼仪之族,世代书香门第。谢元字绍安,生时极慧,三岁时手不释卷,五岁能识万千国字,十岁能咏诸文,十五岁入烨国太学,十七岁选为皇子侍读。其名声在烨国朝廷无人不知,无人不敬。
谢绍安请了两人到屋里坐,房间看得出来是会客厅,可因书摆的多,一进来就闻到了浓厚的书香笔墨味儿。
花隐站在门口,见两人坐下,也退到一旁找了个地方坐下。
琅琅读书声再度响起,屋中谢绍安笑着同宋璃道了谢氏书屋的创办理念与历史沿革,宋璃静静的听,过了小半个时辰,一阵叮铃铃的铃铛响起,院子里突然一片吵嚷。谢绍安带着宋璃出门,读书的孩子们见来了两个从未见过的生面孔,都疑惑的望过来。
谢绍安语气温和的让孩子们都散了,孩子们一窝蜂的跑着不见了。但有一个特例。
有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拉着花隐的手,瞪着两只大眼睛看着宋璃。
舒华在这些学子中年龄最大,是这个学堂中大班的学生。舒华家住烨国,是被父母送来此地修学的,照顾她起居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还有一个四十多岁的阿婆。
晚间,舒华提着一盏好看的灯挂在宋璃的房间,顺道拿来了她收藏的几本书,宋璃瞥了一眼,有《国史》《天赐》《德礼》三本,另外还有一本《天道》,一本《地形》以及一本似是手抄的《思错》。
舒华抽出最下面那本《思错》,递给宋璃:“宋姐姐,这是老师从前教我兄长时,督促我兄长更改的错题,老师素性严苛,每每兄长犯错,不仅要其改,更要其每日三省,兄长临近结业时,将错题笔写抄录了下来,赠给了我。我早对这些论题烂熟于心,姐姐既是才来,往后又要跟我们从师一段时间,那这《思错》就先借给姐姐一段时日吧。”
宋璃接过书,随便翻了翻,字很端正,像是这样板正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想了想,又问舒华:“舒华,花姐姐呢?”
“和老师去狼烟山了。”舒华指了指远处一座被茂林掩盖的高山。
宋璃看了眼,哦了声。
这边舒华又道:“翻过那座山就是太旎山的统治地界了,那方危险,姐姐若想去,最好是等老师和花姐姐回来。”
宋璃心口一震,再次确定道:“你说那里是太旎山的地界?”三个月前她还在天鹰阁时,驻守在太旎山附近的天鹰阁弟子曾书信回来,说太旎山犹如困兽,已经连续几月不曾有过大的动作,并表明太旎山的统治范围东至沅河,南到麦泽,西去注缨,北抵北柯。
这个村子位于西方,距离注缨至少还有一百五十余里,怎么会翻过座不远的山就到了太旎山的统治地界?这是说明...太旎山仅仅用了三月时间就冲破了天鹰阁和朝和郡的封锁,一下子扩张了一百多里?
宋璃简直不敢想,舒华走后,她在屋子里踱来踱去都等不到两人回来,干脆就一个人边往那边走看能不能遇着他们。走了会儿,果然看见两匹马在夜色的遮掩下渐渐清晰。
花隐看见宋璃,下了马快步走来:“姑娘怎么来了?”
宋璃着急,直接问:“太旎山怎么回事?”
花隐与谢绍云无奈的对视一眼,花隐道:“这是上月的事。朝和郡和天鹰阁中了太旎山的圈套,两方伤亡惨重。”
宋璃看着太旎山的方向,此时天早已昏暗,这边的天没有泠宿台的星宿多,但也看得见山的那边,丝丝缕缕冒着白烟。
“今夜那边有战事吗?”
花隐点头:“有,正是朝和郡和天鹰阁残部与太旎山。”她说着,也转头望向那长烟:“只是,我们去时战事已结束了,所以也不知道到底谁胜谁负。”
宋璃晚上无眠,站在窗户旁眺望远方那座狼烟山,手上无聊翻着舒华拿来的那几本书。翻着翻着,目光无意中一瞥,发现自己翻到的那页正是一个座山,山下写着三个大字,狼烟山。
她如忽然间抓住了什么救命稻草,开始如饥似渴的翻阅那本《地形》,地形内容丰富,描述精简却直接了当,这本书内主讲东至沅河,南到麦泽,西去澜州,北抵丰田等范围的地形情况。
开始时宋璃还会抽阅东至沅河,南到麦泽,西去澜州,北抵北柯的地形来看,后来看着看着发觉这地形怎么跟如今太旎山的占据区域这么符合,然后一个冷颤才反应过来,这应该就是太旎山如今的领地范围。于是立马将书翻至尾篇,将署名一看,如期看到“谢绍安”三个字。
聚精会神地将书从头翻到尾,再抬头已是日头初升了,收拾好书打算好好睡一觉,目光突然落在那本《思错》上,心里总觉得这本《思错》中也许有比那本地形更重要的东西,便顺手将《思错》放在最上面,才去合衣倒下睡了。
像是刚从瞌睡中打了个滚儿,就听见了敲门声,昏昏沉沉去开,是舒华端着现成的饭菜送来,可往天边一看,却是夕阳西斜的傍晚了。
宋璃被吓的一下子完全醒了瞌睡,问舒华:“我怎么睡了这么久?这一天可有发生什么事?”
舒华很理解的安慰道:“听花姐姐说,宋姐姐昨晚一夜未眠,所以让我们不要来打搅,此时天将晚,担心姐姐睡的太多头疼,又一天没进东西,是以来敲门让姐姐先垫点东西。”
宋璃哎了声,接过饭食道声谢谢,才又问:“花隐和老师呢?”
舒华回答:“又去狼烟山了。”见宋璃眉目凝然,续道:“花姐姐和老师说要去找找破敌的办法。”
宋璃环顾着这里的地形,又看向那高耸的狼烟山,花隐曾说谢氏书屋已在这里授学五年之久,宋璃初来时也发现这里的教室大概有二十来间,可是真正用到的不过五六间,那么其它的教室之所以没人很可能就是像来路途中那些荒弃的房屋和凋敝的民生所呈现出来的那样,因为这里即将成为硝烟弥漫的战场,百姓为保命因而弃屋离去,家园骤减,所以学子的数量也被迫的得到了减少。
作为现今天下闻名的天鹰阁首席弟子,宋璃不仅为自己对此处情况的无能为力而深觉无奈,更为像花隐以及谢绍安这样的修仙门派之外的人在抵御邪魔歪道上竭尽全力而感到敬佩和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