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衙许久无人经管,里里外外都有些许萧条。
梁温与他们寒暄一番后,他们便自行洒扫起来,一边干活一边朝她笑。
王主薄与元岐随着她待在廊下,细细询问了一番这几个月来丰泽县的事,元岐被沈巍关在幽州大牢里,对丰泽县的事不甚清楚,王主薄等人一开始被孙磊看管,后来戎狄来战,孙磊的人突然不见,他们才重获自由。
王主薄一聊起这个也觉得甚是唏嘘:“当时我和其余兄弟想要回县衙上职,但徐刺史差人来信说关外戎狄来犯,朝局混乱,沈巍叛变一事不知虚实,我等暂时不要露头,丰泽县的一应事宜便由徐刺史接手。后来戎狄被打退,幽州不再戒严,徐刺史才收手。”
元岐沉默片刻:“沈巍返京请罪时特意遣人将我和柳薇放出大牢,我们才回到丰泽县便遇上了王主薄,随后便和各位兄弟商量今日重开县衙大门,等你归来。却不想,你快我们一步,率先抵达。我们看到县衙门口的马车便上前询问,知晓是你后便想悄声而入,给你一个惊喜。”
“却不想,门缝开的太小了,腿脚被卡住,叫你发现了。”元岐说着也很是不好意思,低着头,声音越来越弱。
梁温没笑他,只是问道:“柳薇呢?”
“好着呢,她用手头的积蓄盘了铺子,开了医馆,现在每日在医馆坐诊治病,日子也算快活,我都羡慕她。”
梁温这下倒是笑了,“如此很好,如此便好。”
每个人都有了归属,这样很好。
县衙不再如前几月那样寂寂无声,反而比之前更多添了欢笑和吵闹,虽然还是会顾及着一些礼制,但也不会那样严苛的去遵守。就连一丝不苟、克己复礼的王主薄现在也和他们打成一团,主要还是元岐的带动。
梁温这次被贬职回到丰泽县并非只是为了当一个安安稳稳的七品县令,陛下与左丞相商欲开女科,但终须寻个由头或是先例,她便是最好的突破口。幽州经过几月的战事,于农事商业皆有影响,而她接下来便是要以丰泽县为点,做出功绩来,如此女科一事借她之手,加上左丞带头便能顺利开展。
此事不宜耽搁,越早越好。
县衙上众人各司其职,齐心向着一处。梁温每日想着丰泽县农桑之事,去农田实地勘察,细细斟酌,一连数天下来也将各项规制与法子定了下来,她一条条誊抄下来,快马秘密送至盛京,得到确定的回复后,便将县衙众人聚在正堂将此事公示出。
如她所料一般,他们眼中都有错愕,农事耕种之法是经过千百年凝出来的智慧,是经过数百次试错才总结出的经验,并非口头说改变能改的。
农业,国之大事。
梁温在他们脸上一一扫过:“我知你们心中忧虑,一旦出错百姓一年便是白白忙活,且还有赋税要缴,这样的重担压在肩上,有顾虑是很正常的。”
“我也不瞒你们,陛下将我贬回丰泽县便是要以这里为试点,推举新的农耕之法,是以我走前便向陛下起求得恩典,幽州丰泽县免税三年,且每月向各户发放补贴,必定不会置百姓于不顾。”
堂中静了许久,谁都不敢率先开口,最后还是王主薄这个最为遵循祖宗礼法的人率先打破寂静:“顾虑确实有,但下官信您,丰泽县的百姓也信您。”
有了他带头,剩下的人没多久便出声力挺:“我等愿助县令。”
梁温攥在一起的手松开了:“我必不会叫你们失望,就三年,三年后,丰泽县百姓人人都会鼓足腰包。”
三年,是她留给自己的时间,也是陛下能给她的时间。
王主薄代笔,将梁温所制初步农法誊抄润色,后张贴公示。为防止有异议之声,他还特意强调皇恩二字,整篇透露下来的意思便是丰泽县蒙受天恩,得陛下重视,故将此等重任交予丰泽县众人。
避重就轻,将梁温摘得干干净净。还派县衙众人逐一去告示前宣扬此事益处,给百姓听的一愣一愣的,将心中的激.情都调动起来了,一个个拿着锄头恨不得现在就听从县令的吩咐去进行耕种。
当然也有踌躇担忧的人,但心中惧怕天子,再加上许下的好处,也勉强不再说什么。
他们老百姓也不图什么,吃喝不愁,能攒下些闲钱傍身便是最好,见新的规制也没叫他们吃了亏去便接受了。
正值春时,是播种的好时候,梁温领着县衙众人也就此忙了起来。
梁温白日忙于农田,晚间处理县衙重要事务,王主薄和元岐自发为她分担一些,平日准时下衙的差役也越来越忙,下衙的时辰越来越晚。
渐渐的,他们不再着差服,而是人人备上布衣麻裤,腿脚处的泥土堆积,疲倦之色越发显露。
苏瞿白为梁温搜罗来一群农学大家,他们白日和梁温等人忙碌行走在田间,和百姓打交道,晚上聚在一起各抒己见将田地间的不适之处指出并商议整改举措。
每提出一条便先开垦出一片荒地施行,若是可行便推广,若是不可便划去再行他法。
开垦荒地,轮作、间作、套种、免耕、垄作、连作、休耕……寒来暑往,无休无停。
设想总是美好的,但新式的耕种之法毫无经验借鉴,他们便只能一点点摸索,出错,修正,出错,修正……一遍又一遍。
秋日收成之时各户百姓站在自家农田前,看着弯腰在田里行走的那人,心中都不知作何感想。
并不理想,现实总会将美好的幻想重重打破。这一年来他们做过最多的便是试错,其间爆发了数次争吵,心中的坚定被动摇,越发露出颓势。
他们为之努力一年,却看不到任何好的趋势。
梁温在田间走着,走过每一处,她很平静。指腹间生出些许薄茧,她抓起一捧土,探查着湿润程度。
王主薄和元岐走到她身旁,宽慰:“县令,这事并非一蹴而成,您也不要太过着急。”
梁温嗯了一声:“我知道。”
“我既决心要做,又岂会因此止步,一年而已,还有时间。”梁温嘴上虽是这样说,但明显下田的时间更长了,她带着那些农学大家总结凝练,不曾停下。
秋霜心疼她,但也知轻重,每日只能炖些温补的药膳来为梁温调理。
苏瞿白每月也会来此待上几日,他也不耽误梁温,跟在她身后帮忙。
第二年丰泽县开了一条渠,不长,堪堪够田上农事所用,损耗财力物力还在承担范围之内。开垦荒地多达百亩,不仅耕种粮食,还将地势较为平整的山地开垦出来种上各类果树。有了第一年的试错,第二年明显好了很多,为泄气的百姓也增添上信心。
积淀了两年,时间便不多了。丰泽县的人更忙了,好像都忘却了时辰一般,不分昼夜,县衙后院也开辟出一块空地,利用不断摸索出来的新式耕种之法种上粮食。
开垦、播种、肥田等都由梁温亲手运作,每日和农学大家一起观察并记录,索性所有的付出并未白费,梁温看着比先前多出两倍的粮食时终于笑起来。
将王主薄等人和农学大家聚在正堂,逐字分析敲定,三日后,终于将一切落实。
又是一年春,田间无数粗布麻衣的百姓垂腰播种,渠水娟娟而流,县衙上的人都分出一块负责的区域,一点一点亲自指导,若是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便唤别人。
如此兢兢业业几个月下来,令众人皆不可置信的事出现了。
梁温看着百姓脸上的笑以及堆得如山高般的粮食,心想,三年前许下的承诺,她做到了。
等到田间的粮食皆被收割殆尽时,梁温直接给县衙众人放了半月,农忙时节一过,接下来县衙便会清闲一阵,半月假放出也不碍事。
县衙别的人是能够闲下了,但王主薄和元岐就没那么好的事了,他们被梁温扣在县衙里撰书,同样被扣下的还有那群农业大家,不过他们被扣的心甘情愿。
毕竟撰写农事之书对他们来说也是功绩一件,好处不必多说。
梁温估摸着时间,还有半月就是地方官员返京述职的日子了,刨除路上花费,留给她们的仅剩下短短七日。
七日撰书,太过苛刻。幸亏她们人多,一人负责一部分,然后晚间修订整改,最终这本农事之书还是赶出来了。
他们一块儿起了个名,便叫《农桑要术》。
夜幕渐浓,他们虽眼底青黑但精神还算不错,梁温挥退他们下去休息,自己坐在桌案前盯着那本《农桑要术》看了半天,最后翻开后面的空白页,提笔一笔一划写下。
一百三十七次,他们失败了一百三十七次。
第一年里,每提出一种耕作方式便分出一块地来,百种方式轮番上阵,失败了一次又一次。
第二年里,他们将前一年收成还算好的耕作方式单独拎出来,再次总结经验并耕种,小有成效。
第三年,择出最优、最适合的来,才终有所获。
但终有局限,丰泽县土地较之其余各地终有不同,故梁温等人在编撰《农桑要术》时将尝试过的百种耕作方式一一记下,并将失败详情附上。
她想,三年还是太短了,这本书终究有瑕。
故此,她在末页写下此事,望各路能人或是后生为之增添修订。
日后如何她也不知,但眼下她觉得她们做的很好。
圣宁三年,左丞一派在朝堂上举力推行女科,受顽固封建一派竭力阻挠,后丰泽县七品中县令梁温入殿呈农书,帝大喜,特封梁温为乐安县主,擢升其官衔为幽州刺史。
原幽州刺史徐光启在任期间政绩突出、为民谋福,擢升从二品光禄大夫。
帝王采取左丞上书,力压众议,举国开女科,礼部牵头接手。
梁温与他们寒暄一番后,他们便自行洒扫起来,一边干活一边朝她笑。
王主薄与元岐随着她待在廊下,细细询问了一番这几个月来丰泽县的事,元岐被沈巍关在幽州大牢里,对丰泽县的事不甚清楚,王主薄等人一开始被孙磊看管,后来戎狄来战,孙磊的人突然不见,他们才重获自由。
王主薄一聊起这个也觉得甚是唏嘘:“当时我和其余兄弟想要回县衙上职,但徐刺史差人来信说关外戎狄来犯,朝局混乱,沈巍叛变一事不知虚实,我等暂时不要露头,丰泽县的一应事宜便由徐刺史接手。后来戎狄被打退,幽州不再戒严,徐刺史才收手。”
元岐沉默片刻:“沈巍返京请罪时特意遣人将我和柳薇放出大牢,我们才回到丰泽县便遇上了王主薄,随后便和各位兄弟商量今日重开县衙大门,等你归来。却不想,你快我们一步,率先抵达。我们看到县衙门口的马车便上前询问,知晓是你后便想悄声而入,给你一个惊喜。”
“却不想,门缝开的太小了,腿脚被卡住,叫你发现了。”元岐说着也很是不好意思,低着头,声音越来越弱。
梁温没笑他,只是问道:“柳薇呢?”
“好着呢,她用手头的积蓄盘了铺子,开了医馆,现在每日在医馆坐诊治病,日子也算快活,我都羡慕她。”
梁温这下倒是笑了,“如此很好,如此便好。”
每个人都有了归属,这样很好。
县衙不再如前几月那样寂寂无声,反而比之前更多添了欢笑和吵闹,虽然还是会顾及着一些礼制,但也不会那样严苛的去遵守。就连一丝不苟、克己复礼的王主薄现在也和他们打成一团,主要还是元岐的带动。
梁温这次被贬职回到丰泽县并非只是为了当一个安安稳稳的七品县令,陛下与左丞相商欲开女科,但终须寻个由头或是先例,她便是最好的突破口。幽州经过几月的战事,于农事商业皆有影响,而她接下来便是要以丰泽县为点,做出功绩来,如此女科一事借她之手,加上左丞带头便能顺利开展。
此事不宜耽搁,越早越好。
县衙上众人各司其职,齐心向着一处。梁温每日想着丰泽县农桑之事,去农田实地勘察,细细斟酌,一连数天下来也将各项规制与法子定了下来,她一条条誊抄下来,快马秘密送至盛京,得到确定的回复后,便将县衙众人聚在正堂将此事公示出。
如她所料一般,他们眼中都有错愕,农事耕种之法是经过千百年凝出来的智慧,是经过数百次试错才总结出的经验,并非口头说改变能改的。
农业,国之大事。
梁温在他们脸上一一扫过:“我知你们心中忧虑,一旦出错百姓一年便是白白忙活,且还有赋税要缴,这样的重担压在肩上,有顾虑是很正常的。”
“我也不瞒你们,陛下将我贬回丰泽县便是要以这里为试点,推举新的农耕之法,是以我走前便向陛下起求得恩典,幽州丰泽县免税三年,且每月向各户发放补贴,必定不会置百姓于不顾。”
堂中静了许久,谁都不敢率先开口,最后还是王主薄这个最为遵循祖宗礼法的人率先打破寂静:“顾虑确实有,但下官信您,丰泽县的百姓也信您。”
有了他带头,剩下的人没多久便出声力挺:“我等愿助县令。”
梁温攥在一起的手松开了:“我必不会叫你们失望,就三年,三年后,丰泽县百姓人人都会鼓足腰包。”
三年,是她留给自己的时间,也是陛下能给她的时间。
王主薄代笔,将梁温所制初步农法誊抄润色,后张贴公示。为防止有异议之声,他还特意强调皇恩二字,整篇透露下来的意思便是丰泽县蒙受天恩,得陛下重视,故将此等重任交予丰泽县众人。
避重就轻,将梁温摘得干干净净。还派县衙众人逐一去告示前宣扬此事益处,给百姓听的一愣一愣的,将心中的激.情都调动起来了,一个个拿着锄头恨不得现在就听从县令的吩咐去进行耕种。
当然也有踌躇担忧的人,但心中惧怕天子,再加上许下的好处,也勉强不再说什么。
他们老百姓也不图什么,吃喝不愁,能攒下些闲钱傍身便是最好,见新的规制也没叫他们吃了亏去便接受了。
正值春时,是播种的好时候,梁温领着县衙众人也就此忙了起来。
梁温白日忙于农田,晚间处理县衙重要事务,王主薄和元岐自发为她分担一些,平日准时下衙的差役也越来越忙,下衙的时辰越来越晚。
渐渐的,他们不再着差服,而是人人备上布衣麻裤,腿脚处的泥土堆积,疲倦之色越发显露。
苏瞿白为梁温搜罗来一群农学大家,他们白日和梁温等人忙碌行走在田间,和百姓打交道,晚上聚在一起各抒己见将田地间的不适之处指出并商议整改举措。
每提出一条便先开垦出一片荒地施行,若是可行便推广,若是不可便划去再行他法。
开垦荒地,轮作、间作、套种、免耕、垄作、连作、休耕……寒来暑往,无休无停。
设想总是美好的,但新式的耕种之法毫无经验借鉴,他们便只能一点点摸索,出错,修正,出错,修正……一遍又一遍。
秋日收成之时各户百姓站在自家农田前,看着弯腰在田里行走的那人,心中都不知作何感想。
并不理想,现实总会将美好的幻想重重打破。这一年来他们做过最多的便是试错,其间爆发了数次争吵,心中的坚定被动摇,越发露出颓势。
他们为之努力一年,却看不到任何好的趋势。
梁温在田间走着,走过每一处,她很平静。指腹间生出些许薄茧,她抓起一捧土,探查着湿润程度。
王主薄和元岐走到她身旁,宽慰:“县令,这事并非一蹴而成,您也不要太过着急。”
梁温嗯了一声:“我知道。”
“我既决心要做,又岂会因此止步,一年而已,还有时间。”梁温嘴上虽是这样说,但明显下田的时间更长了,她带着那些农学大家总结凝练,不曾停下。
秋霜心疼她,但也知轻重,每日只能炖些温补的药膳来为梁温调理。
苏瞿白每月也会来此待上几日,他也不耽误梁温,跟在她身后帮忙。
第二年丰泽县开了一条渠,不长,堪堪够田上农事所用,损耗财力物力还在承担范围之内。开垦荒地多达百亩,不仅耕种粮食,还将地势较为平整的山地开垦出来种上各类果树。有了第一年的试错,第二年明显好了很多,为泄气的百姓也增添上信心。
积淀了两年,时间便不多了。丰泽县的人更忙了,好像都忘却了时辰一般,不分昼夜,县衙后院也开辟出一块空地,利用不断摸索出来的新式耕种之法种上粮食。
开垦、播种、肥田等都由梁温亲手运作,每日和农学大家一起观察并记录,索性所有的付出并未白费,梁温看着比先前多出两倍的粮食时终于笑起来。
将王主薄等人和农学大家聚在正堂,逐字分析敲定,三日后,终于将一切落实。
又是一年春,田间无数粗布麻衣的百姓垂腰播种,渠水娟娟而流,县衙上的人都分出一块负责的区域,一点一点亲自指导,若是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便唤别人。
如此兢兢业业几个月下来,令众人皆不可置信的事出现了。
梁温看着百姓脸上的笑以及堆得如山高般的粮食,心想,三年前许下的承诺,她做到了。
等到田间的粮食皆被收割殆尽时,梁温直接给县衙众人放了半月,农忙时节一过,接下来县衙便会清闲一阵,半月假放出也不碍事。
县衙别的人是能够闲下了,但王主薄和元岐就没那么好的事了,他们被梁温扣在县衙里撰书,同样被扣下的还有那群农业大家,不过他们被扣的心甘情愿。
毕竟撰写农事之书对他们来说也是功绩一件,好处不必多说。
梁温估摸着时间,还有半月就是地方官员返京述职的日子了,刨除路上花费,留给她们的仅剩下短短七日。
七日撰书,太过苛刻。幸亏她们人多,一人负责一部分,然后晚间修订整改,最终这本农事之书还是赶出来了。
他们一块儿起了个名,便叫《农桑要术》。
夜幕渐浓,他们虽眼底青黑但精神还算不错,梁温挥退他们下去休息,自己坐在桌案前盯着那本《农桑要术》看了半天,最后翻开后面的空白页,提笔一笔一划写下。
一百三十七次,他们失败了一百三十七次。
第一年里,每提出一种耕作方式便分出一块地来,百种方式轮番上阵,失败了一次又一次。
第二年里,他们将前一年收成还算好的耕作方式单独拎出来,再次总结经验并耕种,小有成效。
第三年,择出最优、最适合的来,才终有所获。
但终有局限,丰泽县土地较之其余各地终有不同,故梁温等人在编撰《农桑要术》时将尝试过的百种耕作方式一一记下,并将失败详情附上。
她想,三年还是太短了,这本书终究有瑕。
故此,她在末页写下此事,望各路能人或是后生为之增添修订。
日后如何她也不知,但眼下她觉得她们做的很好。
圣宁三年,左丞一派在朝堂上举力推行女科,受顽固封建一派竭力阻挠,后丰泽县七品中县令梁温入殿呈农书,帝大喜,特封梁温为乐安县主,擢升其官衔为幽州刺史。
原幽州刺史徐光启在任期间政绩突出、为民谋福,擢升从二品光禄大夫。
帝王采取左丞上书,力压众议,举国开女科,礼部牵头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