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秦晴告诉织玉往事那一天又过了四五日,这几天里秦晴再也没有出现过,从前织玉不愿意见到她,因为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她,如今她不出现了,织玉反而又期待她的出现。
那一天秦晴答应查到结果会知会她一声。
织玉不得不承认,虽然离开了,但从内心深处,她仍然关心着那个人。
自从来到端州,虞三娘倒是过得比织玉自在多了,她热情好客,很快和周围的邻居打成一片,近来又寻思起和其中一人一起做点小生意,每天下午两人都聚在小院里讨论。
看到自己娘亲如此有活力,织玉从心底里感到高兴,但此前她忙于应付秦晴,没有参与其中,好不容易有时间了,便也在旁听她们讨论。
另一人是个和虞三娘年纪相仿的妇人,邻里都叫她周夫人,家里是行商的,丈夫孩子大半时间都在外面,她自己闲得无聊,手里又有些闲钱,便想做点什么。
中秋时周夫人吃了虞三娘的月饼,觉得很有意思,动了心思。
“南街的那家铺子我去看了,位置还行,但里面的家具也太老旧了,要是盘下来,少不得得重新换一遍,不是一笔小数目,我觉得不太值当。”周夫人吃着点心道。
虞三娘半辈子不是种田就是在温家做些杂活,哪懂得这些,听着周夫人说的,只觉得她实在是个行家,连连点头。
周夫人又点评道:“上九甫那家铺子新是新,位置又不行,平常就没几个人,俗话说,这酒香也怕巷子深,也不好。”
虞三娘见她连着否了两个,有些不知所措,“那你看该选哪一个?”
周夫人做出一副为难的表情,“要我说,还是正大街那间铺子好,就是这租金忒贵,而且——”
她仿佛有什么为难的,说到这里停住了,这时,织玉端着茶杯从厨房走过来,放到她们面前的桌子上。
“玉儿,你怎么跑厨房去了,怎么也不跟为娘说一声,为娘去泡不就好了。”虞三娘心疼地看着她。
与此同时,周夫人也看着织玉,她们并非第一次见面,但以前都是匆匆一瞥,这么近距离还是头一回,当真是清丽动人,难怪近来总有人向自己打听她。
“没关系的。”织玉抿唇轻笑,虞三娘总觉得亏欠了她,这也不让她干,那也不让她干,“我学过北魏的煮茶法,味道与越郡不太一样,娘您和周夫人可以尝尝看。”
周夫人也不客气,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眼神一亮,连连称赞道:“太好喝了,果然非同一般。”
织玉微笑应了,将话题转到先前的话题上,“我听到你们说铺子的事情,如果是银钱方面有顾虑,我那里还有一些积蓄,盘下一间铺子应该足够了。”
周夫人闻言有些尴尬,“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虞三娘也将织玉的胳膊拉住,小声地在她耳边说了一个数目,织玉听罢,脸上表情倒是没什么变化,只是多看了一眼周夫人,“这个银子我还是拿的出来的。”
月前在合水城,走之前谢府将她落在月鹿的行李送了过来,温家在银钱方面倒是不会亏待她们这些暗卫,这些年她也有一些积攒。
宋家原本还要将那只叫小白的黑猫也一并送来,然而小白多次从笼子里逃脱,他们只好继续将小白养着。不过经历了这一遭,再没有人敢扔它出去,都是好吃好喝当祖宗供着。
周夫人被织玉这一眼看的有些莫名,待听到她的回答之后,却是心里一惊,一些奇怪的念头冒了出来。
一对突然出现在端州城的母女,本就有些神秘,虞三娘说他们是从彦朝来的,可是织玉却会北魏的煮茶,看不出她们是以什么维持生计,却出手阔绰。
周夫人低下头,看着手中的茶杯,有些不敢直视织玉。
虞三娘还有些疑虑,织玉拍了拍她的手叫她放心。
周夫人惊疑不定地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整理好思绪,抬起头笑吟吟地说道:“这感情好,银子方面倒是我多虑了,不过眼下还有点儿小问题,就是那间铺子的原主人,不大好说话,他侄女又是郡丞的儿子的小妾,平时就狗眼看人低,织玉姑娘啊,我看你跟郡主认识,不知道郡主能不能从中说和说和。”
扯到秦晴身上,织玉果断拒绝道:“恐怕不行,我和云阳郡主也只是偶然相识,不好去麻烦她。”
周夫人仍不死心,眉一皱还想继续劝她,虞三娘已经看不下去,站出来制止道:“我们这些市井小民,怎么敢去劳烦郡主,你别说了。玉儿,你不是还有事吗,怎么还待在这儿,快进屋去。”
虞三娘一向好脾气,这般动作已是在表达自己的不满,周夫人精明着,连忙道歉,“哎呀,都是我考虑不周,该罚。”
织玉依言进屋去了。
虞三娘脸色仍不太好,周夫人说了一堆好话,终于叫她展露笑容,周夫人见状,又道:“妹子,不是我要为难你们,其实这事不难,也就云阳郡主随口说一句的事。你可能还不知道,郡主现在正高兴着呢,正是好说话的时候。”
既然如此,她为什么不拖别人去说,便要让我女儿冒这个险,虞三娘腹诽道。
腹诽完,又忍不住起了好奇心,“为什么?”
周夫人左看看右看看,小声说:“你可千万别说出去,这消息还没传到端州来呢,我就跟你一个人说,世子殿下,就是云阳郡主的哥哥,要娶妻了。”
“啪”的一声,屋内有什么东西碎了。
“玉儿,怎么了?”虞三娘着急地问道。
“没事,我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织玉在里面答道,声音听起来有些沉闷。
“碎碎平安。”周夫人说好话。
虞三娘放心下来,接着问:“娶得是哪家的姑娘?”
周夫人道:“听说是文家的姑娘,文家你听说过吧,在端州和郑家、明家齐名的,我还听说,云阳郡主这些天一直待在端州城,就是提前知道了此事,在这里准备。”
周夫人走后,虞三娘将桌子收拾了下,走进了里屋,她边走边说:“玉儿你别听她的,我们别去沾惹这些权贵的事,铺子我另外再想办法。”
说完叹了一口气,这些天秦晴的热情她也看在眼中,是又喜又怕,喜的是别人看见了,不敢因为她们孤儿寡母就欺负她们,怕的是秦晴别有用心,毕竟自己女儿是从温家出来的。
半晌,未闻织玉的声音,她不禁看过去。
织玉没有开窗,屋子里有些暗,她坐在圆凳上,一只手搭在桌子上,脚下是洒了满地的茶水和碎瓷片,她却熟视无睹。
织玉逆着光坐着,虞三娘看不清她脸上的表情,却能感觉到她的不对劲。
要是平时,地上的碎瓷片和茶水她一早就收拾好了,怎么会任由其躺在地上?
“玉儿,发生什么事了?”虞三娘走过去,关心地问。
好似终于反应过来一样,织玉弯腰去捡地上的碎瓷片,可是她心不在焉似的,连手指被划破了也不知道。
“我来。”虞三娘一把抓住她的手,直到这时,她终于看清了她脸上的表情,没有任何其他的情绪,她的脸上只有茫然。
不知为何,虞三娘莫名地心慌起来,“玉儿,究竟怎么了?”
织玉看了眼不断冒出血珠的手指,拿出手帕捂住伤口,然后抬头向虞三娘笑了笑,“真的没事,都是我不小心。”
她笑得诚恳,仿佛刚才的茫然只是虞三娘的错觉。
虞三娘将信将疑,没再追问下去。
接下里的几天,秦晴依然没有出现,而周夫人说的那个消息,却渐渐传遍了端州城,虞三娘出门买个菜的功夫,都听到好几拨人在议论此事。
她敏锐地感觉到,这几天表面上虽然看不出什么,织玉的情绪却一直不高,对什么事情都不大上心。
莫非是背井离乡来到这么个陌生的地方让她觉得孤独了?
虞三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免又想到了一个馊主意,中秋节那一天晚上,织玉回来跟她说了格木的捣乱,虞三娘又急又气,但又拿格木没有办法,这些天便暂时歇了物色女婿一事。
她思来想去,还得把这件事提上日程。
她主动去找了周夫人,但一向热情主动的周夫人一反常态,支支吾吾不愿帮忙,她只好自己多去打听,又认识了附近有名的媒婆,事情总算有了些眉目。
于是几天之后,织玉被虞三娘硬拽着到附近的茶馆中时,看到坐在自己对面的陌生男子,只觉得无比尴尬。
南方果然比北方开明不少,在彦朝都城,男女大防被一再强调,在端州,像他们这般的未婚男女却可以面对面相看。
织玉心里闪过这个念头,觉得有些好笑,只是笑意一晃而过,没在心中停留太久,那边陌生男子的话语已经飘进了她的耳朵里,“织玉姑娘,你比我想象中美丽许多。”
不知该作何反应,织玉只能以尴尬的笑容回应,看得一旁的虞三娘着急得不行。
“咳咳。”男子只当她是害羞,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在下出身耕读世家,刚刚参加了今年的秋闱。”
媒婆坐在男子旁边,适时补充道:“织玉姑娘,这位钱公子是我们这出了名的博览群书,这次秋闱必定能中。”
男子得意地笑了笑,期待着织玉崇敬的目光,可是半晌只看到织玉兴致缺缺的模样,不禁有些恼怒。
难道是自己说的还不够多?男子这样想着,于是又道:“待秋闱结果出了,在下势必要去都城,到那时我们夫妻二人可以一同前往,在下有个远房亲戚在都城当了个小官。虽然官小,他和太常寺的余大人却是至交,余大人你可知道,乃是当今皇上的亲舅舅。”
这后半句话,终于引起了织玉的兴趣,“你说的是,余清清的弟弟?”
“不可直呼太后名讳。”男子脸色一变,连忙向左右看看,但见周围并无人听见,这才松了一口气,不过看到织玉的神情,他又骄傲起来,“正是。”
织玉微微一笑,笑容冲淡了她清冷的气质,上扬的眼角沾染上暖意,“可是我听说齐都局势不明朗,皇上似乎染了病,许久未曾露面了?”
男子看得呆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她说了什么,又觉得惊讶,越郡一向是只知世子殿下,不知皇帝陛下,眼前的美人竟能关注到小皇帝生病一事。
他不由得侧目,眼珠一转,有意卖弄起来,“这消息是不假,但你一定不知道,早就有传言出来,陛下生病与世子殿下有关,前几日,太后娘娘已下令去查,听说世子殿下被禁足在府中了。”
“怎么可能?”织玉蹙眉。
男子得意洋洋,“怎么不可能?这回是康王殿下和太后娘娘联手……”
“郡主,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小店真是蓬荜生辉。”
店小二的声音打断了男子的话,男子脸色一变,连忙闭嘴,心中暗暗祈祷自己的话未被秦晴听到,可是怕什么来什么,秦晴一进门,便直接走到他们这一桌。
也不说话,往旁边一坐,静静地盯着几人,盯得人汗毛倒竖。
织玉叹息道:“郡主找我有事?”
男子见状连忙说道:“小民想起来还有事情要处理,不敢打扰郡主。”说完和媒婆赶紧溜了。
不仅他们识趣地走了,茶馆里其他人见秦晴来势汹汹,也纷纷离开,不多时,茶馆中只剩下了她们一桌人。
虞三娘心中忐忑,还以为是周夫人那事惹怒了秦晴,起身站在织玉和秦晴之间:“郡主大人,都是愚妇的错,跟玉儿她没有关系。”
“娘,你先回家。”织玉在她身后说道。
虞三娘摇了摇头。
秦晴见状也道:“何必避着伯母。”
“郡主的这声‘伯母’我们担不起。”
“怎么担不起了?”秦晴笑道,明艳妩媚的面容在阳光下更加动人,“毕竟我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叫你了,嫂子?”
织玉轻闭双眼,避开虞三娘诧异的视线,“郡主说笑了,您的嫂子此刻正在文家,不是我。”
秦晴默了片刻,又道:“你不愿意承认就罢了,可是你也听到了,兄长现在有危险,我需要你同我一起回齐都。”
织玉抬眼望向她,平静的眼底仿佛有暗流涌动,“我去齐都能有什么用?一无显赫家世二无盖世之才,与他的关系在临川也已经断了,再者说,只要他不想,谁能真正威胁到他。”
秦晴站起身,她过来的目的已经达到,无意在言语上争出个高低来,只是走之前丢下一句:“我在王府等你。”
秦晴来的匆匆,去也匆匆,虞三娘怔怔地望着她的背影,还没反应过来,织玉也已经向外走去,“娘,我们回去吧。”
虞三娘连忙跟上去,出去才发现茶馆周围聚集了一堆看热闹的普通百姓,他们被王府的卫兵阻拦着,不敢上前来。
其中也包括刚刚还和他们坐在一张桌子上的媒婆和钱公子,虞三娘望向他们,他们却躲避着她的目光,一副撇清关系的样子。
看来今天的安排又白费了,虞三娘想着,心中冒出失望的情绪,又想到织玉和秦晴的对话,失望很快被担忧盖过。
织玉走的很快,没多时,就回到了自己的宅子,大门一关,彻底隔绝了外界探究的视线。
她径直走到自己的房间,将房门关上,虞三娘跟在她身后,见状将想说的话又咽了回去,她想了想,也回了自己的房间。
那一天秦晴答应查到结果会知会她一声。
织玉不得不承认,虽然离开了,但从内心深处,她仍然关心着那个人。
自从来到端州,虞三娘倒是过得比织玉自在多了,她热情好客,很快和周围的邻居打成一片,近来又寻思起和其中一人一起做点小生意,每天下午两人都聚在小院里讨论。
看到自己娘亲如此有活力,织玉从心底里感到高兴,但此前她忙于应付秦晴,没有参与其中,好不容易有时间了,便也在旁听她们讨论。
另一人是个和虞三娘年纪相仿的妇人,邻里都叫她周夫人,家里是行商的,丈夫孩子大半时间都在外面,她自己闲得无聊,手里又有些闲钱,便想做点什么。
中秋时周夫人吃了虞三娘的月饼,觉得很有意思,动了心思。
“南街的那家铺子我去看了,位置还行,但里面的家具也太老旧了,要是盘下来,少不得得重新换一遍,不是一笔小数目,我觉得不太值当。”周夫人吃着点心道。
虞三娘半辈子不是种田就是在温家做些杂活,哪懂得这些,听着周夫人说的,只觉得她实在是个行家,连连点头。
周夫人又点评道:“上九甫那家铺子新是新,位置又不行,平常就没几个人,俗话说,这酒香也怕巷子深,也不好。”
虞三娘见她连着否了两个,有些不知所措,“那你看该选哪一个?”
周夫人做出一副为难的表情,“要我说,还是正大街那间铺子好,就是这租金忒贵,而且——”
她仿佛有什么为难的,说到这里停住了,这时,织玉端着茶杯从厨房走过来,放到她们面前的桌子上。
“玉儿,你怎么跑厨房去了,怎么也不跟为娘说一声,为娘去泡不就好了。”虞三娘心疼地看着她。
与此同时,周夫人也看着织玉,她们并非第一次见面,但以前都是匆匆一瞥,这么近距离还是头一回,当真是清丽动人,难怪近来总有人向自己打听她。
“没关系的。”织玉抿唇轻笑,虞三娘总觉得亏欠了她,这也不让她干,那也不让她干,“我学过北魏的煮茶法,味道与越郡不太一样,娘您和周夫人可以尝尝看。”
周夫人也不客气,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眼神一亮,连连称赞道:“太好喝了,果然非同一般。”
织玉微笑应了,将话题转到先前的话题上,“我听到你们说铺子的事情,如果是银钱方面有顾虑,我那里还有一些积蓄,盘下一间铺子应该足够了。”
周夫人闻言有些尴尬,“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虞三娘也将织玉的胳膊拉住,小声地在她耳边说了一个数目,织玉听罢,脸上表情倒是没什么变化,只是多看了一眼周夫人,“这个银子我还是拿的出来的。”
月前在合水城,走之前谢府将她落在月鹿的行李送了过来,温家在银钱方面倒是不会亏待她们这些暗卫,这些年她也有一些积攒。
宋家原本还要将那只叫小白的黑猫也一并送来,然而小白多次从笼子里逃脱,他们只好继续将小白养着。不过经历了这一遭,再没有人敢扔它出去,都是好吃好喝当祖宗供着。
周夫人被织玉这一眼看的有些莫名,待听到她的回答之后,却是心里一惊,一些奇怪的念头冒了出来。
一对突然出现在端州城的母女,本就有些神秘,虞三娘说他们是从彦朝来的,可是织玉却会北魏的煮茶,看不出她们是以什么维持生计,却出手阔绰。
周夫人低下头,看着手中的茶杯,有些不敢直视织玉。
虞三娘还有些疑虑,织玉拍了拍她的手叫她放心。
周夫人惊疑不定地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整理好思绪,抬起头笑吟吟地说道:“这感情好,银子方面倒是我多虑了,不过眼下还有点儿小问题,就是那间铺子的原主人,不大好说话,他侄女又是郡丞的儿子的小妾,平时就狗眼看人低,织玉姑娘啊,我看你跟郡主认识,不知道郡主能不能从中说和说和。”
扯到秦晴身上,织玉果断拒绝道:“恐怕不行,我和云阳郡主也只是偶然相识,不好去麻烦她。”
周夫人仍不死心,眉一皱还想继续劝她,虞三娘已经看不下去,站出来制止道:“我们这些市井小民,怎么敢去劳烦郡主,你别说了。玉儿,你不是还有事吗,怎么还待在这儿,快进屋去。”
虞三娘一向好脾气,这般动作已是在表达自己的不满,周夫人精明着,连忙道歉,“哎呀,都是我考虑不周,该罚。”
织玉依言进屋去了。
虞三娘脸色仍不太好,周夫人说了一堆好话,终于叫她展露笑容,周夫人见状,又道:“妹子,不是我要为难你们,其实这事不难,也就云阳郡主随口说一句的事。你可能还不知道,郡主现在正高兴着呢,正是好说话的时候。”
既然如此,她为什么不拖别人去说,便要让我女儿冒这个险,虞三娘腹诽道。
腹诽完,又忍不住起了好奇心,“为什么?”
周夫人左看看右看看,小声说:“你可千万别说出去,这消息还没传到端州来呢,我就跟你一个人说,世子殿下,就是云阳郡主的哥哥,要娶妻了。”
“啪”的一声,屋内有什么东西碎了。
“玉儿,怎么了?”虞三娘着急地问道。
“没事,我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织玉在里面答道,声音听起来有些沉闷。
“碎碎平安。”周夫人说好话。
虞三娘放心下来,接着问:“娶得是哪家的姑娘?”
周夫人道:“听说是文家的姑娘,文家你听说过吧,在端州和郑家、明家齐名的,我还听说,云阳郡主这些天一直待在端州城,就是提前知道了此事,在这里准备。”
周夫人走后,虞三娘将桌子收拾了下,走进了里屋,她边走边说:“玉儿你别听她的,我们别去沾惹这些权贵的事,铺子我另外再想办法。”
说完叹了一口气,这些天秦晴的热情她也看在眼中,是又喜又怕,喜的是别人看见了,不敢因为她们孤儿寡母就欺负她们,怕的是秦晴别有用心,毕竟自己女儿是从温家出来的。
半晌,未闻织玉的声音,她不禁看过去。
织玉没有开窗,屋子里有些暗,她坐在圆凳上,一只手搭在桌子上,脚下是洒了满地的茶水和碎瓷片,她却熟视无睹。
织玉逆着光坐着,虞三娘看不清她脸上的表情,却能感觉到她的不对劲。
要是平时,地上的碎瓷片和茶水她一早就收拾好了,怎么会任由其躺在地上?
“玉儿,发生什么事了?”虞三娘走过去,关心地问。
好似终于反应过来一样,织玉弯腰去捡地上的碎瓷片,可是她心不在焉似的,连手指被划破了也不知道。
“我来。”虞三娘一把抓住她的手,直到这时,她终于看清了她脸上的表情,没有任何其他的情绪,她的脸上只有茫然。
不知为何,虞三娘莫名地心慌起来,“玉儿,究竟怎么了?”
织玉看了眼不断冒出血珠的手指,拿出手帕捂住伤口,然后抬头向虞三娘笑了笑,“真的没事,都是我不小心。”
她笑得诚恳,仿佛刚才的茫然只是虞三娘的错觉。
虞三娘将信将疑,没再追问下去。
接下里的几天,秦晴依然没有出现,而周夫人说的那个消息,却渐渐传遍了端州城,虞三娘出门买个菜的功夫,都听到好几拨人在议论此事。
她敏锐地感觉到,这几天表面上虽然看不出什么,织玉的情绪却一直不高,对什么事情都不大上心。
莫非是背井离乡来到这么个陌生的地方让她觉得孤独了?
虞三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免又想到了一个馊主意,中秋节那一天晚上,织玉回来跟她说了格木的捣乱,虞三娘又急又气,但又拿格木没有办法,这些天便暂时歇了物色女婿一事。
她思来想去,还得把这件事提上日程。
她主动去找了周夫人,但一向热情主动的周夫人一反常态,支支吾吾不愿帮忙,她只好自己多去打听,又认识了附近有名的媒婆,事情总算有了些眉目。
于是几天之后,织玉被虞三娘硬拽着到附近的茶馆中时,看到坐在自己对面的陌生男子,只觉得无比尴尬。
南方果然比北方开明不少,在彦朝都城,男女大防被一再强调,在端州,像他们这般的未婚男女却可以面对面相看。
织玉心里闪过这个念头,觉得有些好笑,只是笑意一晃而过,没在心中停留太久,那边陌生男子的话语已经飘进了她的耳朵里,“织玉姑娘,你比我想象中美丽许多。”
不知该作何反应,织玉只能以尴尬的笑容回应,看得一旁的虞三娘着急得不行。
“咳咳。”男子只当她是害羞,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在下出身耕读世家,刚刚参加了今年的秋闱。”
媒婆坐在男子旁边,适时补充道:“织玉姑娘,这位钱公子是我们这出了名的博览群书,这次秋闱必定能中。”
男子得意地笑了笑,期待着织玉崇敬的目光,可是半晌只看到织玉兴致缺缺的模样,不禁有些恼怒。
难道是自己说的还不够多?男子这样想着,于是又道:“待秋闱结果出了,在下势必要去都城,到那时我们夫妻二人可以一同前往,在下有个远房亲戚在都城当了个小官。虽然官小,他和太常寺的余大人却是至交,余大人你可知道,乃是当今皇上的亲舅舅。”
这后半句话,终于引起了织玉的兴趣,“你说的是,余清清的弟弟?”
“不可直呼太后名讳。”男子脸色一变,连忙向左右看看,但见周围并无人听见,这才松了一口气,不过看到织玉的神情,他又骄傲起来,“正是。”
织玉微微一笑,笑容冲淡了她清冷的气质,上扬的眼角沾染上暖意,“可是我听说齐都局势不明朗,皇上似乎染了病,许久未曾露面了?”
男子看得呆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她说了什么,又觉得惊讶,越郡一向是只知世子殿下,不知皇帝陛下,眼前的美人竟能关注到小皇帝生病一事。
他不由得侧目,眼珠一转,有意卖弄起来,“这消息是不假,但你一定不知道,早就有传言出来,陛下生病与世子殿下有关,前几日,太后娘娘已下令去查,听说世子殿下被禁足在府中了。”
“怎么可能?”织玉蹙眉。
男子得意洋洋,“怎么不可能?这回是康王殿下和太后娘娘联手……”
“郡主,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小店真是蓬荜生辉。”
店小二的声音打断了男子的话,男子脸色一变,连忙闭嘴,心中暗暗祈祷自己的话未被秦晴听到,可是怕什么来什么,秦晴一进门,便直接走到他们这一桌。
也不说话,往旁边一坐,静静地盯着几人,盯得人汗毛倒竖。
织玉叹息道:“郡主找我有事?”
男子见状连忙说道:“小民想起来还有事情要处理,不敢打扰郡主。”说完和媒婆赶紧溜了。
不仅他们识趣地走了,茶馆里其他人见秦晴来势汹汹,也纷纷离开,不多时,茶馆中只剩下了她们一桌人。
虞三娘心中忐忑,还以为是周夫人那事惹怒了秦晴,起身站在织玉和秦晴之间:“郡主大人,都是愚妇的错,跟玉儿她没有关系。”
“娘,你先回家。”织玉在她身后说道。
虞三娘摇了摇头。
秦晴见状也道:“何必避着伯母。”
“郡主的这声‘伯母’我们担不起。”
“怎么担不起了?”秦晴笑道,明艳妩媚的面容在阳光下更加动人,“毕竟我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叫你了,嫂子?”
织玉轻闭双眼,避开虞三娘诧异的视线,“郡主说笑了,您的嫂子此刻正在文家,不是我。”
秦晴默了片刻,又道:“你不愿意承认就罢了,可是你也听到了,兄长现在有危险,我需要你同我一起回齐都。”
织玉抬眼望向她,平静的眼底仿佛有暗流涌动,“我去齐都能有什么用?一无显赫家世二无盖世之才,与他的关系在临川也已经断了,再者说,只要他不想,谁能真正威胁到他。”
秦晴站起身,她过来的目的已经达到,无意在言语上争出个高低来,只是走之前丢下一句:“我在王府等你。”
秦晴来的匆匆,去也匆匆,虞三娘怔怔地望着她的背影,还没反应过来,织玉也已经向外走去,“娘,我们回去吧。”
虞三娘连忙跟上去,出去才发现茶馆周围聚集了一堆看热闹的普通百姓,他们被王府的卫兵阻拦着,不敢上前来。
其中也包括刚刚还和他们坐在一张桌子上的媒婆和钱公子,虞三娘望向他们,他们却躲避着她的目光,一副撇清关系的样子。
看来今天的安排又白费了,虞三娘想着,心中冒出失望的情绪,又想到织玉和秦晴的对话,失望很快被担忧盖过。
织玉走的很快,没多时,就回到了自己的宅子,大门一关,彻底隔绝了外界探究的视线。
她径直走到自己的房间,将房门关上,虞三娘跟在她身后,见状将想说的话又咽了回去,她想了想,也回了自己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