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舒习惯性抱住男人,抬手揉着他的心口,半揽着帮他拍背,助他咳得顺畅些,只是思绪一直恍惚在男人刚才的温柔里。
“吴姨,阿行怎么样?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天中午先生过了时间还没下来用餐我觉着不对劲,上楼发现书房门口半掩着,敲门也没人应声。
进去一看发现先生歪倒在轮椅里,打翻的玻璃杯水把先生临摹的诗词章句晕开,药洒落了一地。
我叫他他已经没有自主意识,打电话喊了医生来……”
“好的,我知道了。吴姨您守了一夜,先回去休息吧。”
手术进行了两个半小时,温慎行被转进ICU,黎舒订了凌晨的航班第二天一早才从川城赶回来。
她没来得及回家就打车来了医院,过了探视时间她没直接进去看人,跟吴姨交代了几句就去值班室问温慎行的主治医生男人的情况。
如今想起来黎舒就后怕。
温慎行的作息一向规律,早七点就睁开了眼,他垂眼阖眸,抬手捏了捏眉骨,缓过晨起的眩晕。
身边的人还在睡着,抱着他的右胳膊。他牵起唇角,渐渐泛上一丝温温懒懒的笑意,轻轻侧身唤着还在睡觉的人。
“舒儿,起床了”
黎舒的眼睛睁不开,“困,再睡会儿”靠着潜意识懵懂回复。
她把被子又往上扯了扯,摸索着盖住旁边男人的胳膊,换了个姿势继续睡过去。
“怎么比景和还贪睡呢?上班要迟到了。”
“哦好”
四人吃过早餐后温景和就去上学了,温慎行被扶到客厅的沙发上休息,黎舒帮着吴姨收拾碗筷,在厨房跟餐厅之间进进出出。
温慎行摁着遥控器换台,不消一会儿,电视机播放着早间天气播报。
“……昨天晚高峰,中、北部地区一带的朋友啊大概就是出行压力比较大的,像是南城,昨天7号开始这个雪啊像是越下越急,
相对能见度算是比较差的,而且昨天南城的雪含水度比较高,是湿雪,出门在外不撑伞的话要不了一会儿浑身就湿透了……”
他听着也注意着玄关处的动静,原也是为了提醒黎舒上班记得带伞。
但墙上的挂钟指针都指到八点三十整了,平时八点二十就出门的黎舒此刻还在家,还跟着吴姨在厨房讨教厨艺,他觉得不太对劲。
他看了一眼厨房里黎舒的身影。
“今天不用去上班吗?”
“忘跟你说了,上周三我辞职了,工作室的事还管着,但不用去公司那边了,我在家里陪你”
还未等男人说话,黎舒就走过来打住他“怎么?上次不是说好了和我一起出去走走吗?”
温慎行笑了,有些无奈,过分的宠溺。他招招手,拉着黎舒坐下。
“做好规划了吗?往哪去?”
“往南下杭城吧,最近追了几个小生,去看越剧《新龙门客栈》,在‘勾栏院’里听听戏曲。”
温慎行微不可见地皱了下眉,说着“好”,才反应过来自己的小妻子说了什么。
黎舒把头靠在温慎行的肩膀上,侧首挑起男人的下颔。
“这位爷长得可真俊,不如就从了爷怎么样?”
“那爷赏金几何呀?”
“钱财乃俗物,怎可与美人比拟。只要你从了爷,想要什么有什么”
“那就谢过大人了。”
男人作揖,好一副伶牙俐齿又恰到好处的待人接物的模样。
“阿行行啊,我竟不知你这么会玩?”
“哪里哪里,是夫人教得好”
黎舒又去了厨房给男人调了一杯蜂蜜水,回来的时候好像想起了什么,她道。
“哦对了,昨晚上丫头买了几份汤圆,用家里的保温箱温着大概还保留着它的味道,你要不要尝一下?”
“好”
见温慎行点头,她去取了碗勺,保温箱加保温壶双层加持,打开盖子,还能看见升腾的热气,甜酒桂酿香味就这么飘出来。
“还是那家的吗?这个味道我记得。”黎舒舀了一小碗,开小电炉热着,温慎行侧头问道。
“对啊,阿婆家的,今年出来摆夜摊的还有她孙媳呢!”
关了电,她端着碗走过来,将其搁在桌上,摸了摸温慎行的手,又探了他的额头温度。
“我没事,别担心。”
男人只觉得无奈。
“嗯。”黎舒闻言自顾自地给他掖好毛毯边角,“手还疼不疼,这样……我这样揉着好受一些吗?”
温慎行抬手握住了黎舒的手指,轻轻点了点头又微微摇了摇头。
“好了,我不逞强,汤圆快凉了。”
黎舒执勺盛了一个圆滚滚还冒着热气的汤圆小心地送到温慎行嘴边。
“小心,……还烫不烫?”看见男人含进嘴里嚼了嚼咽下去,她问到。
“刚刚好。”
“怎么样?”
“好吃。”
他吃了五个,手不着痕迹地按压胃,黎舒注意到了,她不敢再喂,她怕这人等会儿不好消食,伤胃,遂把碗里剩下的五个吃了,把甜酒也喝了。
——
转眼间温景和也上大学了,她自己报的志愿,跟秦无忧在同一个大学就读。
这丫头从小就和秦燚家的那小子长大,秦无忧比温景和年长两岁,听说那小子拿到了国外两个顶尖高校的特招offer。
不过那小子想留在家里发展,无外乎担心着什么。
温、孟、黎三人自然看得出来这孩子留下来的原因,那孩子长大后不太爱说话,事却做的不少。
黎舒、温慎行每年年底都会回到南城。
“温叔叔”
这些年,秦无忧是经常过来看望温慎行的,秦燚走后,孟昕和秦无忧都怕对方孤单,小小的秦无忧跟孟昕说想搬去温景和他们小区做邻居。
秦无忧中考过后,他们搬了家,新家在南城市郊,是个半大的院子。
孟昕辞职后开始喜欢养花,庭院四季如春,百花错时开放。
“无忧,吃饭了吗?过会儿你黎舒姨就做好菜了,要不要留下来一起吃?”
温慎行倾身倒了两杯茶示意对面的青年,又懒懒地将双手交叠置于腰腹的暖水袋上,看着对面的秦无忧,温柔地笑着问。
“谢谢叔叔,不过不用了,今晚约了同学一起。”
“这样啊,那就不留你了。景和那丫头最近怎么样?她这个月都没回家,那丫头在学校还适应吗?”
叔侄俩好久没有能坐下这般闲聊了,早年间温慎行工作忙,后来小无忧长大后变得不黏人了,一派成熟的大人模样。
“和和她修了两门课,周末比较忙,我也只见过她几次,挺好的,您不用担心。我在学校会看着她的。”
温景和自己报的志愿,温慎行和黎舒倒不担心,丫头主意大得很,高中那会儿想考南城大学的决心就大,为了喜欢的专业做了三年多的规划和努力。
“那丫头”
青年站起来,走过来半蹲着帮温慎行掖绒毯边角。“温叔叔,我先回去了”
“好,开车慢点,注意安全。”
他拉过青年的手轻轻安抚,点点头,叮嘱这孩子注意安全。
——
剧场的装潢十分贴近古代的茶楼、小馆。几十平的会客堂,整齐的摆放着四方桌子和长板凳,松木桌氲合着淡淡沉香。
每一套都配备清一色茶具,八根十米高的堂柱撑起整个小剧场,舞台还有二层。
榫卯工艺登峰造极,配合着百万光影,整个舞台效果更是一绝。
“杨珂杨珂!那边的那位先生和他旁边坐着的女士好配啊!”
温慎行带着黑色皮革加绒手套,双手交叠置于腹间,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框眼镜,他穿着一身长款大衣,跟身下的黑金属轮椅和手边的手杖是同一色调的,像中世纪的西方伯爵,贵气神秘。
小二哥给每一位看官斟茶,温慎行点头应着。
黎舒听到女孩的夸赞,颔首致意。
“快看快看,刚刚那位女士是不是看过来了?还是我想多了?”
被叫做“杨珂”的另一位女孩喝了一口奶茶,点头。
“嗯,你没想多也没眼花,她看过来了,还对你笑了。”
女孩朝黎舒和温慎行所在的方向看过去,男人正偏头跟身侧的女子交谈。
“啊啊啊!好激动!”
“vocal!章肖静!你激动就激动,拍我是几个意思?!”
“啊我……抱歉,我不是故意的,抱歉抱歉”
“行了行了。戏你还听不听?安静会儿”
“听!”
一个多月里,黎舒和温慎行去了好几个剧场,听了越剧的《新龙门客栈》、京剧《贵妃醉酒》、豫剧的《花木兰》……
两人在杭城待的时间最久,全国已然入冬,杭城的十二月像是南城的九月初,气候倒是舒爽,极适合休养的。
后来的三年里,黎舒和温慎行几乎走遍了世界各地。期间两人回了一次墨尔本,祭拜温依后遇上雨季,温慎行身体不好,养了好一阵几经辗转才回到南城。
南师大70周年校庆那天,文学系正好开了一个教授座谈会,他应邀参加,黎舒陪着他回去了一趟。
此后除了小区公园散步,他没再出去过。
在那次坚持了几个钟的座谈会回来后,男人病了一场,他的身体愈发差了。
半个多月的卧床加上心脏的缘故,腿脚一直浮肿,黎舒的按摩也只能舒缓他的麻痛,心脏的刺激他难有胃口,将将养得差不多的胃病又返回来,难受得狠的时候吃不下一点东西。
黎舒劝着哄着也只能让他勉强咽下一些清粥,但过不了多久那人又痉挛得呕出来。
这些日子温慎行整个人几乎瘦脱了相,精神好的时候,他把自己关在书房,把时间都花在著书上。
南城春日多阴雨,一遇到这样湿冷的天气他的关节炎骨痛厉害,男人执笔的手不自觉轻颤,在纸上歪歪写下几行字。
写一阵歇一阵,定着闹钟看时间服药,黎舒也不打扰他,一切都随着他去,她知道他尽全力地活着,也尽全力地为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后来《文学与时代说》在文学界轰动,只是它的得奖者永远看不到了。
温慎行的葬礼遵循他的遗愿一切从简,之后黎舒搬去和孟昕住一起,把温家留给了温景和、温言和还有他们的回忆,她以温慎行的名义设立了“行与文时”公益基金,救助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帮他们圆大学梦。
庭院的海棠花又开了,年复一年,更加繁茂绚烂,只再无归人。
“吴姨,阿行怎么样?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天中午先生过了时间还没下来用餐我觉着不对劲,上楼发现书房门口半掩着,敲门也没人应声。
进去一看发现先生歪倒在轮椅里,打翻的玻璃杯水把先生临摹的诗词章句晕开,药洒落了一地。
我叫他他已经没有自主意识,打电话喊了医生来……”
“好的,我知道了。吴姨您守了一夜,先回去休息吧。”
手术进行了两个半小时,温慎行被转进ICU,黎舒订了凌晨的航班第二天一早才从川城赶回来。
她没来得及回家就打车来了医院,过了探视时间她没直接进去看人,跟吴姨交代了几句就去值班室问温慎行的主治医生男人的情况。
如今想起来黎舒就后怕。
温慎行的作息一向规律,早七点就睁开了眼,他垂眼阖眸,抬手捏了捏眉骨,缓过晨起的眩晕。
身边的人还在睡着,抱着他的右胳膊。他牵起唇角,渐渐泛上一丝温温懒懒的笑意,轻轻侧身唤着还在睡觉的人。
“舒儿,起床了”
黎舒的眼睛睁不开,“困,再睡会儿”靠着潜意识懵懂回复。
她把被子又往上扯了扯,摸索着盖住旁边男人的胳膊,换了个姿势继续睡过去。
“怎么比景和还贪睡呢?上班要迟到了。”
“哦好”
四人吃过早餐后温景和就去上学了,温慎行被扶到客厅的沙发上休息,黎舒帮着吴姨收拾碗筷,在厨房跟餐厅之间进进出出。
温慎行摁着遥控器换台,不消一会儿,电视机播放着早间天气播报。
“……昨天晚高峰,中、北部地区一带的朋友啊大概就是出行压力比较大的,像是南城,昨天7号开始这个雪啊像是越下越急,
相对能见度算是比较差的,而且昨天南城的雪含水度比较高,是湿雪,出门在外不撑伞的话要不了一会儿浑身就湿透了……”
他听着也注意着玄关处的动静,原也是为了提醒黎舒上班记得带伞。
但墙上的挂钟指针都指到八点三十整了,平时八点二十就出门的黎舒此刻还在家,还跟着吴姨在厨房讨教厨艺,他觉得不太对劲。
他看了一眼厨房里黎舒的身影。
“今天不用去上班吗?”
“忘跟你说了,上周三我辞职了,工作室的事还管着,但不用去公司那边了,我在家里陪你”
还未等男人说话,黎舒就走过来打住他“怎么?上次不是说好了和我一起出去走走吗?”
温慎行笑了,有些无奈,过分的宠溺。他招招手,拉着黎舒坐下。
“做好规划了吗?往哪去?”
“往南下杭城吧,最近追了几个小生,去看越剧《新龙门客栈》,在‘勾栏院’里听听戏曲。”
温慎行微不可见地皱了下眉,说着“好”,才反应过来自己的小妻子说了什么。
黎舒把头靠在温慎行的肩膀上,侧首挑起男人的下颔。
“这位爷长得可真俊,不如就从了爷怎么样?”
“那爷赏金几何呀?”
“钱财乃俗物,怎可与美人比拟。只要你从了爷,想要什么有什么”
“那就谢过大人了。”
男人作揖,好一副伶牙俐齿又恰到好处的待人接物的模样。
“阿行行啊,我竟不知你这么会玩?”
“哪里哪里,是夫人教得好”
黎舒又去了厨房给男人调了一杯蜂蜜水,回来的时候好像想起了什么,她道。
“哦对了,昨晚上丫头买了几份汤圆,用家里的保温箱温着大概还保留着它的味道,你要不要尝一下?”
“好”
见温慎行点头,她去取了碗勺,保温箱加保温壶双层加持,打开盖子,还能看见升腾的热气,甜酒桂酿香味就这么飘出来。
“还是那家的吗?这个味道我记得。”黎舒舀了一小碗,开小电炉热着,温慎行侧头问道。
“对啊,阿婆家的,今年出来摆夜摊的还有她孙媳呢!”
关了电,她端着碗走过来,将其搁在桌上,摸了摸温慎行的手,又探了他的额头温度。
“我没事,别担心。”
男人只觉得无奈。
“嗯。”黎舒闻言自顾自地给他掖好毛毯边角,“手还疼不疼,这样……我这样揉着好受一些吗?”
温慎行抬手握住了黎舒的手指,轻轻点了点头又微微摇了摇头。
“好了,我不逞强,汤圆快凉了。”
黎舒执勺盛了一个圆滚滚还冒着热气的汤圆小心地送到温慎行嘴边。
“小心,……还烫不烫?”看见男人含进嘴里嚼了嚼咽下去,她问到。
“刚刚好。”
“怎么样?”
“好吃。”
他吃了五个,手不着痕迹地按压胃,黎舒注意到了,她不敢再喂,她怕这人等会儿不好消食,伤胃,遂把碗里剩下的五个吃了,把甜酒也喝了。
——
转眼间温景和也上大学了,她自己报的志愿,跟秦无忧在同一个大学就读。
这丫头从小就和秦燚家的那小子长大,秦无忧比温景和年长两岁,听说那小子拿到了国外两个顶尖高校的特招offer。
不过那小子想留在家里发展,无外乎担心着什么。
温、孟、黎三人自然看得出来这孩子留下来的原因,那孩子长大后不太爱说话,事却做的不少。
黎舒、温慎行每年年底都会回到南城。
“温叔叔”
这些年,秦无忧是经常过来看望温慎行的,秦燚走后,孟昕和秦无忧都怕对方孤单,小小的秦无忧跟孟昕说想搬去温景和他们小区做邻居。
秦无忧中考过后,他们搬了家,新家在南城市郊,是个半大的院子。
孟昕辞职后开始喜欢养花,庭院四季如春,百花错时开放。
“无忧,吃饭了吗?过会儿你黎舒姨就做好菜了,要不要留下来一起吃?”
温慎行倾身倒了两杯茶示意对面的青年,又懒懒地将双手交叠置于腰腹的暖水袋上,看着对面的秦无忧,温柔地笑着问。
“谢谢叔叔,不过不用了,今晚约了同学一起。”
“这样啊,那就不留你了。景和那丫头最近怎么样?她这个月都没回家,那丫头在学校还适应吗?”
叔侄俩好久没有能坐下这般闲聊了,早年间温慎行工作忙,后来小无忧长大后变得不黏人了,一派成熟的大人模样。
“和和她修了两门课,周末比较忙,我也只见过她几次,挺好的,您不用担心。我在学校会看着她的。”
温景和自己报的志愿,温慎行和黎舒倒不担心,丫头主意大得很,高中那会儿想考南城大学的决心就大,为了喜欢的专业做了三年多的规划和努力。
“那丫头”
青年站起来,走过来半蹲着帮温慎行掖绒毯边角。“温叔叔,我先回去了”
“好,开车慢点,注意安全。”
他拉过青年的手轻轻安抚,点点头,叮嘱这孩子注意安全。
——
剧场的装潢十分贴近古代的茶楼、小馆。几十平的会客堂,整齐的摆放着四方桌子和长板凳,松木桌氲合着淡淡沉香。
每一套都配备清一色茶具,八根十米高的堂柱撑起整个小剧场,舞台还有二层。
榫卯工艺登峰造极,配合着百万光影,整个舞台效果更是一绝。
“杨珂杨珂!那边的那位先生和他旁边坐着的女士好配啊!”
温慎行带着黑色皮革加绒手套,双手交叠置于腹间,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框眼镜,他穿着一身长款大衣,跟身下的黑金属轮椅和手边的手杖是同一色调的,像中世纪的西方伯爵,贵气神秘。
小二哥给每一位看官斟茶,温慎行点头应着。
黎舒听到女孩的夸赞,颔首致意。
“快看快看,刚刚那位女士是不是看过来了?还是我想多了?”
被叫做“杨珂”的另一位女孩喝了一口奶茶,点头。
“嗯,你没想多也没眼花,她看过来了,还对你笑了。”
女孩朝黎舒和温慎行所在的方向看过去,男人正偏头跟身侧的女子交谈。
“啊啊啊!好激动!”
“vocal!章肖静!你激动就激动,拍我是几个意思?!”
“啊我……抱歉,我不是故意的,抱歉抱歉”
“行了行了。戏你还听不听?安静会儿”
“听!”
一个多月里,黎舒和温慎行去了好几个剧场,听了越剧的《新龙门客栈》、京剧《贵妃醉酒》、豫剧的《花木兰》……
两人在杭城待的时间最久,全国已然入冬,杭城的十二月像是南城的九月初,气候倒是舒爽,极适合休养的。
后来的三年里,黎舒和温慎行几乎走遍了世界各地。期间两人回了一次墨尔本,祭拜温依后遇上雨季,温慎行身体不好,养了好一阵几经辗转才回到南城。
南师大70周年校庆那天,文学系正好开了一个教授座谈会,他应邀参加,黎舒陪着他回去了一趟。
此后除了小区公园散步,他没再出去过。
在那次坚持了几个钟的座谈会回来后,男人病了一场,他的身体愈发差了。
半个多月的卧床加上心脏的缘故,腿脚一直浮肿,黎舒的按摩也只能舒缓他的麻痛,心脏的刺激他难有胃口,将将养得差不多的胃病又返回来,难受得狠的时候吃不下一点东西。
黎舒劝着哄着也只能让他勉强咽下一些清粥,但过不了多久那人又痉挛得呕出来。
这些日子温慎行整个人几乎瘦脱了相,精神好的时候,他把自己关在书房,把时间都花在著书上。
南城春日多阴雨,一遇到这样湿冷的天气他的关节炎骨痛厉害,男人执笔的手不自觉轻颤,在纸上歪歪写下几行字。
写一阵歇一阵,定着闹钟看时间服药,黎舒也不打扰他,一切都随着他去,她知道他尽全力地活着,也尽全力地为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后来《文学与时代说》在文学界轰动,只是它的得奖者永远看不到了。
温慎行的葬礼遵循他的遗愿一切从简,之后黎舒搬去和孟昕住一起,把温家留给了温景和、温言和还有他们的回忆,她以温慎行的名义设立了“行与文时”公益基金,救助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帮他们圆大学梦。
庭院的海棠花又开了,年复一年,更加繁茂绚烂,只再无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