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桥觉得自己大抵是眼花了,才会眼前不真切,恍似见到陆时骞的身影来过。
“祝世子安康快乐,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她将做好的莲花灯捧在手里,微微俯身,把灯放在陆时夷的怀里。
垂落的发尾轻轻掠过陆时夷的脸颊,像落在掌心的雪,一瞬的触感便忽而消失无踪。
沈云桥站在他跟前,轻笑着问道:“上一次中秋节的花灯那么好看,世子却因为喝药耽搁没去看成,今年元宵节的更好看,到时候世子陪我一起去看看吧。”
花灯好不好看,陆时夷其实不会在意,倘若是旁人找借口让他陪着去看,于是他便多了一个让自己不拒绝的理由。
“好。”他没有犹豫地同意了。
“那你送我的这盏灯,我可要好好收着,等元宵节那日出门再带上,它必定会是全京城最好看的花灯。”
沈云桥低头看着手里,送给别人一盏灯,自己便没有了。
从前过节的时候她这双手就没有空过,各式各样的珍奇物件,好看漂亮的绢花灯笼,那人尽会不留余力地讨好她。
方才站在庭院门口的身影,会是他吗?
想到这里沈云桥的眉不由微微一皱,自己怎么会还想着如此不切实际之事。
“少夫人时辰不早了,世子该去歇息了。”院外的小厮大步走进来提醒她。
沈云桥循声转头,看到眼前人她温雅的脸庞不由浮现出一丝失望,嗓子忽地有些发堵,说道:“今晚的确耽搁太久了,扶世子回房歇息吧。”
小厮推陆时夷回了房,沈云桥留在庭院里独自站了一会儿,看了眼院门的方向,随后也转身离开。
……
胡贺一路追随陆时骞来到京城,除了侯府没有其他去处,寻不到绣娘,他不敢再凑到陆时骞的跟前,整日便跟着侯府里的管事帮衬。
管事的是个体态稍丰润的中年男人,说话做事十分稳妥,虽放任胡贺在府里四处走动,可也教了他很多规矩。
安定侯府不像外面那些豪门望族规矩森严,历经几代沿袭下来的爵位,终还是留有几分侯府的威严,例如人定后不可喧哗吵闹,非要事不可四处走动,一旦犯禁必免不了受罚。
然而这话胡贺根本不放在心上,军营里那么多规矩,侯府这点芝麻大点儿的事情跟那些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
“这些药怎么还在这里?为何还没给少夫人院里送去?”高管事走进前厅,发现昨日取回来的药包还搁在桌上,立即发了脾气,“你们平日里就丢三落四,过年这样喜庆的日子还办砸差事,别逼我骂你们。”
胡贺站在高管事身旁,探头看了眼那些扎成一捆一捆摆满整张桌子的药包,问道:“这些都是世子每日喝的药?”
一直听说将军的哥哥自幼体弱多病,每日竟然要喝这么多药,换作常人来,只怕会被折磨得发疯吧。
高管事说道:“不只是世子的,还有少夫人的,少夫人这些年一直夫人打理府中上下,旧疾时好时坏,唉……也是怪可怜的。”
胡贺听到他说出可怜二字,面上也不禁带了点感慨。
做下人的,心疼主子也无可厚非,但在人前感叹主子可怜,这可并不常见。想来,那位少夫人嫁到侯府后,既要守着一个病弱的夫君,又要日夜操劳,心中定是百苦难言。
“少夫人得了什么病?”
“咳疾,换季时总是复发,难治啊。”
胡贺一拍脑袋,说道:“在我家乡有个土法子,以杏仁、姜,捣碎,熬煮三遍,治咳嗽很有奇效。”
高管事微笑着点头说:“当真么?那到时候我让人去寻来这两种材料,若是少夫人的咳疾能因此缓解,那便再好不过了。”
……
元宵节一眨眼就到了。
沈云桥告诉了杨氏要跟陆时夷一起出去看花灯,临行前杨氏还有些担忧,亲自送到门口,往陆时夷怀里又塞了一只手炉。
陆时夷穿着厚厚的衣裳,一时哭笑不得,说道:“马车里放着暖炉,不冷的。我手里还要拿花灯,哪里拿得下这么多东西。”
“晚上外面冷,多照顾自己。”杨氏知道他腿脚的血脉不通,会比别人更怕冷。
小厮们合力将陆时夷抬上马车,沈云桥才跟在后面进去。
马车驶向最热闹的长街。夜幕降临,街道两旁的灯架上皆高挂着各式各样的花灯,红彤彤的焰火腾空而起,炸开成一簇簇火树,这样盛大的烟花即使在京城也不多见。
胡贺穿梭在如织的人群里,忍不住惊叹道:“都城繁荣,果然名不虚传。”
他抬头望着焰火,又转首看向身旁的陆时骞,转瞬即逝的绚烂光芒映衬着他凌厉冷峻的脸庞,片刻后落入黑暗,神情也变得晦暗不明。
胡贺原本好不容易才说动陆时骞来逛一逛灯会,来是来了,却摆出这副冷寒的姿态,这还怎么让人看灯?
见陆时骞似有心事,这满街一路的花灯他多半连一眼都未曾看进去。胡贺不由叹息一声,说道:“将军倘若还念着那只香囊,如今无论如何也是拿不回来了,我前两日去找过那位绣娘的东家,东家给她放了长假,且要等一段时日才会回来呢。”
陆时骞走动的脚步缓缓停顿下来,冷峻的眉眼看向他,眼神隐隐带着一股阴郁之气,让人无端觉得背后生寒。
“将军放心,我定然会替将军把那香囊取回来的。”初时胡贺还不知道绣娘拿走的是什么东西,得知是陆时骞这几年里日日不离身的那只香囊后,心里将那不靠谱的绣娘骂了好多遍。
旁人不知陆时骞多宝贝那香囊,胡贺亲眼所见,他几次濒死都牢牢抓着香囊不肯松手,偶尔四下无人时,还会拿着香囊发呆,必定是在睹物思人吧。
陆时骞听到他的再三保证,眉头微蹙了起来,心情依旧不悦。
他甚少于人前坦露自己的心意,起码如今的沈云桥对于他而言,不会再像从前那般占据心中太多的分量,然而胡贺总是将话题带到有关沈云桥的事情上,他所自认的冷静自持皆沦为了掩耳盗铃的笑柄。
求而不得,当真是求而不得!
今年春早,冬雪开始渐渐有了融化的迹象。街上虽冷,今夜的行人却很多,侯府的马车驶入主干道便不能继续向前,只能尽量往人少的地方去。
“要不然我们还是下去看吧,这样坐在马车里,最热闹的那条街都没办法过去。”陆时夷掀起车帘望着外面,满街的花灯映照,一年里难得可见热闹的盛景。
沈云桥看了一眼,视线落在他手里拿着的莲花灯上。寻常人逛灯会,自是提着灯笼到人群里挤来挤去才够热闹,还要一路吃吃喝喝高兴地玩乐,但陆时夷情况特殊,外面那么多人,万一磕着碰着了……
陆时夷笑着道:“你和母亲一起替我做了祈福的花灯,应该像往年那般还是挂在织女庙那边吧?我想去看一看。”
听他话中的向往,沈云桥的神情柔和了许多,好不容易出门一趟,当然要玩得开心,她点点头同意了。
织女庙前的行人围得近乎水泄不通,皆是为了得到织女娘娘的庇佑,在新的一年里为家人祈福消灾,还有一些少女郎君们会在这一晚相约赴会,在连理树下祈求长久的姻缘。
沈云桥推着陆时夷从街头走到街尾,一路观察街上绚丽夺目的花灯,待走到侯府众人为陆时夷祈福所挂的那些灯笼前,他停了下来,目光循着这些灯一个个看,最终用手指着其中一盏看起来极为普通的灯笼。
灯上写着祈愿父母身体康健,百岁长安。
“那盏灯也是你做的吗?还没你送我这盏好看。”陆时夷另一只手举了举一直被他握在手里的莲花灯。
沈云桥笑了笑,也没说什么。
陆时夷说道:“这些年你留在侯府,鲜少与家人团聚,上次我本该随你一道去洛阳拜见叔叔和婶婶,陪你多住上一段时日。”
自从五年前沈云桥被逼婚,沈父和沈母便跟族人断绝了往来,离开京城回了洛阳老家。沈云桥这些年独自留在京城,很少有机会能去洛阳看望他们,上次只匆匆去了一趟,下次再见面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沈云桥说道:“我上次回去,他们都很好。”
她除了父母外,家中还有一个七岁的妹妹,如今正是活泼开朗的年纪。她虽时常遗憾不能陪伴爹爹娘亲左右,但想起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女儿,心中便欣慰不少,妹妹素来乖巧听话,有她承欢膝下,爹爹和娘亲也不会太孤单。
……
熙阳贵为郡主,每每出门必是一番隆重的排场,但今夜的元宵灯会她只带了王府中豢养的一个普通门客。
这门客是个清朗俊俏的年轻男子,在王府豢养的众多门客里并不是最出挑的那一个。他也不明白郡主为何待自己特殊,元宵节如此重要的日子,她不留在宫中侍奉陛下和娘娘,却拉着他一个籍籍无名的门客在街上四处闲逛。
“又是你?病秧子!”
熙阳拎着一盏花灯站在人群中,眼尖一下子便看到了站在灯架前的两人,门客的目光也打量看过去,猜测起对方的身份。
沈云桥转头看向熙阳,不着痕迹地往前走了两步,俨然一副维护陆时夷的样子。
门客看到坐在轮椅上的陆时夷,很快反应过来,这大抵便是传言中被熙阳倾心爱慕的安定侯府世子,一身温润清朗的气质,和自己竟十分相似。
“祝世子安康快乐,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她将做好的莲花灯捧在手里,微微俯身,把灯放在陆时夷的怀里。
垂落的发尾轻轻掠过陆时夷的脸颊,像落在掌心的雪,一瞬的触感便忽而消失无踪。
沈云桥站在他跟前,轻笑着问道:“上一次中秋节的花灯那么好看,世子却因为喝药耽搁没去看成,今年元宵节的更好看,到时候世子陪我一起去看看吧。”
花灯好不好看,陆时夷其实不会在意,倘若是旁人找借口让他陪着去看,于是他便多了一个让自己不拒绝的理由。
“好。”他没有犹豫地同意了。
“那你送我的这盏灯,我可要好好收着,等元宵节那日出门再带上,它必定会是全京城最好看的花灯。”
沈云桥低头看着手里,送给别人一盏灯,自己便没有了。
从前过节的时候她这双手就没有空过,各式各样的珍奇物件,好看漂亮的绢花灯笼,那人尽会不留余力地讨好她。
方才站在庭院门口的身影,会是他吗?
想到这里沈云桥的眉不由微微一皱,自己怎么会还想着如此不切实际之事。
“少夫人时辰不早了,世子该去歇息了。”院外的小厮大步走进来提醒她。
沈云桥循声转头,看到眼前人她温雅的脸庞不由浮现出一丝失望,嗓子忽地有些发堵,说道:“今晚的确耽搁太久了,扶世子回房歇息吧。”
小厮推陆时夷回了房,沈云桥留在庭院里独自站了一会儿,看了眼院门的方向,随后也转身离开。
……
胡贺一路追随陆时骞来到京城,除了侯府没有其他去处,寻不到绣娘,他不敢再凑到陆时骞的跟前,整日便跟着侯府里的管事帮衬。
管事的是个体态稍丰润的中年男人,说话做事十分稳妥,虽放任胡贺在府里四处走动,可也教了他很多规矩。
安定侯府不像外面那些豪门望族规矩森严,历经几代沿袭下来的爵位,终还是留有几分侯府的威严,例如人定后不可喧哗吵闹,非要事不可四处走动,一旦犯禁必免不了受罚。
然而这话胡贺根本不放在心上,军营里那么多规矩,侯府这点芝麻大点儿的事情跟那些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
“这些药怎么还在这里?为何还没给少夫人院里送去?”高管事走进前厅,发现昨日取回来的药包还搁在桌上,立即发了脾气,“你们平日里就丢三落四,过年这样喜庆的日子还办砸差事,别逼我骂你们。”
胡贺站在高管事身旁,探头看了眼那些扎成一捆一捆摆满整张桌子的药包,问道:“这些都是世子每日喝的药?”
一直听说将军的哥哥自幼体弱多病,每日竟然要喝这么多药,换作常人来,只怕会被折磨得发疯吧。
高管事说道:“不只是世子的,还有少夫人的,少夫人这些年一直夫人打理府中上下,旧疾时好时坏,唉……也是怪可怜的。”
胡贺听到他说出可怜二字,面上也不禁带了点感慨。
做下人的,心疼主子也无可厚非,但在人前感叹主子可怜,这可并不常见。想来,那位少夫人嫁到侯府后,既要守着一个病弱的夫君,又要日夜操劳,心中定是百苦难言。
“少夫人得了什么病?”
“咳疾,换季时总是复发,难治啊。”
胡贺一拍脑袋,说道:“在我家乡有个土法子,以杏仁、姜,捣碎,熬煮三遍,治咳嗽很有奇效。”
高管事微笑着点头说:“当真么?那到时候我让人去寻来这两种材料,若是少夫人的咳疾能因此缓解,那便再好不过了。”
……
元宵节一眨眼就到了。
沈云桥告诉了杨氏要跟陆时夷一起出去看花灯,临行前杨氏还有些担忧,亲自送到门口,往陆时夷怀里又塞了一只手炉。
陆时夷穿着厚厚的衣裳,一时哭笑不得,说道:“马车里放着暖炉,不冷的。我手里还要拿花灯,哪里拿得下这么多东西。”
“晚上外面冷,多照顾自己。”杨氏知道他腿脚的血脉不通,会比别人更怕冷。
小厮们合力将陆时夷抬上马车,沈云桥才跟在后面进去。
马车驶向最热闹的长街。夜幕降临,街道两旁的灯架上皆高挂着各式各样的花灯,红彤彤的焰火腾空而起,炸开成一簇簇火树,这样盛大的烟花即使在京城也不多见。
胡贺穿梭在如织的人群里,忍不住惊叹道:“都城繁荣,果然名不虚传。”
他抬头望着焰火,又转首看向身旁的陆时骞,转瞬即逝的绚烂光芒映衬着他凌厉冷峻的脸庞,片刻后落入黑暗,神情也变得晦暗不明。
胡贺原本好不容易才说动陆时骞来逛一逛灯会,来是来了,却摆出这副冷寒的姿态,这还怎么让人看灯?
见陆时骞似有心事,这满街一路的花灯他多半连一眼都未曾看进去。胡贺不由叹息一声,说道:“将军倘若还念着那只香囊,如今无论如何也是拿不回来了,我前两日去找过那位绣娘的东家,东家给她放了长假,且要等一段时日才会回来呢。”
陆时骞走动的脚步缓缓停顿下来,冷峻的眉眼看向他,眼神隐隐带着一股阴郁之气,让人无端觉得背后生寒。
“将军放心,我定然会替将军把那香囊取回来的。”初时胡贺还不知道绣娘拿走的是什么东西,得知是陆时骞这几年里日日不离身的那只香囊后,心里将那不靠谱的绣娘骂了好多遍。
旁人不知陆时骞多宝贝那香囊,胡贺亲眼所见,他几次濒死都牢牢抓着香囊不肯松手,偶尔四下无人时,还会拿着香囊发呆,必定是在睹物思人吧。
陆时骞听到他的再三保证,眉头微蹙了起来,心情依旧不悦。
他甚少于人前坦露自己的心意,起码如今的沈云桥对于他而言,不会再像从前那般占据心中太多的分量,然而胡贺总是将话题带到有关沈云桥的事情上,他所自认的冷静自持皆沦为了掩耳盗铃的笑柄。
求而不得,当真是求而不得!
今年春早,冬雪开始渐渐有了融化的迹象。街上虽冷,今夜的行人却很多,侯府的马车驶入主干道便不能继续向前,只能尽量往人少的地方去。
“要不然我们还是下去看吧,这样坐在马车里,最热闹的那条街都没办法过去。”陆时夷掀起车帘望着外面,满街的花灯映照,一年里难得可见热闹的盛景。
沈云桥看了一眼,视线落在他手里拿着的莲花灯上。寻常人逛灯会,自是提着灯笼到人群里挤来挤去才够热闹,还要一路吃吃喝喝高兴地玩乐,但陆时夷情况特殊,外面那么多人,万一磕着碰着了……
陆时夷笑着道:“你和母亲一起替我做了祈福的花灯,应该像往年那般还是挂在织女庙那边吧?我想去看一看。”
听他话中的向往,沈云桥的神情柔和了许多,好不容易出门一趟,当然要玩得开心,她点点头同意了。
织女庙前的行人围得近乎水泄不通,皆是为了得到织女娘娘的庇佑,在新的一年里为家人祈福消灾,还有一些少女郎君们会在这一晚相约赴会,在连理树下祈求长久的姻缘。
沈云桥推着陆时夷从街头走到街尾,一路观察街上绚丽夺目的花灯,待走到侯府众人为陆时夷祈福所挂的那些灯笼前,他停了下来,目光循着这些灯一个个看,最终用手指着其中一盏看起来极为普通的灯笼。
灯上写着祈愿父母身体康健,百岁长安。
“那盏灯也是你做的吗?还没你送我这盏好看。”陆时夷另一只手举了举一直被他握在手里的莲花灯。
沈云桥笑了笑,也没说什么。
陆时夷说道:“这些年你留在侯府,鲜少与家人团聚,上次我本该随你一道去洛阳拜见叔叔和婶婶,陪你多住上一段时日。”
自从五年前沈云桥被逼婚,沈父和沈母便跟族人断绝了往来,离开京城回了洛阳老家。沈云桥这些年独自留在京城,很少有机会能去洛阳看望他们,上次只匆匆去了一趟,下次再见面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沈云桥说道:“我上次回去,他们都很好。”
她除了父母外,家中还有一个七岁的妹妹,如今正是活泼开朗的年纪。她虽时常遗憾不能陪伴爹爹娘亲左右,但想起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女儿,心中便欣慰不少,妹妹素来乖巧听话,有她承欢膝下,爹爹和娘亲也不会太孤单。
……
熙阳贵为郡主,每每出门必是一番隆重的排场,但今夜的元宵灯会她只带了王府中豢养的一个普通门客。
这门客是个清朗俊俏的年轻男子,在王府豢养的众多门客里并不是最出挑的那一个。他也不明白郡主为何待自己特殊,元宵节如此重要的日子,她不留在宫中侍奉陛下和娘娘,却拉着他一个籍籍无名的门客在街上四处闲逛。
“又是你?病秧子!”
熙阳拎着一盏花灯站在人群中,眼尖一下子便看到了站在灯架前的两人,门客的目光也打量看过去,猜测起对方的身份。
沈云桥转头看向熙阳,不着痕迹地往前走了两步,俨然一副维护陆时夷的样子。
门客看到坐在轮椅上的陆时夷,很快反应过来,这大抵便是传言中被熙阳倾心爱慕的安定侯府世子,一身温润清朗的气质,和自己竟十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