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徽决定前往新野,并不完全是凭着一时冲动,或者是存了什么必死的决心。
胡意之这个人,她曾听阿父和赵缨提过许多次。
草莽出身,为人豪爽豁达,且忠介耿直。若非如此,胡意之也不会顾念阿父旧情,直接给殷沣安排那般重要的位置。毕竟当年在晋阳,他们之间相处并不融洽。
但人心易变,殷沣如此,谁知道胡意之会不会如此。她到现在也想不明白,殷沣为什么要一意孤行地置赵缨于死地。如果他背后真的有人指使,那么那个人是谁,目的又是什么。
一路前行,一路忐忑,一路心事重重。
但这一切顾虑,都随着胡意之本人站在她面前,而消弭了大半。高大粗犷的男子留着络腮胡子,笑声朗朗。一见到她时,并未如其他旧部一般恭谨行礼,而是打量了她一圈,满含欣喜道:“女君甚肖太尉。”
灵徽注意到,说完这句话时,胡意之的眼中有泪水隐隐闪动。
她也不明白,明明印象模糊,但她就是觉得亲切。
关于晋阳的一切,她都说不上熟悉,但那里却是她人生中最不可分割的部分。那不是一段回忆,那是她的整个童年。
“将军风采依旧,亦如当年。”灵徽曾远远见过他一次,高大魁伟的男子坐在马上,扬手挥鞭,十分英武。如今再见,却无更多变化。
胡意之哈哈大笑:“老了,老了……看到女君,才知岁月匆匆,当年你阿父还拿着家书给我们炫耀,说你才三岁,就会背许多诗了。”
灵徽眼睛有些发酸,勉力笑着,走进堂室中落了座。
环顾四周,见胡意之早已屏退了外人,她不由感慨这个人的细心周到,于是直说来意:“听闻那日赵都督退守新野,阿叔却没让他入城,反而以箭射之,不知这是何故?”
胡意之没有回答,脸上的笑容却逐渐隐去,只留一个复杂难明的神色:“难道不是女君着意告诉我,赵玄鉴与匈奴有勾结吗?”
这次却是灵徽惊愕不已,她果断摇头:“我并未由此举动。”
胡意之低头思索了片刻,神情肃然:“我以为女君特地安排殷子川来此,必有深意。”殷子川这个人,性情古怪,他们在晋阳时一直不和,但女君特地来书,这个面子他不得不给。
最要紧的是殷沣信誓旦旦地说,女君让他来此,是因为赵缨与匈奴有勾结,他作为太守和建威将军,不可不妨。
说实话,他们和赵缨也算同袍,再熟稔不过了。
晋阳时,少年寡言,战场却勇猛。杨将军一向爱重他,时时将他带到身边加以教导,信任他远比别人更多一些。他也颇争气,几战下来便让敌人闻风丧胆,名气遍传关外。那时他们也曾说笑,若是他再多立功劳,或许会成为杨将军的乘龙快婿。
杨将军的掌珠容色美丽,冰雪聪明,杨将军每每提起,眼角眉梢都是藏不住的骄傲和疼惜。
可偏偏就在赵缨屡战屡胜时,赐婚的旨意传遍了军中。
胡意之很少在这个少年脸上看到惊惶无措的神色。他好像一直都是内敛从容,喜怒不形于色的模样。可那一日,他不顾侍卫阻拦,冲入大帐之中,然后怒气冲冲地出来,不顾军令和战事,擅自离开了晋阳,回了洛城。
擅离职守,实乃大罪。
不久后他回来了,人消瘦了一大圈,又恢复了以往沉稳内敛的模样,不过似乎比以前更加寡言了,没有人能猜到他在想什么。杨将军并未追究他的罪行,更未有任何处罚,反而待他比以往更好。
他再未离开晋阳,忠于职守,作战勇猛,擢升的速度比所有人都快。人人都羡慕他,比起失去一个高不可攀的未婚妻,实实在在的军功和随之而来的高官厚禄显然更真实些。可胡意之却知道,赵缨并不这样认为。
明月高悬,少年披甲执刃地站在城楼上,目光望着洛阳的方向,一曲曲胡笳吹响,曲中全是相思。胡意之曾安慰过他,但话说出口,自己都觉得苍白。一切都交给时间吧,时间会疗愈每一个伤口,不管是癣疥之疾,还是心腹之痛。
可惜,没有时间了。
当乌泱泱的匈奴兵围在城下,当朝廷的援兵久久不至,当城中的粮草皆已见底,当所有的人都生出了绝望之心……
城破的那一日,杨将军以身殉城,头颅被高高悬在晋阳城上,用来羞辱和震慑这座坚持了十多年的城池。碧血连天,白骨参地,同袍死伤无数,就连他也是在死人堆里勉强捡回了一条命。
可是,本该守在杨将军身边的赵缨却不见了踪迹。
后来,再见到他时,他已经是当朝新贵,皇帝心腹,掌大魏最精锐的荆州之兵,威名震慑半个天下。
“他当年在城破时,行踪成迷,这一点也是事实。此次匈奴大军南下,他虽是我的顶头上司,但我也不得不防。我答应过太尉要尽忠职守,就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谁要觊觎荆州之地,便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胡意之双眸炯炯,神色坚毅。
灵徽更加确定,他亦如自己一般,被人蒙蔽了。
“阿叔,恕我直言,我并不认为赵缨会这样做。”她缓缓将自己的理由道出,“他已掌四州之兵,勾结匈奴于他并无好处。”
胡意之摇头:“若匈奴给他更大的利益呢,比如……封王。”
这个灵徽也想过,或有可能。
“他本可以看着宛城被攻陷,何必多此一举,冒险和张仲符一战。”
“若为苦肉之计,诱敌深入,直取襄阳。”
“他临走时,将私印交付给我,让我可调荆州之兵,也默许我可借上庸之兵……他早早在襄阳做好了布防,甚至连南郡的安危都考虑到了。”
“……”胡意之沉默了一瞬,细细思量着灵徽的话。
“此番他遇险,哪怕退避到穰县,也只吩咐襄阳守军不可轻动。”
“如此……”胡意之听完这句话,叹息道,“或许其中确实有什么误会。可惜,我已将他射伤,若他真得有个好歹,我岂非成了罪人。”
灵徽摇头,宽慰道:“冤枉与否,我们一试便知。阿叔,若真得只是误会,我们还有挽救的机会。新野乃要地,也是南下襄阳必经之处。只要大军可来此暂避,从长计议,倒是可以与张仲符周旋。”
灵徽示意胡意之附耳过去,轻声说着自己的想法。胡意之神色慢慢凝重起来,到最后点了点头,同意了她的意见。
胡意之这个人,她曾听阿父和赵缨提过许多次。
草莽出身,为人豪爽豁达,且忠介耿直。若非如此,胡意之也不会顾念阿父旧情,直接给殷沣安排那般重要的位置。毕竟当年在晋阳,他们之间相处并不融洽。
但人心易变,殷沣如此,谁知道胡意之会不会如此。她到现在也想不明白,殷沣为什么要一意孤行地置赵缨于死地。如果他背后真的有人指使,那么那个人是谁,目的又是什么。
一路前行,一路忐忑,一路心事重重。
但这一切顾虑,都随着胡意之本人站在她面前,而消弭了大半。高大粗犷的男子留着络腮胡子,笑声朗朗。一见到她时,并未如其他旧部一般恭谨行礼,而是打量了她一圈,满含欣喜道:“女君甚肖太尉。”
灵徽注意到,说完这句话时,胡意之的眼中有泪水隐隐闪动。
她也不明白,明明印象模糊,但她就是觉得亲切。
关于晋阳的一切,她都说不上熟悉,但那里却是她人生中最不可分割的部分。那不是一段回忆,那是她的整个童年。
“将军风采依旧,亦如当年。”灵徽曾远远见过他一次,高大魁伟的男子坐在马上,扬手挥鞭,十分英武。如今再见,却无更多变化。
胡意之哈哈大笑:“老了,老了……看到女君,才知岁月匆匆,当年你阿父还拿着家书给我们炫耀,说你才三岁,就会背许多诗了。”
灵徽眼睛有些发酸,勉力笑着,走进堂室中落了座。
环顾四周,见胡意之早已屏退了外人,她不由感慨这个人的细心周到,于是直说来意:“听闻那日赵都督退守新野,阿叔却没让他入城,反而以箭射之,不知这是何故?”
胡意之没有回答,脸上的笑容却逐渐隐去,只留一个复杂难明的神色:“难道不是女君着意告诉我,赵玄鉴与匈奴有勾结吗?”
这次却是灵徽惊愕不已,她果断摇头:“我并未由此举动。”
胡意之低头思索了片刻,神情肃然:“我以为女君特地安排殷子川来此,必有深意。”殷子川这个人,性情古怪,他们在晋阳时一直不和,但女君特地来书,这个面子他不得不给。
最要紧的是殷沣信誓旦旦地说,女君让他来此,是因为赵缨与匈奴有勾结,他作为太守和建威将军,不可不妨。
说实话,他们和赵缨也算同袍,再熟稔不过了。
晋阳时,少年寡言,战场却勇猛。杨将军一向爱重他,时时将他带到身边加以教导,信任他远比别人更多一些。他也颇争气,几战下来便让敌人闻风丧胆,名气遍传关外。那时他们也曾说笑,若是他再多立功劳,或许会成为杨将军的乘龙快婿。
杨将军的掌珠容色美丽,冰雪聪明,杨将军每每提起,眼角眉梢都是藏不住的骄傲和疼惜。
可偏偏就在赵缨屡战屡胜时,赐婚的旨意传遍了军中。
胡意之很少在这个少年脸上看到惊惶无措的神色。他好像一直都是内敛从容,喜怒不形于色的模样。可那一日,他不顾侍卫阻拦,冲入大帐之中,然后怒气冲冲地出来,不顾军令和战事,擅自离开了晋阳,回了洛城。
擅离职守,实乃大罪。
不久后他回来了,人消瘦了一大圈,又恢复了以往沉稳内敛的模样,不过似乎比以前更加寡言了,没有人能猜到他在想什么。杨将军并未追究他的罪行,更未有任何处罚,反而待他比以往更好。
他再未离开晋阳,忠于职守,作战勇猛,擢升的速度比所有人都快。人人都羡慕他,比起失去一个高不可攀的未婚妻,实实在在的军功和随之而来的高官厚禄显然更真实些。可胡意之却知道,赵缨并不这样认为。
明月高悬,少年披甲执刃地站在城楼上,目光望着洛阳的方向,一曲曲胡笳吹响,曲中全是相思。胡意之曾安慰过他,但话说出口,自己都觉得苍白。一切都交给时间吧,时间会疗愈每一个伤口,不管是癣疥之疾,还是心腹之痛。
可惜,没有时间了。
当乌泱泱的匈奴兵围在城下,当朝廷的援兵久久不至,当城中的粮草皆已见底,当所有的人都生出了绝望之心……
城破的那一日,杨将军以身殉城,头颅被高高悬在晋阳城上,用来羞辱和震慑这座坚持了十多年的城池。碧血连天,白骨参地,同袍死伤无数,就连他也是在死人堆里勉强捡回了一条命。
可是,本该守在杨将军身边的赵缨却不见了踪迹。
后来,再见到他时,他已经是当朝新贵,皇帝心腹,掌大魏最精锐的荆州之兵,威名震慑半个天下。
“他当年在城破时,行踪成迷,这一点也是事实。此次匈奴大军南下,他虽是我的顶头上司,但我也不得不防。我答应过太尉要尽忠职守,就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谁要觊觎荆州之地,便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胡意之双眸炯炯,神色坚毅。
灵徽更加确定,他亦如自己一般,被人蒙蔽了。
“阿叔,恕我直言,我并不认为赵缨会这样做。”她缓缓将自己的理由道出,“他已掌四州之兵,勾结匈奴于他并无好处。”
胡意之摇头:“若匈奴给他更大的利益呢,比如……封王。”
这个灵徽也想过,或有可能。
“他本可以看着宛城被攻陷,何必多此一举,冒险和张仲符一战。”
“若为苦肉之计,诱敌深入,直取襄阳。”
“他临走时,将私印交付给我,让我可调荆州之兵,也默许我可借上庸之兵……他早早在襄阳做好了布防,甚至连南郡的安危都考虑到了。”
“……”胡意之沉默了一瞬,细细思量着灵徽的话。
“此番他遇险,哪怕退避到穰县,也只吩咐襄阳守军不可轻动。”
“如此……”胡意之听完这句话,叹息道,“或许其中确实有什么误会。可惜,我已将他射伤,若他真得有个好歹,我岂非成了罪人。”
灵徽摇头,宽慰道:“冤枉与否,我们一试便知。阿叔,若真得只是误会,我们还有挽救的机会。新野乃要地,也是南下襄阳必经之处。只要大军可来此暂避,从长计议,倒是可以与张仲符周旋。”
灵徽示意胡意之附耳过去,轻声说着自己的想法。胡意之神色慢慢凝重起来,到最后点了点头,同意了她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