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永新为了不辜负淑贞,不辜负远在岭南的父母,学习非常用功。淑贞平日无事经常去绿怡轩。永新遇到疑难问题,她往往都能解答出来。
永新学累了,两人或在柳荫下弹琴,或在兰亭里下棋,或者一起坐在荷塘边观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看蝴蝶蜻蜓在花间自由飞舞;或者躺在草地上欣赏千姿百态的浮云,聆听大自然的一切美妙声音……。
淑贞闭着眼睛,静静聆听自然万物发出的各种声音,不知不觉沉醉其中。永新见她躺着不言语,以为她有了困意,便说道:“妹妹,如此美景倘若有箫声相伴便锦上添花了,你且躺着,我回房间去取箫。”说着,站起来要走。淑贞微微睁开眼睛,道:“哥哥读《庄子》,岂不闻人籁不及地籁,地籁不及天籁的道理。”
永新停住了脚步,坐到淑贞跟前,笑道:“妹妹说得对,是我辜负了大自然的天籁之音。”说完和淑贞并排躺着,一起静听天籁之音。
淑贞似想起了什么,问道:“世人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娘也总在耳畔边叮咛,哥哥也这样认为吗?”
不待永新回答,淑贞又补充道:“我想听真话。”
永新想了想,说道:“我不敢说这句话不对,但我想说那些青史留名的女子大多是因为才华横溢。巾帼不让须眉,远有卓文君、班婕妤、蔡文姬、谢道韫……;近有鱼玄机、薛涛……;就连本朝也有易安居士和魏夫人,因才华而被人所称道!”
淑贞叹道:“这些女人确实了不起,但我最喜欢最羡慕谢道韫——喜欢她的直爽洒脱,羡慕她因才华横溢而光芒四射。同样腹有诗书,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待遇却相差悬殊,可能就是命吧!”
永新深知,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扼杀了多少闺阁中才华横溢的女子!
他怕淑贞感伤,说道:“虽说还没到采莲的时候,但荷塘深处的藕花榭中早已是一片碧绿的海洋了,我们乘着小船去游玩如何?”
淑贞转悲为喜,永新见她高兴,忙起身,也将淑贞扶起来,然后走到荷塘边,解开一叶小舟,扶着淑贞跳到船上,自己紧随其后也跳了上去,轻轻划着桨。这一叶小舟,穿梭在荷花之间,甚有情趣。淡淡的荷花清香包围在这片天地之间。一阵微风过处,碧波淼淼,湖水四处泛起华美柔缓的波縠,而荷叶袅娜翩跹,在一片绿波荡漾中更加摇曳生姿,让人陶醉其间。
永新说道:“妹妹平日里诗写得好,此景此情想必腹中又有好诗了。”
淑贞一边用手轻轻遮挡着炎炎烈日,一边望着荷花出神,半晌方出声朗诵道:
暑气炎炎正若焚,荷花于此见天真。香房馥郁随风拆,笑脸妖娆映水新。间叶浅深殷似点,满地繁媚丽于春。年年占得余芳在,几见当时步步人。
永新赞道:好一个“荷花于此见天真”,古人评价荷花时赞的都是荷花的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妹妹却别出心裁。
淑贞微微一笑:“《离骚》里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之句,后人多以此诟病屈原的女人态,其实,莫不如说是屈原的天真,而这副天真和荷花是有相似之处的。再者,诗人是需要一些天真的,这样才能写出真性情的诗句,倘若是奸猾狡诈之人,写出的诗即便是天真也难免有矫揉造作之嫌。”
永新沉思片刻,“若要论起天真,恐怕李后主堪称千古天真第一人!”
淑贞点点头:“李后主的词句句发自肺腑,字字看来皆是血。”
永新徐徐划动船桨,一直绕过一片片的荷花丛,小船驶到了藕花深处,放眼望去,当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淑贞正沉浸在这片绿色的海洋里,忽然远处隐隐传来清脆悦耳的歌声,似是从遥远的天边漫过来,声音虽低,但每个字听得都很真切。永新和淑贞被舒缓悠扬的歌声吸引,不在言语,只是仔细地谛听: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娼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少女的歌声越来越低,越来越细,直至完全消失在茫茫的苍穹之中,歌声里流露出来的满腹惆怅与凄凉之情却弥漫在整个湖中,久久不散。就连那荷叶与荷花也静静地岿然不动,似乎被一层淡淡的哀愁所笼罩……
永新向歌声传来的方向望去,茫茫然什么也看不见。他知道,朱府的院墙隔断了他们和少女的距离。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心境完全不同,他对这个少女充满了无限的同情。他希望她的情郎能够早点儿回来,不要让这个痴情的少女再饱受相思之苦了。想到这里,永新叹道:“想不到有人竟然和我们一样,没到采莲的季节便来采莲,只是目的不同罢了。我们来赏花,乘兴而来,兴尽而归,自得乐趣,而她是来抒发离愁的。”
淑贞道:“王勃的这首《采莲曲》,本来抒发的就是采莲少女的相思之情,让人感伤,经这少女一唱,更让人心碎了。我最喜欢‘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两句。”说完,双手捧着荷塘里清澈碧绿的水,轻轻地洒向那碧绿的荷叶,紧接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珠便骨碌碌地从荷叶上滑落,一滴滴地滴到水里,平静的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发出滴答答清脆的响声,打破了这静静的沉寂。
过不了多久永新就要参加科考了,等待她的将是离别,甚至还有骨子里莫名地对未来的不安和迷茫。“哥哥现在是团圆之喜,哪能体会少女的离别之悲!等哥哥走后,恐怕我就成了这个少女,唱得恐怕便是《西洲曲》了。”
永新安慰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妹妹不必感伤,我心中有妹妹,妹妹心中有我,即使相距万水千山,也像在身边一样。两个相爱的人不怕身体的距离远,只怕心与心的距离远。”
淑贞听着永新真挚的话,看着永新诚恳的眼神,半晌方说道:“放心。”
这简短的“放心”二字所蕴含的感情,永新自然有深刻的体会。他望着淑贞,忽然伸出手轻轻搂着淑贞的腰,吻着淑贞的额头,一股淡淡的芳香让他有些陶醉,淑贞的心在腔子里砰砰砰跳个不停。这一叶小舟承载着他们所有的幸福……
永新为了不辜负淑贞,不辜负远在岭南的父母,学习非常用功。淑贞平日无事经常去绿怡轩。永新遇到疑难问题,她往往都能解答出来。
永新学累了,两人或在柳荫下弹琴,或在兰亭里下棋,或者一起坐在荷塘边观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看蝴蝶蜻蜓在花间自由飞舞;或者躺在草地上欣赏千姿百态的浮云,聆听大自然的一切美妙声音……。
淑贞闭着眼睛,静静聆听自然万物发出的各种声音,不知不觉沉醉其中。永新见她躺着不言语,以为她有了困意,便说道:“妹妹,如此美景倘若有箫声相伴便锦上添花了,你且躺着,我回房间去取箫。”说着,站起来要走。淑贞微微睁开眼睛,道:“哥哥读《庄子》,岂不闻人籁不及地籁,地籁不及天籁的道理。”
永新停住了脚步,坐到淑贞跟前,笑道:“妹妹说得对,是我辜负了大自然的天籁之音。”说完和淑贞并排躺着,一起静听天籁之音。
淑贞似想起了什么,问道:“世人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娘也总在耳畔边叮咛,哥哥也这样认为吗?”
不待永新回答,淑贞又补充道:“我想听真话。”
永新想了想,说道:“我不敢说这句话不对,但我想说那些青史留名的女子大多是因为才华横溢。巾帼不让须眉,远有卓文君、班婕妤、蔡文姬、谢道韫……;近有鱼玄机、薛涛……;就连本朝也有易安居士和魏夫人,因才华而被人所称道!”
淑贞叹道:“这些女人确实了不起,但我最喜欢最羡慕谢道韫——喜欢她的直爽洒脱,羡慕她因才华横溢而光芒四射。同样腹有诗书,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待遇却相差悬殊,可能就是命吧!”
永新深知,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扼杀了多少闺阁中才华横溢的女子!
他怕淑贞感伤,说道:“虽说还没到采莲的时候,但荷塘深处的藕花榭中早已是一片碧绿的海洋了,我们乘着小船去游玩如何?”
淑贞转悲为喜,永新见她高兴,忙起身,也将淑贞扶起来,然后走到荷塘边,解开一叶小舟,扶着淑贞跳到船上,自己紧随其后也跳了上去,轻轻划着桨。这一叶小舟,穿梭在荷花之间,甚有情趣。淡淡的荷花清香包围在这片天地之间。一阵微风过处,碧波淼淼,湖水四处泛起华美柔缓的波縠,而荷叶袅娜翩跹,在一片绿波荡漾中更加摇曳生姿,让人陶醉其间。
永新说道:“妹妹平日里诗写得好,此景此情想必腹中又有好诗了。”
淑贞一边用手轻轻遮挡着炎炎烈日,一边望着荷花出神,半晌方出声朗诵道:
暑气炎炎正若焚,荷花于此见天真。香房馥郁随风拆,笑脸妖娆映水新。间叶浅深殷似点,满地繁媚丽于春。年年占得余芳在,几见当时步步人。
永新赞道:好一个“荷花于此见天真”,古人评价荷花时赞的都是荷花的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妹妹却别出心裁。
淑贞微微一笑:“《离骚》里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之句,后人多以此诟病屈原的女人态,其实,莫不如说是屈原的天真,而这副天真和荷花是有相似之处的。再者,诗人是需要一些天真的,这样才能写出真性情的诗句,倘若是奸猾狡诈之人,写出的诗即便是天真也难免有矫揉造作之嫌。”
永新沉思片刻,“若要论起天真,恐怕李后主堪称千古天真第一人!”
淑贞点点头:“李后主的词句句发自肺腑,字字看来皆是血。”
永新徐徐划动船桨,一直绕过一片片的荷花丛,小船驶到了藕花深处,放眼望去,当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淑贞正沉浸在这片绿色的海洋里,忽然远处隐隐传来清脆悦耳的歌声,似是从遥远的天边漫过来,声音虽低,但每个字听得都很真切。永新和淑贞被舒缓悠扬的歌声吸引,不在言语,只是仔细地谛听: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娼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少女的歌声越来越低,越来越细,直至完全消失在茫茫的苍穹之中,歌声里流露出来的满腹惆怅与凄凉之情却弥漫在整个湖中,久久不散。就连那荷叶与荷花也静静地岿然不动,似乎被一层淡淡的哀愁所笼罩……
永新向歌声传来的方向望去,茫茫然什么也看不见。他知道,朱府的院墙隔断了他们和少女的距离。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心境完全不同,他对这个少女充满了无限的同情。他希望她的情郎能够早点儿回来,不要让这个痴情的少女再饱受相思之苦了。想到这里,永新叹道:“想不到有人竟然和我们一样,没到采莲的季节便来采莲,只是目的不同罢了。我们来赏花,乘兴而来,兴尽而归,自得乐趣,而她是来抒发离愁的。”
淑贞道:“王勃的这首《采莲曲》,本来抒发的就是采莲少女的相思之情,让人感伤,经这少女一唱,更让人心碎了。我最喜欢‘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两句。”说完,双手捧着荷塘里清澈碧绿的水,轻轻地洒向那碧绿的荷叶,紧接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珠便骨碌碌地从荷叶上滑落,一滴滴地滴到水里,平静的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发出滴答答清脆的响声,打破了这静静的沉寂。
过不了多久永新就要参加科考了,等待她的将是离别,甚至还有骨子里莫名地对未来的不安和迷茫。“哥哥现在是团圆之喜,哪能体会少女的离别之悲!等哥哥走后,恐怕我就成了这个少女,唱得恐怕便是《西洲曲》了。”
永新安慰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妹妹不必感伤,我心中有妹妹,妹妹心中有我,即使相距万水千山,也像在身边一样。两个相爱的人不怕身体的距离远,只怕心与心的距离远。”
淑贞听着永新真挚的话,看着永新诚恳的眼神,半晌方说道:“放心。”
这简短的“放心”二字所蕴含的感情,永新自然有深刻的体会。他望着淑贞,忽然伸出手轻轻搂着淑贞的腰,吻着淑贞的额头,一股淡淡的芳香让他有些陶醉,淑贞的心在腔子里砰砰砰跳个不停。这一叶小舟承载着他们所有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