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姜笑了笑没说话。
“那你博士毕业之后呢?是不是就留在江临不回来了?”林亚菊过了一会儿又问道。
林月姜心里叹了口气,这个,应该就是她今晚要和她谈的重点吧。
“也不一定,三四年后的事情谁说得准呢,可能以后会回来锦大当老师吧。”
“那就好那就好。”林亚菊笑了:“确实离家近些好,小姑娘一个人,跑那么远孤苦伶仃的,也没个人照顾,你回锦城来,离家近能让你爸放心。”
果然又是说这个,林月姜开始烦躁了。
每一次都是这样,三句话离不开小姑娘出去闯荡辛苦。
高中毕业让她去读免费医学,大学毕业让她考回市里当公务员,研究生毕业想让她考锦城公务员,说到底,就是怕她跑远。
林月姜心里只觉得十分讽刺。
无论她飞多远,总归是逃脱不开这个所谓的原生家庭的魔咒。
让你爸放心,别让你爸担心,你爸一个人在家可怜,这些话,林月姜耳朵都听的起茧子了。
可这么多年,无论从那个层面来说,她都没让林父失望过。
大学毕业就拿出几十万给他盖了新房子,给他买保险,定时带他去体检,假期带他出去玩,节假日转账,学费都没和他要,有困难了从来不找他,这已经是她这个靠自己摸爬滚打长大的孩子,能给的全部了。
要她为了所谓的亲情留在家乡整一副温情的场面出来,她实在是做不到。
见林月姜不接话,林亚菊尴尬地笑了笑:“芸芸啊,你也别怪你爸,他这么多年,也怪可怜的,你们总归是父女,哪能一直别扭着呢。”
林月姜眉头皱的更紧了。
她最讨厌有人莫名其妙开始揣摩她的心思,还自以为揣摩对了。
她没和林父别扭,也没怪林父,她就是,单纯的和他亲近不起来。
一个把九岁的女儿一个人扔在家里,自己去外地和另一个女人养她的三个孩子,也从未付出过任何关爱的父亲,林月姜自问,她确实没办法和他亲近起来。
林月姜出生在一个又贫穷,又吵闹的家庭。
好吧其实一开始也不算贫穷,只是吵闹,可是吵闹伴随的,就是砸东西,发疯,欠债,尖叫,慢慢的,原本村里中上的家庭,成功成为了最穷的那家。
林月姜有记忆以来,那个家就没有太平过,永远都是鸡飞狗跳的,那个被她称呼为妈妈的女人,好似永远都有着用不完的精力。
她发疯,上吊,吃药,装鬼上身,打骂孩子,砸东西,拿菜刀乱砍……
而那个被她称为爸爸的男人呢,逃跑,装睡,说着没钱却在零几年就给自己买一千多的手机,带小三回家里睡觉……
林月姜的童年,就是无数个第二天六点半要起床去上学,可是半夜一点半家里还充斥着鬼叫的夜晚拼凑而成的。
幸好她九岁那年,他们终于结束了互相折磨的日子,离婚了。
是的,她用幸好来形容这段关系的终止,即使这对夫妻是整个村子里,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对离婚的,是被人戳着脊梁骨说闲话的。
可这段关系终止,对她这个小孩子来说,既是好事,又是坏事。
好事是指:那段时间里,詹婷的情绪忽然稳定了很多,也不打骂她了,不逼她干活了,甚至经常盯着她发呆,眼神里少有的出现了几丝那种名为母爱的情感。
林父也不无视她了,会经常抱着她说话,给她买糖吃。
坏事则是:在两人签署离婚协议的当天下午,詹婷上了另一个男人的摩托车后座,把她留在了林家,而半个月后,林父也去了外地,说是打工,其实是和另一个有三个孩子的女人,组成了形式上的家庭。
她一个九岁的孩子,被扔在了破败的土房子里,白天去亲戚家里吃饭,晚上回家一个人睡觉。
对她来说最痛苦的记忆,是某天放学回家,她唯一的伙伴,那条名叫“毛毛”的小白狗,不见了……
林亚菊是在林亚菊五年级下册的时候出现的。
那时候,她已经成为了一个满口蛀牙,弯腰驼背,浑身又脏又臭,跟乞丐一样被班上同学嫌弃的自卑怪了。
林亚菊把林月姜接到她任教的小学读书,林月姜人聪明,成绩一直是第一,可那浑身的坏毛病,改了很久才稍微改正了些。
她这样又自卑又尖锐,不会说话且内心阴暗,除了聪明一无是处的孩子,事实证明是不招人喜欢的。
整个家里,除了林亚菊对她有些耐心外,没一个人喜欢她,到了该上初中的年纪,他们把她送到了县里的高中,林月姜正式开启了住宿生活。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她的生活里就真的只剩她一个人了。
林亚菊会定时给她一些生活费,但到底只是亲戚,她不可能让林月姜过得有多富裕,也就是勉强能温饱的水平。
虽然因为性格问题遭遇过校园霸凌,但林月姜最终还是平安初中毕业了,并且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
进了这个高中,就基本是一只脚踏进了名校的大门,也就是这个时候,林父突然和她演起了父慈女孝,当然,是嘴上说说的那种。
林月姜一直活得浑浑噩噩,也许她的筋,只开了学习那一股,一直到上了高中,她才逐渐从自己的世界里剥离出来,开始认真思考未来。
高一开学那天,林父没给她准备任何行李,乃至于一分钱,就让她两手空空的跟着林亚菊去了学校。
看着林亚菊给她买行李,姑父在旁边一脸嫌恶地看着她,三叔和儿子在背后嘀嘀咕咕地说她坏话,乃至于一千块钱的学费,都还是林亚菊帮她交的,林月姜心里五味杂陈。
在场的所有人中,再也没有人能像她这么卑微了吧?
值得庆幸的是,她因为成绩好,一直被老师重点关注,各种补助,奖学金没少过,这些钱,支撑着她顺利念完了高中,毕业后还有了一小笔存款。
“那你博士毕业之后呢?是不是就留在江临不回来了?”林亚菊过了一会儿又问道。
林月姜心里叹了口气,这个,应该就是她今晚要和她谈的重点吧。
“也不一定,三四年后的事情谁说得准呢,可能以后会回来锦大当老师吧。”
“那就好那就好。”林亚菊笑了:“确实离家近些好,小姑娘一个人,跑那么远孤苦伶仃的,也没个人照顾,你回锦城来,离家近能让你爸放心。”
果然又是说这个,林月姜开始烦躁了。
每一次都是这样,三句话离不开小姑娘出去闯荡辛苦。
高中毕业让她去读免费医学,大学毕业让她考回市里当公务员,研究生毕业想让她考锦城公务员,说到底,就是怕她跑远。
林月姜心里只觉得十分讽刺。
无论她飞多远,总归是逃脱不开这个所谓的原生家庭的魔咒。
让你爸放心,别让你爸担心,你爸一个人在家可怜,这些话,林月姜耳朵都听的起茧子了。
可这么多年,无论从那个层面来说,她都没让林父失望过。
大学毕业就拿出几十万给他盖了新房子,给他买保险,定时带他去体检,假期带他出去玩,节假日转账,学费都没和他要,有困难了从来不找他,这已经是她这个靠自己摸爬滚打长大的孩子,能给的全部了。
要她为了所谓的亲情留在家乡整一副温情的场面出来,她实在是做不到。
见林月姜不接话,林亚菊尴尬地笑了笑:“芸芸啊,你也别怪你爸,他这么多年,也怪可怜的,你们总归是父女,哪能一直别扭着呢。”
林月姜眉头皱的更紧了。
她最讨厌有人莫名其妙开始揣摩她的心思,还自以为揣摩对了。
她没和林父别扭,也没怪林父,她就是,单纯的和他亲近不起来。
一个把九岁的女儿一个人扔在家里,自己去外地和另一个女人养她的三个孩子,也从未付出过任何关爱的父亲,林月姜自问,她确实没办法和他亲近起来。
林月姜出生在一个又贫穷,又吵闹的家庭。
好吧其实一开始也不算贫穷,只是吵闹,可是吵闹伴随的,就是砸东西,发疯,欠债,尖叫,慢慢的,原本村里中上的家庭,成功成为了最穷的那家。
林月姜有记忆以来,那个家就没有太平过,永远都是鸡飞狗跳的,那个被她称呼为妈妈的女人,好似永远都有着用不完的精力。
她发疯,上吊,吃药,装鬼上身,打骂孩子,砸东西,拿菜刀乱砍……
而那个被她称为爸爸的男人呢,逃跑,装睡,说着没钱却在零几年就给自己买一千多的手机,带小三回家里睡觉……
林月姜的童年,就是无数个第二天六点半要起床去上学,可是半夜一点半家里还充斥着鬼叫的夜晚拼凑而成的。
幸好她九岁那年,他们终于结束了互相折磨的日子,离婚了。
是的,她用幸好来形容这段关系的终止,即使这对夫妻是整个村子里,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对离婚的,是被人戳着脊梁骨说闲话的。
可这段关系终止,对她这个小孩子来说,既是好事,又是坏事。
好事是指:那段时间里,詹婷的情绪忽然稳定了很多,也不打骂她了,不逼她干活了,甚至经常盯着她发呆,眼神里少有的出现了几丝那种名为母爱的情感。
林父也不无视她了,会经常抱着她说话,给她买糖吃。
坏事则是:在两人签署离婚协议的当天下午,詹婷上了另一个男人的摩托车后座,把她留在了林家,而半个月后,林父也去了外地,说是打工,其实是和另一个有三个孩子的女人,组成了形式上的家庭。
她一个九岁的孩子,被扔在了破败的土房子里,白天去亲戚家里吃饭,晚上回家一个人睡觉。
对她来说最痛苦的记忆,是某天放学回家,她唯一的伙伴,那条名叫“毛毛”的小白狗,不见了……
林亚菊是在林亚菊五年级下册的时候出现的。
那时候,她已经成为了一个满口蛀牙,弯腰驼背,浑身又脏又臭,跟乞丐一样被班上同学嫌弃的自卑怪了。
林亚菊把林月姜接到她任教的小学读书,林月姜人聪明,成绩一直是第一,可那浑身的坏毛病,改了很久才稍微改正了些。
她这样又自卑又尖锐,不会说话且内心阴暗,除了聪明一无是处的孩子,事实证明是不招人喜欢的。
整个家里,除了林亚菊对她有些耐心外,没一个人喜欢她,到了该上初中的年纪,他们把她送到了县里的高中,林月姜正式开启了住宿生活。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她的生活里就真的只剩她一个人了。
林亚菊会定时给她一些生活费,但到底只是亲戚,她不可能让林月姜过得有多富裕,也就是勉强能温饱的水平。
虽然因为性格问题遭遇过校园霸凌,但林月姜最终还是平安初中毕业了,并且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
进了这个高中,就基本是一只脚踏进了名校的大门,也就是这个时候,林父突然和她演起了父慈女孝,当然,是嘴上说说的那种。
林月姜一直活得浑浑噩噩,也许她的筋,只开了学习那一股,一直到上了高中,她才逐渐从自己的世界里剥离出来,开始认真思考未来。
高一开学那天,林父没给她准备任何行李,乃至于一分钱,就让她两手空空的跟着林亚菊去了学校。
看着林亚菊给她买行李,姑父在旁边一脸嫌恶地看着她,三叔和儿子在背后嘀嘀咕咕地说她坏话,乃至于一千块钱的学费,都还是林亚菊帮她交的,林月姜心里五味杂陈。
在场的所有人中,再也没有人能像她这么卑微了吧?
值得庆幸的是,她因为成绩好,一直被老师重点关注,各种补助,奖学金没少过,这些钱,支撑着她顺利念完了高中,毕业后还有了一小笔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