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孩提时代
白棉,她一点也不白。
小时候的她一直都是一个安静而内敛的孩子,她向往那种奔跑的日子,然而她妈总是教育她,女孩子就该有女孩子的样子。
那时候的她还是一个乖孩子,丝毫不敢违背她妈的意思,小小的个子整天围着她妈转悠,被她妈各种嫌弃。
后来,在她大约七岁的时候,她正在熟睡,却被她妈大声的吼叫声吵醒,她探出头来,看到她妈拿着剪刀在脖子上比划,情绪激动,他爸懦弱的在一旁不知所以。
她害怕极了,可她不敢出声,她的脑海中一直重复着她妈的话,
“离婚!现在就去!
我受够了你,受够了这种生活。我原以为你没钱但只要人老实肯干,日子就能好起来,没想到你变本加厉,你竟然又赌!……”
白棉那个时候还不知道离婚是什么意思意思,当她回过神来,父母早已不见了。
她只能蜷缩成小小的一团,小声的抽噎。她一直都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嚎啕大哭。她不能,因为她不敢,从小她妈对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哭,你再哭看我怎么收拾你……哭是全天下最没有的东西”
后来,她过上了她以前向往的那种生活。
她妈走了,她爸外出打工,她和高龄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不苟言笑,所以她之喜欢和奶奶待在一起,奶奶是那么的亲切。
她和比她大的男孩子一起翻山越林,她从来都不知道还有那么多有趣的地方和好吃的各种野果子。
在盛夏的三伏天里,在远处的田埂上,奔跑着大大小小的小人儿,他们嬉笑打骂,好一派热闹的景象。多年后白棉回想,再也没有第二个那样不知燥热的夏天了。
孤独总是来的那么仓促又暗无声息。在农忙时节,孩子们都被父母逮回家帮忙了,这时候的白棉就只能自己一个人玩耍了。热闹之后的安静,尤为特别。
她茫然无措,她不知道她该往哪里走,她该干什么。小小的她只是觉得自己心里空空的,她突然觉得想妈妈了。
她想帮大人做做农活,可爷爷奶奶干什么都不带她,她只好坐在门口的台阶上,像她奶奶一样,一手托着腮帮子,若有所思的眺望远方。
其实白棉还有一个哥哥,一个被众人称道的哥哥。不幸的是,哥哥在12岁时,意外死亡,这才有了白棉的诞生,她妈,也是在那个时候,精神受到严重打击,从此性格大变,再不见当初的温婉柔和。
总是有各种人以同一种开头来表示感叹,“哎呀,白棉都这么大了,要是你哥还在的话,可就没你咯……”白棉那个时候只是觉得自己心里像是被堵起来一样,闷得慌。她不懂,为什么每个人都要这样说,难道她,是哥哥用生命换来的吗?年幼的白棉似乎过早的思考了人生。
诸多经历造就了白棉日后的性格,敏感而自卑。超出同龄人的早熟与麻木,直到她遇到了他——薛一
中考填写志愿的时候,成绩中等的白棉只能卡线上高中。白棉不愿意呆在这个小县城里,去大城市分又不够,所以白棉报考了一个离家挺远的镇上的一所高中,白棉早早的就想体验一个人拉着行李箱,远走他乡的那种潇洒和自由。
但是当时白棉不知道,自由通常伴随着孤独和无助,遥远的离家距离让白棉迅速自立和成长。
班里其他五分之三的人都将落榜去读职高或者家里有其他关系的,走艺术或者其他曲线救国道路,当时白棉不知道世界上还存在信息差这种东西,也不知道这些当初没读高中的人,最后会空降到一个很好的一本大学,然后考研的考研,出国的出国。
那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小镇,坐落在长江某一支流边上,有一个比不得三峡大坝那么出名的水利工程——一个小型的迷你堤坝,但是它守护了一方百姓安居乐业。往常在上流只能看到浅浅的,露出石头的江水,下流是一个湖,碧波荡漾,周围有人居住,有田有地有竹林,不时炊烟袅袅,桃花源记一般,白棉好几个同学的家就掩映在那竹林深处。不远处有一座新修的桥,白棉到这里2.3个月后便竣工了,后来时常只让过人,不让过车。在桥头东北方向500米处,是一个三岔路口,很久以前那里有一个驿站,快马加鞭,八百里加急,马蹄声哒哒,都是过客,归人何在?
白棉说,她也只是一个过客。
白棉报考的学校是一个初高中合并的学校,朱德题名,历史悠久。学校里有一颗双色桂花树,有金黄和乳白两种不同颜色,随着花期渐长,黄的变成红的,白的变成黄的,红黄相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十分漂亮。白棉最喜欢下过雨的清晨,古朴的整石阶梯上铺满了一地的桂花,像是举行圣神的仪式,伴着凛冽的花香。可惜早自习过后,便是一地残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小时候的她一直都是一个安静而内敛的孩子,她向往那种奔跑的日子,然而她妈总是教育她,女孩子就该有女孩子的样子。
那时候的她还是一个乖孩子,丝毫不敢违背她妈的意思,小小的个子整天围着她妈转悠,被她妈各种嫌弃。
后来,在她大约七岁的时候,她正在熟睡,却被她妈大声的吼叫声吵醒,她探出头来,看到她妈拿着剪刀在脖子上比划,情绪激动,他爸懦弱的在一旁不知所以。
她害怕极了,可她不敢出声,她的脑海中一直重复着她妈的话,
“离婚!现在就去!
我受够了你,受够了这种生活。我原以为你没钱但只要人老实肯干,日子就能好起来,没想到你变本加厉,你竟然又赌!……”
白棉那个时候还不知道离婚是什么意思意思,当她回过神来,父母早已不见了。
她只能蜷缩成小小的一团,小声的抽噎。她一直都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嚎啕大哭。她不能,因为她不敢,从小她妈对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哭,你再哭看我怎么收拾你……哭是全天下最没有的东西”
后来,她过上了她以前向往的那种生活。
她妈走了,她爸外出打工,她和高龄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不苟言笑,所以她之喜欢和奶奶待在一起,奶奶是那么的亲切。
她和比她大的男孩子一起翻山越林,她从来都不知道还有那么多有趣的地方和好吃的各种野果子。
在盛夏的三伏天里,在远处的田埂上,奔跑着大大小小的小人儿,他们嬉笑打骂,好一派热闹的景象。多年后白棉回想,再也没有第二个那样不知燥热的夏天了。
孤独总是来的那么仓促又暗无声息。在农忙时节,孩子们都被父母逮回家帮忙了,这时候的白棉就只能自己一个人玩耍了。热闹之后的安静,尤为特别。
她茫然无措,她不知道她该往哪里走,她该干什么。小小的她只是觉得自己心里空空的,她突然觉得想妈妈了。
她想帮大人做做农活,可爷爷奶奶干什么都不带她,她只好坐在门口的台阶上,像她奶奶一样,一手托着腮帮子,若有所思的眺望远方。
其实白棉还有一个哥哥,一个被众人称道的哥哥。不幸的是,哥哥在12岁时,意外死亡,这才有了白棉的诞生,她妈,也是在那个时候,精神受到严重打击,从此性格大变,再不见当初的温婉柔和。
总是有各种人以同一种开头来表示感叹,“哎呀,白棉都这么大了,要是你哥还在的话,可就没你咯……”白棉那个时候只是觉得自己心里像是被堵起来一样,闷得慌。她不懂,为什么每个人都要这样说,难道她,是哥哥用生命换来的吗?年幼的白棉似乎过早的思考了人生。
诸多经历造就了白棉日后的性格,敏感而自卑。超出同龄人的早熟与麻木,直到她遇到了他——薛一
中考填写志愿的时候,成绩中等的白棉只能卡线上高中。白棉不愿意呆在这个小县城里,去大城市分又不够,所以白棉报考了一个离家挺远的镇上的一所高中,白棉早早的就想体验一个人拉着行李箱,远走他乡的那种潇洒和自由。
但是当时白棉不知道,自由通常伴随着孤独和无助,遥远的离家距离让白棉迅速自立和成长。
班里其他五分之三的人都将落榜去读职高或者家里有其他关系的,走艺术或者其他曲线救国道路,当时白棉不知道世界上还存在信息差这种东西,也不知道这些当初没读高中的人,最后会空降到一个很好的一本大学,然后考研的考研,出国的出国。
那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小镇,坐落在长江某一支流边上,有一个比不得三峡大坝那么出名的水利工程——一个小型的迷你堤坝,但是它守护了一方百姓安居乐业。往常在上流只能看到浅浅的,露出石头的江水,下流是一个湖,碧波荡漾,周围有人居住,有田有地有竹林,不时炊烟袅袅,桃花源记一般,白棉好几个同学的家就掩映在那竹林深处。不远处有一座新修的桥,白棉到这里2.3个月后便竣工了,后来时常只让过人,不让过车。在桥头东北方向500米处,是一个三岔路口,很久以前那里有一个驿站,快马加鞭,八百里加急,马蹄声哒哒,都是过客,归人何在?
白棉说,她也只是一个过客。
白棉报考的学校是一个初高中合并的学校,朱德题名,历史悠久。学校里有一颗双色桂花树,有金黄和乳白两种不同颜色,随着花期渐长,黄的变成红的,白的变成黄的,红黄相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十分漂亮。白棉最喜欢下过雨的清晨,古朴的整石阶梯上铺满了一地的桂花,像是举行圣神的仪式,伴着凛冽的花香。可惜早自习过后,便是一地残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