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桃抬眼望去,原来是一家卖吃的摊子,黑底白字,写着大大的“面”字的幌子随风摆动,而且这摊子前的两张小方桌四面都坐了人,除了坐着吃的还有不少人正排着队。哦吼?汪桃摸摸自己的下巴,看来这个面摊是有点子东西在的。
“娘子,咱们去看看吗?”李清问道。
汪桃心里还是挺高兴的,终于可以尝尝古代小吃摊啦,这么多人排队,应该是不错,“去!我想去尝尝。”
李清温和一笑:“走吧。”
吃面的人吃得很快,汪桃他们排队的功夫就已经有三个人吃完离去了。除了在摊子吃的也还有附近的居民来买,他们都是自己带了碗来,摊主做好放到他们自带的碗里,那些居民也就慢慢端着碗进了巷子。
队伍行进的很快,还有三四个人就到汪桃她们了。
汪桃伸头去看,摊主夫妻俩应当也是专门练过的,只见先由女人揪面剂子,专业的仿佛心中有称一样,每一个面剂子就是一份面,不多不少。揪好的面剂子再由力气大的男人揉两三遍,再擀平,切成面条,下到煮面用的小罐子里。这时,女人已经揪完了面剂子,就看着瓦罐里的面,时不时地伸筷子搅一搅,面好捞出,女人再往面里撒上一点葱花,递给等着的客人。
汪桃:哇——这是瓦罐面?开始期待了……
很快就到了汪桃他们,女摊主脸盘圆圆的,看起来很和善,笑眯眯开口:“这位娘子要几份?”
汪桃:“面都是一样的吗?”
“咱们一共是两种,面剂子都是一样的,都二两重,一种会额外加个鸡蛋,是10个铜板,一种是不加鸡蛋的,只要7个铜板。”
汪桃看向身侧的李清和李丰,“我吃一份不加鸡蛋的,相公你和李丰要几份?各来两份?”
李清和李丰都摇头,这刚吃了没多久,吃不下两份面了,“娘子,我来一份就行,我不加鸡蛋。”
李丰也跟着说道:“太太,我和老爷一样。”
“那好,劳烦来三份不加鸡蛋的吧,我们想在这吃,还能有地儿坐吗?”汪桃对着摊主说道。
女摊主:“好嘞,这桌的几位马上就吃完了,你们要不等一下?”见汪桃点头同意,就开始揪面了。
汪桃:“您这手跟称似的,真厉害!您应该练过许多年吧?”
女摊主笑笑:“害,说的是呢,我这就是做的多了,手熟了,毕竟我们家卖了好些年面了,从我公婆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
“原来是这样啊。”汪桃点点头。
李清看那桌人已经吃完了,带着汪桃坐下了,李丰坐到了李清另一侧。
女摊主拿着块抹布过来,手脚麻利地收了碗筷,又擦了桌子,“马上就得了,你们都要葱吗?”
“都要。”汪桃回道。
“好嘞!”
女摊主把三碗面依次端来,说道:“咱家可以免费加汤,要是加汤,你们就说嗷。”
汪桃拿起筷子,开始吃面。说实话,在吃之前,她还是怀了挺大的期待,但是尝了这一口,她就发现这跟自己预先想的瓦罐面不一样,这就是一碗普普通通的面条。哦,除了面条本身不错,很韧很滑,这面做的确实挺好的。
李清和李丰也觉得不如家里的好吃,但是在外面,尤其是这可是花了银子了,就肯定是不能浪费。三个人都呼噜噜吃了起来。
吃完,汪桃问道:“老板娘,生的面条你们卖不卖?我想买十份没做好的,也带回家给家里人尝尝。”
女摊主还没有说话,男摊主说道:“生的?倒是也行,但是我们没有这么卖过,没有合适的家伙式儿给你们装面条啊……你们有带啥家伙式儿吗?”说罢,就抬起手肘蹭了蹭耳朵。
汪桃看向李清,李清看向李丰,李丰回看向汪桃。
汪桃:……行吧。
“这附近有卖油纸什么的吗?用油纸装成吗?”汪桃问道。
女摊主指着前面不远的地方:“油纸倒是行,那边儿那家就卖,卖的也不贵,你们就说卖面的苏娘子说的,让她给你们便宜点儿。”
“好!李丰,那你去买吧,我和太太在这等着你。”李清说道。
李丰拿起手帕擦擦嘴,就去了。
女摊主含笑问道:“大妹子,这是你家兄弟吗?不知道他娶媳妇了吗?”
啊?汪桃惊讶,摊主该不会是想给李丰介绍媳妇吧?“是我家的,没有媳妇呢,你看他显得年纪大,但是他离十八还有两年呢。”
“害,这不是也不小了吗?可以先定下,我之前就见过这这伙子,觉得挺不错的,一看就是个老实能干的。我家妹子跟他差不多大,你们家谁能当家啊?咱们可以商量商量,你们这两天有空吗?”汪桃看着女摊主,懵了,这怎么说着说着好像就要上门了商定了。
幸好这时李丰买了油纸回来了,汪桃赶忙说道:“老板,我家的那十份面做好了吗?”
男摊主接过李丰递过去的油纸,把擀好的面条一份一份地装好,再递了回去。
汪桃:“老板娘,这是七十个铜板,你数数。”
女摊主接了过去,爽朗一笑,“没事儿,不用数了,妹子,你们是哪个村的?我们是刘家村的。以后要是喜欢,可以去刘家村找我们。”
看来这摊主还是没有死心啊。汪桃:“我们是温家村的。”
“温家村啊?挺好挺好。”女摊主自说自话。
“老板娘,那我们走了哈,还有不少要买的东西呢。”汪桃带着李清和李丰迅速走了。
“诶……那行,有空来玩啊,妹子。”女摊主喊道。
走远了,李丰跟在后面,挠挠头,李清问道:“怎么了?”
李丰不解地问道:“老爷,我刚刚有啥做的不对吗?我刚刚从那个摊主手里接面条的时候,看见他上下打量我。”
汪桃和李清都笑了起来,看来刚刚苏娘子说的妹子是小姑子啊。
汪桃:“李丰,刚刚苏娘子你认识吗?”
李丰好好想了想,不确定道:“我应该是不认识吧?没什么印象了。”
“那个苏娘子想把她婆家的妹子介绍给你,李丰,你咋想的?她们问了咱家在哪,应该会来村里。”李清说道。
李丰:“啊?”他有点儿不敢相信,和老爷在一块儿呢,居然有人打听他?
汪桃:“李丰也可以考虑考虑这事儿了,你要是愿意的话,可以先定下来,过两年再成婚。”
李丰吓得连连摇头,“不不不,太太,还是算了吧……”
“啊?为什么啊?”汪桃问道。
李丰支支吾吾,“没什么。”
李清拍拍他的肩膀:“你放心,你本来就不是签了卖身契的下人,你要是想成婚了,我们也不拦你。”
“这倒不是……”李丰说道。
“那你怎么想的?”汪桃好奇问,她倒不是催李丰成婚或是啥的,毕竟在她看来,李丰的年纪实在是挺小的,但是在古代,他这个年纪也不算是小了。
李清怀疑道:“你不会是要求高吧?”
“没有没有,老爷,太太,我就是想找一个做饭好吃的媳妇。”李丰越说越小声。他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哈哈……咳咳,那就再说吧,要是苏娘子去了,可以问问。”李清笑了两声,自从娘子嫁过来,他们家的饭菜水准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平了,这一般的饭怕是李丰也不会喜欢。嘿,这小子,以后娶媳妇可是难了。“李丰,要不这样吧,我有个法子,不管你以后娶个做饭好不好吃的娘子,都能吃到好吃的。”
李丰急切地问道:“老爷,什么法子啊?”
“你自己跟太太学做菜呗,等以后阿圆和阿满跟太太学做菜的时候,你也跟着一块走,以后你自己动手,还能做给你娘子吃。”李清越说越觉得可行,忽然转过头,“娘子,我也跟你学学吧?学几个大菜,以后只要做那道菜,就让我做。”
汪桃:“……行啊,那就学吧。”想表现的男人,她是不会拒绝的。
李清:“行,那我想学锅包肉,还有……”
“可以,可以,好了,先别说这个了,快买东西吧。”这怎么还越说越远了,大家的发散思维挺好。
“好!”
有两个可以帮忙拎包的人,汪桃就放心大胆地开启了买买买模式了。
买了一波东西,送去了牛车那里,让李丰看着,汪桃又和李清去木匠那儿谈好了定制餐具的事情,一下子定了三十套。
汪桃本来想订一百套或者五十套的,但是仔细想想,村里怕是也没有那么多人吃,还是稳妥点儿吧。定三十套以后还能给学生们用,要是太多了也闲置。
从木匠店里出来,汪桃又和李清逛了逛主街上的店铺,到点心铺子买了几包点心,看到路边儿有人转悠着卖糖葫芦,又把整个葫芦架都买了下来。
在牛车上等人的李丰终于看见他家老爷和太太,好家伙!太太这是买了多少东西啊?好吓人!
李丰赶紧迎了上去,从汪桃手里接过好些扎紧的油纸,又从李清手里接过不知道是什么的油纸包,还有一个糖葫芦的架子,这倒是不怎么好放了。
李清又接了过去,“还是我拿着吧,你赶车。娘子,快上来吧。”伸手拉了汪桃一把。
“来了。”汪桃把手里的荷包栓好,一拍脑袋说道:“哎呀,差点儿忘了,我还得去看永年呢。”
李清一怔:“我也给忘了。”说玩就又下了牛车,小舅子还是得去看的。
“李丰,你在这儿等会儿我们,我们去去就来。”李清说道。
李丰:“好……”看老爷太太刚刚大包小包的回来,还以为已经去看过舅家老爷了。
“娘子,咱们去看看吗?”李清问道。
汪桃心里还是挺高兴的,终于可以尝尝古代小吃摊啦,这么多人排队,应该是不错,“去!我想去尝尝。”
李清温和一笑:“走吧。”
吃面的人吃得很快,汪桃他们排队的功夫就已经有三个人吃完离去了。除了在摊子吃的也还有附近的居民来买,他们都是自己带了碗来,摊主做好放到他们自带的碗里,那些居民也就慢慢端着碗进了巷子。
队伍行进的很快,还有三四个人就到汪桃她们了。
汪桃伸头去看,摊主夫妻俩应当也是专门练过的,只见先由女人揪面剂子,专业的仿佛心中有称一样,每一个面剂子就是一份面,不多不少。揪好的面剂子再由力气大的男人揉两三遍,再擀平,切成面条,下到煮面用的小罐子里。这时,女人已经揪完了面剂子,就看着瓦罐里的面,时不时地伸筷子搅一搅,面好捞出,女人再往面里撒上一点葱花,递给等着的客人。
汪桃:哇——这是瓦罐面?开始期待了……
很快就到了汪桃他们,女摊主脸盘圆圆的,看起来很和善,笑眯眯开口:“这位娘子要几份?”
汪桃:“面都是一样的吗?”
“咱们一共是两种,面剂子都是一样的,都二两重,一种会额外加个鸡蛋,是10个铜板,一种是不加鸡蛋的,只要7个铜板。”
汪桃看向身侧的李清和李丰,“我吃一份不加鸡蛋的,相公你和李丰要几份?各来两份?”
李清和李丰都摇头,这刚吃了没多久,吃不下两份面了,“娘子,我来一份就行,我不加鸡蛋。”
李丰也跟着说道:“太太,我和老爷一样。”
“那好,劳烦来三份不加鸡蛋的吧,我们想在这吃,还能有地儿坐吗?”汪桃对着摊主说道。
女摊主:“好嘞,这桌的几位马上就吃完了,你们要不等一下?”见汪桃点头同意,就开始揪面了。
汪桃:“您这手跟称似的,真厉害!您应该练过许多年吧?”
女摊主笑笑:“害,说的是呢,我这就是做的多了,手熟了,毕竟我们家卖了好些年面了,从我公婆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
“原来是这样啊。”汪桃点点头。
李清看那桌人已经吃完了,带着汪桃坐下了,李丰坐到了李清另一侧。
女摊主拿着块抹布过来,手脚麻利地收了碗筷,又擦了桌子,“马上就得了,你们都要葱吗?”
“都要。”汪桃回道。
“好嘞!”
女摊主把三碗面依次端来,说道:“咱家可以免费加汤,要是加汤,你们就说嗷。”
汪桃拿起筷子,开始吃面。说实话,在吃之前,她还是怀了挺大的期待,但是尝了这一口,她就发现这跟自己预先想的瓦罐面不一样,这就是一碗普普通通的面条。哦,除了面条本身不错,很韧很滑,这面做的确实挺好的。
李清和李丰也觉得不如家里的好吃,但是在外面,尤其是这可是花了银子了,就肯定是不能浪费。三个人都呼噜噜吃了起来。
吃完,汪桃问道:“老板娘,生的面条你们卖不卖?我想买十份没做好的,也带回家给家里人尝尝。”
女摊主还没有说话,男摊主说道:“生的?倒是也行,但是我们没有这么卖过,没有合适的家伙式儿给你们装面条啊……你们有带啥家伙式儿吗?”说罢,就抬起手肘蹭了蹭耳朵。
汪桃看向李清,李清看向李丰,李丰回看向汪桃。
汪桃:……行吧。
“这附近有卖油纸什么的吗?用油纸装成吗?”汪桃问道。
女摊主指着前面不远的地方:“油纸倒是行,那边儿那家就卖,卖的也不贵,你们就说卖面的苏娘子说的,让她给你们便宜点儿。”
“好!李丰,那你去买吧,我和太太在这等着你。”李清说道。
李丰拿起手帕擦擦嘴,就去了。
女摊主含笑问道:“大妹子,这是你家兄弟吗?不知道他娶媳妇了吗?”
啊?汪桃惊讶,摊主该不会是想给李丰介绍媳妇吧?“是我家的,没有媳妇呢,你看他显得年纪大,但是他离十八还有两年呢。”
“害,这不是也不小了吗?可以先定下,我之前就见过这这伙子,觉得挺不错的,一看就是个老实能干的。我家妹子跟他差不多大,你们家谁能当家啊?咱们可以商量商量,你们这两天有空吗?”汪桃看着女摊主,懵了,这怎么说着说着好像就要上门了商定了。
幸好这时李丰买了油纸回来了,汪桃赶忙说道:“老板,我家的那十份面做好了吗?”
男摊主接过李丰递过去的油纸,把擀好的面条一份一份地装好,再递了回去。
汪桃:“老板娘,这是七十个铜板,你数数。”
女摊主接了过去,爽朗一笑,“没事儿,不用数了,妹子,你们是哪个村的?我们是刘家村的。以后要是喜欢,可以去刘家村找我们。”
看来这摊主还是没有死心啊。汪桃:“我们是温家村的。”
“温家村啊?挺好挺好。”女摊主自说自话。
“老板娘,那我们走了哈,还有不少要买的东西呢。”汪桃带着李清和李丰迅速走了。
“诶……那行,有空来玩啊,妹子。”女摊主喊道。
走远了,李丰跟在后面,挠挠头,李清问道:“怎么了?”
李丰不解地问道:“老爷,我刚刚有啥做的不对吗?我刚刚从那个摊主手里接面条的时候,看见他上下打量我。”
汪桃和李清都笑了起来,看来刚刚苏娘子说的妹子是小姑子啊。
汪桃:“李丰,刚刚苏娘子你认识吗?”
李丰好好想了想,不确定道:“我应该是不认识吧?没什么印象了。”
“那个苏娘子想把她婆家的妹子介绍给你,李丰,你咋想的?她们问了咱家在哪,应该会来村里。”李清说道。
李丰:“啊?”他有点儿不敢相信,和老爷在一块儿呢,居然有人打听他?
汪桃:“李丰也可以考虑考虑这事儿了,你要是愿意的话,可以先定下来,过两年再成婚。”
李丰吓得连连摇头,“不不不,太太,还是算了吧……”
“啊?为什么啊?”汪桃问道。
李丰支支吾吾,“没什么。”
李清拍拍他的肩膀:“你放心,你本来就不是签了卖身契的下人,你要是想成婚了,我们也不拦你。”
“这倒不是……”李丰说道。
“那你怎么想的?”汪桃好奇问,她倒不是催李丰成婚或是啥的,毕竟在她看来,李丰的年纪实在是挺小的,但是在古代,他这个年纪也不算是小了。
李清怀疑道:“你不会是要求高吧?”
“没有没有,老爷,太太,我就是想找一个做饭好吃的媳妇。”李丰越说越小声。他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哈哈……咳咳,那就再说吧,要是苏娘子去了,可以问问。”李清笑了两声,自从娘子嫁过来,他们家的饭菜水准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平了,这一般的饭怕是李丰也不会喜欢。嘿,这小子,以后娶媳妇可是难了。“李丰,要不这样吧,我有个法子,不管你以后娶个做饭好不好吃的娘子,都能吃到好吃的。”
李丰急切地问道:“老爷,什么法子啊?”
“你自己跟太太学做菜呗,等以后阿圆和阿满跟太太学做菜的时候,你也跟着一块走,以后你自己动手,还能做给你娘子吃。”李清越说越觉得可行,忽然转过头,“娘子,我也跟你学学吧?学几个大菜,以后只要做那道菜,就让我做。”
汪桃:“……行啊,那就学吧。”想表现的男人,她是不会拒绝的。
李清:“行,那我想学锅包肉,还有……”
“可以,可以,好了,先别说这个了,快买东西吧。”这怎么还越说越远了,大家的发散思维挺好。
“好!”
有两个可以帮忙拎包的人,汪桃就放心大胆地开启了买买买模式了。
买了一波东西,送去了牛车那里,让李丰看着,汪桃又和李清去木匠那儿谈好了定制餐具的事情,一下子定了三十套。
汪桃本来想订一百套或者五十套的,但是仔细想想,村里怕是也没有那么多人吃,还是稳妥点儿吧。定三十套以后还能给学生们用,要是太多了也闲置。
从木匠店里出来,汪桃又和李清逛了逛主街上的店铺,到点心铺子买了几包点心,看到路边儿有人转悠着卖糖葫芦,又把整个葫芦架都买了下来。
在牛车上等人的李丰终于看见他家老爷和太太,好家伙!太太这是买了多少东西啊?好吓人!
李丰赶紧迎了上去,从汪桃手里接过好些扎紧的油纸,又从李清手里接过不知道是什么的油纸包,还有一个糖葫芦的架子,这倒是不怎么好放了。
李清又接了过去,“还是我拿着吧,你赶车。娘子,快上来吧。”伸手拉了汪桃一把。
“来了。”汪桃把手里的荷包栓好,一拍脑袋说道:“哎呀,差点儿忘了,我还得去看永年呢。”
李清一怔:“我也给忘了。”说玩就又下了牛车,小舅子还是得去看的。
“李丰,你在这儿等会儿我们,我们去去就来。”李清说道。
李丰:“好……”看老爷太太刚刚大包小包的回来,还以为已经去看过舅家老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