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生堂中,李瑄与陈藏器、王冰交谈过后,又亲自来到广场上,召见一众学生。

    李瑄的言语如一盏明灯,亲自为他们指明方向。

    他提倡医德,鼓励学生们深入研究药理与医理,希望他们永无止境地去探索。

    他提出“酒精”的概念,以蒸馏酒的方式,不断地去分离、提纯,做到这个时代极致的酒精。

    酒精对医学的作用,不言而喻。

    他以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这些古代神医举例,通过他们的特长,阐述医学的博大精深。

    如华佗的外科手术,绝对有可行性。

    医者克服疑难杂症,不能闭门造车,需要交流病理。

    济生堂中,不要想着藏着掖着,老师要对学生倾囊相授。

    有朝一日,学生成为大医,老师也无上光荣。

    最后,李瑄着重描述大医的概念,使大医深入人心。

    并当场授与陈藏器大医的称号,封宜君县侯,表彰他的贡献。

    将来还会送上代表大医的玉葫芦。

    医者封侯,古今未有。

    悬壶济世,医人无数;编著《本草拾遗》十卷,加上为济生堂呕心沥血十余年。

    陈藏器当得起大医称号。

    汉人对官爵念想根深蒂固,自古名医,没有几个不当官,且不想当官的。

    只要让医者看到封侯的动力,他们一定能对医术产生突破。

    科技上、天文地理、数学上,也会如此。

    至于王冰还年轻,学术上和贡献上还不足。

    历史上王冰活了九十多岁。

    这个时代,能活九十岁不得了,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岁数。

    李瑄觉得王冰钻研养生之术真有门道,在合理之内,李瑄会向他请教一番。

    学生们专心致志地听从至尊的每一个字,又见证大医陈藏器封侯,他们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奋斗的种子,已在心中种下。

    翌日,李瑄从济生堂离开,陈藏器和王冰带着所有的学生送李瑄。

    身为天子的李瑄,向学生们挥了挥手,登上龙辇。

    学子们无不眼眶湿润,他们能感受到至尊的期望。

    这是真正的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不详,是为天下王。

    ……

    离开济生堂,李瑄从长安城北绕过去,到达咸阳。

    他先是前往咸阳的慈幼堂中。

    至尊驾临这种不祥之地,使慈幼堂的小吏猝不及防。

    咸阳的慈幼堂,管理者不过是流外官,他哪敢想面前的男子是当今圣上?

    他陪伴李瑄,观看慈幼堂。

    慈幼堂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周围乡里的妇人。

    李瑄看到慈幼堂的孩童,有先天残疾的,也有身体健全的遗孤。

    说句残酷的话,一个慈幼堂,不一定够一县使用。

    好在咸阳属于较为富裕的县,遗弃婴儿的并不多。

    “快……来拜见至尊。”

    慈幼堂的堂主王青山将孤儿聚集在一起,这是出于礼仪。

    在房屋中,还有一些婴儿,或年纪小的,依稀能听到隔窗传来的啼声。

    “在这里,无有皇帝!”

    李瑄轻斥王青山一声。

    看一众小儿小女,最大也不过和他的儿女一样,哪知道什么荣辱与礼节?

    “是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皇帝吗?”

    一个衣着简便,与孩童们缩在一起的小女孩怯生生地说道。

    本不应该这么胆小,但李瑄身边架势太大了,外面全是气势汹汹的兵马,吓到这些孩童们。

    “正是。”

    李瑄笑道:“小娘子今年几岁?”

    “八岁!”

    小女孩吐出这两个字。

    “和我女儿一个年岁,望你茁壮成长,一样永乐。”

    李瑄走过去半蹲下握了握小女儿的小手。

    他非常怜惜。

    他不想以最大恶意去揣测,希望她们的父母,有的确实有难处,迫不得已将自己的父母遗弃。

    而李瑄的举动,震惊堂主王青山。

    这可是皇帝,在百姓心中胜过李世民的至尊。

    竟能这样屈身。

    真如传说中一样,心怀苍生。

    官吏们知道,至尊一直以来践行仁德。

    哪怕上位不是很光彩,仁德之心依旧在。

    特别是皇宫之中,禁止选秀。

    李瑄的理由很简单:苍生皆苦,色比德重乎?

    意思是百姓还在受苦,君王哪能不去操劳天下事,而藏于明媚后宫呢?

    从三宫六院到宦官,什么宗庙社稷大事,说得冠冕堂皇,无非就是皇帝一己之私罢了!

    “小郎,你叫什么?”

    李瑄又问旁边的一名小男孩,他的脸较为粗糙。

    “至…尊,此孩儿不能听,不能言。草民为他起名为王明。”

    王青山向李瑄说道,语气颤抖紧张,他只是连乡试都不能的穷酸书生。

    官府招募慈幼堂管理者的要求是识字,许多文人因轻贱而不愿,他因养家糊口而来。

    几年下来,历经磨难,也与孩童们产生感情。

    在不忙的时候,用他浅薄的知识,教一些孩童识字。

    “他可感受到我的声音。”

    慈幼堂是一个令李瑄难过的地方,他起身吩咐禁军大将军薛错:“去杀两只羊,炖肉给孩子们吃。”

    “遵旨!”

    薛错退下去吩咐。

    安抚一番小孩儿,他又在王青山的带领下,进入内屋,看望简陋房屋内的婴儿。

    没有母乳,状态不是很好。

    “现慈幼堂有多少孩童,岁数几何?”

    李瑄向王青山问道。

    “回至尊。咸阳慈幼堂自天宝七载建立,彼时已收揽弃婴。历经多年,现慈幼堂有婴孩七十八位,最小者月余,最大者已十岁。”

    王青山向李瑄回答道,

    慈幼堂属于大唐所提倡的“仁”,与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符合。

    李瑄建立慈幼堂,无疑是浪费钱财的。

    但这是阳谋,哪怕与李瑄政见不同,也无法去拒绝,怕被戳脊梁骨。

    杨国忠够自私自利了,他只敢削减慈幼堂资费,不敢取消慈幼堂。

    “婴儿都吃什么?”

    李瑄又问王青山。

    “只有米粥,偶尔请咸阳城中一些奶水充足的妇女喂一次。”

    王青山回答道。

    “营养不足,婴儿夭折不少吧!”

    李瑄听到这话,立刻联想到这一点。

    “三四个孩子,只能一个养大。”

    王青山已亲手掩埋不少婴儿,有些弃婴一送到济生堂,就已无药可救。

    “布局慈幼堂,任重而道远!”

    李瑄缓缓说道。

    他心中的计划,穷其一生,不知能否普及。

    尽快让所有慈幼堂拥有棉衣棉被。

    牛奶通过消毒,制成奶粉,到达慈幼堂,才能使夭折率降低。

    同样,也可应用于普通百姓家中。

    在慈幼堂外转一圈,李瑄看到慈幼堂的耕地。

    一共上百亩,由王青山和雇佣的妇女耕种。

    很一般,需要官府补助。

    等慈幼堂的孩子长大后,还需要分配一些田地。

    窥一斑而见全豹,李瑄通过临近长安的咸阳慈幼堂,已经差不多可以预料诸郡慈幼堂的状况。

    地方上,慈幼堂只是普及到郡。

    一郡养一个慈幼堂,一定是很容易的,就看地方上有没有心。

    “咸阳令有无来过慈幼堂?”

    李瑄在田地中看一番,他突然问王青山。

    “前任咸阳令未来过,去年新任咸阳令继任的时候来过一次,今年过年时又派人送一些肉食。以前缺衣少食,自新县令来后,倒不缺少了。”

    王青山向李瑄回答道。

    原本的县令,不过是巴结杨氏而得官位。

    李隆基西逃到时候,他看势头不对,直接逃命。

    李瑄听后,暗暗点头。

    他记得新任咸阳令是李廙。

    李廙是李世民的玄孙,同时也是宰相刘晏的妹夫。

    任他为这么重要的位置,当然不是李廙的背景身份,而是李瑄看重李廙的清廉和能干,认为他能治理好他规划的咸阳。

    后世,刘晏拜访妹夫李廙的时候。他看到李廙家中的门帘十分破旧,几乎都要断裂,却还在使用。于是命属下测量门的尺寸,然后用没打磨过的竹子编成帘子,不加修饰,将要把它送给李廙。

    本来也不是值钱的东西,又有妹夫的关系,但刘晏怕李廙清廉拒绝,一连三次带着门帘去李廙家,都不敢提这件事就离开了。

    济生堂在咸阳城外十五里,靠近一个叫灵木乡的乡里,李瑄已经来济生堂好久了,李廙也没过来拜见他。

    当天,李瑄的队伍驻扎在济生堂周围。

    他在日落黄昏的时候,看到孩子们吃肉时的欢呼雀跃,不免感触。

    第二日,李瑄的队伍离开慈幼堂,前往咸阳城。

    他离开的时候,一众孩子趴在木栏杆旁,望着李瑄车驾离去的背影。

    这时候,生出朝阳。

    ……

    没多久,李瑄到达咸阳城外,咸阳令李廙携官吏出城迎接。

    “臣拜见至尊!”

    “朕昨日已到咸阳慈幼堂,为何不来见朕?”

    李瑄一见李廙,就向这位同辈亲戚问道。

    “至尊未有召见,臣不能撇下县中事务前去。”

    李廙向李瑄拱手回答道。

    “你说得有道理。”

    李瑄点了点头,李廙在门外见李瑄,是为人臣的礼节。

    “咸阳城先不入,带我去看咸阳工园。”

    李瑄去过咸阳多次,不打算入咸阳城,他来此的主要目的为咸阳工园。

    这是李瑄为秦王府时候,下令建立的工厂林区。

    不再是凉州城外、龟兹城外一样的小作坊,而是有一定规模的工厂。

    会从西域调遣一些匠人、工人。

    在咸阳地区,分三个园区,分别在咸阳城的东、西、南。

    西面为炼钢厂、纺织厂、制衣厂、皮革厂、颜料厂、琉璃厂、雕版厂、瓷器厂、玉器厂、蜂窝煤厂等等工业厂。

    东面为强弩厂、弓箭厂、盔甲厂、兵器厂、铁器厂、战车厂、铸币厂等秘密禁地。

    南面为蒸馏酒厂、葡萄酒厂、各种美酒厂、牛肉干厂、糖厂、油厂、香料厂、蜜饯厂、坚果厂等食品厂。

    全部都是国家出资建立。

    将来还有更多工厂。

    李瑄已经组织工匠,改革炼钢。许多不知具体,但大唐已经从波斯掌握乌兹钢技术,李瑄可以按照知识,安排数十组人,一次次去实验更好的钢铁。

    他专门组织工匠,在河东、关中,探测铁矿、铜矿、煤矿,以及一些其他有色金属。

    同时,李瑄正式开始准备火药。

    寻找硝、硫磺。

    李瑄清楚的记得硝的比例占据大半,硫磺最少,其次木炭。

    通过比例,一次次试验,去测试火药威力。

    太深奥的,李瑄不会。

    基础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李瑄穿越而来的时候,就用小本本记录下来。以防止被岁月摩擦掉。

    他身为穿越者,不把这些搞出来,显得跟智障一样。

    就算他这一代不能成功,但他希望能后人继承下去。

    这些工厂,一共动用数万人建筑。

    只要建成,不仅能使许多百姓有更好的生计,还能为国家谋利。

    如丝绸、瓷器、肥皂等,销往西域、河中、天竺、波斯等地区,是不愁卖不掉的。

    一些稀奇的物品,可以卖到两京地区,一样有价无市。

    “咸阳拱卫长安,等三园区建立完成,都是好买卖,咸阳也因此可惜富庶。”

    李瑄先后视察三园区后,向咸阳令李廙说道。

    看起来进度可以。

    选择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有煤矿、铁矿,交通重要。

    依靠关中所有的物品,可以全部运送到这些厂加工。

    另外就是,一旦完成制造,非常容易到长安城销卖。

    又可以被胡商买有,通过丝绸之路,出玉门关。

    “国家以亿钱计,建立大坊。以长远来看,必然会福泽百姓。至尊英明决断。”

    李廙向李瑄回答道。

    这些工厂不是一时冲动建立的,西域龟兹的琉璃、肥皂,是长安中的贵物。

    在长安旁边建立这种厂,明眼人都知道能赚钱。

    在丝绸之路上,丝绸、瓷器如黄金一样有价值,稳赚不赔。

    其他种种,朝廷都有销路,才敢建筑。

    “咸阳的豪贵们对摊丁入亩如何看?”

    李瑄不再提咸阳的工园,而是问关于摊丁入亩的事情。

    “咸阳距离长安太近,皇帝曾在此狩猎,也是王公贵族经常游玩之地。至尊所言豪贵皆指这些……”

    李廙暗指咸阳大部分耕地属于王公贵族,普通百姓没有足够多地可摊。

    在摊丁入亩政策下,百姓有足够的耕地,才能官民皆利。

    摊丁入亩传入咸阳的第一时间,他就知道在咸阳不好实施。

    好在咸阳的壮汉都在建立工厂,每月朝廷给的收入不比种地差。

    将来工厂招工,也会有一部分百姓进入工厂,减少少地的压力。

    “我为秦王之时,下令没收宦官、杨氏所有果园、田地、庄园,咸阳占据多少?”

    李瑄又向李廙问道。

    关中有五郡,京兆府、凤翔郡、华阴郡、兴平郡、冯翊郡。

    其中,京兆府户籍人口二百余万。

    除城内长安、万年两县,咸阳县的人口最多。

    李瑄认为咸阳不仅仅只是发展工商,耕地归于农,也是必要条件。

    “回禀至尊,宦官、杨氏更喜欢长安以东的骊山周围,和长安北面的渭水,以及长安以南的终南山。在西面的咸阳原划归官府的土地仍不够均。”

    开元天宝的宦官,在李隆基的纵容下,家资动辄千万。

    在他们眼里,渭水、骊山、终南山才算好地方。

    越是往西,土地就越贫瘠,所以在咸阳原上占领的土地较少。

    王公贵族们只能吃差一等的,将咸阳原上的许多田地揽去。

    “我明白了!”

    等这次巡视地方回去,他就敲打一些宗室诸王公主,没收他们的籍外之田,和制度内多余的田地,为百姓的生计。

    宗室被供着还不满足,学着豪强大族去土地兼并。

    “李县令认为我颁布的考成法如何?”

    李瑄想看看身为县令的真实看法。

    “咸阳的一众属吏,都觉得有压力。但臣不考虑这些,只一心为百姓的衣食,这比考成更重要。”

    李廙回答道。

    “能这么想很不错,天下的官吏要都像李县令这样,何愁不太平?”

    李瑄赞叹李廙的话。

    立法考成,一目了然。那些混吃等死之辈,一定混不下去。

    庸才看到诏书的那一刻,也会嚎啕大哭。

    优胜劣汰,本就是官场规则。

    而当下的大唐,恰恰是一些庸才和混子在地方辗转一辈子,他们走到哪里,就祸害到哪里。

    当天,李瑄与李廙入咸阳城,居住在此。

    百姓在城中夹道相迎,欢呼不止。

    至尊驾到,对小小的咸阳城来说蓬荜生辉。

    接下来十几天时间,李瑄先后在凤翔、冯翊、兴平郡巡视。

    关中的太守、县令,都是朝廷新任。最起码面上还行。

    李瑄不是监察而来,只是看看关中百姓生活得如何。

    关中平原,秦汉时为天府之国,但到了大唐,三百万人都养不起。

    李瑄也在田地中,观看刚种下的粟和麦。

    询问老农后,知道关中平原的土地,亩产量比中原低。

    这更让李瑄确定关中水土流失严重,需要休养生息。

    而黄土高原的植树造林,势在必行。

    但大唐暂时没有人力物力,去植树造林。

    只能通过囚犯,将徒刑的囚犯,发配到黄土高原上,服役满后,再放他们离开。

    李瑄此次巡视,也意在震慑关中的豪强大族。

    在这一片土地上,不论他们姓什么,都必须遵守国法。

    从六月开始的除贱为良,他们也得老老实实去遵从,否则就是身败名裂的时刻。

    李瑄所过之处,民众无不竭诚欢迎。

    几乎每个县停顿,李瑄都会接见乡里百姓。

    对普通百姓来说,能见李瑄一面,祖坟都会冒青烟。

    李瑄与民同乐,与民同忧,还不忘叮嘱他们一些事宜。

    比如生养婴儿时该如何,煤炭有剧毒,睡觉时千万不能点燃。

    他语重心长地告诫百姓女子十八岁之前生子的坏处。

    后世有太多的例子证明未成年生子不仅婴儿更危险,对女子身体也会损害。

    连后世都如此,更别说这个时代。

    看看唐代的名人,许多原配夫人都无法长命。

    在不愁吃穿的情况下,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女儿受到伤害。

    李瑄知道他这条策令一直被诟病。

    但正因为知道危害大,才顶着压力,希望百姓能知晓轻重。

    当然了,李瑄明白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百姓知书达理,吃穿不愁。

    皇帝亲自开口,如同天言,百姓们自然是信服的,一传十,十传百。

    五月五日,李瑄返回至京兆府奉天县的时候,一道来自柏海的军文传递到李瑄手中。

    是柏海都督南霁云的军文。

    他上奏有几个吐蕃部落向大唐投诚,永久依附。

    并带来消息,吐蕃的旧贵族势力与玛祥·仲巴杰的战斗已到白热化。

    玛祥·仲巴杰想尽快铲除旧贵族势力,整合吐蕃为数不多的力量,对抗大唐。

    即便已向大唐道歉上贡,但他依旧不放心。

    旧贵族势力打着解救老赞普、小赞普的口号,拉拢不满玛祥·仲巴杰的部落,一度人数占据优势。

    前后十年,吐蕃由于贪心,葬送大好局势。

    自松赞干布整合雪域高原诸部落,建立吐蕃以来,强大的吐蕃王朝终于走向崩塌。

    李瑄认为灭亡吐蕃的机会已至。

    他令柏海都督府、青海都督府准备牛羊、粮食,在俘虏和投降大唐的吐蕃大论末·结桑东则布的指引下,进入雪域高原,直取逻些。

    八月一日之前,直接出击。

    至于剑南,按兵不动。

    一是因为来瑱率领的兵马不适应雪域高原的气候。

    二是因为蜀军多布置在南诏一线,不宜调动。

    灭吐蕃,两个都督府,加上苏毗、通颊、吐谷浑等附属胡部足以。

    大唐的柏海牧场和河源牧场,有足够多的牛羊。

    大军入雪域高原行军,以炖牛羊肉为主。

    大量的骡马、单峰驼,用以驮运马的粮食、草料。

    胡汉一共举兵八万,超过十二万匹战马和驽马、单峰驼。

    李瑄七百里加急军令送至青海后,段秀实收到消息,开始行动。

    李瑄任命南霁云为灭吐蕃元帅,段秀实为副元帅兼行军司马。

    号令诸胡。

    这个时候,西南诸胡巴不得吐蕃灭亡,必然会全力辅佐。

    五月七日,李瑄回长安后,将此事告知兵部。

    让兵部做好善后准备,同时提前派遣官吏到雪域高原。

    西南南霁云和段秀实灭吐蕃。

    东北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灭渤海、室韦,是李瑄大改革前最后的战斗。

    李瑄时刻关注!

章节目录

大唐天将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落叶凋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叶凋谢并收藏大唐天将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