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三,春日的暖阳渐渐驱散冬日的严寒,神州大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一天,也是隐居山林多年的清微弟子决定踏出深山、下山赴约的日子。
这位清微弟子在云雾山隐居多年,鲜少与外界接触,过着一种宁静而与世无争的日子。然而,她究竟为何会选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毅然离开她那片幽深静谧的居所,踏上下山的道路呢?
原来,这一切都源于昨日正午时分收到的一封书信。那封信是从遥远的清云观寄来的,由妙道真人亲笔书写。书信穿越了数千里之遥的楹州大地,从东到西,最终落入了她的手中。身为清微弟子的她,对此信格外重视,不敢掉以轻心。
寄信人自称来自清云观,身居执法堂首座之位,号妙道真人。其人性格品行如何,她未亲眼所见,故不便随意猜测。然而,至少在人品方面,她深信无需过多忧虑。毕竟,出身道门魁首的清云观,其品行必然经过严格筛选考验,值得她对此人抱有一定的信赖。
那封书信的内容经她梳理总结,大致如下:
妙道真人早年性格孤傲,素来不喜与人结交,习惯独来独往,因此在游历神州大陆时总是孤身一人。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却结识了一位来自清微派的先辈弟子。两人发现彼此兴趣相投,遂结伴同行,共同踏上了探寻神州大陆的旅途。他们并肩游历天下,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友谊逐渐深厚。
然而,命运却对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在一次探索秘境的过程中,那位清微先辈弟子不幸遭遇危险,身受重伤,生命垂危。在临终之际,身旁只有妙道真人。在万般无奈之下,清微先辈弟子将贴身携带的清微派掌门信物托付给了妙道真人,希望他能逃出秘境后,将信物送还至巴陵云雾山的清微派掌门手中。
妙道真人深知信物的重要性,他承诺必将信物送还清微派。在得到他的承诺后,清微先辈弟子终于放下了心中的重担,最终闭目而去。
之后,妙道真人历经艰辛,终于成功离开了秘境。然而,他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一出秘境,他便昏死过去,之后多年都在闭关养伤,与外界隔绝。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久前,妙道真人终于从沉眠中苏醒过来,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在寂静的沉眠中度过了数十个春秋。醒来后,他立刻想起了挚友的嘱托,于是询问门下弟子:“数十载过去,清微派是否有人来访?”
门下弟子回答道:“自您沉睡以来,翠竹峰便与外界隔绝,鲜少有人踏足。更何况,清云观与清微派素无往来,又怎会有清微门人特地前来拜访呢。”
听到这个回答,妙道真人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愧疚之情。他深知友人信物仍未归还,这成了他心中的一块心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每每想起那位挚友临终前的嘱托,他都感到无尽的惆怅和遗憾。
为了了却挚友的心愿,妙道真人决定亲自书信一封,并派遣门下灵物前往巴陵云雾山。他在信中恳请清微派掌门能够派遣门下弟子前来翠竹峰,取回本派掌门信物。他承诺届时将亲自扫榻相迎,以表达自己对清微派的尊重与感激之情。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这次信物的归还,能够弥补多年来对挚友的亏欠和遗憾。
在认真看完了这封书信之后,她一时之间难以辨别真伪。妙道真人信中所谓的清微先辈弟子,本是掌门之位的有望人选。然而命运无常,他在携带着掌门信物游历大陆的过程中,竟遭遇了生死攸关的险境,生命悬于一线。
在这危急时刻,他身旁竟无一名清微派门人相伴,无法将掌门信物安全归还至门派之中。无奈之际,他只得将这份重任托付给了妙道真人,恳请其代为保管。妙道真人接过这份重任,一保管便是长达几十载的漫长岁月!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漫长的岁月里,世间万物皆已沧海桑田。如今的清微派早已回不去往日,仅余她这名弟子孤独地隐居山林之中。毕竟,清微派行事向来独特,并不广收弟子,更倾向于避世隐居。
整个清微派仅余她一人,而能够一眼辨别信中真伪的那个人——她的师父忘忧散人,却已在那雷霆万钧的天雷劫火中魂归天际。她并非九天之上神通广大的神佛,又怎能期待一个逝去的生命死而复生,为她解开这重重迷雾呢?
她独自一人置身于苍茫的山林之中,四周寂静无声,唯有风声轻轻拂过耳畔,带来一丝丝凉意。一股莫名的情绪涌上心头,让她觉得自己的心空落落的,仿佛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她拼命回想,也只能回想起昔日与师父共度的欢乐时光,那些欢声笑语如今已成为遥远的回忆,她心中充满了对师父的思念。
至于这封书信,它并非寄给这位清微弟子的,而是特意寄予清微派掌门人的。然而,清微派实际上并无掌门之职,只有她这个最后的女弟子隐居于山林之中。她是清微派四代弟子锦瑟,她的师父便是三代弟子忘忧散人。对于清微派掌门人之说,她一无所知,或许是师父骤然离世,未来得及向她交代这些后事。
尽管心中充满了疑惑,但锦瑟仍然决定前往楹州一探究竟。她深知,仅凭“清微派掌门信物”这几个字,便足以让她踏上这段充满未知的旅程。妙道真人既是清云观的高人,又身居执法首座之位,自然不会无端虚言诓瞒她这个小门小派的弟子。
于是,锦瑟下定决心,放下心中的纷乱思绪,准备明日一早便下山前往楹州。无论前方是刀山火海还是艰难险阻,她都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关于锦瑟是否心思太过单纯,仅凭一封书信便轻信于人,这其中的关键实则是送信之“人”太过特殊,这送信人乃是一只纸鹤。
这只纸鹤,造型别致,小巧玲珑,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一见便心生欢喜。锦瑟虽未涉尘世纷扰,但对于清云观的纸灵鹤却是闻名遐迩,深知其不凡之处。
纸灵鹤,历来以日行千里而闻名于世,它专司传递书信之职,是清云观特有的标志性灵物。在玄门之中,一旦见到纸灵鹤,便知其代表着清云观的信函,这份信任和认可早已深入人心。
锦瑟之所以如此轻易地相信书信中的内容,并非仅仅因为书信本身,更多的是基于对纸灵鹤的深厚信任,以及对清云观千年声誉的崇高认可。她心知,既然书信是由纸灵鹤送达的,那么寄信人即便不是执法堂首座,也必定是清云观的本门弟子无疑。这份信任,既是对纸灵鹤的信任,更是对清云观声誉的信赖。
*
二月初三的清晨,不过两个时辰的光景,锦瑟便已经离开了云雾缭绕的山峰,踏上了通往清风镇的道路。
清风镇,作为巴陵地区的重要城镇,紧邻云雾山,坐落在山脚下,尽享着大自然的馈赠。然而,当锦瑟踏入这片曾经熟悉的土地时,眼前的景象却让她惊愕不已。
曾经的清风镇,繁华热闹,人声鼎沸,商贾云集,处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然而此刻,她所见的却是一片废墟般的景象。城墙疮痍满目,房屋残破不堪,墙体斑驳陆离,尽显苍凉之态。街道两旁杂草丛生,路面尘土飞扬,枯叶随风翻飞,整个城镇弥漫着一种沉重而凄凉的氛围。
锦瑟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她曾在梦中回到这片土地,但梦中的清风镇却从未如此萧条破败。眼前的景象与她的记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她不禁感到一阵心痛。
正当她沉浸在思绪中时,一缕温煦的清风拂过她的脸颊,带来了一丝凉爽,却也夹杂着尘土的气息。锦瑟微微皱眉,脸颊上传来轻微的刺痛感,仿佛是大自然在无情地提醒她,眼前的这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
她的视线被一阵轻风携带的黄土颗粒所阻挡,双眼瞬间变得模糊起来。一股刺痛感侵袭着她的双眼,让她不禁流下了泪水。她紧闭双眼,试图让泪水将尘土冲刷出去。然而,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时,却发现眼前的景象依旧模糊不清。
锦瑟心中不由生出几分不甘,她刚刚下山,便遭遇了这样的不幸。之前她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路,误入了其他城镇。然而,当她深吸一口气,那熟悉的黄土味道便涌入了她的鼻腔,瞬间消除了她的疑虑。她确定,这里就是清风镇,那个曾经繁华而今却荒凉的地方。
锦瑟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她既感到心痛和惋惜,又感到无奈和迷茫。她不知道这片曾经繁华的土地究竟经历了什么,才会变得如此破败不堪。
自从踏入清风镇,锦瑟便收敛了轻身术,悠然地漫步在清风街道之上。她的目光锐利而专注,仿佛要将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细节都尽收眼底,深深烙印在心底。
随着脚步的缓缓移动,锦瑟的好奇心也愈发旺盛。原本她急于赶路,但此刻,她却打算暂时搁置行程。她想找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了解清风镇所发生的一切,并期望从他们的口中得知镇上是否有何异状发生。
然而,街道上空旷无人,四周静悄悄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孤寂与荒凉的气息。偶尔传来的风声,打破了这份沉寂,却更增添了几分荒凉之感。
锦瑟在镇上徘徊了三刻钟之久,却始终不见一个人影。这种景象让她感到十分不寻常,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疑虑。
她环顾四周,目光所及之处皆是荒芜与破败。她试图从中寻找一些线索,但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在沉默地诉说着一个凄凉的故事,却无法给予她任何明确的答案。
锦瑟心中暗自思忖:“这座曾经繁华一时的城镇,如今却落得如此落寞萧条的下场。按常理来说,即便时光流逝,也应有部分坚守故土的人们在此默默生活。他们或许是对这片土地怀有深深的眷恋,难以割舍。然而,我仔细寻觅了许久,竟然连一个人影也未发现,这确实有些蹊跷。莫非……”
恍惚间,锦瑟的思绪飘向了遥远的记忆深处。她曾隐居避世,远离尘嚣,久未涉足山下。此刻,她心中默默计算着时间,惊觉自己竟已在山上独自度过了九个春秋。
九年光阴匆匆而过,锦瑟的唇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容,但其中却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那些曾经的欢笑与泪水,都已在这九年的时光中渐渐沉淀,成为她心中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
她暗自想着:“这九年来,我独自在深山之中度过,竟未曾察觉时光的悄然流逝。我浑浑噩噩地生活着,既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丝毫的乐趣。每日里只是重复着修炼和修复山脉的枯燥生活。我的内心如同一片荒芜的沙漠,干涸而乏味,没有一丝生机。每当夜深人静时,我都会陷入深深的沉思中,试图寻找自己内心的声音,但却总是徒劳无功。”
在这九年里,锦瑟的生活单调而乏味。饥饿时,她只能寻找野果充饥;干渴时,她只能寻找清泉解渴;困倦时,她只能回到简陋的竹屋中安睡。这种生活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但她却已经习惯了这种孤独而宁静的日子。
倘若不是收到了妙道真人的书信,锦瑟或许会继续维持这种宁静而孤独的生活,默默无闻地度过余生。她或许会一直独守清贫,与世无争,直至生命的尽头。然而,命运的安排让她踏上了这条探寻之路,她不知道自己将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但她知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她都必须勇往直前。
锦瑟紧锁眉头,心中默想:“我,不过是茫茫人海中一名微不足道的修士,资质平平无奇,修为亦不过尔尔,并无任何过人之处。
自幼我便隐居深山,一心向道,与世隔绝。既无亲友相伴,也无挚友扶持,更鲜少与外界有所接触。每日里,我唯有默默修炼,探寻着那无尽的道法奥秘,期盼着能够触及一丝天道的真谛。
经过多年的修行,我的修为虽有所小成,对道法也有了些许自己的领悟。然而,对于未来,我并无太多规划与期许,只知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
虽然我已修行道法多年,但深知自己的修为尚浅,仍有诸多不足之处。至今,我连御剑之术都未能掌握,此次下山出行只得依靠那轻盈的纵身之术。又因囊中羞涩,无法借助外力,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跋山涉水前往凤凰山赴约。
好在,那封书信的主人——清云观的妙道真人,并未在信中限定我上门拜访的时限。这也给了我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能够沿途游历,领略世间百态,增长见识与阅历。我期待着能够借此机会,静心修炼,提升心境,精进修为。毕竟,修道之路漫长而艰辛,需要不断地积累与沉淀。我期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逐渐克服自己的不足,准备迎接未来更大的挑战。”
等锦瑟调适好情绪后,她的思绪又不禁飘回了眼前的清风镇。说起来,她与清风镇的缘分颇为深厚,可追溯至她幼年时期。无依无靠的她,没有亲人朋友的陪伴,没有温暖的家庭,只能依靠乞讨为生,过着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日子。
这位清微弟子在云雾山隐居多年,鲜少与外界接触,过着一种宁静而与世无争的日子。然而,她究竟为何会选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毅然离开她那片幽深静谧的居所,踏上下山的道路呢?
原来,这一切都源于昨日正午时分收到的一封书信。那封信是从遥远的清云观寄来的,由妙道真人亲笔书写。书信穿越了数千里之遥的楹州大地,从东到西,最终落入了她的手中。身为清微弟子的她,对此信格外重视,不敢掉以轻心。
寄信人自称来自清云观,身居执法堂首座之位,号妙道真人。其人性格品行如何,她未亲眼所见,故不便随意猜测。然而,至少在人品方面,她深信无需过多忧虑。毕竟,出身道门魁首的清云观,其品行必然经过严格筛选考验,值得她对此人抱有一定的信赖。
那封书信的内容经她梳理总结,大致如下:
妙道真人早年性格孤傲,素来不喜与人结交,习惯独来独往,因此在游历神州大陆时总是孤身一人。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却结识了一位来自清微派的先辈弟子。两人发现彼此兴趣相投,遂结伴同行,共同踏上了探寻神州大陆的旅途。他们并肩游历天下,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友谊逐渐深厚。
然而,命运却对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在一次探索秘境的过程中,那位清微先辈弟子不幸遭遇危险,身受重伤,生命垂危。在临终之际,身旁只有妙道真人。在万般无奈之下,清微先辈弟子将贴身携带的清微派掌门信物托付给了妙道真人,希望他能逃出秘境后,将信物送还至巴陵云雾山的清微派掌门手中。
妙道真人深知信物的重要性,他承诺必将信物送还清微派。在得到他的承诺后,清微先辈弟子终于放下了心中的重担,最终闭目而去。
之后,妙道真人历经艰辛,终于成功离开了秘境。然而,他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一出秘境,他便昏死过去,之后多年都在闭关养伤,与外界隔绝。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久前,妙道真人终于从沉眠中苏醒过来,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在寂静的沉眠中度过了数十个春秋。醒来后,他立刻想起了挚友的嘱托,于是询问门下弟子:“数十载过去,清微派是否有人来访?”
门下弟子回答道:“自您沉睡以来,翠竹峰便与外界隔绝,鲜少有人踏足。更何况,清云观与清微派素无往来,又怎会有清微门人特地前来拜访呢。”
听到这个回答,妙道真人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愧疚之情。他深知友人信物仍未归还,这成了他心中的一块心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每每想起那位挚友临终前的嘱托,他都感到无尽的惆怅和遗憾。
为了了却挚友的心愿,妙道真人决定亲自书信一封,并派遣门下灵物前往巴陵云雾山。他在信中恳请清微派掌门能够派遣门下弟子前来翠竹峰,取回本派掌门信物。他承诺届时将亲自扫榻相迎,以表达自己对清微派的尊重与感激之情。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这次信物的归还,能够弥补多年来对挚友的亏欠和遗憾。
在认真看完了这封书信之后,她一时之间难以辨别真伪。妙道真人信中所谓的清微先辈弟子,本是掌门之位的有望人选。然而命运无常,他在携带着掌门信物游历大陆的过程中,竟遭遇了生死攸关的险境,生命悬于一线。
在这危急时刻,他身旁竟无一名清微派门人相伴,无法将掌门信物安全归还至门派之中。无奈之际,他只得将这份重任托付给了妙道真人,恳请其代为保管。妙道真人接过这份重任,一保管便是长达几十载的漫长岁月!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漫长的岁月里,世间万物皆已沧海桑田。如今的清微派早已回不去往日,仅余她这名弟子孤独地隐居山林之中。毕竟,清微派行事向来独特,并不广收弟子,更倾向于避世隐居。
整个清微派仅余她一人,而能够一眼辨别信中真伪的那个人——她的师父忘忧散人,却已在那雷霆万钧的天雷劫火中魂归天际。她并非九天之上神通广大的神佛,又怎能期待一个逝去的生命死而复生,为她解开这重重迷雾呢?
她独自一人置身于苍茫的山林之中,四周寂静无声,唯有风声轻轻拂过耳畔,带来一丝丝凉意。一股莫名的情绪涌上心头,让她觉得自己的心空落落的,仿佛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她拼命回想,也只能回想起昔日与师父共度的欢乐时光,那些欢声笑语如今已成为遥远的回忆,她心中充满了对师父的思念。
至于这封书信,它并非寄给这位清微弟子的,而是特意寄予清微派掌门人的。然而,清微派实际上并无掌门之职,只有她这个最后的女弟子隐居于山林之中。她是清微派四代弟子锦瑟,她的师父便是三代弟子忘忧散人。对于清微派掌门人之说,她一无所知,或许是师父骤然离世,未来得及向她交代这些后事。
尽管心中充满了疑惑,但锦瑟仍然决定前往楹州一探究竟。她深知,仅凭“清微派掌门信物”这几个字,便足以让她踏上这段充满未知的旅程。妙道真人既是清云观的高人,又身居执法首座之位,自然不会无端虚言诓瞒她这个小门小派的弟子。
于是,锦瑟下定决心,放下心中的纷乱思绪,准备明日一早便下山前往楹州。无论前方是刀山火海还是艰难险阻,她都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关于锦瑟是否心思太过单纯,仅凭一封书信便轻信于人,这其中的关键实则是送信之“人”太过特殊,这送信人乃是一只纸鹤。
这只纸鹤,造型别致,小巧玲珑,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一见便心生欢喜。锦瑟虽未涉尘世纷扰,但对于清云观的纸灵鹤却是闻名遐迩,深知其不凡之处。
纸灵鹤,历来以日行千里而闻名于世,它专司传递书信之职,是清云观特有的标志性灵物。在玄门之中,一旦见到纸灵鹤,便知其代表着清云观的信函,这份信任和认可早已深入人心。
锦瑟之所以如此轻易地相信书信中的内容,并非仅仅因为书信本身,更多的是基于对纸灵鹤的深厚信任,以及对清云观千年声誉的崇高认可。她心知,既然书信是由纸灵鹤送达的,那么寄信人即便不是执法堂首座,也必定是清云观的本门弟子无疑。这份信任,既是对纸灵鹤的信任,更是对清云观声誉的信赖。
*
二月初三的清晨,不过两个时辰的光景,锦瑟便已经离开了云雾缭绕的山峰,踏上了通往清风镇的道路。
清风镇,作为巴陵地区的重要城镇,紧邻云雾山,坐落在山脚下,尽享着大自然的馈赠。然而,当锦瑟踏入这片曾经熟悉的土地时,眼前的景象却让她惊愕不已。
曾经的清风镇,繁华热闹,人声鼎沸,商贾云集,处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然而此刻,她所见的却是一片废墟般的景象。城墙疮痍满目,房屋残破不堪,墙体斑驳陆离,尽显苍凉之态。街道两旁杂草丛生,路面尘土飞扬,枯叶随风翻飞,整个城镇弥漫着一种沉重而凄凉的氛围。
锦瑟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她曾在梦中回到这片土地,但梦中的清风镇却从未如此萧条破败。眼前的景象与她的记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她不禁感到一阵心痛。
正当她沉浸在思绪中时,一缕温煦的清风拂过她的脸颊,带来了一丝凉爽,却也夹杂着尘土的气息。锦瑟微微皱眉,脸颊上传来轻微的刺痛感,仿佛是大自然在无情地提醒她,眼前的这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
她的视线被一阵轻风携带的黄土颗粒所阻挡,双眼瞬间变得模糊起来。一股刺痛感侵袭着她的双眼,让她不禁流下了泪水。她紧闭双眼,试图让泪水将尘土冲刷出去。然而,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时,却发现眼前的景象依旧模糊不清。
锦瑟心中不由生出几分不甘,她刚刚下山,便遭遇了这样的不幸。之前她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路,误入了其他城镇。然而,当她深吸一口气,那熟悉的黄土味道便涌入了她的鼻腔,瞬间消除了她的疑虑。她确定,这里就是清风镇,那个曾经繁华而今却荒凉的地方。
锦瑟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她既感到心痛和惋惜,又感到无奈和迷茫。她不知道这片曾经繁华的土地究竟经历了什么,才会变得如此破败不堪。
自从踏入清风镇,锦瑟便收敛了轻身术,悠然地漫步在清风街道之上。她的目光锐利而专注,仿佛要将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细节都尽收眼底,深深烙印在心底。
随着脚步的缓缓移动,锦瑟的好奇心也愈发旺盛。原本她急于赶路,但此刻,她却打算暂时搁置行程。她想找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了解清风镇所发生的一切,并期望从他们的口中得知镇上是否有何异状发生。
然而,街道上空旷无人,四周静悄悄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孤寂与荒凉的气息。偶尔传来的风声,打破了这份沉寂,却更增添了几分荒凉之感。
锦瑟在镇上徘徊了三刻钟之久,却始终不见一个人影。这种景象让她感到十分不寻常,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疑虑。
她环顾四周,目光所及之处皆是荒芜与破败。她试图从中寻找一些线索,但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在沉默地诉说着一个凄凉的故事,却无法给予她任何明确的答案。
锦瑟心中暗自思忖:“这座曾经繁华一时的城镇,如今却落得如此落寞萧条的下场。按常理来说,即便时光流逝,也应有部分坚守故土的人们在此默默生活。他们或许是对这片土地怀有深深的眷恋,难以割舍。然而,我仔细寻觅了许久,竟然连一个人影也未发现,这确实有些蹊跷。莫非……”
恍惚间,锦瑟的思绪飘向了遥远的记忆深处。她曾隐居避世,远离尘嚣,久未涉足山下。此刻,她心中默默计算着时间,惊觉自己竟已在山上独自度过了九个春秋。
九年光阴匆匆而过,锦瑟的唇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容,但其中却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那些曾经的欢笑与泪水,都已在这九年的时光中渐渐沉淀,成为她心中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
她暗自想着:“这九年来,我独自在深山之中度过,竟未曾察觉时光的悄然流逝。我浑浑噩噩地生活着,既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丝毫的乐趣。每日里只是重复着修炼和修复山脉的枯燥生活。我的内心如同一片荒芜的沙漠,干涸而乏味,没有一丝生机。每当夜深人静时,我都会陷入深深的沉思中,试图寻找自己内心的声音,但却总是徒劳无功。”
在这九年里,锦瑟的生活单调而乏味。饥饿时,她只能寻找野果充饥;干渴时,她只能寻找清泉解渴;困倦时,她只能回到简陋的竹屋中安睡。这种生活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但她却已经习惯了这种孤独而宁静的日子。
倘若不是收到了妙道真人的书信,锦瑟或许会继续维持这种宁静而孤独的生活,默默无闻地度过余生。她或许会一直独守清贫,与世无争,直至生命的尽头。然而,命运的安排让她踏上了这条探寻之路,她不知道自己将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但她知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她都必须勇往直前。
锦瑟紧锁眉头,心中默想:“我,不过是茫茫人海中一名微不足道的修士,资质平平无奇,修为亦不过尔尔,并无任何过人之处。
自幼我便隐居深山,一心向道,与世隔绝。既无亲友相伴,也无挚友扶持,更鲜少与外界有所接触。每日里,我唯有默默修炼,探寻着那无尽的道法奥秘,期盼着能够触及一丝天道的真谛。
经过多年的修行,我的修为虽有所小成,对道法也有了些许自己的领悟。然而,对于未来,我并无太多规划与期许,只知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
虽然我已修行道法多年,但深知自己的修为尚浅,仍有诸多不足之处。至今,我连御剑之术都未能掌握,此次下山出行只得依靠那轻盈的纵身之术。又因囊中羞涩,无法借助外力,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跋山涉水前往凤凰山赴约。
好在,那封书信的主人——清云观的妙道真人,并未在信中限定我上门拜访的时限。这也给了我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能够沿途游历,领略世间百态,增长见识与阅历。我期待着能够借此机会,静心修炼,提升心境,精进修为。毕竟,修道之路漫长而艰辛,需要不断地积累与沉淀。我期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逐渐克服自己的不足,准备迎接未来更大的挑战。”
等锦瑟调适好情绪后,她的思绪又不禁飘回了眼前的清风镇。说起来,她与清风镇的缘分颇为深厚,可追溯至她幼年时期。无依无靠的她,没有亲人朋友的陪伴,没有温暖的家庭,只能依靠乞讨为生,过着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