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德九年季夏,暑气蕴隆,落日熔金。

    淮州城郊南薰丘,一顶朱红软轿正沿着盘路倍道而进。

    钱因打起轿帘朝外看去,甫一掀帘,便有一股淡淡的青草香气萦绕在她的鼻尖。再往远处望,云气绵延,朦胧浩渺,隐约有座雕梁画栋的楼台。

    听说那便是淮州富商袁梁才的轻烟楼。

    大邺南部的淮州一向为江左富郡,绮户珠帘,蕴藉风流。其中不乏多以宴会交游为乐的富商大贾。

    钱因今日来此处,便是为赴这位袁掌柜的宴。

    软轿簸动中,她不禁晃了晃神,视线随之变得模糊了起来。远处的楼台似乎变成了另一座,而她也仿若回到了邺都。

    一声惊雷,怦然震耳,骤雨突至。

    …

    七年前。

    深山密林中,马车疾驰,辕轴晃动,后侧的轿厢快要散架了般,木头相接之处嘎吱作响,混着飘风豪雨,变成了声声呜咽。

    马蹄声阵阵,前辕之上,驾车之人头戴斗笠,可却也难敌雨势,那帽檐显然遮不住这滂沱大雨,淋淋雨水逐渐沾湿了她的眼帘。眼看着前方道路愈发艰险,她牙关紧咬,轻抬帷帽,面带忧色地转头朝后侧望去。

    后方轿帘之内,一个总角之年,未及豆蔻,面容稚嫩的少女双手紧紧扒拉着梁木,此刻正竖着耳朵听着外面的动静。

    疾风惊雷中,却听耳旁追兵声踏踏将至。

    少女神色骤变,扣着梁木的指骨愈发惨白。危急关头,她定了定神,下定决心了般朝帘外说道:“女傅,莫要管阿因了。你斩断车辕,且先脱身罢。”

    驾马的女傅钱问白此刻却恍若未闻,大声朝后侧道:“小姐,抓紧了。”

    “嘶——”,马鸣声穿云破谷。

    一队黑衣兵卒向着深处而去。

    “再往远走是断崖,想来她们已是无路可退。”

    雨夜中,月光透过林叶空隙照在玄青斗篷的腰牌上,发出阵阵寒光。

    这正是皇都禁卫的令牌,以赤赭炼成,色如镔铁,质地坚硬无比,此刻被这冷雨摧就,更是透出了森森冷意。

    前方的马匹像受惊了般,发出了一声哀鸣,尔后林中寂静,再无半点声息。

    为首那人嘴角扬起一抹笑意,手指微抬,示意兵卒去前方看看情况,而他已是调转马匹往回返了。

    今日来这林壑,不过是为了奉上头的命令抓捕玉台画史钱襄的家眷,只是一个小娘子,想来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在他看来,这种小事,居然要出动他们这些宫城禁卫,也太过兴师动众了,眼下赶紧了了事便可。

    前去探查情状的兵卒走到茂林深处看了看,只见地面上两道车轮印笔直地朝着断崖的方向延伸,而后消失于尽头,除此之外道上并无任何足印。二人亦环顾了周遭一番,见林中静谧一片,便对视一眼,放心地交差去了。

    灌木林内,丛莽遍地,钱暄妍屏息凝神,看向旁侧人。

    原来方才情急之时,女傅竟是当机立断拉她跳下了马车,隐匿于枯枝败叶之内,这才避开了官兵追捕。

    暴雨倾盆,此刻亦并未因此减弱半分。

    雨雾内,钱暄妍的指甲深深嵌入掌中,似搅动血肉一般,印痕深深。

    远处的玉台早已隐于雨幕,上都苑高台之上的金梁也褪去了华光。

    自那日,她便发了一场高烧,神志不清恍惚多时,等她病愈,已然隐姓埋名随着女傅回到了江南雍州。

    昔日丹青被沥水洗濯,到如今凋零满地。

    …

    “公子,该下轿了。”

    鸣珂的声音从身旁传来,堪堪把前因从回忆中拉出。

    原来轿外暑热依旧,并未落雨,而她已是到了轻烟楼。

    -

    轻烟楼前,多得是高车辕马,钱因的这顶朱红小轿着实不甚起眼。就连几位抬轿的轿夫都在这一众驯马中生出了几许退意。盼着主顾下轿,好赶紧交差离开。

    可后侧许久都没有响动,抬眼张望中,便看一只素白匀净的手轻轻打起了轿帘。

    原是一个清俊小厮,如若不是着青衣白护领,恐怕会错认作女子。

    几人还未回过神,便对上了后侧缓步下轿的人。

    只看那男子墨发束起,腰戴单环玉佩,身着素白色长衫,上边隐隐带着紫珐暗纹,虽瞧不清纹样,但看这通身的气度,必定颇为贵重。再瞧他相貌,更是一惊,唇若点丹,俊眼修眉,眸光温润,如同月晕青珥,端的是一个身姿清窈的翩翩佳公子。

    正愣怔中,那人已领着小厮走到前来。

    “劳烦了,诸位无事的话便可返程。”

    言罢,便提袍迈阶,往宴会方向走了。

    待人离开了,便有一轿夫对旁侧人附耳低言道:“这人衣着考究,待人有礼,可咱们这趟却连点额外的赏银都没领到,可见此人囊中羞涩的紧。”几位轿夫点头称是,便准备悻悻离开了。

    临走之际,众人顺带从近处瞧了瞧这袁掌柜的轻烟楼,觉得这趟也是不亏,却不知院中别余的亭榭楼阁又是怎样的一番靡靡之色。

    不过再有财力又如何,士农工商,商贾始终为末品,就和那男女内外有别一样,是刻在大邺高堂之上、映在朝野之中的国之根本,升斗小民,便如蚍蜉撼树,怎可动摇。

    -

    方才山路崎岖难行,一路颠簸,此刻钱因只得缓步慢行,方可掩下胃里那股翻江倒海的恶心。

    鸣珂瞧着主子神色不对,便压低了声音关切问道:“小姐,可是有些反胃,不若歇歇定定神。”

    鸣珂跟在钱因身边多年,此刻不禁心疼地看着。自打她跟在小姐身边,便知小姐素来有这乘轿之后的眩晕反胃之症,不过这两年只是偶有发作,已经比从前好多了。可要细究原因,她却也不清楚,只隐隐觉得应当是她来府上之前的事。

    可此刻钱因却摆摆手道:“无妨,忍忍便是了,咱们已是有些来迟了。”

    正说着,二人已是来到了门前,钱因便把那拜帖递给了门倌。

    能在这高宅大院当门倌的,自然是灵透黠慧之人,未及近前便一眼认出了来人。

    原来是去年才来到淮州城的钱公子。

    虽然称他为公子,可这位尽谋的是赚钱的营生。只不过说来也奇怪,提起他,却无人知其来历。

    只知他去岁来到淮州,初以贩售绣样为生。这本不足为奇,就单单说那仁和坊,便有足足二十户以此为业,更不用说整个淮州城了。

    可这位手头上的绣样,量多的惊人,得以百计…

    不对,应该得以千计。

    而且那画样个个皆为佳品,凡是从他手中买来的绣样制成的绣品,无不引得城中妇女趋之若鹜,争相采买。

    就连那向来眼高于顶的绣坊大掌柜,也甫一听说“钱样”到货,便赶工加印,连忙催人缝制。引得淮州一时之间都以钱氏绣样为风潮。

    只不过听说这位前几日方才盘下了位于同和坊织染街的几间铺子,估计又在另谋别的生意,要当掌柜的了。

    可那染坊生意不好做呐……

    门倌抬眸看了眼,远处隐隐有乌云掠过,似乎要变天了。

    大邺的染坊一向以矿物为染料。可谁不知当今圣上因着丹青禁令的缘故,不许民间再用颜料。那矿物一经开采,便由那转运使护送到禁中去了。

    这六年间,整个大邺除了皇宫内院,其余人等只能以现成颜色的布匹裁衣,淮州城的染坊也一家接着一家歇业,被那布庄和绣坊吞并地所剩无几。

    生意难做,生意难做……

    门人一边想着一边接过帖子,走过场般看了眼,便有家仆引他二人进门。

    -

    轻烟楼因着这场宴会早已缚彩,楼中更是金梁朱华,灯烛晃耀。淮州城中许多有头有脸的商贾尽在受邀之列,席间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钱因甫一进门,眼尖的何掌柜便瞧见了门口的白衫公子,赶忙招呼他落座。

    “钱公子,许久未见,没想到今日倒巧。哎对了,上月的那批绣样反响不错,多亏了贤弟。”

    这位何掌柜是城中绣坊的东家,钱因与他颇为相熟。

    见有人来了,同坐一桌的的布行丁掌柜便起身给一空杯添酒。钱因刚想推让,却只怕不接酒倒显得不承对方的情,便接过了对方递来的杯盏,正犹豫之时。便听他边倾倒酒樽,边介绍道:“这可是袁老板酒窖里贮藏的陈年佳酿,一杯便可值千金。”

    听着这话,旁桌人却嗤笑了一声:“酒值千金,给你这只会溜须拍马的俗人,也只是黄汤一碗下肚,倒是可惜了。”说着还举杯浅酌了一口。

    钱因看了一眼那人,正是城北布行的刘掌柜,这二人不睦已久,日前刚因为一批苏州产的料子争执了一番,最后丁掌柜靠着州府那边的关系拿下了那单生意。想来现在这刘掌柜是借着醉意吐露不忿。

    而后便看那丁掌柜恨恨地把杯盏往桌上一放,方才口中所说的琼浆玉液此刻洒还落了几滴在桌上,钱因看了直道可惜。

    “喝酒不就是品咂一嘴的事,哪儿像你矫揉造作的很,这东西不过消遣之用,难不成喝上一口你还能学那玉台画师醉后挥毫不成。”

    “啧,多远的老黄历了,如今哪儿还有玉台画师,就连那邺都御台都早已封禁了。”

    两位掌柜的口角愈演愈烈,身侧的何掌柜却突然说道。“昔年我也曾有幸得钱画史的一幅墨宝,遥想当年上都苑,他的画可是连先帝爷都倍加夸赞的。”

    说完抿了一口酒,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对钱因说道。

    “说来也巧,钱公子和钱画史同姓,是不是祖上曾同宗同源呐。”

    钱因端着杯的手微不可查的一顿,却淡淡摆手笑答:“钱姓是个大姓,据在下所知,钱画史出身彭州钱氏,是士族高门,而愚弟不过商户出身,万不敢攀高结贵。”

    她眼睫微垂,努力克制神色。看着杯中润泽的酒液,思绪万千,还记得那年女傅把她从上都苑救下,千方百计避人耳目地回到雍州后,对外只称她是路上收养的义女,见她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又知她同姓,颇为投缘,便做此善事。女傅一向笃信道教,去往邺都前,家中亦是雍地富户,旁人自然不疑有他,她便忘却前事般地在雍州过了多年,直到……

    钱因不愿再回想,便侧耳认真听起话来。只看面前的刘掌柜边品着美酒,边继续补充地说道。

    “不过,没有缘分也好,后来帝王画案一出,众人可是对这位前画史避之不及,连宗族都把他那一支除名了,真是可悲可叹。世人曾言:画史挥毫盖千金。就连先帝爷也说:醉后濡毫,唯看钱襄。彭州钱氏亦因此跻身上层世族,可最后却是那般地翻脸不认人,想来所谓高门也不过如此。”

    钱因端着杯盏轻轻一抿,美酒的香醇没有尝出分毫,口中却满是苦涩。

    “醉后濡毫,唯看钱襄。”

    ——这是先帝当年对钱父的评价。

    昔年延庆帝驾幸上都苑御台,并要求随同的宫廷画师即兴作画。

    画成之时,这位颇好书画的帝王翻看了每一位画师的作品。边看边评:“威赫有余,韵致不足。”

    喟然长叹中,一幅构思奇巧的画作映入帝王的眼帘。

    不同于其他画师工于匠巧的赞颂之画,宫廷画院的画学正钱襄,独辟蹊径,以一只瑞鹤入画,精巧细描,随类赋彩。全画苍穹碧空,鹤吟云上,两相成趣,仅有下方漏出一线宫室垣墉,尽管并未着眼于帝都的巍峨,但却处处透出四海升平的繁华盛景。

    逸气飞扬,全无匠气。

    帝大喜,便叫人来受赏。

    待人到了近处,帝王才发现这画师竟是周身都沾染酒味。

    可帝王却不怒,反而赞其曰:“醉后濡毫,唯看钱襄。水线复勾,冲彩点染,无一不精,且气韵生动,堪为大家。”

    问起要何赏赐,钱襄只拱手抱称:

    “臣唯愿执笔四海,以丹青一览大邺河山。”

    帝王旋即应允。而后六年间,钱襄北上衢原,南至枞岭,东抵畲崖,西达沃江。其画整理后编作《封疆画界图》,颇得皇帝爱重。

    也正是因为此事,先帝决定改当朝画院制。

    除宫廷画院外,特在当年的上都苑御台设立画院。

    一来未免宫廷画的浮世之风延续,二来也欲为文人画开辟先河。不论出身,不论男女,只要擅丹青者均可入学。

    为避“御”字,便将其改称玉台画院。

    并特封钱襄为玉台画史,主画院教导之责。

    当年的玉台画院奉帝命揽画才,不知何其风光。

    然——

    经年一梦,已过十载。

    昔日的玉台丹青,早如烟云飘散在大邺的皇都上空,想来再难写就。

    …

    手中的杯盏已是空了,浓烈的酒味混着胃里的酸水,呛地钱因喉中似有火烧,眼中也酸涩不已,竟是险些落下泪来。

    -

    隔壁两位掌柜的骂战还在继续,却听门外声音嘈杂,原来是袁掌柜来了。

    远处袁梁才神色精明,冲在座的各位施礼后,便差遣人把自己私藏多年的府中珍品都拿出来,打算给众人品鉴一番。

    钱因默默抬起酒杯,目光却往远处看着。

    便瞧见几个小厮听到袁掌柜的吩咐后忙不迭地把几幅字轴郑重且小心地捧出来,挨个儿挂于堂中。

    见挂好了,宾客自然顺着袁老板的意起身去观瞻。

    钱因也跟着人群,却径直走到了东侧虚愚道人的《萼绿帖》前面。

    这趟来轻烟楼赴宴,她为的就是这幅字。

    准确地来讲

    ——是这张产自雍州的玉泠绢纸。

    她定定看着,倒是隐约从那字中品出了几许熟悉之感,还未继续思量,她的目光已落在了画底的绢布上。虽然距生产已过多年,但依然能看出纸质细腻,工艺臻熟。

    绢布的右下角,盖有一枚圆形青印,里面只写着一个“泠”字,钱因知道,这是昔年雍州玉泠绢纺院的刻印,凡是从那里生产的绢纸,都有此印作为标识。

    只除了,

    ——当年进献给皇帝的那一批。

    思及此处,她便有意对着那袁梁才赞了句,

    “好字当配好绢,袁掌柜的收藏果然值得一看。”

    “钱公子眼力不错,这纸可是当年雍州府进献给皇室的御纸。可惜消耗颇大,早已不再生产了。”

    没看错,正和昭德二年雍州府玉泠绢纺院进献给帝王的洒金龙纹生绢同属一批。

    只不过用途却不尽相同。

    当年那张,由玉台画院奉旨为皇帝画像,龙纹背底,绘制御容是为了给南靖王室观瞻的。

    而今这张,只余下祥云纹样,摆在富商大贾交游的宴会上,为的是宾客的啧啧称赞。

    可甫一比较,竟同情起当年那张了。

    钱因紧紧攥着自己的单环玉佩,本应当是圆润光滑的质地,但络子底下却是粗糙的质感。她摸着那缺口,试图从这粗粝中唤回些神志。

    可——

    不能比,不许比。

    ——那是对帝王的大不敬。

    这几个字轻飘飘的出来,却重重的压着她的脊梁,压着万千画工的脊梁,教人再不能直起。

    袁老板不知何时已离开陪客。

    钱因看着面前字幅,心绪混乱,又加上方才宴饮小酌,因而有些微微昏眩,便想着出去透透风。

    -

    东侧阶除,夜风拂面,却让钱因更为神迷意夺。

    恍然觉得回到了七岁那年,父亲牵着她的手,站在玉台。

    绮丽画作,故人面庞,好似皆回到了眼前。

    她不自觉地闭了眼,再不愿回想。

    恍惚之时,耳旁鸣珂的声音掠过。

    “公子当心!”

    还未及反应过来,便觉得后背一热,一只有力的手把她撑了起来。

章节目录

丹青不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弗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弗野并收藏丹青不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