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昨日生意大好,先前浮光坊内准备的染布样料竟是全都售罄了,钱因思量了一番便决定把大规模购买染布的事提上日程。
淮州西接雍州,因此城西便成了布行的聚集地,往日若没有什么要事,街市里只有来往的布商大规模地订购以及车马运货,向来是一副井然有序的样子。
可今日不知是怎么了,已近晌午,却依旧人满为患。
钱因本想着派刘管事过来选购布料,她留在铺子里研究染料,可思来想去还是放心不下,便亲自过来了。
“东家,我刚去前面问了一番,那玄华布行掌柜的说这两日雍州新来了料子,因此许多布商都过来看货。”
刘管事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手上还拿了一块看起来特别细腻的料子。
“不过说起来,雍州的绢布料子还是这么受欢迎,不过也难怪了,这次到货的毕竟是澄衣绢纺局新产的绢料。”
澄衣绢纺局是近年来雍州新设立的布料官署,其前身是曾为皇室专供布料和绢纸的玉泠绢纺院,原先的绢纺院由玉泠绢纸院和澄衣绢料局组成,因为雍州的玉泠绢颇为出名,便以“玉泠”为名。
可自打丹青禁令颁布了之后,原先的绢纸需求大大减少,更何况生产那玉泠绢颇为糜费,雍州知州便撤裁了原先的绢纸院,只保留生产衣料的绢料局,并重新以澄衣为名,改称澄衣绢纺局。
不过绢纺局还是保持着原先的习惯,在每张布料的右下角点有青印。就比如现在,钱因从刘管事手中接过了那方布料,果然在右下角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印痕,不过原先的“泠”字,已是换成了“澄”字。
钱因摸了摸手中的澄衣绢,又看了看其他的料子,仔细从中挑选了几种后,便吩咐刘管事跟布行订货。
“东家,为何不都选用澄衣绢纺局新到的料子,而只定这么几张。我刚问那掌柜的,这次到的都是现货,现在不定下的话,恐怕过两天就没有了,而且我盘算着这个价格,现在入手最合适。”站在钱因身旁的刘管事面带忧色朝玄华布行铺子里张望着,不解地问道。
这位刘管事先前是当铺的账房先生,虽然有点傲气,但可是管账的一把好手。钱因看中他人比较老实稳妥,便在开业前从行老那边把他请来了。
“这澄衣绢摸起来的确光滑柔韧,可比起其他布料,价格贵了三成不止。更何况咱们铺子的生意刚起步,不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还是稳妥点好。再说了,各种材质的染布染出的颜色都有细微的差别,多选几种也有好处。”
刘管事听了,抬眼看了看面前的年轻公子。
他在当铺工作多年,虽然一般都是躲在柜台后看顾账簿,但也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可像他如今的东家这般做生意有冲劲又沉静的,他却掰着指头都能数得过来。要知道今日布行街的这番热闹景象,连他都差点晃了神,此刻便不由地佩服起了眼前的这个年轻人。
“好嘞,那东家,我现在就去定料子。”
话音刚落,刘管事已又挤入人群。
钱因想着买布料的事已经敲定了下来,便垂目注视起了面前的澄衣绢。
……其实还有重要的一点她没跟刘管事说。
——这张料子,似乎过于光滑了。
人潮之外,长衫公子眼睑微垂,摸了摸手中的绢料,心绪宕动不止。
-
回了浮光坊,钱因看着院中已经收起来的样料,想起前几日蕤宾的话,心里又多了一番思量。
昨日除了菘蓝外,烟墨和碧城的巾帕最快售罄,不若尝试以各种植物作染,按照售出帕子的比例大规模赶工,想来这样可以及时判断出人们的喜好来,也不至于囤积太多卖不出去的染布。更何况,她铺子里的料子大多不能存放太久,这样也好有个退路。
想到此处,她便吩咐小工从井里汲了水来,以备染料之用。为了方便,她已拿带子扎好宽袖,刚从库房选了用作染料的植物,却听鸣珂说有人来找。
钱因刚出院子便看有两个听差的和一个官差模样的人在铺门内候着了。
她原以为这两日那幅《萼绿贴》一时没有线索,而路大人也得处理江南道各州织造料子的事务,却没成想织造府那边竟派了人来寻她。
“钱掌柜的,有些官署公文需要您相助,不知道您现在是否得空去趟织造署。”
来人刚一开口,钱因便认出了眼前这个属官模样的正是织造府负责办理文书的笔帖式崔来。
先前钱因卖绣品的时候,免不了同这位打交道,可这人一向拜高踩低,一般只懒懒地看一眼,便让她去找当差的了,态度敷衍的很。
可今日这位却好像换了个人般,不光见了她就先抱拳施礼了一番,连讲话都客气殷勤了不少。
不过钱因见惯了人心凉薄,也并不在意他的态度,同样回了个礼,不卑不亢地说:“崔大人,眼下我倒是不忙,不过容在下冒昧问一句,不知道官署那边有何要事?”
“哎呦,下官奉命撮录城中布庄、染坊事宜,请您去织造府不过听命办事罢了。”
崔来此刻压着满腹狐疑,低眉顺眼道。
说来也怪,这两日他奉命迻录江南道的面料织物,已跑遍淮州城,这等公文之事本没有必要特意请人去织造府的,路大人却特意提了此处,要这掌柜的过去一趟,不光如此,竟撇开了他,打算亲自录记。
难不成这位掌柜的竟同他们大人有私交吗。不过不管这位钱掌柜同路大人有什么钩稽,此刻巴结些总是好的。
想到此处,他言语更是恭敬了几分,“钱掌柜不必急,我稍待片刻也无妨。”
见面前人已经放下了挽起的袖子,崔来便知道这趟差事已是办妥,可以安心地回去复命了。
临走时,他目光还顺带往店面里一扫,心中暗道,没想到这染坊倒是有点能耐,才开张不久便名声大噪。不过也难怪了,淮州的染坊生意已是萧条了许久,城中不得高看一眼这根独苗吗?
-
钱因留着佩玖先看顾下店面,便领着鸣珂随眼前人走了。
染坊离织造府的距离并不远,约莫着不到一盏茶的工夫就能走到。可这短短的一路,这位崔大人却一直有一搭没一搭地找着话茬,要不是钱因先前与这人有几分交集,怕是现在会认为他是个热情之人了。
鸣珂此刻也被这人骤变的态度给搅扰了,便撇了撇嘴打算小声嘀咕两句,却看到小姐冲她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不要经心,二人便微笑以应。
待到崔来已把她二人领进府门,拱手告辞后,鸣珂便发起了牢骚道:“小姐你看他刚刚那副样子,当真虚伪极了。”
“各为己身罢了。”钱因轻拍了拍鸣珂的手,便已携她而去。
“哎,小姐,这地方修得可真是阔气。”
转瞬间,鸣珂已经忘了刚刚的不平,满眼都是眼前的桂阙园。
这织造府内的园林都是先前来南巡的几位帝王取名的,而这桂阙园,正颇得先帝爷的爱重,一众林园中,独独亲笔为它题了名。
钱因看了看上方黑底青漆的匾额,突然有些恍惚。
遥想当年的玉台画院也是这般,先帝爷青眼相待,得到了御笔亲书、帝王题名的殊荣。
先帝最好书画,今上、沛王、成王、郢王及章华公主,四子一女皆擅笔墨,各有所长。不过延庆帝在位太久,眼看着皇子皇女们渐渐成人,亦对书画之事淡漠了许多,唏嘘之余,却也未改初衷,逢年过节也会让皇室之人题字,并加以点评。可今上即位后,却一心专研丹药之术,再不论往日心迹,这每年南下织造府的事儿已停了许久,更遑论那原先的帝王题字了。
幽思惝恍之中,那“桂阙园”三个大字也像蒙了灰般,在此蓊郁园林中显得格格不入了起来。
-
“那不是路大人吗?”
一声惊呼让钱因瞬间回神,她顺鸣珂手指的方向看去,林中那位长身玉立的男子的确是那位高冷的路大人没有错。
只不过??
他身旁正有一眉眼疏朗的风流公子,且二人此刻的动作还似乎颇为
——缱绻意浓?
在钱因同鸣珂讶然的目光中,却看面前那位印象中不苟言笑的路大人正与那风流公子攀谈着,两方巾帕在那二人的两只如玉手掌中推诿来去,菘蓝之色透过指缝溢出,尔后又隐于手掌之下,瞧着颇为缠绵蕴藉。
几息后,那位红衣公子已面带绯色,抬袖离开,而路大人似乎还想捉住那人的朱红衣袂,身侧的玄青衣角欲抬又落,欲说还休。
玄衣红袍,两厢缠络,竟不知何解。
鸣珂和钱因对视一眼,再次看向了那园中神采英拔的孤身男子。
此刻那人攥了攥手中的菘蓝巾帕,一双凤眼亦关情脉脉地看向了掌中,随后微叹一声,便也提袍走了。
钱因看着眼前柔肠百结的一幕,想着如若不是她文力有限,此刻定得拿出笔来为那城中话本子添置一二。
不过这位红衣男子究竟是何许人也?
“鸣珂,你说寻常男子会互赠巾帕来表达情义吗?”
“怎么会呢,这种贴身之物,哪儿会互相赠送。更何况这二人还同为族亲,血脉相连着呢,又怎会有挚友之情。”
“族亲?”
钱因心里正诧异,便听身侧人道。
“那位红衣公子正是路大人的族亲,章华公主之子——路衔啊。”
钱因却没想到那位红衣公子便是浮光坊昨日的“财神爷”,更没有想到这二人之间竟还有如此渊源,心中纳罕之时,却听鸣珂道:“不成想咱们染坊的巾帕还有这般造化,竟全传情达意去了。”说着还杏眸微亮地看向她。
钱因掩下心绪,眸光微顿,说道:“鸣珂,许是有什么误会也未可知,方才之事可万不能对旁人讲。”
话虽如此讲,可她却忆想起月余前那偏厅一幕,澄莹美目亦晶亮了几许。
淮州西接雍州,因此城西便成了布行的聚集地,往日若没有什么要事,街市里只有来往的布商大规模地订购以及车马运货,向来是一副井然有序的样子。
可今日不知是怎么了,已近晌午,却依旧人满为患。
钱因本想着派刘管事过来选购布料,她留在铺子里研究染料,可思来想去还是放心不下,便亲自过来了。
“东家,我刚去前面问了一番,那玄华布行掌柜的说这两日雍州新来了料子,因此许多布商都过来看货。”
刘管事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手上还拿了一块看起来特别细腻的料子。
“不过说起来,雍州的绢布料子还是这么受欢迎,不过也难怪了,这次到货的毕竟是澄衣绢纺局新产的绢料。”
澄衣绢纺局是近年来雍州新设立的布料官署,其前身是曾为皇室专供布料和绢纸的玉泠绢纺院,原先的绢纺院由玉泠绢纸院和澄衣绢料局组成,因为雍州的玉泠绢颇为出名,便以“玉泠”为名。
可自打丹青禁令颁布了之后,原先的绢纸需求大大减少,更何况生产那玉泠绢颇为糜费,雍州知州便撤裁了原先的绢纸院,只保留生产衣料的绢料局,并重新以澄衣为名,改称澄衣绢纺局。
不过绢纺局还是保持着原先的习惯,在每张布料的右下角点有青印。就比如现在,钱因从刘管事手中接过了那方布料,果然在右下角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印痕,不过原先的“泠”字,已是换成了“澄”字。
钱因摸了摸手中的澄衣绢,又看了看其他的料子,仔细从中挑选了几种后,便吩咐刘管事跟布行订货。
“东家,为何不都选用澄衣绢纺局新到的料子,而只定这么几张。我刚问那掌柜的,这次到的都是现货,现在不定下的话,恐怕过两天就没有了,而且我盘算着这个价格,现在入手最合适。”站在钱因身旁的刘管事面带忧色朝玄华布行铺子里张望着,不解地问道。
这位刘管事先前是当铺的账房先生,虽然有点傲气,但可是管账的一把好手。钱因看中他人比较老实稳妥,便在开业前从行老那边把他请来了。
“这澄衣绢摸起来的确光滑柔韧,可比起其他布料,价格贵了三成不止。更何况咱们铺子的生意刚起步,不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还是稳妥点好。再说了,各种材质的染布染出的颜色都有细微的差别,多选几种也有好处。”
刘管事听了,抬眼看了看面前的年轻公子。
他在当铺工作多年,虽然一般都是躲在柜台后看顾账簿,但也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可像他如今的东家这般做生意有冲劲又沉静的,他却掰着指头都能数得过来。要知道今日布行街的这番热闹景象,连他都差点晃了神,此刻便不由地佩服起了眼前的这个年轻人。
“好嘞,那东家,我现在就去定料子。”
话音刚落,刘管事已又挤入人群。
钱因想着买布料的事已经敲定了下来,便垂目注视起了面前的澄衣绢。
……其实还有重要的一点她没跟刘管事说。
——这张料子,似乎过于光滑了。
人潮之外,长衫公子眼睑微垂,摸了摸手中的绢料,心绪宕动不止。
-
回了浮光坊,钱因看着院中已经收起来的样料,想起前几日蕤宾的话,心里又多了一番思量。
昨日除了菘蓝外,烟墨和碧城的巾帕最快售罄,不若尝试以各种植物作染,按照售出帕子的比例大规模赶工,想来这样可以及时判断出人们的喜好来,也不至于囤积太多卖不出去的染布。更何况,她铺子里的料子大多不能存放太久,这样也好有个退路。
想到此处,她便吩咐小工从井里汲了水来,以备染料之用。为了方便,她已拿带子扎好宽袖,刚从库房选了用作染料的植物,却听鸣珂说有人来找。
钱因刚出院子便看有两个听差的和一个官差模样的人在铺门内候着了。
她原以为这两日那幅《萼绿贴》一时没有线索,而路大人也得处理江南道各州织造料子的事务,却没成想织造府那边竟派了人来寻她。
“钱掌柜的,有些官署公文需要您相助,不知道您现在是否得空去趟织造署。”
来人刚一开口,钱因便认出了眼前这个属官模样的正是织造府负责办理文书的笔帖式崔来。
先前钱因卖绣品的时候,免不了同这位打交道,可这人一向拜高踩低,一般只懒懒地看一眼,便让她去找当差的了,态度敷衍的很。
可今日这位却好像换了个人般,不光见了她就先抱拳施礼了一番,连讲话都客气殷勤了不少。
不过钱因见惯了人心凉薄,也并不在意他的态度,同样回了个礼,不卑不亢地说:“崔大人,眼下我倒是不忙,不过容在下冒昧问一句,不知道官署那边有何要事?”
“哎呦,下官奉命撮录城中布庄、染坊事宜,请您去织造府不过听命办事罢了。”
崔来此刻压着满腹狐疑,低眉顺眼道。
说来也怪,这两日他奉命迻录江南道的面料织物,已跑遍淮州城,这等公文之事本没有必要特意请人去织造府的,路大人却特意提了此处,要这掌柜的过去一趟,不光如此,竟撇开了他,打算亲自录记。
难不成这位掌柜的竟同他们大人有私交吗。不过不管这位钱掌柜同路大人有什么钩稽,此刻巴结些总是好的。
想到此处,他言语更是恭敬了几分,“钱掌柜不必急,我稍待片刻也无妨。”
见面前人已经放下了挽起的袖子,崔来便知道这趟差事已是办妥,可以安心地回去复命了。
临走时,他目光还顺带往店面里一扫,心中暗道,没想到这染坊倒是有点能耐,才开张不久便名声大噪。不过也难怪了,淮州的染坊生意已是萧条了许久,城中不得高看一眼这根独苗吗?
-
钱因留着佩玖先看顾下店面,便领着鸣珂随眼前人走了。
染坊离织造府的距离并不远,约莫着不到一盏茶的工夫就能走到。可这短短的一路,这位崔大人却一直有一搭没一搭地找着话茬,要不是钱因先前与这人有几分交集,怕是现在会认为他是个热情之人了。
鸣珂此刻也被这人骤变的态度给搅扰了,便撇了撇嘴打算小声嘀咕两句,却看到小姐冲她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不要经心,二人便微笑以应。
待到崔来已把她二人领进府门,拱手告辞后,鸣珂便发起了牢骚道:“小姐你看他刚刚那副样子,当真虚伪极了。”
“各为己身罢了。”钱因轻拍了拍鸣珂的手,便已携她而去。
“哎,小姐,这地方修得可真是阔气。”
转瞬间,鸣珂已经忘了刚刚的不平,满眼都是眼前的桂阙园。
这织造府内的园林都是先前来南巡的几位帝王取名的,而这桂阙园,正颇得先帝爷的爱重,一众林园中,独独亲笔为它题了名。
钱因看了看上方黑底青漆的匾额,突然有些恍惚。
遥想当年的玉台画院也是这般,先帝爷青眼相待,得到了御笔亲书、帝王题名的殊荣。
先帝最好书画,今上、沛王、成王、郢王及章华公主,四子一女皆擅笔墨,各有所长。不过延庆帝在位太久,眼看着皇子皇女们渐渐成人,亦对书画之事淡漠了许多,唏嘘之余,却也未改初衷,逢年过节也会让皇室之人题字,并加以点评。可今上即位后,却一心专研丹药之术,再不论往日心迹,这每年南下织造府的事儿已停了许久,更遑论那原先的帝王题字了。
幽思惝恍之中,那“桂阙园”三个大字也像蒙了灰般,在此蓊郁园林中显得格格不入了起来。
-
“那不是路大人吗?”
一声惊呼让钱因瞬间回神,她顺鸣珂手指的方向看去,林中那位长身玉立的男子的确是那位高冷的路大人没有错。
只不过??
他身旁正有一眉眼疏朗的风流公子,且二人此刻的动作还似乎颇为
——缱绻意浓?
在钱因同鸣珂讶然的目光中,却看面前那位印象中不苟言笑的路大人正与那风流公子攀谈着,两方巾帕在那二人的两只如玉手掌中推诿来去,菘蓝之色透过指缝溢出,尔后又隐于手掌之下,瞧着颇为缠绵蕴藉。
几息后,那位红衣公子已面带绯色,抬袖离开,而路大人似乎还想捉住那人的朱红衣袂,身侧的玄青衣角欲抬又落,欲说还休。
玄衣红袍,两厢缠络,竟不知何解。
鸣珂和钱因对视一眼,再次看向了那园中神采英拔的孤身男子。
此刻那人攥了攥手中的菘蓝巾帕,一双凤眼亦关情脉脉地看向了掌中,随后微叹一声,便也提袍走了。
钱因看着眼前柔肠百结的一幕,想着如若不是她文力有限,此刻定得拿出笔来为那城中话本子添置一二。
不过这位红衣男子究竟是何许人也?
“鸣珂,你说寻常男子会互赠巾帕来表达情义吗?”
“怎么会呢,这种贴身之物,哪儿会互相赠送。更何况这二人还同为族亲,血脉相连着呢,又怎会有挚友之情。”
“族亲?”
钱因心里正诧异,便听身侧人道。
“那位红衣公子正是路大人的族亲,章华公主之子——路衔啊。”
钱因却没想到那位红衣公子便是浮光坊昨日的“财神爷”,更没有想到这二人之间竟还有如此渊源,心中纳罕之时,却听鸣珂道:“不成想咱们染坊的巾帕还有这般造化,竟全传情达意去了。”说着还杏眸微亮地看向她。
钱因掩下心绪,眸光微顿,说道:“鸣珂,许是有什么误会也未可知,方才之事可万不能对旁人讲。”
话虽如此讲,可她却忆想起月余前那偏厅一幕,澄莹美目亦晶亮了几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