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三,陆嘉的外公外婆请吃饭,陆嘉和陆爸爸去的。刘小鹏也备了许多礼物给陆嘉的外公外婆,还有小姨一家。陆嘉和陆爸爸当然有准备啊,耐不住刘小鹏一箱一箱往车上搬。
当初陆爸爸和刘阿姨结婚最大的阻碍,竟是陆嘉的小姨。小姨是昆中初中部的老师。初中部和高中部是连通的,只隔着一座桥。小姨知道陆爸爸再婚的对象是食堂的配菜阿姨,是极力反对的。她不反对陆爸爸再婚,但是结婚对象是不是该挑挑。
工作?外包食堂合同工,年龄?也不比老陆小几岁,小孩?刘小鹏不是个省心的孩子。怎么想怎么糟糕,他们是攀上老陆这根“高枝”了,陆嘉怎么办,陆嘉以后找对象,对方不也得看看家里条件和情况。
小姨虽没立场表示反对,毕竟只是前姐夫,但看在这十多年小姨对陆嘉的照顾,陆嘉小姨的感受老陆也是要考虑的。
小姨让老陆多为陆嘉想想,要和刘阿姨在一起,也要等陆嘉结婚后。
刘小鹏知晓后,表示是自己太冲动了,没有考虑后果。是的,要为陆嘉想想,哪有姐姐还没结婚,后弟弟先结婚的,并且孩子都有了,怎么都有点家风不正。
陆嘉想的是老陆,明白自己短时间内是不会回昆城,也希望有人照顾和陪伴老陆。陆嘉做了小姨的思想工作,最后一切从简,陆爸爸和刘阿姨就领了证,请近亲吃了个饭,之后大办了刘小鹏的婚礼。
饭店包间里。
“外公外婆,新年快乐呀。”
“小嘉来了呀。”
外公外婆各掏出一个红包给陆嘉。
“谢谢,外公外婆。”陆嘉抱抱小老头、小老太。
“哟,我可看到啦,外公外婆偏心呐。给姐两个红包呢?”
“胡说,哪偏心啦,这是你和小章的。”
“怎么不偏心,我们两个人才两个啊。”
外婆作势要打赵简,赵简喊:“外婆打小孩,外婆打小孩。”
小姨忙说:“别闹啦,还当自己小孩呐。”
外公帮腔“怎么不是,小嘉小简在我们这永远是小孩。”
赵简,是陆嘉的表妹,章现是赵简的丈夫,两人结婚也有三年了。他俩结婚时陆嘉还是伴娘。
虽然妈妈走了,老陆还是会每月去看望外公外婆。寒暑假,陆嘉和赵简有时也会住在外公外婆家,陆嘉和赵简的关系一直很好,后面两人各自出去读大学,赵简又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见面没那么频繁了,但联系还是不断的。
“小嘉,听王老师说你要帮着她带高三?”小姨问。
陆嘉先是一惊,因为知道这事的没几人。后想想小姨现在已经是初中部的副校长了,消息灵通。
碰上王老师也是意外,在超市买年货的时候遇上的,聊了一下近况,也说了老陆让她回昆城,子承父业,考编当老师。遇上其实不算意外,毕竟昆城那么小。意外的是,王老师过两天又联系了陆嘉,反正陆嘉也为教育事业奉献了,先搭把手带一下重点班的高三学生,当重点班的生活老师,大半个班主任。
王老师也是陆嘉高中三年的数学老师,高中还吃到了王老师的喜糖。王老师结婚十年没能怀上孩子,本不报什么希望了,去年突然查出有孕了,可把她激动坏了。可转眼想怀孕的可不是时候,预产期是明年5月,自己是重点班的班主任,同样也是高龄产妇,孩子们的成绩和自己的孩子一个都不能放手。
王老师对陆嘉是信任的,毕竟是从前的学习委员。至于那群小孩服不服,要看陆嘉的本事了,况且自己也能坚持到5月底。再不济,后面还有老陆兜底呢。想来想去,陆嘉是最好人选。
“是的,小姨,正好我也准备考编。”
“嗯嗯,很好呀,没想到,小嘉还能和小姨成同事呢。想来,王来师也不容易啊,好不容易有小孩。高龄产妇什么的最危险了,小简......”
“打住!”赵简知道自家老妈又要说什么。
左右不过,要抓紧要小孩,高龄产妇并发症多,早生百无一害,身体恢复也快。
“章现,你们结婚也快三年了,可以准备要小孩了,别什么都听小简的话。”小姨还不知道赵简那犟脾气,转头对章现说。
“嗯嗯,妈妈,我们知道的。”
“跳过跳过,吃饭吃饭。”赵简转着餐桌。
“小嘉,小姨替你留意了,不要嫌小姨烦啊,见见总是好的。”
“嗯嗯,谢谢,小姨。”陆嘉是明白小姨的心意的。
“知道自己烦,就不要说啦。”赵简说。
“你这小孩,别以为有章现护着你,就无法无天啦。”小姨此刻恨不得桌上有粉笔头,砸向赵简的头。
一顿饭的氛围很好。
到地下车库,陆嘉把刘小鹏准备好的礼物搬到了小姨车上,小姨送外公外婆回去。
“你刘姨一家到是有心了。”外公说。
“小嘉,你现在回来了,也要和你刘姨好好相处,我知道我们小嘉乖的。”
“也可以来外婆家住上几天。”外婆说。
外公外婆也没说些什么,陆嘉倒是有点想哭了,想到小时候是如何依赖外公外婆的。外公外婆也都是人民教师,真的是祖上三代都是教书匠。妈妈虽不是教师,最后却嫁给了陆老师。
妈妈和小姨都说过自己小时候读书,外公外婆可是严厉,棍棒出成绩。没想到隔代亲,外公外婆对她姐妹俩倒是很宽松,她们有十万个为什么,他们有博览群书的智慧,姐妹俩从小的学习环境很好,以至于她们两个也都爱学习。小姨说原来读书的苦让她姊妹俩吃了,真是便宜了陆嘉和赵简两个小的。
陆嘉上大学后平日里就很少回昆城,不要说住外公外婆家了,想来自己也是很自私的。虽然失去了妈妈,但是来自妈妈那方的爱和关怀一直没少。
小姨给了陆嘉一个红包,“这个是给闹闹。每次都拿别人那么多礼,显得我们多没礼数是的。”
陆嘉知道小姨的,刀子嘴,豆腐心。两家不是能聚在一块过年的关系,但是小姨也是把他们当家人的。
刘姨和老陆结婚后,小姨留意到初中宿管阿姨退休,岗位空缺,让刘姨去做了宿管阿姨。和学校签合同,不是外包人员了,工作也不用起早贪黑。小姨把事情办妥后,刘阿姨一家来感谢。
小姨冷冷说不是帮你们啊,是帮小嘉,要感谢,以后就对小嘉和老陆好点。
其实大家都知道,没有小姨的帮忙,宿管这么好的工作,很难落到刘姨头上。老陆一个大男人的,难懂里面的关系,争取不到这份工作,是小姨有心了。
小姨又从副驾那里抱出一叠书,“今年闹闹得上一年级了吧,幼小衔接要做起来了。”
“我的亲妈呀。”赵简扶额。
“谢谢,小姨。”
陆嘉伸手抱了抱小姨,我那凡事都爱操心的小姨。
“抱什么呀,快拿去,书重死了。”
回家的感觉真好,也有了方向和前方。近的,明天和赵简一块逛街看电影,远些的,去学校报道,再远些,要结识些新的朋友,开始小城生活。
假期陆嘉也没闲,在刘小鹏的修车行里义务劳动——收银,毕竟大过年的员工都放假了。
也不算义务啦,毕竟这个车行的“大股东”是陆嘉,虽然至今未分到红。这个修车行的名字——嘉鹏汽车修理厂,就懂了啵。
开修车行真的是再一次地掏空家底,老陆出了大头,还贷了款。刘小鹏也不负老陆的栽培,小昆城里都知道有刘小鹏这号人,简单的汽车问题,听听声音就知道了。
陆嘉叼着闹闹给的棒棒糖,躺在摇椅上晃悠,悠闲地看着刘小鹏钻在车底下修车,一副剥削平民成果的大地主贪婪样。
“我们刘大老板,真的是辛苦,春节里还加班加点。”
“是呀,原本还好,现在家里又多了一张嘴,可不得多工作呐。”
以前的刘小鹏恨不能把陆嘉供起来,现在处久了也是越来越贫,有机会就互怼,是越来越像亲姐弟了。
“哼,我还需要你养呐,欠银行的钱什么时候能还清啊?需不需要本小姐帮帮忙?只要叫声姐姐便可。”
陆嘉准备把S市的公寓卖了,房贷还了,还多些钱拿来把车行的贷款也还了也应该差不多,怎么说也是车行的大股东。
刘小鹏从车底钻出来,脸上还挂着一条机油横。
"我亲爱的嘉嘉姐,弟弟今年就能把银行贷款都还啦,接着便是挣钱孝敬您。"刘小鹏说完笑了,露出那一排大白牙,真是耀眼。
陆嘉跟着也笑了,老母亲欣慰的笑。替老陆高兴,有这样的儿子,孝顺、有情有义、有担当,真的很值得开心,多喝几杯小酒,伤肝了也值。没事,刘小鹏买的那么多的保健品能补回来。
刘小鹏接了一个电话,下高速公路口有辆车坏了,车主比较急,希望有人先去看看,能当场修好是最好。
陆嘉和刘小鹏到现场,刘小鹏嗨了。
“姐,豪车呐。”
陆嘉对车不了解,看刘小鹏的兴奋劲,估计车价值不菲。
刘小鹏和车主隔着玻璃交谈,谈了有一小会。
沈时运下车,一眼就锁住不远处的陆嘉,穿着白色短款羽绒服,戴着一顶当下流行的毛线帽,松松垮垮的,深蓝色紧身牛仔裤配黑色小短靴。
没想到她在车行,还跟着来了,一到昆城就遇见她,可不就是缘分。
陆嘉也是一瞬间就察觉到这个人的目光,被人盯住的感觉不好。
刘小鹏喊她,陆嘉拿个工具箱走近。
沈时运搞这一出就是为了见到陆嘉,可当陆嘉从他身边经过,瞟都没瞟他一眼,从来都没想过再见面会是这样的场景。
刘小鹏开始检查车子,陆嘉和沈时运站在护栏外。
“你不认识我?”沈时运忍不住问。
“我应该认识你吗?”陆嘉嘴里还含着棒棒糖,睨了他一眼。
确定,真的是只看了一眼。
陆嘉:虽说长得不错,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的,但是搭讪的方式有点老土。
沈时运:好呀,她,她居然不记得我了。
沈时运自嘲一笑,好在自我消化情绪的能力还不错,调整一下状态,伸出一只手;“你好,我是沈时运。”
陆嘉听到了他的自我介绍,把嘴里的棒棒糖拿出来。
沈时运,这个名字当然有印象啦。
陆嘉也不好意思的一笑,轻轻握了下手随即就放,“你好,沈总。”
真是没想到能在这样的场景下碰上时运传媒的老总,老关的老板,陆嘉某种意义上的金主爸爸。陆嘉现在还在吃第一部小说带来红利,小说能红这么久还是要感谢当时时运传媒将小说拍成电视剧。
“之前在年会上见过陆作家,没想到陆作家贵人多忘事。”
年会?
时运传媒的年会吗?
陆嘉是每年都能收到时运传媒年会的邀请,里面多少有老关的关照。有的时候也会接一些老关给的散活,给剧本提提自己的宝贵意见。
自己好像也就去过一回呀,那一回没碰上沈时运啊。
沈时运说的阴阳怪气的,陆嘉再次好好想了下,年会上肯定没见过沈时运。
毕竟不是很熟,两个人干站着,没再说话,专心吃糖。
好在刘小鹏的手艺可以,没一刻钟车子修好了。
沈时运问:“多少钱?”
刘小鹏:“没换什么大配件,大过年的出车,收您2000吧。”
沈时运说好却转头看向陆嘉,问她微信号,把修车钱转给她。
陆嘉总觉得沈时运看她的眼神怪怪的,但又说不上哪里怪,也顾不上想太多,和他加了微信。
沈时运转了5888元,陆嘉忙说:“沈总,您转多了。”
是没听清吗?不应该呐,图个好兆头?
“多的部分,给你买糖吃。”随后沈时运驾车离开。
买糖吃?当谁小孩呢。
“沈总?你认识?”
“这个嘛,夏忆和他也特别熟。”
“夏忆?”
“对呀,XX男团就出自他的公司。”
不得不说,时运传媒搞得那些小男团还是挺吸睛的,夏忆没少买他们的应援物什么的。
“什么!修车钱要少了,该要个两倍、三倍的。”刘小鹏气呼呼的。
在小昆城碰上沈时运,只当是一个小插曲。
当初陆爸爸和刘阿姨结婚最大的阻碍,竟是陆嘉的小姨。小姨是昆中初中部的老师。初中部和高中部是连通的,只隔着一座桥。小姨知道陆爸爸再婚的对象是食堂的配菜阿姨,是极力反对的。她不反对陆爸爸再婚,但是结婚对象是不是该挑挑。
工作?外包食堂合同工,年龄?也不比老陆小几岁,小孩?刘小鹏不是个省心的孩子。怎么想怎么糟糕,他们是攀上老陆这根“高枝”了,陆嘉怎么办,陆嘉以后找对象,对方不也得看看家里条件和情况。
小姨虽没立场表示反对,毕竟只是前姐夫,但看在这十多年小姨对陆嘉的照顾,陆嘉小姨的感受老陆也是要考虑的。
小姨让老陆多为陆嘉想想,要和刘阿姨在一起,也要等陆嘉结婚后。
刘小鹏知晓后,表示是自己太冲动了,没有考虑后果。是的,要为陆嘉想想,哪有姐姐还没结婚,后弟弟先结婚的,并且孩子都有了,怎么都有点家风不正。
陆嘉想的是老陆,明白自己短时间内是不会回昆城,也希望有人照顾和陪伴老陆。陆嘉做了小姨的思想工作,最后一切从简,陆爸爸和刘阿姨就领了证,请近亲吃了个饭,之后大办了刘小鹏的婚礼。
饭店包间里。
“外公外婆,新年快乐呀。”
“小嘉来了呀。”
外公外婆各掏出一个红包给陆嘉。
“谢谢,外公外婆。”陆嘉抱抱小老头、小老太。
“哟,我可看到啦,外公外婆偏心呐。给姐两个红包呢?”
“胡说,哪偏心啦,这是你和小章的。”
“怎么不偏心,我们两个人才两个啊。”
外婆作势要打赵简,赵简喊:“外婆打小孩,外婆打小孩。”
小姨忙说:“别闹啦,还当自己小孩呐。”
外公帮腔“怎么不是,小嘉小简在我们这永远是小孩。”
赵简,是陆嘉的表妹,章现是赵简的丈夫,两人结婚也有三年了。他俩结婚时陆嘉还是伴娘。
虽然妈妈走了,老陆还是会每月去看望外公外婆。寒暑假,陆嘉和赵简有时也会住在外公外婆家,陆嘉和赵简的关系一直很好,后面两人各自出去读大学,赵简又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见面没那么频繁了,但联系还是不断的。
“小嘉,听王老师说你要帮着她带高三?”小姨问。
陆嘉先是一惊,因为知道这事的没几人。后想想小姨现在已经是初中部的副校长了,消息灵通。
碰上王老师也是意外,在超市买年货的时候遇上的,聊了一下近况,也说了老陆让她回昆城,子承父业,考编当老师。遇上其实不算意外,毕竟昆城那么小。意外的是,王老师过两天又联系了陆嘉,反正陆嘉也为教育事业奉献了,先搭把手带一下重点班的高三学生,当重点班的生活老师,大半个班主任。
王老师也是陆嘉高中三年的数学老师,高中还吃到了王老师的喜糖。王老师结婚十年没能怀上孩子,本不报什么希望了,去年突然查出有孕了,可把她激动坏了。可转眼想怀孕的可不是时候,预产期是明年5月,自己是重点班的班主任,同样也是高龄产妇,孩子们的成绩和自己的孩子一个都不能放手。
王老师对陆嘉是信任的,毕竟是从前的学习委员。至于那群小孩服不服,要看陆嘉的本事了,况且自己也能坚持到5月底。再不济,后面还有老陆兜底呢。想来想去,陆嘉是最好人选。
“是的,小姨,正好我也准备考编。”
“嗯嗯,很好呀,没想到,小嘉还能和小姨成同事呢。想来,王来师也不容易啊,好不容易有小孩。高龄产妇什么的最危险了,小简......”
“打住!”赵简知道自家老妈又要说什么。
左右不过,要抓紧要小孩,高龄产妇并发症多,早生百无一害,身体恢复也快。
“章现,你们结婚也快三年了,可以准备要小孩了,别什么都听小简的话。”小姨还不知道赵简那犟脾气,转头对章现说。
“嗯嗯,妈妈,我们知道的。”
“跳过跳过,吃饭吃饭。”赵简转着餐桌。
“小嘉,小姨替你留意了,不要嫌小姨烦啊,见见总是好的。”
“嗯嗯,谢谢,小姨。”陆嘉是明白小姨的心意的。
“知道自己烦,就不要说啦。”赵简说。
“你这小孩,别以为有章现护着你,就无法无天啦。”小姨此刻恨不得桌上有粉笔头,砸向赵简的头。
一顿饭的氛围很好。
到地下车库,陆嘉把刘小鹏准备好的礼物搬到了小姨车上,小姨送外公外婆回去。
“你刘姨一家到是有心了。”外公说。
“小嘉,你现在回来了,也要和你刘姨好好相处,我知道我们小嘉乖的。”
“也可以来外婆家住上几天。”外婆说。
外公外婆也没说些什么,陆嘉倒是有点想哭了,想到小时候是如何依赖外公外婆的。外公外婆也都是人民教师,真的是祖上三代都是教书匠。妈妈虽不是教师,最后却嫁给了陆老师。
妈妈和小姨都说过自己小时候读书,外公外婆可是严厉,棍棒出成绩。没想到隔代亲,外公外婆对她姐妹俩倒是很宽松,她们有十万个为什么,他们有博览群书的智慧,姐妹俩从小的学习环境很好,以至于她们两个也都爱学习。小姨说原来读书的苦让她姊妹俩吃了,真是便宜了陆嘉和赵简两个小的。
陆嘉上大学后平日里就很少回昆城,不要说住外公外婆家了,想来自己也是很自私的。虽然失去了妈妈,但是来自妈妈那方的爱和关怀一直没少。
小姨给了陆嘉一个红包,“这个是给闹闹。每次都拿别人那么多礼,显得我们多没礼数是的。”
陆嘉知道小姨的,刀子嘴,豆腐心。两家不是能聚在一块过年的关系,但是小姨也是把他们当家人的。
刘姨和老陆结婚后,小姨留意到初中宿管阿姨退休,岗位空缺,让刘姨去做了宿管阿姨。和学校签合同,不是外包人员了,工作也不用起早贪黑。小姨把事情办妥后,刘阿姨一家来感谢。
小姨冷冷说不是帮你们啊,是帮小嘉,要感谢,以后就对小嘉和老陆好点。
其实大家都知道,没有小姨的帮忙,宿管这么好的工作,很难落到刘姨头上。老陆一个大男人的,难懂里面的关系,争取不到这份工作,是小姨有心了。
小姨又从副驾那里抱出一叠书,“今年闹闹得上一年级了吧,幼小衔接要做起来了。”
“我的亲妈呀。”赵简扶额。
“谢谢,小姨。”
陆嘉伸手抱了抱小姨,我那凡事都爱操心的小姨。
“抱什么呀,快拿去,书重死了。”
回家的感觉真好,也有了方向和前方。近的,明天和赵简一块逛街看电影,远些的,去学校报道,再远些,要结识些新的朋友,开始小城生活。
假期陆嘉也没闲,在刘小鹏的修车行里义务劳动——收银,毕竟大过年的员工都放假了。
也不算义务啦,毕竟这个车行的“大股东”是陆嘉,虽然至今未分到红。这个修车行的名字——嘉鹏汽车修理厂,就懂了啵。
开修车行真的是再一次地掏空家底,老陆出了大头,还贷了款。刘小鹏也不负老陆的栽培,小昆城里都知道有刘小鹏这号人,简单的汽车问题,听听声音就知道了。
陆嘉叼着闹闹给的棒棒糖,躺在摇椅上晃悠,悠闲地看着刘小鹏钻在车底下修车,一副剥削平民成果的大地主贪婪样。
“我们刘大老板,真的是辛苦,春节里还加班加点。”
“是呀,原本还好,现在家里又多了一张嘴,可不得多工作呐。”
以前的刘小鹏恨不能把陆嘉供起来,现在处久了也是越来越贫,有机会就互怼,是越来越像亲姐弟了。
“哼,我还需要你养呐,欠银行的钱什么时候能还清啊?需不需要本小姐帮帮忙?只要叫声姐姐便可。”
陆嘉准备把S市的公寓卖了,房贷还了,还多些钱拿来把车行的贷款也还了也应该差不多,怎么说也是车行的大股东。
刘小鹏从车底钻出来,脸上还挂着一条机油横。
"我亲爱的嘉嘉姐,弟弟今年就能把银行贷款都还啦,接着便是挣钱孝敬您。"刘小鹏说完笑了,露出那一排大白牙,真是耀眼。
陆嘉跟着也笑了,老母亲欣慰的笑。替老陆高兴,有这样的儿子,孝顺、有情有义、有担当,真的很值得开心,多喝几杯小酒,伤肝了也值。没事,刘小鹏买的那么多的保健品能补回来。
刘小鹏接了一个电话,下高速公路口有辆车坏了,车主比较急,希望有人先去看看,能当场修好是最好。
陆嘉和刘小鹏到现场,刘小鹏嗨了。
“姐,豪车呐。”
陆嘉对车不了解,看刘小鹏的兴奋劲,估计车价值不菲。
刘小鹏和车主隔着玻璃交谈,谈了有一小会。
沈时运下车,一眼就锁住不远处的陆嘉,穿着白色短款羽绒服,戴着一顶当下流行的毛线帽,松松垮垮的,深蓝色紧身牛仔裤配黑色小短靴。
没想到她在车行,还跟着来了,一到昆城就遇见她,可不就是缘分。
陆嘉也是一瞬间就察觉到这个人的目光,被人盯住的感觉不好。
刘小鹏喊她,陆嘉拿个工具箱走近。
沈时运搞这一出就是为了见到陆嘉,可当陆嘉从他身边经过,瞟都没瞟他一眼,从来都没想过再见面会是这样的场景。
刘小鹏开始检查车子,陆嘉和沈时运站在护栏外。
“你不认识我?”沈时运忍不住问。
“我应该认识你吗?”陆嘉嘴里还含着棒棒糖,睨了他一眼。
确定,真的是只看了一眼。
陆嘉:虽说长得不错,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的,但是搭讪的方式有点老土。
沈时运:好呀,她,她居然不记得我了。
沈时运自嘲一笑,好在自我消化情绪的能力还不错,调整一下状态,伸出一只手;“你好,我是沈时运。”
陆嘉听到了他的自我介绍,把嘴里的棒棒糖拿出来。
沈时运,这个名字当然有印象啦。
陆嘉也不好意思的一笑,轻轻握了下手随即就放,“你好,沈总。”
真是没想到能在这样的场景下碰上时运传媒的老总,老关的老板,陆嘉某种意义上的金主爸爸。陆嘉现在还在吃第一部小说带来红利,小说能红这么久还是要感谢当时时运传媒将小说拍成电视剧。
“之前在年会上见过陆作家,没想到陆作家贵人多忘事。”
年会?
时运传媒的年会吗?
陆嘉是每年都能收到时运传媒年会的邀请,里面多少有老关的关照。有的时候也会接一些老关给的散活,给剧本提提自己的宝贵意见。
自己好像也就去过一回呀,那一回没碰上沈时运啊。
沈时运说的阴阳怪气的,陆嘉再次好好想了下,年会上肯定没见过沈时运。
毕竟不是很熟,两个人干站着,没再说话,专心吃糖。
好在刘小鹏的手艺可以,没一刻钟车子修好了。
沈时运问:“多少钱?”
刘小鹏:“没换什么大配件,大过年的出车,收您2000吧。”
沈时运说好却转头看向陆嘉,问她微信号,把修车钱转给她。
陆嘉总觉得沈时运看她的眼神怪怪的,但又说不上哪里怪,也顾不上想太多,和他加了微信。
沈时运转了5888元,陆嘉忙说:“沈总,您转多了。”
是没听清吗?不应该呐,图个好兆头?
“多的部分,给你买糖吃。”随后沈时运驾车离开。
买糖吃?当谁小孩呢。
“沈总?你认识?”
“这个嘛,夏忆和他也特别熟。”
“夏忆?”
“对呀,XX男团就出自他的公司。”
不得不说,时运传媒搞得那些小男团还是挺吸睛的,夏忆没少买他们的应援物什么的。
“什么!修车钱要少了,该要个两倍、三倍的。”刘小鹏气呼呼的。
在小昆城碰上沈时运,只当是一个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