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郑二十年春。

    在此之前要讲几个故事,这个故事与楚王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至于为什么要叫楚王,这是有原因的。

    楚国原本是子爵,按照礼法是没有资格称王的。

    自周平王东迁以来,周天子失去了对于天下的控制,各国彼此虎视眈眈,晋国正在“曲沃代翼”,秦国忙于稳定自己的国家,各国有的忙于内乱,有的想要吞并周边的小国;卫、宋、陈、鲁几个国家因为弑杀自己的国君闹得沸沸扬扬。

    他们都遗忘了在南方的楚国。

    而楚国一心发展自己的国家没有受到各国的限制从而快速崛起,楚人没有理会其他国家嘲笑他们的语言像鸟一样难以听懂,文化像鸟一样落后,经济像鸟一样贫穷。就算是天子带头起哄,他们也是逆来顺受,把屈辱化作了力量,把胸怀对准了他们的群山遍野。

    楚国的君主都穿着用粗布编织的衣服,乘坐的是用荆条和竹子打造的兵车,带领他的子民不断的爬山涉水,开拓疆土。楚君和将士同甘共苦,在历代的君主将士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土地不断扩张,实力也不断盛强。

    楚国在开辟疆土的时候各国没时间阻止,这是“天时”。周边又是蛮族容易征讨,这是“地利”。楚国每灭掉一个国家就把他们的文化吸收,把蛮族的权贵迁到他们的后方严加管制,因此没有人不服从的,这就是“人和”。

    楚国得天、地、人三者优势,资源充沛,物产丰富,足以和王室分庭抗礼。

    当时王室被郑国打败,周天子还被郑国的祝聃射中了肩膀,王室的名声一下一落千丈。

    在经过了令尹斗伯比的同意后,熊通“不服周”,僭权自立称楚王,也就是楚武王。

    楚王有一条灵活的道德底线,在天子问罪的时候,就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意思就是我本是蛮夷,不和中原用同样的礼法。而衰弱的周王室也无法做出强势的举措阻止,就算想要出兵讨伐,可楚国此时的疆土大到连周王室都不敢轻易动弹。

    就这样诸侯乱权,王室对中原失去控制,天子的权信在诸侯眼里开始没有了作用,虽然还是天下共主,可是有名无权,就像华丽的礼器也就只是一个华丽的礼器而已。

    楚国是一个大国,这一代的楚王恽更是一个雄心壮志的君主。他安心发展楚国的力量的同时也在思考着怎么谋取中原。

    在此之前,于周王郑十年。

    齐桓公去世,易牙,竖刁这些奸臣和一众公子想要谋害齐国世子昭,世子昭逃到宋国,向宋襄公求救。尽管当时宋国十分弱小,但因齐桓公死前曾委托他照顾世子昭,于是宋襄公就通知周围的国家一起护送世子昭回去当上齐国国君,也就是齐孝公。

    因为齐国齐桓公的威名犹在,宋襄公越发的骄傲自满,他帮助齐孝公当上国君之后认为自己仁义无双。

    用周礼上想,帮助诸侯登上国君之位,那他齐国就是宋国的附庸,于是宋襄公开始召集各国和齐桓公一样进行了会盟。

    第一次只有附近几个小国参加,宋襄公觉得非常耻辱。于是宋襄公联合齐孝公,同时也叫上了身为“蛮夷”的楚王,想利用这两个大国国君的名望来召集各国从而进行会盟。

    这一次果然很多国家都在来到了答应宋襄公去鹿上一起会盟。可是齐孝公因为国人耻笑他辱没了先君齐桓公的威名,于是就打消了赴约的念头,放了宋襄公的鸽子。

    因为齐桓公当年没有带任何兵马举办了盟会,所以这个盟会也叫“衣裳之会”,来的人不能带有兵马。宋襄公觉得自己要当好仁义模范,就真的没有带一名兵士就举办了这场盟会。() ()

    宋襄公说:“齐桓公已经去世,天下没有能带领诸侯各国的了,今天我召集大家来,就是想和齐桓公一样来决定谁是中原的盟主,我们大家一起定下盟约,一起匡扶周室,和平相处。”

    楚王恽说:“您说的对,那我们一个推举谁当盟主呢?”

    宋襄公说:“论公爵和德行,我在这里是最大的,应当由我来担任盟主。”

    楚王恽暗笑宋襄公的不自量力,好名无实,殊不知他正是借用这个机会想来进军中原。他知道宋襄公不过想要盟主之位,于是支持宋襄公当上了盟主,并赞扬他的仁义。

    只是等到要举办担任盟主的礼仪时,楚国的兵马杀出,劫持了宋襄公,并攻打宋国的

    宋襄公想要“称霸”的梦想破灭了,他格外痛恨楚王恽,在被放归之后他日夜操练兵马,只为报仇雪恨。

    听闻郑国向楚国臣服,宋襄公把怨气撒在了郑国身上,于是联合卫、许、滕三国攻打亲近楚国的郑国。

    楚国为了营救郑国直接派兵宋国的商丘,等到宋军在泓水旁边安营扎寨之后,楚国的兵马才赶到对岸。在这里又发生了一起著名的“泓水之战”。

    宋襄公说:“我们宋国是仁义之师,等他们渡河过来再打。打仗我们要按照周礼的过程来,不能逾越,这样才是仁义的君子。”

    于是楚军渡过泓水,大获全胜。

    从前的周礼已经不适用于这个年代,而宋襄公还在坚持从前的周礼,这就是他失败的原因,也是宋国之后臣服于楚国的原因。

    楚国图谋中原人尽皆知,当重耳流浪到楚国时,楚王恽就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想借此表明他僭权随意使用礼节,可是重耳都听从赵衰的话巧妙的化解了这个事情。楚王对他很赏识,给予了重耳很多的帮助。重耳许诺:“如果到了兵戎相见的时候,晋国要退避三舍报答楚王的恩情”。

    如今楚国附近的小国都听从楚王的话,反倒是宋国这个时候看着晋国强大起来,于是就想依附于晋国,楚王得知后非常生气,派遣成得臣去攻打宋国同时要小心强大起来的晋国。

    成得臣没有听信楚王的话,与晋军展开大战。

    晋军遵守了“退避三舍”的约定,退到了城濮,可是楚军还是穷追不舍。

    成得臣觉得,他们楚、陈、蔡三国的联军有兵车一千二百多乘,怎么会打不过晋、宋、齐、秦的一千乘兵车都不到的军队呢?

    结果成得臣率领的楚军战败,在返回楚国的路上自缢而亡。

    而就在这一年,晋国中原称霸的序幕正式拉开,楚国想要入主中原,就必须问过晋国,而晋国称霸则要小心秦国和楚国。

    在打败楚国之后,重耳说出了他的野望,将在郑国的践土会见各国的诸侯,并且暗示姬郑前去赴会,有一个要事要当着各国诸侯的面一起宣布。

    “以臣唤君,天下之大不违!他晋重耳安敢如此,气煞我也!”

    年近四十的壬臣深爱着王室,可是爱却眼睁睁的看着王室受尽屈辱,这比杀了他还难受,郁郁之下,壬臣大喷一口血。

    “父王,绝对不能应啊!!”

    “壬臣,这会我是必须要去的!”

    “不!!!”

章节目录

春秋:中兴之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东风烟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风烟雨并收藏春秋:中兴之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