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周郊外,若地。
自从建立了学社之后也有不少的庶民关注这里,时间一长,去那学习的孩子还真的有了几分本事。
不仅会说什么之乎者也,还懂得孝敬父母,要是表现好的话还有夫子私下给的小礼品。
这不禁让若地的许多庶民都高看很多。
茅草学社的弟子又增长了几十个,还是原来的位置,还是十五个案桌。
每个案桌前都坐着三或四个弟子。
因为年纪不一,都是年幼个子矮的坐在前面,个子高年纪大的坐在后面。
虽然这些弟子都不是贵族,可是在授课的时候都会安静的听从辛离的教导。
这些庶民的孩子都知道,夫子教导的知识是多么宝贵。
没有贫穷过的人是不会理解穷人是多么的向往富人的生活,他们亦是如此。
因为贫贱,所以向往。
“王孙说过,要勇敢地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不要被世俗的流言蜚语所困扰,二三子都听说过百里奚吗?”
弟子们东张西望,见识浅薄的他们并没有听说百里奚的名字,更别说了解他了。
这时作为夫子的好帮手的任季子及时开口。
“我知道,他是秦国的上卿,听说很有仁德。”
辛离手里拿着竹简,那是王孙给他编写的《百里奚传记》。
百里奚利用了昱的名,昱也要利用百里奚。
来而不往非礼也。
百里奚的故事被昱编成了一部传记,讲述的就是他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精神。
在传记里,百里奚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在日复一日的读书和不断的结交贤人,他终于有了入仕的机会,虽然历经千辛万苦,可是百里奚用他那无畏的精神不断的进步,终于在七十岁而在秦国拜为上卿。
这样的故事感染力强,生动形象,身为庶民的他们也能感同身受的接受。
还有比这个更好的例子吗?
“王孙和百里奚在竹林促膝长谈从而为他写下这一本书,里面讲述的就是百里奚成为上卿的故事,二三子请听我细说。”
这群孩子全都伸长脖子,恨不得待在辛离旁边听这个故事。
上卿,多么高贵的职位。
身为庶民的他们可能对天下大事不甚了解,可是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在其他国家的朝政中,上卿可是国君之下的第一人啊。
齐国人都佩服的管仲就是上卿,连两三岁小孩都听说过。
这让他们怎么能不激动呢?
辛离拿着竹简慢慢地讲述着这个由昱操刀,讲述一个庶民成为上卿的故事。
昱省略了百里奚是齐国宗亲旁支,也没有在里面诉说太多百里奚的艰辛。
读书人都向往着能够成为大人物,要是一开始就告诉他们那么困难可能会让他们失去对这种美好的期望。
昱已经是一个入门的阴谋家了,在这样的时代里没有手段的话是不能成功的。
百里奚让他不要利用人心,可这不是利用。
“王孙,您只是在门外看着吗?”
学社外有三个人,高个子的阅,低着头的侍从,还有穿着粗布衣的昱。
侍从在学社外低头问在旁偷看的昱。
“不必了,我不能出现在那样的课堂上。”
神明之所以是神明,是因为它从来不让天下人看到。
如果是看得到的神明,那就不能称之为神了。
既然高高在上,就要划开距离,如果靠得太近的话,那神明身上所带有的赤焰就会灼伤凡人。() ()
不光是身份上的差距,还有心灵上的差距。
上位者是施恩的人,在底层人眼里就是如同天神般的存在,如果靠近了还会打破他们对上位者的想象,在一旁观望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昱拿出怀里的竹简,让侍从在他们休息的时候将这个竹简交给辛离。
那是《雉兔同笼》的详解版。
昱不光将这些内容进行了注解,另外还写了一些其他的东西。
“您也看到了吧。那个任季子不错,有些悟性,可以作为侍从培养。”昱拉了下阅的衣角。
“自然是可以的,另外可以带上溪和闵,我看这三人时常玩闹,在案桌前还偷摸的搞小动作,看来感情深厚,可跟随您一同前往。”阅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三个孩子的情感,如果是跟随昱去晋国的话还是一同带上为好,不光是为了他们三人,更是为了昱有一个完整的小班底。
招揽门客或是随从,不在于能力和智慧,而是忠诚和做事的能力。这三人阅看都是良善之辈,既是玩伴,又有着辛离的教导,留在身边培养忠心也算不错。
“夫子你看得如此仔细吗?连搞小动作都看到了?”
昱不由想到很久之前那已经模糊的记忆,有个老师也是能够一眼就看出学生做了什么小动作,他也是那样的认真负责,在课后会悄悄的指出他们的错误并让其改正。
“既然是您的随从,阅自然要看得仔细。”
“只是不知道,他们的父母会不会让他们跟随我去晋国了。”
阅拿出了一副竹简,打开之后昱顿时明白了。
上面记载了这一些孩子的家庭状况和人际关系,阅画了重点的就是这三个孩子。
任季子的大父已经去世,丧期已经过去。溪是侍从的儿子,他们一家都会过去。闵的父母也已经应许,阅给了一笔对这个家庭带来不少帮助的钱财。
“原来您一直都在关注这些事情啊,夫子您可真够闲的。”
昱可不知道阅在背后调查了这么多事情。
“这些都是阅应该做的,虽然我不是您的门客,可也是您的夫子啊。”
阅平静的脸上不露表情。
或许连昱都不知道,他到底在背后偷偷的做了多少事。
每一次当昱觉得做得不够好的时候,阅都会安慰他说这样已经够好了,并能够举出各种事例让昱都觉得很有道理。
可他希望的是王室复兴,天下归顺。
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阅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收集晋国的资料,甚至开始研究起晋国的大臣和他们的家庭,连他们的妻子叫什么都知道。
侍从在送完竹简之后跟着昱他们离开,学社的弟子们甚至都不知道他们夫子一直所说的王孙已经来过很多次了。
“季子、溪、闵,你们三人留下来,其他人可以先离去回家思考今日传授的知识。”
辛离在学子们走后,开始问三人。
“尔三人可愿意做王孙的随从跟随王孙前往晋国?”
三人有些疑惑,王孙还会去晋国?
在沉默后,辛离又说修饰性的说明了情况。
“王孙要去晋国为质,二三子可愿意保护好王孙的安危?”
“我愿意,我大父在世时就已经说过王孙的仁德,要不是王孙出世让干旱的土地再次生长禾粟,我也不会活在这个世上。”
“我也愿意,我父亲就是刚才送竹简的,跟着王孙肯定有好吃的。”
“我...我要问问我的父母。”
自从建立了学社之后也有不少的庶民关注这里,时间一长,去那学习的孩子还真的有了几分本事。
不仅会说什么之乎者也,还懂得孝敬父母,要是表现好的话还有夫子私下给的小礼品。
这不禁让若地的许多庶民都高看很多。
茅草学社的弟子又增长了几十个,还是原来的位置,还是十五个案桌。
每个案桌前都坐着三或四个弟子。
因为年纪不一,都是年幼个子矮的坐在前面,个子高年纪大的坐在后面。
虽然这些弟子都不是贵族,可是在授课的时候都会安静的听从辛离的教导。
这些庶民的孩子都知道,夫子教导的知识是多么宝贵。
没有贫穷过的人是不会理解穷人是多么的向往富人的生活,他们亦是如此。
因为贫贱,所以向往。
“王孙说过,要勇敢地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不要被世俗的流言蜚语所困扰,二三子都听说过百里奚吗?”
弟子们东张西望,见识浅薄的他们并没有听说百里奚的名字,更别说了解他了。
这时作为夫子的好帮手的任季子及时开口。
“我知道,他是秦国的上卿,听说很有仁德。”
辛离手里拿着竹简,那是王孙给他编写的《百里奚传记》。
百里奚利用了昱的名,昱也要利用百里奚。
来而不往非礼也。
百里奚的故事被昱编成了一部传记,讲述的就是他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精神。
在传记里,百里奚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在日复一日的读书和不断的结交贤人,他终于有了入仕的机会,虽然历经千辛万苦,可是百里奚用他那无畏的精神不断的进步,终于在七十岁而在秦国拜为上卿。
这样的故事感染力强,生动形象,身为庶民的他们也能感同身受的接受。
还有比这个更好的例子吗?
“王孙和百里奚在竹林促膝长谈从而为他写下这一本书,里面讲述的就是百里奚成为上卿的故事,二三子请听我细说。”
这群孩子全都伸长脖子,恨不得待在辛离旁边听这个故事。
上卿,多么高贵的职位。
身为庶民的他们可能对天下大事不甚了解,可是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在其他国家的朝政中,上卿可是国君之下的第一人啊。
齐国人都佩服的管仲就是上卿,连两三岁小孩都听说过。
这让他们怎么能不激动呢?
辛离拿着竹简慢慢地讲述着这个由昱操刀,讲述一个庶民成为上卿的故事。
昱省略了百里奚是齐国宗亲旁支,也没有在里面诉说太多百里奚的艰辛。
读书人都向往着能够成为大人物,要是一开始就告诉他们那么困难可能会让他们失去对这种美好的期望。
昱已经是一个入门的阴谋家了,在这样的时代里没有手段的话是不能成功的。
百里奚让他不要利用人心,可这不是利用。
“王孙,您只是在门外看着吗?”
学社外有三个人,高个子的阅,低着头的侍从,还有穿着粗布衣的昱。
侍从在学社外低头问在旁偷看的昱。
“不必了,我不能出现在那样的课堂上。”
神明之所以是神明,是因为它从来不让天下人看到。
如果是看得到的神明,那就不能称之为神了。
既然高高在上,就要划开距离,如果靠得太近的话,那神明身上所带有的赤焰就会灼伤凡人。() ()
不光是身份上的差距,还有心灵上的差距。
上位者是施恩的人,在底层人眼里就是如同天神般的存在,如果靠近了还会打破他们对上位者的想象,在一旁观望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昱拿出怀里的竹简,让侍从在他们休息的时候将这个竹简交给辛离。
那是《雉兔同笼》的详解版。
昱不光将这些内容进行了注解,另外还写了一些其他的东西。
“您也看到了吧。那个任季子不错,有些悟性,可以作为侍从培养。”昱拉了下阅的衣角。
“自然是可以的,另外可以带上溪和闵,我看这三人时常玩闹,在案桌前还偷摸的搞小动作,看来感情深厚,可跟随您一同前往。”阅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三个孩子的情感,如果是跟随昱去晋国的话还是一同带上为好,不光是为了他们三人,更是为了昱有一个完整的小班底。
招揽门客或是随从,不在于能力和智慧,而是忠诚和做事的能力。这三人阅看都是良善之辈,既是玩伴,又有着辛离的教导,留在身边培养忠心也算不错。
“夫子你看得如此仔细吗?连搞小动作都看到了?”
昱不由想到很久之前那已经模糊的记忆,有个老师也是能够一眼就看出学生做了什么小动作,他也是那样的认真负责,在课后会悄悄的指出他们的错误并让其改正。
“既然是您的随从,阅自然要看得仔细。”
“只是不知道,他们的父母会不会让他们跟随我去晋国了。”
阅拿出了一副竹简,打开之后昱顿时明白了。
上面记载了这一些孩子的家庭状况和人际关系,阅画了重点的就是这三个孩子。
任季子的大父已经去世,丧期已经过去。溪是侍从的儿子,他们一家都会过去。闵的父母也已经应许,阅给了一笔对这个家庭带来不少帮助的钱财。
“原来您一直都在关注这些事情啊,夫子您可真够闲的。”
昱可不知道阅在背后调查了这么多事情。
“这些都是阅应该做的,虽然我不是您的门客,可也是您的夫子啊。”
阅平静的脸上不露表情。
或许连昱都不知道,他到底在背后偷偷的做了多少事。
每一次当昱觉得做得不够好的时候,阅都会安慰他说这样已经够好了,并能够举出各种事例让昱都觉得很有道理。
可他希望的是王室复兴,天下归顺。
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阅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收集晋国的资料,甚至开始研究起晋国的大臣和他们的家庭,连他们的妻子叫什么都知道。
侍从在送完竹简之后跟着昱他们离开,学社的弟子们甚至都不知道他们夫子一直所说的王孙已经来过很多次了。
“季子、溪、闵,你们三人留下来,其他人可以先离去回家思考今日传授的知识。”
辛离在学子们走后,开始问三人。
“尔三人可愿意做王孙的随从跟随王孙前往晋国?”
三人有些疑惑,王孙还会去晋国?
在沉默后,辛离又说修饰性的说明了情况。
“王孙要去晋国为质,二三子可愿意保护好王孙的安危?”
“我愿意,我大父在世时就已经说过王孙的仁德,要不是王孙出世让干旱的土地再次生长禾粟,我也不会活在这个世上。”
“我也愿意,我父亲就是刚才送竹简的,跟着王孙肯定有好吃的。”
“我...我要问问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