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潇潇,恰似玉珠落盘,轻轻落在桃花的花枝上,又滴坠在窗沿,发出悦耳清脆之声。
室内,精致的掐丝珐琅炭盆中,红罗炭正燃烧着,散发着融融的暖意,热气袅袅升腾,带来阵阵宜人的温香。
云慕瑶坐在榻边,手上端着一碗桂枝芍药知母汤,舀起汤汁的右手肤色如玉,指如削葱根。
她垂头吹了吹汤汁,再递至正坐在榻上的中年妇人唇边,说道:“母亲,这汤药已经不凉不热,刚好能入口。”
她说话时,嘴角始终挂着一抹淡笑,仿佛春日里和煦的微风。
坐在床榻上的中年妇人,是宣宁伯府的女主人——宣宁伯伯夫人。她约莫四十来岁,脸庞略有些圆润,身着素色衣衫,头上戴着攒珠勒子,背后是一个厚实的丝绸软垫,神色略有几分憔悴。
眼下已经入春了,伯夫人手里还捧着一个汤婆子。
“瑶儿,今日下着雨,你跑来作甚?”伯夫人皱起眉头,心疼地看着她的手,“瞧瞧,你袖口都沾湿了,我让你先去换衣裳,你却非要坐在这给我喂药。我这身边每日有人伺候着,哪还非得劳动你?”
站在床榻边上的常嬷嬷嘴角微扬,揶揄道:“伯夫人,咱们这些丫鬟们粗手粗脚惯了,哪有世子夫人这般细心细致。您要是不让世子夫人亲自喂药,世子夫人今日怕是不肯回去了。”
看着云慕瑶细致地服侍伯夫人,常嬷嬷嘴上虽开着玩笑,但脸上的笑意却毫无保留地直达眼底。
云慕瑶身为世子夫人,对待宣宁伯伯夫人可谓是极其孝顺,每日晨昏定省不说,但凡伯夫人有任何风吹草动,她必定会立刻出现。若是伯夫人身体稍有不适,或头疼脑热,世子夫人便直接住在这福荣堂了。
院子里的丫鬟们时常互相打趣,称世子夫人嫁的人不是世子,而是宣宁伯伯夫人。只因世子夫人常常守在伯夫人身边,世子连见都少见。
云慕瑶对伯夫人一心一意,伯夫人自然也对云慕瑶又爱又喜。伯夫人对待云慕瑶的态度,不像是对待儿媳,更像是对待亲女儿,就连世子的妹妹傅灵韵都要靠边站。
“母亲,苏公子在桂枝芍药知母汤中加了怀牛膝、当归,这比起寻常的药,苦味要重太多了。我还不是担心药太苦,怕您喝不下去?”云慕瑶笑着说道。
见伯夫人眉头紧紧皱着,云慕瑶便又招了招手,唤自己的贴身丫鬟岸芷过来,说道:“母亲,这是我最近新酿的蜜汁枇杷,等您将药喝完,便尝尝看,可好?”
岸芷手上正抱着一个白瓷瓶。里面是她亲自酿出来的蜜汁枇杷,食材是庄子上新送过来的枇杷和白花蜜。昨日,她浅浅尝了几口,觉得味道既不太酸也不太甜,恰到好处,恰好符合伯夫人的口味。
伯夫人叹了口气,认命般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下药,叹息着说道:“我是何等的福分啊,能修来你这么一位温柔贤淑、明理懂事的好儿媳。只可惜我那廷风,却不懂得珍惜你……”
伯夫人望着坐在自己身侧的云慕瑶,只见她今日身着一身淡蓝色的烟罗裙,裙角绣着玉兰花纹,裙幅宽广如流云,几缕青丝垂落在她耳畔,衬得她肌肤如雪,冰肌玉骨。配上她清丽的面容,更显得她高雅出尘,仿佛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姑射仙子。
与其他有形无神的闺秀不同的是,云慕瑶那双杏眼似是两汪清泉,看人时,总是蕴着的灵秀的波光。
伯夫人实在想不明白,自己的儿子傅廷风为何就如同瞎了眼一般,竟然不喜欢如此秀外慧中、美丽动人的云慕瑶。
云慕瑶垂下头,轻声说道:“只要母亲喜欢我,我便心满意足了。”
她对伯夫人说出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傅廷风身为伯府世子,在读书方面颇具才华,三年前恩科高中一甲进士,现于翰林院任职编修,算是世家勋贵中的佼佼之人。因他的身份,云慕瑶在与其他贵妇往来时,总能有十足的面子。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傅廷风爱的人并不是她。
云慕瑶遇上并不爱自己的丈夫,着实是一种不幸,可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位通情达理的婆婆和婆家族人。
三年前,她见公婆的那一天,伯夫人以身体抱恙为托词,将伯府的管家大权放心地交予了她。此后,她依靠自身的勤勉和手腕,逐步掌控了整个宣宁伯府乃至傅家,就连傅三叔家的狗见了她,都得老实地夹着尾巴。
与其他那些被婆婆刁难、受亲眷逼迫的新妇们相比,云慕瑶的日子虽然忙碌,但总体还算顺遂……她对这种安稳的生活十分满意。
“瑶儿,你放心,都已经三年过去了……廷风总有一日会回心转意的。”伯夫人目光紧盯着她的面庞,满脸担忧之色,生怕她对自己儿子心生怨怼。
“母亲,您这说的都是哪儿跟哪儿啊?想必您是觉着药苦了,想催促我多给您喂蜜汁枇杷吧?”云慕瑶不想与伯夫人谈论傅廷风,于是接过岸芷递过来的白瓷罐,亲自手持一个小勺,小心翼翼地舀出一块蜜汁枇杷。
被腌制过的枇杷呈现出深金色,表面裹着一层蜜汁,在雪白勺子的映衬下,显得晶莹欲滴。云慕瑶抬起手,动作轻柔,将小勺缓缓地递至伯夫人嘴边。
伯夫人微微张嘴,接过她递过来的蜜汁枇杷。
这枇杷味道醇厚,甜而不腻,刚一入口,便如一股清泉般冲散了那浓重的苦味,伯夫人眯了眯眼,露出餍足的神情。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噼里啪啦地打在窗户上,而福荣堂却岁月静好,屋内的香炉是兜楼婆香,散发着淡雅宜人的香气。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焦急的脚步声,过了一会,一名杂役小丫鬟小声进来传话:“世子夫人,您房里的丫鬟汀兰来找您,说有事要和您禀报。”
汀兰是云慕瑶另一位贴身丫鬟,向来守规矩,她为何会突然在此时来打扰她侍奉伯夫人?
云慕瑶微微蹙眉,将盛着蜜汁枇杷的白瓷罐递给常嬷嬷,敛起湖蓝色的裙摆,站起身来。
她动作轻盈优雅,从容不迫,任谁目睹,都会称赞一句有世家大妇的风范。
岸芷搀扶着云慕瑶走出外间,边上的小丫鬟替她挑起门帘,然后退了下去。
云慕瑶走出门,往外望去,只见衣裳湿透、头上沾水的汀兰正伫立在廊下,眼神中透露出明显的焦虑和不安。她的嘴唇微微抿着,不时地咬一下下唇,仿佛在努力克制着内心的不安。
云慕瑶瞧着汀兰这般狼狈的样子,不禁再次皱眉,岸芷身为云慕瑶的大丫鬟,抢先出声训斥道:“世子夫人平日里是如何教导你的,你的规矩都学到哪里去了?”
“世子夫人,奴婢是有紧要之事前来禀报,所以才匆忙赶来……”被岸芷怒目一瞪,汀兰露出畏缩的模样。
云慕瑶行事素来缜密周全,毫无疏漏,凡事皆能顾虑周全。
汀兰平素性子就有些活泼跳脱,这般冒冒失失来福荣堂禀报,定是遇上了十万火急之事。
“无妨,就在此处讲吧。”云慕瑶垂眸看着她,语气淡然地道。
方才的杂役小丫鬟已经走远了。
现在她人在福荣堂,如果她躲起来让汀兰回话,会让他人怀疑是出了什么大事。
再说,她与伯夫人关系亲密,并没有什么需要避讳的。
汀兰犹豫了片刻,然而,想到此事日后伯夫人终究会知晓,便一咬牙,道:“世子夫人,二姑娘……她昨日回来了!”
听到“二姑娘”这三个字,云慕瑶先是一愣,过了许久,才忆起此人是谁。
廊外,外面的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天地间一片迷蒙。
云慕瑶望着眼前灰暗的雨幕,想起自己也出生在这样的雨季。
她刚出生,母亲便因难产而撒手人寰,三个月孝期未过,云父便将正嗷嗷待哺的她扔到一边,火急火燎迎娶续弦戚氏进门。
云慕瑶一直以来就不喜欢下雨,因为,这代表着她人生不幸的开端。
二姑娘云慕箐出生之时,仅比云慕瑶小了一岁。
相较于幼年失母、无人理睬的云慕瑶,二姑娘云慕箐自出生便含着金汤匙。
云慕箐既有父亲的疼爱,又有母亲的庇护,自幼便被锦衣玉食供奉着,是整个云府捧在手心的掌上明珠。
年少之时,云父便早早地为云慕箐做主,定下了她与宣宁伯世子的婚事,以保她一生安稳荣华。
可天有不测风云,三年前,云慕箐于一次外出游玩之际,竟然意外失踪了。
为了维系云府和宣宁伯府的姻亲关系,云父终于想起来,自己还有一位嫡长女——云慕瑶。
宣宁伯世子傅廷风原本并不愿迎娶云慕瑶,可谁让云慕瑶恰巧是云慕箐的长姐,跟云慕箐有几分相像呢?
眼看着云慕箐已然不会再归来,傅廷风在宣宁伯以及全族的逼迫下,退让一步,迎娶云慕瑶这位云慕箐的“替身”……
三年以来,傅廷风和云慕瑶二人虽未曾蜜里调油,但好在相敬如宾,互不干涉。
“汀兰你在胡言乱语些什么?”岸芷脸色骤然一变,嘴唇颤抖着,“二姑娘已经失踪长达三年之久,怎会突然回来?”
汀兰几乎要哭出来了,脸上的泪水与雨水混杂在一起:“是、是真的……是墨书特地回来传话,透露消息给您的。”
“怎么可能……”岸芷不可置信地道。
云慕瑶心中一阵烦闷,忍不住打断了岸芷的话:“墨书是世子的贴身书童,他都来传话了,怎会有假?”
她忆起曾经在太后的宴会上,傅廷风吹箫,云慕箐抚琴,二人琴瑟和鸣,共奏一曲《凤凰台》。
那时候的傅廷风和云慕箐,二人仿若金童玉女,无人不赞是一对璧人。
云慕瑶的思绪渐渐飘远,心里一阵怅然:“二妹终究还是……回来了啊。”
室内,精致的掐丝珐琅炭盆中,红罗炭正燃烧着,散发着融融的暖意,热气袅袅升腾,带来阵阵宜人的温香。
云慕瑶坐在榻边,手上端着一碗桂枝芍药知母汤,舀起汤汁的右手肤色如玉,指如削葱根。
她垂头吹了吹汤汁,再递至正坐在榻上的中年妇人唇边,说道:“母亲,这汤药已经不凉不热,刚好能入口。”
她说话时,嘴角始终挂着一抹淡笑,仿佛春日里和煦的微风。
坐在床榻上的中年妇人,是宣宁伯府的女主人——宣宁伯伯夫人。她约莫四十来岁,脸庞略有些圆润,身着素色衣衫,头上戴着攒珠勒子,背后是一个厚实的丝绸软垫,神色略有几分憔悴。
眼下已经入春了,伯夫人手里还捧着一个汤婆子。
“瑶儿,今日下着雨,你跑来作甚?”伯夫人皱起眉头,心疼地看着她的手,“瞧瞧,你袖口都沾湿了,我让你先去换衣裳,你却非要坐在这给我喂药。我这身边每日有人伺候着,哪还非得劳动你?”
站在床榻边上的常嬷嬷嘴角微扬,揶揄道:“伯夫人,咱们这些丫鬟们粗手粗脚惯了,哪有世子夫人这般细心细致。您要是不让世子夫人亲自喂药,世子夫人今日怕是不肯回去了。”
看着云慕瑶细致地服侍伯夫人,常嬷嬷嘴上虽开着玩笑,但脸上的笑意却毫无保留地直达眼底。
云慕瑶身为世子夫人,对待宣宁伯伯夫人可谓是极其孝顺,每日晨昏定省不说,但凡伯夫人有任何风吹草动,她必定会立刻出现。若是伯夫人身体稍有不适,或头疼脑热,世子夫人便直接住在这福荣堂了。
院子里的丫鬟们时常互相打趣,称世子夫人嫁的人不是世子,而是宣宁伯伯夫人。只因世子夫人常常守在伯夫人身边,世子连见都少见。
云慕瑶对伯夫人一心一意,伯夫人自然也对云慕瑶又爱又喜。伯夫人对待云慕瑶的态度,不像是对待儿媳,更像是对待亲女儿,就连世子的妹妹傅灵韵都要靠边站。
“母亲,苏公子在桂枝芍药知母汤中加了怀牛膝、当归,这比起寻常的药,苦味要重太多了。我还不是担心药太苦,怕您喝不下去?”云慕瑶笑着说道。
见伯夫人眉头紧紧皱着,云慕瑶便又招了招手,唤自己的贴身丫鬟岸芷过来,说道:“母亲,这是我最近新酿的蜜汁枇杷,等您将药喝完,便尝尝看,可好?”
岸芷手上正抱着一个白瓷瓶。里面是她亲自酿出来的蜜汁枇杷,食材是庄子上新送过来的枇杷和白花蜜。昨日,她浅浅尝了几口,觉得味道既不太酸也不太甜,恰到好处,恰好符合伯夫人的口味。
伯夫人叹了口气,认命般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下药,叹息着说道:“我是何等的福分啊,能修来你这么一位温柔贤淑、明理懂事的好儿媳。只可惜我那廷风,却不懂得珍惜你……”
伯夫人望着坐在自己身侧的云慕瑶,只见她今日身着一身淡蓝色的烟罗裙,裙角绣着玉兰花纹,裙幅宽广如流云,几缕青丝垂落在她耳畔,衬得她肌肤如雪,冰肌玉骨。配上她清丽的面容,更显得她高雅出尘,仿佛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姑射仙子。
与其他有形无神的闺秀不同的是,云慕瑶那双杏眼似是两汪清泉,看人时,总是蕴着的灵秀的波光。
伯夫人实在想不明白,自己的儿子傅廷风为何就如同瞎了眼一般,竟然不喜欢如此秀外慧中、美丽动人的云慕瑶。
云慕瑶垂下头,轻声说道:“只要母亲喜欢我,我便心满意足了。”
她对伯夫人说出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傅廷风身为伯府世子,在读书方面颇具才华,三年前恩科高中一甲进士,现于翰林院任职编修,算是世家勋贵中的佼佼之人。因他的身份,云慕瑶在与其他贵妇往来时,总能有十足的面子。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傅廷风爱的人并不是她。
云慕瑶遇上并不爱自己的丈夫,着实是一种不幸,可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位通情达理的婆婆和婆家族人。
三年前,她见公婆的那一天,伯夫人以身体抱恙为托词,将伯府的管家大权放心地交予了她。此后,她依靠自身的勤勉和手腕,逐步掌控了整个宣宁伯府乃至傅家,就连傅三叔家的狗见了她,都得老实地夹着尾巴。
与其他那些被婆婆刁难、受亲眷逼迫的新妇们相比,云慕瑶的日子虽然忙碌,但总体还算顺遂……她对这种安稳的生活十分满意。
“瑶儿,你放心,都已经三年过去了……廷风总有一日会回心转意的。”伯夫人目光紧盯着她的面庞,满脸担忧之色,生怕她对自己儿子心生怨怼。
“母亲,您这说的都是哪儿跟哪儿啊?想必您是觉着药苦了,想催促我多给您喂蜜汁枇杷吧?”云慕瑶不想与伯夫人谈论傅廷风,于是接过岸芷递过来的白瓷罐,亲自手持一个小勺,小心翼翼地舀出一块蜜汁枇杷。
被腌制过的枇杷呈现出深金色,表面裹着一层蜜汁,在雪白勺子的映衬下,显得晶莹欲滴。云慕瑶抬起手,动作轻柔,将小勺缓缓地递至伯夫人嘴边。
伯夫人微微张嘴,接过她递过来的蜜汁枇杷。
这枇杷味道醇厚,甜而不腻,刚一入口,便如一股清泉般冲散了那浓重的苦味,伯夫人眯了眯眼,露出餍足的神情。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噼里啪啦地打在窗户上,而福荣堂却岁月静好,屋内的香炉是兜楼婆香,散发着淡雅宜人的香气。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焦急的脚步声,过了一会,一名杂役小丫鬟小声进来传话:“世子夫人,您房里的丫鬟汀兰来找您,说有事要和您禀报。”
汀兰是云慕瑶另一位贴身丫鬟,向来守规矩,她为何会突然在此时来打扰她侍奉伯夫人?
云慕瑶微微蹙眉,将盛着蜜汁枇杷的白瓷罐递给常嬷嬷,敛起湖蓝色的裙摆,站起身来。
她动作轻盈优雅,从容不迫,任谁目睹,都会称赞一句有世家大妇的风范。
岸芷搀扶着云慕瑶走出外间,边上的小丫鬟替她挑起门帘,然后退了下去。
云慕瑶走出门,往外望去,只见衣裳湿透、头上沾水的汀兰正伫立在廊下,眼神中透露出明显的焦虑和不安。她的嘴唇微微抿着,不时地咬一下下唇,仿佛在努力克制着内心的不安。
云慕瑶瞧着汀兰这般狼狈的样子,不禁再次皱眉,岸芷身为云慕瑶的大丫鬟,抢先出声训斥道:“世子夫人平日里是如何教导你的,你的规矩都学到哪里去了?”
“世子夫人,奴婢是有紧要之事前来禀报,所以才匆忙赶来……”被岸芷怒目一瞪,汀兰露出畏缩的模样。
云慕瑶行事素来缜密周全,毫无疏漏,凡事皆能顾虑周全。
汀兰平素性子就有些活泼跳脱,这般冒冒失失来福荣堂禀报,定是遇上了十万火急之事。
“无妨,就在此处讲吧。”云慕瑶垂眸看着她,语气淡然地道。
方才的杂役小丫鬟已经走远了。
现在她人在福荣堂,如果她躲起来让汀兰回话,会让他人怀疑是出了什么大事。
再说,她与伯夫人关系亲密,并没有什么需要避讳的。
汀兰犹豫了片刻,然而,想到此事日后伯夫人终究会知晓,便一咬牙,道:“世子夫人,二姑娘……她昨日回来了!”
听到“二姑娘”这三个字,云慕瑶先是一愣,过了许久,才忆起此人是谁。
廊外,外面的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天地间一片迷蒙。
云慕瑶望着眼前灰暗的雨幕,想起自己也出生在这样的雨季。
她刚出生,母亲便因难产而撒手人寰,三个月孝期未过,云父便将正嗷嗷待哺的她扔到一边,火急火燎迎娶续弦戚氏进门。
云慕瑶一直以来就不喜欢下雨,因为,这代表着她人生不幸的开端。
二姑娘云慕箐出生之时,仅比云慕瑶小了一岁。
相较于幼年失母、无人理睬的云慕瑶,二姑娘云慕箐自出生便含着金汤匙。
云慕箐既有父亲的疼爱,又有母亲的庇护,自幼便被锦衣玉食供奉着,是整个云府捧在手心的掌上明珠。
年少之时,云父便早早地为云慕箐做主,定下了她与宣宁伯世子的婚事,以保她一生安稳荣华。
可天有不测风云,三年前,云慕箐于一次外出游玩之际,竟然意外失踪了。
为了维系云府和宣宁伯府的姻亲关系,云父终于想起来,自己还有一位嫡长女——云慕瑶。
宣宁伯世子傅廷风原本并不愿迎娶云慕瑶,可谁让云慕瑶恰巧是云慕箐的长姐,跟云慕箐有几分相像呢?
眼看着云慕箐已然不会再归来,傅廷风在宣宁伯以及全族的逼迫下,退让一步,迎娶云慕瑶这位云慕箐的“替身”……
三年以来,傅廷风和云慕瑶二人虽未曾蜜里调油,但好在相敬如宾,互不干涉。
“汀兰你在胡言乱语些什么?”岸芷脸色骤然一变,嘴唇颤抖着,“二姑娘已经失踪长达三年之久,怎会突然回来?”
汀兰几乎要哭出来了,脸上的泪水与雨水混杂在一起:“是、是真的……是墨书特地回来传话,透露消息给您的。”
“怎么可能……”岸芷不可置信地道。
云慕瑶心中一阵烦闷,忍不住打断了岸芷的话:“墨书是世子的贴身书童,他都来传话了,怎会有假?”
她忆起曾经在太后的宴会上,傅廷风吹箫,云慕箐抚琴,二人琴瑟和鸣,共奏一曲《凤凰台》。
那时候的傅廷风和云慕箐,二人仿若金童玉女,无人不赞是一对璧人。
云慕瑶的思绪渐渐飘远,心里一阵怅然:“二妹终究还是……回来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