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暖,春光明媚,山路两边树木冒出嫩绿枝芽,随春风轻轻摇曳。
宋予静仰头望着树枝,黄鹂鸟站在枝头,清脆鸟鸣飘荡在山间,有些刺眼的阳光穿过枝丫,她伸手挡在眼前,从指缝里看到澄蓝天空。
碧空如洗,瓦蓝澄净,慢慢抚平萦绕在心尖的那股莫名焦虑。
视线往下一移,落在身侧的容珩。
他的眉宇缠绕一抹担忧,对上她的目光后,无声抹去,露出笑容,“要进观里看看吗?”
“嗯。”
天气正好,山路上香客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走进观内,三清殿前的人头攒动,挤满了上香祈福的香客,大殿前的香炉里插满了燃香,上空飘荡着袅袅青烟。
宋予静去年在玄平观里求了平安符,大半年过去了,正巧今日来了,顺道还愿。
她拉着容珩,艰难地挤进大殿内,在道士的指引,依礼还愿。
后面还有不少求符的香客,宋予静没有久留,与他离开大殿。
外面的人依旧很多,她有意避开人群,随容珩在观内漫步,跨过月亮门,前方殿宇的人更多,排成长长的一条队伍。
她踮起脚尖往前瞄,大多是携手相伴的年轻男女,亲密无间,不少人手里都拿着签文,笑容满面,去找道士解签。
再往上一看殿前牌匾,她辨认出是月下老人殿。
应该是在求姻缘签,难怪看上去大多面带羞涩。
宋予静多看了几眼,没打算上去凑热闹,转身欲走,瞧见容珩似乎在望着求签的地方,不由出声:“阿珩?”
容珩回神:“怎么了?”
“没事。”她顿了顿,“你想去……求姻缘签?”
容珩摇头,牵着她的手往外走,“只是想起去年我们一起求的那枚签文。”
听他这么一说,宋予静回想起签文的内容,难得的大吉姻缘签,但那时她还没有认清自己的心意,没有特意记在心中。
“可惜当时没有找道长留下签文。”她拍拍额头,懊恼无比,“也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找到。”
容珩脚步一顿。
“罢了。”宋予静又笑起来,挠挠他的手心,“反正还记得签诗,重要的是签文寓意好。”
跨过山门,沿着山路漫步,两边的树木冒出嫩绿的枝芽,树根底下青草茵茵,偶有几朵不知名的小花冒出来。
山路平缓而宽,足够两人并肩而行。
宋予静走得很慢,瞥见路边从草丛里长出来的白色小花,停下脚步。
“累了?”容珩问,“按观内道士的说法,新建的山亭就在前面,应该不远了,如果觉得累的话,先歇一歇。”
“不累。”
她蹲下,伸手拨弄绿色茎杆,指尖轻轻点过中间嫩黄色花蕊。
容珩也蹲在她的身边,视线掠过白色的细小花瓣,停在她的脸上。
宋予静转头看他,又转头看花,沉默起身,继续往前走。
慢慢悠悠走了小半刻钟,她略微停了一下,又听到容珩问:“觉得累吗?”
他已经问了两遍,她一时不解,便问:“阿珩,你想做什么?”
“我背你过去,好吗?”
“啊?”
话题转得太快,宋予静没想明白他为什么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看了他几眼,没有说话。
容珩往前一迈,勾起她的手腕,指腹轻缓摩挲她的手背,“最近一直忙着准备成亲的事情,我不想你太累了。”
她这边还有庆阳长公主和宋学士帮忙,镇国公府好像都是他亲自在忙,真论起来,他应该更加劳累。
她想拒绝,抬眸看见他异常认真的神情,笑了笑:“好。”
容珩眼中笑意更深,当即弯腰半蹲。
宋予静趴上去,双手撑在他的肩膀,见容珩走得稳当,慢慢俯身,手臂自然垂在前方,虚虚交握成圈。
“阿珩,对不起。”她低声开口,“我不该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就不理睬你。”
容珩往后偏首,“我没有怪你。”
她低低应了一声,当然知道他不会怪她,只是近来心情不好,有些控制不住情绪。
“县主府修缮得差不多了,我昨天亲自盯着工匠们完工。”容珩说,“大体上都按着你的意思来布置,不过花园还有后院北边的书房,我稍微改了些。”
“嗯。”宋予静看着前方的地面,“那我就不亲自去看了。”
原本还担心容珩背不动自己,走了一小段距离后,见他步伐平稳,她渐渐放心,双手圈握得更紧,靠在他的颈边。
山林静谧,路上没有其他香客,更显林间鸟鸣清脆。
她抬头往前看,隐约看见山路尽头的六角山亭。
亭子是去年年末建好的,走进去时,里面并没有其他人。
宋予静重新站在地面,走到亭子边上,大张开手臂,深吸一口气,闻到山林间清新草木气息,又猛地全呼出去,带走了最后一丝残留在心尖的郁闷。
她转身一把抱住容珩,埋首在他的身前,沉默不语。
容珩同样没有说话,轻轻拍拍她的后背,安抚意味十足。
“阿珩。”
她倒退半步,从他怀里扬起头,声音也跟着扬起来,恢复往日的轻快。
“等会儿回到城里,我们一起去买蜂蜜糖,好不好?还有,听说国公府里的桃花开了,我想折一枝放在屋里。”
“好。”
容珩眉眼间的忧虑与担心终于全部散去,与她一起坐在围栏边上,俯瞰早春山林美景。
宋予静轻点栏杆,瞧见对面的容珩神情似乎有些犹豫,往前稍倾,“阿珩,你遇到什么难事了?”
“没有。”容珩紧紧盯着她,缓声开口,“其实……去年求到的姻缘签在我手里。”
“嗯?”她一瞬间疑惑,转瞬又笑起来,“那不是刚好,没有把寓意这么好的姻缘签弄丢了。”
容珩似乎松了口气,轻轻揽住她。
宋予静顺势靠在他的肩膀上,拉长声音笑道:“原来那个时候,容世子就有这样的小心思啦。”
揽着她的手忽然一僵,尔后,他轻轻在她的额间落下一吻,声音低而轻:“静静,我没有你想象中的好。”
她刚才那番话不过是想逗一逗他,现在听他的语气,似乎有些奇怪。
宋予静立即收起先前的玩闹的心思,重新坐直,细细打量对面的容珩,隐约从他的眼中看出一丝落寞,更深处似乎暗藏一抹焦虑。
有些像她之前莫名焦虑的样子。
“阿珩。”她牵起他的手,用力握在掌心里,“你在我的心里就是最好的。”
容珩沉默地看着她。
宋予静没有回避他专注的目光,露出轻松的笑容:“就像你说的,我也没有你想象中的好,比如说最近,我会因为心情焦虑而不理人,甚至乱发脾气,会想睡懒觉,会想偷懒不想做事……”
一条一条地数过,最后,她说:“我们都不是圣人。”
容珩微垂眼帘,伸手将她揽进怀里,说出来的话却有些奇怪。
“静静,不要离开我。”
*
难得清闲,两人在玄平观游玩了大半天,临近黄昏时分,方才赶在城门关闭前回城。
容珩送她回到公主府,说:“有点晚了,我就不进去了,代我向殿下和学士问好。”
“嗯。”宋予静点点头,“你也早点回家吧!”
目送容珩坐上马车,渐渐离去,直至消失在夜色里,她才转身去往正院。
正院挂起了灯笼,侍女们正在忙活着准备晚膳。
她直奔正屋,扬声唤道:“阿娘!”
“回来了。”庆阳长公主朝她招手,“过来,坐这里。”
宋予静顺势坐在母亲的身侧,任由母亲打量自己。
她这段时间的异样绝对没有瞒过庆阳长公主的眼睛,宋学士和宋归鸿应该也看出几分,只是没有贸然来打扰她。
“娘,我没事了。”她抱住母亲,“对不起,让您、阿爹还有哥哥担心了。”
庆阳长公主轻声一叹,温柔地抚过她的脸颊,“没事便好。”
宋予静扬起嘴角,先解释容珩没有进府的原因,再从怀里掏出今日求的平安符,最后开始讲今日游玩的事情。
讲了片刻钟,听到侍女请安的声音,她抬头看向门口,朝着刚进来的父兄脆声唤道:“阿爹,哥哥,你们回来啦!晚膳已经准备好了,都是你们喜欢吃的。”
宋学士的脸上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安心笑笑:“静儿有心了。”
宋归鸿上下打量她,眉宇间的担忧终于散去,哼道:“爹,她今天跑去玄平观玩了一天,哪里有空准备晚膳。”
“就不能是我早上吩咐人做的吗?”宋予静熟练地呛声,“哥,你别小瞧我。”
“切……”
“好了。”庆阳长公主一锤定音,视线掠过一双儿女,笑道,“先去吃饭。”
一顿晚膳用得轻松自在。
宋予静陪着父母闲聊许久,将近亥时初才离开正院,回到瑞雪居。
之后的日子过得按部就班。
有了容珩的贴心陪伴与细心布置,加上家人的开导,她不再像之前焦躁不安。
随着婚期的临近,诸多事宜一一准备妥当,宋予静渐渐轻松下来。
这日,她坐在里间翻看县主府仆从的名册,听见脚步声,抬头一看,唤道:“娘。”
庆阳长公主颔首,“你们都先下去。”
屋里的侍女应声而退。
宋予静看看母亲的身侧,并没有随行侍女,再看看只剩两人的屋内,不免疑问:“娘,您今天来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距离你和佩之成亲的日子只剩三天了。”庆阳长公主坐在她的对面,缓缓从衣袖里掏出一本画册,“我险些忘记了,还有一件重中之重的事情要教你。”
她迅速在心里过了一遍婚礼事宜,没有发现任何遗漏,直接问:“娘,还有什么没有准备好吗?”
“都准备好了。”庆阳长公主神色自若,徐徐翻开一页画册,“你先看看,有不懂的再问我。”
宋予静满腹狐疑,目光落在画册上。
看清画纸上几乎不着寸缕、举止亲密无间的男女,她的脸上腾地一下烧了起来,迅速转头挪开目光。
“这、这……”她的目光飘散在屋内各处,唯独不肯落在桌案上的画册,“娘……这个……我……不是……”
庆阳长公主轻轻摸摸她的脸,摆正,笑道:“不用含羞,敦伦之礼,人之常情,你和佩之总归是要的。”
听见容珩的名字,脸上的热意更甚,连指尖都烫得发颤。
“好了。”庆阳长公主指着画册,“仔细听我说……”
庆阳长公主低而徐缓的声音悠悠传入耳中,宋予静仍觉得脑海一片混沌,恍惚地听母亲仔细讲完一本画册,甚至连庆阳长公主什么时候离开都不知道。
她使劲拍拍脸颊,灌了两杯冷茶下肚,勉强压下热意,眼角余光一瞥,又瞥见那本孤零零的画册。
册子里的内容霎时全涌进脑海里,宋予静用力摇头,试图甩走那些画面,却越来越清晰。
不亏是宫里的画师,画的真实详细。
里间安静,独自坐了大半天,她逐渐冷静下来,咽了口唾沫,手一点点地靠近那本画册,捏住册子一角。
就只看一眼,她想,真的就只看一眼。
宋予静仰头望着树枝,黄鹂鸟站在枝头,清脆鸟鸣飘荡在山间,有些刺眼的阳光穿过枝丫,她伸手挡在眼前,从指缝里看到澄蓝天空。
碧空如洗,瓦蓝澄净,慢慢抚平萦绕在心尖的那股莫名焦虑。
视线往下一移,落在身侧的容珩。
他的眉宇缠绕一抹担忧,对上她的目光后,无声抹去,露出笑容,“要进观里看看吗?”
“嗯。”
天气正好,山路上香客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走进观内,三清殿前的人头攒动,挤满了上香祈福的香客,大殿前的香炉里插满了燃香,上空飘荡着袅袅青烟。
宋予静去年在玄平观里求了平安符,大半年过去了,正巧今日来了,顺道还愿。
她拉着容珩,艰难地挤进大殿内,在道士的指引,依礼还愿。
后面还有不少求符的香客,宋予静没有久留,与他离开大殿。
外面的人依旧很多,她有意避开人群,随容珩在观内漫步,跨过月亮门,前方殿宇的人更多,排成长长的一条队伍。
她踮起脚尖往前瞄,大多是携手相伴的年轻男女,亲密无间,不少人手里都拿着签文,笑容满面,去找道士解签。
再往上一看殿前牌匾,她辨认出是月下老人殿。
应该是在求姻缘签,难怪看上去大多面带羞涩。
宋予静多看了几眼,没打算上去凑热闹,转身欲走,瞧见容珩似乎在望着求签的地方,不由出声:“阿珩?”
容珩回神:“怎么了?”
“没事。”她顿了顿,“你想去……求姻缘签?”
容珩摇头,牵着她的手往外走,“只是想起去年我们一起求的那枚签文。”
听他这么一说,宋予静回想起签文的内容,难得的大吉姻缘签,但那时她还没有认清自己的心意,没有特意记在心中。
“可惜当时没有找道长留下签文。”她拍拍额头,懊恼无比,“也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找到。”
容珩脚步一顿。
“罢了。”宋予静又笑起来,挠挠他的手心,“反正还记得签诗,重要的是签文寓意好。”
跨过山门,沿着山路漫步,两边的树木冒出嫩绿的枝芽,树根底下青草茵茵,偶有几朵不知名的小花冒出来。
山路平缓而宽,足够两人并肩而行。
宋予静走得很慢,瞥见路边从草丛里长出来的白色小花,停下脚步。
“累了?”容珩问,“按观内道士的说法,新建的山亭就在前面,应该不远了,如果觉得累的话,先歇一歇。”
“不累。”
她蹲下,伸手拨弄绿色茎杆,指尖轻轻点过中间嫩黄色花蕊。
容珩也蹲在她的身边,视线掠过白色的细小花瓣,停在她的脸上。
宋予静转头看他,又转头看花,沉默起身,继续往前走。
慢慢悠悠走了小半刻钟,她略微停了一下,又听到容珩问:“觉得累吗?”
他已经问了两遍,她一时不解,便问:“阿珩,你想做什么?”
“我背你过去,好吗?”
“啊?”
话题转得太快,宋予静没想明白他为什么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看了他几眼,没有说话。
容珩往前一迈,勾起她的手腕,指腹轻缓摩挲她的手背,“最近一直忙着准备成亲的事情,我不想你太累了。”
她这边还有庆阳长公主和宋学士帮忙,镇国公府好像都是他亲自在忙,真论起来,他应该更加劳累。
她想拒绝,抬眸看见他异常认真的神情,笑了笑:“好。”
容珩眼中笑意更深,当即弯腰半蹲。
宋予静趴上去,双手撑在他的肩膀,见容珩走得稳当,慢慢俯身,手臂自然垂在前方,虚虚交握成圈。
“阿珩,对不起。”她低声开口,“我不该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就不理睬你。”
容珩往后偏首,“我没有怪你。”
她低低应了一声,当然知道他不会怪她,只是近来心情不好,有些控制不住情绪。
“县主府修缮得差不多了,我昨天亲自盯着工匠们完工。”容珩说,“大体上都按着你的意思来布置,不过花园还有后院北边的书房,我稍微改了些。”
“嗯。”宋予静看着前方的地面,“那我就不亲自去看了。”
原本还担心容珩背不动自己,走了一小段距离后,见他步伐平稳,她渐渐放心,双手圈握得更紧,靠在他的颈边。
山林静谧,路上没有其他香客,更显林间鸟鸣清脆。
她抬头往前看,隐约看见山路尽头的六角山亭。
亭子是去年年末建好的,走进去时,里面并没有其他人。
宋予静重新站在地面,走到亭子边上,大张开手臂,深吸一口气,闻到山林间清新草木气息,又猛地全呼出去,带走了最后一丝残留在心尖的郁闷。
她转身一把抱住容珩,埋首在他的身前,沉默不语。
容珩同样没有说话,轻轻拍拍她的后背,安抚意味十足。
“阿珩。”
她倒退半步,从他怀里扬起头,声音也跟着扬起来,恢复往日的轻快。
“等会儿回到城里,我们一起去买蜂蜜糖,好不好?还有,听说国公府里的桃花开了,我想折一枝放在屋里。”
“好。”
容珩眉眼间的忧虑与担心终于全部散去,与她一起坐在围栏边上,俯瞰早春山林美景。
宋予静轻点栏杆,瞧见对面的容珩神情似乎有些犹豫,往前稍倾,“阿珩,你遇到什么难事了?”
“没有。”容珩紧紧盯着她,缓声开口,“其实……去年求到的姻缘签在我手里。”
“嗯?”她一瞬间疑惑,转瞬又笑起来,“那不是刚好,没有把寓意这么好的姻缘签弄丢了。”
容珩似乎松了口气,轻轻揽住她。
宋予静顺势靠在他的肩膀上,拉长声音笑道:“原来那个时候,容世子就有这样的小心思啦。”
揽着她的手忽然一僵,尔后,他轻轻在她的额间落下一吻,声音低而轻:“静静,我没有你想象中的好。”
她刚才那番话不过是想逗一逗他,现在听他的语气,似乎有些奇怪。
宋予静立即收起先前的玩闹的心思,重新坐直,细细打量对面的容珩,隐约从他的眼中看出一丝落寞,更深处似乎暗藏一抹焦虑。
有些像她之前莫名焦虑的样子。
“阿珩。”她牵起他的手,用力握在掌心里,“你在我的心里就是最好的。”
容珩沉默地看着她。
宋予静没有回避他专注的目光,露出轻松的笑容:“就像你说的,我也没有你想象中的好,比如说最近,我会因为心情焦虑而不理人,甚至乱发脾气,会想睡懒觉,会想偷懒不想做事……”
一条一条地数过,最后,她说:“我们都不是圣人。”
容珩微垂眼帘,伸手将她揽进怀里,说出来的话却有些奇怪。
“静静,不要离开我。”
*
难得清闲,两人在玄平观游玩了大半天,临近黄昏时分,方才赶在城门关闭前回城。
容珩送她回到公主府,说:“有点晚了,我就不进去了,代我向殿下和学士问好。”
“嗯。”宋予静点点头,“你也早点回家吧!”
目送容珩坐上马车,渐渐离去,直至消失在夜色里,她才转身去往正院。
正院挂起了灯笼,侍女们正在忙活着准备晚膳。
她直奔正屋,扬声唤道:“阿娘!”
“回来了。”庆阳长公主朝她招手,“过来,坐这里。”
宋予静顺势坐在母亲的身侧,任由母亲打量自己。
她这段时间的异样绝对没有瞒过庆阳长公主的眼睛,宋学士和宋归鸿应该也看出几分,只是没有贸然来打扰她。
“娘,我没事了。”她抱住母亲,“对不起,让您、阿爹还有哥哥担心了。”
庆阳长公主轻声一叹,温柔地抚过她的脸颊,“没事便好。”
宋予静扬起嘴角,先解释容珩没有进府的原因,再从怀里掏出今日求的平安符,最后开始讲今日游玩的事情。
讲了片刻钟,听到侍女请安的声音,她抬头看向门口,朝着刚进来的父兄脆声唤道:“阿爹,哥哥,你们回来啦!晚膳已经准备好了,都是你们喜欢吃的。”
宋学士的脸上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安心笑笑:“静儿有心了。”
宋归鸿上下打量她,眉宇间的担忧终于散去,哼道:“爹,她今天跑去玄平观玩了一天,哪里有空准备晚膳。”
“就不能是我早上吩咐人做的吗?”宋予静熟练地呛声,“哥,你别小瞧我。”
“切……”
“好了。”庆阳长公主一锤定音,视线掠过一双儿女,笑道,“先去吃饭。”
一顿晚膳用得轻松自在。
宋予静陪着父母闲聊许久,将近亥时初才离开正院,回到瑞雪居。
之后的日子过得按部就班。
有了容珩的贴心陪伴与细心布置,加上家人的开导,她不再像之前焦躁不安。
随着婚期的临近,诸多事宜一一准备妥当,宋予静渐渐轻松下来。
这日,她坐在里间翻看县主府仆从的名册,听见脚步声,抬头一看,唤道:“娘。”
庆阳长公主颔首,“你们都先下去。”
屋里的侍女应声而退。
宋予静看看母亲的身侧,并没有随行侍女,再看看只剩两人的屋内,不免疑问:“娘,您今天来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距离你和佩之成亲的日子只剩三天了。”庆阳长公主坐在她的对面,缓缓从衣袖里掏出一本画册,“我险些忘记了,还有一件重中之重的事情要教你。”
她迅速在心里过了一遍婚礼事宜,没有发现任何遗漏,直接问:“娘,还有什么没有准备好吗?”
“都准备好了。”庆阳长公主神色自若,徐徐翻开一页画册,“你先看看,有不懂的再问我。”
宋予静满腹狐疑,目光落在画册上。
看清画纸上几乎不着寸缕、举止亲密无间的男女,她的脸上腾地一下烧了起来,迅速转头挪开目光。
“这、这……”她的目光飘散在屋内各处,唯独不肯落在桌案上的画册,“娘……这个……我……不是……”
庆阳长公主轻轻摸摸她的脸,摆正,笑道:“不用含羞,敦伦之礼,人之常情,你和佩之总归是要的。”
听见容珩的名字,脸上的热意更甚,连指尖都烫得发颤。
“好了。”庆阳长公主指着画册,“仔细听我说……”
庆阳长公主低而徐缓的声音悠悠传入耳中,宋予静仍觉得脑海一片混沌,恍惚地听母亲仔细讲完一本画册,甚至连庆阳长公主什么时候离开都不知道。
她使劲拍拍脸颊,灌了两杯冷茶下肚,勉强压下热意,眼角余光一瞥,又瞥见那本孤零零的画册。
册子里的内容霎时全涌进脑海里,宋予静用力摇头,试图甩走那些画面,却越来越清晰。
不亏是宫里的画师,画的真实详细。
里间安静,独自坐了大半天,她逐渐冷静下来,咽了口唾沫,手一点点地靠近那本画册,捏住册子一角。
就只看一眼,她想,真的就只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