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予静翻看国公府的人员名册,旁边还放着厚厚一沓册子,上面列着国公府名下产业,都是镇国公派人亲自送过来的。
毕竟还担着世子夫人的名头,往后容珩还要继承国公府的爵位,总不能一问三不知。
她可以不管,但不可以不知道。
只是过去十几年里,国公府一直运行妥当,没听说出过什么大问题,她不会着急插手其中的事务。
翻完最后一页,宋予静捏捏肩膀,端起茶杯喝了几口。
“姑娘。”冬雪将一本名册放在案几上,“这是府里最新的人员名单。”
她信手翻开,边问:“酒酿圆子煮好了吗?”
“还差半刻钟就好了,奴婢吩咐人一煮好便装在瓷盅,另外准备两副碗勺,一起放进食盒。”
“好,等会儿我过去拿。”宋予静在册子上圈了几个姓名,“这几个人调去城外庄子。”
冬雪应是,接过名册,禀道:“姑娘,虽然从公主府和国公府调了人过来,但是最近不少管事的都说人手还有些紧,就连正院都少了几个侍女。”
她回想一番,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吩咐道:“你先让各处算算缺多少人,到时候一起报上来,不能说要多少个就找多少个。”
“是。”冬雪继续问,“姑娘,那安排在正院里服侍您的侍女,还是按以前的要求吗?”
“也行。”
宋予静看看屋里更漏,合上名册,起身往外走,一路走进厨房的时候,厨娘正盖上食盒盖子。
“给我。”她提起食盒,“晚上做道鳜鱼汤。”
书房不远,几步路就到了。
担心酒酿圆子冷了不好吃,宋予静来不及敲门,径直走进去,扬声唤道:“阿珩,我让人做了些酒酿圆子,我们一起尝尝。”
话音刚落,她看见容珩坐在书案后,面前摆着两个锦盒,正拿巾帕仔细擦拭盒面。
他的神情异常认真,仿佛在看什么很重要的宝物。
她不由多看了几眼,隐约看清其中一个是紫檀木盒,比旁边那个小,四周雕刻几朵栩栩如生的折枝花。
“重吗?”容珩两步走近,从她手里接过食盒,放在罗汉床的案几上,“就放这里。”
“不重。”
宋予静收回视线,朝他笑笑,利落地从里面端出瓷盅,揭开盖子,舀了半碗酒酿圆子放在他的面前。
容珩拿着瓷勺,缓慢搅动碗里的雪白小圆子,“怎么忽然想起做这个了?”
“有两坛去年酿的桂花酿,我让人放在酒窖里,差点给忘了,还是冬雪前天找出来了。”她给自己也舀了一碗,“最近天气不知怎么的有点凉,正好吃酒酿圆子。”
“原来如此。”
容珩舀了两颗圆子,吹了吹气,习惯性递到她的面前。
宋予静无奈地张口含住勺子。
圆子揉得软糯,伴着桂酿的清香,不算烫,一口便能吃完。
她从自己碗里舀了半勺,“我没让他们放太多糖,应该不会很甜。”
容珩一口全部吃完,细细咀嚼,“刚好,不算很甜。”
“那你多吃点。”
宋予静兴致勃勃地喂他吃了大半的酒酿圆子,见他朝自己摇头,这才意犹未尽地放下勺子。
“阿珩。”她有一下没一下地搅拌碗里剩下的汤水,“端午快到了,你往年是不是只吃咸粽?”
“嗯,府里一直做的都是咸粽。”容珩顿了顿,“你不必在意我的口味,可以只做甜粽。”
“那怎么行?”她立即反驳,“家里又不差那点糯米,也没谁规定只能做一种口味,当然是甜粽咸粽都做啦,还可以多包几种馅料。”
宋予静越说越兴奋,一口气说了好几种馅料,末了,还说:“今年我也要包粽子。”
容珩倒了杯温热的茶水给她,“以前没有包过吗?”
“包过几回,但总是包的不够好,粽叶里的米会漏出来。”她老实回答,“爹和娘都很给我面子,夸我包的不错,只有哥哥,嘲笑我包的粽子丑得没眼看,更下不了口。”
容珩虚握成拳抵在嘴角,遮住几分笑意,“你很期待今年的端午?”
“当然,这可是我们第一次一起过端午节。”宋予静毫不犹豫地回答,想了想,补充道,“虽然去年端午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了,还在西苑闲聊,但不算一起过节。”
容珩眼中笑意更深。
被他看得莫名有些不好意思,她别开头,瞧见书案上的两个盒子,不免好奇里面到底放了什么。
“阿珩,那是什么?”
容珩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沉默片刻,直接走过去抱起两个锦盒,放在案几上。
其中一个锦盒比较大,约摸高六寸,长近一尺,与另一个不同,盒面简单光滑,没有雕刻花纹。
宋予静按住盒盖,又看向容珩,见他点头表示同意,缓缓打开盒子,只看了一眼,当即愣在原地。
“阿珩……”
她只觉得喉咙发干,轻声说出两个字,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垂眸盯着里面,手搭在锦盒边缘,用力攥紧边框。
她闭了闭眼,捏住草须一端,小心翼翼地提起来。
大半年过去了,原本深绿的草叶早已枯黄,蜻蜓飞扬的翅膀略显干枯,垂落在两侧。
宋予静不敢太用力,生怕一不小心弄碎草叶,轻缓地放在案几上,盯着看了半晌,轻声开口:“原来你还留着啊。”
莹润精致的白玉扇坠、君子兰绣纹的荷包、香味早已散去的香囊……还有很多连她自己都不记得什么时候送给他的东西,被妥善地放置在盒子里。
每一件都很干净,没有任何灰尘,可以想象有人定期仔细擦拭。
她小心地将草蜻蜓放回锦盒,无声望着坐在对面的容珩。
他微垂眼帘,没有说话。
“难怪以前有几次看见你用折扇,上面都没有扇坠。”宋予静看看白玉扇坠,“要不要再去库房选几枚扇坠?”
“不必。”容珩摇头,“不用扇坠也好。”
她准备盖上盖子,目光又被正中间的靛青色荷包吸引。
如果没有记错,她应该只送过一个荷包给容珩,正躺在旁边。
宋予静一时疑惑,拿起荷包,扯开系绳,往里一看,竟是一枚纸卷。
她隐约有所猜测,轻咳一声,举起荷包,问:“阿珩,这里面装的是那枚姻缘签?”
半晌后,容珩才回答:“……是。”
心尖轻轻一颤,她谨慎地取出签文,缓缓展开,仔仔细细地记住上面的签诗,又放回荷包里,再放进锦盒,盖紧盖子。
“这个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旁边紫檀木的盒子相对较小,比通常的匣子大一些,很干净,但木料并不是全新,看上去放了很多年,
宋予静观察上面的折枝花,有点像库房里装玉器的盒子,不由问:“里面装的是玉?你从库房里拿的?”
容珩抬头,定定地看着她,在她疑惑不解的目光中,缓缓摇头,“不是……你可以打开看看。”
不知为何,她被他看得有些心虚,心下惴惴,打开木盒。
里面躺着一枚玉珩,色泽莹润透白,纹样繁复华丽又不失雅致,玉料刻工都属上等。
宋予静暗暗点评几句,一抬头就对上容珩专注的目光,笑问:“你从哪里得来的这枚玉珩?”
“是你亲手送给我的。”他直盯着她,“在十五年前。”
“什么?”
宋予静一惊,连忙低头去看玉珩,在脑海里不停搜寻,只想起一些模糊不清的记忆片段。
“你不记得了吗?”容珩的声音忽然低了下去,“应该不记得了。”
那些记忆被他珍重万分藏在心里,从不示人,可是……于她而言,他只是年幼时短暂而偶然的相遇。
桃花林里重逢时,她早已不记得他了,他在她澄净眼眸里,看见的是对他容貌的惊艳。
容珩垂眸,捏紧那枚白玉珩,如果有一天,这副面容对她失去吸引……
“阿珩,我不是故意忘记的!”宋予静连忙起身,紧贴在他的身侧,“听哥哥说,三岁那年我生了场病,很多事情都记得不大清楚。”
生病?
容珩一愣,压下心里刚刚升起来的晦暗心绪,反握住她的手,急声问:“严重吗?现在还有影响吗?为什么不告诉我?我去叫太医。”
宋予静一把拉住他,免得他真跑出去找太医。
“不严重不严重,都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听阿娘说,应该是小孩子有些不舒服,早就没事啦。”
“真的?”容珩仔仔细细地打量她的神色,“如果觉得哪里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告诉我。”
“好。”她郑重地答应,又去看那个盒子,小声问,“阿珩,你能告诉我当年发生了什么吗?”
容珩闭了闭眼,控制声音如往常般温和,听不出丝毫异样:“当年岳母带我回公主府暂住一段时日,临走前,你亲自送了这枚白玉珩给我,还说是你最喜欢的玉珩。”
“就这么简单?”
“……嗯。”他停顿一下,“正逢国丧,我被父亲拘在府里不能出去,竟然不知道你生病一事。”
“都过去那么久了,我现在健健康康、没病没灾,你不要再自责。”宋予静宽慰他几句,挠挠手心,“阿珩,你还怪我忘记小时候的事情吗?”
对上她忐忑不安的目光,容珩缓缓摇头,却说:“我有件事想问你。”
见他一脸正色,她立即坐直,打起精神,“你说。”
“我想知道……”他伸手捧住她的脸颊,缓缓靠近,抵住她的额头,“现在的你最喜欢哪枚白玉珩?”
宋予静一怔。
容珩亲昵蹭蹭她的鼻尖,往日里清润嗓音微沉,似乎还含着其他更深的意思:“告诉我,静静。”
“当然是……”她故意拉长声音,双手抱住他,“我现在抱着的。”
毕竟还担着世子夫人的名头,往后容珩还要继承国公府的爵位,总不能一问三不知。
她可以不管,但不可以不知道。
只是过去十几年里,国公府一直运行妥当,没听说出过什么大问题,她不会着急插手其中的事务。
翻完最后一页,宋予静捏捏肩膀,端起茶杯喝了几口。
“姑娘。”冬雪将一本名册放在案几上,“这是府里最新的人员名单。”
她信手翻开,边问:“酒酿圆子煮好了吗?”
“还差半刻钟就好了,奴婢吩咐人一煮好便装在瓷盅,另外准备两副碗勺,一起放进食盒。”
“好,等会儿我过去拿。”宋予静在册子上圈了几个姓名,“这几个人调去城外庄子。”
冬雪应是,接过名册,禀道:“姑娘,虽然从公主府和国公府调了人过来,但是最近不少管事的都说人手还有些紧,就连正院都少了几个侍女。”
她回想一番,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吩咐道:“你先让各处算算缺多少人,到时候一起报上来,不能说要多少个就找多少个。”
“是。”冬雪继续问,“姑娘,那安排在正院里服侍您的侍女,还是按以前的要求吗?”
“也行。”
宋予静看看屋里更漏,合上名册,起身往外走,一路走进厨房的时候,厨娘正盖上食盒盖子。
“给我。”她提起食盒,“晚上做道鳜鱼汤。”
书房不远,几步路就到了。
担心酒酿圆子冷了不好吃,宋予静来不及敲门,径直走进去,扬声唤道:“阿珩,我让人做了些酒酿圆子,我们一起尝尝。”
话音刚落,她看见容珩坐在书案后,面前摆着两个锦盒,正拿巾帕仔细擦拭盒面。
他的神情异常认真,仿佛在看什么很重要的宝物。
她不由多看了几眼,隐约看清其中一个是紫檀木盒,比旁边那个小,四周雕刻几朵栩栩如生的折枝花。
“重吗?”容珩两步走近,从她手里接过食盒,放在罗汉床的案几上,“就放这里。”
“不重。”
宋予静收回视线,朝他笑笑,利落地从里面端出瓷盅,揭开盖子,舀了半碗酒酿圆子放在他的面前。
容珩拿着瓷勺,缓慢搅动碗里的雪白小圆子,“怎么忽然想起做这个了?”
“有两坛去年酿的桂花酿,我让人放在酒窖里,差点给忘了,还是冬雪前天找出来了。”她给自己也舀了一碗,“最近天气不知怎么的有点凉,正好吃酒酿圆子。”
“原来如此。”
容珩舀了两颗圆子,吹了吹气,习惯性递到她的面前。
宋予静无奈地张口含住勺子。
圆子揉得软糯,伴着桂酿的清香,不算烫,一口便能吃完。
她从自己碗里舀了半勺,“我没让他们放太多糖,应该不会很甜。”
容珩一口全部吃完,细细咀嚼,“刚好,不算很甜。”
“那你多吃点。”
宋予静兴致勃勃地喂他吃了大半的酒酿圆子,见他朝自己摇头,这才意犹未尽地放下勺子。
“阿珩。”她有一下没一下地搅拌碗里剩下的汤水,“端午快到了,你往年是不是只吃咸粽?”
“嗯,府里一直做的都是咸粽。”容珩顿了顿,“你不必在意我的口味,可以只做甜粽。”
“那怎么行?”她立即反驳,“家里又不差那点糯米,也没谁规定只能做一种口味,当然是甜粽咸粽都做啦,还可以多包几种馅料。”
宋予静越说越兴奋,一口气说了好几种馅料,末了,还说:“今年我也要包粽子。”
容珩倒了杯温热的茶水给她,“以前没有包过吗?”
“包过几回,但总是包的不够好,粽叶里的米会漏出来。”她老实回答,“爹和娘都很给我面子,夸我包的不错,只有哥哥,嘲笑我包的粽子丑得没眼看,更下不了口。”
容珩虚握成拳抵在嘴角,遮住几分笑意,“你很期待今年的端午?”
“当然,这可是我们第一次一起过端午节。”宋予静毫不犹豫地回答,想了想,补充道,“虽然去年端午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了,还在西苑闲聊,但不算一起过节。”
容珩眼中笑意更深。
被他看得莫名有些不好意思,她别开头,瞧见书案上的两个盒子,不免好奇里面到底放了什么。
“阿珩,那是什么?”
容珩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沉默片刻,直接走过去抱起两个锦盒,放在案几上。
其中一个锦盒比较大,约摸高六寸,长近一尺,与另一个不同,盒面简单光滑,没有雕刻花纹。
宋予静按住盒盖,又看向容珩,见他点头表示同意,缓缓打开盒子,只看了一眼,当即愣在原地。
“阿珩……”
她只觉得喉咙发干,轻声说出两个字,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垂眸盯着里面,手搭在锦盒边缘,用力攥紧边框。
她闭了闭眼,捏住草须一端,小心翼翼地提起来。
大半年过去了,原本深绿的草叶早已枯黄,蜻蜓飞扬的翅膀略显干枯,垂落在两侧。
宋予静不敢太用力,生怕一不小心弄碎草叶,轻缓地放在案几上,盯着看了半晌,轻声开口:“原来你还留着啊。”
莹润精致的白玉扇坠、君子兰绣纹的荷包、香味早已散去的香囊……还有很多连她自己都不记得什么时候送给他的东西,被妥善地放置在盒子里。
每一件都很干净,没有任何灰尘,可以想象有人定期仔细擦拭。
她小心地将草蜻蜓放回锦盒,无声望着坐在对面的容珩。
他微垂眼帘,没有说话。
“难怪以前有几次看见你用折扇,上面都没有扇坠。”宋予静看看白玉扇坠,“要不要再去库房选几枚扇坠?”
“不必。”容珩摇头,“不用扇坠也好。”
她准备盖上盖子,目光又被正中间的靛青色荷包吸引。
如果没有记错,她应该只送过一个荷包给容珩,正躺在旁边。
宋予静一时疑惑,拿起荷包,扯开系绳,往里一看,竟是一枚纸卷。
她隐约有所猜测,轻咳一声,举起荷包,问:“阿珩,这里面装的是那枚姻缘签?”
半晌后,容珩才回答:“……是。”
心尖轻轻一颤,她谨慎地取出签文,缓缓展开,仔仔细细地记住上面的签诗,又放回荷包里,再放进锦盒,盖紧盖子。
“这个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旁边紫檀木的盒子相对较小,比通常的匣子大一些,很干净,但木料并不是全新,看上去放了很多年,
宋予静观察上面的折枝花,有点像库房里装玉器的盒子,不由问:“里面装的是玉?你从库房里拿的?”
容珩抬头,定定地看着她,在她疑惑不解的目光中,缓缓摇头,“不是……你可以打开看看。”
不知为何,她被他看得有些心虚,心下惴惴,打开木盒。
里面躺着一枚玉珩,色泽莹润透白,纹样繁复华丽又不失雅致,玉料刻工都属上等。
宋予静暗暗点评几句,一抬头就对上容珩专注的目光,笑问:“你从哪里得来的这枚玉珩?”
“是你亲手送给我的。”他直盯着她,“在十五年前。”
“什么?”
宋予静一惊,连忙低头去看玉珩,在脑海里不停搜寻,只想起一些模糊不清的记忆片段。
“你不记得了吗?”容珩的声音忽然低了下去,“应该不记得了。”
那些记忆被他珍重万分藏在心里,从不示人,可是……于她而言,他只是年幼时短暂而偶然的相遇。
桃花林里重逢时,她早已不记得他了,他在她澄净眼眸里,看见的是对他容貌的惊艳。
容珩垂眸,捏紧那枚白玉珩,如果有一天,这副面容对她失去吸引……
“阿珩,我不是故意忘记的!”宋予静连忙起身,紧贴在他的身侧,“听哥哥说,三岁那年我生了场病,很多事情都记得不大清楚。”
生病?
容珩一愣,压下心里刚刚升起来的晦暗心绪,反握住她的手,急声问:“严重吗?现在还有影响吗?为什么不告诉我?我去叫太医。”
宋予静一把拉住他,免得他真跑出去找太医。
“不严重不严重,都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听阿娘说,应该是小孩子有些不舒服,早就没事啦。”
“真的?”容珩仔仔细细地打量她的神色,“如果觉得哪里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告诉我。”
“好。”她郑重地答应,又去看那个盒子,小声问,“阿珩,你能告诉我当年发生了什么吗?”
容珩闭了闭眼,控制声音如往常般温和,听不出丝毫异样:“当年岳母带我回公主府暂住一段时日,临走前,你亲自送了这枚白玉珩给我,还说是你最喜欢的玉珩。”
“就这么简单?”
“……嗯。”他停顿一下,“正逢国丧,我被父亲拘在府里不能出去,竟然不知道你生病一事。”
“都过去那么久了,我现在健健康康、没病没灾,你不要再自责。”宋予静宽慰他几句,挠挠手心,“阿珩,你还怪我忘记小时候的事情吗?”
对上她忐忑不安的目光,容珩缓缓摇头,却说:“我有件事想问你。”
见他一脸正色,她立即坐直,打起精神,“你说。”
“我想知道……”他伸手捧住她的脸颊,缓缓靠近,抵住她的额头,“现在的你最喜欢哪枚白玉珩?”
宋予静一怔。
容珩亲昵蹭蹭她的鼻尖,往日里清润嗓音微沉,似乎还含着其他更深的意思:“告诉我,静静。”
“当然是……”她故意拉长声音,双手抱住他,“我现在抱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