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苓音谨慎地又等了两刻钟,终于确定那黑衣人真的离开了。
她左思右想坐立难安,决定亲自去院子里一探究竟。
端起桌上油灯,邹苓音出了房门,轻移莲步下了三步台阶,一眼就看见那片未干的血迹。
虽然她没亲眼看见这血流出来,却已经不住开始想象那人如何拔剑,而那真正的采花贼没来得及反抗就被他一剑封喉。
更令她僵硬的是,禅院里景物依旧,悠然寂静一如往昔,若不是那滩血迹太过刺眼,她宁愿相信自己今夜梦游了。
邹苓音的心脏砰砰狂跳起来,手心渗出一层的冷汗,一阵夜风拂过,她差点没能拿稳手上的油灯。
夜色是催化噩梦最好的温床。越是这个时候,就越忍不住去幻想更多。
邹苓音站在原地,转身回头望向敞开的房门,仿佛看见他如何在杀人之后收起长剑,两步踏上台阶,接着大摇大摆推门而入,进得房中就抱剑站在床边,用面具下那双凤眼,饶有兴致地观瞻完了自己那个粘腻的噩梦。
邹苓音知道这些是自己的推测与臆想,可她还是被吓到了,仿佛今夜一切都曾真实的发生过。
她用力深深地吐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停止无端的猜想和假设,快步上了台阶,房门被她砰地一声关上。
邹苓音一头扎进房间,人扑到床上,抓着被子调整平复呼吸,强行压制住脑海里的胡思乱想。
回想近来这一年的人和事,她深觉疲惫,往常只道是流年不利,经过今夜一事,她更加觉得莲溪寺不宜久留。
说起这莲溪寺,乃是建安有名的尼姑庵。香火鼎盛,师太更是才名远播。未婚夫死了三个月,她就在这里住了三个月,日日焚香祷告,夜来虔心抄写经书,只为那程家二郎祈福。
按照如今的婚俗,若是丈夫去世,妻子则需要为之守孝27个月,称为“首尾三年”。
可邹苓音和程家,只不过是定下婚约,望着男方家的门还没等嫁过去,男方就因病去世。
这样的只能算是望门寡,男方一死,这门婚事也就不算数了。自然也就不必为男方守节三年。
只是这三个月祈福抄经,却是当初邹苓音自己主动提出来的。
待到三月期满,邹苓音收拾停当就乘着一顶蓝布小轿回了邹家。
如今风言风语虽说淡去,但她依旧得低调行事,若是传到前未婚夫家耳朵里,这些日子的虔诚全都打水漂了。
毕竟谁让当初邹家想高攀人家呢。
可若是她没有那般破釜沉舟的魄力,说不定就要被程家扣上一个克夫的帽子,被世俗的口水淹死喷死,到那时邹家生意不仅会一落千丈,还要被人抽骨吸髓才肯罢休。
区区建安首富算什么,一个荣宠不再的五品文官之家,就有如此推金山倒玉柱的本事。
所以即使有重来一次的机会,邹苓音照样会不惜前程和名声,促成现在的结果。
前未婚夫去世的那天,那也是邹苓音自两家订婚以来第一次登门。
彼时寒冬腊月,天寒地冻,建安刚下过第三场雪。
得知噩耗,邹苓音难得慌了神。她将送信的大丫鬟打发出去,手上却还维持着刚才绣花的动作。
只是那方鸳鸯戏水题材的丝绸手帕,已被揉捏得不成样子了,好可惜只有一只单独浮在水面上,左边那鸳鸯只有半副上好丝线绣成的身子,脑袋却是空空如也。邹苓音觉得当时绣的鸳鸯眼睛毫无神韵,几次修改总不满意,索性就拆了重绣……
邹苓音虽出身商贾,并不笃信鬼神之说,但这手帕今日一看,愈发地像凶兆了——鸳鸯戏水,成了旁观同伴脑袋搬家。
思及此,邹苓音立马拿起剪刀剪去了帕上的鸳鸯,余下的部分也被她绞成了碎布条。银质的剪刀,挥动间泛起点点寒光。
纵使心中浪涛翻滚,邹苓音的头脑仍旧清醒,此时父亲邹恒昌出门访友,就是快马加鞭送信也来不及了,此时此刻,她必须做出最有利邹家的选择。
事急从权,邹苓音没有惊动任何人,连丫鬟都没带,穿上粉白色的锦缎狐狸毛斗篷独自坐车去了程家。
凛冽的寒风中,她叩响了程府后门的门环,有门房来给她开门。
门房冯伯是程家的老人了,开门就见一妙龄少女站在门前,不免用眼神上下打量邹苓音,只见她一身素服,头上只插了一支珍珠发簪,气质不凡,那双眼睛尤为清亮,看起来和往日那些来找少爷的红粉佳人倒是大不相同。
冯伯心想要是平日,这些小娘子见了夫人哭诉一番拿到银子,一个个也就识趣的离开了。
可今天不一样,饶是这少女打扮得再清雅,自己也绝不能放她进门去触老爷夫人的霉头。
想明白这点,老伯立马沉下脸色瓮声瓮气开始赶客:老爷吩咐近日家中有要事,一律不见宾客,您先请回吧。”说完这老伯作势就要关门。
邹苓音开口拦下老伯:烦请通禀一声,就说邹家长女苓音求见程世伯。
老伯一听到是邹家,就知道这事自己做不了主,他叮嘱邹苓音在门外稍等片刻,关上门就找自家老爷禀报去了。
大约一炷香的功夫,那扇朱红的小门再次打开,老伯毕恭毕敬请邹苓音进门,程夫人身边的大丫鬟也跟来了,她引着邹苓音一路穿宅过院来到了程二公子的院子,院门口已经挂起了白灯笼,里边哭声震天。
邹苓音面沉似水,跟着进了院子,丫鬟特意看了一眼她的神色,那眼神流露出来的悲伤不似作伪。这才放心进灵堂通禀去了。
从程家出来,天上飘起了雪花。邹苓音用发红的手系紧了斗篷,脑海里还在上演着程家的画面。
她跨过门槛就看见屋内设的灵堂,棺材前一对手腕粗的白烛烧得正旺,火盆前有人跪在那里往里添纸钱。四周哭声不绝于耳,程家上下一片哀痛之色。
那程家夫人承受不住爱子死去的打击,几次扶着棺材哭晕过去。
她要死要活说什么也不肯让人钉上棺材。见邹苓音来了,程夫人竟然急火攻心当场抽了过去。
程老爷赶紧上前揽过她一个劲拍背掐人中,好不容易才把人唤醒。谁知程夫人一睁眼就盯着邹苓音的方向,虚弱地招了招手示意她到自己身边来。
邹苓音见状只得迈步上前,刚要俯身施礼,下一秒手就被对方死死握住了。
程夫人看看她,又看向正堂里那口漆黑的棺材,眼神来回地在两者之间打转,哭肿的双眼中又一次蓄满了眼泪。
“我那可怜的二郎!”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动地惊天。平日里端庄矜贵的官太太此时状若疯癫,眼神灰败像是行将就木的老妪。
程夫人心痛到了极点,嗫嚅着什么都说不出来了,邹苓音被她异常大的力气握得生疼,下意识想抽回手,没想到程夫人抓得更紧了。
一时间两人成了灵堂的焦点,所有人的视线都在她身上,邹苓音必须想个合理的借口办法脱身,否则再拖延下去,她想做的事,就没有机会了。
若是程泽渊不死,她们大概是历史上最和气的一对婆媳了。
邹苓音心知按两家原本定好的,只等程泽渊过了今年秋天的乡试,两家就会选个好日子给他们二人成亲。
怎料想天不遂人愿,程泽渊上了考场中途就被裹上白布顺着墙头送了出来,程家第一时间得了消息,只知道人出事了,却丝毫不敢声张。
科举事关国本,当朝律法就规定纵使号房发生火灾,宁可烧死该名生员,也不允许放其生员中途离开考场。
所以程泽渊能够活着出考场,究竟是是托了谁的福,程家夫妇自然是心知肚明。
这本就该是掉脑袋的事,程家就算再担心儿子,也只能掩人耳目悄悄带人把程泽渊接回了家。
到家一看,程泽渊依旧是出门前那副文生公子的打扮,唯有胸前宝蓝色的锦缎上,氤氲着片片血做的花,人也不知昏死过去了多久。
不幸中的万幸,程泽渊的身上并无任何外伤。然而府医的一副安神汤药只是程泽渊醒了过来,程泽渊的身体已经伤了根本。
醒来后,他似乎忘了考场发生的一切。昔日翩翩公子,短短的时间就瘦成了一把骨头,不仅如此,程泽渊几乎每个夜晚都会被噩梦惊醒。
院子里的下人们都听过他房内鬼哭狼嚎上蹿下跳求人救命,房门早已从外边锁伤,府中上下几乎都知道二少爷中邪了,可是谁也不敢明着说起这事。
这几个月来,程家遍请名医,汤药熬了不知多少,可程泽渊说话依旧颠三倒四,偶尔清醒过来,也只干一件事,就是拿朱砂画莲花。鲜红的莲花仿佛被血染过似的,他不知疲倦,画了一张又一张。程夫人看了这画,竟也连着做了几宿的噩梦。
这程夫人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人把程泽渊画的那些莲花都抱出去烧了。
岂料这么一做,程泽渊的病反倒加重了。
他开始不眠不休成天趴在桌案上画莲花,朱砂用了一罐又一罐,若是谁敢打扰或是阻止他,就势必会被他撕扯,严重时还会被他咬上一口。
程父闻听消息几度摇头叹气,自己寄予厚望的儿子,怎么会落到这番田地。
他心中不由得暗叫自己名字:长兴啊,长兴,程家的兴盛怕是再无一线希望了,父亲为我取名长兴,我却资质平平,难堪家族复兴大任,孙辈唯有泽渊最是出类拔萃,却是形销骨立,一副英年早逝之象。
唯一猜到真相的程夫人,看着丈夫近日来愁容满面,只觉一阵凉意顺着脊梁沟蔓延开来。
她无法想象若是丈夫知道是自己一念之差,害得儿子邪祟缠身,到那时怕是这家里再也容不下她,多年夫妻之情将顷刻间化为乌有。
程夫人一边小心翼翼掩藏着真相,同时遍访名医,用尽灵丹妙药给儿子治病,银子似流水一样花出去,小厨房里的药房摞成了叠,程泽渊依旧不见好转。
走投无路之际,程家想到了找个道长来给程泽渊看看八字,最好再做场法事将那邪祟给灭了。
种云道长在书房的窗下见了专心作画的程泽渊本人,随后又看了他的八字,终于说出点端倪来。
其实倒不是这些医者无用,只是程泽渊得的压根就不是病。
饶是程长兴夫妇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却还是被道长这句话惊得差点栽倒过去!
她左思右想坐立难安,决定亲自去院子里一探究竟。
端起桌上油灯,邹苓音出了房门,轻移莲步下了三步台阶,一眼就看见那片未干的血迹。
虽然她没亲眼看见这血流出来,却已经不住开始想象那人如何拔剑,而那真正的采花贼没来得及反抗就被他一剑封喉。
更令她僵硬的是,禅院里景物依旧,悠然寂静一如往昔,若不是那滩血迹太过刺眼,她宁愿相信自己今夜梦游了。
邹苓音的心脏砰砰狂跳起来,手心渗出一层的冷汗,一阵夜风拂过,她差点没能拿稳手上的油灯。
夜色是催化噩梦最好的温床。越是这个时候,就越忍不住去幻想更多。
邹苓音站在原地,转身回头望向敞开的房门,仿佛看见他如何在杀人之后收起长剑,两步踏上台阶,接着大摇大摆推门而入,进得房中就抱剑站在床边,用面具下那双凤眼,饶有兴致地观瞻完了自己那个粘腻的噩梦。
邹苓音知道这些是自己的推测与臆想,可她还是被吓到了,仿佛今夜一切都曾真实的发生过。
她用力深深地吐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停止无端的猜想和假设,快步上了台阶,房门被她砰地一声关上。
邹苓音一头扎进房间,人扑到床上,抓着被子调整平复呼吸,强行压制住脑海里的胡思乱想。
回想近来这一年的人和事,她深觉疲惫,往常只道是流年不利,经过今夜一事,她更加觉得莲溪寺不宜久留。
说起这莲溪寺,乃是建安有名的尼姑庵。香火鼎盛,师太更是才名远播。未婚夫死了三个月,她就在这里住了三个月,日日焚香祷告,夜来虔心抄写经书,只为那程家二郎祈福。
按照如今的婚俗,若是丈夫去世,妻子则需要为之守孝27个月,称为“首尾三年”。
可邹苓音和程家,只不过是定下婚约,望着男方家的门还没等嫁过去,男方就因病去世。
这样的只能算是望门寡,男方一死,这门婚事也就不算数了。自然也就不必为男方守节三年。
只是这三个月祈福抄经,却是当初邹苓音自己主动提出来的。
待到三月期满,邹苓音收拾停当就乘着一顶蓝布小轿回了邹家。
如今风言风语虽说淡去,但她依旧得低调行事,若是传到前未婚夫家耳朵里,这些日子的虔诚全都打水漂了。
毕竟谁让当初邹家想高攀人家呢。
可若是她没有那般破釜沉舟的魄力,说不定就要被程家扣上一个克夫的帽子,被世俗的口水淹死喷死,到那时邹家生意不仅会一落千丈,还要被人抽骨吸髓才肯罢休。
区区建安首富算什么,一个荣宠不再的五品文官之家,就有如此推金山倒玉柱的本事。
所以即使有重来一次的机会,邹苓音照样会不惜前程和名声,促成现在的结果。
前未婚夫去世的那天,那也是邹苓音自两家订婚以来第一次登门。
彼时寒冬腊月,天寒地冻,建安刚下过第三场雪。
得知噩耗,邹苓音难得慌了神。她将送信的大丫鬟打发出去,手上却还维持着刚才绣花的动作。
只是那方鸳鸯戏水题材的丝绸手帕,已被揉捏得不成样子了,好可惜只有一只单独浮在水面上,左边那鸳鸯只有半副上好丝线绣成的身子,脑袋却是空空如也。邹苓音觉得当时绣的鸳鸯眼睛毫无神韵,几次修改总不满意,索性就拆了重绣……
邹苓音虽出身商贾,并不笃信鬼神之说,但这手帕今日一看,愈发地像凶兆了——鸳鸯戏水,成了旁观同伴脑袋搬家。
思及此,邹苓音立马拿起剪刀剪去了帕上的鸳鸯,余下的部分也被她绞成了碎布条。银质的剪刀,挥动间泛起点点寒光。
纵使心中浪涛翻滚,邹苓音的头脑仍旧清醒,此时父亲邹恒昌出门访友,就是快马加鞭送信也来不及了,此时此刻,她必须做出最有利邹家的选择。
事急从权,邹苓音没有惊动任何人,连丫鬟都没带,穿上粉白色的锦缎狐狸毛斗篷独自坐车去了程家。
凛冽的寒风中,她叩响了程府后门的门环,有门房来给她开门。
门房冯伯是程家的老人了,开门就见一妙龄少女站在门前,不免用眼神上下打量邹苓音,只见她一身素服,头上只插了一支珍珠发簪,气质不凡,那双眼睛尤为清亮,看起来和往日那些来找少爷的红粉佳人倒是大不相同。
冯伯心想要是平日,这些小娘子见了夫人哭诉一番拿到银子,一个个也就识趣的离开了。
可今天不一样,饶是这少女打扮得再清雅,自己也绝不能放她进门去触老爷夫人的霉头。
想明白这点,老伯立马沉下脸色瓮声瓮气开始赶客:老爷吩咐近日家中有要事,一律不见宾客,您先请回吧。”说完这老伯作势就要关门。
邹苓音开口拦下老伯:烦请通禀一声,就说邹家长女苓音求见程世伯。
老伯一听到是邹家,就知道这事自己做不了主,他叮嘱邹苓音在门外稍等片刻,关上门就找自家老爷禀报去了。
大约一炷香的功夫,那扇朱红的小门再次打开,老伯毕恭毕敬请邹苓音进门,程夫人身边的大丫鬟也跟来了,她引着邹苓音一路穿宅过院来到了程二公子的院子,院门口已经挂起了白灯笼,里边哭声震天。
邹苓音面沉似水,跟着进了院子,丫鬟特意看了一眼她的神色,那眼神流露出来的悲伤不似作伪。这才放心进灵堂通禀去了。
从程家出来,天上飘起了雪花。邹苓音用发红的手系紧了斗篷,脑海里还在上演着程家的画面。
她跨过门槛就看见屋内设的灵堂,棺材前一对手腕粗的白烛烧得正旺,火盆前有人跪在那里往里添纸钱。四周哭声不绝于耳,程家上下一片哀痛之色。
那程家夫人承受不住爱子死去的打击,几次扶着棺材哭晕过去。
她要死要活说什么也不肯让人钉上棺材。见邹苓音来了,程夫人竟然急火攻心当场抽了过去。
程老爷赶紧上前揽过她一个劲拍背掐人中,好不容易才把人唤醒。谁知程夫人一睁眼就盯着邹苓音的方向,虚弱地招了招手示意她到自己身边来。
邹苓音见状只得迈步上前,刚要俯身施礼,下一秒手就被对方死死握住了。
程夫人看看她,又看向正堂里那口漆黑的棺材,眼神来回地在两者之间打转,哭肿的双眼中又一次蓄满了眼泪。
“我那可怜的二郎!”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动地惊天。平日里端庄矜贵的官太太此时状若疯癫,眼神灰败像是行将就木的老妪。
程夫人心痛到了极点,嗫嚅着什么都说不出来了,邹苓音被她异常大的力气握得生疼,下意识想抽回手,没想到程夫人抓得更紧了。
一时间两人成了灵堂的焦点,所有人的视线都在她身上,邹苓音必须想个合理的借口办法脱身,否则再拖延下去,她想做的事,就没有机会了。
若是程泽渊不死,她们大概是历史上最和气的一对婆媳了。
邹苓音心知按两家原本定好的,只等程泽渊过了今年秋天的乡试,两家就会选个好日子给他们二人成亲。
怎料想天不遂人愿,程泽渊上了考场中途就被裹上白布顺着墙头送了出来,程家第一时间得了消息,只知道人出事了,却丝毫不敢声张。
科举事关国本,当朝律法就规定纵使号房发生火灾,宁可烧死该名生员,也不允许放其生员中途离开考场。
所以程泽渊能够活着出考场,究竟是是托了谁的福,程家夫妇自然是心知肚明。
这本就该是掉脑袋的事,程家就算再担心儿子,也只能掩人耳目悄悄带人把程泽渊接回了家。
到家一看,程泽渊依旧是出门前那副文生公子的打扮,唯有胸前宝蓝色的锦缎上,氤氲着片片血做的花,人也不知昏死过去了多久。
不幸中的万幸,程泽渊的身上并无任何外伤。然而府医的一副安神汤药只是程泽渊醒了过来,程泽渊的身体已经伤了根本。
醒来后,他似乎忘了考场发生的一切。昔日翩翩公子,短短的时间就瘦成了一把骨头,不仅如此,程泽渊几乎每个夜晚都会被噩梦惊醒。
院子里的下人们都听过他房内鬼哭狼嚎上蹿下跳求人救命,房门早已从外边锁伤,府中上下几乎都知道二少爷中邪了,可是谁也不敢明着说起这事。
这几个月来,程家遍请名医,汤药熬了不知多少,可程泽渊说话依旧颠三倒四,偶尔清醒过来,也只干一件事,就是拿朱砂画莲花。鲜红的莲花仿佛被血染过似的,他不知疲倦,画了一张又一张。程夫人看了这画,竟也连着做了几宿的噩梦。
这程夫人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人把程泽渊画的那些莲花都抱出去烧了。
岂料这么一做,程泽渊的病反倒加重了。
他开始不眠不休成天趴在桌案上画莲花,朱砂用了一罐又一罐,若是谁敢打扰或是阻止他,就势必会被他撕扯,严重时还会被他咬上一口。
程父闻听消息几度摇头叹气,自己寄予厚望的儿子,怎么会落到这番田地。
他心中不由得暗叫自己名字:长兴啊,长兴,程家的兴盛怕是再无一线希望了,父亲为我取名长兴,我却资质平平,难堪家族复兴大任,孙辈唯有泽渊最是出类拔萃,却是形销骨立,一副英年早逝之象。
唯一猜到真相的程夫人,看着丈夫近日来愁容满面,只觉一阵凉意顺着脊梁沟蔓延开来。
她无法想象若是丈夫知道是自己一念之差,害得儿子邪祟缠身,到那时怕是这家里再也容不下她,多年夫妻之情将顷刻间化为乌有。
程夫人一边小心翼翼掩藏着真相,同时遍访名医,用尽灵丹妙药给儿子治病,银子似流水一样花出去,小厨房里的药房摞成了叠,程泽渊依旧不见好转。
走投无路之际,程家想到了找个道长来给程泽渊看看八字,最好再做场法事将那邪祟给灭了。
种云道长在书房的窗下见了专心作画的程泽渊本人,随后又看了他的八字,终于说出点端倪来。
其实倒不是这些医者无用,只是程泽渊得的压根就不是病。
饶是程长兴夫妇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却还是被道长这句话惊得差点栽倒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