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坐在正堂之中等待陈安到来。

    舒雁打水为她净了手,并问公主是否需要更衣,她忧心那婴孩衣衫不洁。

    暖暖无心这些,只等陈安到来。

    不多时陈安快步进来,对她行了一礼:“不知公主找小人何事?”

    暖暖屏退所有人,之后并不言语。

    陈安猜测她要说之话必是秘隐,快速思考一番,便解其意,于是跪拜叩首:“小人陈安参见王妃。”

    “好,陈安,若你还认本宫为王妃,就将前线之事如实讲来。”

    陈安不敢隐瞒,将实情托出:“殿下已调兵两次,刚才是第三次调兵之令,来人说前线危机,殿下被围困……但现在大营中已无兵可调,若将兵力全部调走,只恐契丹人趁乱偷袭,则临闾关危矣。”

    冷逸尘被围困!暖暖听了如坠冰窟,颤抖着问道:“其它三郡皆有兵力,为何不调?”

    “其它三郡,除上谷郡守将韩平将军外,渔阳郡与右北平郡的守将,皆是圣上舅父,此二人本就与殿下不和。此外内阁之人对殿下有戒心,之命殿下出兵,却不支持粮草与兵力,如今殿下只有辽西、辽东两郡之兵力可调。”

    “本宫记得韩平将军是殿下挚友。”暖暖抱有一丝希望。

    “王妃记得不错,只是现如今没有朝中的旨意,恐韩将军不敢擅自用兵,即便是韩将军不顾安危,派军而来,但上谷郡距此地甚远,也只怕远水救不了近火。”

    “可还有什么办法?”暖暖听完,心沉到了底。

    陈安思索了一下,回答道:“殿下有亲军五千,在建昌大营驻守,此兵乃殿下私军,但唯有兵符可以调动。”

    兵符?兵符!燕型兵符!

    清和剑在暖暖脑中闪过,她唤来冰绡,耳语道:“将清和剑取来。”

    冰绡领命而去,之后又问陈安:“粮草军皆有账目,他屯私兵,朝中不知道吗?”

    “私兵是先太后为殿下所留,新帝登基后,此军编入临闾关军中,人数并未实报,殿下私产补贴军费,明面上走临闾关军营账目。”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先太后对冷逸尘的确是用心良苦,此时,暖暖也理解了冷逸尘对先太后复杂的感情。

    先皇后抚养他长大、为他筹谋帝位,却也杀害了他全家性命、引起了朝堂动荡。

    他对养母的感情,不是简单的爱与恨就能说得明白的。

    但私自屯兵是重罪,依他的性格,不会这样做,暖暖向陈安询问缘由。

    “小人也曾提醒过殿下,但殿下依旧如此,小人猜测大概是殿下对内阁有所失望,才会保留此军。”

    内阁打压、帝王猜忌,暖暖明白,陈安说说的“对内阁失望”,其实是指对祁帝的失望。

    说话间,冰绡携剑至,暖暖指着上面的燕型装饰说道:“可是这个?”

    陈安双手接过剑,仔细地看了看,确认无误后才带着些激动,问道:“正是此物!不想兵符竟在王妃处。”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暖暖豁然起身,发号施令:“备马,立即前往建昌大营调兵。”

    陈安端正一礼:“得令,小人随王妃同去。”

    之后他立即安排马匹干粮事宜,当准备停当时,只见公主出来,身着一袭红衣,气质高贵、英姿无限,使人无限敬畏。

    他不由自主地对她一拜:“小人在此谢公主大义。”

    “我和亲之时,人人都说我大义为民,现在你又说我大义,我哪有那么高尚,我只是为了我的夫君罢了。”

    “公主勇气,非寻常女子可及。”陈安说罢,命人牵来一匹马,是珍珠。

    “我身为公主、王妃,本就不是寻常女子。”暖暖接过马鞭与缰绳,拍了拍马儿的头,说道:“珍珠,你还记得我,让我们再驰骋一回。”

    “请王妃上马!”陈安单膝跪下,示意她踩着他的大腿上去。

    暖暖撩衣上马,马鞭一拍,珍珠嘶鸣一声,飞奔出了军营,之后紧跟着绣衣使与陈安。

    冰绡安排舒雁与两名绣衣使留守临闾关,又派两名绣衣使去宁远城待命,她与其余绣衣使换了军装与公主同行。

    临闾关与建昌大营二百余里,行路一天一夜,一行人在第二日午后赶到了建昌大营。

    大营中帐,陈安将调兵的军令呈给大营守将陈铨,陈铨看过后,又将信交于军中文书校验笔迹是否正确。

    他接过来人手中的兵符,仔细观看着,正是崇宁王殿下对那一半兵符,但他没有立即拿出另一半兵符来匹配。

    虽说历来是“认符不认人”,但遣将领调兵,不单单只有兵符,还要附有文书,上书征战目的、调兵多少、出兵何地,兵符与文书齐全,方可出病。

    他细细打量着下面站着的两个人,那个自称“陈安”的男子,虽身着铠甲,却是一副文弱书生样,让人不能相信他是军中之人。

    倒是陈安身后一身着黑色斗篷的人,虽然戴着风帽看不清相貌,却能感觉到其不凡的气场。

    刚才从这人手中接过兵符之时,那双手虽然缠着布条,却可见手指纤细,肌肤细嫩,应是个女子。

    这女子是何人?军中怎会有女子?

    来人恐有诈!

    所以他却不敢贸然承认此兵符,若承认便是坐实了崇宁王殿下私自屯兵之实,后果就是殿下及全营将士性命不保,祸及九族。

    沉思良久,他才开口道:“此军令调的事临闾关之兵,你是何人?竟敢来此调兵。”

    陈安拱手为礼:“小人是辽西郡郡尉府管家,曾任崇宁王军中法算,殿下曾秘密交代小人,紧急时可调用此处兵力,如今边境危机,敌众我寡,请将军速速出兵,救殿下于水火。”

    听到此处,陈铨心中一急,猛然站了起来,顿了一下后又缓缓坐了回去,此时有军士将军令送回,对他点了一下头。

    他又将军令看了一遍,看日期是四日前,便问道:“你们从临闾关来?”

    陈安:“正是。”

    “若殿下危难,更应由殿下亲书文书,派亲信八百里加急,持兵符来调兵,可为何只有你二人前来?”

    暖暖藏在斗篷下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此前她犹豫过要不要将兵符直接拿出,建昌大营多年未动,难保其不会叛变,但她最后还是决定直接拿出兵符,因为时间刻不容缓,这是救冷逸尘的最后一丝希望。

    事情紧急,晚一刻冷逸尘便会多一分危险,暖暖摘下风帽,自亮身份:“本宫乃崇宁王王妃,就是殿下亲信,请将军速速出兵。”

    陈铨听了,微微一怔,而后一笑,接着呵斥道:“大胆!哪里来的骗子?竟敢诓骗于本将军!天下皆知崇宁王王妃于重峪关殉国,又怎会亲临此处!来人,将此二人带下斩首。”

    陈安立即上前半步,将王妃护于身后:“将军容禀!王妃在重峪关身负重伤,并未伤及性命,殿下恐有人追杀王妃,便对外宣称王妃殉国。如今王妃归来,特持兵符来调兵,请将军出兵!”

    陈铨自然不会相信:“口说无凭,可有证据?”

    陈安回道:“王妃宝印在此,请将军过目。”说着将宝印双手奉上,接着解释道:“正因王妃在世,殿下才未将宝印交还于朝中。”

    陈铨立即起身,双手接过宝印,之后转入屏风后,找出崇宁王留下的印鉴图比对。

    新帝登基之后,崇宁王便遣人来交给了他这印鉴图,并书信中言说王妃至燕北,命他随时待命,保王妃万无一失。

    后来便听闻王妃殉国一事,不想这印鉴图在此时派上了用场。

    确认印鉴为真后,他出来拿出另一半兵符,将来半兵符合而为一,之后单膝跪在王妃身前,将兵符与宝印双手奉上:“王妃恕罪,未将即可点兵,一个时辰后出发。”

    暖暖收回兵符与宝印:“多谢将军。”

    不到一个时辰队伍分两批出发,陈铨带领二千骑兵先行,随后紧跟三千步兵。

    行军三日至宁远城,队伍再次稍作休整,陈铨根据前线的消息,制定作战计划,又行军两日至边境前线。

    前线大营中,伤者不计其数,军中人言说:“任将军在外拒敌,两日未归。”

    问清地点后,陈铨立即带兵前去支援,暖暖不顾绣衣卫阻止,也随军前去。

    二十里开外,泽生与敌军激战正酣,援军一到,契丹人便大败而逃。

    一细问方知冷逸尘乘胜追敌,孤军深入,中了敌人圈套,如今已被围困了几日,生死不明。

    陈铨的人马还未喘口气,便又出发,这次暖暖再想同去,却被冰绡死命拦住。

    泽生本欲与陈铨同去,但他已负伤且需保护王妃的安全,权衡利弊后,他还是留了下来。

    他们没有归营,而是在这里等待。

    暖暖觉得时间仿佛被拉长了数倍,等待的每一刻都如同是漫漫长夜,让人感到无比的孤独与无助。

    她每日都爬到最高的山坡上,眺望着远方,期待能望见冷逸尘的身影。

    可是,金乌坠玉兔升,夜将尽人未还。

    三日后,却只等到陈铨归来,这三日,她仿佛过了三十年。

    陈铨血染战袍,见到王妃,扑通一跪,含泪奉上一根珍珠发簪和一张被血染过的布条。

    他声音哽咽:“末将去晚了,殿下被围困山谷,契丹人用火攻,末将只寻回了殿下的尸首。”

    暖暖只当是听错了,反复问道:“你说什么?”

    陈铨将手中之物举高了一些:“殿下他……以身殉国!”

    “怎么可能!”暖暖犹不相信,恍然如在梦中。

    她木然地接过布条,那布条已被烧毁了大半,仅仅留下几个字迹:

    “……今日此时,难许重逢,定有来世,不负相思……”

章节目录

繁花开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昆仑白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昆仑白泽并收藏繁花开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