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青和孩子骑自己原有的马,李逾明带上粮食和被褥骑新买的老马,一刻不敢耽误,往主人家指的方向狂奔出去 。
孩子还小,不习惯长时间骑马,不到一个时辰就不停的哭闹。赵雪青没有理他,中午歇息吃干粮时才放他下来,下来孩子不愿意再坐下,一让他坐就说疼。褪下他的裤子,腿跟处已磨出血泡。
赵雪青心疼不已,细声细语地哄他:“豪豪,等下找点东西给你垫厚点,到了镇上再买药给你敷,很快就会好的。”
孩子点了点头,狼吞虎咽地吃干粮。
李逾明注意到她的手也磨破,说,“下午你带着干粮和被褥,我带他一起骑。”
“你的马老迈,托两个人走的慢。”
“一个孩子才多少斤。“李逾明说,“你骑马少,带着孩子不好发力,我比你熟练,带着走的动。”
吃完饭交换行李,马上又出发,黄昏时候一座城镇出现在前方视野里,地图已丢,无法确定这座城的集体方位和名字,只能大致猜测此处是村民说的集营城。
“我们今日进城住吗?“赵雪青勒马问。
李逾明想了想,说:“先去探探,如果进得去,进去当了玉佩吃东西,再买点衣物药材,出来找地方过夜。”
正打算进城,李逾明突然勒马停住不动,说:“等一等。”
赵雪青也停下,李逾明专心听着什么,随后说:“远处似乎有大队人马往这边来,我们找地方看看动静再走。”
两人到道路旁几百米的小树林隐蔽起来,等了一会,果然见一群浩浩荡荡的官兵过去。
“是赛维达的人。”李逾明小声说,“没想到他这么快就找来了。”
“我们赶紧远离这个镇子。”赵雪青说。
李逾明点头。
等官兵消失在视野,也不管什么方向,挑了一条远离镇子的路,一口气骑了十数公里。
天色变暗,冷风加剧,迎风骑行更是冻得人手脸僵硬,直打哆嗦,赵雪青全身发麻,双手双脚不听使唤,不知不觉慢了下来。
李逾明见她无法支撑,安慰说:“现在已经甩开他们,走慢一点不打紧。”
“好的。”
她声音打颤,李逾明问:“是不是很冷,我把衣服脱给你。”
“我不冷。”赵雪青怕他脱了衣服,也冻出好歹,忙说,“只是有点累,现在慢下来好些了。”
“要赶紧找到歇脚的地方。”李逾明四周看看,见没有人家,说,“这里真是奇怪。”
“哪里奇怪?”
“此地地势平坦,距离城池不过十来公里,却无人烟。”
“是不是像马家村一样受了荒,大家都走了。”
“有可能。越到北方越是荒凉,夏国和齐国交界处年年战乱,又是灾年,人都走了。”
漫无目的地往前骑了一段路,赵雪青惊喜地说:“逾明你看,远处似乎有火光。”
李逾明望向远处,夜幕中闪着似有若无的光亮,连忙说:“我们去看看。”
又走了两三公里,逐渐靠近火光,赵雪青看清前面的建筑,说:“是一座寺庙。”
走到近处,几人下马,前去叩门。
寺庙十分老旧破败,门环只剩一边,门廊上方一块牌匾斑驳地写着“普渡寺”。
等了好久,没有人应门。
“可能是饿了,我居然闻到一股肉味。”赵雪青说,“这里是寺庙,不该有肉味呀。”
“我也闻到了。”李逾明说。
正打算再一次叩门,门被打开一个小缝,一个年迈、行动缓慢的老和尚露出头来,戒备地看着他们。
“师父,我们是路过此地的商人,无处歇脚,想借贵寺歇息一晚,还请行个方便。”
老和尚一脸冷漠,不耐烦地说:“本寺不提供借宿,你们去别处吧。”
“佛祖乐善好施,救苦救难,贵寺也名为普渡寺,容留我们过一夜吧。”赵雪青哀求道,指着李逾明怀里冻的昏睡的孩子给老和尚看。
“不行不行,你们快走吧。”
李逾明气不打一出来,铁心要在这里过夜,打算动粗,大力撑门,不让老和尚关上,威胁说:“不要我们进去,就不要怪我不客气。”
老和尚见阻拦不住,放手说:“随你们便。”
这时,寺中响起一个洪亮的声音:“老和尚,是什么人来敲门?”
李逾明推开门,寺庙的正厅里生一堆火,几个大汉坐在火堆前,火堆上架着一口黑黝黝的锅,在煮着什么。
“你们自己看了就知道了。”老和尚不耐烦,转身往回走。
李逾明扫视一眼殿内,只有五六人,心里盘算就算他们是恶人,他也能对付,于是对赵雪青说:“走,进去吧。”
进来先是一个前院,无灯无光,然后是大汉们待的大殿,大殿墙面黑洞洞的,佛像歪倒在一旁,几个大汉围坐在火堆前,脚下是吃剩的骨头。
李逾明把孩子递给赵雪青,顺手把两匹马栓在院里的一棵树上,取下行李包裹,拥着赵雪青往殿内去。
这个过程中,几个大汉扫一直在审视他们。两人穿着粗布棉袄,蓬头垢面,男人提着一个粗布包裹,应该不值什么钱,唯一有价值的是他们院子里的两匹马。虽然长时间赶路导致看起来疲惫瘦弱,萎靡不振,但其中一匹一看就是好品种。
赵雪青把刚刚对老和尚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说好话请他们容留准许自己和丈夫孩子在这里过一夜。
这群人见有个女人进来,没有反对,为首一人冷冷地点头,其他几人为他们在火堆边让出两个位置。
那口锅噗嗤噗嗤的冒着热气和沁人心脾的香味,旁边还有一只铜茶壶,烧着热水,空气中弥漫着酒气,几人也散发着酒足饭饱的闲适。
“你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坐在为首处一个大汉说。
赵雪青动的发抖,现在被热气一激,抖得的更厉害,结结巴巴地道明来处。
大汉直视着她,她头上脸上裹着粗布防寒,只漏出一双眼睛。大汉发现这双眼睛极美,心头一动,热情地说:“小娘子,冬夜赶路累了吧,喝点热汤暖和暖和。”
另一大汉心领神会,去一旁翻了两个碗有缺口的碗出来,盛了两碗热乎乎的汤,递给他们。
赵雪青道谢,把碗放在地上,说:“我们还有个孩子,能再给我们一碗吗?”
“没问题,再给他们盛一碗。”领头的人说。
赵雪青小声唤孩子起来吃东西。
孩子饿的前胸贴后背,听到有东西吃,马上醒了。
李逾明从包袱里拿出三张饼来,递给赵雪青。
赵雪青拉下遮面粗布,颤颤巍巍地端起地上的汤,碗上有一层黑色污垢,但管不了那么多,吹了吹,不顾三七二十一喝了下去。一晚热汤入肚,麻木的直觉才慢慢重新恢复。
孩子也饿极,自己喝了一碗汤,吃了一张饼。
几个人一直肆无忌惮地看着赵雪青吃东西,李逾明认定他们不是善人,一边吃饼一边注意他们的动静,打算吃完饭赶走他们,自己才能安心在这里过夜。
他们一共五个人,身边都有兵器,但兵器不甚精致,结合穿着打扮,李逾明推测他们应该是附近的地痞或者土匪。
“几位好汉是哪个帮派的?”李逾明问。
为首的不屑一顾,也不作答,只盯着赵雪青,见她喝完了汤,轻佻地问:“小娘子还要来一碗吗?”
“不用了,谢谢,我已经吃饱了。”赵雪青说。
大汉起身一手接过她手上的碗,说:“既然小娘子吃饱了,是不是要感谢一下我们的汤?”另一只手正要往她脸上摸。
还没摸到,手就被人一把抓住,手腕被往内一折,疼的他瞬间冷汗直冒,碗掉在地上砸碎了。
其他几人早已准备按住李逾明,但没想到他动作如此之快,他们还没反应过来,为首的人手腕已被折断。惨叫发出之后他们才连忙拔刀来砍李逾明。
李逾明拿包袱之时,悄悄把剑放在身边,此时拔出剑和他们对打起来。才过几招,几人都败下阵来,被砍数刀,为首人最先意识到这次碰到了狠角色,制止其他几人继续打下去,说:“我们走,让他们等着。”
李逾明追到院门没有再追,锁上了院门走了回来。
一瞬间,大殿里只剩他们三人了。
赵雪青领着孩子从角落出来,松了一口气,问:“他们去叫同伙了,会不会等下又回来?”
“此处荒无人烟,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回来。”李逾明推测道。
“他们是什么人?”
“去问一问刚刚的师父就知道了。”李逾明这才明白刚刚老和尚不是冷漠,而是想救他们,自己错怪了他。
正殿旁边一间厢房里有灯光,两人带着孩子过去敲门,老和尚同样冷漠地开了门。
厢房里一张床,一张桌,一盏灯,其余什么也没有。老和尚在静心打坐,开了门,又回到床上继续。
看到这个场景,李逾明更觉后悔,忙陪笑脸道歉。
老和尚看他们不像土匪,不耐烦地说:“快走吧,再不走他们就回来了。”
“多谢师父忠告。”赵雪青说,“请问他们是什么人?”
“他们是附近的一支土匪,下来抢劫就在庙里歇脚。”
“他们说哪个帮派的?”
“不知道,附近几个帮派斗来斗去,经常变换首领和名字。”
“师父怎么一直住在这里?”
说起这个,老和尚叹口气说:“一年前,他们攻进来,见东西就抢,见人就杀。后来又来了几次,大家见没个头,慢慢都走了。没了人,他们把这里当作一个落脚点,经常过来歇息。我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无处可去,他们看我没有威胁,留我在这里守着庙,不让其他人占。”
“他们在附近还有落脚点吗?”赵雪青又问,“好像去叫同伙去了。”
“不清楚,我只知道上午他们来的时候不止这几个人。”
“我们无处可去。”赵雪青说,“现在出去只有冻死在路上。”
“庙里可有后门?”李逾明问,“如有后门他们攻进来,我们可以从后门逃走。”
老和尚起身,说:“你们跟我来。”
众人来到后院柴房,和尚拉开一捆柴,露出一个地道来,说:“这是一年前,为了应对土匪抢劫杀人,寺里的几人为了逃跑挖的暗道。”
李逾明悬着的心放下了,说:“多谢师父,我们在柴房歇一夜,明早就走。”
孩子还小,不习惯长时间骑马,不到一个时辰就不停的哭闹。赵雪青没有理他,中午歇息吃干粮时才放他下来,下来孩子不愿意再坐下,一让他坐就说疼。褪下他的裤子,腿跟处已磨出血泡。
赵雪青心疼不已,细声细语地哄他:“豪豪,等下找点东西给你垫厚点,到了镇上再买药给你敷,很快就会好的。”
孩子点了点头,狼吞虎咽地吃干粮。
李逾明注意到她的手也磨破,说,“下午你带着干粮和被褥,我带他一起骑。”
“你的马老迈,托两个人走的慢。”
“一个孩子才多少斤。“李逾明说,“你骑马少,带着孩子不好发力,我比你熟练,带着走的动。”
吃完饭交换行李,马上又出发,黄昏时候一座城镇出现在前方视野里,地图已丢,无法确定这座城的集体方位和名字,只能大致猜测此处是村民说的集营城。
“我们今日进城住吗?“赵雪青勒马问。
李逾明想了想,说:“先去探探,如果进得去,进去当了玉佩吃东西,再买点衣物药材,出来找地方过夜。”
正打算进城,李逾明突然勒马停住不动,说:“等一等。”
赵雪青也停下,李逾明专心听着什么,随后说:“远处似乎有大队人马往这边来,我们找地方看看动静再走。”
两人到道路旁几百米的小树林隐蔽起来,等了一会,果然见一群浩浩荡荡的官兵过去。
“是赛维达的人。”李逾明小声说,“没想到他这么快就找来了。”
“我们赶紧远离这个镇子。”赵雪青说。
李逾明点头。
等官兵消失在视野,也不管什么方向,挑了一条远离镇子的路,一口气骑了十数公里。
天色变暗,冷风加剧,迎风骑行更是冻得人手脸僵硬,直打哆嗦,赵雪青全身发麻,双手双脚不听使唤,不知不觉慢了下来。
李逾明见她无法支撑,安慰说:“现在已经甩开他们,走慢一点不打紧。”
“好的。”
她声音打颤,李逾明问:“是不是很冷,我把衣服脱给你。”
“我不冷。”赵雪青怕他脱了衣服,也冻出好歹,忙说,“只是有点累,现在慢下来好些了。”
“要赶紧找到歇脚的地方。”李逾明四周看看,见没有人家,说,“这里真是奇怪。”
“哪里奇怪?”
“此地地势平坦,距离城池不过十来公里,却无人烟。”
“是不是像马家村一样受了荒,大家都走了。”
“有可能。越到北方越是荒凉,夏国和齐国交界处年年战乱,又是灾年,人都走了。”
漫无目的地往前骑了一段路,赵雪青惊喜地说:“逾明你看,远处似乎有火光。”
李逾明望向远处,夜幕中闪着似有若无的光亮,连忙说:“我们去看看。”
又走了两三公里,逐渐靠近火光,赵雪青看清前面的建筑,说:“是一座寺庙。”
走到近处,几人下马,前去叩门。
寺庙十分老旧破败,门环只剩一边,门廊上方一块牌匾斑驳地写着“普渡寺”。
等了好久,没有人应门。
“可能是饿了,我居然闻到一股肉味。”赵雪青说,“这里是寺庙,不该有肉味呀。”
“我也闻到了。”李逾明说。
正打算再一次叩门,门被打开一个小缝,一个年迈、行动缓慢的老和尚露出头来,戒备地看着他们。
“师父,我们是路过此地的商人,无处歇脚,想借贵寺歇息一晚,还请行个方便。”
老和尚一脸冷漠,不耐烦地说:“本寺不提供借宿,你们去别处吧。”
“佛祖乐善好施,救苦救难,贵寺也名为普渡寺,容留我们过一夜吧。”赵雪青哀求道,指着李逾明怀里冻的昏睡的孩子给老和尚看。
“不行不行,你们快走吧。”
李逾明气不打一出来,铁心要在这里过夜,打算动粗,大力撑门,不让老和尚关上,威胁说:“不要我们进去,就不要怪我不客气。”
老和尚见阻拦不住,放手说:“随你们便。”
这时,寺中响起一个洪亮的声音:“老和尚,是什么人来敲门?”
李逾明推开门,寺庙的正厅里生一堆火,几个大汉坐在火堆前,火堆上架着一口黑黝黝的锅,在煮着什么。
“你们自己看了就知道了。”老和尚不耐烦,转身往回走。
李逾明扫视一眼殿内,只有五六人,心里盘算就算他们是恶人,他也能对付,于是对赵雪青说:“走,进去吧。”
进来先是一个前院,无灯无光,然后是大汉们待的大殿,大殿墙面黑洞洞的,佛像歪倒在一旁,几个大汉围坐在火堆前,脚下是吃剩的骨头。
李逾明把孩子递给赵雪青,顺手把两匹马栓在院里的一棵树上,取下行李包裹,拥着赵雪青往殿内去。
这个过程中,几个大汉扫一直在审视他们。两人穿着粗布棉袄,蓬头垢面,男人提着一个粗布包裹,应该不值什么钱,唯一有价值的是他们院子里的两匹马。虽然长时间赶路导致看起来疲惫瘦弱,萎靡不振,但其中一匹一看就是好品种。
赵雪青把刚刚对老和尚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说好话请他们容留准许自己和丈夫孩子在这里过一夜。
这群人见有个女人进来,没有反对,为首一人冷冷地点头,其他几人为他们在火堆边让出两个位置。
那口锅噗嗤噗嗤的冒着热气和沁人心脾的香味,旁边还有一只铜茶壶,烧着热水,空气中弥漫着酒气,几人也散发着酒足饭饱的闲适。
“你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坐在为首处一个大汉说。
赵雪青动的发抖,现在被热气一激,抖得的更厉害,结结巴巴地道明来处。
大汉直视着她,她头上脸上裹着粗布防寒,只漏出一双眼睛。大汉发现这双眼睛极美,心头一动,热情地说:“小娘子,冬夜赶路累了吧,喝点热汤暖和暖和。”
另一大汉心领神会,去一旁翻了两个碗有缺口的碗出来,盛了两碗热乎乎的汤,递给他们。
赵雪青道谢,把碗放在地上,说:“我们还有个孩子,能再给我们一碗吗?”
“没问题,再给他们盛一碗。”领头的人说。
赵雪青小声唤孩子起来吃东西。
孩子饿的前胸贴后背,听到有东西吃,马上醒了。
李逾明从包袱里拿出三张饼来,递给赵雪青。
赵雪青拉下遮面粗布,颤颤巍巍地端起地上的汤,碗上有一层黑色污垢,但管不了那么多,吹了吹,不顾三七二十一喝了下去。一晚热汤入肚,麻木的直觉才慢慢重新恢复。
孩子也饿极,自己喝了一碗汤,吃了一张饼。
几个人一直肆无忌惮地看着赵雪青吃东西,李逾明认定他们不是善人,一边吃饼一边注意他们的动静,打算吃完饭赶走他们,自己才能安心在这里过夜。
他们一共五个人,身边都有兵器,但兵器不甚精致,结合穿着打扮,李逾明推测他们应该是附近的地痞或者土匪。
“几位好汉是哪个帮派的?”李逾明问。
为首的不屑一顾,也不作答,只盯着赵雪青,见她喝完了汤,轻佻地问:“小娘子还要来一碗吗?”
“不用了,谢谢,我已经吃饱了。”赵雪青说。
大汉起身一手接过她手上的碗,说:“既然小娘子吃饱了,是不是要感谢一下我们的汤?”另一只手正要往她脸上摸。
还没摸到,手就被人一把抓住,手腕被往内一折,疼的他瞬间冷汗直冒,碗掉在地上砸碎了。
其他几人早已准备按住李逾明,但没想到他动作如此之快,他们还没反应过来,为首的人手腕已被折断。惨叫发出之后他们才连忙拔刀来砍李逾明。
李逾明拿包袱之时,悄悄把剑放在身边,此时拔出剑和他们对打起来。才过几招,几人都败下阵来,被砍数刀,为首人最先意识到这次碰到了狠角色,制止其他几人继续打下去,说:“我们走,让他们等着。”
李逾明追到院门没有再追,锁上了院门走了回来。
一瞬间,大殿里只剩他们三人了。
赵雪青领着孩子从角落出来,松了一口气,问:“他们去叫同伙了,会不会等下又回来?”
“此处荒无人烟,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回来。”李逾明推测道。
“他们是什么人?”
“去问一问刚刚的师父就知道了。”李逾明这才明白刚刚老和尚不是冷漠,而是想救他们,自己错怪了他。
正殿旁边一间厢房里有灯光,两人带着孩子过去敲门,老和尚同样冷漠地开了门。
厢房里一张床,一张桌,一盏灯,其余什么也没有。老和尚在静心打坐,开了门,又回到床上继续。
看到这个场景,李逾明更觉后悔,忙陪笑脸道歉。
老和尚看他们不像土匪,不耐烦地说:“快走吧,再不走他们就回来了。”
“多谢师父忠告。”赵雪青说,“请问他们是什么人?”
“他们是附近的一支土匪,下来抢劫就在庙里歇脚。”
“他们说哪个帮派的?”
“不知道,附近几个帮派斗来斗去,经常变换首领和名字。”
“师父怎么一直住在这里?”
说起这个,老和尚叹口气说:“一年前,他们攻进来,见东西就抢,见人就杀。后来又来了几次,大家见没个头,慢慢都走了。没了人,他们把这里当作一个落脚点,经常过来歇息。我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无处可去,他们看我没有威胁,留我在这里守着庙,不让其他人占。”
“他们在附近还有落脚点吗?”赵雪青又问,“好像去叫同伙去了。”
“不清楚,我只知道上午他们来的时候不止这几个人。”
“我们无处可去。”赵雪青说,“现在出去只有冻死在路上。”
“庙里可有后门?”李逾明问,“如有后门他们攻进来,我们可以从后门逃走。”
老和尚起身,说:“你们跟我来。”
众人来到后院柴房,和尚拉开一捆柴,露出一个地道来,说:“这是一年前,为了应对土匪抢劫杀人,寺里的几人为了逃跑挖的暗道。”
李逾明悬着的心放下了,说:“多谢师父,我们在柴房歇一夜,明早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