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林宴毕后,梁玥带着小德子同喜儿一同去了城北的长街那买了一些新鲜的玩意,说来也怪,小德子与这街上的许多掌柜竟仿佛相识一般。
但当梁玥问起时,他却只道是店家热情难却,从前亦不曾有往来。
梁玥也不过是随口一句,不曾往心里去,满心念着宫外的这些新鲜玩意,于她而言,这次前来宴席倒也算是收获颇丰,出来宫外痛快地玩了一趟。
然而不过次日朝会,殿堂之上竟有御史上奏状告御状,他于大殿之上叩首,谏道:“陛下圣躬万安,臣今日有本奏,望请陛下对长公主之行约束二三。长公主前些日举办琼林宴,实乃奢靡无度之极,穷极珍馐,佳肴罗列无数,然多数未尽而弃,浪费至极。长公主之奢靡恐将引百姓怨言,亦坏梁玥朝节俭之风气。臣痛心疾首,今朝多处田地颗粒无收,圣上尚且节衣缩食,而嘉岚长公主身为大长公主更应以身作则。恳祈陛下对长公主严加管束,令其知俭朴之重,还梁玥朝以清正之风,莫使民怨沸腾。臣诚惶诚恐,伏惟陛下裁断。”
景帝自然知晓琼林宴乃是嘉岚给梁玥挑选夫婿而办的,只打马虎眼地道:“宴席乃是在礼制之内,御史勿要上纲上线。”
御史闻后涕泪俱下,更是叩首不起,带着哽咽道:“陛下三思啊,长公主此举无异于火上浇油,举办宴席并无不可,陛下赈灾之举方才颁布,若想推行得当,此次长公主逾矩之行,应当严惩啊,陛下。”
景帝对他行为心中烦躁至极,却碍于御史身份不便呵斥,倘若斥责过多,反倒叫他们多了几分炫耀的资本,毕竟御史本便是以上谏为荣,魏征之流被他们奉为圭臬。
景帝小惩大戒性质地罚了嘉岚俸半年,过了几日却找了由头给姑姑送了些江南兴起的料子,私下里补了姑姑这笔亏空。
退朝后皇祖母与梁玥吐槽道这位御史平日里酷爱抓取众人的小辫子,不是参这个便是参那个的叫人头痛至极,更是仗着父皇重视声名,尤其放肆。文臣吏治,前朝之臣,倘若真的那般刚正不阿,前朝覆灭之时就该触柱而亡。
梁玥听了以后,只觉得是嘉岚长公主乃是替她背了回黑锅。回到寝殿,梁玥跟小德子疯狂吐槽:“狗屁御史大臣,什么玩意,成日里在那神神叨叨,小德子,替本宫教训他一下。”
小德子只是一个劲地应是,劝梁玥别气坏了身体,转头就吩咐金郎将的侍卫在夜里将他套了麻袋狠狠毒打了一顿,梁玥听后心里才舒坦了许多。
乃至于第二日到了上书房中,梁玥仍是难以解气,趴在桌上百般无聊地想着:饥荒之年,什么狗屁饥荒之年?梁玥出宫去街上买糖葫芦的时候,分明瞧见城中百姓过得都挺好,一派热闹景象,凭这光景,何至于谈到饥荒之年呢?更何况父皇也已派人去赈灾了,哪轮得到他在这里指手画脚。
梁玥转过头便去询问太傅,太傅朝梁玥叹了口气,应道:“天灾人祸,本就非人力所能及,饿殍遍地,京城之所以繁荣昌盛,也不过是因为这里是京城罢了。”
京城就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吗?梁玥心中仍有不解,便对太傅说道:“倘若依太傅所言,本宫倒是挺想去看看所谓的饥荒之年,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象。”
太傅避而不答,只说若陛下应允,公主自可前行。于是梁玥央求着父皇,想要去闹饥荒的地方看看,父皇斥责梁玥胡闹,皇祖母也不同意梁玥去,她说:“流民太多,易生意外,皇室贵胄不应以身犯险。”
他们都不同意梁玥出去见识那些梁玥不曾见过的景象,梁玥的心情有些沉重,问小德子:“什么叫饥荒之年?”
小德子说:“食不果腹,易子而食。”
又问阿喜,阿喜说:“奴婢也不知。”
梁玥翻遍了书籍,又询问了夫子,还是想亲眼看看什么叫饥荒之年,于是梁玥借口想要上香礼佛,带了许多侍卫出了城。
出了城后梁玥非要去隔壁城看看所谓的灾荒之年,途中有人吃树皮,吞食观音土,有个与梁玥幼弟一般大的小孩瘦骨嶙峋,唯有一双眼睛出奇地大。
梁玥突然有点读懂了饥荒肆虐、饿殍载道、哀鸿遍野的含义,也明白了刺史奏章里所说的灾荒之年是何意。
漫山遍野的死尸让梁玥狂吐不止,回到宫中不多时梁玥便发起了高烧,原来在梁玥看不到的世界里,人与人的生活是不同的。
梁玥突然理解了太傅的那一句,这里是京城。
就像梁玥,倘若梁玥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又怎会将错处展露到父皇面前呢?人总是会趋利避害的。
京城虽非如此,可邻城也算是天子脚下,若这也是饥不择食的样子,那其他地方的平民百姓呢?他们又该如何生存呢?
有句话叫普天之下,莫非皇土,可皇土之上,人心浮动,天下之大,又有谁能保证事事都做到极致呢?
待梁玥躺在病榻上,父皇更是龙颜大怒,拍案而起,怒目圆睁,厉声呵斥道:“一群无用的东西,竟连公主的身子都照料不好!”皇祖母则在一旁,脸色阴沉,眼中满是责备。
喜儿和小德子跪在地上,身体颤抖,满脸惊恐。皇帝一挥手,侍卫们迅速上前,将喜儿和小德子拖了下去。
皇祖母冷声说道:“严惩不贷,以儆效尤!”皇帝微微点头,表示同意。
宫殿之中,气氛紧张,人人自危,生怕受到牵连。
梁玥不由心急如焚,拖着病体试图从床榻上起身言辞恳切地说道:“父皇、皇祖母,喜儿和小德子平日里尽心尽力,此次之事实是梁玥非要出去玩,请父皇和皇祖母开恩,饶过他们吧!”
梁玥的眼神中充满了焦急和恳求,不知是否是生病之故,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
皇帝和太后看着公主,眼中闪过一丝心疼,但仍威严地说道:“他们照顾不周,致使你生病,岂能轻易饶恕。”
公主继续哀求道:“儿臣已经痊愈,并未大碍,若严惩他们,儿臣心中实在难安。”
她紧紧抓住皇帝和太后的衣角,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这才打消了皇帝和太后的念头。
然而然而赈灾也出了问题,前往赈灾的大臣贪墨了赈灾款,落到百姓手中的不过是些许皮毛,父皇愁容满面。
而太傅更是眉头紧蹙,满脸忧色,他挺直身躯站在那里,声音低沉而有力:“如今这般景象,是天灾,更是人祸!朝中诸多尸位素餐、德不配位之人,他们的存在,犹如蛀虫一般,皇朝弊病,如何能好。”
他的目光犀利,仿佛能穿透人心,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梁玥问太傅:“即是人祸,必有破局之法,还请太傅不吝赐教。”
太傅说:“这些是前朝的事,公主不必忧心,自有陛下同朝中肱骨大臣来解决。”
大家都这么说,可饥荒之事,从始至终都未被妥善解决。
但当梁玥问起时,他却只道是店家热情难却,从前亦不曾有往来。
梁玥也不过是随口一句,不曾往心里去,满心念着宫外的这些新鲜玩意,于她而言,这次前来宴席倒也算是收获颇丰,出来宫外痛快地玩了一趟。
然而不过次日朝会,殿堂之上竟有御史上奏状告御状,他于大殿之上叩首,谏道:“陛下圣躬万安,臣今日有本奏,望请陛下对长公主之行约束二三。长公主前些日举办琼林宴,实乃奢靡无度之极,穷极珍馐,佳肴罗列无数,然多数未尽而弃,浪费至极。长公主之奢靡恐将引百姓怨言,亦坏梁玥朝节俭之风气。臣痛心疾首,今朝多处田地颗粒无收,圣上尚且节衣缩食,而嘉岚长公主身为大长公主更应以身作则。恳祈陛下对长公主严加管束,令其知俭朴之重,还梁玥朝以清正之风,莫使民怨沸腾。臣诚惶诚恐,伏惟陛下裁断。”
景帝自然知晓琼林宴乃是嘉岚给梁玥挑选夫婿而办的,只打马虎眼地道:“宴席乃是在礼制之内,御史勿要上纲上线。”
御史闻后涕泪俱下,更是叩首不起,带着哽咽道:“陛下三思啊,长公主此举无异于火上浇油,举办宴席并无不可,陛下赈灾之举方才颁布,若想推行得当,此次长公主逾矩之行,应当严惩啊,陛下。”
景帝对他行为心中烦躁至极,却碍于御史身份不便呵斥,倘若斥责过多,反倒叫他们多了几分炫耀的资本,毕竟御史本便是以上谏为荣,魏征之流被他们奉为圭臬。
景帝小惩大戒性质地罚了嘉岚俸半年,过了几日却找了由头给姑姑送了些江南兴起的料子,私下里补了姑姑这笔亏空。
退朝后皇祖母与梁玥吐槽道这位御史平日里酷爱抓取众人的小辫子,不是参这个便是参那个的叫人头痛至极,更是仗着父皇重视声名,尤其放肆。文臣吏治,前朝之臣,倘若真的那般刚正不阿,前朝覆灭之时就该触柱而亡。
梁玥听了以后,只觉得是嘉岚长公主乃是替她背了回黑锅。回到寝殿,梁玥跟小德子疯狂吐槽:“狗屁御史大臣,什么玩意,成日里在那神神叨叨,小德子,替本宫教训他一下。”
小德子只是一个劲地应是,劝梁玥别气坏了身体,转头就吩咐金郎将的侍卫在夜里将他套了麻袋狠狠毒打了一顿,梁玥听后心里才舒坦了许多。
乃至于第二日到了上书房中,梁玥仍是难以解气,趴在桌上百般无聊地想着:饥荒之年,什么狗屁饥荒之年?梁玥出宫去街上买糖葫芦的时候,分明瞧见城中百姓过得都挺好,一派热闹景象,凭这光景,何至于谈到饥荒之年呢?更何况父皇也已派人去赈灾了,哪轮得到他在这里指手画脚。
梁玥转过头便去询问太傅,太傅朝梁玥叹了口气,应道:“天灾人祸,本就非人力所能及,饿殍遍地,京城之所以繁荣昌盛,也不过是因为这里是京城罢了。”
京城就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吗?梁玥心中仍有不解,便对太傅说道:“倘若依太傅所言,本宫倒是挺想去看看所谓的饥荒之年,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象。”
太傅避而不答,只说若陛下应允,公主自可前行。于是梁玥央求着父皇,想要去闹饥荒的地方看看,父皇斥责梁玥胡闹,皇祖母也不同意梁玥去,她说:“流民太多,易生意外,皇室贵胄不应以身犯险。”
他们都不同意梁玥出去见识那些梁玥不曾见过的景象,梁玥的心情有些沉重,问小德子:“什么叫饥荒之年?”
小德子说:“食不果腹,易子而食。”
又问阿喜,阿喜说:“奴婢也不知。”
梁玥翻遍了书籍,又询问了夫子,还是想亲眼看看什么叫饥荒之年,于是梁玥借口想要上香礼佛,带了许多侍卫出了城。
出了城后梁玥非要去隔壁城看看所谓的灾荒之年,途中有人吃树皮,吞食观音土,有个与梁玥幼弟一般大的小孩瘦骨嶙峋,唯有一双眼睛出奇地大。
梁玥突然有点读懂了饥荒肆虐、饿殍载道、哀鸿遍野的含义,也明白了刺史奏章里所说的灾荒之年是何意。
漫山遍野的死尸让梁玥狂吐不止,回到宫中不多时梁玥便发起了高烧,原来在梁玥看不到的世界里,人与人的生活是不同的。
梁玥突然理解了太傅的那一句,这里是京城。
就像梁玥,倘若梁玥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又怎会将错处展露到父皇面前呢?人总是会趋利避害的。
京城虽非如此,可邻城也算是天子脚下,若这也是饥不择食的样子,那其他地方的平民百姓呢?他们又该如何生存呢?
有句话叫普天之下,莫非皇土,可皇土之上,人心浮动,天下之大,又有谁能保证事事都做到极致呢?
待梁玥躺在病榻上,父皇更是龙颜大怒,拍案而起,怒目圆睁,厉声呵斥道:“一群无用的东西,竟连公主的身子都照料不好!”皇祖母则在一旁,脸色阴沉,眼中满是责备。
喜儿和小德子跪在地上,身体颤抖,满脸惊恐。皇帝一挥手,侍卫们迅速上前,将喜儿和小德子拖了下去。
皇祖母冷声说道:“严惩不贷,以儆效尤!”皇帝微微点头,表示同意。
宫殿之中,气氛紧张,人人自危,生怕受到牵连。
梁玥不由心急如焚,拖着病体试图从床榻上起身言辞恳切地说道:“父皇、皇祖母,喜儿和小德子平日里尽心尽力,此次之事实是梁玥非要出去玩,请父皇和皇祖母开恩,饶过他们吧!”
梁玥的眼神中充满了焦急和恳求,不知是否是生病之故,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
皇帝和太后看着公主,眼中闪过一丝心疼,但仍威严地说道:“他们照顾不周,致使你生病,岂能轻易饶恕。”
公主继续哀求道:“儿臣已经痊愈,并未大碍,若严惩他们,儿臣心中实在难安。”
她紧紧抓住皇帝和太后的衣角,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这才打消了皇帝和太后的念头。
然而然而赈灾也出了问题,前往赈灾的大臣贪墨了赈灾款,落到百姓手中的不过是些许皮毛,父皇愁容满面。
而太傅更是眉头紧蹙,满脸忧色,他挺直身躯站在那里,声音低沉而有力:“如今这般景象,是天灾,更是人祸!朝中诸多尸位素餐、德不配位之人,他们的存在,犹如蛀虫一般,皇朝弊病,如何能好。”
他的目光犀利,仿佛能穿透人心,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梁玥问太傅:“即是人祸,必有破局之法,还请太傅不吝赐教。”
太傅说:“这些是前朝的事,公主不必忧心,自有陛下同朝中肱骨大臣来解决。”
大家都这么说,可饥荒之事,从始至终都未被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