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封口紫气丸并不是仅仅是一味药丸,而是涵盖内服外贴、钢架固定、按摩等众多步骤在内的调理密法。
百夫长交予时神情骄傲地说:“此方复杂繁琐,只有泱泱大齐才置办的起来,凉国一百年也研制不出来。”
齐凉两国虽然仅仅一山之隔,风貌迥然不同。
齐国背山靠海,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商贸通达各国,莱城街道上车毂击、人肩摩,齐国礼乐享誉各国,家家殷实富足,随处可见六博蹴鞠、歌舞欢娱。
而凉国土壤贫瘠,国弱民穷,西部与戎狄为邻,民风好勇斗狠,凉法野蛮严苛,制定了海量严律统管百姓,人们稍有不慎便被刺面截趾,其凶残不仁为诸国所鄙。
坐在仓库床边,祝子筠伸直手臂交由银翘上药,望着昏睡的阴郁男子内心轻笑:“你幸亏碰上我,若多走一步入了凉国地界,不知要刺什么字呢。”
她是新伤,又无伤及筋脉,服用药方后,并不曾出现百夫长所说的灼痛,而是隐隐发麻。银翘小心缠上最后一圈绷带,忍住泪眼说:“小姐,你动一动胳膊试试。”
祝子筠轻微转了转胳膊,全无不适,笑道:“活动自如,封口紫气丸果然名不虚传。”
银翘忍不住又叮嘱:“这三个月千万不要动胳膊,小心药性反噬。”
“记住啦。”祝子筠笑着答应,心想自己本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银翘真是多虑了。
倒是这个半死不活的男人,又要遭罪了。
哑叔把原先包好的绷带一一拆开,刮下伤药,敷上百夫长给的药膏。原先伤药与血肉已经融为一体,撕拉一声,被匕首连皮带肉挑下来,鲜红的血液像泉眼一样冲出,姑娘们转身捂眼仿佛自己也被扯下一块皮肉。
银翘闭着眼睛端走血水,尽量把盆子往低了放,远离满盆漂浮的黑痂、人皮,可血腥气一个劲往她鼻子里钻,恶心地想吐。
祝子筠轻靠在旁边的仓库木架上轻喘呼吸,脚心有些发软。
包扎好伤口后,银翘和哑叔小心翼翼地绑上铁板。百夫长曾再三交代,重伤一定要绑牢加固,药效发作后如烈火灼烧,若捆绑不牢则前功尽弃。
铁板由齐国精工巧匠锻造,沉重结实,银翘使出吃奶的力气夹住小腿,哑叔先退后两步活动活动手腕,呲了呲牙,哼哈一声贴着铁板和肌肤紧密缠绕。
从上到下,一圈又一圈,终于快到脚踝,眼看就要绑好。忽然门外砰一声巨响,有东西撞到,三人的心齐齐提到嗓子眼,谁在外面?
祝子筠起身跑出仓库,只见一只雉鸡在院里点点啄啄,原来是它扑倒了窗口的药架,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雉鸡羽翼五彩斑斓,常用作祭服礼冠,贵族公卿家常养此鸟,平日它四处飞腾无人敢管,可现在这儿不是它该来的地方。
祝子筠略一思索,从前院单手提来一只玳瑁猫,拍拍它的小脑袋哄道:“这就交给你了,别让雉鸡飞进来。”
玳瑁猫不解地喵喵叫,在院里无聊地追起尾巴。祝子筠让银翘和哑叔先去用午饭,独自留守。她望着满屋积尘皱起了眉头,找了块抹布擦了起来。
玳瑁猫纵身一跃跳上木架,又跳下来蹭了蹭主人的腿,突然看到主人身边躺着一个凶神恶煞的男人,吓得逃出仓库。
“你怕甚。”祝子筠莞尔一笑,把它拽进来认脸,“你要守护的人正是他呢。”
正当她忙碌时,男子修长的指头动了动,体内热腾之气炙烤着他,小腿火辣辣地疼,却使不出一丝力气去挠,仿佛全身被钉在狭窄的棺材里。
意识在脑海里聚集,从天地一片黑暗到慢慢透出光明,他记得自己一路逃躲追杀到了上邑,凉国近在咫尺,突然在山林踩中了捕兽夹,昏迷前一个粉衣少女贴在自己耳侧呼唤。
他在浓烈的药气里嗅到一丝若有若无的少女芳馨,修长浓密的睫毛随着眼睛慢慢睁开,记忆中的少女与眼前的身影慢慢重合。
秋日阳光斜斜洒进窗户,给她优美立体的轮廓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她长得美丽脱俗,双目如山溪般清明澄澈,饱满的嘴唇襦玫瑰花瓣娇嫩欲滴,举起抹布,凝脂玉臂从青绿衣袖里漏出,白的熠熠发光。
她身段玲珑窈窕,行走间青色裙裳随风摇曳,如梦似幻,举手头足之间自有一番清贵高雅的气质,令他想起深藏皇家冰窖,历经精美雕饰后制成的酥山,咬上一口清甜无比,只能在豪门朱户中偶得一尝。
是她救了我,她是谁?
这是哪儿。
男子脑子剧烈疼痛。
这时玳瑁猫爬上刚擦过的木架巡视全屋,男子瞬间警惕假寐。
祝子筠拍了拍毛绒绒的花背,它顺势爬上肩头舔了口主人,祝子筠笑眯眯地挠痒:“去,外面玩去,我现在可没功夫陪你。”
玳瑁猫委屈地伏在主人肩头,没走几步,突然对上床上男人寒冷阴鸷的目光,吓得喵呜一声,挣脱怀抱逃得无影无踪。
“这家伙怎么了?”祝子筠笑道。
她回头望见男子紧闭的双目,轻轻地蹲在床边打量:“药效应是到了,为何还没醒呢?”
休息三日后,祝子筠感觉伤口好了大半,银翘人前人后紧跟着,连喝茶都是小勺子一口一口喂到她嘴里。
她怪银翘太大惊小怪,银翘依旧紧紧盯着她,直到一群孩子的到来。隐居期间,祝子筠收了附近村童为徒,在他们农闲时免费教读书认字。
她的学生阿毛领着四五个矮他一头的孩子来上学了。阿毛穿着黑布麻衣,提着一竹篮鸡蛋,双脚内扣怯生生地说:“先生,这是俺娘的给您的鸡蛋。”
祝子筠笑着让银翘收下,鸡蛋擦的干干净净,可见主人一片诚心,乡下没什么好东西,一筐鸡蛋已经是他们所能拿出最珍贵的东西了。
祝子筠左手牵起一个半截腰高的孩子,一路说笑带孩子们去中院湖边,在沙子上用长棍学写字。
孩子们扬起脑袋问:“先生,今日为何在这里上课?”祝子筠嘿嘿一笑:“我瞧着正是秋高气爽好时节,最适合在学堂外学习。”心里却流汗不止,还不是因为你师傅眼下抬不起胳膊。
孩子们一哄而上,开心极了。以往祝子筠在自己小院特设一间学堂,拿着大齐官学正儿八经教他们,如今一帮猴儿入山林间,上蹿下跳,快活的不得了。
中院从山里引来一汪碧水,池中鱼儿摆尾嬉戏,湖边梨树挂满枝丫,散发果子诱人的香气,孩子们心思全被秋日胜景占据。
七岁的阿长受不住诱惑,扔了长棍,爬上梨树啃果子吃,引得一群小的在下面拍手。
祝子筠拿出先生的尊严:“阿长,今天一百个字练完了吗?”
“回先生,写完了。”阿长调皮地冲她一笑,指了指沙坑。
祝子筠一看,沙滩上密密麻麻写着十数排“张阿长”,这皮孩居然拿自己的名字充数,祝子筠右手插腰:“我布置的是新学的字,可不是自己的名字。”
阿长腮帮子鼓鼓地说:“我娘说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了。”
“是吗?”祝子筠挑眉,转身用长棍在沙坑上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点了点空出,“你来给先生展示展示你的会写的字。”
阿长见她并不生气,丢掉梨子,一溜滑下树,在空白处龙飞凤舞地落下“张阿长”三个大字。
祝子筠这时露出阴险的笑容:“你看看自己签了什么。我方才写了一份卖身契,从今日起,你自愿离家卖入郡守府做三十年长工,永世不得反悔。”
“先生您诓我!我没签卖身契,作不得数。”阿长着急地伸腿横扫满地沙字,生怕先生真把他扣在府里为奴。
祝子筠揪住他的小辫子调侃:“怎么作不得数,是不是你自己签的?不会看文书也敢画押,今天我心软写了长工,下次写个长城边上的役工,看你还敢乱写么,把上次教得重写一百遍。”
小童们见识到了师傅的厉害,收起嘻嘻哈哈笑声,认真苦练起来。
祝子筠满意地四处浏览,忽见阿毛憋红了脸,手持长棍在沙坑前犹豫迟疑。阿毛比同窗儿童长三岁左右,性格沉默内向,背功课也比弟弟们背得慢,因而更加沉默。
她走过去温柔地问询:“阿毛,怎么了。上次教得字还记得么。”
阿毛头低更低,半天不回一个字,祝子筠知他遇到难处了。
因孩子们生在乡野,她额外教了五谷六禽等庄稼人天天打交道的字文,偏偏这些字眼结构复杂,孩童们整日忙于农活无暇练□□是教了忘。
阿毛撇开脸,不想让弟弟们看到自己的窘迫,他很喜欢美丽温柔的先生和银翘姐姐,尤其是先生,在他心里不仅仅是师尊还是最亲的姐姐。可越想好好学,就越学不好。
消沉的静默在师生间悄然弥漫。
祝子筠心疼地摸了摸阿毛枯黄的发辫,想起自己刚穿越过来时的无助。
那时候她身为婴儿听不懂周遭人口中念叨什么,只会哇哇大哭。
后来她终于听明白了他们的话语,读书写字却成了她的噩梦。
五岁时与兄姊一起进了自家私塾,哥哥姐姐们熟读诗书,备受先生称赞,她却总是被先生劈头盖脸当众责骂:“你真是枉为祝家子孙,如此简单的文章也作不出来”。
那时候她的小小的身躯,跪坐时下巴刚刚齐平桌案,站着时手肘撑不上桌面,握着刀笔,大脑一片空白,使出全身力气写不出一个正确的字,靠胞兄胞姐捉刀才交了功课。
没过多久她被先生当堂抓住,哥哥姐姐一再求情,先生的戒尺一下一下无情地鞭笞着掌心,她的哭声响彻内外三重院,惊来了父亲,他一声不吭看着先生打完板子后,把她领了回去。
回到书房,她抱着父亲大哭,鼻涕蹭花了爹爹的黑青官袍,“呜呜呜,我这辈子也学不会写字了,我笨,不配做祝家人,我不学了。”
谁知父亲心疼地安慰她:“胡说,你是我的女儿,怎么会写不好字。有爹在,筠儿莫怕。”
于是父亲请了专门的师傅单独授课,闲暇时便握着她的手,一笔一划教她写字,正是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不再是无依无靠的孤儿,有真正的亲人了。
祝子筠带着阿毛来到后院旁边的畜舍,指着牛羊猪马等逐字解析到:“阿毛,我们先人创造的字真了不得,每个字就像是一幅画。你比如说马字……”
祝子筠先解释文字的起源,又拆解成不同的部位让他记住。
阿毛懵懵懂懂地看她一笔一划讲析,一横是动物的躯体,一撇是动物的右腿,一捺是动物的尾巴,迷迷糊糊的字形顿时变成平日里常见的画面。
他开窍一般兴奋地在地上练习,脸上终于浮现出自信的笑容:“多谢先生,这法子真好,字都记住了。”
祝子筠笑着鼓励他:“你是我的亲传弟子,怎么会写不好字。有我在,万事莫怕。”
阿毛害羞地蹲在地上继续练习,祝子筠欣喜地看着,她无数次感恩,她有疼爱有加的父母,出生在和睦美满的家庭,还能教书育人,帮助乡亲。
突然,她觉得黑暗中有道冷酷的视线偷窥自己,刺破温馨的氛围。
是自己多心了吗?
百夫长交予时神情骄傲地说:“此方复杂繁琐,只有泱泱大齐才置办的起来,凉国一百年也研制不出来。”
齐凉两国虽然仅仅一山之隔,风貌迥然不同。
齐国背山靠海,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商贸通达各国,莱城街道上车毂击、人肩摩,齐国礼乐享誉各国,家家殷实富足,随处可见六博蹴鞠、歌舞欢娱。
而凉国土壤贫瘠,国弱民穷,西部与戎狄为邻,民风好勇斗狠,凉法野蛮严苛,制定了海量严律统管百姓,人们稍有不慎便被刺面截趾,其凶残不仁为诸国所鄙。
坐在仓库床边,祝子筠伸直手臂交由银翘上药,望着昏睡的阴郁男子内心轻笑:“你幸亏碰上我,若多走一步入了凉国地界,不知要刺什么字呢。”
她是新伤,又无伤及筋脉,服用药方后,并不曾出现百夫长所说的灼痛,而是隐隐发麻。银翘小心缠上最后一圈绷带,忍住泪眼说:“小姐,你动一动胳膊试试。”
祝子筠轻微转了转胳膊,全无不适,笑道:“活动自如,封口紫气丸果然名不虚传。”
银翘忍不住又叮嘱:“这三个月千万不要动胳膊,小心药性反噬。”
“记住啦。”祝子筠笑着答应,心想自己本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银翘真是多虑了。
倒是这个半死不活的男人,又要遭罪了。
哑叔把原先包好的绷带一一拆开,刮下伤药,敷上百夫长给的药膏。原先伤药与血肉已经融为一体,撕拉一声,被匕首连皮带肉挑下来,鲜红的血液像泉眼一样冲出,姑娘们转身捂眼仿佛自己也被扯下一块皮肉。
银翘闭着眼睛端走血水,尽量把盆子往低了放,远离满盆漂浮的黑痂、人皮,可血腥气一个劲往她鼻子里钻,恶心地想吐。
祝子筠轻靠在旁边的仓库木架上轻喘呼吸,脚心有些发软。
包扎好伤口后,银翘和哑叔小心翼翼地绑上铁板。百夫长曾再三交代,重伤一定要绑牢加固,药效发作后如烈火灼烧,若捆绑不牢则前功尽弃。
铁板由齐国精工巧匠锻造,沉重结实,银翘使出吃奶的力气夹住小腿,哑叔先退后两步活动活动手腕,呲了呲牙,哼哈一声贴着铁板和肌肤紧密缠绕。
从上到下,一圈又一圈,终于快到脚踝,眼看就要绑好。忽然门外砰一声巨响,有东西撞到,三人的心齐齐提到嗓子眼,谁在外面?
祝子筠起身跑出仓库,只见一只雉鸡在院里点点啄啄,原来是它扑倒了窗口的药架,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雉鸡羽翼五彩斑斓,常用作祭服礼冠,贵族公卿家常养此鸟,平日它四处飞腾无人敢管,可现在这儿不是它该来的地方。
祝子筠略一思索,从前院单手提来一只玳瑁猫,拍拍它的小脑袋哄道:“这就交给你了,别让雉鸡飞进来。”
玳瑁猫不解地喵喵叫,在院里无聊地追起尾巴。祝子筠让银翘和哑叔先去用午饭,独自留守。她望着满屋积尘皱起了眉头,找了块抹布擦了起来。
玳瑁猫纵身一跃跳上木架,又跳下来蹭了蹭主人的腿,突然看到主人身边躺着一个凶神恶煞的男人,吓得逃出仓库。
“你怕甚。”祝子筠莞尔一笑,把它拽进来认脸,“你要守护的人正是他呢。”
正当她忙碌时,男子修长的指头动了动,体内热腾之气炙烤着他,小腿火辣辣地疼,却使不出一丝力气去挠,仿佛全身被钉在狭窄的棺材里。
意识在脑海里聚集,从天地一片黑暗到慢慢透出光明,他记得自己一路逃躲追杀到了上邑,凉国近在咫尺,突然在山林踩中了捕兽夹,昏迷前一个粉衣少女贴在自己耳侧呼唤。
他在浓烈的药气里嗅到一丝若有若无的少女芳馨,修长浓密的睫毛随着眼睛慢慢睁开,记忆中的少女与眼前的身影慢慢重合。
秋日阳光斜斜洒进窗户,给她优美立体的轮廓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她长得美丽脱俗,双目如山溪般清明澄澈,饱满的嘴唇襦玫瑰花瓣娇嫩欲滴,举起抹布,凝脂玉臂从青绿衣袖里漏出,白的熠熠发光。
她身段玲珑窈窕,行走间青色裙裳随风摇曳,如梦似幻,举手头足之间自有一番清贵高雅的气质,令他想起深藏皇家冰窖,历经精美雕饰后制成的酥山,咬上一口清甜无比,只能在豪门朱户中偶得一尝。
是她救了我,她是谁?
这是哪儿。
男子脑子剧烈疼痛。
这时玳瑁猫爬上刚擦过的木架巡视全屋,男子瞬间警惕假寐。
祝子筠拍了拍毛绒绒的花背,它顺势爬上肩头舔了口主人,祝子筠笑眯眯地挠痒:“去,外面玩去,我现在可没功夫陪你。”
玳瑁猫委屈地伏在主人肩头,没走几步,突然对上床上男人寒冷阴鸷的目光,吓得喵呜一声,挣脱怀抱逃得无影无踪。
“这家伙怎么了?”祝子筠笑道。
她回头望见男子紧闭的双目,轻轻地蹲在床边打量:“药效应是到了,为何还没醒呢?”
休息三日后,祝子筠感觉伤口好了大半,银翘人前人后紧跟着,连喝茶都是小勺子一口一口喂到她嘴里。
她怪银翘太大惊小怪,银翘依旧紧紧盯着她,直到一群孩子的到来。隐居期间,祝子筠收了附近村童为徒,在他们农闲时免费教读书认字。
她的学生阿毛领着四五个矮他一头的孩子来上学了。阿毛穿着黑布麻衣,提着一竹篮鸡蛋,双脚内扣怯生生地说:“先生,这是俺娘的给您的鸡蛋。”
祝子筠笑着让银翘收下,鸡蛋擦的干干净净,可见主人一片诚心,乡下没什么好东西,一筐鸡蛋已经是他们所能拿出最珍贵的东西了。
祝子筠左手牵起一个半截腰高的孩子,一路说笑带孩子们去中院湖边,在沙子上用长棍学写字。
孩子们扬起脑袋问:“先生,今日为何在这里上课?”祝子筠嘿嘿一笑:“我瞧着正是秋高气爽好时节,最适合在学堂外学习。”心里却流汗不止,还不是因为你师傅眼下抬不起胳膊。
孩子们一哄而上,开心极了。以往祝子筠在自己小院特设一间学堂,拿着大齐官学正儿八经教他们,如今一帮猴儿入山林间,上蹿下跳,快活的不得了。
中院从山里引来一汪碧水,池中鱼儿摆尾嬉戏,湖边梨树挂满枝丫,散发果子诱人的香气,孩子们心思全被秋日胜景占据。
七岁的阿长受不住诱惑,扔了长棍,爬上梨树啃果子吃,引得一群小的在下面拍手。
祝子筠拿出先生的尊严:“阿长,今天一百个字练完了吗?”
“回先生,写完了。”阿长调皮地冲她一笑,指了指沙坑。
祝子筠一看,沙滩上密密麻麻写着十数排“张阿长”,这皮孩居然拿自己的名字充数,祝子筠右手插腰:“我布置的是新学的字,可不是自己的名字。”
阿长腮帮子鼓鼓地说:“我娘说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了。”
“是吗?”祝子筠挑眉,转身用长棍在沙坑上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点了点空出,“你来给先生展示展示你的会写的字。”
阿长见她并不生气,丢掉梨子,一溜滑下树,在空白处龙飞凤舞地落下“张阿长”三个大字。
祝子筠这时露出阴险的笑容:“你看看自己签了什么。我方才写了一份卖身契,从今日起,你自愿离家卖入郡守府做三十年长工,永世不得反悔。”
“先生您诓我!我没签卖身契,作不得数。”阿长着急地伸腿横扫满地沙字,生怕先生真把他扣在府里为奴。
祝子筠揪住他的小辫子调侃:“怎么作不得数,是不是你自己签的?不会看文书也敢画押,今天我心软写了长工,下次写个长城边上的役工,看你还敢乱写么,把上次教得重写一百遍。”
小童们见识到了师傅的厉害,收起嘻嘻哈哈笑声,认真苦练起来。
祝子筠满意地四处浏览,忽见阿毛憋红了脸,手持长棍在沙坑前犹豫迟疑。阿毛比同窗儿童长三岁左右,性格沉默内向,背功课也比弟弟们背得慢,因而更加沉默。
她走过去温柔地问询:“阿毛,怎么了。上次教得字还记得么。”
阿毛头低更低,半天不回一个字,祝子筠知他遇到难处了。
因孩子们生在乡野,她额外教了五谷六禽等庄稼人天天打交道的字文,偏偏这些字眼结构复杂,孩童们整日忙于农活无暇练□□是教了忘。
阿毛撇开脸,不想让弟弟们看到自己的窘迫,他很喜欢美丽温柔的先生和银翘姐姐,尤其是先生,在他心里不仅仅是师尊还是最亲的姐姐。可越想好好学,就越学不好。
消沉的静默在师生间悄然弥漫。
祝子筠心疼地摸了摸阿毛枯黄的发辫,想起自己刚穿越过来时的无助。
那时候她身为婴儿听不懂周遭人口中念叨什么,只会哇哇大哭。
后来她终于听明白了他们的话语,读书写字却成了她的噩梦。
五岁时与兄姊一起进了自家私塾,哥哥姐姐们熟读诗书,备受先生称赞,她却总是被先生劈头盖脸当众责骂:“你真是枉为祝家子孙,如此简单的文章也作不出来”。
那时候她的小小的身躯,跪坐时下巴刚刚齐平桌案,站着时手肘撑不上桌面,握着刀笔,大脑一片空白,使出全身力气写不出一个正确的字,靠胞兄胞姐捉刀才交了功课。
没过多久她被先生当堂抓住,哥哥姐姐一再求情,先生的戒尺一下一下无情地鞭笞着掌心,她的哭声响彻内外三重院,惊来了父亲,他一声不吭看着先生打完板子后,把她领了回去。
回到书房,她抱着父亲大哭,鼻涕蹭花了爹爹的黑青官袍,“呜呜呜,我这辈子也学不会写字了,我笨,不配做祝家人,我不学了。”
谁知父亲心疼地安慰她:“胡说,你是我的女儿,怎么会写不好字。有爹在,筠儿莫怕。”
于是父亲请了专门的师傅单独授课,闲暇时便握着她的手,一笔一划教她写字,正是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不再是无依无靠的孤儿,有真正的亲人了。
祝子筠带着阿毛来到后院旁边的畜舍,指着牛羊猪马等逐字解析到:“阿毛,我们先人创造的字真了不得,每个字就像是一幅画。你比如说马字……”
祝子筠先解释文字的起源,又拆解成不同的部位让他记住。
阿毛懵懵懂懂地看她一笔一划讲析,一横是动物的躯体,一撇是动物的右腿,一捺是动物的尾巴,迷迷糊糊的字形顿时变成平日里常见的画面。
他开窍一般兴奋地在地上练习,脸上终于浮现出自信的笑容:“多谢先生,这法子真好,字都记住了。”
祝子筠笑着鼓励他:“你是我的亲传弟子,怎么会写不好字。有我在,万事莫怕。”
阿毛害羞地蹲在地上继续练习,祝子筠欣喜地看着,她无数次感恩,她有疼爱有加的父母,出生在和睦美满的家庭,还能教书育人,帮助乡亲。
突然,她觉得黑暗中有道冷酷的视线偷窥自己,刺破温馨的氛围。
是自己多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