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挨踢
一夜无梦。
五点钟家里客厅的摆钟一响,她就醒了,睁开眼迷茫了片刻,耳边忽的传来几声飘渺的鸡鸣,接着村庄里的鸡好像挨家挨户的接龙一样,一声连着一声。
华咏章感到脸上一股火辣辣的痛,她摸了一把:“嘶……”
华咏姝也醒了,拧着眉,一对大眼睛肿成核桃。
姐妹俩面对面睁开眼,相对一望,都噗嗤笑出声来。华咏贞不爽的翻了个身:“一大早的还让不让人睡?”
两人快速起床洗漱,刷完牙华咏姝问她:“昨天就想问,你的脸怎么了?”
到了早饭时间,一大家子照例围坐在一张八仙桌边,食不言寝不语。
本来嘛,不痴不聋,不做家翁。但大女儿的红眼不言而喻,小女儿的半边脸却肿的不容忽视。
“你的脸怎么回事?”华长清放下碗,才发问。
华元璋显然已经忘了他昨天的巴掌,对他来说,打妹妹就跟呼吸一样合理。
前世华咏章是不敢告状的,告状只能管一时,多的是大人看不到的角落,华元璋会变本加厉的打回去。
“哥打的,他想出去玩,让我把分给他的活都干了,还打我。”
华长清皱起眉:“平阳,你说。”
华元璋措手不及,平常任他搓圆捏扁的小妹,忽然让他觉得有些不好控制了,他还要嘴硬:“她胡说,我让她干她根本不听话,我才教训她。”
“胡闹,你有什么立场打你妹?”华长清扫视全场:“不要让我再看到你们兄弟姐妹间磨牙打架,再让我抓到了,吵嘴打架的就都不用吃饭了。”
果然,又是这样,不痛不痒的几句话,就算过去了。华咏章轻轻阖下眼睫。
华咏姝想起早上小妹低落的说:“说了也没用,恐怕还会叫我别出门丢人现眼,免得叫人笑话我们家孩子都管不好。”
她不信,父亲最公允不过了,接人待物彬彬有礼,她自小可就沐浴在父亲无言但沉稳的爱里。
结果小妹忽然掀开衣襟,指着上面已经一个圆形的白斑问她:“知道这是什么吗?”
她一愣,那衣襟就在她眼前合上,小妹脸上涌上一种让她觉得不习惯的冷色:“是他拿锥子扎的。”
她倒吸一口冷气:“什么时候的事情?我怎么不知道?”
小妹和她差了八岁,二妹三妹和弟弟其实都是她带着长大的,她是长女,长姐如母,天然承担起带领家里其他孩子的重任,但是小妹……
她忽然隐隐约约想起来,好多次遇到小妹躲着哭,而她心头正烦,呵斥她安静。
这个家里,小妹的降生不巧正伴随着许多事情一起发生,1966年,新政浦发,浩劫始起,风云变幻莫测,先是带走了外公,之后又险些因难产送走了母亲郑雯……
华咏姝的脸发烫起来,世道如此,怎么能强加于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身上?
但其实……大家嘴上没说,心里却一并忽视了。
华咏姝撩了几次头发,她每次预备演讲,重要场合说话前,都会忍不住打理鬓边的绒毛刘海,务必压的服帖,她觉得这样显得人很成熟稳重。
但没等她开口,华咏章就忽然抛下一颗炸弹。
“爸,你能不能管一管哥哥?如果不想他死的话。”
别说华长清,就连华元璋也吓了一跳:“你敢咒我!死丫头!”
就连一直事不关己状的华咏贞都放慢了咀嚼,竖起耳朵,等着吃瓜。
华咏章慢条斯理的擦了一把嘴角:“前天我做了个梦,梦到我哥一打我就倒霉,他打的越重就越倒霉,昨天他打了这一巴掌,昨晚上我又做梦了,梦到他这几天马上就要被牛踢肚子。”
一家人表情都有点空白。
华咏章今年十四岁,往日里是八棍子打不出一声气响的性子,今天突然又说起这番怪力乱神的言论……
大家当然都不信,华元璋甚至当场笑出声来。
华咏章垂下眼,笑吧,不出三天,你就笑不出来了。
她记不清具体时间了,只记得那年农忙假期间,华元璋躲懒偷闲,反被村里的牛踢了肚子。
之后一提高考,他就吹嘘自己当年一只脚都踏进大学门了,可惜被牛踢到肚子,在家卧床休息了大半个月,这才耽误了他这颗紫微星。
简直是笑掉大牙。
八十年代的人回忆年幼时候,可能是隔了时代的滤镜,难免会怀念过去的纯真无邪。
但是要华咏章来说,就俩字:好累。
农忙是真的忙,学校老师都回家收麦插秧,她们华家因为没什么壮劳力,每到农忙一家子都要脱一层皮。
你以为单单是太阳晒得?可不,还有饥饿,繁重的劳力。工业化农耕没介入乡村之前,农户种地那是拿命换口粮。
芒种前后,种瓜点豆。水田里的秧苗都栽下了,旱地里的麦子都收起,但田不能荒着呀,需要尽快犁地翻土,抢种上新庄稼。
这时节往田埂一站,哪家田里都有人在忙碌。
华家本来养着一头牛,一只肥猪。但牛是耕地用的,华出纳连牛拉犁头都扶不住,养牛也是白养,家里还要分出工去照料,干脆就没再养牛了。
但坏处也显而易见,便是需要犁地的时候,郑雯要挨家挨户去有牛有男人的家里求问,看看那家活做的快,好帮她家的田地翻一翻。
华家本来和冯家交好,经常借他们家的人工,但自从冯月梅她爹冯大河摔伤了脊椎骨,这事便成了两家的糟心事。
村里也不是家家都有牛,这时候有牛的人家就算没拽起派头,也要紧着自家的庄稼地。
而郑雯为了不耽误事,便要求全家老小去人工翻土。华元璋借口他们班作业多,说最后两天要赶作业,从田里溜了。
华咏章也没去,她肿着半张脸,和年事已高的外婆一起在家门口的稻谷场打麦子。
老式的连枷,连续甩出十几下,浑身像水洗一样出汗。歇一会儿,再继续,才不过几小时,华咏章就感觉自己走路打飘,立马停下来去池塘边洗脸,降降温。
外婆在门口喊她回家喝水,一会去就把她拉到厨房,慈祥的老人家狡黠的眨着眼睛,掏出一颗还有些温度的鸡蛋,然后贴在她脸上滚起来:“滚一滚,百病不侵。”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华咏章感觉火烧火燎的脸似乎一下子就不那么疼了,外婆摸了摸她的脑袋:“你妈心疼你,叫外婆给你煮的,这几天躲着点你哥。”
华咏章接过鸡蛋:“真的吗?”
老太太一愣,眼睛有些湿润:“当然是真的,哪有娘不心疼孩儿的。”
说着又怜爱的撩起她脸边湿漉漉的刘海:“快吃了吧,别让他们看到了。”
华咏章知道华元璋挨踢是迟早的事,因为农忙假还剩三天了。
但没想到当天下午华元璋就被踢了。
跟前世一样,踢的肚子,一撩开衣服,年轻男孩的白肚皮上一块狰狞的青紫印,华元璋的哀嚎声简直冲破秀水村上空。
而肇事牛就是住在隔壁的温家养的。两家从前还好,自从华长清连着来了三个女儿后,心态大变,病急乱投医。私下经人介绍去看了当地有名的算命先生,那先生告诉他,家里的门方向不对,需要择吉日把门拆了重建。
华长清爱面子,对外说门槛旧了想换新,但是秀水村巴掌大块地方,没有藏的住的秘辛,传的不快也多是因为人家不感兴趣。
本来拆改自家门楣,不干他人事,但是温家的心里有鬼,放了七十多岁的老母端个木椅坐华家大门口叫骂。华出纳写字做文章兼会计工作在整个生产大队都堪称一流,吵架却拍马都赶不上人家温老太的脚后跟。华家被骂的狗血喷头,华长清气的吹胡子瞪眼,却只能干瞪眼。
村里看了几天戏,凡是有人露头来为华家讲和,便都要被温老太口水喷头一并骂一顿。
温家要求华家不准挪动门槛,认为华家挪了之后会妨碍自家风水。
华长清哪里会让步?这可是事关他华家香火延续,赓续传承的关键点。
两家扯皮许久,最后以华家加钱改装,温老太怒晕一场做结。
恰巧改门没多久郑雯就又怀上了,华元璋顺利出生后,华长清很满意。但华温两家的梁子至此就结下了,到华咏章长大记事,温老太见着她们,素来都是抬下巴,招呼一对翕张的鼻孔,便算是“见礼”了。
大人之间的那点眉眼官司怎么可能绕的过孩子们?自然有样学样,天长地久,芝麻绿豆大的怨都结成了仇。
今日华元璋路过温家田头,温家的正在犁地,他踩了几脚翻过的地,被温家喝住骂了几句“兔崽子”、“龟儿子”的。你来我往几句话一说,干活的就把犁具一收,准备好好扯皮。
华元璋见势不妙,脚底抹油,却被土疙瘩拌了一跤,恰巧温家的半桩大小牛此时挣脱了绳子,然后又很巧的从他身上路过。
嗯,虽然没有踢,但是被牛“路过”的华元璋依然疼的涕泗横流,而且还吐了口血,把附近劳作的都吓到了,连忙七手八脚把人抬回家。
秀水村没有医生,往日里谁家生点小病都是熬一熬,严重点的去附近村找一位姓史的赤脚郎中,你问再严重的怎么办?
不知道,看看村里的坟地吧,选块喜欢的。
五点钟家里客厅的摆钟一响,她就醒了,睁开眼迷茫了片刻,耳边忽的传来几声飘渺的鸡鸣,接着村庄里的鸡好像挨家挨户的接龙一样,一声连着一声。
华咏章感到脸上一股火辣辣的痛,她摸了一把:“嘶……”
华咏姝也醒了,拧着眉,一对大眼睛肿成核桃。
姐妹俩面对面睁开眼,相对一望,都噗嗤笑出声来。华咏贞不爽的翻了个身:“一大早的还让不让人睡?”
两人快速起床洗漱,刷完牙华咏姝问她:“昨天就想问,你的脸怎么了?”
到了早饭时间,一大家子照例围坐在一张八仙桌边,食不言寝不语。
本来嘛,不痴不聋,不做家翁。但大女儿的红眼不言而喻,小女儿的半边脸却肿的不容忽视。
“你的脸怎么回事?”华长清放下碗,才发问。
华元璋显然已经忘了他昨天的巴掌,对他来说,打妹妹就跟呼吸一样合理。
前世华咏章是不敢告状的,告状只能管一时,多的是大人看不到的角落,华元璋会变本加厉的打回去。
“哥打的,他想出去玩,让我把分给他的活都干了,还打我。”
华长清皱起眉:“平阳,你说。”
华元璋措手不及,平常任他搓圆捏扁的小妹,忽然让他觉得有些不好控制了,他还要嘴硬:“她胡说,我让她干她根本不听话,我才教训她。”
“胡闹,你有什么立场打你妹?”华长清扫视全场:“不要让我再看到你们兄弟姐妹间磨牙打架,再让我抓到了,吵嘴打架的就都不用吃饭了。”
果然,又是这样,不痛不痒的几句话,就算过去了。华咏章轻轻阖下眼睫。
华咏姝想起早上小妹低落的说:“说了也没用,恐怕还会叫我别出门丢人现眼,免得叫人笑话我们家孩子都管不好。”
她不信,父亲最公允不过了,接人待物彬彬有礼,她自小可就沐浴在父亲无言但沉稳的爱里。
结果小妹忽然掀开衣襟,指着上面已经一个圆形的白斑问她:“知道这是什么吗?”
她一愣,那衣襟就在她眼前合上,小妹脸上涌上一种让她觉得不习惯的冷色:“是他拿锥子扎的。”
她倒吸一口冷气:“什么时候的事情?我怎么不知道?”
小妹和她差了八岁,二妹三妹和弟弟其实都是她带着长大的,她是长女,长姐如母,天然承担起带领家里其他孩子的重任,但是小妹……
她忽然隐隐约约想起来,好多次遇到小妹躲着哭,而她心头正烦,呵斥她安静。
这个家里,小妹的降生不巧正伴随着许多事情一起发生,1966年,新政浦发,浩劫始起,风云变幻莫测,先是带走了外公,之后又险些因难产送走了母亲郑雯……
华咏姝的脸发烫起来,世道如此,怎么能强加于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身上?
但其实……大家嘴上没说,心里却一并忽视了。
华咏姝撩了几次头发,她每次预备演讲,重要场合说话前,都会忍不住打理鬓边的绒毛刘海,务必压的服帖,她觉得这样显得人很成熟稳重。
但没等她开口,华咏章就忽然抛下一颗炸弹。
“爸,你能不能管一管哥哥?如果不想他死的话。”
别说华长清,就连华元璋也吓了一跳:“你敢咒我!死丫头!”
就连一直事不关己状的华咏贞都放慢了咀嚼,竖起耳朵,等着吃瓜。
华咏章慢条斯理的擦了一把嘴角:“前天我做了个梦,梦到我哥一打我就倒霉,他打的越重就越倒霉,昨天他打了这一巴掌,昨晚上我又做梦了,梦到他这几天马上就要被牛踢肚子。”
一家人表情都有点空白。
华咏章今年十四岁,往日里是八棍子打不出一声气响的性子,今天突然又说起这番怪力乱神的言论……
大家当然都不信,华元璋甚至当场笑出声来。
华咏章垂下眼,笑吧,不出三天,你就笑不出来了。
她记不清具体时间了,只记得那年农忙假期间,华元璋躲懒偷闲,反被村里的牛踢了肚子。
之后一提高考,他就吹嘘自己当年一只脚都踏进大学门了,可惜被牛踢到肚子,在家卧床休息了大半个月,这才耽误了他这颗紫微星。
简直是笑掉大牙。
八十年代的人回忆年幼时候,可能是隔了时代的滤镜,难免会怀念过去的纯真无邪。
但是要华咏章来说,就俩字:好累。
农忙是真的忙,学校老师都回家收麦插秧,她们华家因为没什么壮劳力,每到农忙一家子都要脱一层皮。
你以为单单是太阳晒得?可不,还有饥饿,繁重的劳力。工业化农耕没介入乡村之前,农户种地那是拿命换口粮。
芒种前后,种瓜点豆。水田里的秧苗都栽下了,旱地里的麦子都收起,但田不能荒着呀,需要尽快犁地翻土,抢种上新庄稼。
这时节往田埂一站,哪家田里都有人在忙碌。
华家本来养着一头牛,一只肥猪。但牛是耕地用的,华出纳连牛拉犁头都扶不住,养牛也是白养,家里还要分出工去照料,干脆就没再养牛了。
但坏处也显而易见,便是需要犁地的时候,郑雯要挨家挨户去有牛有男人的家里求问,看看那家活做的快,好帮她家的田地翻一翻。
华家本来和冯家交好,经常借他们家的人工,但自从冯月梅她爹冯大河摔伤了脊椎骨,这事便成了两家的糟心事。
村里也不是家家都有牛,这时候有牛的人家就算没拽起派头,也要紧着自家的庄稼地。
而郑雯为了不耽误事,便要求全家老小去人工翻土。华元璋借口他们班作业多,说最后两天要赶作业,从田里溜了。
华咏章也没去,她肿着半张脸,和年事已高的外婆一起在家门口的稻谷场打麦子。
老式的连枷,连续甩出十几下,浑身像水洗一样出汗。歇一会儿,再继续,才不过几小时,华咏章就感觉自己走路打飘,立马停下来去池塘边洗脸,降降温。
外婆在门口喊她回家喝水,一会去就把她拉到厨房,慈祥的老人家狡黠的眨着眼睛,掏出一颗还有些温度的鸡蛋,然后贴在她脸上滚起来:“滚一滚,百病不侵。”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华咏章感觉火烧火燎的脸似乎一下子就不那么疼了,外婆摸了摸她的脑袋:“你妈心疼你,叫外婆给你煮的,这几天躲着点你哥。”
华咏章接过鸡蛋:“真的吗?”
老太太一愣,眼睛有些湿润:“当然是真的,哪有娘不心疼孩儿的。”
说着又怜爱的撩起她脸边湿漉漉的刘海:“快吃了吧,别让他们看到了。”
华咏章知道华元璋挨踢是迟早的事,因为农忙假还剩三天了。
但没想到当天下午华元璋就被踢了。
跟前世一样,踢的肚子,一撩开衣服,年轻男孩的白肚皮上一块狰狞的青紫印,华元璋的哀嚎声简直冲破秀水村上空。
而肇事牛就是住在隔壁的温家养的。两家从前还好,自从华长清连着来了三个女儿后,心态大变,病急乱投医。私下经人介绍去看了当地有名的算命先生,那先生告诉他,家里的门方向不对,需要择吉日把门拆了重建。
华长清爱面子,对外说门槛旧了想换新,但是秀水村巴掌大块地方,没有藏的住的秘辛,传的不快也多是因为人家不感兴趣。
本来拆改自家门楣,不干他人事,但是温家的心里有鬼,放了七十多岁的老母端个木椅坐华家大门口叫骂。华出纳写字做文章兼会计工作在整个生产大队都堪称一流,吵架却拍马都赶不上人家温老太的脚后跟。华家被骂的狗血喷头,华长清气的吹胡子瞪眼,却只能干瞪眼。
村里看了几天戏,凡是有人露头来为华家讲和,便都要被温老太口水喷头一并骂一顿。
温家要求华家不准挪动门槛,认为华家挪了之后会妨碍自家风水。
华长清哪里会让步?这可是事关他华家香火延续,赓续传承的关键点。
两家扯皮许久,最后以华家加钱改装,温老太怒晕一场做结。
恰巧改门没多久郑雯就又怀上了,华元璋顺利出生后,华长清很满意。但华温两家的梁子至此就结下了,到华咏章长大记事,温老太见着她们,素来都是抬下巴,招呼一对翕张的鼻孔,便算是“见礼”了。
大人之间的那点眉眼官司怎么可能绕的过孩子们?自然有样学样,天长地久,芝麻绿豆大的怨都结成了仇。
今日华元璋路过温家田头,温家的正在犁地,他踩了几脚翻过的地,被温家喝住骂了几句“兔崽子”、“龟儿子”的。你来我往几句话一说,干活的就把犁具一收,准备好好扯皮。
华元璋见势不妙,脚底抹油,却被土疙瘩拌了一跤,恰巧温家的半桩大小牛此时挣脱了绳子,然后又很巧的从他身上路过。
嗯,虽然没有踢,但是被牛“路过”的华元璋依然疼的涕泗横流,而且还吐了口血,把附近劳作的都吓到了,连忙七手八脚把人抬回家。
秀水村没有医生,往日里谁家生点小病都是熬一熬,严重点的去附近村找一位姓史的赤脚郎中,你问再严重的怎么办?
不知道,看看村里的坟地吧,选块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