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吴跃醒来时,只觉得脑袋胀痛。
卧病在床三年,疼痛已经成为他生活里的常态,今天却是不一样的感受,虽然还是不舒服,身体上却没有疴病缠身的沉重感。
吴跃自己都记不得他多久没有这么轻松过了,迅速恶化的病情腐蚀了他的身体,渗入骨缝的刺痛麻痹了他的感知,就在前几天他甚至开始连呼吸都费劲儿。
被推上手术台之前,吴跃抽空回顾了一下自己短暂的一生,不甘和遗憾并存。
刚出生就被遗弃,在孤儿院长到成年,然后进入社会摸爬滚打,一路那么多苦他都熬过来了,才终于要迎来一点甜。
现实却给他当头棒喝,一纸诊断书让他好不容易有起色的生活跌入谷底。
生活不易,吴跃从来没有埋怨过什么,但是这一瞬间他却想指着老天的鼻子质问一句,就算是没费心思甩出来的泥点点,也不用对他这么残忍吧。
他用了很长时间收拾心情,然后卖车卖房关店,住进了他能担负得起的最好的医院。
尝遍人情冷暖,吴跃早就学会了自己爱自己,他想活下去。此后三年间,吴跃积极配合每一次治疗,只可惜,最后还是失败了。
再次醒来,就是现在,他正躺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
抬眼打量周围,这是间狭窄的卧室,一张床占去了大半空间,床头边摆着一张枣红色桌橱,里面的东西被翻出来全都堆在了桌面上。
床尾是一架双开门枣红衣橱,同样被翻得乱糟糟的,零星几件衣裳直接耷拉到地上,使得本就拥挤的房间更是无处下脚。
逼仄的房间,颇有年代感的摆设,看得吴跃眼前发蒙。
他皱眉思考,突然他发觉自己脑海中多出一部分记忆,那是完全不属于自己的另外一个人短暂的一生。
他穿越了,穿到了缺衣少食的六十年代,原主和他同名同姓,今年刚满二十三岁,在纺织厂上班,负责,额……看大门。
这活儿原本无论如何也落不到原主身上,这个年代的壮年小伙儿进厂后哪个不是斗志昂扬搞生产,永争第一评先进,看大门,那是大爷们晚年发挥余热的安乐窝。
但凡事都有例外——
原主是早产儿,因此虽然是兄弟姐妹六个中的老四,在家里却最受偏疼,上下兄弟姐妹老早出去挣工分替家里分担,他却安稳混到高中毕业,又闲了几年,才在去年年底顶替他二伯进了纺织厂。
是的,顶替他二伯。
还不仅如此,就连他现在住的房子也是从二伯那里得来的。
对此,吴二伯仨闺女很是有怨言,轮番上门闹了好几回,要是搁懂事儿的,该好好安抚几位堂姐。
原主才不管,直接把人关在门外面,任你在外面哭天嚎地,人家都当没听见。
经过这事,原主在纺织厂家属院的名声越发不好听,背后议论他忘恩负义,过河拆桥什么都有。
不过既然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原主才不管别人怎么想。
吴跃接班的时候,领导称厂内岗位紧张,暂时只能把他安排在保卫科,负责看大门。
刚开始原主还跟厂里抗议,按规定他可不该被安排在这,后来听谁说看大门事少活轻,才勉强接受这个安排。
上班第一天,原主就真香了。
和他一块值班的同事是个省事儿的,眼里有活儿,十分勤快,别管原主懒散懈怠,迟到早退,对方都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
总结下来,原主这班上的比别人可快活极了,就这下班后回家照样摆大老爷谱,饭菜端到脸前头嘴都不识闲,必须得贬低媳妇儿几句来衬托下自己养家辛苦才甘心。
是的,原主已经结婚了,还有一对双胞胎儿子。
对此,吴跃自然接受良好,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对很多人来说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对他而言却是挣扎了好久才敢想想的目标,穿越当即喜当爹,某种意义上他的愿望也算是实现了。
再说回原主,他在家里作威作福,上班也越发不踏实,一个看大门的,谱摆的倒是挺足,经常打着公事公办的幌子为难厂里职工,上班才几个月就已经和不少人起过摩擦。
树敌多,人就容易倒霉。
上个月,纺织厂举行乡村帮扶活动,原主运气垫底,被分去了穷山窝窝的七里河大队。
从县城到七里河大队,来回五十多里路,纯靠两腿走,可是得累煞个人。原主懒惰,想都不想就留宿在七里河大队部安排的老乡家,这一来二去,不知怎的,就和老乡家闺女传出了闲话。
这部分的记忆比较模糊,吴跃甚至想不起来老乡家那闺女叫什么,长什么模样了。他她也说不清这是确有其事还是被冤枉,总之没多久,甚至原主还没回到县城,这件事就被传得人尽皆知。
三天前,原主帮扶任务终于完成,回城,才进家门就被媳妇拉着质问此事。
原主就是个混不吝,你要好声好气,他或许还给个脸,你上来就吵,他能让着你就怪了,两人刚开始还只是吵吵,后来直接动起手来了。
动静大的把院里其他户都吵了起来,大家赶忙过来拉架,好不容易才把夫妻俩撕扯开。
这事闹挺大,原主媳妇儿气得领着俩孩儿回娘家,到现在还没回来。
这有人管着,原主都要上天,媳妇孩子不在家他更是变本加厉,整天纠集着一群狐朋狗友出去鬼混,喝酒打牌,耍酒疯推牌九,甚至还学人跟后街的小寡妇眉来眼去,尽干些不是人的事。
昨晚他甚至把一帮人拉来了家里,一直吵闹到半夜都没停,家属院住的都是天亮要去上班的工人,如何受得了他们这么闹腾。
“咣咣”外面敲门提醒了好几回,里面都装听不见,对方也是个急性子,索性一脚把门踹开门。几个酒晕子脑袋本就不清醒,当下就被激恼了,三说两不说的,一群人就发生了肢体冲突。
动静大到把院里人都引来了,大家手忙脚乱开始拉架。
推搡中,原主不知道被谁推了一下,没站稳一脑袋撞门榜上,当即就昏了过去。
混乱中大家只以为他酒醉晕了过去,等把不住这院儿的人都撵走,又皱着眉把原主粗鲁的扔到床上,就转身休息去了。
大概谁也想不到,就这一磕碰,再醒来他就不是他了。
吴跃叹气,对原主就这样把自己作死了有些同情,又有些不是滋味。
他一个孤儿,拼了命想活下去却不能如意,原主父母双全,妻儿相伴,还有二伯二伯娘帮扶,最后却自作自受落得一命呜呼的下场。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得到的永远不知道珍惜。
脑子里突然多出二十年不属于自己的记忆,一时间根本没法融会贯通,现在吴跃的脑袋乱的跟浆糊似的,嗡嗡嗡响。
他按着太阳穴,撑着胳膊坐起来。
要说原主县城有房,还有正式工作,在这个年代生活水平应该属中等,只是……吴跃再次打量自己所在的这个房间,算是对这个年代的中等生活水平有了初步认知。
他翻身下床,趿拉上鞋走两步掀开大花布帘。
外边是一间不算小的客厅,靠墙的高条桌上摆着铁皮暖水壶和两个“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搪瓷缸,很富有年代气息。
高条桌前面摆着一张方桌,上面还摆着昨天的酒瓶盘碟,另有几把矮椅东倒西歪,烟头、瓜子壳、花生皮扔了满地,媳妇回娘家后,原主就再也没有收拾过屋子,再经过昨晚这一顿糟蹋,整个客厅也没了下脚地。
这间屋子似乎经过火灾,房梁被烟熏的乌七八黑,墙面明显后来重刷过,虽然还是灰扑扑的,却还算平整,看着并不突兀。
后墙上挂着日历簿,上面明晃晃的“1962”字样,让吴跃呼吸一滞。
紧挨着是老式的玻璃相框,里面贴着几张熟悉又陌生的照片,吴跃想凑近去瞧,才走两步饭菜馊味混合着烟酒酸味就冲鼻而来,熏得他直皱眉。
他屏住呼吸,走到长条桌旁,看相框里的照片。
最先入眼的是一张男女合照,男的鼻梁高挺,五官端正,眼含桃花,作为男子来讲他的相貌过于阴柔漂亮了些。
女的梳着两股麻花辫,眼眸明亮,嘴唇微勾,称不上漂亮美艳,却大方和善,非常符合当下审美。
吴跃有些惊讶,原主和他长的不能说相像,只能说一模一样,就连眉尾的痣都一般无二。要不是确信自己是穿过来的,几十年的经历赫赫在目,吴跃都要以为这就是自己了。
角落里还有一张看着有些年头的合照,那是原主二伯二伯娘。
吴二伯虽然上了年纪,依然能看出年轻时候的底子,原主长得和他有六七分相似,因为这个,原主自小就得二伯喜欢。
剩下几张都是孩子的照片,虽然是双胞胎,但是只看照片就知道这俩孩子从长相到性格没有一点相似。
依靠记忆,吴跃很容易认出圆脸大眼的是大宝,方脸单眼皮的是小宝。
大宝文范,小宝活泼。
几张照片里,大宝不管躺着还是站着,永远都规规矩矩的,而小宝不是挤到他哥身边,就是被什么转移走注意力,突然转头,照片定格在他的小后脑勺上。
俩孩子最近的照片是去年过三岁生日,大宝穿着小衬衫背带裤,小宝穿着开裆短裤,大方遛着小鸟,他一手掐腰,一手搂着哥哥,因为胳膊不够长,只能掂起小脚尖,大半个身子都扒拉在大宝身上。
几张照片,虎头虎脑俩孩子,只是看着,吴跃脸上就不自觉挂上了微笑。
外面突然响起铃声,“叮铃铃,叮铃铃”,吓了吴跃一跳。
他敲了敲嗡嗡作响的脑袋,很快意识到这是荷县纺织厂上工铃声。
厂里没放假,他也没请假,按理说他现在也该去上班,只是吴跃觉得他现在更应该先去老丈母娘家把林巧素和俩孩子接回来,然后再去厂里补假条。
等等,吴跃突然想到了什么。
他脱口而出的林巧素,是原主妻子的名字。
原主叫吴跃,在纺织厂看大门,他媳妇叫林巧素,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这不正是他看过的小说《再婚(六零)》里面的人物吗?
所以,他这是穿书了?
卧病在床三年,疼痛已经成为他生活里的常态,今天却是不一样的感受,虽然还是不舒服,身体上却没有疴病缠身的沉重感。
吴跃自己都记不得他多久没有这么轻松过了,迅速恶化的病情腐蚀了他的身体,渗入骨缝的刺痛麻痹了他的感知,就在前几天他甚至开始连呼吸都费劲儿。
被推上手术台之前,吴跃抽空回顾了一下自己短暂的一生,不甘和遗憾并存。
刚出生就被遗弃,在孤儿院长到成年,然后进入社会摸爬滚打,一路那么多苦他都熬过来了,才终于要迎来一点甜。
现实却给他当头棒喝,一纸诊断书让他好不容易有起色的生活跌入谷底。
生活不易,吴跃从来没有埋怨过什么,但是这一瞬间他却想指着老天的鼻子质问一句,就算是没费心思甩出来的泥点点,也不用对他这么残忍吧。
他用了很长时间收拾心情,然后卖车卖房关店,住进了他能担负得起的最好的医院。
尝遍人情冷暖,吴跃早就学会了自己爱自己,他想活下去。此后三年间,吴跃积极配合每一次治疗,只可惜,最后还是失败了。
再次醒来,就是现在,他正躺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
抬眼打量周围,这是间狭窄的卧室,一张床占去了大半空间,床头边摆着一张枣红色桌橱,里面的东西被翻出来全都堆在了桌面上。
床尾是一架双开门枣红衣橱,同样被翻得乱糟糟的,零星几件衣裳直接耷拉到地上,使得本就拥挤的房间更是无处下脚。
逼仄的房间,颇有年代感的摆设,看得吴跃眼前发蒙。
他皱眉思考,突然他发觉自己脑海中多出一部分记忆,那是完全不属于自己的另外一个人短暂的一生。
他穿越了,穿到了缺衣少食的六十年代,原主和他同名同姓,今年刚满二十三岁,在纺织厂上班,负责,额……看大门。
这活儿原本无论如何也落不到原主身上,这个年代的壮年小伙儿进厂后哪个不是斗志昂扬搞生产,永争第一评先进,看大门,那是大爷们晚年发挥余热的安乐窝。
但凡事都有例外——
原主是早产儿,因此虽然是兄弟姐妹六个中的老四,在家里却最受偏疼,上下兄弟姐妹老早出去挣工分替家里分担,他却安稳混到高中毕业,又闲了几年,才在去年年底顶替他二伯进了纺织厂。
是的,顶替他二伯。
还不仅如此,就连他现在住的房子也是从二伯那里得来的。
对此,吴二伯仨闺女很是有怨言,轮番上门闹了好几回,要是搁懂事儿的,该好好安抚几位堂姐。
原主才不管,直接把人关在门外面,任你在外面哭天嚎地,人家都当没听见。
经过这事,原主在纺织厂家属院的名声越发不好听,背后议论他忘恩负义,过河拆桥什么都有。
不过既然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原主才不管别人怎么想。
吴跃接班的时候,领导称厂内岗位紧张,暂时只能把他安排在保卫科,负责看大门。
刚开始原主还跟厂里抗议,按规定他可不该被安排在这,后来听谁说看大门事少活轻,才勉强接受这个安排。
上班第一天,原主就真香了。
和他一块值班的同事是个省事儿的,眼里有活儿,十分勤快,别管原主懒散懈怠,迟到早退,对方都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
总结下来,原主这班上的比别人可快活极了,就这下班后回家照样摆大老爷谱,饭菜端到脸前头嘴都不识闲,必须得贬低媳妇儿几句来衬托下自己养家辛苦才甘心。
是的,原主已经结婚了,还有一对双胞胎儿子。
对此,吴跃自然接受良好,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对很多人来说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对他而言却是挣扎了好久才敢想想的目标,穿越当即喜当爹,某种意义上他的愿望也算是实现了。
再说回原主,他在家里作威作福,上班也越发不踏实,一个看大门的,谱摆的倒是挺足,经常打着公事公办的幌子为难厂里职工,上班才几个月就已经和不少人起过摩擦。
树敌多,人就容易倒霉。
上个月,纺织厂举行乡村帮扶活动,原主运气垫底,被分去了穷山窝窝的七里河大队。
从县城到七里河大队,来回五十多里路,纯靠两腿走,可是得累煞个人。原主懒惰,想都不想就留宿在七里河大队部安排的老乡家,这一来二去,不知怎的,就和老乡家闺女传出了闲话。
这部分的记忆比较模糊,吴跃甚至想不起来老乡家那闺女叫什么,长什么模样了。他她也说不清这是确有其事还是被冤枉,总之没多久,甚至原主还没回到县城,这件事就被传得人尽皆知。
三天前,原主帮扶任务终于完成,回城,才进家门就被媳妇拉着质问此事。
原主就是个混不吝,你要好声好气,他或许还给个脸,你上来就吵,他能让着你就怪了,两人刚开始还只是吵吵,后来直接动起手来了。
动静大的把院里其他户都吵了起来,大家赶忙过来拉架,好不容易才把夫妻俩撕扯开。
这事闹挺大,原主媳妇儿气得领着俩孩儿回娘家,到现在还没回来。
这有人管着,原主都要上天,媳妇孩子不在家他更是变本加厉,整天纠集着一群狐朋狗友出去鬼混,喝酒打牌,耍酒疯推牌九,甚至还学人跟后街的小寡妇眉来眼去,尽干些不是人的事。
昨晚他甚至把一帮人拉来了家里,一直吵闹到半夜都没停,家属院住的都是天亮要去上班的工人,如何受得了他们这么闹腾。
“咣咣”外面敲门提醒了好几回,里面都装听不见,对方也是个急性子,索性一脚把门踹开门。几个酒晕子脑袋本就不清醒,当下就被激恼了,三说两不说的,一群人就发生了肢体冲突。
动静大到把院里人都引来了,大家手忙脚乱开始拉架。
推搡中,原主不知道被谁推了一下,没站稳一脑袋撞门榜上,当即就昏了过去。
混乱中大家只以为他酒醉晕了过去,等把不住这院儿的人都撵走,又皱着眉把原主粗鲁的扔到床上,就转身休息去了。
大概谁也想不到,就这一磕碰,再醒来他就不是他了。
吴跃叹气,对原主就这样把自己作死了有些同情,又有些不是滋味。
他一个孤儿,拼了命想活下去却不能如意,原主父母双全,妻儿相伴,还有二伯二伯娘帮扶,最后却自作自受落得一命呜呼的下场。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得到的永远不知道珍惜。
脑子里突然多出二十年不属于自己的记忆,一时间根本没法融会贯通,现在吴跃的脑袋乱的跟浆糊似的,嗡嗡嗡响。
他按着太阳穴,撑着胳膊坐起来。
要说原主县城有房,还有正式工作,在这个年代生活水平应该属中等,只是……吴跃再次打量自己所在的这个房间,算是对这个年代的中等生活水平有了初步认知。
他翻身下床,趿拉上鞋走两步掀开大花布帘。
外边是一间不算小的客厅,靠墙的高条桌上摆着铁皮暖水壶和两个“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搪瓷缸,很富有年代气息。
高条桌前面摆着一张方桌,上面还摆着昨天的酒瓶盘碟,另有几把矮椅东倒西歪,烟头、瓜子壳、花生皮扔了满地,媳妇回娘家后,原主就再也没有收拾过屋子,再经过昨晚这一顿糟蹋,整个客厅也没了下脚地。
这间屋子似乎经过火灾,房梁被烟熏的乌七八黑,墙面明显后来重刷过,虽然还是灰扑扑的,却还算平整,看着并不突兀。
后墙上挂着日历簿,上面明晃晃的“1962”字样,让吴跃呼吸一滞。
紧挨着是老式的玻璃相框,里面贴着几张熟悉又陌生的照片,吴跃想凑近去瞧,才走两步饭菜馊味混合着烟酒酸味就冲鼻而来,熏得他直皱眉。
他屏住呼吸,走到长条桌旁,看相框里的照片。
最先入眼的是一张男女合照,男的鼻梁高挺,五官端正,眼含桃花,作为男子来讲他的相貌过于阴柔漂亮了些。
女的梳着两股麻花辫,眼眸明亮,嘴唇微勾,称不上漂亮美艳,却大方和善,非常符合当下审美。
吴跃有些惊讶,原主和他长的不能说相像,只能说一模一样,就连眉尾的痣都一般无二。要不是确信自己是穿过来的,几十年的经历赫赫在目,吴跃都要以为这就是自己了。
角落里还有一张看着有些年头的合照,那是原主二伯二伯娘。
吴二伯虽然上了年纪,依然能看出年轻时候的底子,原主长得和他有六七分相似,因为这个,原主自小就得二伯喜欢。
剩下几张都是孩子的照片,虽然是双胞胎,但是只看照片就知道这俩孩子从长相到性格没有一点相似。
依靠记忆,吴跃很容易认出圆脸大眼的是大宝,方脸单眼皮的是小宝。
大宝文范,小宝活泼。
几张照片里,大宝不管躺着还是站着,永远都规规矩矩的,而小宝不是挤到他哥身边,就是被什么转移走注意力,突然转头,照片定格在他的小后脑勺上。
俩孩子最近的照片是去年过三岁生日,大宝穿着小衬衫背带裤,小宝穿着开裆短裤,大方遛着小鸟,他一手掐腰,一手搂着哥哥,因为胳膊不够长,只能掂起小脚尖,大半个身子都扒拉在大宝身上。
几张照片,虎头虎脑俩孩子,只是看着,吴跃脸上就不自觉挂上了微笑。
外面突然响起铃声,“叮铃铃,叮铃铃”,吓了吴跃一跳。
他敲了敲嗡嗡作响的脑袋,很快意识到这是荷县纺织厂上工铃声。
厂里没放假,他也没请假,按理说他现在也该去上班,只是吴跃觉得他现在更应该先去老丈母娘家把林巧素和俩孩子接回来,然后再去厂里补假条。
等等,吴跃突然想到了什么。
他脱口而出的林巧素,是原主妻子的名字。
原主叫吴跃,在纺织厂看大门,他媳妇叫林巧素,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这不正是他看过的小说《再婚(六零)》里面的人物吗?
所以,他这是穿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