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江初夏,15岁,刚在一个普高读了两个月,我便辍学了。
看一下我的作息,你就明白我为什么非要辍学了。
起床 5:40
早读1 6:00
早饭 6:40
早读2 7:00
上午从7:40到11:50,排了五节课,还有一节大课间。
中午12:10 集中午练
下午13:30到17:50,排了五节课,中间大课间还有一节听力或者阅读。
晚上18:20到22:30,两节自修,中间休息10分钟。
压倒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周唯一的一节体育课被班主任占用了上数学课,我当时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晕倒在课堂上,以示对这个万恶的教育ZD的无言的反抗。
回家我跟我爸妈说,我要上职高,做不到姜婷数学竞赛全球12的高度,至少学个喜欢的专业,混个文凭,将来养活自己吧。
我父母跟我斗争了一个多月,看我吃了秤砣铁了心,便只好妥协。
其实我只是不喜欢“坐牢”式上学,学习我还是很热爱的。
我选了心理学专业,换了职高后我开了挂,学习手语学习手工学习编程学习舞蹈,各种社会业余证书能考的都去考,本来不高兴的父母看我活得如此意气风发,也放下了我半途辍学的不快。
对了,我不但热爱学习,我还热爱挣钱。
撕下了高中生的身份束缚,我约上班上三两个合得来的同学,开始想办法搞钱。
我们爱上了地摊生活,购买了20套汉服,开始出租拍照,还可以私人订制素描画和油画,在我的高中同学被关在校门内一周只休半天的时候,我已经实现了财富的半自由。
团队越来越大,后期加入了会玩剪辑直播的同学,还有卖手工饰品搭配汉服的同学,大家生意蒸蒸日上,过着白天上学,晚上赚钱的充实无比的生活。
为了不影响我们的正常休息,我们几个人还安排了轮休表,在人少的时候,我们留下两位看摊,其他人就去最近的体育公园跑步锻炼。
摊子成了勤工俭学的示范点,也成了本地的网红打卡点。二十套汉服增加到了五十套,还有韩服、苗族服、越南服等其他民族的风情服饰。
半年,我就赚到了我们这个四线城市一个小套的首付,我们几个合伙人一合计,集资买了个院子,小产权,但地方够大,我们的设备我们的活动场所全部有了。
我父母到底不忍看女儿路途遥远的在家和学校之间奔波,就在交通便利离校不远的地方买了个70平的小套,当作女儿的陪嫁好了!
姊妹两一人一套,姐姐半夏的有100平,大一些。轮到给我买时,我舍不得父母太辛苦,便要了个小套。
16岁,我拥有了一帮合伙人。
还有了一个私人小窝,美的我第一回入住时在床上滚啊滚的,几乎化身为一只肉球了,冬天到了,周末就带同学回小窝弄火锅吃。
有钱以后,我就开始感到无聊了,想着在忙碌之余再干点什么喜欢的事情来。
于是我去了儿童福利院,为这些无家可归的孩子提供一些吃的喝的,有时有空了还给他们讲讲故事,理理发。
给他们带来小号的汉服,打扮一番后,拍成照片制作成相册,让他们看自己又美又飒的模样,他们竟然比拿到好吃的好喝的还开心。
我在儿童福利院结识了许多小朋友,每个都给他们取了昵称:小花生、小豌豆、小玉米、小南瓜、小番茄、小豆豆、小葡萄……
日子在碰到黄晟前都是无比惬意地过着的。
直到那天,我一进入儿童福利院大门,便被人狠狠撞了一下腰,我抱住了一看:是个眉眼清秀的男孩,此刻他正凶狠地盯着我,两只手狠狠推着我。
“初夏,别放开他啊——”后面的工作人员气喘吁吁地追过来。
我忙把不友善的男孩子交到她手上。
“这孩子,整天离家出走,今年已经被送过来几次了!这不,又想着逃走。”
我1米6的个子,他将将到我前胸。
我弯腰对着他的脸,他停止了挣扎,咦,脸红了?稀奇啊!
我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父母呢?”
“女人,要你管!”他一把夺下我手中拎着的蛋糕,往门口冲了过去。
“喂——”我和福利院的人追到门口,只见到他跳到了一辆自行车上已经逃之夭夭了。
竟然还有人接应!?
是丐帮的第几号人物?
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告诉我,那个小男孩叫黄晟,他自己说是十岁。
十岁的孩子,正是最乖巧的年纪啊,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呢?我奇怪着。
转身去找我的“小花生”去了,今天带他们读《格林童话》。
每天放学时,我喜欢走那条热闹的“馒头”巷,里面虽然喧闹,但充满了烟火气息,两旁都是卖吃的小摊位,其中卖最多的便是馒头,有脸盆大的馒头,也有樱桃小的馒头,有白面馒头,有玉米面馒头黑米馒头,甚至有菠菜汁染成的绿色馒头,红苋菜染成的红馒头……因为是纯天然制作,附近的居民经常来光顾。
馒头巷的得名除了是馒头做得好外,还有一座清朝留下来的尼姑庵,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是本地香火最旺盛的庵子,听说送子的祈福最是灵验。
我虽然对庵里的几个满脸皱纹的尼姑的年龄挺感兴趣,但院门深锁,神秘得有些可怕,所以从没有进去过。只有三月桃花从庵内伸出院墙时,我才心生出入墙采摘三两枝的冲动。
“馒头”巷里面还有光屁股小孩跑过来叫我姐姐。那个巷子里有四个要钱的流浪小孩,每次经过我都会给一些零钱,偶尔买几个大肉包子给他们吃。
这天傍晚,我发现又多了一个瘦瘦的男孩,七八岁的样子,头发遮住了眼睛,穿一件看不出本来颜色的土破棉袄,总是不远不近地跟着那“□□”,我看着觉得甚是可怜,“喂,小孩,你走过来一点,我给你钱。”
他慢慢地挪步过来,抬起头来,我看到了他的眼睛。
那个从福利院溜走的孩子,黄晟?
他似乎也认出了我,调头就走,我拔脚去追,却被那四个小乞丐拦住了。
看一下我的作息,你就明白我为什么非要辍学了。
起床 5:40
早读1 6:00
早饭 6:40
早读2 7:00
上午从7:40到11:50,排了五节课,还有一节大课间。
中午12:10 集中午练
下午13:30到17:50,排了五节课,中间大课间还有一节听力或者阅读。
晚上18:20到22:30,两节自修,中间休息10分钟。
压倒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周唯一的一节体育课被班主任占用了上数学课,我当时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晕倒在课堂上,以示对这个万恶的教育ZD的无言的反抗。
回家我跟我爸妈说,我要上职高,做不到姜婷数学竞赛全球12的高度,至少学个喜欢的专业,混个文凭,将来养活自己吧。
我父母跟我斗争了一个多月,看我吃了秤砣铁了心,便只好妥协。
其实我只是不喜欢“坐牢”式上学,学习我还是很热爱的。
我选了心理学专业,换了职高后我开了挂,学习手语学习手工学习编程学习舞蹈,各种社会业余证书能考的都去考,本来不高兴的父母看我活得如此意气风发,也放下了我半途辍学的不快。
对了,我不但热爱学习,我还热爱挣钱。
撕下了高中生的身份束缚,我约上班上三两个合得来的同学,开始想办法搞钱。
我们爱上了地摊生活,购买了20套汉服,开始出租拍照,还可以私人订制素描画和油画,在我的高中同学被关在校门内一周只休半天的时候,我已经实现了财富的半自由。
团队越来越大,后期加入了会玩剪辑直播的同学,还有卖手工饰品搭配汉服的同学,大家生意蒸蒸日上,过着白天上学,晚上赚钱的充实无比的生活。
为了不影响我们的正常休息,我们几个人还安排了轮休表,在人少的时候,我们留下两位看摊,其他人就去最近的体育公园跑步锻炼。
摊子成了勤工俭学的示范点,也成了本地的网红打卡点。二十套汉服增加到了五十套,还有韩服、苗族服、越南服等其他民族的风情服饰。
半年,我就赚到了我们这个四线城市一个小套的首付,我们几个合伙人一合计,集资买了个院子,小产权,但地方够大,我们的设备我们的活动场所全部有了。
我父母到底不忍看女儿路途遥远的在家和学校之间奔波,就在交通便利离校不远的地方买了个70平的小套,当作女儿的陪嫁好了!
姊妹两一人一套,姐姐半夏的有100平,大一些。轮到给我买时,我舍不得父母太辛苦,便要了个小套。
16岁,我拥有了一帮合伙人。
还有了一个私人小窝,美的我第一回入住时在床上滚啊滚的,几乎化身为一只肉球了,冬天到了,周末就带同学回小窝弄火锅吃。
有钱以后,我就开始感到无聊了,想着在忙碌之余再干点什么喜欢的事情来。
于是我去了儿童福利院,为这些无家可归的孩子提供一些吃的喝的,有时有空了还给他们讲讲故事,理理发。
给他们带来小号的汉服,打扮一番后,拍成照片制作成相册,让他们看自己又美又飒的模样,他们竟然比拿到好吃的好喝的还开心。
我在儿童福利院结识了许多小朋友,每个都给他们取了昵称:小花生、小豌豆、小玉米、小南瓜、小番茄、小豆豆、小葡萄……
日子在碰到黄晟前都是无比惬意地过着的。
直到那天,我一进入儿童福利院大门,便被人狠狠撞了一下腰,我抱住了一看:是个眉眼清秀的男孩,此刻他正凶狠地盯着我,两只手狠狠推着我。
“初夏,别放开他啊——”后面的工作人员气喘吁吁地追过来。
我忙把不友善的男孩子交到她手上。
“这孩子,整天离家出走,今年已经被送过来几次了!这不,又想着逃走。”
我1米6的个子,他将将到我前胸。
我弯腰对着他的脸,他停止了挣扎,咦,脸红了?稀奇啊!
我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父母呢?”
“女人,要你管!”他一把夺下我手中拎着的蛋糕,往门口冲了过去。
“喂——”我和福利院的人追到门口,只见到他跳到了一辆自行车上已经逃之夭夭了。
竟然还有人接应!?
是丐帮的第几号人物?
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告诉我,那个小男孩叫黄晟,他自己说是十岁。
十岁的孩子,正是最乖巧的年纪啊,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呢?我奇怪着。
转身去找我的“小花生”去了,今天带他们读《格林童话》。
每天放学时,我喜欢走那条热闹的“馒头”巷,里面虽然喧闹,但充满了烟火气息,两旁都是卖吃的小摊位,其中卖最多的便是馒头,有脸盆大的馒头,也有樱桃小的馒头,有白面馒头,有玉米面馒头黑米馒头,甚至有菠菜汁染成的绿色馒头,红苋菜染成的红馒头……因为是纯天然制作,附近的居民经常来光顾。
馒头巷的得名除了是馒头做得好外,还有一座清朝留下来的尼姑庵,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是本地香火最旺盛的庵子,听说送子的祈福最是灵验。
我虽然对庵里的几个满脸皱纹的尼姑的年龄挺感兴趣,但院门深锁,神秘得有些可怕,所以从没有进去过。只有三月桃花从庵内伸出院墙时,我才心生出入墙采摘三两枝的冲动。
“馒头”巷里面还有光屁股小孩跑过来叫我姐姐。那个巷子里有四个要钱的流浪小孩,每次经过我都会给一些零钱,偶尔买几个大肉包子给他们吃。
这天傍晚,我发现又多了一个瘦瘦的男孩,七八岁的样子,头发遮住了眼睛,穿一件看不出本来颜色的土破棉袄,总是不远不近地跟着那“□□”,我看着觉得甚是可怜,“喂,小孩,你走过来一点,我给你钱。”
他慢慢地挪步过来,抬起头来,我看到了他的眼睛。
那个从福利院溜走的孩子,黄晟?
他似乎也认出了我,调头就走,我拔脚去追,却被那四个小乞丐拦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