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春之计
转眼,进入公历四月。
过了清明就是谷雨,田里的土地也全部化开,不再是硬邦邦。
这天还没亮,广播里就传出动员口号:
“一年之计在于春,社员同志们,让我们鼓足干劲,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让我们为了今年的丰收,一起努力吧!”
大队上广播站播音员这口普通话意外的标准,也很让霍奇林感到亲切,是二舅家的大妹,霍梅胧。
霍奇林被大广播叫醒,抬手看表,只有四点多。
按着平时作息,他肯定还要再睡会儿,可今时不得不起床。
虽然和大队长说好,不去下地干农活,但总归要把牛牵到地里去。
而且弟弟妹妹仨,从今天开始放农忙假,他们也是要去干活儿的。
要么给社员做后勤,要么去旱田里,给犁过的地种上玉米、红薯等作物。
所以广播一响,弟弟妹妹仨一定起来了,霍奇林也要起床给他们做饭。
否则,按照大妹,早饭铁定是随便糊弄一口,甚至不吃。
当然,最开始十来天,小崽儿们的活儿都很轻松,种旱地至少得十天之后去。
春种基本上都是从水田开始,先给种上水稻,之后才会种小麦等其他作物。
秋收时同样如此。
就是怕入了秋之后,突然天冷,最先遭殃的肯定是水田里的水稻。
早种一天,水稻就能早一天成熟,在黑土地这旮瘩种田,那就是在和时间赛跑。
霍奇林先做了饭,才开始一日之计,锻炼身体、马步、打拳,这些是雷打不动的,除非下雨。
上辈子可羡慕别人一身漂亮的肌肉了,受限于体质,一米八的个,就是上不了七十公斤。
现在才十七岁就练了出来,可得继续保持,一日不锻炼,肌肉这玩意儿就会开始分解,自然不能懈怠。
正打着拳呢,弟弟妹妹仨已经吃饱喝足走了出来,脸上还有茫然,还是起太早的原因。
“哥,我们去集合了,你不去吗?”
“我迟些去,大队动员会加分配工具至少还要一小时呢,哪有那么早开始干活儿?”
霍奇林尊敬杨开泰,但不代表愿意去听大队长唧唧歪歪,一大堆废话。
大妹听了,和另俩就往外走。
这时候天色依旧未亮,估摸着还得二三十分钟,才能看到鱼肚白,大队上早喧闹起来了,院里能听到叽叽喳喳的唠嗑声。
霍奇林还是按部就班,按着自己的节奏,打了拳、俯卧撑、波比跳等等动作来了一套。
这才洗脸刷牙,慢悠悠的吃过早饭,往牛棚而去。
路上就见叔叔婶子们,各自拿着锄头等工具,往大队外田里走。
“哟,牛娃,才起呢?”
“啥呀?我早两小时就起了,弟弟妹妹们不要喂饱来啊?”
很普通的一句招呼,说者无心,听者不能无意,还是给解释一句,否则怀有恶意的人该说霍奇林懒惰了。
在农村,可不能被打上‘懒惰’的标签。
到了牛棚,刚好遇上大队上选出来,与霍奇林搭档养牛的小崽子,崔武诚。
这小子十二岁,念了小学,寡妇娘就不让读了,想让他早点下地赚工分,但这瘦瘦小小的体格,能下地干什么?
人还是有追求、有理想,现实没机会,也创造机会。
大队上那么多学生崽,基本上都当过他老师,给他上过课。
“四哥早呀!”
崔武诚给霍奇林打过招呼,又继续埋头,用竹扫帚清理地上的牛粪。
霍奇林往四头牛那儿瞅一眼。
四张牛嘴正嚼吃着草料,毛发又顺又亮,大半个牛棚卫生也打扫干净了。
小崽子还是很勤劳的。
“先洗洗手吧,我给你带了大包子,吃饱了再干活儿。”() ()
说远了,崔武诚所在家庭,算得上大队最穷的几户之一,这娃确实可怜。
这原本和霍奇林没关系,再困难,那也不是他造成的。
说近了,这孩子现在来牛棚干活儿,不仅如此,工资还是霍奇林发呢,算得上上下级了。
那现在就和人有了关系。
再加上这人能让霍奇林看顺眼,怎么都不会亏待了人家。
崔武诚那寡妇娘肯定是不舍得给娃儿吃早饭的,一口稀粥要紧着自己,因着她才是家里赚工分的主力。
他寡妇娘没力气干活,别说早饭了,午饭都不一定能吃的上。
“诶,谢谢四哥。”
这已经不是霍奇林第一次给带早饭,崔武诚依旧很感动,也十分庆幸自己勤劳,干活不糊弄,让大队长开口,把养牛的活儿交给他。
之所以叫霍奇林四哥,那是因着在霍家,他排行老四,头上还有大舅俩儿子和二舅的大儿子。
“跟咱客气啥?我先把牛牵去地里头,你吃完就自己安排。”
杨开泰终于还是没有选择边种地、边开荒。
原来一头青壮年、一头老牛,抢种一个多月,刚好把三百多亩地种完。
现在四头青壮畜力,解放出大量劳动力,不用原来四分之一的时间,就能将地种完。
剩余时间再来开荒。
今年上交任务粮翻一番,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在这个机械还没普及的年代,限制农村人种地的最大因素,果然最重要的就是牲口畜力。
牛被拉去水田,犁地松土完成,田里才能放水。
下午的时候,崔武诚牵了一只牛去赶车,将水稻苗拉了好几车回来。
等今晚,水将田里的土渗透,明儿个就可以开始插秧,再往后小麦、玉米等也可以提上日程。
霍奇林作为一個不干活儿的,也不往田边儿上凑,免得碍眼。
到中午,弟弟妹妹仨回来吃饭,就把早上见闻,夹着八卦一股脑说了出来。
“小队长安排小妹早上给送水,我和老弟跟着婶子在旱地里拔草。
这地里才化了几天呢?杂草就开始疯长,年年拔咋就除不干净,真烦人。”
“呵呵,这有什么,生命总能找到延续下去的方式,等初中学了生物,你们就懂了。
而且杂草生命力可以说和蟑螂一样顽强,只要留了一点根,过一段时间就会再次冒出来。
大自然也会帮着给播种,那种子又小又轻,风吹来的、鸟儿飞过带来的,来源多种多样。”
所以杂草是除不完的。
除非未来那种实验性大棚推广开,与外界隔离,全靠营养液和水进行种植,杂草、虫害才都不用担心了。
“还有还有,那四个很久没看到的知青,今天也看到了,他们也跟着一起拔草。
我听婶子说,他们是去县里读书了?”
新来的十个知青,刚上手不会安排什么重活累活,那些老知青们,男的今天扶犁拉犁轮换,女的也要去挖地通渠。
拔草这种轻体力活,只会交给小崽子或者五六十的婶子们。
“是,他们考上县里的高中,都在念高中呢,有一个要参加今年的高考,另外仨还要再读一年。
要不是其他知青考不上,一堆人都跟着去了。
所以你们看,城里来的人,全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没人想一辈子就在大队。
留在农村,以后一辈子都要下地种田,眼界也永远都是那一亩三分地,你们可得好好读书。”
三人乖乖点头。
霍奇澍在被打了几次手心之后,去年至今,成绩进步十分可喜,一举超过霍澜珊,导致他俩姐姐也被动陷入内卷。
三人都向着满分狂奔而去。
这让霍奇林即欣慰又心疼,不过一切都是值得的,还是得让弟弟妹妹们努力、加油。
过了清明就是谷雨,田里的土地也全部化开,不再是硬邦邦。
这天还没亮,广播里就传出动员口号:
“一年之计在于春,社员同志们,让我们鼓足干劲,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让我们为了今年的丰收,一起努力吧!”
大队上广播站播音员这口普通话意外的标准,也很让霍奇林感到亲切,是二舅家的大妹,霍梅胧。
霍奇林被大广播叫醒,抬手看表,只有四点多。
按着平时作息,他肯定还要再睡会儿,可今时不得不起床。
虽然和大队长说好,不去下地干农活,但总归要把牛牵到地里去。
而且弟弟妹妹仨,从今天开始放农忙假,他们也是要去干活儿的。
要么给社员做后勤,要么去旱田里,给犁过的地种上玉米、红薯等作物。
所以广播一响,弟弟妹妹仨一定起来了,霍奇林也要起床给他们做饭。
否则,按照大妹,早饭铁定是随便糊弄一口,甚至不吃。
当然,最开始十来天,小崽儿们的活儿都很轻松,种旱地至少得十天之后去。
春种基本上都是从水田开始,先给种上水稻,之后才会种小麦等其他作物。
秋收时同样如此。
就是怕入了秋之后,突然天冷,最先遭殃的肯定是水田里的水稻。
早种一天,水稻就能早一天成熟,在黑土地这旮瘩种田,那就是在和时间赛跑。
霍奇林先做了饭,才开始一日之计,锻炼身体、马步、打拳,这些是雷打不动的,除非下雨。
上辈子可羡慕别人一身漂亮的肌肉了,受限于体质,一米八的个,就是上不了七十公斤。
现在才十七岁就练了出来,可得继续保持,一日不锻炼,肌肉这玩意儿就会开始分解,自然不能懈怠。
正打着拳呢,弟弟妹妹仨已经吃饱喝足走了出来,脸上还有茫然,还是起太早的原因。
“哥,我们去集合了,你不去吗?”
“我迟些去,大队动员会加分配工具至少还要一小时呢,哪有那么早开始干活儿?”
霍奇林尊敬杨开泰,但不代表愿意去听大队长唧唧歪歪,一大堆废话。
大妹听了,和另俩就往外走。
这时候天色依旧未亮,估摸着还得二三十分钟,才能看到鱼肚白,大队上早喧闹起来了,院里能听到叽叽喳喳的唠嗑声。
霍奇林还是按部就班,按着自己的节奏,打了拳、俯卧撑、波比跳等等动作来了一套。
这才洗脸刷牙,慢悠悠的吃过早饭,往牛棚而去。
路上就见叔叔婶子们,各自拿着锄头等工具,往大队外田里走。
“哟,牛娃,才起呢?”
“啥呀?我早两小时就起了,弟弟妹妹们不要喂饱来啊?”
很普通的一句招呼,说者无心,听者不能无意,还是给解释一句,否则怀有恶意的人该说霍奇林懒惰了。
在农村,可不能被打上‘懒惰’的标签。
到了牛棚,刚好遇上大队上选出来,与霍奇林搭档养牛的小崽子,崔武诚。
这小子十二岁,念了小学,寡妇娘就不让读了,想让他早点下地赚工分,但这瘦瘦小小的体格,能下地干什么?
人还是有追求、有理想,现实没机会,也创造机会。
大队上那么多学生崽,基本上都当过他老师,给他上过课。
“四哥早呀!”
崔武诚给霍奇林打过招呼,又继续埋头,用竹扫帚清理地上的牛粪。
霍奇林往四头牛那儿瞅一眼。
四张牛嘴正嚼吃着草料,毛发又顺又亮,大半个牛棚卫生也打扫干净了。
小崽子还是很勤劳的。
“先洗洗手吧,我给你带了大包子,吃饱了再干活儿。”() ()
说远了,崔武诚所在家庭,算得上大队最穷的几户之一,这娃确实可怜。
这原本和霍奇林没关系,再困难,那也不是他造成的。
说近了,这孩子现在来牛棚干活儿,不仅如此,工资还是霍奇林发呢,算得上上下级了。
那现在就和人有了关系。
再加上这人能让霍奇林看顺眼,怎么都不会亏待了人家。
崔武诚那寡妇娘肯定是不舍得给娃儿吃早饭的,一口稀粥要紧着自己,因着她才是家里赚工分的主力。
他寡妇娘没力气干活,别说早饭了,午饭都不一定能吃的上。
“诶,谢谢四哥。”
这已经不是霍奇林第一次给带早饭,崔武诚依旧很感动,也十分庆幸自己勤劳,干活不糊弄,让大队长开口,把养牛的活儿交给他。
之所以叫霍奇林四哥,那是因着在霍家,他排行老四,头上还有大舅俩儿子和二舅的大儿子。
“跟咱客气啥?我先把牛牵去地里头,你吃完就自己安排。”
杨开泰终于还是没有选择边种地、边开荒。
原来一头青壮年、一头老牛,抢种一个多月,刚好把三百多亩地种完。
现在四头青壮畜力,解放出大量劳动力,不用原来四分之一的时间,就能将地种完。
剩余时间再来开荒。
今年上交任务粮翻一番,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在这个机械还没普及的年代,限制农村人种地的最大因素,果然最重要的就是牲口畜力。
牛被拉去水田,犁地松土完成,田里才能放水。
下午的时候,崔武诚牵了一只牛去赶车,将水稻苗拉了好几车回来。
等今晚,水将田里的土渗透,明儿个就可以开始插秧,再往后小麦、玉米等也可以提上日程。
霍奇林作为一個不干活儿的,也不往田边儿上凑,免得碍眼。
到中午,弟弟妹妹仨回来吃饭,就把早上见闻,夹着八卦一股脑说了出来。
“小队长安排小妹早上给送水,我和老弟跟着婶子在旱地里拔草。
这地里才化了几天呢?杂草就开始疯长,年年拔咋就除不干净,真烦人。”
“呵呵,这有什么,生命总能找到延续下去的方式,等初中学了生物,你们就懂了。
而且杂草生命力可以说和蟑螂一样顽强,只要留了一点根,过一段时间就会再次冒出来。
大自然也会帮着给播种,那种子又小又轻,风吹来的、鸟儿飞过带来的,来源多种多样。”
所以杂草是除不完的。
除非未来那种实验性大棚推广开,与外界隔离,全靠营养液和水进行种植,杂草、虫害才都不用担心了。
“还有还有,那四个很久没看到的知青,今天也看到了,他们也跟着一起拔草。
我听婶子说,他们是去县里读书了?”
新来的十个知青,刚上手不会安排什么重活累活,那些老知青们,男的今天扶犁拉犁轮换,女的也要去挖地通渠。
拔草这种轻体力活,只会交给小崽子或者五六十的婶子们。
“是,他们考上县里的高中,都在念高中呢,有一个要参加今年的高考,另外仨还要再读一年。
要不是其他知青考不上,一堆人都跟着去了。
所以你们看,城里来的人,全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没人想一辈子就在大队。
留在农村,以后一辈子都要下地种田,眼界也永远都是那一亩三分地,你们可得好好读书。”
三人乖乖点头。
霍奇澍在被打了几次手心之后,去年至今,成绩进步十分可喜,一举超过霍澜珊,导致他俩姐姐也被动陷入内卷。
三人都向着满分狂奔而去。
这让霍奇林即欣慰又心疼,不过一切都是值得的,还是得让弟弟妹妹们努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