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后面之后,林君南感觉心里平静了很多。沈忆不时的过来取书,会和她说上那么一两句。大概是高考将近,玩闹都比以前少了很多。
越往后面,有的人越认真,有的人越放纵。
大部分人都全神贯注,奋笔疾书,后面却也有人破罐子破摔,压根不听了。他们睡觉,看小说,传纸条,不亦乐乎。老沈也懒得管这些人了,只要把前面的人看住就行。
林君南突然在想,那些放弃的人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如果不好好读书,以后要去做什么呢?
全社会都紧张的高考,他们却毫不在乎,如果不按部就班的走这条世人眼里的阳光大道,以后会是什么样的生活呢?
说实话,自己也不知道,就算是自己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浴血奋战,杀出重围,前方又是怎样的一番光景,一定会比现在好吗?
她不知道。
突然想找程暮筠聊一聊。
这个念头冒出来的时候,林君南很是惊讶。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某些方面,自己开始变得有些依赖他。
高二的时候林君南沉迷小说,荒废学习,他适时的委婉提醒,并开解她内心的困惑;
高三的时候找不到房子,他把自己租的地方租给她。
帮她补习,为她撑伞。
是不是一个人受了另一个人很多的帮助,就会开始变得依赖起这个人来。
人们对接受的接受程度远远大于付出的接受程度。
按理说林君南找点话题和他聊一聊应该是开心的,可又怕显得太过于刻意。现在的她没有办法再去找他,只能在心里默默沉思。
离考试还有差不多一个月时,班上就开始有人不断地发同学录让大家填写,林君南也收到了很多。于是她去买了个牛皮纸的活页本,一张一张发了出去。
“你这怎么是空白的纸,你叫这个为同学录?”曹牟轩疑惑不解。
“对啊,这才与众不同嘛!你们拿回去想写什么写什么,当然了,要写与我相关的东西哦,同学!”
曹牟轩罗曦等人一人拿了张回去,林君南又跑下五楼,叫熙雯出来。
她探头进教室时,一眼便看见了一个独特的身影,她穿着普通的白体恤,低着头在桌上写着什么。
周围很多人都是如此,可偏偏就她的身影撞到眼里来。
“君君,君君?”熙雯在林君南眼前舞动着,“你在看什么?”
林君南这才回过神来,“哦,我把同学录拿给你写。”
“好呀,你给我吧。你没拿下来吗?”
“这个就是呀!”
“这个空白纸啊?”
“对,不喜欢那些花里胡哨的。”
“好吧。”熙雯无奈的笑笑,“什么时候给你?”
“都行,抽空写吧,我不着急。”
“好,你赶紧上去吧,一会上课了。”
一时间,班里五花八门的同学录传来穿去,好不热闹。
结果这事不知道怎么被班主任知道了,又被挨了一顿说教。说什么这才多久就开始写同学录了,以后会留时间给大家的,现在的心思还是要放到学习上。
老沈真是个老古板,这都什么时候了连这也管。大家左耳进右耳出,不过倒是收敛了些,带回家写了。林君南还趁语文老师上课的时候,也给了语文老师一张。
这期间有两个人让人惊讶,一个罗曦,一个程暮筠。两人都说自己不打算弄同学录。
问其原因,两人也如出一辙:
想要联系的人自会联系,联系不上的不必再联系。
“那你们还会给我写吗?”林君南眼巴巴的望着。
“当然。”
没过多久,林君南收回来了一些。
她看了看,只有卞阑珏一个人跟写作文似的写满了整张纸,前面后面都写了,倒也符合她这个文艺青年的身份。
卞阑珏:整个高中最高兴的事之一就是与你成为了朋友……(有空再写)
白可岚:你是个很活泼可爱、古灵精怪的姑娘,永远充满活力……希望你永远笑的像现在一样开心、明媚。
曹牟轩:call me!后面跟着一串电话号码。简单粗暴的很。
罗曦:不准不联系我。(放假了我们去哪里玩一下好呢)
罗曦的直接给林君南看笑了,还是以前那个大姐大,小的肯定服从命令。
还有其他同学写的,有夸她爱笑的、活泼的,然后写上前程似锦等几句祝福语,最后加上一句常联系。
看着这些,林君南感慨万千,班上有很多人都没怎么深入交往过,大多点头之交,但在离别之际,大家都统一的写上对彼此美好的祝愿,即使交往不多,还是希望有机会多联系。
毕竟是一起经过了三年的高中生活,同窗之谊总令人难以忘怀。
林君南给别人写同学录时,仔细的回忆着以往的经历,真诚的写下每一句祝福。
哪怕是知道以后会没有联系,也想要在最后的时间在心里留下温暖。
这不是简简单单的走过场,是跟青春认认真真的的在道别。
程暮筠和沈忆的还没给到自己,不过也不用着急,毕竟还有些时日。林君南也不着急,反正在毕业前给自己就行了。
剩下的时间,除了一遍遍的刷题,还是一遍遍的刷题。
黑板上的数字一天一天变小,从三位数变到两位数再变成个位数,眼看着那个万众瞩目的日期就要到来了。
最后一周,高三基本上已经没怎么上课了,几乎都是在教室自习。老师坐在讲台上,欣慰的看着台下的同学们。时不时有人上去问题,其余的时候,教室里一片寂静。
六月三号这天,老沈一改往日的严肃,早自习的时候和大家开怀的聊了起来。
“同学们,你们要是想继续看书的就继续看,不想看书的也可以和我聊几句。”
“到了现在了,大家也无需过于忧虑准备不足的问题了,实力都藏在过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踏实努力中。现在主要是要调整下自己的心态,不要过度紧张。好好休息,好好吃饭。“
“我教了二十多年书了,带高三就像是带自己的孩子一样。也许你们觉得平时的我对你们太过严厉,我是觉得‘严师出高徒’这句话历经多年,还是很有道理的。像你们这个年纪的学生,身体和思想都在不断的成长,人生观、价值观也在逐渐形成。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走向误区。
所谓教书育人,不仅是在教书,更重要的是在育人。但是人的思想禁锢不住的,所以只能用规定限制住你们的行为。如果你们见过种苗的,像那种细细的树苗,必须在旁边用支架来固定住它,使之往上长,不倾斜,不倒塌。我也是从你们这个年纪过来的,谁都有年少轻狂的时候……“
“所以沈老师有什么年少轻狂的故事吗?”
不怕死的曹某人发言,老沈听了,也不恼,无奈的笑了笑。
老沈在讲台上面讲,林君南也放下书本,抬起头听他讲年轻的趣事。
讲他们那时上学如何艰难,宿舍条件如何艰苦,又是如何与同学们苦中作乐等等一系列事情。
教室里读书的声音渐渐小了下来,大家都抬起头津津有味的听着,难得放松。
或许是想缓解下大家紧张的情绪,或许是因为临近毕业,老沈变得包容又有趣。
渐渐的,大家也开始同周围的人聊起来。
有的人拿出同学录来让大家留言。之前因为过早拿出来,被老沈一顿训斥,说之后会给时间让大家弄这些事,然而到了今天他也没说是什么时候。有的人等不及早就私下先悄悄让好友填了,也有人规规矩矩等到现在。
林君南自然是属于前者。不过她倒也没有像别人一样全班发,找的几乎是和自己有过交集的。结果算下来,人勉强只有班上人数的一半。不过是些以前的同桌,玩的好的朋友,问过题的同学,几乎就没了。
现在想想还有些遗憾,班里那么多人都没有去认真了解过。
那天她把同学录发给程暮筠的时候,顺势找他要他的,自己也给他写。
程暮筠却摇摇头,道了句没有。
林君南有些惊讶,毕竟大多数人都觉得好歹同学一场,留个纪念也好。
程暮筠轻笑了下,想要联系的人没有这张同学录又何妨,不会联系的人即使有这张纸也无用。
林君南愣在原地,感觉有道理,又总觉得哪里不对,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开口。手里拿着那张同学录也不知该不该递出。
程暮筠也没继续说什么,吐出一句给我吧,就从她手里拿了过来。
说起来似乎是第一次见程暮筠在一件事上感到悲观。
或许不留同学录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只是在林君南的眼里看来,和他平时对待事物的态度好像不太一样了。
他一向是淡淡的,也称不上积极,可也算不得悲观。
但在这件事上,他的态度似乎显得过于淡漠了,又像有些赌气一般。
林君南看不透,只是顺着他的思路在想,以后自己跟他,会经常联系吗?
当时的林君南还不知道,程暮筠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决定。
越往后面,有的人越认真,有的人越放纵。
大部分人都全神贯注,奋笔疾书,后面却也有人破罐子破摔,压根不听了。他们睡觉,看小说,传纸条,不亦乐乎。老沈也懒得管这些人了,只要把前面的人看住就行。
林君南突然在想,那些放弃的人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如果不好好读书,以后要去做什么呢?
全社会都紧张的高考,他们却毫不在乎,如果不按部就班的走这条世人眼里的阳光大道,以后会是什么样的生活呢?
说实话,自己也不知道,就算是自己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浴血奋战,杀出重围,前方又是怎样的一番光景,一定会比现在好吗?
她不知道。
突然想找程暮筠聊一聊。
这个念头冒出来的时候,林君南很是惊讶。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某些方面,自己开始变得有些依赖他。
高二的时候林君南沉迷小说,荒废学习,他适时的委婉提醒,并开解她内心的困惑;
高三的时候找不到房子,他把自己租的地方租给她。
帮她补习,为她撑伞。
是不是一个人受了另一个人很多的帮助,就会开始变得依赖起这个人来。
人们对接受的接受程度远远大于付出的接受程度。
按理说林君南找点话题和他聊一聊应该是开心的,可又怕显得太过于刻意。现在的她没有办法再去找他,只能在心里默默沉思。
离考试还有差不多一个月时,班上就开始有人不断地发同学录让大家填写,林君南也收到了很多。于是她去买了个牛皮纸的活页本,一张一张发了出去。
“你这怎么是空白的纸,你叫这个为同学录?”曹牟轩疑惑不解。
“对啊,这才与众不同嘛!你们拿回去想写什么写什么,当然了,要写与我相关的东西哦,同学!”
曹牟轩罗曦等人一人拿了张回去,林君南又跑下五楼,叫熙雯出来。
她探头进教室时,一眼便看见了一个独特的身影,她穿着普通的白体恤,低着头在桌上写着什么。
周围很多人都是如此,可偏偏就她的身影撞到眼里来。
“君君,君君?”熙雯在林君南眼前舞动着,“你在看什么?”
林君南这才回过神来,“哦,我把同学录拿给你写。”
“好呀,你给我吧。你没拿下来吗?”
“这个就是呀!”
“这个空白纸啊?”
“对,不喜欢那些花里胡哨的。”
“好吧。”熙雯无奈的笑笑,“什么时候给你?”
“都行,抽空写吧,我不着急。”
“好,你赶紧上去吧,一会上课了。”
一时间,班里五花八门的同学录传来穿去,好不热闹。
结果这事不知道怎么被班主任知道了,又被挨了一顿说教。说什么这才多久就开始写同学录了,以后会留时间给大家的,现在的心思还是要放到学习上。
老沈真是个老古板,这都什么时候了连这也管。大家左耳进右耳出,不过倒是收敛了些,带回家写了。林君南还趁语文老师上课的时候,也给了语文老师一张。
这期间有两个人让人惊讶,一个罗曦,一个程暮筠。两人都说自己不打算弄同学录。
问其原因,两人也如出一辙:
想要联系的人自会联系,联系不上的不必再联系。
“那你们还会给我写吗?”林君南眼巴巴的望着。
“当然。”
没过多久,林君南收回来了一些。
她看了看,只有卞阑珏一个人跟写作文似的写满了整张纸,前面后面都写了,倒也符合她这个文艺青年的身份。
卞阑珏:整个高中最高兴的事之一就是与你成为了朋友……(有空再写)
白可岚:你是个很活泼可爱、古灵精怪的姑娘,永远充满活力……希望你永远笑的像现在一样开心、明媚。
曹牟轩:call me!后面跟着一串电话号码。简单粗暴的很。
罗曦:不准不联系我。(放假了我们去哪里玩一下好呢)
罗曦的直接给林君南看笑了,还是以前那个大姐大,小的肯定服从命令。
还有其他同学写的,有夸她爱笑的、活泼的,然后写上前程似锦等几句祝福语,最后加上一句常联系。
看着这些,林君南感慨万千,班上有很多人都没怎么深入交往过,大多点头之交,但在离别之际,大家都统一的写上对彼此美好的祝愿,即使交往不多,还是希望有机会多联系。
毕竟是一起经过了三年的高中生活,同窗之谊总令人难以忘怀。
林君南给别人写同学录时,仔细的回忆着以往的经历,真诚的写下每一句祝福。
哪怕是知道以后会没有联系,也想要在最后的时间在心里留下温暖。
这不是简简单单的走过场,是跟青春认认真真的的在道别。
程暮筠和沈忆的还没给到自己,不过也不用着急,毕竟还有些时日。林君南也不着急,反正在毕业前给自己就行了。
剩下的时间,除了一遍遍的刷题,还是一遍遍的刷题。
黑板上的数字一天一天变小,从三位数变到两位数再变成个位数,眼看着那个万众瞩目的日期就要到来了。
最后一周,高三基本上已经没怎么上课了,几乎都是在教室自习。老师坐在讲台上,欣慰的看着台下的同学们。时不时有人上去问题,其余的时候,教室里一片寂静。
六月三号这天,老沈一改往日的严肃,早自习的时候和大家开怀的聊了起来。
“同学们,你们要是想继续看书的就继续看,不想看书的也可以和我聊几句。”
“到了现在了,大家也无需过于忧虑准备不足的问题了,实力都藏在过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踏实努力中。现在主要是要调整下自己的心态,不要过度紧张。好好休息,好好吃饭。“
“我教了二十多年书了,带高三就像是带自己的孩子一样。也许你们觉得平时的我对你们太过严厉,我是觉得‘严师出高徒’这句话历经多年,还是很有道理的。像你们这个年纪的学生,身体和思想都在不断的成长,人生观、价值观也在逐渐形成。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走向误区。
所谓教书育人,不仅是在教书,更重要的是在育人。但是人的思想禁锢不住的,所以只能用规定限制住你们的行为。如果你们见过种苗的,像那种细细的树苗,必须在旁边用支架来固定住它,使之往上长,不倾斜,不倒塌。我也是从你们这个年纪过来的,谁都有年少轻狂的时候……“
“所以沈老师有什么年少轻狂的故事吗?”
不怕死的曹某人发言,老沈听了,也不恼,无奈的笑了笑。
老沈在讲台上面讲,林君南也放下书本,抬起头听他讲年轻的趣事。
讲他们那时上学如何艰难,宿舍条件如何艰苦,又是如何与同学们苦中作乐等等一系列事情。
教室里读书的声音渐渐小了下来,大家都抬起头津津有味的听着,难得放松。
或许是想缓解下大家紧张的情绪,或许是因为临近毕业,老沈变得包容又有趣。
渐渐的,大家也开始同周围的人聊起来。
有的人拿出同学录来让大家留言。之前因为过早拿出来,被老沈一顿训斥,说之后会给时间让大家弄这些事,然而到了今天他也没说是什么时候。有的人等不及早就私下先悄悄让好友填了,也有人规规矩矩等到现在。
林君南自然是属于前者。不过她倒也没有像别人一样全班发,找的几乎是和自己有过交集的。结果算下来,人勉强只有班上人数的一半。不过是些以前的同桌,玩的好的朋友,问过题的同学,几乎就没了。
现在想想还有些遗憾,班里那么多人都没有去认真了解过。
那天她把同学录发给程暮筠的时候,顺势找他要他的,自己也给他写。
程暮筠却摇摇头,道了句没有。
林君南有些惊讶,毕竟大多数人都觉得好歹同学一场,留个纪念也好。
程暮筠轻笑了下,想要联系的人没有这张同学录又何妨,不会联系的人即使有这张纸也无用。
林君南愣在原地,感觉有道理,又总觉得哪里不对,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开口。手里拿着那张同学录也不知该不该递出。
程暮筠也没继续说什么,吐出一句给我吧,就从她手里拿了过来。
说起来似乎是第一次见程暮筠在一件事上感到悲观。
或许不留同学录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只是在林君南的眼里看来,和他平时对待事物的态度好像不太一样了。
他一向是淡淡的,也称不上积极,可也算不得悲观。
但在这件事上,他的态度似乎显得过于淡漠了,又像有些赌气一般。
林君南看不透,只是顺着他的思路在想,以后自己跟他,会经常联系吗?
当时的林君南还不知道,程暮筠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