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今生既已同往世有异,孙芙蕖便也根本无从查明,在原本的情节走向之下,赵深可曾与韩愫共至青州查案。
但她辨得明当下局势,知道韩愫此行,必将加害皇商叶氏,甚至潇妃母子。
如此勾当,她不希望赵深参与进去,毕竟一旦涉足了储位之争,浸染阴谋权术,再想全身而退,对任何人来说皆难如登天。
究竟是否因自己改变情节,才致使赵深将要前往青州,孙芙蕖已不在意。
她只关心结果,既然赵深即将离京,那么她要做的,便是阻止赵深,将他留下。
“此番相爷亲至青州,叶家只怕会凶多吉少。小小一只茶点,不知要掀起如何大的风浪。”
赵深未接过她的话头,仅对她安抚般地轻笑。
孙芙蕖遂说得更直白些,压低了嗓,同他念叨韩愫的坏话。
“司农卿在朝时,本也与相爷敌对已久。我可还亲眼见过,他二人当街争道,剑拔弩张。相爷他何止与叶如轻有夙仇呢?依我看整个叶家,都恐遭相爷挟私报复。”
“争道事我亦知晓,你既然亲眼见了,且摸着良心说说,相爷岂不是借故惩治叶卿,体恤京城百姓?”
赵深所道没错,孙芙蕖一时哑口,不知如何反驳。她半晌沉默无言,却听闻赵深再为韩愫辩白。
“相爷无私,虽高居三公之位,却从不以权势替己谋求什么。他心中百姓为首,故天下也皆以他为楷模。”
孙芙蕖虽未反驳,可心中仍不能对此尽信。
赵深瞧出她眼中迟疑,继而将民间对韩愫的风评,转述与她。
“今春赈灾,相爷事必躬亲,官民有目共睹。百姓里甚至有此传言,说‘谁主未央并无差别,宋唯不可无韩丞相’。只要韩愫仍居相位,这天下便大治,万民皆安。”
这评价无疑至高,孙芙蕖却竟不安,忽想起已过世的御史大夫。
当初昙花疫止,陆遗山便对韩愫警告,说他遮蔽了天子光辉,唯使民忠于己,所作所为,悖于君臣伦常。
当初孙芙蕖只觉得陆遗山太夸大,是因嫉恨韩愫,故才倚老卖老。
可他毕竟多年在朝为官,眼界更深远于孙芙蕖。早年他担忧的事情,如今在他死后,正逐步恶化下去。
国不可一日无君,宋民却不在乎未央宫内,御座上的宋皇姓甚名谁。
他们只关心三公之首,是否依然是韩丞相,对于他们而言,这大宋属于韩愫。
此虽为无上殊荣,亦为韩愫的催命符咒。宋皇怎可能容许江山基业,虽握在自己手中,但是天下民心,却早已尽归于他的臣子?
在上位者看来,民众对丞相的过分爱戴,确如当初陆遗山所形容,昭示韩愫的“不臣之心”。
因孙芙蕖一再无话,赵深只当她仍不以为然。
“若你以为,相爷对朝中异党不留情面,便是狠毒,却就与北境军中,度辽将军的看法相左了。”
“高休玄既然是西昌王之子,同韩愫算有叔侄情分,自会偏颇韩愫。”
“朝臣势力盘根错节,党同伐异官官相护,军中却并无此风气。甚至因今上重文轻武,将士们早对洛川公卿颇有怨言。”
“那么叶如轻私卖军饷武器,岂不就更遭将军等人憎恶?”
“正因如此,相爷查办叶如轻的罪案,为武官出了恶气,北境大营一如民间,对相爷愈发拥戴。”
“但是你又怎知,韩愫彻办此案,起因不是欲置叶如轻于死地?”
直到孙芙蕖这样相问,赵深方才记起,谈青岳那封绝笔密信,孙芙蕖并不知晓内容。
好在他曾经对她详述,相爷与谈青岳的过往恩义。今他对孙芙蕖简言遗书之事,孙芙蕖遂便懂得,韩愫惩叶如轻,是替谈青岳的故人昭雪冤情。
若非谈青岳命绝于今,荣帮本也不会明火执仗,闯入官家驿馆。
韩愫彻查驿馆遭劫之案,深挖匪寇背景,皆因谈青岳所寄遗书,而非对叶如轻公报私仇。
“谈青岳造福一方百姓,为官清廉,鞠躬尽瘁。叶如轻恰正相反,身为外戚仗势欺人,为祸天下。此二者,相爷与敬修为友,而与钧羽为敌,何来以权谋私,何错之有?”
孙芙蕖虽知晓叶如轻字“钧羽”,此番却是初听闻谈青岳的表字。
待她思索过来,“敬修”即为谈青岳时,赵深所言已尽,转身将欲离去。
她情急之下抓住赵深袖角,迫不得已对他提及皇后。
“是你有所不知,乔继同我言明,皇后并非病逝,而是被潇妃毒害身亡。叶家早有意扶她为后,助五皇子乔绎夺嫡。”
赵深脚步止住,回身望向了她,可孙芙蕖却不敢再抬眼,只垂着首,为难蹙眉。
她话语略有吞吐,却到底将所思,对赵深和盘托出。
“你是沁水斋的门生,便是丞相实际上的家臣。皇后真正的死因,韩愫知晓,那么你也许亦有听闻。”
说到这里,孙芙蕖迟疑着摇了摇头,重新对他开口。
“无论你从前是否听闻,我今日笃定与你相告,害死皇后的正是潇妃母子。韩愫既已受乔继所托,定为她报母仇,那么若谈青岳未死,他仍会有法子惩治叶家。”
孙芙蕖既言及谈青岳,总算稳下心神,有勇气抬头看向赵深。
“你所言谈青岳,实为幌子罢了。正因为叶如轻猝死狱中,前面的案子断了线,才会有莺妃的这场御贡之灾,对乔绎与整个叶家一再牵连。”
言论愈触及真相之际,孙芙蕖说得愈发坚定。
“舒娘娘既已死于皇商贡品,韩愫绝不会善罢甘休。你与他前往青州查案,若真相并非叶家毒害莺妃与其子乔繁,可你却仍须跟从韩愫,治叶家之罪,那么你当如何?”
“叶如轻本不清白,纵然身死狱中,亦算罪有应得。而既然叶家谋杀皇后,那么无论他们是否亦毒害舒白莺,丞相为了乔继惩治叶家,同样无可厚非。”
赵深初闻皇后崩逝的真相,倒也冷静异常,毕竟他与其女乔继之间,不似孙芙蕖同乔继般交情匪浅。
无关之人的死,他不放在心上。但他知晓了这其中有隐情,遂认为叶家既已作恶,便理当付出代价,纵被错指为毒杀莺妃的元凶,也配不起“冤枉”二字。
“哪怕韩愫为替皇后报仇,白白害死了舒娘娘的性命,你亦觉得无妨?你与他今日共查御贡之案,来日便要拉乔绎下马……”
孙芙蕖思及乔氏众皇子的结局,又思及韩愫一党的下场,攥握着赵深袖角的手,便不禁隐隐颤抖。
“皇子们夺嫡的事情,你随韩愫他参与了,去蹚那肮脏的浑水,你亦不在乎么?”
面对孙芙蕖的连番追问,赵深却只是愈发冷静下来。
她顾忌的事情,于他而言,却实则稀松平常。
赵深根本对权势争斗所带来的血腥倾轧,满不在乎。
通天路本也如此,万骨不枯,御座不筑。
无论是颍水南北,越皇、宋皇,帝位皆曾靠无数鲜血换来。
今后,也仍将有不计其数的无辜或罪有余辜者,死于上位者之手,成就海晏河清。
“争权夺势本也残酷,牺牲枉死在所难免。男儿霸业,在于天下大义,而不在于妇人之仁。若以舒白莺一人之死,拔除外戚,稳固东宫,实为理所当然。”
孙芙蕖本是攥住赵深袖角的手,随着他话音落,缓缓松开。
他说莺妃的死,因为死得其所,故而理所应当。
每一个字,他都说得那么平静,却也那么冷血。
她从前常以为,赵深慈悲仁厚,可实则他胸有宏图霸业,一如名利场中每个男子那般。
他们的是非善恶,与她一个闺中女儿家的认知,全然不同。
就好像她分明已非善类,却在论及舒白莺之死时,尚且要说一句,莺妃她卷入储位之争,何其无辜。但赵深不在乎舒白莺的枉死,甚至坦然承认,这反倒是桩好事。
活到现在,孙芙蕖未曾秉持过什么善念。她一路靠着不堪手段、险恶心机,摸爬滚打过来,挣扎求生至今。
但她始终知道,怎样才是对的,怎样才是美好,是她本该去遵循的良善。
她从没有那样去做,故始终以明晰的善恶标准,反复折磨与煎熬她的内心。
此举如今在赵深面前,着实好笑至极,仿佛她庸人自扰,偏生要同她自己过意不去,做这等没有好处的无用功。
他挑明她太过妇人之仁,而他自己,甚至从不用她以为的“善恶”当作准绳,规范自身,或去评价他人。
既然他并不以韩愫之恶为“恶”,故也无法懂得,孙芙蕖由“恶”而生的苦恼、困扰。
今他已必然追随韩愫,出京查御贡案,孙芙蕖知道自己再劝不得,唯有无奈叹息。
她放弃对赵深一再阻拦,仅是将手轻搭在自己腹上,幽幽同他开口。
“道理我不与你再辩,我只想你知晓,我所做这一切,皆唯愿你平安。你独自一人涉险,不止伍叔他必会对你惦念……”
话至此处,她声音更轻弱,也更低落下去。
赵深瞧见她抚至裙腰的手,方才明白,她究竟何来对他过于担心。
但她辨得明当下局势,知道韩愫此行,必将加害皇商叶氏,甚至潇妃母子。
如此勾当,她不希望赵深参与进去,毕竟一旦涉足了储位之争,浸染阴谋权术,再想全身而退,对任何人来说皆难如登天。
究竟是否因自己改变情节,才致使赵深将要前往青州,孙芙蕖已不在意。
她只关心结果,既然赵深即将离京,那么她要做的,便是阻止赵深,将他留下。
“此番相爷亲至青州,叶家只怕会凶多吉少。小小一只茶点,不知要掀起如何大的风浪。”
赵深未接过她的话头,仅对她安抚般地轻笑。
孙芙蕖遂说得更直白些,压低了嗓,同他念叨韩愫的坏话。
“司农卿在朝时,本也与相爷敌对已久。我可还亲眼见过,他二人当街争道,剑拔弩张。相爷他何止与叶如轻有夙仇呢?依我看整个叶家,都恐遭相爷挟私报复。”
“争道事我亦知晓,你既然亲眼见了,且摸着良心说说,相爷岂不是借故惩治叶卿,体恤京城百姓?”
赵深所道没错,孙芙蕖一时哑口,不知如何反驳。她半晌沉默无言,却听闻赵深再为韩愫辩白。
“相爷无私,虽高居三公之位,却从不以权势替己谋求什么。他心中百姓为首,故天下也皆以他为楷模。”
孙芙蕖虽未反驳,可心中仍不能对此尽信。
赵深瞧出她眼中迟疑,继而将民间对韩愫的风评,转述与她。
“今春赈灾,相爷事必躬亲,官民有目共睹。百姓里甚至有此传言,说‘谁主未央并无差别,宋唯不可无韩丞相’。只要韩愫仍居相位,这天下便大治,万民皆安。”
这评价无疑至高,孙芙蕖却竟不安,忽想起已过世的御史大夫。
当初昙花疫止,陆遗山便对韩愫警告,说他遮蔽了天子光辉,唯使民忠于己,所作所为,悖于君臣伦常。
当初孙芙蕖只觉得陆遗山太夸大,是因嫉恨韩愫,故才倚老卖老。
可他毕竟多年在朝为官,眼界更深远于孙芙蕖。早年他担忧的事情,如今在他死后,正逐步恶化下去。
国不可一日无君,宋民却不在乎未央宫内,御座上的宋皇姓甚名谁。
他们只关心三公之首,是否依然是韩丞相,对于他们而言,这大宋属于韩愫。
此虽为无上殊荣,亦为韩愫的催命符咒。宋皇怎可能容许江山基业,虽握在自己手中,但是天下民心,却早已尽归于他的臣子?
在上位者看来,民众对丞相的过分爱戴,确如当初陆遗山所形容,昭示韩愫的“不臣之心”。
因孙芙蕖一再无话,赵深只当她仍不以为然。
“若你以为,相爷对朝中异党不留情面,便是狠毒,却就与北境军中,度辽将军的看法相左了。”
“高休玄既然是西昌王之子,同韩愫算有叔侄情分,自会偏颇韩愫。”
“朝臣势力盘根错节,党同伐异官官相护,军中却并无此风气。甚至因今上重文轻武,将士们早对洛川公卿颇有怨言。”
“那么叶如轻私卖军饷武器,岂不就更遭将军等人憎恶?”
“正因如此,相爷查办叶如轻的罪案,为武官出了恶气,北境大营一如民间,对相爷愈发拥戴。”
“但是你又怎知,韩愫彻办此案,起因不是欲置叶如轻于死地?”
直到孙芙蕖这样相问,赵深方才记起,谈青岳那封绝笔密信,孙芙蕖并不知晓内容。
好在他曾经对她详述,相爷与谈青岳的过往恩义。今他对孙芙蕖简言遗书之事,孙芙蕖遂便懂得,韩愫惩叶如轻,是替谈青岳的故人昭雪冤情。
若非谈青岳命绝于今,荣帮本也不会明火执仗,闯入官家驿馆。
韩愫彻查驿馆遭劫之案,深挖匪寇背景,皆因谈青岳所寄遗书,而非对叶如轻公报私仇。
“谈青岳造福一方百姓,为官清廉,鞠躬尽瘁。叶如轻恰正相反,身为外戚仗势欺人,为祸天下。此二者,相爷与敬修为友,而与钧羽为敌,何来以权谋私,何错之有?”
孙芙蕖虽知晓叶如轻字“钧羽”,此番却是初听闻谈青岳的表字。
待她思索过来,“敬修”即为谈青岳时,赵深所言已尽,转身将欲离去。
她情急之下抓住赵深袖角,迫不得已对他提及皇后。
“是你有所不知,乔继同我言明,皇后并非病逝,而是被潇妃毒害身亡。叶家早有意扶她为后,助五皇子乔绎夺嫡。”
赵深脚步止住,回身望向了她,可孙芙蕖却不敢再抬眼,只垂着首,为难蹙眉。
她话语略有吞吐,却到底将所思,对赵深和盘托出。
“你是沁水斋的门生,便是丞相实际上的家臣。皇后真正的死因,韩愫知晓,那么你也许亦有听闻。”
说到这里,孙芙蕖迟疑着摇了摇头,重新对他开口。
“无论你从前是否听闻,我今日笃定与你相告,害死皇后的正是潇妃母子。韩愫既已受乔继所托,定为她报母仇,那么若谈青岳未死,他仍会有法子惩治叶家。”
孙芙蕖既言及谈青岳,总算稳下心神,有勇气抬头看向赵深。
“你所言谈青岳,实为幌子罢了。正因为叶如轻猝死狱中,前面的案子断了线,才会有莺妃的这场御贡之灾,对乔绎与整个叶家一再牵连。”
言论愈触及真相之际,孙芙蕖说得愈发坚定。
“舒娘娘既已死于皇商贡品,韩愫绝不会善罢甘休。你与他前往青州查案,若真相并非叶家毒害莺妃与其子乔繁,可你却仍须跟从韩愫,治叶家之罪,那么你当如何?”
“叶如轻本不清白,纵然身死狱中,亦算罪有应得。而既然叶家谋杀皇后,那么无论他们是否亦毒害舒白莺,丞相为了乔继惩治叶家,同样无可厚非。”
赵深初闻皇后崩逝的真相,倒也冷静异常,毕竟他与其女乔继之间,不似孙芙蕖同乔继般交情匪浅。
无关之人的死,他不放在心上。但他知晓了这其中有隐情,遂认为叶家既已作恶,便理当付出代价,纵被错指为毒杀莺妃的元凶,也配不起“冤枉”二字。
“哪怕韩愫为替皇后报仇,白白害死了舒娘娘的性命,你亦觉得无妨?你与他今日共查御贡之案,来日便要拉乔绎下马……”
孙芙蕖思及乔氏众皇子的结局,又思及韩愫一党的下场,攥握着赵深袖角的手,便不禁隐隐颤抖。
“皇子们夺嫡的事情,你随韩愫他参与了,去蹚那肮脏的浑水,你亦不在乎么?”
面对孙芙蕖的连番追问,赵深却只是愈发冷静下来。
她顾忌的事情,于他而言,却实则稀松平常。
赵深根本对权势争斗所带来的血腥倾轧,满不在乎。
通天路本也如此,万骨不枯,御座不筑。
无论是颍水南北,越皇、宋皇,帝位皆曾靠无数鲜血换来。
今后,也仍将有不计其数的无辜或罪有余辜者,死于上位者之手,成就海晏河清。
“争权夺势本也残酷,牺牲枉死在所难免。男儿霸业,在于天下大义,而不在于妇人之仁。若以舒白莺一人之死,拔除外戚,稳固东宫,实为理所当然。”
孙芙蕖本是攥住赵深袖角的手,随着他话音落,缓缓松开。
他说莺妃的死,因为死得其所,故而理所应当。
每一个字,他都说得那么平静,却也那么冷血。
她从前常以为,赵深慈悲仁厚,可实则他胸有宏图霸业,一如名利场中每个男子那般。
他们的是非善恶,与她一个闺中女儿家的认知,全然不同。
就好像她分明已非善类,却在论及舒白莺之死时,尚且要说一句,莺妃她卷入储位之争,何其无辜。但赵深不在乎舒白莺的枉死,甚至坦然承认,这反倒是桩好事。
活到现在,孙芙蕖未曾秉持过什么善念。她一路靠着不堪手段、险恶心机,摸爬滚打过来,挣扎求生至今。
但她始终知道,怎样才是对的,怎样才是美好,是她本该去遵循的良善。
她从没有那样去做,故始终以明晰的善恶标准,反复折磨与煎熬她的内心。
此举如今在赵深面前,着实好笑至极,仿佛她庸人自扰,偏生要同她自己过意不去,做这等没有好处的无用功。
他挑明她太过妇人之仁,而他自己,甚至从不用她以为的“善恶”当作准绳,规范自身,或去评价他人。
既然他并不以韩愫之恶为“恶”,故也无法懂得,孙芙蕖由“恶”而生的苦恼、困扰。
今他已必然追随韩愫,出京查御贡案,孙芙蕖知道自己再劝不得,唯有无奈叹息。
她放弃对赵深一再阻拦,仅是将手轻搭在自己腹上,幽幽同他开口。
“道理我不与你再辩,我只想你知晓,我所做这一切,皆唯愿你平安。你独自一人涉险,不止伍叔他必会对你惦念……”
话至此处,她声音更轻弱,也更低落下去。
赵深瞧见她抚至裙腰的手,方才明白,她究竟何来对他过于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