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因久遭乔络倒提,周曙险些要背过气去。
莫说一番已毕,她腹内刀绞般疼。乔络疯如凶兽,势头压根不止,就连她的嗓子,他亦整副地受用起来。
涎水混着热液,堵她面庞七窍,周曙喘不能喘、咳不能咳,乔络松手时她便翻倒在地,又被他掐着喉咙,将所有都吞饮下去。
当着太子的面,她虽不敢反胃。可身体比心诚实,尽管已近窒息,她仍不住作呕。
乔络独坐榻上,俯视涕泗横流,狼狈不堪的她,本已经稍稍平息的躁,复似秋火燎烧荒原,焚尽天地无边。
这法子并不顶用,他好生地上过了周曙,却仍难消杀虐之心。
甚至因见她瘫软在地,迫不及待地吐出浑白残浆,他更是觉得受其藐视,损了自身天威,故恼羞成怒不已。
她一个罪臣之女,军中贱妓,反倒瞧不上他堂堂国之太子?
本来军中有无数妓子,供他任意取用。只要他想,原可以勉为其难,前去他人营帐。
若不是她当初信口雌黄,在窃玺案里,曾诬陷过孙芙蕖,他根本就连她是何人,都全然不会记得。
她可倒好,在他面前,便这样对他折辱。
乔络只觉得旧曾害人的她,今时愈肮脏鄙陋。
他高看她仅仅一眼,她却不知地厚天高,堂而皇之地以怨报德。
如此不堪的脏贱妓|女,若今时恰承了他的子嗣,来日里不就又生出来个韩愫了么?
韩愫便是为营妓所生,分明出身卑微至极,竟偏要来皇宫里碍他的眼,得父皇重用不说,更备受母后疼爱。
反倒是他与四妹,早早失去母妃,却只得相依为命,生生遭韩愫比了下去。
乔络嫉恨韩愫入骨,咬牙切齿着冷睨周曙,冲动下拔出随身匕首。
为不令她受孕,乔络手起刀落,竖切剖开了她。
孙芳芝得信之时,只是听上头命他,去替某一个暴毙的营妓收尸。
因他从前逢昙花疫时,曾在禁区里当过此类差事,便也就不疑有它,挑帘进亡者帐内。
地上散碎尸块,令他气息骤滞,却因知此事必然暗藏关节,遂未声张,速速放下帐幕,沉默踏入营中。
这惨被奸杀开膛的妓子,他碰巧竟认得。只是随后,营中陆续同为此等死法之人,他不再逐一清点得来,也通通无有故交。
军中死去了妓|女无数,表面上却是风平浪静,从无人提及这些蹊跷案子。
孙芳芝更是三缄其口,明白若想要活着回京,便不能探究营妓们的命案。
可是静水深流,在平静表面下仍有寥寥数人,相互间心照不宣。包括孙芳芝在内,他们皆极清楚,杀人者是三太子乔络。
身为度辽将军,高休玄坐镇北境大营之中,早已与韩愫共议过乔络所犯恶行。
“我称令尊一声‘世兄’,曾与他共援云越,并肩杀敌。你如今既来此,我必护你平安归京。”
“世叔义勇过人,若欲平此边疆战乱,易如反掌。故侄儿之所求,绝不仅是保全己身。”
韩愫躬身一揖,高休玄速速抬手,将他托住。
“胜败乃兵家常事,此战若败,老夫亦无可奈何。”
“天子调军至此,欲逆叔父先时弱势。可在小侄看来,您不过是姑息敌方,忧心战事若止,恐将失宠于君。”
“何止君之宠幸?兔死狗烹,君主轻武已久。我等军士,将余几载性命,尚能苟活?”
韩愫点明高休玄这“养奸固宠”的把戏,却并非是为指责,而是为将其拉拢。
“叔父所言在理,但侄儿不忍见您若此,空怀报国之志,自晦蹉跎余生。”
“若非如此,我又可以怎样?生不逢时、生不逢时……”
高休玄叠声长叹,壮志难寄,悲恸摇头。
“侄儿可为叔父分忧,保叔父手中兵权。此战之后,若天子不收兵,叔父自可以拥兵自重,何乐而不为呢?
“这……”
听话听音,高休玄闻得韩愫所言,竟觉出不臣之意,自不敢草率答应。
“不止如此,有侄儿辅佐新君,武官必得重用,叔父又何愁不能荡平叛党,挞伐四方?”
高休玄亦是先王之子,昔日何等辉煌?西昌王过世之际,高家便就没落,他韬光养晦度日,始终难磨灭心头宏图大志。
韩愫一番话的确令他心动,可思及储君不肖,他不得不再度迟疑。
“新君得你辅佐,却亦难再开我朝盛世。他于我军中杀这无数女子,只恐来日归京,仍是国之祸患,必将贻害无穷。”
“叔父为保麾下一众将士,对他忍让,侄儿倒不在乎若惩治他,将会得罪皇上。”
深深垂首,韩愫对高休玄恭谨再拜,复又出言。
“宋境若要安宁,新君又岂会是乔络?侄儿归京,必当为我朝另择合适人选,日后倾力辅佐,还望叔父相助。”
于高休玄而言,与其择宋皇或是太子,他的确该弃暗投明,选择公卿之首,世侄韩愫。
宋境承平太久,连叶如轻那般跳梁小丑,都踩来军中将领们的头上。好在尚有丞相,肯替武官做主,治叶如轻盗贩粮饷、兵器之罪,甚至对五皇子乔绎亦严惩不贷。
眼下韩愫提议废储,另扶皇子登基。此举大逆不道,又还凶险至极。
但高休玄既识韩愫其人,知晓他值得跟随,故丝毫未再犹豫,颔首承诺下来。
此后与乌夷乱党之战,宋军大胜,平叛退敌,扬耀国威。战事迅速歇止,高休玄当之无愧,居得首功。
韩愫也的确一如承诺,保住了他手中的兵权,使全数重兵依旧驻扎北疆。高休玄一时风光无两,几可与京洛朝廷抗衡。
陆柔良只看到韩愫为国征战,光荣凯旋,根本不知他已于战时,拉拢到高休玄作为靠山,只待日后对抗宋皇,独揽大权。
孙芙蕖倒是闻得宋皇未收兵权,便知晓这一世里,韩愫仍是靠高休玄,打起了把持朝政的如意算盘。
往世里韩愫机关算尽,甚至早在大捷回京之时,便将与高休玄的盟约告知与她。
彼时他志得意满,神色喜悦非常。但思及他的结局,孙芙蕖却唯能无奈慨叹。
只是除开了陆柔良,便连她亦不知,这世间万事万物全貌。宋皇非等闲君主,虽不收高休玄的兵权,又岂会任由韩愫谋算,而毫不藏防备?
唯独在这一世里,待尘埃已落定,孙芙蕖终是适时知晓,宋皇暗中备下了何等“厚礼”,以“款待”欲挟天子的佞臣韩愫。
*
“乌夷归顺我朝,进献御贡美酒,圣上尽以之犒赏三军。我知你素喜夜酌,故趁着天色尚早,便将我所得悉数送来给你。”
此一世因曾共至时疫禁区,同领差事,孙芙蕖的确觉察,孙芳芝与她之间,关系稍有改善。
但她未曾料到,孙芳芝因得以随军之事,归京后向她道谢,甚至投她所好,专程送来贡酒。
她可是尚记得,累世孙芳芝并没有谢过她,只是冷着面色,叮嘱过她一句“避开太子”。
这短短四个字,便是他回报给她的,所有感激之情了。
但直到她落在乔络手上,方懂得自家三哥,缘何曾对她出言警告。
奈何为时已晚,更何况她根本避无可避,是韩愫亲手将她推去了太子东宫。
孙芙蕖知晓当下,三哥将对她提到太子,故未待他开口,她已觉身上泛起寒意。
可孙芳芝竟无端同她言及周曙。
“北境军中,我恰逢遇故人。你亦同她识得……”
稍稍吞吐过后,孙芳芝讲给她,周曙的离奇死状。
“这案子没有头绪,未曾抓获凶手,终便不了了之。”
孙芙蕖却是听得异常明白,甚至比孙芳芝更笃定,周曙为三太子乔络所杀。
衣不蔽体、开膛、分尸,周曙死状的一切特征,皆符合乔络奸杀女子们的手法。
孙芙蕖未闻“乔络”姓名,却仍是忍不住,冷得隐隐颤栗。
孙芳芝见她害怕,便未再与她细说下去。
片刻寂静之下,孙芙蕖愈发清醒,于脑海中推论周曙生平。
她可以确定的是,累世周曙虽未同陆柔良合谋,对她诬蔑,扰乱朝廷查案,但毕竟窃玺一事,乃周远平失职。作为其女,周曙同样被充为北疆营妓。
可从前孙芳芝不曾与她提及周曙。
那么这是否说明,周曙唯独今世,才死在了乔络手上?
而累世里,她只是作为营妓,平安地活在苦寒北疆……
若真如此,那么周曙的结局有变,便必然要归因于她与陆柔良了。
是她和陆柔良改变了今生中太多情节,才导致周曙惨遭乔络虐杀,死后无有全尸。
这样的心念飞快闪过,奈何孙芙蕖只能自问,却终无法向自己作答。
孙芳芝从不曾在战事既止之时,像今日里这般,朝她讲述周曙的任何消息。
故而无论如何,她都无法知晓,周曙的死,究竟是不是她的罪过。
或许是她自私,只顾全己身安然,却导致周曙惨死;又或许她并无罪,往世中周曙亦是如此,死在了乔络的手上……
因苦思冥想终究无解,孙芙蕖忽而轻哂一声。
她竟是忘了此世周曙害她,令她险些便冤死于天牢之内。
周曙遭人分尸,想来是死有余辜,自作孽不可活。她根本没必要自责内疚,将周曙的惨死,归罪到自己身上。
孙芙蕖不禁自嘲,她看来是自从嫁了赵深,日子过得顺意,遂生出这许多没有用的良心。
纵然周曙是受陆柔良的蛊惑,蠢钝有余,奸恶不足,才会出言诬陷她偷窃国玺,但毕竟周曙此举不义。
她倒是好,竟全然对周曙不计前嫌,还因为周曙死得过于凄惨,便欲包揽这或许不属于她的罪过。
就算她累世所行诸恶,多为局势所迫,并非她的本心,而如今她顺境里久被赵深呵护,却也不可以像这样,连仇敌亦大发慈悲地同情。
孙芙蕖收起无用心念,长长叹了声气,启口问孙芳芝。
“三哥肃正端严,从不危言耸听,今却与妹妹大谈这桩悬案,不知另有何意?”
莫说一番已毕,她腹内刀绞般疼。乔络疯如凶兽,势头压根不止,就连她的嗓子,他亦整副地受用起来。
涎水混着热液,堵她面庞七窍,周曙喘不能喘、咳不能咳,乔络松手时她便翻倒在地,又被他掐着喉咙,将所有都吞饮下去。
当着太子的面,她虽不敢反胃。可身体比心诚实,尽管已近窒息,她仍不住作呕。
乔络独坐榻上,俯视涕泗横流,狼狈不堪的她,本已经稍稍平息的躁,复似秋火燎烧荒原,焚尽天地无边。
这法子并不顶用,他好生地上过了周曙,却仍难消杀虐之心。
甚至因见她瘫软在地,迫不及待地吐出浑白残浆,他更是觉得受其藐视,损了自身天威,故恼羞成怒不已。
她一个罪臣之女,军中贱妓,反倒瞧不上他堂堂国之太子?
本来军中有无数妓子,供他任意取用。只要他想,原可以勉为其难,前去他人营帐。
若不是她当初信口雌黄,在窃玺案里,曾诬陷过孙芙蕖,他根本就连她是何人,都全然不会记得。
她可倒好,在他面前,便这样对他折辱。
乔络只觉得旧曾害人的她,今时愈肮脏鄙陋。
他高看她仅仅一眼,她却不知地厚天高,堂而皇之地以怨报德。
如此不堪的脏贱妓|女,若今时恰承了他的子嗣,来日里不就又生出来个韩愫了么?
韩愫便是为营妓所生,分明出身卑微至极,竟偏要来皇宫里碍他的眼,得父皇重用不说,更备受母后疼爱。
反倒是他与四妹,早早失去母妃,却只得相依为命,生生遭韩愫比了下去。
乔络嫉恨韩愫入骨,咬牙切齿着冷睨周曙,冲动下拔出随身匕首。
为不令她受孕,乔络手起刀落,竖切剖开了她。
孙芳芝得信之时,只是听上头命他,去替某一个暴毙的营妓收尸。
因他从前逢昙花疫时,曾在禁区里当过此类差事,便也就不疑有它,挑帘进亡者帐内。
地上散碎尸块,令他气息骤滞,却因知此事必然暗藏关节,遂未声张,速速放下帐幕,沉默踏入营中。
这惨被奸杀开膛的妓子,他碰巧竟认得。只是随后,营中陆续同为此等死法之人,他不再逐一清点得来,也通通无有故交。
军中死去了妓|女无数,表面上却是风平浪静,从无人提及这些蹊跷案子。
孙芳芝更是三缄其口,明白若想要活着回京,便不能探究营妓们的命案。
可是静水深流,在平静表面下仍有寥寥数人,相互间心照不宣。包括孙芳芝在内,他们皆极清楚,杀人者是三太子乔络。
身为度辽将军,高休玄坐镇北境大营之中,早已与韩愫共议过乔络所犯恶行。
“我称令尊一声‘世兄’,曾与他共援云越,并肩杀敌。你如今既来此,我必护你平安归京。”
“世叔义勇过人,若欲平此边疆战乱,易如反掌。故侄儿之所求,绝不仅是保全己身。”
韩愫躬身一揖,高休玄速速抬手,将他托住。
“胜败乃兵家常事,此战若败,老夫亦无可奈何。”
“天子调军至此,欲逆叔父先时弱势。可在小侄看来,您不过是姑息敌方,忧心战事若止,恐将失宠于君。”
“何止君之宠幸?兔死狗烹,君主轻武已久。我等军士,将余几载性命,尚能苟活?”
韩愫点明高休玄这“养奸固宠”的把戏,却并非是为指责,而是为将其拉拢。
“叔父所言在理,但侄儿不忍见您若此,空怀报国之志,自晦蹉跎余生。”
“若非如此,我又可以怎样?生不逢时、生不逢时……”
高休玄叠声长叹,壮志难寄,悲恸摇头。
“侄儿可为叔父分忧,保叔父手中兵权。此战之后,若天子不收兵,叔父自可以拥兵自重,何乐而不为呢?
“这……”
听话听音,高休玄闻得韩愫所言,竟觉出不臣之意,自不敢草率答应。
“不止如此,有侄儿辅佐新君,武官必得重用,叔父又何愁不能荡平叛党,挞伐四方?”
高休玄亦是先王之子,昔日何等辉煌?西昌王过世之际,高家便就没落,他韬光养晦度日,始终难磨灭心头宏图大志。
韩愫一番话的确令他心动,可思及储君不肖,他不得不再度迟疑。
“新君得你辅佐,却亦难再开我朝盛世。他于我军中杀这无数女子,只恐来日归京,仍是国之祸患,必将贻害无穷。”
“叔父为保麾下一众将士,对他忍让,侄儿倒不在乎若惩治他,将会得罪皇上。”
深深垂首,韩愫对高休玄恭谨再拜,复又出言。
“宋境若要安宁,新君又岂会是乔络?侄儿归京,必当为我朝另择合适人选,日后倾力辅佐,还望叔父相助。”
于高休玄而言,与其择宋皇或是太子,他的确该弃暗投明,选择公卿之首,世侄韩愫。
宋境承平太久,连叶如轻那般跳梁小丑,都踩来军中将领们的头上。好在尚有丞相,肯替武官做主,治叶如轻盗贩粮饷、兵器之罪,甚至对五皇子乔绎亦严惩不贷。
眼下韩愫提议废储,另扶皇子登基。此举大逆不道,又还凶险至极。
但高休玄既识韩愫其人,知晓他值得跟随,故丝毫未再犹豫,颔首承诺下来。
此后与乌夷乱党之战,宋军大胜,平叛退敌,扬耀国威。战事迅速歇止,高休玄当之无愧,居得首功。
韩愫也的确一如承诺,保住了他手中的兵权,使全数重兵依旧驻扎北疆。高休玄一时风光无两,几可与京洛朝廷抗衡。
陆柔良只看到韩愫为国征战,光荣凯旋,根本不知他已于战时,拉拢到高休玄作为靠山,只待日后对抗宋皇,独揽大权。
孙芙蕖倒是闻得宋皇未收兵权,便知晓这一世里,韩愫仍是靠高休玄,打起了把持朝政的如意算盘。
往世里韩愫机关算尽,甚至早在大捷回京之时,便将与高休玄的盟约告知与她。
彼时他志得意满,神色喜悦非常。但思及他的结局,孙芙蕖却唯能无奈慨叹。
只是除开了陆柔良,便连她亦不知,这世间万事万物全貌。宋皇非等闲君主,虽不收高休玄的兵权,又岂会任由韩愫谋算,而毫不藏防备?
唯独在这一世里,待尘埃已落定,孙芙蕖终是适时知晓,宋皇暗中备下了何等“厚礼”,以“款待”欲挟天子的佞臣韩愫。
*
“乌夷归顺我朝,进献御贡美酒,圣上尽以之犒赏三军。我知你素喜夜酌,故趁着天色尚早,便将我所得悉数送来给你。”
此一世因曾共至时疫禁区,同领差事,孙芙蕖的确觉察,孙芳芝与她之间,关系稍有改善。
但她未曾料到,孙芳芝因得以随军之事,归京后向她道谢,甚至投她所好,专程送来贡酒。
她可是尚记得,累世孙芳芝并没有谢过她,只是冷着面色,叮嘱过她一句“避开太子”。
这短短四个字,便是他回报给她的,所有感激之情了。
但直到她落在乔络手上,方懂得自家三哥,缘何曾对她出言警告。
奈何为时已晚,更何况她根本避无可避,是韩愫亲手将她推去了太子东宫。
孙芙蕖知晓当下,三哥将对她提到太子,故未待他开口,她已觉身上泛起寒意。
可孙芳芝竟无端同她言及周曙。
“北境军中,我恰逢遇故人。你亦同她识得……”
稍稍吞吐过后,孙芳芝讲给她,周曙的离奇死状。
“这案子没有头绪,未曾抓获凶手,终便不了了之。”
孙芙蕖却是听得异常明白,甚至比孙芳芝更笃定,周曙为三太子乔络所杀。
衣不蔽体、开膛、分尸,周曙死状的一切特征,皆符合乔络奸杀女子们的手法。
孙芙蕖未闻“乔络”姓名,却仍是忍不住,冷得隐隐颤栗。
孙芳芝见她害怕,便未再与她细说下去。
片刻寂静之下,孙芙蕖愈发清醒,于脑海中推论周曙生平。
她可以确定的是,累世周曙虽未同陆柔良合谋,对她诬蔑,扰乱朝廷查案,但毕竟窃玺一事,乃周远平失职。作为其女,周曙同样被充为北疆营妓。
可从前孙芳芝不曾与她提及周曙。
那么这是否说明,周曙唯独今世,才死在了乔络手上?
而累世里,她只是作为营妓,平安地活在苦寒北疆……
若真如此,那么周曙的结局有变,便必然要归因于她与陆柔良了。
是她和陆柔良改变了今生中太多情节,才导致周曙惨遭乔络虐杀,死后无有全尸。
这样的心念飞快闪过,奈何孙芙蕖只能自问,却终无法向自己作答。
孙芳芝从不曾在战事既止之时,像今日里这般,朝她讲述周曙的任何消息。
故而无论如何,她都无法知晓,周曙的死,究竟是不是她的罪过。
或许是她自私,只顾全己身安然,却导致周曙惨死;又或许她并无罪,往世中周曙亦是如此,死在了乔络的手上……
因苦思冥想终究无解,孙芙蕖忽而轻哂一声。
她竟是忘了此世周曙害她,令她险些便冤死于天牢之内。
周曙遭人分尸,想来是死有余辜,自作孽不可活。她根本没必要自责内疚,将周曙的惨死,归罪到自己身上。
孙芙蕖不禁自嘲,她看来是自从嫁了赵深,日子过得顺意,遂生出这许多没有用的良心。
纵然周曙是受陆柔良的蛊惑,蠢钝有余,奸恶不足,才会出言诬陷她偷窃国玺,但毕竟周曙此举不义。
她倒是好,竟全然对周曙不计前嫌,还因为周曙死得过于凄惨,便欲包揽这或许不属于她的罪过。
就算她累世所行诸恶,多为局势所迫,并非她的本心,而如今她顺境里久被赵深呵护,却也不可以像这样,连仇敌亦大发慈悲地同情。
孙芙蕖收起无用心念,长长叹了声气,启口问孙芳芝。
“三哥肃正端严,从不危言耸听,今却与妹妹大谈这桩悬案,不知另有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