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钟凝雪一目十行,边看边道:“阳潼打下来了。”
凌霄问:“王爷没说去范阳么?”
钟凝雪道:“史文玉选择去了阳潼。”
凌霄道:“史文玉应该是急病乱投医了。”
史文玉不该选择去阳潼的,一旦分兵,坚守范阳的人就少了,而阳潼易守难攻,想要再夺回来,绝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成的。既易守,阳潼是不需要那么多人把守的,那最危险的自然是范阳了。
钟凝雪点头道:“贺兰艺和赵延知迟迟没有消息,想必是放弃了史文玉。”
凌霄道:“我们再等几日,贺兰艺和赵延知再不来,那么就是想借我们之手,除掉史文玉。”
钟凝雪同意道:“史文玉若有所察觉,一定上报了上原,请陈靖出兵。”
凌霄问:“王妃觉得陈靖会派谁?”
钟凝雪摇了摇头,道:“这个不好说。我和王爷原本想的应该是谢云鹤,不过现在局势已经明朗了,刚开始开战的那时候,双方僵持不下,谢云鹤是最好的选择,眼下形势,派谁来不知道,但兵力一定是与我们实力相当的。”
凌霄分析道:“孟廷邺若干预的话,可能也会影响陈靖的想法。”
钟凝雪摇头道:“我觉得这时陈靖不一定听孟廷邺的话,孟廷邺一系列的建议已经叫陈靖失去了一个北疆,南疆再出什么岔子,上原就岌岌可危了。”
钟凝雪边走边道:“我们即刻出发,到阳潼去。”
凌霄随着钟凝雪一边向前走,一边道:“史文玉既来了阳潼,战事一时半会儿是结束不了的,王妃还是不要去前线了。”
钟凝雪道:“我们的行踪已经在很多人的掌控之下,包括贺兰艺和赵延知,我们若不去,还不知会引起他们怎样的猜疑,这对我们的计划是不利的。”
“这个简单,假装去就好了。”凌霄道,“王妃还是不要去的好。”
钟凝雪道:“总归还是要去的,阳潼不安全,齐州其他地方也不安全,除非我们返回淮郡去。”
凌霄是说不过钟凝雪的,只好听从她的安排,继续往阳潼方向去了。
陈谦润打下阳潼的消息传到了上原,陈靖在朝堂之上询问大臣的意见,刻意讨好者自然建议出兵镇压,说瑞王此举是谋反,因郡王的身份,更不可姑息。
有自作聪明的说无需管他,因为史文玉也是个反贼头子,只管叫他们两方斗来斗去,等快斗出结果的时候,朝廷再派人去才是最明智的。
所有大臣的意见,陈靖全都认真地接收了,他点头道:“只是究竟要怎样,容朕再想一想。”
接着他单点孟廷邺,问道:“不知国公是怎样想的?”
孟廷邺恭敬道:“事关朝政的稳定,陛下万万要想清楚再决定才好。”
陈靖不满意他故意卖关子,道:“国公有话不妨直说。”
“是,陛下。”孟廷邺道:“臣以为现在陛下仅是听了史文玉一面之词,可真实情况是如何呢,并不知情,如果贸然出兵,坊间会盛传是陛下藏的私心。”
孟廷邺的话说的很委婉,事关皇位之争,若瑞王不曾有谋反之意,那么陈靖此举是在借助朝廷兵力故意打压瑞王。
陈靖没有生气,他思索片刻后,接受了孟廷邺的意见,道:“国公说的有理,朕若真的因听了史文玉的一面之词,做出不利于我和皇弟关系的事来,是不对的。瑞王向来是个仁慈的人,在朝野中的声望也很高,我不相信他会无故做出这样的事情,待摸清了事实究竟如何,再做决定才是最公平的。至于史文玉本就是一个居心不正的人,若是没能打得过瑞王,那这件事情便是瑞王的功劳,还要领功的才是。若史文玉打败了瑞王,而皇弟不曾做谋反之事,到时候朕一定派最多的兵,最强的将,定要给皇弟要一个说法的。”
陈靖这一番话听得方才提意见的大臣内心瑟瑟发抖,他们说的并不是陈靖真正想听的,真正了解陈靖心思的还是孟廷邺,于是连忙附和道:“陛下如果在此时贸然出兵的话,的确会得到朝野的议论的。”
陈靖的出兵计划暂缓了,可他对孟廷邺不是真的信任,他也一直以为陈谦润打齐州是会找一个正当的理由的,所以没想到他先下手为强直接拿了齐州的粮仓,不过这个举动确实叫陈靖佩服,叫他来想,他是想不到的。
既连瑞王的第一步计划都想不到,该如何应对自然还要私下问的。
陈靖在私底下召来了孟廷邺,颇有坦诚相待的架势,语重心长道:“今日这里没有外人,我问外公一句话,外公一定要说实话才是。”
孟廷邺顿觉不安,还是郑重地点了点头。
陈靖道:“我怎么觉得外公给我的所有的建议都是向着瑞王的呢。”
孟廷邺果断地跪下了,忙道:“陛下何出此言呐?”
陈靖道:“那你告诉朕,若不出兵,对朕有何好处?”
孟廷邺反问道:“臣请陛下想一想,如果出兵对陛下有何好处,朝廷的兵到了南疆是打史文玉还是打瑞王?”
陈靖愣住了。
孟廷邺接着道:“陛下即便是出兵,究竟打谁是暂时决定不了的。要是打瑞王是在帮史文玉,要是打史文是在帮瑞王,陛下真的觉得此时出兵是最好的时候么?”
陈靖点了点头,道:“外公分析的对。”
孟廷邺道:“陛下既然说今日并无外人,那么臣也问一问陛下,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叫陛下怀疑臣对陛下的忠心呢,是有人故意在挑拨离间么?”
陈靖不曾想到孟廷邺竟这般直接地问了出来,他道:“外公为何这样问?”
孟廷邺道:“只是问一问。”
陈靖道:“外公也知道几乎所有事情朕都是听外公的建议,听的结果是失去了北疆,如果南疆再出了什么问题,我是担待不起的,我对不起父皇。”
孟廷邺叹息道:“陛下不必自责,这件事情全是臣的过错呀,只是瑞王他诡计多端,臣真不是他的对手,陛下既是信得过臣,问臣的意见,臣全都如实地回答了,至于采不采纳,望以后陛下慎做决定,我们全都小心谨慎一些,便不会再屡次上瑞王的当了。”
既看到了孟廷邺的真心,陈靖没有再为难,他道:“我知外公是为朕好,为大楚好,为朝廷好,只是我也有身不由己的时候,倘若哪句话朕说的不对了,希望外公不要介意,朕同外公始终是一条心的。”
孟廷邺像一个步入迟暮之年的老翁,垂垂老矣,叹道:“陛下能知臣心意,是臣这一生最大的欣慰。不过既然说到此事,臣还是想给陛下一个建议,千万不要派严卿去。”
陈靖疑惑道:“严卿?外公是觉得严卿已经投靠了瑞王么?”
孟廷邺摇头,道:“臣只是心疼他,不想让他参与到这场纷争里来,他本就不该参与到这场纷争里来的。”
陈靖明显不信,他道:“是严卿向外公说什么事情了么?”
孟廷邺道:“严卿若真的投靠了瑞王,他是即便有事情也不会跟臣说的,他跟臣说的事情也全都是没有意义的,来离间臣同陛下之间关系的。”
陈靖向孟廷邺确认:“外公真的是想保护严卿么?”
孟廷邺道:“臣能做的也只有给陛下建议了,严卿的命运究竟如何还是掌握在陛下您的手中。”
陈靖点了点头:“这应该是外公第一次真的有求于朕,外公放心,朕不会叫表弟去南疆的。一是因外公的心疼,二是他若真的投靠了瑞王,去了南疆不就正好给瑞王如虎添翼了么。”
孟廷邺道:“陛下您这个想法是有非常大的智慧呀。”
陈靖少有的在孟廷邺面前表现出了谦虚,他道:“朕若真的有大智慧,北疆也不至于丢在我手里。”
孟廷邺安慰道:“陛下不要着急,只要等到史文玉打败了瑞王,那么一切就好说了,瑞王打败了史文玉,也一切都好说了。”
陈靖点了点头。
孟廷邺接着道:“贺兰艺和羌可达不是也到南疆去了么,南疆一定会乱作一团的,但是别管多乱的局面,最终会有一个结果的,这个结果一定是陛下毫发无伤,不会损失一兵一卒,损失的只会是他们。”
陈靖道:“我知外公说的全是在理的话,只是容朕再想一想,失去了一次北疆我真的是怕了,害怕再重蹈覆辙。”
孟廷邺依然跪着,并不反驳陈靖的话,而是道:“陛下您为国为民,费心费力,只是不要思虑过重,万万要保重身体才是一等要事啊。”
陈靖点了点头:“多谢外公的关心,外公也要保重身体。”
今日的陈靖格外虚心,也格外坦诚,聪明如孟廷邺,他知道有一些话是陈靖故意说的,他的自责,他的关心,他的接纳,全都半真半假。
陈靖不出兵的结果的确是毫发无伤,可同时他什么也得不到,倘若有人将这个道理讲给陈靖听了,那么陈靖会出兵的,他此时的犹豫和借口全是演来给人看的。
钟凝雪一目十行,边看边道:“阳潼打下来了。”
凌霄问:“王爷没说去范阳么?”
钟凝雪道:“史文玉选择去了阳潼。”
凌霄道:“史文玉应该是急病乱投医了。”
史文玉不该选择去阳潼的,一旦分兵,坚守范阳的人就少了,而阳潼易守难攻,想要再夺回来,绝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成的。既易守,阳潼是不需要那么多人把守的,那最危险的自然是范阳了。
钟凝雪点头道:“贺兰艺和赵延知迟迟没有消息,想必是放弃了史文玉。”
凌霄道:“我们再等几日,贺兰艺和赵延知再不来,那么就是想借我们之手,除掉史文玉。”
钟凝雪同意道:“史文玉若有所察觉,一定上报了上原,请陈靖出兵。”
凌霄问:“王妃觉得陈靖会派谁?”
钟凝雪摇了摇头,道:“这个不好说。我和王爷原本想的应该是谢云鹤,不过现在局势已经明朗了,刚开始开战的那时候,双方僵持不下,谢云鹤是最好的选择,眼下形势,派谁来不知道,但兵力一定是与我们实力相当的。”
凌霄分析道:“孟廷邺若干预的话,可能也会影响陈靖的想法。”
钟凝雪摇头道:“我觉得这时陈靖不一定听孟廷邺的话,孟廷邺一系列的建议已经叫陈靖失去了一个北疆,南疆再出什么岔子,上原就岌岌可危了。”
钟凝雪边走边道:“我们即刻出发,到阳潼去。”
凌霄随着钟凝雪一边向前走,一边道:“史文玉既来了阳潼,战事一时半会儿是结束不了的,王妃还是不要去前线了。”
钟凝雪道:“我们的行踪已经在很多人的掌控之下,包括贺兰艺和赵延知,我们若不去,还不知会引起他们怎样的猜疑,这对我们的计划是不利的。”
“这个简单,假装去就好了。”凌霄道,“王妃还是不要去的好。”
钟凝雪道:“总归还是要去的,阳潼不安全,齐州其他地方也不安全,除非我们返回淮郡去。”
凌霄是说不过钟凝雪的,只好听从她的安排,继续往阳潼方向去了。
陈谦润打下阳潼的消息传到了上原,陈靖在朝堂之上询问大臣的意见,刻意讨好者自然建议出兵镇压,说瑞王此举是谋反,因郡王的身份,更不可姑息。
有自作聪明的说无需管他,因为史文玉也是个反贼头子,只管叫他们两方斗来斗去,等快斗出结果的时候,朝廷再派人去才是最明智的。
所有大臣的意见,陈靖全都认真地接收了,他点头道:“只是究竟要怎样,容朕再想一想。”
接着他单点孟廷邺,问道:“不知国公是怎样想的?”
孟廷邺恭敬道:“事关朝政的稳定,陛下万万要想清楚再决定才好。”
陈靖不满意他故意卖关子,道:“国公有话不妨直说。”
“是,陛下。”孟廷邺道:“臣以为现在陛下仅是听了史文玉一面之词,可真实情况是如何呢,并不知情,如果贸然出兵,坊间会盛传是陛下藏的私心。”
孟廷邺的话说的很委婉,事关皇位之争,若瑞王不曾有谋反之意,那么陈靖此举是在借助朝廷兵力故意打压瑞王。
陈靖没有生气,他思索片刻后,接受了孟廷邺的意见,道:“国公说的有理,朕若真的因听了史文玉的一面之词,做出不利于我和皇弟关系的事来,是不对的。瑞王向来是个仁慈的人,在朝野中的声望也很高,我不相信他会无故做出这样的事情,待摸清了事实究竟如何,再做决定才是最公平的。至于史文玉本就是一个居心不正的人,若是没能打得过瑞王,那这件事情便是瑞王的功劳,还要领功的才是。若史文玉打败了瑞王,而皇弟不曾做谋反之事,到时候朕一定派最多的兵,最强的将,定要给皇弟要一个说法的。”
陈靖这一番话听得方才提意见的大臣内心瑟瑟发抖,他们说的并不是陈靖真正想听的,真正了解陈靖心思的还是孟廷邺,于是连忙附和道:“陛下如果在此时贸然出兵的话,的确会得到朝野的议论的。”
陈靖的出兵计划暂缓了,可他对孟廷邺不是真的信任,他也一直以为陈谦润打齐州是会找一个正当的理由的,所以没想到他先下手为强直接拿了齐州的粮仓,不过这个举动确实叫陈靖佩服,叫他来想,他是想不到的。
既连瑞王的第一步计划都想不到,该如何应对自然还要私下问的。
陈靖在私底下召来了孟廷邺,颇有坦诚相待的架势,语重心长道:“今日这里没有外人,我问外公一句话,外公一定要说实话才是。”
孟廷邺顿觉不安,还是郑重地点了点头。
陈靖道:“我怎么觉得外公给我的所有的建议都是向着瑞王的呢。”
孟廷邺果断地跪下了,忙道:“陛下何出此言呐?”
陈靖道:“那你告诉朕,若不出兵,对朕有何好处?”
孟廷邺反问道:“臣请陛下想一想,如果出兵对陛下有何好处,朝廷的兵到了南疆是打史文玉还是打瑞王?”
陈靖愣住了。
孟廷邺接着道:“陛下即便是出兵,究竟打谁是暂时决定不了的。要是打瑞王是在帮史文玉,要是打史文是在帮瑞王,陛下真的觉得此时出兵是最好的时候么?”
陈靖点了点头,道:“外公分析的对。”
孟廷邺道:“陛下既然说今日并无外人,那么臣也问一问陛下,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叫陛下怀疑臣对陛下的忠心呢,是有人故意在挑拨离间么?”
陈靖不曾想到孟廷邺竟这般直接地问了出来,他道:“外公为何这样问?”
孟廷邺道:“只是问一问。”
陈靖道:“外公也知道几乎所有事情朕都是听外公的建议,听的结果是失去了北疆,如果南疆再出了什么问题,我是担待不起的,我对不起父皇。”
孟廷邺叹息道:“陛下不必自责,这件事情全是臣的过错呀,只是瑞王他诡计多端,臣真不是他的对手,陛下既是信得过臣,问臣的意见,臣全都如实地回答了,至于采不采纳,望以后陛下慎做决定,我们全都小心谨慎一些,便不会再屡次上瑞王的当了。”
既看到了孟廷邺的真心,陈靖没有再为难,他道:“我知外公是为朕好,为大楚好,为朝廷好,只是我也有身不由己的时候,倘若哪句话朕说的不对了,希望外公不要介意,朕同外公始终是一条心的。”
孟廷邺像一个步入迟暮之年的老翁,垂垂老矣,叹道:“陛下能知臣心意,是臣这一生最大的欣慰。不过既然说到此事,臣还是想给陛下一个建议,千万不要派严卿去。”
陈靖疑惑道:“严卿?外公是觉得严卿已经投靠了瑞王么?”
孟廷邺摇头,道:“臣只是心疼他,不想让他参与到这场纷争里来,他本就不该参与到这场纷争里来的。”
陈靖明显不信,他道:“是严卿向外公说什么事情了么?”
孟廷邺道:“严卿若真的投靠了瑞王,他是即便有事情也不会跟臣说的,他跟臣说的事情也全都是没有意义的,来离间臣同陛下之间关系的。”
陈靖向孟廷邺确认:“外公真的是想保护严卿么?”
孟廷邺道:“臣能做的也只有给陛下建议了,严卿的命运究竟如何还是掌握在陛下您的手中。”
陈靖点了点头:“这应该是外公第一次真的有求于朕,外公放心,朕不会叫表弟去南疆的。一是因外公的心疼,二是他若真的投靠了瑞王,去了南疆不就正好给瑞王如虎添翼了么。”
孟廷邺道:“陛下您这个想法是有非常大的智慧呀。”
陈靖少有的在孟廷邺面前表现出了谦虚,他道:“朕若真的有大智慧,北疆也不至于丢在我手里。”
孟廷邺安慰道:“陛下不要着急,只要等到史文玉打败了瑞王,那么一切就好说了,瑞王打败了史文玉,也一切都好说了。”
陈靖点了点头。
孟廷邺接着道:“贺兰艺和羌可达不是也到南疆去了么,南疆一定会乱作一团的,但是别管多乱的局面,最终会有一个结果的,这个结果一定是陛下毫发无伤,不会损失一兵一卒,损失的只会是他们。”
陈靖道:“我知外公说的全是在理的话,只是容朕再想一想,失去了一次北疆我真的是怕了,害怕再重蹈覆辙。”
孟廷邺依然跪着,并不反驳陈靖的话,而是道:“陛下您为国为民,费心费力,只是不要思虑过重,万万要保重身体才是一等要事啊。”
陈靖点了点头:“多谢外公的关心,外公也要保重身体。”
今日的陈靖格外虚心,也格外坦诚,聪明如孟廷邺,他知道有一些话是陈靖故意说的,他的自责,他的关心,他的接纳,全都半真半假。
陈靖不出兵的结果的确是毫发无伤,可同时他什么也得不到,倘若有人将这个道理讲给陈靖听了,那么陈靖会出兵的,他此时的犹豫和借口全是演来给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