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郑临明白了,但是得到消息的广安王不明白。
他疑惑地去找赵延知了。
此时已是后半夜,赵延知却还不曾歇息,停在院中望月,像是对广安王的到访意料之中,赵延知看向他时,竟是轻声笑了:“王爷。”
广安王怔了一怔后,将事情如数说给了赵延知。
赵延知一边请他到房中,一边道:“这是孟廷邺在向王爷表达他的态度,也是在试探王爷的诚意,不过若是真见,他不会来找王爷,得王爷去找他。”
广安王担忧道:“可我若真的去江川见他,那济北怎么办?”
赵延知耐心地解释道:“孟廷邺他不是一个糊涂人,他若真的答应了王爷的见面,一定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但是在这之前王爷要有足够的诚心,即便他说让去,王爷也一定要答应。”
进了房,赵延知请广安王坐,自己也坐了,接着分析道:“要是单为耍王爷一趟,丢了济北,丢到瑞王的手中,对于孟廷邺能有什么好处,是一点儿也没有,他绝对不会那样去做。”
广安王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
广安王问赵延知:“那我应该如何去做?”
赵延知告诉他:“王爷要是有诚心,就即刻出城去,告诉孟廷邺自己已经在路上了。”
广安王犹豫道:“可是……”
赵延知道:“若王爷还在犹豫,那么就中规中矩地回答就好。”
广安王道:“中规中矩地回答,是说一切全凭孟廷邺做主么?”
赵延知道:“就是这个意思。”
广安王本是犹豫的,想着应该按照犹豫的办法来办,谁知过了两日,陈谦润又攻城了,虽没有大的进展,可叫广安王担心起来,怕陈谦润要接着来一次狠的。
广安王又想走了,不过这时候出去不是为了真的找孟廷邺,而是找活路,他怕死。
一样的后半夜,坐在同一个位置,听过广安王的想法后,赵延知严肃地问广安王:“王爷就这么走了,不害怕我领着兵全都投降瑞王么?”
广安王毫不在意道:“人在紧急时刻,都会先选择保护性命,若真投降,我相信将军一定能随机应变,再夺回一局的。”
赵延知问道:“怎么应变,人都在人家军里了,手无缚鸡之力,靠想象么?”
广安王道:“可是将军跟我说的,让我去的。”
赵延知解释道:“若是瑞王没有攻城,王爷随时可以走,但是近来已经攻城一回了,王爷再走,会动摇军心的。”
赵延知劝道:“我知王爷走是着急逃命,可王爷走了之后呢,命是保住了,难道就这样苟且偷生一辈子么。”
广安王叹息道:“真有雄才大略的,能有几个人,将军算是一个,这是我的心里话。我们这些人过太平日子过惯了,依然想过太平日子,并不是逃脱,而是在选择面前我们更在乎性命。”
赵延知步步紧逼道:“即便放手一搏,王爷会得到前所未有的荣耀,也不能使王爷动摇么?”
广安王道:“将军以为那么高的位置上的人是那么好当的么,风光是风光,可是我睡不踏实的。”
赵延知沉默了好大一会儿,才说道:“既然王爷决定了,我也无权干涉,不过我也不会沾王爷的光,既然王爷想走,那么我随从王爷一起走吧,我在城中也是等死。”
赵延知还是坚持挽留了,说道:“王爷曾经也是英勇过的,也是勇敢过的,否则今日不会出现在这里,早就向瑞王投了降。”
广安王笑道:“将军不如直接说我是个优柔寡断的人。”
赵延知一针见血道:“王爷不是个优柔寡断的人,只是王爷没有想好。在以前有坚定自己想要的,现在没有盼头了,只是觉得前方有路便跟着人去了,走这条路需要你付出一定代价时,王爷又退缩了。我们不好说放弃去搏一搏的人就是懦弱,因为那样或许会带来更大的遗憾,还不如就此放手。”
广安王低头沉默片刻,问赵延知:“现在投降瑞王还来得及么?”
赵延知不回答,先道:“我知道王爷出城第一是想保命,不过还是和孟廷邺有联系的,还有郭嗣,李存业,这条路要想走,其实还能走得通,王爷既然不是一下就能做出决定的,不妨边走边看。”
赵延知解释道:“我不是不提倡,只是最合适的时机我们已经错过了,现在再投降,瑞王应该不会答应了,即便答应,以后也不会有好结果,王爷总是犹豫不定,没有羌可达那样的决心。”
广安王问道:“羌可达什么决心?”
赵延知道:“王爷难道看不出来么,为何羌可达自江川来了魏州,又从魏州往广郡去了,并且贺兰俊是在他军中的。”
广安王道:“他这是投降了瑞王么?”
赵延知没有明确回答,而是道:“羌可达在我们几方的争斗当中起到了一个制造混乱的作用,即便他什么都不做,但是跑来跑去,我们就不能忽视他。”
广安王不解地问道:“瑞王他为何留着贺兰俊和贺兰艺而不处死他们呢?”
赵延知说道:“我想第一个是不想让他这样轻易地死去,二是因为关键时刻能起到和羌可达相同的作用。”
广安王道:“这么说,瑞王会放了贺兰艺和贺兰俊么,撺掇他们去打孟廷邺。”
赵延知道:“如果是我,我不会这么做,但我可能会这么说。”
广安王愣了片刻,才知赵延知的意思,他叹道:“你们真是足智多谋啊。”
赵延知依然想挽留,他道:“王爷自己也知道,真正有谋略的人其实没有几个的,像郭嗣那样的人,他手下也没有像样的,否则不会依靠孟廷邺来给他下命令,既然大家都相差不多,加起来总是能顶过一个瑞王。”
广安王不为所动,大着胆子问赵延知:“我不知将军一直以来都是为了什么,真的是为荣华富贵么,可那是将军本来就有的,从瑞王那里也依然可以得到,我实在想不通。”
赵延知笑了笑,道:“王爷连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就关心起我来了么?”
广安王摇头道:“我并没有想问将军隐私的意思,只是今日一别,不知我们再见是何日了,或许永远也没有那一天,即便将军对我说了实话,也不用害怕我的威胁。”
赵延知道:“我知道王爷对我是有好奇心。”
他一字一句地对广安王说道:“我的心愿是天下太平。”
广安王果真笑了。
赵延知像是松了一口气,不像方才似的严肃了,他也跟着笑了,问道:“我说的话,将军不信吧?”
广安王摇头道:“将军说的这句话确实叫我疑惑了,但我疑惑的不是将军的话是真是假,而是希望天下太平,由一名武将来说,是件少见的事情,我见过一些有谋略的,征战沙场的大英雄,但是他们想要功,否则无法保证步步高升。”
广安王开玩笑道:“自古以来,主战的不大多是能打的,多是武官么?”
赵延知道:“我当然也是希望王爷能继续打了,只是我看王爷心意已决,便不好再劝了。”
广安王叹息道:“我许久不曾好好歇息了,现在只想静下来,到无人打扰的地方,即便吃糠咽菜,只要能一觉睡到我想醒的那时候,我便十分知足。”
“王爷吃过糠咽过菜么?”赵延知问他,“若是真的吃过糠咽过菜,王爷应该不会说出今日这些话,也会怀念今日的生活了。”
广安王道:“将军的意思是?”
赵延知道:“在有时候摆在自己面前两条路,其实无论选择了哪一条都会后悔当初为什么没选择另一条,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既然王爷要走,我送一送王爷吧。”
广安王不禁有些伤感,道:“将军不跟我一起走么?”
赵延知道:“既然王爷没有,我就要去他处找我的出路了。”
广安王问道:“是瑞王么?将军若真的希望天下太平,或许机会在瑞王那里。”
赵延知摇了摇头,说道:“瑞王容不下我。”
赵延知十分坦诚,说道:“王爷应该知道先前瑞王妃出事,与我有关,瑞王不会原谅我的,也不会收容我的。”
广安王道:“可是与瑞王作对……”
赵延知道:“我自己有办法,王爷还是先操心自己的事情吧。”
广安王起了身,道:“我还有最后一个事情,想问问将军。”
赵延知道:“王爷请说。”
广安王问道:“将军是本就真心实意地想帮我,还是这只是将军出于将军的目的,必须要做的。”
赵延知也起了来,摇头道:“这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希望我们都能得偿所愿。我祝愿将军过上吃糠咽菜、悠闲自在的日子。”
赵延知一边说,一边笑了:“早知这样的结果,我该备好酒的,也不枉我们同走了一程,总归要喝一杯告别的酒。”
郑临明白了,但是得到消息的广安王不明白。
他疑惑地去找赵延知了。
此时已是后半夜,赵延知却还不曾歇息,停在院中望月,像是对广安王的到访意料之中,赵延知看向他时,竟是轻声笑了:“王爷。”
广安王怔了一怔后,将事情如数说给了赵延知。
赵延知一边请他到房中,一边道:“这是孟廷邺在向王爷表达他的态度,也是在试探王爷的诚意,不过若是真见,他不会来找王爷,得王爷去找他。”
广安王担忧道:“可我若真的去江川见他,那济北怎么办?”
赵延知耐心地解释道:“孟廷邺他不是一个糊涂人,他若真的答应了王爷的见面,一定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但是在这之前王爷要有足够的诚心,即便他说让去,王爷也一定要答应。”
进了房,赵延知请广安王坐,自己也坐了,接着分析道:“要是单为耍王爷一趟,丢了济北,丢到瑞王的手中,对于孟廷邺能有什么好处,是一点儿也没有,他绝对不会那样去做。”
广安王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
广安王问赵延知:“那我应该如何去做?”
赵延知告诉他:“王爷要是有诚心,就即刻出城去,告诉孟廷邺自己已经在路上了。”
广安王犹豫道:“可是……”
赵延知道:“若王爷还在犹豫,那么就中规中矩地回答就好。”
广安王道:“中规中矩地回答,是说一切全凭孟廷邺做主么?”
赵延知道:“就是这个意思。”
广安王本是犹豫的,想着应该按照犹豫的办法来办,谁知过了两日,陈谦润又攻城了,虽没有大的进展,可叫广安王担心起来,怕陈谦润要接着来一次狠的。
广安王又想走了,不过这时候出去不是为了真的找孟廷邺,而是找活路,他怕死。
一样的后半夜,坐在同一个位置,听过广安王的想法后,赵延知严肃地问广安王:“王爷就这么走了,不害怕我领着兵全都投降瑞王么?”
广安王毫不在意道:“人在紧急时刻,都会先选择保护性命,若真投降,我相信将军一定能随机应变,再夺回一局的。”
赵延知问道:“怎么应变,人都在人家军里了,手无缚鸡之力,靠想象么?”
广安王道:“可是将军跟我说的,让我去的。”
赵延知解释道:“若是瑞王没有攻城,王爷随时可以走,但是近来已经攻城一回了,王爷再走,会动摇军心的。”
赵延知劝道:“我知王爷走是着急逃命,可王爷走了之后呢,命是保住了,难道就这样苟且偷生一辈子么。”
广安王叹息道:“真有雄才大略的,能有几个人,将军算是一个,这是我的心里话。我们这些人过太平日子过惯了,依然想过太平日子,并不是逃脱,而是在选择面前我们更在乎性命。”
赵延知步步紧逼道:“即便放手一搏,王爷会得到前所未有的荣耀,也不能使王爷动摇么?”
广安王道:“将军以为那么高的位置上的人是那么好当的么,风光是风光,可是我睡不踏实的。”
赵延知沉默了好大一会儿,才说道:“既然王爷决定了,我也无权干涉,不过我也不会沾王爷的光,既然王爷想走,那么我随从王爷一起走吧,我在城中也是等死。”
赵延知还是坚持挽留了,说道:“王爷曾经也是英勇过的,也是勇敢过的,否则今日不会出现在这里,早就向瑞王投了降。”
广安王笑道:“将军不如直接说我是个优柔寡断的人。”
赵延知一针见血道:“王爷不是个优柔寡断的人,只是王爷没有想好。在以前有坚定自己想要的,现在没有盼头了,只是觉得前方有路便跟着人去了,走这条路需要你付出一定代价时,王爷又退缩了。我们不好说放弃去搏一搏的人就是懦弱,因为那样或许会带来更大的遗憾,还不如就此放手。”
广安王低头沉默片刻,问赵延知:“现在投降瑞王还来得及么?”
赵延知不回答,先道:“我知道王爷出城第一是想保命,不过还是和孟廷邺有联系的,还有郭嗣,李存业,这条路要想走,其实还能走得通,王爷既然不是一下就能做出决定的,不妨边走边看。”
赵延知解释道:“我不是不提倡,只是最合适的时机我们已经错过了,现在再投降,瑞王应该不会答应了,即便答应,以后也不会有好结果,王爷总是犹豫不定,没有羌可达那样的决心。”
广安王问道:“羌可达什么决心?”
赵延知道:“王爷难道看不出来么,为何羌可达自江川来了魏州,又从魏州往广郡去了,并且贺兰俊是在他军中的。”
广安王道:“他这是投降了瑞王么?”
赵延知没有明确回答,而是道:“羌可达在我们几方的争斗当中起到了一个制造混乱的作用,即便他什么都不做,但是跑来跑去,我们就不能忽视他。”
广安王不解地问道:“瑞王他为何留着贺兰俊和贺兰艺而不处死他们呢?”
赵延知说道:“我想第一个是不想让他这样轻易地死去,二是因为关键时刻能起到和羌可达相同的作用。”
广安王道:“这么说,瑞王会放了贺兰艺和贺兰俊么,撺掇他们去打孟廷邺。”
赵延知道:“如果是我,我不会这么做,但我可能会这么说。”
广安王愣了片刻,才知赵延知的意思,他叹道:“你们真是足智多谋啊。”
赵延知依然想挽留,他道:“王爷自己也知道,真正有谋略的人其实没有几个的,像郭嗣那样的人,他手下也没有像样的,否则不会依靠孟廷邺来给他下命令,既然大家都相差不多,加起来总是能顶过一个瑞王。”
广安王不为所动,大着胆子问赵延知:“我不知将军一直以来都是为了什么,真的是为荣华富贵么,可那是将军本来就有的,从瑞王那里也依然可以得到,我实在想不通。”
赵延知笑了笑,道:“王爷连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就关心起我来了么?”
广安王摇头道:“我并没有想问将军隐私的意思,只是今日一别,不知我们再见是何日了,或许永远也没有那一天,即便将军对我说了实话,也不用害怕我的威胁。”
赵延知道:“我知道王爷对我是有好奇心。”
他一字一句地对广安王说道:“我的心愿是天下太平。”
广安王果真笑了。
赵延知像是松了一口气,不像方才似的严肃了,他也跟着笑了,问道:“我说的话,将军不信吧?”
广安王摇头道:“将军说的这句话确实叫我疑惑了,但我疑惑的不是将军的话是真是假,而是希望天下太平,由一名武将来说,是件少见的事情,我见过一些有谋略的,征战沙场的大英雄,但是他们想要功,否则无法保证步步高升。”
广安王开玩笑道:“自古以来,主战的不大多是能打的,多是武官么?”
赵延知道:“我当然也是希望王爷能继续打了,只是我看王爷心意已决,便不好再劝了。”
广安王叹息道:“我许久不曾好好歇息了,现在只想静下来,到无人打扰的地方,即便吃糠咽菜,只要能一觉睡到我想醒的那时候,我便十分知足。”
“王爷吃过糠咽过菜么?”赵延知问他,“若是真的吃过糠咽过菜,王爷应该不会说出今日这些话,也会怀念今日的生活了。”
广安王道:“将军的意思是?”
赵延知道:“在有时候摆在自己面前两条路,其实无论选择了哪一条都会后悔当初为什么没选择另一条,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既然王爷要走,我送一送王爷吧。”
广安王不禁有些伤感,道:“将军不跟我一起走么?”
赵延知道:“既然王爷没有,我就要去他处找我的出路了。”
广安王问道:“是瑞王么?将军若真的希望天下太平,或许机会在瑞王那里。”
赵延知摇了摇头,说道:“瑞王容不下我。”
赵延知十分坦诚,说道:“王爷应该知道先前瑞王妃出事,与我有关,瑞王不会原谅我的,也不会收容我的。”
广安王道:“可是与瑞王作对……”
赵延知道:“我自己有办法,王爷还是先操心自己的事情吧。”
广安王起了身,道:“我还有最后一个事情,想问问将军。”
赵延知道:“王爷请说。”
广安王问道:“将军是本就真心实意地想帮我,还是这只是将军出于将军的目的,必须要做的。”
赵延知也起了来,摇头道:“这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希望我们都能得偿所愿。我祝愿将军过上吃糠咽菜、悠闲自在的日子。”
赵延知一边说,一边笑了:“早知这样的结果,我该备好酒的,也不枉我们同走了一程,总归要喝一杯告别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