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谢檀在家思过之后,公主府的大门就闭上了,只留个偏门供府里人出入。
她人虽闲着,但对朝堂上发生的的一应事务都了然于心。这得多亏了她当初力排众议成立的南镇抚司衙门,专门负责侦查,审讯,处理情报事务。目前主要由卓吾负责,他每日下值后会来谢檀府上汇报朝堂动向。
而负责具体执行事务的北镇抚司则还在筹备中,抓人的事不好办,往往手段雷霆,要被人臭骂为“走狗”。
是以北镇抚司人虽不多,但个个精良,由谢檀亲自坐镇,也颇能威慑住一些人。
这日谢檀依旧靠在厅堂花梨木交椅上听卓吾汇报。
“方选方大人还是一如既然的上折子弹劾殿下。”
“他也就这点本事了,随他去吧。”谢檀有些不屑。“还有其他事务吗?”
“有,近来朝中似乎多了不少帮殿下说话的官员,不过都是些武将。”
“说来听听。”谢檀朝他扬了下巴,换了个姿势靠着。
“早朝时,几位言官弹劾殿下您在后院蓄养面首,败坏纲常,为世风所不容。”即使嘴里吐露的是对谢檀不好的话,卓吾依旧垂手拱立,一板一眼,脸上无半点表情,如木头一般。
“......”谢檀半晌没说话,有些无语。“他们难道不知道我一月前就已经遣散那些人了吗?”
“穆郎君还在殿下府上。”卓吾提醒她。
“也是,那那些为我争辩的人怎么说?”
“他们说殿下虽养面首,但此乃个人私事,未及国法,非关政务。”
“还说殿下极其专情,为一人而遣退千人,凭此一点就该嘉奖。”
“......”。谢檀扶额,果然是那些武夫才能说出来的话。
她想了一会儿,随即对卓吾吩咐,“那这样,你让人透露出去,我有意要纳......收了穆怀愚。暂时先堵住言官们的嘴。”
“另外查一下宫里尚乐局的一名宫女,新来的,会些诗书,舞跳得很好。宫里你不好插手的话,就交给裴望廷,他自会去做。”
谢檀想到那本薄册子,眸光蓦的冷下来。
严刑法,以止乱;君专权,臣专事。
这就开始教唆严刑酷吏,集权在君了么。
“听说她还有个哥哥,也一并查了,找到人,带到我面前。”
“要活的。”谢檀加重了这一句。
卓吾抬头瞬间明白了她的意思,只要活的,那就是伤残勿论,只要人还有一口气就行。那这样就简单多了。
他领命而去,谢檀则再次取出那本册子细细翻阅。近几日,她已反复研读多次,书页边缘因频繁摩挲而微微卷起细小的毛边。
此书册不过十多页,上面所陈皆为治国方略,观其笔迹,劲峭如锋,落笔如刃。虽说是字字珠玑,但难免太过霸道。执笔之人势必性格激进,桀骜不驯。
她可不信这样的人会英年早逝。
思索间,门外侍女来报,说是宫里又来人了。这几日谢檀闲赋在家,谢伯玉怕她受了委屈,赏赐跟不要钱似的一个劲送来,五天来了三拨人。
谢檀转身把书册收进暗格,继而从里面抽出一张信笺,用朱笔划掉赵明达的名字,做完这一切后,她才推开门扉。
院子里金翠堆了满地。领头的常顺正在一旁候着,见谢檀出来,他急忙上前打了个千儿。
“长公主殿下万安,奴才给殿下请安了。”
谢檀抬手免了他的礼,望着地上敞开的箱笼皱眉,“怎么又送过来了?”
常顺闻言,还以为谢檀不满意这些东西,连忙解释道:“还不止这些呢,团年之后就是朝贡,赶上圣上初登大宝,一些边陲小国提前就把贺岁礼品送过来了。”
“圣上亲自在库房里挑了几个好的,命奴才给殿下您送来。”旁边常顺低头哈腰,语气中透着讨好。
“殿下您看。”说完他便移动几步,走到一口紫檀木宝箱,指着里面的东西道:“这是高昌王朝进献的龙骨珊瑚。用红玉雕刻而成,表面镶嵌着各色宝石,珊瑚的底部还有贝壳碎片和海砂呢。”
“太阳一照,这些宝石闪烁,就跟珊瑚在呼吸似的。”
“还有这个。”他接过一旁小太监手里的托盘,“这是安南王朝送过来的翠羽冠。冠上的每一根羽毛都采自珍稀的翠鸟,两侧镂空雕刻出祥龙图案,世间罕有,尊贵无比。”
“还有这个碧玉杯......”
见常顺还要继续说下去,谢檀盯着这些东西,不耐烦地挥手打断了他,“这些真是圣上亲自挑选让送过来的?”
常顺闻言有些发愣,不知她是何意,只得小心赔笑解释道:“自然是圣上一个个亲自挑的,奴才当时就在旁边看着呢。圣上边挑还边念叨,说殿下您肯定喜欢这些东西。”
“行吧。”谢檀听了也不知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只道了一句,“回去告诉圣上,这次我就先收下了,往后不必送东西过来了,我如今正闭门思过,不宜招摇,这些东西太惹人耳目了。”
常顺冷不丁的听到这个回答,顿时有些为难,一张老脸皱成了一团。可他看着谢檀肃穆的脸色又不敢反驳,只得尴尬地退下。
...
“殿下,这些东西还是照旧收进库房吗?”红芍指着地上的箱笼问道。
“对,你让白芍清点下,记录成册再放进去。”
“好,不过这顶翠羽冠还真是漂亮,顶上还镶了一颗东珠呢。公主到时候可以戴着它出席宫里团年宴,保证能艳惊四座。”
谢檀被她的话吸引,视线移到托盘上。
日光直照在翠羽冠上,整座冠冕散发出璀璨的光芒,冠上的每一根羽毛在风的轻拂下都轻轻颤动,宛如翠绿波浪,水中荡漾。而两侧的龙形图案雕工细致,仿佛下一刻就要从冠顶上腾飞而出。
谢檀目光定在双龙上,须臾,冷笑一声,“先收着吧。”
...
阳光逐渐西斜,在院中投下一片暗影,而暗影尽头则站着张清。他也不知来了多久,整个人隐没在黑暗中,纹丝不动。直到谢檀唤他,他才迈步跨了出来。
院中抬箱子的人一波波走动。
“殿下,近日刑部似乎出了一些事。”他抬头看谢檀,见对方并没注意到他,眼睛盯着一顶羽冠,便也顺着她的视线望过去。
一看,眼中却浮起惊愕,“殿下,这顶羽冠......”
谢檀回过神来,语气冷漠,“你也发现了是吧。”
“走吧,先说事。”她语气恹恹,带着一点失望,又有一点如释重负。随即转了个身,往内院方向走去,张清跟在后面,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
两人走了约莫半盏茶功夫,新进了一处屋子。
这屋子比方才的厅堂要小些,四周花窗雕饰,窗牖纱幔轻垂,透光映影。其间设有雕花楠木案几,案几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一侧摆放着官窑小胆瓶,瓶内插着几株山茶花,淡雅扑鼻。
壁上挂着一幅春贴,上书“居高思危,行远虑险”八个大字。
室内一角,则置着一架倭金彩画小屏风,屏风前一座软榻,谢檀径直朝软榻走去,随即身体放松倚在上面,她随手一指中间的圆桌,对张清道:“你就在那坐下吧。”
张清看出这是公主的私闺,有些局促,站在原地踟蹰不敢动。
谢檀见他那副紧张的样子,有些好笑:“也不是第一次进来了,怎么还是如此胆小,莫不是要我亲自过去请你坐下才成?”
张清这才移动到圆椅前坐下。
“刚刚你说刑部出了事,具体出了什么事?”
张清脚尖微动,又要站起身来回话,被谢檀抬手按下,“你我之间,不比如此拘束。”
“好。”张清颔首,“江南那边好像死了几个应试的举子。原本地方官是想压下来的,熟料其中死掉的一位举子是朝中某位大人的女婿,他家里人连夜把此事捅到上京,指望能有个交代。”
“可官大一级压死人,那位大人也不过是六品芝麻官,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哪哪都说不上话。”
“苦主气不过就直接往刑部衙门递诉状,刑部那些堂官不知是不是听到了上面的风声,一心装作没看到。”
“传闻那芝麻官极为疼爱他的女婿,甚至当做亲子来对待,为了替他申冤,竟一个人就跟刑部杠上了。整日往衙门跑,就差宿在那儿了。”
谢檀听他讲述,心中一动,想起前几日裴望廷跟她提过举子闹事的事情,当时她没放在心上,只因上辈子这事只在二月中旬才爆出来。她提醒季殊合也不过是提前跟他打个招呼。
可现下才十二月底,竟已发展到举子死亡。这一切实在发生的太过突然迅速。
好像自重生以来,时间线真的被加快了,仿佛虚空之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推着她前行。
如此一来,那她便不能一味忍让,坐以待毙,得尽快行动起来了。
谢檀目光瞬间变冷,语气森然,“可有查出具体死因?”
“有。”张清望了她一眼,“据卓吾线报,江南地区官员私下卖官,被应试的举子们发现,他们私下联合在一起想要上京告状,寻个公平正道,谁知事情败露,竟被当地衙门恶役活活打死。”张清说到后面已是咬牙切齿。
他闭眼缓和了下,才道:“可下官唯有一事不明,礼部尚未任命主考官,这买卖如何做?”
谢檀冷哼一声,“没准压根就不需要主考官呢?不管谁去主持考试,左右官是一定会卖出去的。”
张清有些迟疑,“殿下的意思是那卖官源头在最上面?”
谢檀看他一眼没说话,对方瞬间明白过来了,他咬着牙道:“那这些人可真是胆大妄为,如此行径,会导致天下士子心灰意冷,不思进取。长此以往,有伤国本。”
“确实如此。”谢檀平静回了一句,语气不咸不淡,难以揣测情绪。
对此,张清试探着问了一句,“那殿下......可要插手此事?”
“自然是要。”谢檀这才莞尔一笑。
前世,卖官之事被有心人揭发,震动朝野。谢伯玉行事果断,当日便将卖官之人斩首示众,由此民心归附。
这一世,当由她挥刀除弊,荡尽天下士子的怨愤。
“好!”张清声音振奋,“那下官在此替那些士子们多谢殿下了。”说完他便起身向谢檀深深行了个礼。
谢檀定定地看着他,没做声,等他行完礼后才道了一句,“无妨,不过眼下有些事还需要你去做。”
“你去替我打探一下,那六品小官姓甚名谁,然后带他来见我。”
“是。”
张清退出去的时候,正赶上白芍带着穆怀愚身边的小厮来报,那人跑的跌跌撞撞,人未到,声已至。
“殿下,求您救救我家郎君!”
她人虽闲着,但对朝堂上发生的的一应事务都了然于心。这得多亏了她当初力排众议成立的南镇抚司衙门,专门负责侦查,审讯,处理情报事务。目前主要由卓吾负责,他每日下值后会来谢檀府上汇报朝堂动向。
而负责具体执行事务的北镇抚司则还在筹备中,抓人的事不好办,往往手段雷霆,要被人臭骂为“走狗”。
是以北镇抚司人虽不多,但个个精良,由谢檀亲自坐镇,也颇能威慑住一些人。
这日谢檀依旧靠在厅堂花梨木交椅上听卓吾汇报。
“方选方大人还是一如既然的上折子弹劾殿下。”
“他也就这点本事了,随他去吧。”谢檀有些不屑。“还有其他事务吗?”
“有,近来朝中似乎多了不少帮殿下说话的官员,不过都是些武将。”
“说来听听。”谢檀朝他扬了下巴,换了个姿势靠着。
“早朝时,几位言官弹劾殿下您在后院蓄养面首,败坏纲常,为世风所不容。”即使嘴里吐露的是对谢檀不好的话,卓吾依旧垂手拱立,一板一眼,脸上无半点表情,如木头一般。
“......”谢檀半晌没说话,有些无语。“他们难道不知道我一月前就已经遣散那些人了吗?”
“穆郎君还在殿下府上。”卓吾提醒她。
“也是,那那些为我争辩的人怎么说?”
“他们说殿下虽养面首,但此乃个人私事,未及国法,非关政务。”
“还说殿下极其专情,为一人而遣退千人,凭此一点就该嘉奖。”
“......”。谢檀扶额,果然是那些武夫才能说出来的话。
她想了一会儿,随即对卓吾吩咐,“那这样,你让人透露出去,我有意要纳......收了穆怀愚。暂时先堵住言官们的嘴。”
“另外查一下宫里尚乐局的一名宫女,新来的,会些诗书,舞跳得很好。宫里你不好插手的话,就交给裴望廷,他自会去做。”
谢檀想到那本薄册子,眸光蓦的冷下来。
严刑法,以止乱;君专权,臣专事。
这就开始教唆严刑酷吏,集权在君了么。
“听说她还有个哥哥,也一并查了,找到人,带到我面前。”
“要活的。”谢檀加重了这一句。
卓吾抬头瞬间明白了她的意思,只要活的,那就是伤残勿论,只要人还有一口气就行。那这样就简单多了。
他领命而去,谢檀则再次取出那本册子细细翻阅。近几日,她已反复研读多次,书页边缘因频繁摩挲而微微卷起细小的毛边。
此书册不过十多页,上面所陈皆为治国方略,观其笔迹,劲峭如锋,落笔如刃。虽说是字字珠玑,但难免太过霸道。执笔之人势必性格激进,桀骜不驯。
她可不信这样的人会英年早逝。
思索间,门外侍女来报,说是宫里又来人了。这几日谢檀闲赋在家,谢伯玉怕她受了委屈,赏赐跟不要钱似的一个劲送来,五天来了三拨人。
谢檀转身把书册收进暗格,继而从里面抽出一张信笺,用朱笔划掉赵明达的名字,做完这一切后,她才推开门扉。
院子里金翠堆了满地。领头的常顺正在一旁候着,见谢檀出来,他急忙上前打了个千儿。
“长公主殿下万安,奴才给殿下请安了。”
谢檀抬手免了他的礼,望着地上敞开的箱笼皱眉,“怎么又送过来了?”
常顺闻言,还以为谢檀不满意这些东西,连忙解释道:“还不止这些呢,团年之后就是朝贡,赶上圣上初登大宝,一些边陲小国提前就把贺岁礼品送过来了。”
“圣上亲自在库房里挑了几个好的,命奴才给殿下您送来。”旁边常顺低头哈腰,语气中透着讨好。
“殿下您看。”说完他便移动几步,走到一口紫檀木宝箱,指着里面的东西道:“这是高昌王朝进献的龙骨珊瑚。用红玉雕刻而成,表面镶嵌着各色宝石,珊瑚的底部还有贝壳碎片和海砂呢。”
“太阳一照,这些宝石闪烁,就跟珊瑚在呼吸似的。”
“还有这个。”他接过一旁小太监手里的托盘,“这是安南王朝送过来的翠羽冠。冠上的每一根羽毛都采自珍稀的翠鸟,两侧镂空雕刻出祥龙图案,世间罕有,尊贵无比。”
“还有这个碧玉杯......”
见常顺还要继续说下去,谢檀盯着这些东西,不耐烦地挥手打断了他,“这些真是圣上亲自挑选让送过来的?”
常顺闻言有些发愣,不知她是何意,只得小心赔笑解释道:“自然是圣上一个个亲自挑的,奴才当时就在旁边看着呢。圣上边挑还边念叨,说殿下您肯定喜欢这些东西。”
“行吧。”谢檀听了也不知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只道了一句,“回去告诉圣上,这次我就先收下了,往后不必送东西过来了,我如今正闭门思过,不宜招摇,这些东西太惹人耳目了。”
常顺冷不丁的听到这个回答,顿时有些为难,一张老脸皱成了一团。可他看着谢檀肃穆的脸色又不敢反驳,只得尴尬地退下。
...
“殿下,这些东西还是照旧收进库房吗?”红芍指着地上的箱笼问道。
“对,你让白芍清点下,记录成册再放进去。”
“好,不过这顶翠羽冠还真是漂亮,顶上还镶了一颗东珠呢。公主到时候可以戴着它出席宫里团年宴,保证能艳惊四座。”
谢檀被她的话吸引,视线移到托盘上。
日光直照在翠羽冠上,整座冠冕散发出璀璨的光芒,冠上的每一根羽毛在风的轻拂下都轻轻颤动,宛如翠绿波浪,水中荡漾。而两侧的龙形图案雕工细致,仿佛下一刻就要从冠顶上腾飞而出。
谢檀目光定在双龙上,须臾,冷笑一声,“先收着吧。”
...
阳光逐渐西斜,在院中投下一片暗影,而暗影尽头则站着张清。他也不知来了多久,整个人隐没在黑暗中,纹丝不动。直到谢檀唤他,他才迈步跨了出来。
院中抬箱子的人一波波走动。
“殿下,近日刑部似乎出了一些事。”他抬头看谢檀,见对方并没注意到他,眼睛盯着一顶羽冠,便也顺着她的视线望过去。
一看,眼中却浮起惊愕,“殿下,这顶羽冠......”
谢檀回过神来,语气冷漠,“你也发现了是吧。”
“走吧,先说事。”她语气恹恹,带着一点失望,又有一点如释重负。随即转了个身,往内院方向走去,张清跟在后面,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
两人走了约莫半盏茶功夫,新进了一处屋子。
这屋子比方才的厅堂要小些,四周花窗雕饰,窗牖纱幔轻垂,透光映影。其间设有雕花楠木案几,案几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一侧摆放着官窑小胆瓶,瓶内插着几株山茶花,淡雅扑鼻。
壁上挂着一幅春贴,上书“居高思危,行远虑险”八个大字。
室内一角,则置着一架倭金彩画小屏风,屏风前一座软榻,谢檀径直朝软榻走去,随即身体放松倚在上面,她随手一指中间的圆桌,对张清道:“你就在那坐下吧。”
张清看出这是公主的私闺,有些局促,站在原地踟蹰不敢动。
谢檀见他那副紧张的样子,有些好笑:“也不是第一次进来了,怎么还是如此胆小,莫不是要我亲自过去请你坐下才成?”
张清这才移动到圆椅前坐下。
“刚刚你说刑部出了事,具体出了什么事?”
张清脚尖微动,又要站起身来回话,被谢檀抬手按下,“你我之间,不比如此拘束。”
“好。”张清颔首,“江南那边好像死了几个应试的举子。原本地方官是想压下来的,熟料其中死掉的一位举子是朝中某位大人的女婿,他家里人连夜把此事捅到上京,指望能有个交代。”
“可官大一级压死人,那位大人也不过是六品芝麻官,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哪哪都说不上话。”
“苦主气不过就直接往刑部衙门递诉状,刑部那些堂官不知是不是听到了上面的风声,一心装作没看到。”
“传闻那芝麻官极为疼爱他的女婿,甚至当做亲子来对待,为了替他申冤,竟一个人就跟刑部杠上了。整日往衙门跑,就差宿在那儿了。”
谢檀听他讲述,心中一动,想起前几日裴望廷跟她提过举子闹事的事情,当时她没放在心上,只因上辈子这事只在二月中旬才爆出来。她提醒季殊合也不过是提前跟他打个招呼。
可现下才十二月底,竟已发展到举子死亡。这一切实在发生的太过突然迅速。
好像自重生以来,时间线真的被加快了,仿佛虚空之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推着她前行。
如此一来,那她便不能一味忍让,坐以待毙,得尽快行动起来了。
谢檀目光瞬间变冷,语气森然,“可有查出具体死因?”
“有。”张清望了她一眼,“据卓吾线报,江南地区官员私下卖官,被应试的举子们发现,他们私下联合在一起想要上京告状,寻个公平正道,谁知事情败露,竟被当地衙门恶役活活打死。”张清说到后面已是咬牙切齿。
他闭眼缓和了下,才道:“可下官唯有一事不明,礼部尚未任命主考官,这买卖如何做?”
谢檀冷哼一声,“没准压根就不需要主考官呢?不管谁去主持考试,左右官是一定会卖出去的。”
张清有些迟疑,“殿下的意思是那卖官源头在最上面?”
谢檀看他一眼没说话,对方瞬间明白过来了,他咬着牙道:“那这些人可真是胆大妄为,如此行径,会导致天下士子心灰意冷,不思进取。长此以往,有伤国本。”
“确实如此。”谢檀平静回了一句,语气不咸不淡,难以揣测情绪。
对此,张清试探着问了一句,“那殿下......可要插手此事?”
“自然是要。”谢檀这才莞尔一笑。
前世,卖官之事被有心人揭发,震动朝野。谢伯玉行事果断,当日便将卖官之人斩首示众,由此民心归附。
这一世,当由她挥刀除弊,荡尽天下士子的怨愤。
“好!”张清声音振奋,“那下官在此替那些士子们多谢殿下了。”说完他便起身向谢檀深深行了个礼。
谢檀定定地看着他,没做声,等他行完礼后才道了一句,“无妨,不过眼下有些事还需要你去做。”
“你去替我打探一下,那六品小官姓甚名谁,然后带他来见我。”
“是。”
张清退出去的时候,正赶上白芍带着穆怀愚身边的小厮来报,那人跑的跌跌撞撞,人未到,声已至。
“殿下,求您救救我家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