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过完元宵,上京的人陡然增多,皆是些赶来会试的举子及其伴读。京城防卫人员由此多了一倍,谢檀也趁机解了禁闭,得以出门巡视。
上京街道宽阔,九轨可容,两旁店肆横匾连楹,行人熙熙。
茶馆,书生围坐,谈诗论赋;酒楼,妓女侑酒,百十座阁。端的是无边潇洒,肆意从容。
谢檀和乌苏一路跟着前方涌动的人群行到一座新开张的铺子前,观其门前人流如织,多为书生。
旁边竖着的梨木招牌高达三丈,泥金杀粉,斑竹镶嵌。刻了“祥瑞斋”三字,刀工遒劲,气势非凡。
二人只稍稍驻足片刻,门前揽客的小厮就注意到了他们,极力邀请两人进铺一观。
整个铺子大约一开间,檐下风铃,声如银铃。入内店铺正中,设有书案几张,文房四宝俱全,案上香炉,青烟袅袅。墙上挂着山书画,笔意精妙。
原来这竟是一家书店,在这满街的茶楼酒肆之中倒有些特立独行了。
谢檀随意翻了几下架上陈列的书册,大多都是《资治通鉴》《孟子》《四书集注》之类的应试书籍,不乏有几个名家手稿,被旁边人竞相争阅,正在看的时候,耳边传来争吵声。
“孔兄不是一向自诩孔孟之后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何苦还要跟我们争这手稿?”
说话的是个穿黄衫的圆脸少年,年岁不大,长相软糯可爱,只是眉宇间透着愤怒。他说着说着便向狠迈一步,若不是后面的人及时拦着,只怕他是要扑上去了。
被他点名的孔孟明往后一闪,躲在书童身后,“薛弟这话说得不对,这手稿乃是我向掌柜的买来的,何来争字一说?”
“再说了,会试在即,我买几本书回去观阅也有错了?”他说完炫耀性的举着手稿,越发得意睨着圆脸少年以及他身后之人。
“那孔孟明你也不该全买了!”
“那有什么办法,只能怪你们穷咯。”孔孟明一摊手,“买不起这么多书。”
“你!”圆脸少年咬牙切齿,作势就要上前去抢。
“行了,薛蒙。”他后方的清瘦青年又伸手拦住他,“你跟他争什么,我们在这看看其他的也就够了,随他去吧。”
“可是,方大哥,那手稿......”薛蒙转身向他身后的人抱怨,嘴还撅着。
而那买了一包袱书册的人早就趁此机会溜了。
“他们在抢什么?”谢檀离得远听不清,只看到他们手上拿着几本书。
“应该是裴先生的手稿。裴先生三元及第,他的手稿一字千金,许多举子们光是看他写的东西就能有所顿悟,在考试中名列前茅。”
“不过裴先生近年来笔墨不多,因而有些文人愈发为之珍视。想必这家书店也是靠裴先生的名头才引来这么多读书人的。”
“原来是这样。”谢檀目光又回到了圆脸少年和他身后的同伴身上。
“方大哥,我们买几只狼毫笔回去吧,你总说我字丑,这回我要好好练练,争取在春闱中拿个好名次!”
圆脸少年信心满满,他旁边的人却有些心不在焉。
“方大哥?方大哥!”薛蒙见对方不理他,声音越发大起来,“方令过,你在发什么呆!”
方令过?谢檀一怔,他竟然在这,她眼神越发胶在他身上。
那方令过似是有所发觉,朝谢檀这边望了一眼,见是个年轻女子,便很快移开目光,朝门外走去。剩下那圆脸少年在后面吵吵嚷嚷地追着。
谢檀目光一直跟在他身后,乌苏也顺着望过去。
“殿下,这个方令过有什么问题吗?要不要属下查一下他?”
谢檀收回视线,“不用,一个老熟人罢了,回去吧。”
...
是夜,中极殿大学士府。
“太岳,下午礼部整理出了今年参与春闱举子的名单,下官挑了几个乡试成绩突出的,呈给您看看。”
“榜首叫王景泰,是翰林院大学士沈敬之的外孙,三科中,经义策论文学皆是第一。”
“第二名叫孔孟明,东省巨贾之家,家财万贯。文学策论是差了点,但经义做得极好,也是个不可多得的苗子。”
“太岳,您看这两人咱们要不要......”礼部侍郎周仲礼望着坐在案几边的张文昌道。
“第三名是谁?”张文昌突然转身问了一句。
周仲礼没料到对方会突然发问,楞了一下,但幸好他有所准备,眉头微皱道了一句:“第三名叫方令过,经义策论文学三科皆平平,瞧不出哪里好。且家境贫寒,此次上京赶考的路费都是问同乡借的。”
桌面烛火晃动,张文昌半张脸隐在黑暗里,周仲礼摸不清他心思,斟酌问道:“太岳若是对他也感兴趣,下官可派人走动一下。”
“不用了。”张文昌打断他。
“不过,既然是咱们看中的人,接下来你知道该怎么做。”他沟壑纵横的脸神情莫辨,声音带着一丝阴冷的狠劲。
周仲礼陡然打了个寒颤,头低下去,“下官明白。”
张文昌满意地点了点头,慢慢起身,烛火在他的动作中微微摇曳,投射在墙壁上的影子也跟着晃动。
他走向窗户,推开一扇木窗,冷冽的夜风顿时灌了进来,带着隐隐的潮湿气息,像是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变故。
…
“公主,外面风大,还是不要在窗边久站啦,膳房送来了当归参汤,殿下快来尝尝。”红芍脸冻得通红,虽说冬至已过,天气有所回暖,但夜里还是凉的。
谢檀没回她,脑子里仍在想着卓吾送过来的密件。想必这名单也原样送去了太岳府一份,依照他的效率,现在应当是已经筹划起来了。
只是可惜,这场官司,他注定又要失败。
...
二月二龙抬头,按照往年的常例,长春坊要在今日辰时举行祈福庙会,祈愿百事顺遂,家宅安宁。庙会上还有求签问卜的,预测极灵,不少举子听闻纷纷前去,暗自许愿自己能抽个好签。
卓吾已经先行去长春坊巡视了,谢檀收拾收拾也准备过去看看。
主仆两人花厅收拾的功夫,季殊合提着食盒进来了。
“诺,给殿下带的珍味斋八宝杏仁酥,殿下快试试,我排了老长时间的队伍呢。”他随手从食盒取出一碟糕点,摆在桌面上。
他这样一路如无人之境闯进来,信手摆盘吆喝的娴熟模样,倒像是他为主,谢檀为客一般。
谢檀心里有些不快,看来府里的奴才是该好好调教下了,不然随便什么阿猫阿狗都能闯进来。
只是她心里这样想,面上却没表现出来。她瞥了一眼杏仁酥,“你怎么又过来了?”
言下之意即为你很闲吗,春闱在即,不好好在家温书,反倒去什么珍味斋买糕点。
可惜对方并没理解到她的深意,反而欢欢喜喜答道:“因为我好久都没见到殿下了呀。自那日宫宴后,殿下就一直在忙,我......我也总不得空。”他睨了谢檀一眼。
“直到听说今日长春坊有祈福庙会,有个算命先生摆摊算卦很准,才想着邀殿下前去一观。”
“不过。”他看着谢檀穿戴好的模样,恐她有其他的事,又斟酌道:“若殿下公务在身,那我便等殿下办完了事再去好了,左右庙会到申时才结束。”
“你也知道那里有算卦的了?”谢檀拿糕点的手一顿。
“啊。”季殊合迷惑,“全上京都知道了呀,听说那算命先生云游过来,广有神名。算卦极准,卦金极贵。”
“饶是这样,还有不少人借钱也要去算呢,不过多是一些应试的举子。”
“殿下是有兴趣吗?”他见谢檀一脸严肃,小心翼翼地问。
谢檀听完没接话,几日前卓吾就告诉她,上京来了个神棍,出手阔绰,混迹于酒楼茶馆,常说些云里雾里的话。
她让卓吾留意了下,对方也确实没做伤天害理,欺男霸女的事,是以他们也就没再深究。
想不到短短几天,竟引起了这么大的轰动。
“确实很有兴趣。”谢檀眼神微暗,拿起木架上的佩剑,“走,去看看吧。”
“好!”
“不过庙会也不是只有求签的啦,还有搭戏台唱戏的。”
“舞龙的。”
“糊纸风筝的。”
“......”
“我们都可以去看看。”
季殊合一路跟在她身后絮叨。
...
长春坊,街巷熙攘,彩幡飞扬。庙前广场,人声鼎沸。
不过半盏茶功夫,季殊合身上已经挂满了物件,跟个卖货郎似的。
这人倒阔绰,只要谢檀在哪个摊位前驻足了几息,他便立刻买下里面最精巧的玩意儿。不论是雕花玉佩、布包绢花,还是玲珑小饰,他都毫不犹豫地收入囊中。
谢檀面上虽无表情,但心里却不免掀起几分波澜,果真是秦楼楚馆常客,爱玩这些女儿家的小物。
两人顺着人群方向往前走,孔庙香案前青烟袅袅,香客络绎不绝,皆焚香叩首。
庙内正中立着孔子金身像,这位天纵之圣手持书卷,面容慈祥,两眼微闭,双耳被塑得极宽阔,仿佛当真在认真倾听学子们的愿望。雕像的底座上,刻有篆书“万世师表”四字,字迹古朴雄浑,力透金石。
日头照进来,给金身像镀了一层绵绵无际的白边。旁边庙祝诵经,声声清越。
四周不断有举子们俯身磕头。他们年岁不一,神态皆虔诚。
甚至还有年逾古稀的老者在孙子的帮扶下,颤颤巍巍跪下,嘴里念念有词,祈求夫子降临,在春闱中搏个好名次。
谢檀看了一会儿,就被人潮挤在另一边。半晌,她对对面的季殊合道:“你不去跪拜下吗?”
“不去。”季殊合双手抱胸,身子微微后仰,显得漫不经心,“我向来不信这个,不过一个泥巴塑的假人,有什么好跪的。”
他望着孔子像嗤笑了一声,“求神不如求己。”
“哎,公子你这话说得不对。”身旁一位头戴凌云巾,着黄色长衫的圆脸书生凑过来,脸上带着和气的笑。
“我们跪孔夫子像也是图个吉利,谁当真指望于此了。圣人教诲我们,求己之道在于勤勉和自省,向内求索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他又看了季殊合一眼,微笑补充道:“所以啊,求神求己并不矛盾,我们敬仰圣人,是为了提醒自己不忘先贤教诲,奋发图强。至于那些跪拜之礼,不过是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罢了。”
“说得不错,薛蒙。”他身侧的方令过赞赏地点点头。
那薛蒙见有人夸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都是方大哥教得好。”
谢檀闻言望向他那边,看见方令过倒是一愣,又遇见了。
那方令过对上谢檀视线也是一惊,怎么三番两次与这姑娘碰上。两人隔着人群相互打量。
季殊合敏锐察觉到不对,心中一紧,不动声色悄悄侧身挡住他,随即朝谢檀走去,“走吧,殿下,咱们不看了,找找那算命的在哪。”
熟料那薛蒙听见他后半句,又热情搭腔,“你们要找那算命的呀,听人说他摊子就在孔庙后头。我们也正打算去呢,要不要一起呀。”
季殊合瞥了他一眼,眼中寒光一闪,语气冷漠。“不用了,我们自会自行前去。”
薛蒙尴尬地笑了笑,挠挠头,讪讪退下。
待两人都走了才嘟囔开口,“方大哥,他们怎么这样啊,真是好心当做驴肝肺。”
方令过却没理他,只望着谢檀的背影,待看不见才收回视线,“我们也去吧,别耽误了时辰,下午还要温习书本呢。”
“嗯,好!”
两人一路疾行,到那算命先生摊前时,谢檀和季殊合已经到了,他们二人围在小摊外侧,并未求签。
那算命先生正在给一个老者解签。
“晦月台上观明月,朦胧雾里日上山,生来不遂平生志,终是志歇人不歇。①”
此签文一出,周围有认识老者的好事者嚷道:“这算的可真准啊,李举人可不就是久考不中,今年都十三次参加春闱了,从壮年考到古稀,头发都熬白了,想来这次又是没希望了。”
那被指名道姓的李举人听完一阵面红耳赤,脸色怅然,扔下卦金就失魂落魄,踉跄着离开了。
季殊合在谢檀旁边咬耳朵,“哎,这老先生不就是我们在孔庙里见到的那位么,想不到他也来算卦了,只是听着卦象不是很好?”
“生来不遂平生志什么的,听着就不像什么好话。”
少年清脆的声音在耳边炸开,带着一股热气,混着似有若无的白檀香。
左边是冷风吹得脸生疼,右边是热源烧得人耳廓发烫,让人想逃离。然而那白檀香,似有魔力,越发扯着自己靠近,而她只要稍稍侧头就能触到他。
谢檀仿佛被那轻若鸿毛的话语点到了心里,半张脸都僵硬了,她想伸手揉揉,又怕碰到季殊合嘴唇,只得往后仰了仰才轻声道:“想来那老者应该是多次应试未中,才来求个签,谁料竟直接一签定生死了。”
季殊合又黏上去,如蛇吐着信子般一点一滴在她耳侧轻声试探,“那殿下要不要也扔个签,试试准不准?”
“不过殿下身上抹了什么香粉?”他突然话锋一转,鼻头皱了皱,“怪难闻的。”
谢檀一惊,以为自己靠他太近,沾染了他身上的气息,连忙跟他拉开距离,平静了下,才果断开口。
“不去。”
自己重生本就是逆天而行,倘若那老者真这么灵,能给她算出来,那她今世几番图谋岂不都要前功尽弃了?
“好吧。”季殊合闻言有些失望,他自己倒是想去算算,上次文渊给他算的卦象至今让他如梗在喉,可看谢檀没这个想法,他也就歇了这个心思。
两人继续看着,下一个就轮到那圆脸少年薛蒙了。
算命先生递给他一个装满竹简的签筒,薛蒙摇了几下,往地上一扔,签筒里面掉出三根竹简来。
算命先生扫了他一眼,捡起竹简一看,签文脱口而出。
“一灯难明夜千里,半月微光助有缘。文运未遂因机浅,贵人指点步云巅。”
“什么意思?”薛蒙听完眼神迷茫。
“就是说你需得贵人帮扶的意思。”旁边有好事者解答。
那算命先生也抚须点头,做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贵人,什么贵人?”薛蒙问身侧的人,“是方大哥吗,我的贵人是你吗?”
方令过摇头,迟疑道:“应当不是,我如今尚且需要你帮扶,何谈是你的贵人一说。”
“好吧,那就不管了。”薛蒙又扔下一银锭,对着算命先生,指了指方令过,“那你给他也算算。”
方令过有些踟蹰,似是不想再让对方破费,哪知那薛蒙看他扭捏,直接把签筒塞进他手里,他一接,里面就掉出来三根竹简。
薛蒙看到立马捡起递给算命先生,对方看了却眉头发皱,左看右看,半晌才摇头叹息道:“公子这个签文不佳啊。”
薛蒙闻言有些发急,催促道:“好与不好的,你倒是快说呀,这钱可不能白花。”
“好好好,那老朽就直言了。”算命先生禁不住他催。
“他的签文是‘文星暗淡无光彩,仕途坎坷空有才。满腹经纶无人赏,半生劳碌徒叹哀呀’”
薛蒙听完面色一慌,手脚也无措起来,对着方令过呐呐道:“方大哥......我,你别听他瞎说!谁知道是不是唬人的,明明你乡试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而方令过本人听了脸色也没有变化,似乎并未将算命先生说的签文放在心上。
季殊合看了觉得有趣,饶有兴致地问谢檀,“殿下也觉得他文星暗淡,仕途坎坷吗?”
“没有。”谢檀轻答一声,眼睛望向站在人群中央的人。
清瘦坚韧,与周围格格不入。
他以后会平步青云,位极人臣。
当然,他得有命活到那时候。
上京街道宽阔,九轨可容,两旁店肆横匾连楹,行人熙熙。
茶馆,书生围坐,谈诗论赋;酒楼,妓女侑酒,百十座阁。端的是无边潇洒,肆意从容。
谢檀和乌苏一路跟着前方涌动的人群行到一座新开张的铺子前,观其门前人流如织,多为书生。
旁边竖着的梨木招牌高达三丈,泥金杀粉,斑竹镶嵌。刻了“祥瑞斋”三字,刀工遒劲,气势非凡。
二人只稍稍驻足片刻,门前揽客的小厮就注意到了他们,极力邀请两人进铺一观。
整个铺子大约一开间,檐下风铃,声如银铃。入内店铺正中,设有书案几张,文房四宝俱全,案上香炉,青烟袅袅。墙上挂着山书画,笔意精妙。
原来这竟是一家书店,在这满街的茶楼酒肆之中倒有些特立独行了。
谢檀随意翻了几下架上陈列的书册,大多都是《资治通鉴》《孟子》《四书集注》之类的应试书籍,不乏有几个名家手稿,被旁边人竞相争阅,正在看的时候,耳边传来争吵声。
“孔兄不是一向自诩孔孟之后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何苦还要跟我们争这手稿?”
说话的是个穿黄衫的圆脸少年,年岁不大,长相软糯可爱,只是眉宇间透着愤怒。他说着说着便向狠迈一步,若不是后面的人及时拦着,只怕他是要扑上去了。
被他点名的孔孟明往后一闪,躲在书童身后,“薛弟这话说得不对,这手稿乃是我向掌柜的买来的,何来争字一说?”
“再说了,会试在即,我买几本书回去观阅也有错了?”他说完炫耀性的举着手稿,越发得意睨着圆脸少年以及他身后之人。
“那孔孟明你也不该全买了!”
“那有什么办法,只能怪你们穷咯。”孔孟明一摊手,“买不起这么多书。”
“你!”圆脸少年咬牙切齿,作势就要上前去抢。
“行了,薛蒙。”他后方的清瘦青年又伸手拦住他,“你跟他争什么,我们在这看看其他的也就够了,随他去吧。”
“可是,方大哥,那手稿......”薛蒙转身向他身后的人抱怨,嘴还撅着。
而那买了一包袱书册的人早就趁此机会溜了。
“他们在抢什么?”谢檀离得远听不清,只看到他们手上拿着几本书。
“应该是裴先生的手稿。裴先生三元及第,他的手稿一字千金,许多举子们光是看他写的东西就能有所顿悟,在考试中名列前茅。”
“不过裴先生近年来笔墨不多,因而有些文人愈发为之珍视。想必这家书店也是靠裴先生的名头才引来这么多读书人的。”
“原来是这样。”谢檀目光又回到了圆脸少年和他身后的同伴身上。
“方大哥,我们买几只狼毫笔回去吧,你总说我字丑,这回我要好好练练,争取在春闱中拿个好名次!”
圆脸少年信心满满,他旁边的人却有些心不在焉。
“方大哥?方大哥!”薛蒙见对方不理他,声音越发大起来,“方令过,你在发什么呆!”
方令过?谢檀一怔,他竟然在这,她眼神越发胶在他身上。
那方令过似是有所发觉,朝谢檀这边望了一眼,见是个年轻女子,便很快移开目光,朝门外走去。剩下那圆脸少年在后面吵吵嚷嚷地追着。
谢檀目光一直跟在他身后,乌苏也顺着望过去。
“殿下,这个方令过有什么问题吗?要不要属下查一下他?”
谢檀收回视线,“不用,一个老熟人罢了,回去吧。”
...
是夜,中极殿大学士府。
“太岳,下午礼部整理出了今年参与春闱举子的名单,下官挑了几个乡试成绩突出的,呈给您看看。”
“榜首叫王景泰,是翰林院大学士沈敬之的外孙,三科中,经义策论文学皆是第一。”
“第二名叫孔孟明,东省巨贾之家,家财万贯。文学策论是差了点,但经义做得极好,也是个不可多得的苗子。”
“太岳,您看这两人咱们要不要......”礼部侍郎周仲礼望着坐在案几边的张文昌道。
“第三名是谁?”张文昌突然转身问了一句。
周仲礼没料到对方会突然发问,楞了一下,但幸好他有所准备,眉头微皱道了一句:“第三名叫方令过,经义策论文学三科皆平平,瞧不出哪里好。且家境贫寒,此次上京赶考的路费都是问同乡借的。”
桌面烛火晃动,张文昌半张脸隐在黑暗里,周仲礼摸不清他心思,斟酌问道:“太岳若是对他也感兴趣,下官可派人走动一下。”
“不用了。”张文昌打断他。
“不过,既然是咱们看中的人,接下来你知道该怎么做。”他沟壑纵横的脸神情莫辨,声音带着一丝阴冷的狠劲。
周仲礼陡然打了个寒颤,头低下去,“下官明白。”
张文昌满意地点了点头,慢慢起身,烛火在他的动作中微微摇曳,投射在墙壁上的影子也跟着晃动。
他走向窗户,推开一扇木窗,冷冽的夜风顿时灌了进来,带着隐隐的潮湿气息,像是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变故。
…
“公主,外面风大,还是不要在窗边久站啦,膳房送来了当归参汤,殿下快来尝尝。”红芍脸冻得通红,虽说冬至已过,天气有所回暖,但夜里还是凉的。
谢檀没回她,脑子里仍在想着卓吾送过来的密件。想必这名单也原样送去了太岳府一份,依照他的效率,现在应当是已经筹划起来了。
只是可惜,这场官司,他注定又要失败。
...
二月二龙抬头,按照往年的常例,长春坊要在今日辰时举行祈福庙会,祈愿百事顺遂,家宅安宁。庙会上还有求签问卜的,预测极灵,不少举子听闻纷纷前去,暗自许愿自己能抽个好签。
卓吾已经先行去长春坊巡视了,谢檀收拾收拾也准备过去看看。
主仆两人花厅收拾的功夫,季殊合提着食盒进来了。
“诺,给殿下带的珍味斋八宝杏仁酥,殿下快试试,我排了老长时间的队伍呢。”他随手从食盒取出一碟糕点,摆在桌面上。
他这样一路如无人之境闯进来,信手摆盘吆喝的娴熟模样,倒像是他为主,谢檀为客一般。
谢檀心里有些不快,看来府里的奴才是该好好调教下了,不然随便什么阿猫阿狗都能闯进来。
只是她心里这样想,面上却没表现出来。她瞥了一眼杏仁酥,“你怎么又过来了?”
言下之意即为你很闲吗,春闱在即,不好好在家温书,反倒去什么珍味斋买糕点。
可惜对方并没理解到她的深意,反而欢欢喜喜答道:“因为我好久都没见到殿下了呀。自那日宫宴后,殿下就一直在忙,我......我也总不得空。”他睨了谢檀一眼。
“直到听说今日长春坊有祈福庙会,有个算命先生摆摊算卦很准,才想着邀殿下前去一观。”
“不过。”他看着谢檀穿戴好的模样,恐她有其他的事,又斟酌道:“若殿下公务在身,那我便等殿下办完了事再去好了,左右庙会到申时才结束。”
“你也知道那里有算卦的了?”谢檀拿糕点的手一顿。
“啊。”季殊合迷惑,“全上京都知道了呀,听说那算命先生云游过来,广有神名。算卦极准,卦金极贵。”
“饶是这样,还有不少人借钱也要去算呢,不过多是一些应试的举子。”
“殿下是有兴趣吗?”他见谢檀一脸严肃,小心翼翼地问。
谢檀听完没接话,几日前卓吾就告诉她,上京来了个神棍,出手阔绰,混迹于酒楼茶馆,常说些云里雾里的话。
她让卓吾留意了下,对方也确实没做伤天害理,欺男霸女的事,是以他们也就没再深究。
想不到短短几天,竟引起了这么大的轰动。
“确实很有兴趣。”谢檀眼神微暗,拿起木架上的佩剑,“走,去看看吧。”
“好!”
“不过庙会也不是只有求签的啦,还有搭戏台唱戏的。”
“舞龙的。”
“糊纸风筝的。”
“......”
“我们都可以去看看。”
季殊合一路跟在她身后絮叨。
...
长春坊,街巷熙攘,彩幡飞扬。庙前广场,人声鼎沸。
不过半盏茶功夫,季殊合身上已经挂满了物件,跟个卖货郎似的。
这人倒阔绰,只要谢檀在哪个摊位前驻足了几息,他便立刻买下里面最精巧的玩意儿。不论是雕花玉佩、布包绢花,还是玲珑小饰,他都毫不犹豫地收入囊中。
谢檀面上虽无表情,但心里却不免掀起几分波澜,果真是秦楼楚馆常客,爱玩这些女儿家的小物。
两人顺着人群方向往前走,孔庙香案前青烟袅袅,香客络绎不绝,皆焚香叩首。
庙内正中立着孔子金身像,这位天纵之圣手持书卷,面容慈祥,两眼微闭,双耳被塑得极宽阔,仿佛当真在认真倾听学子们的愿望。雕像的底座上,刻有篆书“万世师表”四字,字迹古朴雄浑,力透金石。
日头照进来,给金身像镀了一层绵绵无际的白边。旁边庙祝诵经,声声清越。
四周不断有举子们俯身磕头。他们年岁不一,神态皆虔诚。
甚至还有年逾古稀的老者在孙子的帮扶下,颤颤巍巍跪下,嘴里念念有词,祈求夫子降临,在春闱中搏个好名次。
谢檀看了一会儿,就被人潮挤在另一边。半晌,她对对面的季殊合道:“你不去跪拜下吗?”
“不去。”季殊合双手抱胸,身子微微后仰,显得漫不经心,“我向来不信这个,不过一个泥巴塑的假人,有什么好跪的。”
他望着孔子像嗤笑了一声,“求神不如求己。”
“哎,公子你这话说得不对。”身旁一位头戴凌云巾,着黄色长衫的圆脸书生凑过来,脸上带着和气的笑。
“我们跪孔夫子像也是图个吉利,谁当真指望于此了。圣人教诲我们,求己之道在于勤勉和自省,向内求索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他又看了季殊合一眼,微笑补充道:“所以啊,求神求己并不矛盾,我们敬仰圣人,是为了提醒自己不忘先贤教诲,奋发图强。至于那些跪拜之礼,不过是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罢了。”
“说得不错,薛蒙。”他身侧的方令过赞赏地点点头。
那薛蒙见有人夸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都是方大哥教得好。”
谢檀闻言望向他那边,看见方令过倒是一愣,又遇见了。
那方令过对上谢檀视线也是一惊,怎么三番两次与这姑娘碰上。两人隔着人群相互打量。
季殊合敏锐察觉到不对,心中一紧,不动声色悄悄侧身挡住他,随即朝谢檀走去,“走吧,殿下,咱们不看了,找找那算命的在哪。”
熟料那薛蒙听见他后半句,又热情搭腔,“你们要找那算命的呀,听人说他摊子就在孔庙后头。我们也正打算去呢,要不要一起呀。”
季殊合瞥了他一眼,眼中寒光一闪,语气冷漠。“不用了,我们自会自行前去。”
薛蒙尴尬地笑了笑,挠挠头,讪讪退下。
待两人都走了才嘟囔开口,“方大哥,他们怎么这样啊,真是好心当做驴肝肺。”
方令过却没理他,只望着谢檀的背影,待看不见才收回视线,“我们也去吧,别耽误了时辰,下午还要温习书本呢。”
“嗯,好!”
两人一路疾行,到那算命先生摊前时,谢檀和季殊合已经到了,他们二人围在小摊外侧,并未求签。
那算命先生正在给一个老者解签。
“晦月台上观明月,朦胧雾里日上山,生来不遂平生志,终是志歇人不歇。①”
此签文一出,周围有认识老者的好事者嚷道:“这算的可真准啊,李举人可不就是久考不中,今年都十三次参加春闱了,从壮年考到古稀,头发都熬白了,想来这次又是没希望了。”
那被指名道姓的李举人听完一阵面红耳赤,脸色怅然,扔下卦金就失魂落魄,踉跄着离开了。
季殊合在谢檀旁边咬耳朵,“哎,这老先生不就是我们在孔庙里见到的那位么,想不到他也来算卦了,只是听着卦象不是很好?”
“生来不遂平生志什么的,听着就不像什么好话。”
少年清脆的声音在耳边炸开,带着一股热气,混着似有若无的白檀香。
左边是冷风吹得脸生疼,右边是热源烧得人耳廓发烫,让人想逃离。然而那白檀香,似有魔力,越发扯着自己靠近,而她只要稍稍侧头就能触到他。
谢檀仿佛被那轻若鸿毛的话语点到了心里,半张脸都僵硬了,她想伸手揉揉,又怕碰到季殊合嘴唇,只得往后仰了仰才轻声道:“想来那老者应该是多次应试未中,才来求个签,谁料竟直接一签定生死了。”
季殊合又黏上去,如蛇吐着信子般一点一滴在她耳侧轻声试探,“那殿下要不要也扔个签,试试准不准?”
“不过殿下身上抹了什么香粉?”他突然话锋一转,鼻头皱了皱,“怪难闻的。”
谢檀一惊,以为自己靠他太近,沾染了他身上的气息,连忙跟他拉开距离,平静了下,才果断开口。
“不去。”
自己重生本就是逆天而行,倘若那老者真这么灵,能给她算出来,那她今世几番图谋岂不都要前功尽弃了?
“好吧。”季殊合闻言有些失望,他自己倒是想去算算,上次文渊给他算的卦象至今让他如梗在喉,可看谢檀没这个想法,他也就歇了这个心思。
两人继续看着,下一个就轮到那圆脸少年薛蒙了。
算命先生递给他一个装满竹简的签筒,薛蒙摇了几下,往地上一扔,签筒里面掉出三根竹简来。
算命先生扫了他一眼,捡起竹简一看,签文脱口而出。
“一灯难明夜千里,半月微光助有缘。文运未遂因机浅,贵人指点步云巅。”
“什么意思?”薛蒙听完眼神迷茫。
“就是说你需得贵人帮扶的意思。”旁边有好事者解答。
那算命先生也抚须点头,做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贵人,什么贵人?”薛蒙问身侧的人,“是方大哥吗,我的贵人是你吗?”
方令过摇头,迟疑道:“应当不是,我如今尚且需要你帮扶,何谈是你的贵人一说。”
“好吧,那就不管了。”薛蒙又扔下一银锭,对着算命先生,指了指方令过,“那你给他也算算。”
方令过有些踟蹰,似是不想再让对方破费,哪知那薛蒙看他扭捏,直接把签筒塞进他手里,他一接,里面就掉出来三根竹简。
薛蒙看到立马捡起递给算命先生,对方看了却眉头发皱,左看右看,半晌才摇头叹息道:“公子这个签文不佳啊。”
薛蒙闻言有些发急,催促道:“好与不好的,你倒是快说呀,这钱可不能白花。”
“好好好,那老朽就直言了。”算命先生禁不住他催。
“他的签文是‘文星暗淡无光彩,仕途坎坷空有才。满腹经纶无人赏,半生劳碌徒叹哀呀’”
薛蒙听完面色一慌,手脚也无措起来,对着方令过呐呐道:“方大哥......我,你别听他瞎说!谁知道是不是唬人的,明明你乡试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而方令过本人听了脸色也没有变化,似乎并未将算命先生说的签文放在心上。
季殊合看了觉得有趣,饶有兴致地问谢檀,“殿下也觉得他文星暗淡,仕途坎坷吗?”
“没有。”谢檀轻答一声,眼睛望向站在人群中央的人。
清瘦坚韧,与周围格格不入。
他以后会平步青云,位极人臣。
当然,他得有命活到那时候。